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说“宁穷死别娶生妻”

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和一些老人聊天时,他们总能说出一些通俗易懂的俗语,比如“记吃又记打”,“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等等,这些俗语非常的接地气,很有实用性,堪称金玉良言,可以让年轻人少走许多弯路。
但也有一些俗语却让人很费解,比如“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很好理解,因为大家对“寡妇”这个词都耳熟能详,就是指那些丧偶的女性。
而后半句却让人懵圈,特别是“生妻”一词,过于生僻,人们在生活中也很少能用到它,那么,这句俗语里的“生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请看浅阳的理解!一、生妻的出处“生妻”一词,最早出自汉朝名将李陵所写的书信《答苏武书》,其中记载如下:且足下昔以自行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
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李陵与苏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在李陵与匈奴的一次战斗中,他因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
又因一些误会,汉武帝灭了他的三族。
李陵知道后心灰意冷,便留在匈奴为官,并且娶了匈奴公主为妻。
苏武代表汉朝出使匈奴时被单于扣押,还曾派李陵前去劝降。
苏武归汉后,他替汉帝写信召李陵归汉,李陵便写了这封《答苏武书》来回复,因此也有了上面信中的那一段有关“生妻”的对话。
李陵在信中说了苏武当时家中的境况,年迈的母亲已去世,年轻的妻子已改嫁,想借此让苏武留在匈奴。
因此“生妻”在这里本义是指年轻的妻子。
二、“生妻”的意思通过苏武的故事,我们可以看见,苏武妻子是主动离开夫家的,而大多数的情况下,“生妻”却都是被动离开夫家的。
古人受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影响,一切都要围绕男子来转。
但即便女子社会地位再低下,如果牵涉到休妻这个问题,男人们却并不是随心所欲想休就休,想换就换。
除非妻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否则随意休妻是一件后果很严重的事情,轻者会遭到官府板子的伺候,重者会面临吃牢饭的风险。
那么原则性的错误是什么呢?
汉朝的《大戴礼记》中有明确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可见原则性的错误有7条:1、不孝顺夫家;
2、没有儿子;
3、作风不好;
4、善嫉妒;
5、患有重病;
6、爱说闲话;
7、爱偷东西。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出”,或“七去”。
如果妻子违反了这七条之一,自然就会被丈夫合法化的休掉。
举个例子,如果老公头顶一片绿,那么老公休妻就会得到官府的准许,然后他就能名正言顺地休掉妻子。
而这些被休掉的,被动离开夫家的女子就称为为生妻!三、“生妻”不受待见的原因古代女子没有人身自由,存在感很低,附属于男性,她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以男人可以随意驱使女子,而女子却万万不可以不尊重自己的丈夫。
因为一旦被丈夫休掉,变成“生妻”,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娘家。
那么,她不但会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还会遭到娘家人的百般嫌弃,可以说未来的生存之路会变得很艰难。
不过话说回来,寡妇和生妻都是二婚女子,为啥男人们“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生妻为何这么不受待见?
事实上在古人的观念里,生妻被休,大概率都是这个女子自身的原因所导致,即品行不端!这个原因让她成为了一个不适合做妻子的女人。
那么人们习惯性的思维定式就会认为,既然她不适合别人,很可能也不适合我。
如果将这样的女子娶回家,将来她肯定还会犯同样的过错,到时岂不是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祸端!所以即便这些女子长得再年轻,再好看,那些男人们也不愿意娶她们,毕竟人活脸树活皮!但寡妇就不一样,她们之所以成为寡妇,通常与自己的品行没有直接关系。
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公要挂掉,谁能拦的住?
所以老公的死并不是妻子的责任(当然非正常死亡的除外),那么这样的女人就可以娶!所以对于寡妇再嫁,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这是古人的一种偏见,大多数情况下,生妻被休大都是无辜的。
也就是说,这些女子之所以会成为生妻,并不是她们没有做好妻子的本分,而是夫家故意找茬罢了。
比如钗头凤的故事,陆游20多岁时娶了他的表妹唐琬,两人每天恩恩爱爱你侬我侬。
后来,陆母去尼姑庵算卦,说唐琬会克死自己,就借唐婉“无子”这一条,以性命要挟让陆游休了唐婉。
虽然陆游字字铁骨铮铮,但那段至死都不能释怀的思念,却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割舍的痛楚。
而这种情况导致的生妻,在古代占了很大一部分,即便夫妻再怎么情深,只要父母想拆散,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当然也有敢违抗母命的,但结局如何呢?
