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高氏一族掌权而不篡位是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用中原王朝的政治伦理衡量,高氏家族并非没有篡位。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段正明天佑某年——具体几年不详),高升泰自立为王,国号“大中”,曾用年号上治(1095)。
高升泰自立为王的具体形式,据史载是段正明在位后期,受到高升泰父子的政治压力,于绍圣元年(1094年)将皇位禅于高升泰,自己到崇圣寺出家为僧。
高升泰自称“大中国正德皇帝”,简称“正德帝”。
同时追谥其父高智升为“文戎天佑安邦贤帝”,庙号太祖,算是做了全套功夫。
【高升泰“皇帝”(国王)形象
【高升泰游戏形象】【段正明游戏形象】这是金庸先生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小说家言?
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真相的一个侧面?
《南诏野史》记载:(段正明)在位十三年,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
群臣请立善阐侯高升泰为君,正明遂禅位为僧,而段氏中绝矣。
人心归高氏这种说法,在看惯曹丕刘裕这类禅让的故事的我们看来,属于你懂的的范畴。
但是,高升泰在位二年,临终还是遗命儿子高泰明还政于段氏。
绍圣三年(1096),高升泰在病重七日后逝世,被以国礼安葬,谥号“富有圣德表正皇帝”。
他的遵从他的遗志,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帝。
【段正淳设计台词:不要给我安排了几个女人就剥夺了我做皇帝的机会】高氏家族虽然让位,但从此之后,其家族代表人物在大理国(后理国)世代为相,与段氏家族相始终。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的比附,但是如果理解日本幕府的政治结构和逻辑,就比较好理解段氏、高氏和大理各方势力的关系——大理国君某种意义上作为各方势力的共主和联盟执牛耳者,不能过于孱弱(即所谓不振或者好听的说法宽仁),也不能过于强势行事如集权君主,祭由段氏,政由高氏的政治格局是大理政治力量平衡的产物,不能简单地说是高氏篡权。
高升泰虽然尝试了一下自己当国君,但很快根据时势做了调整,他知进退、明得失、顾全大局,如果不能说是志量恢弘,至少也是政治手腕纯熟,所以他的历史评价(包括在云南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和文学形象还是不错的。
从整体来说,高氏家族的定位也自然是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
参考:
事实上高氏还真的篡位了,恰好就在《天龙八部》小说的过程当中。
那个时候段正明是大理皇帝,可是老高家始终掌握着大理的军政大权。
段正明一看,拿不到权力也不快乐啊!所以段正明就跑寺庙里做和尚去了,一言不合就出家,这是大理皇帝们的习惯。
至于大位,则禅让给了相国高升泰。
别以为只有皇帝可以世袭,在大理国,相国也是可以世袭的。
比如老高家,就做了好多代的大理相国。
一、老高家是咋兴起的呢?
早在公元1044年,当时大理国的皇帝是段素兴,这是个荒淫无道的皇帝,整天游山玩水,不知道治理国家。
因此当时的相国老高就把这货给废了。
拥有废立之权的相国,可想而知他的权力有多大。
所以说到这个时候,老高家已经是大理国的实际领导人了。
老高废了段素兴以后,改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做皇帝。
段思平是大理国的开国之君,距离这个时候已经过去100多年时间了,很显然老高是为了找个没什么根基的人做皇帝。
这跟霍光让汉宣帝刘询做皇帝是一个道理。
此后高氏一族就长期霸占着大理国的政权,由于老高有拥立之功,再加上高智升有平叛之功,使得高家在高智升时期达到了巅峰,整个鄯阐府都被段思廉封赏给了高智升。
段思廉做了31年傀儡皇帝,一如既往地跑到寺庙去做和尚了。
这个时候段思廉的儿子段廉义继位,依旧是高智升执掌大权。
段廉义在位期间,杨氏重新崛起,杨义贞发动政变杀掉了段廉义。
这下子老高家表现的机会又来了。
高智升让儿子高升泰带兵灭了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儿子段寿辉登基,自此高氏父子俩彻底掌握了大理国的军政外交大权,成为说一不二的人物。
二、高升泰登基只是个插曲。
很显然,有高智升和高升泰在,段寿辉自然也是个傀儡皇帝。
为了避免厄运,段寿辉二话不说,也跑去做了和尚,在位时间不到1年而已。
这个时候高升泰又把段思廉的孙子段正明拉出来做了傀儡皇帝。
段正明就是段正淳的哥哥,也是《天龙八部》里著名的保定帝。
我们都知道,这家伙的结局也是一样,跑庙里做和尚去了。
他们这些皇帝去寺庙做和尚,可不是因为崇尚佛教,而是为了避祸罢了。
呆在皇位上,压根就没有权力,只能被人家收拾。
与其做傀儡伤心难受,倒不如出家做和尚来得安稳。
段正明跟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去做和尚之前,把皇位禅让给了高升泰。
也就是说,高升泰的的确确篡位做了皇帝。
当然了,他把国号改成了大中国,所以严格来说,他还真不是大理国的皇帝。
他篡位的时间恰好在宋朝宋哲宗年间。
1094年高升泰做了皇帝,可是到了1096年高升泰就去世了。
所以说他只做了2年皇帝而已。
最关键的是,他在临终之前,让儿子高泰明将皇位还给老段家。
自己爽过了,却不让自己儿子继续爽,这事儿似乎有点儿不地道。
不过高升泰的儿子高泰明还是比较听话的,他将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扶植为皇帝,自己则手握大权。
段正淳时期开始,这段时间被称为后大理时期,但是老高家始终掌握着相权。
段正淳当了几年傀儡皇帝,又跑寺庙做和尚去了,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段和誉。
这个段和誉就是小说里的段誉,他的确是大理国非常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即使有老高家弄权,他还是在位长达39年之久。
这说明段和誉这
虽然段和誉没有解决老高家,但的确也通过和宋朝交好,拿到了一些权力,要不这小日子是很难熬的。
三、老高家常年专权,这合适吗?
