清明丨一个感冒频发的时节我们该如何养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将至,很多人都有扫墓踏青的习惯,野外归来,有人病倒了,到不一定是大病,却同样折磨人,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虽然吃点药慢慢会好,却耽误了时间,人也受了罪,不错,这个恼人的小毛小病就是感冒,学术名称叫做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是多个腔道及其周围器官的总称,如前鼻腔,鼻甲,鼻咽部,咽部,扁桃体,喉部,声带统统是上呼吸道的组成部分,医学上定义为咽喉部环甲膜之上到鼻腔到口腔都是上呼吸道,这些部位的感染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广义的上呼吸道感染还会有面部附属器官的症状包括眼睛的结膜,咽鼓管和中耳等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少部分是细菌,病毒是一种无法合成营养而独立生存的微生物,大部分由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当进入人体后立即附着于目标细胞并将细胞膜钻通,把遗传物质注射到细胞内,利用人体细胞的一整套合成遗传物质的工具进行扩增,最终将细胞破坏再破坏其他细胞,当病毒进入细胞后,一般抗病毒药效果很差,只有在细胞外的病毒才能受到抗病毒药的杀灭。
为什么清明时节容易感冒,这和这个时节的天气温度有关,人们刚刚经过冬季的沉闷,天气渐渐变暖的日子里特别愿意出去走走,但这段时间气温不高且早晚温差大,衣服穿了脱脱了穿,身上中午可能出汗,晚上又很冷,一张一弛之间很容易着凉造成免疫力下降,而免疫力下降就会导致人被病毒或细菌感染。
所以想尽量少着凉感冒,除了平时注意锻炼提高免疫力之外,一定要注意雾霾天以及天气较冷的日子里尽量不要外出,少去人多的地方,防治人与人之间交叉感染,注意休息和营养,这两点保证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摄取营养并休养生息,要戒烟戒酒,少食辛辣,必要的时候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感染。
传统智慧对于预防感冒有一定的帮助,所谓的春捂秋冻不是没有道理,尽量保暖,不轻易脱衣服是维护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
清明时节,天清地明,气候渐暖,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那么,在清明前后这段时间里,大家特别是中老年该如何养生,才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长寿的效果呢?
不妨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吃两多一少”很重要清明时节应多吃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柔肝”食物;
在饮食上应注意多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
不宜进食咸菜,也不宜进食公鸡、竹笋、海鱼等“发物”。
穿春捂秋冻,衣着宽松早春气温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特别是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适当的“春捂” 很重要,建议衣着宽松、舒适。
住 夜卧早起春天重在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
这里说的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
早晨7点—9点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行多动少静,春练别赶早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
另外,户外活动时运动量宜适度。
可选择简单易行的活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踏青等。
防清明要防这些病清明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热,易滋生细菌、病毒。
清明时节易发生感冒、心脑血管病、情绪病、腹泻、过敏等疾病。
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加强预防,养生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疾病的治疗。
(网络
那么此时阳虚体质之人就容易患感冒,湿盛体质之人就易患湿疹、腹泻等。
中医讲:感冒多因外感六淫、时行之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皮毛,导致肺失宣肃,卫表失和。
所以,若是阳虚之人在清明节感受寒邪,阳虚而正气不能抵抗外邪,就会侵袭肌表,从而患阳虚感冒,这些人,除了打喷嚏,流鼻涕外,还表现为四肢发凉。
如果清明时节,雨季伴大风,也会使风寒感冒频发。