《浮生六记》里面的沈复和芸娘,两人西窗剪烛,共读诗书,好不惬意。
母亲逼着休妻时,沈复选择了抗命。
虽说爱情的小船顶住了狂风骤雨而没翻,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沈复夫妻俩被哄出了家门,他们只能流落异乡,凄苦度日,家产也被亲戚们瓜分。
由此可见,古代休妻,代表社会着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这是由历史的局限性所造成,也是导致生妻地位差的原因。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所谓寡妇、生妻之类的词汇已经成为了历史。
现在婚姻自由,男女双方可以根据情感发展自愿组建家庭,而离婚也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如果我们还是将“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老话奉为真理的话,可能就会误导我们的选择而错失良缘。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去伪存真,遇到该摒弃的俗语时,我们还是应该趁早摒弃为好!
参考:
答:关于古人为何说“宁穷死,别娶生妻\"?
\"生妻”是什么意思:这是古人:也就是我们大家的祖先,告知天下在婚姻,家庭,爱情,恋爱上,以忠诚,忠心耿耿,不能花心,以家庭观念夫妻为重,常言道: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从根本上讲:中华民族从古以来,以东方文化最为文明,丈夫爱妻,妻子贤惠,所为的就是贤妻良母!好男人以忠诚,忠心,忠厚老实,对家庭负责,有担当,有理想,有志气,为
如果变了心,出了轨,有了第三者,那就是娶了\"生妻”吧!所以说:教育全天下,不分男女,都要认真对待,好好把握,好好珍惜,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夫妻生活,夫妻感情,夫妻恩爱吧!
我们家乡把"生妻",叫"活人妻"。
也有一句谚语"宁娶寡妇,不娶"活人妻"。
放到现在就是:离过婚的年轻妇女。
所不同的是,古代夫妻解除婚约(即现在离婚),一般都是男方将女方休弃。
那为什么"宁穷死,不娶生妻"呢?
首先,古代认为"生妻"都是犯了大错误的女人。
在古代,妇女地位一直非常低。
对男人来说,女人就如同奴隶或者附属品,可以男人指配。
而女人却不能不尊重丈夫。
否则,丈夫便可以找出许多理由将其休弃掉。
且一旦被休,再年轻、再美貌,其它男人也不乐意娶其进门。
还有一部分是被丈夫家认为是"不吉利的女人"而遭到休弃的。
因此,古代人普遍认为,"生妻"都是在婚后犯过大错的女人,若娶回家,肯定会犯同样的错误。
会给家庭招惹麻烦。
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上述这些情况均是封建思想荼毒,长期对女性持有偏见。
人们普遍认为"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就算死,也该死在婆家。
因此,就有了"宁穷死,不娶生妻"的说法和做法。
由此,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早已失去了现实意义,该摒弃的旧习俗,应当坚决摒弃。

参考:
古人所说之“生妻”,既不是寡妇,也不是被休之妻,更不是有嫌德行问题和有恶疾者。
“生妻”,又称“活人妻”。
实际上是指:已婚女子的丈夫远出家门多年不归,甚至数十年未归,家中不知其死活者的人妻。
其中包括因外出经商、当兵、远遊、徭役、获罪押监等等,长期未归、无影信的为丈夫者。
俗话说“无钱不要活人妻(宁穷死,不娶生妻)”——即使“倒贴”,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何者?
盖因未知其夫生死:倘若有犯者,一旦其夫归来,有“吃不完的官司、花不完的钱!”再说古人有云:“世有两大仇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弄不好不但丧家荡产,甚至会闹出人命!试想,这是多大的隐患?
!所以说世传“无钱不要活人妻”(即宁穷死别娶生妻)。
按字意,“生”者,“活”也。
(词解:生妻,活人妻。
寡妇是死去丈夫之妇,不能称之为“生妻”,或“活人妻”。
被休之妇,因“名份”上不是前夫之妻了;
与前夫再无任何瓜葛,是“光杆”女人了,所以不能称之为“生妻或“活人妻”。

参考:
老祖宗留下的警示语,是智慧与结验的总结,有一定的道理,类似的还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宁娶亡人妻,不娶离婚女”等。
那什么是“宁穷死,别娶生妻”呢?
这里“生妻”显然是一个生僻词,现代人基本不用。
那古代的生妻指什么样的妻子呢?