在中原王朝,权臣长期把持朝政,一般来说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就是子孙篡位登基,要么就是死后被抄家灭族。
比如说著名的霍光,他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所以说在他死后,他儿子霍禹想要继承霍光的权力,却被汉宣帝一口拒绝,并且将老霍家全部诛灭。
曹操作为权臣的代表,他死后儿子曹丕篡汉,这才保住了老曹家一族人的性命。
司马懿夺权、司马昭专权,等到司马炎篡位后,司马家族才有了安宁。
明朝的权臣张居正,长达10年的执政时间,使得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印象很差。
可是张居正没有篡位的心思,所以等到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就把张居正的家给抄了。
所以说,做个权臣,其实也是很难的一件事,他们或许压根就没得选。
要么篡位,要么就是被抄家灭族,是
可是老高家却是个例外,他们在大理国执掌大权,一直到大理国灭亡为止,期间只篡位了2年时间,其余200多年时间,一直都是专权的权臣。
他们却能保住家族的兴旺,这合理吗?
这也没啥不合理的,因为大理国比较小,资源十分有限,老高家掌握了军政大权以后,很难再有一支力量可以从他们手里夺走权力。
而且段家这帮皇帝什么出息,难道大理国的人不清楚吗?
一个崇文寺里住满了大理国皇帝,这个家族治理大理能有什么出息呢?
与其忠于老段家,倒不如忠于老高家。
至少老高家的人不避世,愿意承担事情。
总结:高氏一直掌权到大理灭亡。
大理国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老高家把精锐部队都弄到了自己手里,剩下的力量才交给皇帝来打理,所以皇帝手里的兵马都是老弱病残。
当忽必烈的大军杀来以后,皇帝段兴智和相国高泰祥各管各的,没有协同作战的想法。
结果导致大败,哪怕是逃跑,这两位都是找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高泰祥虽然被忽必烈灭了,可是他的子孙后代却依旧被忽必烈封官加爵,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至于段兴智这个亡国之君,日子就更好过了。
因为蒙哥汗让他继续掌管云南,没有高氏专权,段兴智自然更加高兴了。
虽然不是皇帝了,可比当初做皇帝舒服多了。
不过317年国运的大理国,自此也就灭亡了。
参考:
历史记载,高家篡位了,只是民心像段,无奈还政与段家,后来大理被元朝所灭,段家反而得势,直到明朝。
云南大理最早是在汉朝已经纳入中国范围的,隋唐之时,云南一带南诏国曾经强盛一时,令盛唐也束手无策。
南诏后期,国内强族林立,举其要者,有郑氏、杨氏、赵氏、董氏、高氏、段氏,凡此六姓,皆有地有民有兵。
五代十国之乱,云南节度使杨干贞举兵而起,屠郑氏,拥赵姓为国主,国号天兴,节度使段思平反,得国,改号大理,安抚滇东三十七部。
六姓之中除郑氏已灭,其余四姓尽服于段。
大理段氏以是得滇地人望,国脉历三百余载。
段思平在位六年即死,段思良既立,董氏、赵氏遂亦衰落。
国中只有高氏和旧主杨氏势力较强。
思良之后,大位在其子孙中传了七代,将近百年。
其间杨高两氏双雄于朝堂。
高氏废素兴而立段思廉。
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
杨氏势衰,遂铤而走险,杨允贤造叛,高智升讨伐灭之,杨氏不服,再叛,高智升命子高升泰举兵讨伐,四月而诛杨氏。
这高升泰可不简单,废段氏,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中”,在位不到两年,一命呜呼。
临死之际他把儿子高泰明叫过来,说:“段氏不振,国人推我,我不得已从之,今其子已长,可还其故物,尔后人勿效尤也”。
结果他眼睛一闭,高泰明还真的就把王位还给了段氏。
立了段正明的弟弟为王。
(天龙八部里面段誉老爸段正淳的原型)史称“段氏复兴,号后理国”,从此以后,大理权柄尽在高氏,直到为元所灭。
大理段氏,高氏尽诛,但段家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
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
洪武十五年,明军入滇,段氏彻底覆灭。
丰镐遗子/书文 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参考:
他们篡位过,搞不定就自己掌权,把段家推到前台
参考:
春秋时期,鲁国的三桓掌权,国君成了摆设,但是没想到自己也被家臣篡权,自己也成了摆设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