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占领巴蜀后秦国解决了粮食问题为何蜀汉北伐时反倒缺粮食

秦国可不止一块粮仓 关中平原 汉中 再加上成都平原才有问鼎中原的实力 蜀汉只有成都平原 再怎么产粮也不够国内和大军共同消耗的 而且北伐次数多频繁
参考:
秦国和蜀汉的国情不同,国土面积也不同。
秦国当时主要有关中平原,汉中和巴蜀,而蜀汉有益州本土和南中地区。
关中平原是一块肥沃的土地,能养活不少人。
当年秦赵“长平之战”的时候双方其实打的就是国力,最主要的就是粮食。
赵国临阵换将那是逼的走投无路了,国家拿不出一粒粮食了。
那么强大战斗力的赵国就因为拿不出粮食铤而走险临阵换将主动出击,结果葬送四十万军人。
很多人都是秦国实力碾压,这是错误的,秦国强悍,赵国也是虎狼之师,要不然也不会对峙几年还要暗中换战神白起,双方都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秦国赢在经济上,关中的粮食加巴蜀天府之国,还有汉中呢。
赵国就只有华北平原,优势明显不然秦国。
赵国战斗力不用怀疑,就输在粮食上,关键其他国家还不肯借。
枪炮一响黄金万两,不打仗还能勉强够吃,仗打起来除了烧钱就是费粮食,要不怎么说兵者就是胸凶器。
蜀汉占领的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地势也险要,还有南中和汉中。
南中是蛮荒之地,地广人稀,粮食方面帮不了益州多少忙,但兵力方面还是能出点力气。
汉中郡那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大本营,他主要的作用是军事作用。
这样一来粮食后勤还是靠成都平原和益州本土。
而且诸葛亮执政时期基本很少回成都,多半都在汉中,因为蜀汉对魏国主要是在军事上。
诸葛亮频繁北伐除了练兵就是屯田,后来姜维也是一样,不仅在汉中屯田,后来还在沓中屯田。
战时打仗,平时屯田两不误,最少能自给。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就出现过粮食运输不及时的情况,粮食要从益州运到汉中前线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何况运输方面,路上的消耗就花了一大半。
所以诸葛亮和姜维经常抢曹魏的东西,不仅抢人口还抢粮食,这事姜维比诸葛亮干的还多,谁叫曹魏是土豪,人家有关中平原,还有陇西等地,被蜀汉富裕多了。
诸葛亮曾经发出感慨“益州疲敞”,天府之国怎么会这样呢?
多半都是战争的原因。
要是诸葛亮不北伐不行吗?
发展农业经济多好,诸葛亮的智慧不是我们能比的,谁也不喜欢打仗。
但不打又不行,蜀汉内部不团结,荆州帮和益州本土又不合,打仗能分散注意力。
东边有孙权,北方有曹魏,蜀汉也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曹魏财大气粗,能要是让他任意发展,要不了几年就碾压蜀汉了。
古代的所有重心都在北方,人家发展起来势不可挡。
这也是诸葛亮无时无刻都在想北伐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从汉中出发,最多也就攻下陇西之地,连长安都没有拿下。
因为太难了,曹魏占了蜀汉一大半地盘,而且都是好地方,就关中都已经很厉害了,还有河北和山东呢?
这些可都是最好的地方,反观蜀汉和江东比起来差多了。
诸葛亮打曹魏当然知道难,他的目的就是拿下关中和陇西,拿下关中就成功一半了。
粮食人人口都有了,还能跟曹魏扳手腕,可曹魏地大物博,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蜀汉举国之力,而曹魏只是伤了皮毛而已,筋骨完好。
蜀汉每次战前都要先从益州输送粮食到汉中前线,路不好走,人吃马拉的,送到汉中自己就已经消耗了大半了。
曹魏根本没有这些困扰,陇西和关中大把粮食,曹魏根本没有什么压力。
他地盘大,人口多,困难的只有前线一块地方而已。
所有就粮食方面而言,曹魏碾压蜀汉。

参考:
请注意时代,秦国当时经历六代变乱,已经有亡国之势,自献公以来,历几世,才有拿下巴蜀的实力,献公时多次东征,全部惨败,原因只有一,民无粮可征,得巴蜀,秦国几乎一下翻盘,实力大增,而蜀汉时,东汉末年,十室九空,国力大伤,蜀汉相对损失较少,但是和中原粮食产量比,还是有很大差别,蜀国一直维持在10多万军队,已经大量透析民力,且大量是蜀汉主动进攻,这再策略上没有错,因为任由魏国修养生息,魏国早晚实力大增,刘备是外来势力,实际上,在益州一直被本地势力排挤,又不能翻脸,远没有秦国中央集权,粮食大量是军人自屯,自然缺粮
参考:
北伐导致青壮年上战场,一导致粮食消耗增大,二致使劳动力溃乏,无人垦荒,粮产能不足。
所以曹操有农垦兵,亦耕亦兵来解决粮食问题,像当年南泥湾就学的曹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