一起来看看。
一:生妻的由来生妻一词由来已久,最早源自西汉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一句:“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这话意思: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了。
提到李陵,大家并不陌生,也会想到西汉著名的“李陵事件”。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英雄善战,豪气干云,一度让匈奴闻风丧胆。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陵率5千精兵抗击匈奴,但被3万多匈奴骑兵围堵,虽拼死厮杀,却死伤无数仅剩十几人,李陵只得下马投降。
当时李陵面对惨景,堂堂七尺男儿流下热泪:“无颜见陛下,只能日后见机立功”。
单于仰慕李陵,对他礼遇有加,把女儿嫁给他。
李陵投降震惊朝野,武帝盛怒S李陵全家。
司马迁为其辩解被关入大牢,施以宫刑,艰难完成《史记》。
李陵事件因司马迁更名垂于史。
李陵投降前一年,史上著名典故“苏武牧羊”主人公-汉朝著名使节苏武出使匈奴,但被扣留。
匈奴对苏武威逼利诱,想要他投降。
但苏武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因而被匈奴放到北海放羊。
单于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摆明是想长期羁押。
这期间李陵投降了匈奴,作为苏武的好友,李陵被单于委派劝降苏武,但苏武仍未降,就这样孤零零在北海放了19年羊后才得以归国。
公元前81年,须发皆白的苏武被匈奴释放回到汉朝后,便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便以《答苏武书》来答复苏武,书中有这样的句子: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这话是李陵总结苏武遭遇的,说他壮年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扣押19年之久,须发皆发回家时,老母亲已去世,年轻妻子也已改嫁离去。
《汉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可印证:“子卿妇年少,闻以更嫁”,子卿是苏武的字,说苏武的妻子年纪还轻,就听说已经改嫁了。
二:“生妻”是什么意思?

苏武在北海放羊,还在世时,年纪轻轻的妻子就已改嫁,离家而去了。
当然,这里不是说苏武妻子不守妇道,丈夫还在世就改嫁。
很可能苏武被匈奴扣押牧羊北海后音信全无,妻子以为他已离世才改嫁他人。
“生”不是用来形容妻子,而是形容丈夫的,是说丈夫还活着。
生妻简言就是指丈夫还没死的单身女人,这样我们对生妻就易于理解了。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及观念改变,“生妻”含义变更广了,生妻很多时候指被婆家休掉的女子,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也看到过古代休妻。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但也要符合“七出”条件,才能被婆家休,否则就是违法的。
七出在唐以后才出现,内容源于汉代《大戴礼记》。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YIN荡、有恶疾、口多言、窃盗古代符合“七出”被婆家休掉的女子,也叫生妻。
而今天“生妻”一般大致理解为离婚的女子,但毕竟古今有别,我们一般也不说生妻。
还有一种生妻就是指偷偷离开了丈夫的女子,但是她与丈夫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
还有指丈夫因某些原因不能陪在身边而改嫁的女子。
综上,“生妻”在古代指年轻的妻子,后来指被婆家休掉的女子,再后来到我们现在大概率是指离婚的女子等,当然这仅为一家之言。
三:为什么“宁穷死,不娶生妻”?
古人说“宁穷死,不娶生妻”,它是长辈们告诫那些没有结婚的男子:宁愿自己一
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警示语,宁愿穷死都不娶生妻?
他们对生妻为什么如此不待见呢?
我认为大致有
1、“娶生妻”易有纠纷从上面文字中,我们知道,生妻在古代是丈夫还在世就改嫁或被婆家休掉的女子,即便现代娶离婚的女子,都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牵扯。
比如,一位女子的丈夫出差5年音信全无,妻子以为丈夫已故,就改嫁了他人。
但3年后丈夫突然回家,那她后来的丈夫该如何自处?
因此,在没确定女人丈夫是否故去时,一般人还是非常忌讳娶生妻的。
如果生妻与原丈夫感情好,又想要跟他回去,现任丈夫又该咋办?
《红楼梦》里薛宝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宝钗成功嫁入贾府,宝玉痛失所爱,万念俱灰,看破红尘而出家为僧,宝钗就此守了“活寡”,成为名符其实的“终身误”。
宝钗就成为一个可怜的“生妻”,一生不得改嫁,他人也不敢娶。
宝钗聪明一世,表面上得到了至爱,却也逃不过旧时女子悲惨命运。
古人还说过“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寡妇与生妻相比,优势是死了丈夫没有牵扯,更为单纯,因而在两者相较时,自然会选择前者。
有意思的是,寡妇在古代原是不招待见的群体,但在与生妻相比时,却受到世俗偏爱,除了讽刺外,更说明封建理念对女子残害之深。
2、生妻或有品德等问题前面提到“生妻”也指犯了七出被婆家休的女子,七出包括:不顺父母、无子、'Y荡、恶疾、口多言、偷盗,在古代被当作“铁律”。
在现代情节严重也会导致离婚,古今价值观虽有不同,但某些观念还是一致。
如果出现品德、盗窃、出轨等问题,还是难以让人接受。
比如不孝顺父母,在古代父母是天,不孝顺就是天大的事,在现代如果虐待公婆,情节恶劣等,这样的女子离婚后,又有几
现代人们观念发生转念,无子可领养,但也忌讳。
还有犯Y荡、盗窃的,古今都不能接受,这涉及到人品、作风等问题外,一个家庭如娶这样的女子,不仅自家遭罪,还会被人戳脊梁骨。
“有恶疾”古今大多会敬而远之,谁家愿意娶一个病秧子在家伺候呢?
