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一旦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是不是就不能停
,我知心蓝医生。
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前者是用于调节血脂的,而后者是用来抗血小板的,通俗的说,一个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是抗血栓的。
这两种药能不能停,我觉得要分情况来讲。
一、用于治疗(二级预防),不能停1、哪些人需要这两种药来治疗?
对于那些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疾病等(如下肢动脉)。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毫无疑问只要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并发症,都是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
2、为什么不能停?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无论采取任何一种治疗方式,都不会完全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只能控制,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伴随着一生的,当然不排除极少数人出现局部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所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和抗血栓的药物,就需要长期服用。
二、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哪些人该吃?
哪些人不能吃?
1、对于年龄<40岁或者年龄>70岁的人群:对于这个年龄的人群,一般是不建议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一级预防),因为研究认为坏处大有好处,即使他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其实这些人本就不应该启动阿司匹林用药。
2、对于年龄在40~70岁之间的人群: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还没有患前面讲到的那些疾病,如果经过专业的医生评估他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并且合并有较多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非梗阻性冠脉狭窄等,是有必要启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
3、定期重新评估:对于那些40~70岁并且启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患者,需要定期的再次进行评估,如果有些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良好的控制,比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好了,戒烟了,减肥了,那这时候是否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是要进行重新评估的,或许可以停用。
4、高出血风险的人不能吃:阿司匹林最重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引起出血,比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如果经过医生评估出现风险较高的人是不可以用阿司匹林的。
三、大多数人服用他汀后需长期使用1、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家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所以对于明确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高危人群、单纯的高胆固醇血症,都需要使用他汀来降低胆固醇。
由于胆固醇大部分是由自身合成的,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人,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相对是比较少的,主要靠药物长期控制,除非因为他汀药物发生了严重的副作用,不得不停药。
2、不同病情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求不一样:根据不同的病情,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要求分三个档次:(1)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这些明确疾病的(极高危)患者要求最严格,应该控制在1.8mmol/l
总结,药物是用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用药。
不要随随便便的就启用这些药物的治疗,当然对于确实需要这些药物治疗的患者,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就把药物给停了,而这些都有赖于专业的医生经过认真的评估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参考: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疑问,有的不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自己买药长期吃,有的人医生交代要吃,但是不吃,实际中应该怎样决定?首先,我们看看这两个药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老年人血管硬化、合并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高等),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可能造成血小板聚集,血管堵塞,阿司匹林就是预防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他汀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同时稳定斑块抗炎,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防止斑块破裂,预防血栓的作用,最终目的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加重,预防血栓,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硬化一旦形成不逆转,极易发上心脑血管病变,所以这两个药物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应该长期服用。
其次,心脑血管疾病有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注意两个级别的不同。
一级预防是未病先防,就是没有心梗、脑梗前就开始服用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已经有了心梗、脑梗支架术后、冠心病等,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或者猝死进行的预防。
一旦确认是二级预防,再次心梗或者脑梗的概率增加,为了降低住院次数、死亡率,阿司匹林和他汀无特殊情况(不可耐受副作用等),需要长期服用。
最后,我们看看一级预防的情况,根据《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小于50岁)、肥胖、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等,存在高危因素,在医师或药师的评估下,合并高危因素情况下,且危险分层高,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
哪些情况可以停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呢?出现了不可耐受情况,如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有人出现出血,阿托伐他汀服用期间出现了肝功能不良、肌酸激酶升高10倍
所以一旦医师评估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后,后期如无特殊情况,长期服用预防性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
参考:
在临床上,阿司匹林和他汀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常见的基础用药,对于很多患者而言也是一直需要长期服用的。
作为基础用药,阿司匹林和他汀可用于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血栓形成,对于脑梗、心梗等疾病的预防具有关键的作用。
老年人一旦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是不是就不能停?