阳虚体质之人可去医院备一些中药颗粒剂,即桂枝6g、黄芪12g、人参6g、防风6g、川芎6g、生姜6g、甘草3g、大枣2枚;
为了防止风寒感冒,也可备一些风寒感冒颗粒。
湿疹、腹泻:二者病机均把握一个字,即“湿”,不管是饮食失节、脾虚湿恋所致,还是外感风邪,与体内湿邪相搏而致,均易引起湿疹和腹泻的发作。
而清明节又是多雨潮湿之际,对于体质素湿之人,应当注意防患。
而且清明节也是上坟悼念之际,要注意身在乌烟瘴气之中,防止湿毒的侵袭。
所以,湿盛体质之人可以常备藿香正气丸(液)或者平时用藿香15g、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扁豆10g、陈皮10g、山药10g、砂仁10g、甘草6g煮水喝。
所以,为了防病于未然,就要注意:1.清明节上坟时,尽快脱离烟雾环境。
2.阳虚之人备厚衣保暖御邪并注意天气变化、多喝热水、不吃冷食。
3.清明节前阳虚或湿盛之人对应备用或服用上文中提到的药物。
4.保持
文: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硕士研究生 卢冬冬/主任医师王传航
参考:
不单止清明时节,其实整个春季都是一个感冒频发的季节。
这主要是因为春季气温转暖,大量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传播的机会增加。
春季为“多风”季节,风是传播各种病原物的重要载体,这样很容易导致病菌随风到处飞扬,当病毒颗粒滞留人的口鼻时就有可能患上感冒。
此外,春季百花盛开,花粉肆虐,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而言,频繁的过敏症状也是困扰人群的一大难题。
春季气候变化大,尤其是初春,经常出现“倒春寒”。
当气温骤降时,皮肤血管受冷而收缩可反射引起鼻咽部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鼻内纤毛摆动减弱,局部抵抗力降低,病毒“乘虚而入”,此时脱衣过早或不及时添衣,都容易着凉而感冒。
总的来说,春季养生应当顺应春季“生”的特性。
其一,人体在经过夏长、秋收、冬藏3个季节后,体能元气已积蓄很多,只有顺应春生特性进行推陈出新、畅发生机,才能保证一年的良好精神状态;
其二,春时养生也即春季养阳。
肝阳不用,则可致脏腑功能失调而精无神、气不振,未老先衰,诸病由生,使人疲乏困倦、头痛、耳聋、头目眩晕等。
因此,春季对肝脏及阳气的保养对于人体的健康与延缓衰老至关重要,必须特别重视春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的重要性。
清明时节,雨水尤其增多。
湿气更重,所以人们更容易变得困倦乏力,这时候可以多喝健脾利水的粥。
比如:黑米党参粥做法:党参、白茯苓各 15 克,生姜块 5 克,黑米 100 克,薏米50g、冰糖 6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祛湿,适合气虚体弱、脾胃虚弱、湿气旺盛,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患者食用。
小叨药师,三甲医院中药临床药师,教你科学养生,远离“送命”的养生方式。
参考: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同时,清明时节雨纷纷,天气乍暖还寒,也应时刻注意身体。
1、适当加减衣物清明节也是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春季中期和春天最后一段时间的交界点,清明过后气温会下降,也就是春天最后的挣扎,然后天气慢慢进入夏天。
因此要注意保暖,我们要经常根据天气的变化,加减衣服。
特别是老人小孩,注意预防感冒。
2、多外出走动春天,阳气开始升发。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当然也离不开外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春天万物复苏,空气中新鲜氧气的含量增加,人体经过呼吸作用,将自己存了一个冬天的浊气呼出来,排除体内毒素,有益于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特别是长期呆在家或者办公室的人。
3、注意祛湿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经常下雨,湿气会很重,注意不要长期呆在湿气很重的地方,特别是客厅和卧室。
饮食上建议用薏米煮粥,有利于去除体内湿气。
4、防止过敏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
花开很美,春天风一吹,风中弥漫着花粉的香气,但是对有些人就不怎么友好了,一旦沾上就要去医院。
部分过敏的人,注意带好口罩帽子,穿得保守一点,尽量不要露脚踝和脖子,具有哮喘病史,花粉过敏史患者,最好还是远离这些地方。
参考:
又到清明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由于阴雨绵绵,气候陡然变化,总是会有很多感冒的患者。
这几天,门诊乙型流感的患者明显增多。