除非有真爱,不介意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等,不过那种情况很少。
3、古人的偏见“生妻”一词原本就是古代衍生的词汇,现代人基本不用。
既然是古代产生的,难免有旧时偏见,比如对女子“七出”的标准就很严苛。
古代女子地位本就低下,男女不平等。
在古代好些品德高尚、贤惠端庄的女子都是“被生妻”的,比较有名的是陆游的前妻唐琬。
唐琬20岁时与陆游结婚,婚后两人伉俪情深,引陆母不满,认为陆游囿于情爱,耽误前程,后又说唐琬婚后1年无子,令儿子休她。
陆游只得另置别院安置唐琬,被其母发现后,棒打鸳鸯,命陆游另娶王氏为妻。
多年后,唐陆二人在沈园相见,感慨万千。
陆母对唐琬就是一种偏见,一是认为儿媳儿子感情不能太好;
二是认为儿媳1年未生子也不行;
三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陆母生生拆散了一对感情缱绻的有情人,让儿子休了唐琬,唐琬就成了“生妻”。
在那个年代里女子被休,要遭受多少人的指指点点。
“被生妻”的唐琬失去竞争力,后来嫁给了大自己10多岁的嗣濮王第七子赵士程为继室。
《三山志》里曾记载,唐琬生了一儿一女,可见她并非不能生,只是时间问题。
写在最后古代对女子的偏见,何止唐琬?
封建社会下男女不对等,女子被休实在是那个社会最大的“误会”,让女子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生妻一词也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与歧视。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没有“生妻”一说,而只存在于古代,就是因为现在男女平等,懂得尊重女性。
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有历史和社会局限性,需结合一定社会背景来理解,摒弃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真正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大家怎么看呢?
你认为什么是生妻?
古人为何说“宁穷死,不娶生妻”?

古话流传至今,必然有其人生智慧和生活道理。
老祖宗说,宁可不成家穷死,也不能娶离婚的女人。
可见离婚的女人,绝对不是女人自己说的那么好。
好女人是不会离婚的,离婚的女人都是有问题的女人,是有深刻道理的。
不要狡辩,你是不是好女人,不是你说了算,而是男人说了算。
好女人,不会被离婚,男人视若珍宝,不会舍得抛弃。
好女人,懂得贞洁忠诚,不会主动提出离婚。
凡是狡辩的,都不在好女人之列。
凡是站在镜子面前谩骂的,肯定也不在好女人之列。
离婚的女人,都是有问题的女人,不管什么原因,就算前夫家暴赌博,也是离婚女人没有眼光,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之所以男人都不愿意娶离婚女人,说明离婚女人肯定有男人不能接受的致命缺点。
男人永远都不可能真心爱一个和别的男人上过床的女人,更不可能接受别的男人的孩子,这是男人的天性,和道德无关,本性使然。
1、离婚的女人会不自觉的拿现任和前任比较。
这是男人最讨厌的地方,也是女人最愚蠢的缺点。
恋爱分手的前任和现任比较,比较肤浅,男人尚可接受。
但经历婚姻生活之后,对男人和婚姻有了深刻认识,离婚女人会不自觉的进行全面比较,尤其是床上之事都会比较。
这才是男人最恶心离婚女人最不能接受离婚女人的关键因素。
也是现在男人为何不愿意给女方彩礼的最直接原因。
2、离异的女人生理欲望不会太强烈,离异女很难给男人带来新婚感。
这也是男人无法真心爱离婚女人的根本原因。
3、离婚的女人戒备心非常强烈。
她不相信男人,恰恰男人也不会信任女人。
很多离婚女人会和前夫孩子有联系,而且离婚女人出轨前夫概率很高。
也就是老祖宗不让娶生妻的根本意涵。
4、条件好的男人绝不会娶离婚女人。
娶离异的女人容易遭人鄙视被人看不起,别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只有条件差的男人才会娶离婚女人。
这个差,不仅仅是指经济条件差,关键是各方面能力差。
坦率的说,无论离异女多么漂亮有钱温柔贤惠,但在很多长辈眼里,二婚就是二婚,总会觉得她有什么问题,也会认为男人是因为没本事,才娶了离婚女人。
所以我们才一再说,女人不离婚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一离婚就不值钱了。
是不是这样,离婚的女人心里最清楚。
无论离婚女人再怎么狡辩,人性是改变不了的。

参考:
古云:“宁穷死,不娶生妻。
”意为:男子宁可窘困孤身至死,也不娶二婚女。
窃以为,“穷”指窘境,并非贫穷。
古汉语中“贫”与“穷”有严格区别。
故此处不可理解为“宁可没钱娶妻”。
“生妻”一词,典出《李陵答苏武书》。
李陵在信中回顾苏武归汉后看到的惨况是母死妻改嫁:“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生妻,指苏武妻,“去帷”,离开帷帐,婉指改嫁。
《苏武传》中,李陵劝降苏武时说:“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可见,苏妻曾为苏武生子(苏通国),后因年少而改嫁。
因此,窃以为,“生妻”,顾名思义是“生过子的妻子”。
百度释意为“年轻的妻子”强调年轻改嫁,我意则以为应强调生过子的事实。
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古人娶妻,目的在于继承血脉,沿袭香火。
一般平民百姓,娶个被休已婚妇女成婚正常,但绝不愿娶生过孩子之妻。
且在南宋程朱理学束缚思想前,古代妇女并非一定从一而终:汉唐达官贵人娶二婚女之事比比皆是,妇女改嫁也不丢人。
苏武之妻能改嫁,足见有下家接盘。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一月,县令即来为子求婚便是明例。
刘兰芝能被再求婚的前提是:她虽婚,却无子,不是“生妻”。
另,古代有七出三不去之制,故被休改嫁之妻,必定犯了七出罪之一。
她被休回娘家后,饱受世人白眼。
男人避之惟恐不及,还有谁敢娶她回家?