很多老年人都在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但是不同人群服用的目的不同,有些人只是作为一级预防用药,但是有些人却是已经发生过 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用药以防止病情复发。
而不同人群的用药时间也是不同的。
1、阿司匹林和他汀不能停药的情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阿司匹林和他汀一旦开始服用,就是不能停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而且。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脑梗、心梗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而他汀的作用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同时可防止斑块继续长大,进而防止血管狭窄、堵塞,也是用于预防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用药。
因此,在临床上,这两种药物通常都是需要一起用的。
对于已有脑梗或心梗发作的患者,一定是要坚持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的,因为心梗和脑梗都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终身用药是防治其复发的关键。
另外,对于是具有发病高危因素者,如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严重狭窄、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者等,这些人群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坚持长期用药治疗,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群。
2、阿司匹林和他汀有可以停用:对于多数老年人群而言,阿司匹林和他汀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但是,对于某些人群而言,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停用。
首先,就是若患者服用这两种药物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时,此时是一定要遵医嘱选择停药的,必要时应换药。
其次,阿司匹林并非是人人都需要服用的,很多老年人并没有任何的适应症,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疾病,却想着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三高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实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对于已经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预防的低风险人群,我们不建议用药,即便开始用药也可以停止用药。
而对于他汀类药物,很多人只是单纯的血脂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较低,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一段时间后,若能将血脂降低至正常范围内,且长时间维持稳定后,也是可以选择停药的。
当然,任何的用药方案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参考: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是不是一旦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就不能停呢?
今天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如果没有禁忌,是需要终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一起服用可以稳定斑块,能降低脑卒中、肺栓塞等疾病的风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担心它们的副作用,其实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和药物的副作用相比,不服用它们带来的危害更大,如果发生意外脑梗死死亡了,那说什么都没用了;
2.在某些情况下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也是需要停服的:阿司匹林最主要的副作用是损伤胃黏膜,严重的时候也可以引起胃出血,这时候是需要停药的,可能很多患者会想胃出血有啥大不了的,减服药物不就行,其实阿司匹林引起的胃出血是很厉害的,它是弥漫性的出血点,很难止血,抢救不及时病人容易死亡;
另外对于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也是需要停药的;
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横纹肌溶解症,如果患者出现肌肉酸痛而且肌酸激酶超过了正常值的3倍,也是需要停用的。
最后小结: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如果没有禁忌是需要终生服药的,如果出现转氨酶或者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3倍或者引起胃出血也是需要停服的。
首先我们来讲讲吃药这件事,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吃?
如果停了会有什么危害?
阿司匹林,最早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的合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痛觉中枢,用于发热性疾病的退热、镇痛,最常见的就是感冒药阿咖酚散(头痛粉),其中的阿就是阿司匹林,大剂量时还有抗炎作用,比如用于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后来人们发现,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即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人的血管内皮在长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有害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损伤,而一旦出现损伤,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聚集,再加上高血脂等物质,就会在血管内皮上形成血栓。
血栓可能堵塞血管,也可能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液流动,堵塞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最终引起心梗、脑梗、肾衰竭等。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酶,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而他汀类药,如常见的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同时还能够稳定斑块、抗炎等。
因此,二者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心梗、脑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无论是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是一级预防或是二级预防,都功不可没。
那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预防,或者说所有的人都能吃。
因为我们知道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是凝血的,也就间接地延长了出血时间,所以对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容易出血的病人是不能长期吃的。
其次,做了心脏瓣膜术后,正在吃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再吃阿司匹林时也要相当谨慎,因为二者都容易引起出血。
再次,他汀类的副作用也是存在的,长期服用有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升高到正常上限的3倍
另外他汀类还会引起肌酸激酶升高,当肌酸激酶升高到正常上限的5倍
因为这类药还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就是会引起横纹肌溶解。
因此,并不是说老年人一旦吃上了阿司匹林和他汀就不能停药,当出现这些严重不良反应时该停还得停。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到底哪些人才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
一般来说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只针对40岁——70岁的人,小于40岁或大于70岁的人专家共识并不推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并且还要未来10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0%,并且经过积极干预后仍然有大于3个高危因素存在。
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家族中有小于50岁的人早发心血管疾病、吸烟、冠状动脉钙化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人才需要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需要吃。
满足这些条件的人,一般来说是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
而本身就有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如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的人,是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以稳定斑块,甚至逆转斑块。
参考: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目前临床利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尤其可以使急性心梗、脑梗患者从中获益;
而临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总胆固醇,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从中获益。
那么,老年人一旦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是不是就不能停了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得弄懂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以及临床治疗原则;