流感或者感冒患者,在这个时候增多,跟气候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这个季节人们的出行频繁,局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加大,人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尤其是引起感冒的鼻病毒和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凭借人口的聚集,传播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感冒或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通过呼吸道传染,不单单是指健康人吸入别人打喷嚏、大声说话和咳嗽所喷出的病毒,还可以由手接触到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再触碰自己的口、鼻和眼的黏膜而进入感染。
因此,针对这个季节的养生,有
由于可能会下雨,行囊里面最好多备几件衣服,以免被雨淋湿,可以及时更换衣服。
第二、清明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很多地方的美食,都会有一些糯米制成的食品,这种食品有时候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要引起注意。
美食虽好可口,也不宜吃多!第三、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手接触到各种病毒的机会会更多一些,要特别注意常洗手,保持手的卫生,可以防止通过手尾媒介传播各种疾病。
如果洗手不方便,可自带快速手消毒液。
第四、出行建议不要扎堆去人太多的地方,正所谓另辟蹊径,可能会别有一方风味。
人太多的地方,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不仅仅包括感冒,还有肺结核、水痘、麻疹等疾病。
第五、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人们褪去厚厚的冬装,可以逐渐开始各种锻炼。
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要太过于疲劳,以免消耗体力。
以散步、快走等这样的运动方式为宜。
又到清明时,莫负好春光;
冷暖营养调,锻炼助健康!
参考:
清明时节前后,万物复苏,草木青青,柳丝吐绿,春花烂漫,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这个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让人防不胜防,容易让人频频感冒,引发支气管炎、肺炎或扁桃体炎等。
因此,清明时节也是养生的好时节,此时的养生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感冒频发的清明时节,我们该如何养生?
一、保持愉快心情中医理论认为春季养生应以升阳护肝为主,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就如树木生长一般,喜欢条达、顺畅,所以春季要以调节心情为主,保持心情愉快,以防肝火上越,利于阳气生长。
所以,我们要少生气,开朗乐观,始终保持愉快的好心情。
二、宜适当多吃温补食物和种子食物补阳的红薯、山药、土豆、芝麻、大枣、蜂蜜、牛奶等;
补阴的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等;
清热解毒、通利二便的新鲜蔬菜,如油菜、芹菜、菠菜、香椿等,这些清淡温和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非常适合这个时节食用。
此外,我们还应当适当食用种子食物,如燕麦、扁豆、花生、黄豆、咖啡豆和各种坚果等。
三、进行适宜运动,切勿骤减衣服 这个时节,可根据自身情况开始进行适宜运动,但是忌进行剧烈运动。
由于早晨的时间比较紧,且清明时节不宜起床过早,可选择每天傍晚散步,散步时可擦手、揉胸腹、捶腰背、拍全身等,这样有助于疏气血,通经脉,生发阳气。
另外还要注意,切勿骤减衣服。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现代人往往对此不屑一顾,其实初春时节确实不宜过早地骤减衣服。
四、忌发物 春天正是冬笋、春笋上市的季节。
笋味道鲜美,人们喜食,但其性寒,滑利耗气,有慢性病的人不宜过量食用,若过量会引起咳嗽,导致咯血、哮喘等多种慢性病复发。
此外,此季节不宜吃鸡。
春季正值肝阳上升,食鸡动风助肝火,易使慢性肝炎及高血压等病复发。
此外,其他升阳性发物如海鱼、海虾、海蟹、竹笋、毛笋、羊肉等,也不宜进食,但是,可多食柔肝养肺之品,如荠菜、菠菜、山药、淡菜(即贝肉),也可多进食令蔬菜水果。
参考:
一,清明时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大,穿衣可本着上薄下暖,厚薄搭配的方式着装,预防感冒。
二,清明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多发季节,这时节,不要吃发物,要多吃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吃甜食,减少热量的摄入。
三,清明时节,阳气上升,此时应养肝,可多喝菊花茶,可以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四,清明时节要经常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