现在人们对“生妻”理解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是古代被丈夫休掉回到娘家的女人。
第二种是丈夫长期在外,夫妻分离的女人。
第三种是旧时民间的陋俗“典妻婚”。
一、“生妻”一词的来源“生妻”一词,最早有据可查的是西汉时期李陵所写的《答苏武书》,原句为:“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
说到李陵,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西汉时期间有一个李陵事件。
李陵,是西汉著名抗击匈奴名将时称飞将军李广的长孙。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匈奴。
这就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李陵事件”。
李陵投降匈奴后的第二年,汉武帝下令杀了李陵全家。
在当时司马迁因替李陵的投降辩护,被关入牢房,在死刑和宫刑二选一的情况下,司马迁为了完成父愿,把《史记》写完,选择了屈辱宫刑。
这就是“李陵事件”因有司马迁的介入其中,在历史上更为有名。
当时,汉朝有一位相当著名的使节,名叫苏武,就是历史典故“苏武牧羊”中的苏武。
苏武与李陵同朝为官,两人熟悉。
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也就是李陵兵败投降的上一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期间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想要苏武投降,苏武宁死不屈。
匈奴将他放到北海,让他去放羊。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总共十九年, 始终持节不屈。
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曾与苏武见过几次面。
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获释得归。
回到汉朝后,苏武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答苏武书》回答苏武。
在此书中有这样的句子:“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这句是李陵说苏武出使匈奴时的遭遇。
意思是苏武在壮年时候,奉朝廷之命,出使匈奴,因为扣留的时间长达十九年之久,回到家里时,已是满头白发。
而在苏武出使匈奴期间,他的老母亲在家中亡故,他年轻的妻子,听说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后,也改嫁离他家而去。
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生妻”的原意就是年轻的妻子,且丈夫未死而改嫁。
《汉书》之《汉书·李广苏建传》:“子卿妇年少,闻以更嫁”。
子卿即苏武的字,这句话说的意思,对《答苏武书》的“老母终堂,生妻去帷”一种印证,同时也说明“生妻”的意思就是丈夫还在就改嫁的年轻妻子。
二、“老母终堂,生妻去室”的另一个典故据《新五代史·唐臣传第十六》中记录了一位叫萧希甫的人,原文如下:萧希甫,宋州人也。
为人有机辩,多矫激,少举进士,为梁开封尹袁象先掌书记。
象先为青州节度使,以希甫为巡官。
希甫不乐,乃弃其母妻,变姓名,亡之镇州,自称青州掌书记,谒赵王王镕。
镕以希甫为参军,尤不乐,居岁余,又亡之易州,削发为僧,居百丈山。
庄宗将建国于魏,置百官,求天下隐逸之士,幽州李绍宏荐希甫为魏州推官。
……庄宗灭梁,遣希甫宣慰青齐,希甫始知其母已死,而妻袁氏亦改嫁矣。
希甫乃发哀服丧,居于魏州,人有引汉李陵书以讥之曰:“老母终堂,生妻去室。
”时皆传以为笑。
“老母终堂,生妻去室。
”的意思是,老母亲亡故,停放在家没有发丧,妻子离家出走改嫁了。
这是借用了汉代李陵答复苏武书信中的话,来讥讽萧希甫。
《新五代史》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撰,由此可见,“生妻”一词到了宋代一直指丈夫还在,也没有解除婚姻关系,而是妻子因丈夫不再自改嫁。
明清时期的一些典籍中对“生妻”的解释仍然沿用这种说法,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古典籍中把“生妻”解释为被男人休掉的女人,或者说解除婚姻的女人。
现在的一些资料把“生妻”分成三个层次来的解释:一是初始之意为年轻的妻子。
二是“后来被泛指老公没死的‘寡妇’(单身女子)”。
三是“再后来(至今)更多的专指被老公(婆家)‘休妻’的女子”。
这里的第三个层次的解释,没有任何历史与民间的变迁依据,有牵强附会的嫌疑。
三、农村把“生妻”俗称为“活人妻”旧时至今的农村,人们都把“生妻”称之为“活人妻”。
民间流传有俗语,下面例举几句如下:不种道边地,不娶活人妻。