其次,还要了解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就自然明白了一旦服用了这2种药物,是否就不能停了。
下面,我就大家伙儿一起,详细分析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以及治疗用药的选择,仅供参考。
血栓的形成以及治疗药物的选择这里谈的血栓发生部位,主要指在我们身体的心脏和血管内;
而血栓是指血液发生了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成块。
1.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1)血管内皮损伤:原本血管因外伤而破裂时,血液的凝血过程被自动激活形成血栓,对破裂血管是起止血作用的;
这对我们身体是有利的,也可以说,它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我防御功能。
但是,如果因身体缺氧、休克、败血症和细菌内毒素等等一些病因,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而使得血液的凝血过程被自动激活,那么,就不是我们需要的外伤止血作用了,相反,这就对健康酿成大祸了。
(2)血液流动异常:这里主要指血流缓慢以及血流产生的漩涡等异常。
首先,血流减缓非常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其中静脉比动脉更易于血栓的形成,例如对于一些心力衰竭、久病和术后卧床病人来说,血栓发生的风险就比较大了。
其次,血流出现漩涡也有利于血栓形成,例如心脏和动脉内的血流,虽然快,不太容易形成血栓,但如果遇到二尖瓣狭窄的病理改变时,其左心房、动脉瘤内,或者血管分支处,就会因血流缓慢及而出现漩涡,这也容易并发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加:这里主要指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而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这里情形的病因就比较多了,也比较复杂。
2.血栓治疗的药物选择血栓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与阿司匹林有关的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凝血机制被激活、血流减缓、出现涡流、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增多、纤维蛋白溶解性降低。
那么,针对上述6大原因,目前研发出来的药物主要有:(1)溶解血栓药物:主要针对已经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如尿激酶等。
(2)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抑制血小板形成,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
(3)抗血凝药物:主要抑制凝血因素活性,如肝素、华法林等。
(4)降纤药物:主要是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性,如降纤酶及安克洛酶等。
至于血流减缓与出现漩涡,主要通过手术或改善心脏功能来解决。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仅仅是临床血栓治疗药物中之一,并且与阿司匹林同属于抗血小板药物,还有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
所以,临床医生既可以根据不同的适应症,来选择除抗血小板以外的药物;
也可以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除阿司匹林以外的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治疗药物的选择其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由3个词语组合而成的,第一个是动脉,主要是区别于静脉而言;
第二个是硬化,主要指动脉血管的管壁变硬,出现硬化现象;
第三个是粥样,主要是指在动脉血管内膜上,呈现出黄色粥样的外观。
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形成的呢?
临床又如何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呢?
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1.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3大主要因素(1)血脂异常:这是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内膜的局部,发生了脂质积聚。
并且临床现已证实,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
(2)高血压:因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类病因,就是在动脉血管内膜上,发生了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这与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膜病理改变有直接的相关性。
因此,高血压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风险因素,而且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3)糖尿病:由于糖尿病会引发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出现异常,因而糖尿病可以导致的血管和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这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非常常见。
所以,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3大营养物质代谢出现异常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当然,除了上述3大主要因素以外,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还有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烟酒嗜好等等。
2.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药物选择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发展进程;
而发展到需要进行规范临床治疗时,可以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甚至中医治疗。
这里我们还是重点谈与他汀类药物有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
由上所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即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
其中相对于原发性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属于继发病因。
因此,针对上述6大原因,研发出来的药物主要有:(1)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目的是防止血管阻塞,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2)抗凝和溶栓药物:主要目的是迅速缓解急性血栓形成。
其中溶栓药物有尿激酶等;
而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3)调节血脂药物:主要目的是调节血脂,尤其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等,其中目前首选为他汀类药物。
(4)改善心脏功能药物:只要目的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带来的发作风险。
这类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硝酸甘油等等。
由此可见,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类药物,也仅是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之一,只是在调节血脂类药物中,他汀类药物作为首先。
所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临床医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适应症,来选择除调节血脂以外的药物。
总结:老年人并不是一旦服用了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就不能停了。
对于阿司匹林来说,临床医生,既可以根据不同的适应症,来选择除抗血小板以外的药物;
也可以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除阿司匹林以外的药物。
对于他汀类药物来说,临床医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适应症,来选择除调节血脂以外的药物。
但是,如果需要服用调节血脂类药物,还是建议首先他汀类药物。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
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
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阿司匹林和他汀是一对好搭档,阿司匹林能够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斑块破裂或不稳定造成的血栓风险;
而他汀能够控制血脂,稳定斑块,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服用他汀+阿司匹林的组合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作风险,在临床上,称之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因此,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比如说梗塞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同时血脂不服药又无法有效的控制达标,这种情况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当然是可以的,也是很好的一种组合搭配。
但如果对于不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朋友,不管年龄多大,保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不吸烟少喝酒,保持良好睡眠等方面的生活方式就好,千万不要跟着别人乱吃药。
医生给开了他汀和阿司匹林,是不是就一定要坚持终身服用,一直服用呢?