种地不种河滩地,娶妻不娶活人妻。
好男不娶活人妻,好女不嫁寡婆公。
从这俗语可看出,其中的语言风格和采用的比兴手法,均是旧时乡土语言。
因受“生妻”被曲解为“再后来(至今)更多的专指被老公(婆家)‘休妻’的女子”,现在一些人依葫芦画瓢地按照这种说法。
事实上在明清一些文学作品中就出现“活人妻”这个名词,其意义很明确,意思指有夫之妇。
比如:《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什么好老婆,一个贼活人妻淫妇,这等你饿眼见瓜皮,不管了好歹的,你收揽答下。
”《红楼梦》第一O四回:“他忘恩负义,我就和几个朋友说他家怎么欺负人,怎么放重利,怎么强娶活人妻。
”从《金瓶梅词话》中的这段话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活人妻”的含义,而《红楼梦》这段就更为明显,明清时期的民间所说的“活人妻”的意思就是指“有夫之妇”,而不是指“被老公(婆家)‘休妻’的女子”。
把“被老公(婆家)‘休妻’的女子”说成是“生妻”或“活人妻”,意思是依然是休妻男人的妻子。
这种说法,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逻辑上无论如何都是讲不通的。
古代一纸休书,实际上就是男方与女方解除婚姻关系。
古代女性一般只有人身依附关系,没有与男方解除婚姻的主动权。
既然已解除婚姻,那么出据休书的男人就不再是被休掉女人的丈夫,同样,被休掉女人也不再是出据休书的男人的妻子,没有夫妻关系了。
解除婚姻,旧时农村的称法是“前头丈夫”和“前头妻子”。
这就与现在离婚后的夫妻一样,称“前夫”和“前妻”。
旧时,被老公(婆家)‘休妻’的女子,在农村比寡妇还容易再嫁。
因寡妇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嫁有一定阻力,但只要寡妇铁了心要嫁人,不愁嫁不了男人。
而被休掉女人,虽然在封建时代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尤其对女方家庭来说,更觉是一件羞耻之事。
也就因为如此,被休掉后回到娘家的女人,很快就会被安排再嫁,只是嫁人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
在古代及近代,有钱可娶三妻四妾,农村穷苦单身汉娶不起娶妻的非常多,尤其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出现了“溺婴”陋习,也就是把刚出生的女婴溺死,造成民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农村穷苦人家的男子娶不到妻子的比比皆是。
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讲述刘兰芝嫁与庐江郡焦仲卿为妻,焦母不容,被休掉回娘家,其兄逼其改嫁,最后刘兰芝投水自尽,而焦仲卿也殉情而死。
诗歌讲述是爱情悲剧,但也反映了古代的普遍的婚俗,就是说被休回娘家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再嫁。
四、古人为何说“宁穷死,别娶生妻”?
“宁穷死,别娶生妻”中的“生妻”,在古代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强行霸占别人的妻子;
二是丈夫长期在外,比如经商、长期服劳役、戍边、甚至坐牢、判刑等等,女人久守空房,民间称为“活寡妇”的女人。
三是“典妻婚”,也就是租赁别人的妻子的一种临时婚姻,租赁期满后,女人仍回丈夫家。
根据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的甬剧《典妻》,就反映了旧时这种社会丑陋的婚俗。
前面两种类型,从古代法律上来说是犯重婚罪。
比如唐律规定为“和娶人妻”罪:《唐律疏议》:“诸和娶人妻及嫁之者,各徒二年;
妾,减二等。
各离之。
即夫自嫁者,亦同。
仍两离之。
”这里只解释此段话中涉及到女人重婚的内容。
已婚的女再嫁,男女都要被判刑两年,并判解除婚姻关系,且不准女子跟随两任丈夫。
如果是娶人家的妾,判刑一年。
到了宋朝时,沿用唐朝法律。
明清的时期法律,对重婚罪严苛的一面,也有稍宽松一面,主要是对不知情的人不追究,惩罚明知故犯者,不再是判刑,而是打板子,一般是杖一百,加减一等罪为杖十,比如罪加一等,就是杖一百一十。
这是什么概念?
过去的板子打三十下就皮开肉绽了,打一百板子的话,十有八九没命了。
而对重婚的女人,判给原来的丈夫处理。
这也就是说,娶“生妻”或“活人妻”的男人,如知情,要被打一百板子,能不能活命还不知道,且还要失去娶来的“妻子”,仍然要回到原来的丈夫那里。
对于第三种情况,“典妻婚”是临时性婚姻,租赁期满后,“妻子”就要离开,回到丈夫家里去。
这就是古人为何说“宁穷死,别娶生妻”的原因,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前面两情况,宋朝以前要坐牢,在明清时期,要受杖刑,性命难保,谁还敢这样做?

参考:
古人说宁愿穷死,也不要娶生妻,首先我们要知道生妻指代的是什么?
其实一谈到古代的婚姻,我们总说各种封建,各种对女人的打压和束缚,其实我们的古代并不完全如此,商朝的酒池肉林在西周时期也被继承,就是男男女女在官府的主持下成功的获取奖励,不成功的就适当处罚,以鼓励人口生育,而且在古代性的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
当然,这种开放也有大男子主义的一种情怀,比如说我们的很多历史著名人物都不是堂堂正正的夫妻关系诞生的,但也并不是说古代的夫妻关系就是完全的不对等,不平等。
在古典时代,我们娶妻生子制度是有严格规定的,并不是说你想要休掉自己的妻子,随时都可以。
在周朝,汉朝这数百年的时间里,你如果要想要休掉自己的妻子,要征得妻子的同意,家族族老也要做一个公证。
此外,还要走那些繁复琐杂的离婚流程,可以说成本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在古代大家都幻想着一些人可以获得三妻四妾,但是我告诉你,这简直就是笑话。
在古代,如果你想要纳妾,也必须要征得原配妻子的同意,而且你的年龄必须大于40岁,并且没有后代,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符合你连纳妾的资格都没有,别以为作为一个男性,你是一家之主,就可以为所欲为,在古代,女人在家庭当中的地位还是有的。
当然,这就是古代的基本情况,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妇女在我们的观念中地位如此低下呢?
这主要还是在宋朝宋明理学诞生以后,它比传统的礼乐制度和儒家更讲求长幼尊卑,男尊女卑,这也是封建社会进入王朝末世以后,对于人性进一步摧残的体现,虽然封建制度进入了高峰,但是封建社会,却早已经比过去更加保守顽固。
在古代生妻大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年纪十分年轻的女子,这种解释很正常,第二种也就是活寡妇,原配丈夫并没有死,而是在作战,外出,长期经商等与自己的妻子长期离别,但是双方还是一种存续的婚姻关系,这种情况就比较棘手,如果你娶了这样一个妻子,那么,当原配丈夫回来以后,就会爆发种种家庭冲突。
而在古代,一个家庭虽然是小农经济的最小单元,但是家族对家庭的掌控和主导还是十分有力量的,家中的祖老长辈都会,为了自己家族的名誉,声望甚至在地方的,全力而给出服众的说法,如此生妻的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被休掉的妻子,这样的人往往在社会上地位不高,而且能被休掉的往往也是因为在家庭生活中犯过错误的女人。
对于这种有污点的人,在古代的那种封建保守型的社会里,很容易被人嫌弃,甚至在背后嚼舌根,不过第三种说法出现的时间最晚,因为在唐朝以前休掉妻子是要得到妻子同意的,一般妻子在没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之下,是不会同意的,但是唐朝宋朝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休掉自己的老婆,而另娶新欢,男性占据更大的主导地位(原因自己编),在极其强调男尊女卑的,封建末世社会里,女人在社会上的境遇,可想而知。

参考:
“ 宁穷死,别娶生妻”,这是古民间婚姻文化中传统的说法和做法,这种习俗实际上对于女性来说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偏见的。
古时候的寡妇可以改嫁,即便是死了丈夫,但她们的思想可以被认为是纯洁的,而“生妻”却不同,她们被特指为生理上有所缺陷或者道德败坏的女人,这种女人会被定义为不好的女人,不洁的女人,娶回家不放心的女人。
另一种说法就是来路不明的女人,就是通过非正常渠道介绍到夫家成婚的女人,往往这样的婚姻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这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婚姻,一旦骗取了夫家的财产就会想办法逃跑,可见“骗婚文化”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着,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已经过度到了由质变到量变的飞跃。
古时候的女人被崇尚三从四德,实际上古时的妇女是被束缚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
今天的女人受教育的程度可以与男人公平竞争,而旧时的女性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愚化女性的洗脑。
因为没有文化,被骗是比较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这类女人容易被纳入坏女人行列,可见没有文化的危害性。
由于贪心和私欲,今天也有骗婚的女人,还有被骗的女人,同样为社会道德所不齿。
但是相对来说,今天妇女的社会权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今天女人的社会地位,完全可以让古时侯的女人看作是神话。
如今社会的女人可以多次重复结婚离婚的故事,在婚姻上享有比较大的自由。
由于再婚女人的特点,重新进入后来婚姻中的女人多半是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家庭,因此再婚女人在今天的社会中同样是有一定障碍的,只是由于男多女少的缘故以及妇女所处的经济地位让再婚女人重新拥有了选择婚姻的优势和市场。
不过如今的男人都不傻,宁可单身也不会盲目地走进婚姻,不会无辜地去充当收容所的角色。
枫桦苇岸于2020年7月20日
参考:
所谓“生妻”,就是被丈夫休掉的女人,被丈夫抛弃的女人,丈夫失踪的女人,俗称“活汉妻”。
“生妻”一词较早出现在《李陵答苏武书》:“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那么,娶生妻究竟有多可怕,为什么古人宁愿穷死,孤单一生,也不肯娶生妻呢?