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你服用他汀药对血脂控制良好,能够有效的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1.8
但我们的用药,不单单要考虑用药的健康获益,还应该考虑用药的安全性。
因此,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一定要注意各项指标的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脂,控制血脂在达标范围内,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因为服药引起肝损伤;
出现肌肉痛等问题时,及时监测肌酸激酶水平,避免进一步用药引起横纹肌溶解等大风险;
定期监测血糖,出现血糖升高问题时,积极的进行应对和调理,如果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了转氨酶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3倍
而服用阿司匹林的用药风险,则主要应该注意其抗血小板作用引起的出血风险,而阿司匹林作为非甾抗炎药物,从作用机理上对胃黏膜又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要特别注意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防,如果服药期间出现出血性的相关疾病,阿司匹林也要及时的停服。
除此之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应该注意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如果出现尿酸升高痛风等方面的情况,也要及时的进行控制和调理。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人体的衰老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好,因此,在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更多的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80岁
因此,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定期评估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根据身体具体情况考虑是否继续用药,一直闷头坚持吃药的做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安全的。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健康生活调理的重要性,虽然合理用药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面,但坚持用健康的方式去生活,才是调理好身体基础中的基础,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的坚持下来,不但对于保证心血管健康是最好的干预方式,对于辅助加强服药效果,提高各项指标控制达标率,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
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是中老年人最常用的药物。
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高脂血症的病人,血液粘滞度高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
在治疗高脂血症、血栓性栓塞性疾病的病人,常常给予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但是这两种药物的服用,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而定。
服用阿司匹林,需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服用阿托伐他丁则需要注意血脂以及肝功能的异常变化而进行调整。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常常用于治疗,或者预防、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中风的风险。
特别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病人,预防使用。
在我们肾内科,也常常用于血液透析病人的动-静脉瘘管的保护。
但是,阿司匹林对人体也有不少的副作用。
比如对胃肠道的伤害;
比如少数病人对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
比如引起出血;
比如引起肾功能损害;
比如引起肝功能的异常;
比如等等。
但是,如果是引起上述并发症,往往是我们自己服用不当,有些是服用时间过长,关键是服用剂量过大而引起。
所以,在医学界,是否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在长期低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定期检查身体,一旦发现上述的问题,就需要立即停用。
阿托伐他汀钙,是我们控制血脂升高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
主要作用在肝脏,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从而达到保护我们的心血管的作用。
但阿托伐他丁也有不少的副作用。
比如,它也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也有可以引头痛、皮疹、头晕、视觉模糊和味觉障碍;
也有引起血氨基转移酶升高的风险。
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阳萎、失眠、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发烧,并伴有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等,横纹肌溶解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因此,我们需要在用阿托伐他丁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胆固醇和血肌酸磷酸激酶、血转移酶、监测肝功能等等。
如果出现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达正常高限的2倍,或血肌酸磷酸激酶显著增高或有肌炎、胰腺炎表现时,应停用本品。
如果在使用阿托伐他丁时,如出现低血压、严重急性感染、创伤、代谢紊乱等情况,还要考虑是否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后的肾功能衰竭。
需要立即停用药物。
因此,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特别需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而且,如果在药物辅助治疗的同时,在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食的情况下,身体状况明显恢复正常时,建议减少,甚至停用这些药物,是比较好的选择。
参考:
第一并不是老年人都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第二并不是阿司匹林和他汀不能停!这两种药物分别是干啥的?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最终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他汀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同时稳定斑块抗炎,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防止斑块破裂,预防血栓的作用,最终目的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加重,预防血栓,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哪些人群必须吃阿司匹林+他汀?