娶生妻,招不祥汉武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陵曾在征讨匈奴的战争中多立功绩,但在浚稽山战役中所率领的5000步兵,却不幸被匈奴的3万骑兵给包围。
见此,李陵果断于两山之间扎下营垒,连续血战数日,却是死伤惨重。
这时,李陵感叹道:“我军士气低落,难以鼓起,不知何故?
难道军中有女人吗?
”后经查,原来军队在边塞守边之时,一些被流放到边寒的罪犯妻女嫁给了部分将士。
因此,部队出发时,也多被藏匿在军车之中。
于是,李陵将这些女人全部搜了现来,一一用剑杀死。
次日再战,李陵所率领的汉军气势如虹,斩杀匈奴3000多人,并突出重围,迅速向东南的龙城道方向撤退。
4天后,李陵的残部又不幸被一片沼泽芦苇所阻,再次陷入匈奴围攻的险地。
就算面对如此危局,一代名将李陵的“虚张声势”之计依旧令匈奴单于莫可奈何,并且还被杀死了2000多人。
单于无奈之下,因粮草不继,又因地处汉朝边塞仅有100余里,很容易招来汉军的救援主力,便有了准备撤军的打算。
谁知,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陵军中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因被军中校尉凌辱而怀恨在心,遂借机逃出军营,投降匈奴,泄露了李陵军中的虚实。
因此,匈奴单于打消了撤军的想法,并决心消灭李陵所部。
最终,在突围的过程中,李陵不幸被俘。
然而,汉武帝却听信大臣谗言,误认为李陵屈节投降,于是下旨将李陵母亲、兄弟和妻子等亲人全部诛杀。
据说,那些藏匿在军中的女人,就是“生妻”。
因为,在这些女人中,有一部分的原丈夫还活着,同样也因犯罪被流放或服刑。
同时,有幸逃回来的400多人都没有娶“生妻”。
因此,便有人认为娶“生妻”会招来不祥,惹来灾祸。
就连李陵家人被杀,也被有些人传为和“生妻”有关。
娶生妻,毁前程关于《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许多人应该都是耳熟能详,都知道西门庆有钱有势,而武大郎却是“矮穷矬”,但在武大郎没有死之前,西门庆依旧不敢强行将“生妻”潘金莲娶回家中。
因为,强娶“生妻”的结果可比后世“重婚罪”的罪过大多了,轻则双双流放,重则双双浸入猪笼。
所以,谁还敢呀。
就算是官员,如果敢娶生妻,那就是德行有亏,一旦被御史弹劾,至少也是丢官罢爵。
例如:贾宝玉离家出走后,薛宝钗就变成了“生妻”。
后来,贾宝玉一直杳无音信,贾家也败落了,而没有拿到丈夫休书的薛宝钗就算再漂亮,也没人敢娶。
娶生妻,家德亏还有一种生妻就是被丈夫休掉的弃妇,而多数被丈夫休掉的女人,大都犯有“七出”之罪,即:不孝、无后、奸淫、嫉妒、恶疾、嘴臭、偷盗。
(来源《大戴·礼记》)也就是说,这类女人的德行是有污点的,如果娶这样的女人为妻,同样也是丈夫及全家人身上的一大污点,那种“众口铄金 积毁消骨”的千年道德舆论压力,谁能承受得了,周围乡亲的口水可能也会淹的自己够呛。
其实,这其中也有一个非常实现的问题,娘家的兄弟姐妹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再回到娘家,身份也是十分的尴尬。
所以,古人有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也就是说,大多数父母都不想嫁出去的女儿再回到家中,以免引发家庭矛盾,而惹人笑语。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被焦中卿休掉后,回到家中,却被母兄所不容,毕竟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且也给家人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便逼着她改嫁。
虽然,原则上是可以再嫁的,但又有谁会愿意娶呢。
不过,这些都是古人为避免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以及体现“男尊女卑”思想而倡导的一种道德标准。
同时,古人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一观念,民间还流行起了“立贞节牌坊”,用荣誉以坚定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贞节之志。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所谓的“宁穷死,别娶生妻”的说法,显然并不符合时代婚姻发展的潮流。
于是,在1930年的婚姻法中,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七出”之说已随之消亡,更别说“宁穷死,别娶生妻”的观点了。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