并不是老年人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不严格的说吃阿司匹林与他汀和年龄没有直接关系,有的人30就得吃,有的人80岁也不用吃。
必须吃的人:有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支架术后、搭桥术后、脑梗死、严重颈动脉斑块等等情况,必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原则上不能停药。
除非发生了严重的副作用才能停药,比如过敏,比如阿司匹林引起出血,比如他汀引起肌肉损伤,比如他汀引起肝功能三倍异常等等情况,需要停药。
否则的话,对于这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乃至终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
我们在医院总能遇到随意停药的患者,基本上无一例外,停药后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脑梗死。
如果服用他汀只仅仅是为了降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那么能不能停药呢?
一般来说高胆固醇大部分都可能需要长期吃药,即使血脂恢复正常,但一旦停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还会再次升高,所以,对于单纯为了降血脂的朋友,如果血脂已经恢复正常,那么可以试着逐渐停药,但必须坚持健康生活,必须监测血脂,如果血脂再次升高,证明不能停药。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等高危因素的人,要不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必须在医生详细评估下,才能给出准确的答复,而不能随便吃药。
总之,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与年龄没关系!对于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只要没有副作用出现,都不建议停用阿司匹林和他汀。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参考:
老年人一旦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是不是就不能停?
答案不是绝对的。
为什么呢?
听听医生怎么说。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一种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
在临床上主要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他汀类药物,是调节血脂的药物,主要是用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脱落,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因此,其实两种药物的最终目的一样,只不过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不一样罢了。
那么,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或者他汀类药物呢?
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也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不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吃这两种药物和年龄根本就没有关系。
吃阿司匹林和他汀,是因为有明确的心脑血管体征,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搭桥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严重以及冠心病等等。
吃这些药物,为的就是预防血栓形成,发生再梗死。
吃这些药,如果有
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严重的过敏反应时。
阿司匹林会引起严重的出血性疾病,他汀类会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时,那么都需要停药的。
但是如果没有副作用出现,那么就真的是需要终生服药的。
他汀类,作为目前主要的调节血脂的药物,如果吃上了,是不是就代表不能停药呢?
如果血脂已经降到了正常,那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的停药,然后严格配合运动和饮食控制,来调节血脂。
如果停药后,血脂不再升高,那么就说明控制的很好,就说明可以停药。
但是据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大多数在停药后都会出现血脂再次升高,因此还是需要坚持服药的。
还有朋友会问到,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是不是就一定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呢?
这个也不是绝对的,这个应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在结合临床表现和抽血检验之后,根据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不是只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就一定要服用,也不是说只要是老年人就一定要服用。
综上所述,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和是不是老年人没有关系,在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的情况下,都是建议终身服药的。
他汀类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一类调节血脂的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发挥降血脂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有的患者没有发热、疼痛、炎症,却被告知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的患者明明血脂不高,还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因为,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静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已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其破裂和脱落,导致心梗和脑梗等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所以,临床上两种药物经常一起服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益处!第二,为什么部分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
血栓和斑块的形成是人体血管内一天天慢慢变化的结果,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有的老年人曾经经历过心梗、脑梗,虽然经过及时的救治,性命无忧,但是其体内血栓和斑块仍然是存在的,而且心梗、脑梗还有随时发生的可能,为了防止心梗、脑梗的发生,就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而且与这两种药带来的副作用相比,它们带来的心血管获益更明显。
有的患者虽然没有经历过心血管急性事件,但是具有各种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经过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可能也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
根据《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高血压2、糖尿病3、血脂异常,总胆固醇≥6.2,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吸烟5、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小于50岁)6、肥胖7、冠状动脉钙化评分≥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第三,可以停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吗?
大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都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但是,有一小部分老人只是为了一级预防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物,其血脂不高,也没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疾病,而且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体重明显改善,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已经戒掉,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停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当然,安全起见,最好每年再去医院检查评估一下!
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存在相似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