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必杀无疑。
不要说等着刘备做了皇帝之后会干什么,就说他做了汉中王以后,做了什么吧。
01刘备自立汉中王后,主薄雍茂不赞成其称帝被杀掉。
裴松之为《三国志·蜀书·刘巴传》作注解,引用晋朝·史学家司马彪所著《零陵先贤传》记载: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
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
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根据传记内容来看,这是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刘巴与主薄雍茂向刘备进言,劝刘备广罗人才,暂缓称帝。
后来,刘备就以别的事,把反对他称帝的雍茂杀掉了。
刘巴一向清廉简约,不治产业,又以为自己不是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人,恐惧害怕被猜忌,恭敬沉默,独守宁静,在家不与人私下交往,不是公事从来不多说一句话。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任命刘巴为尚书,法正病逝后,刘巴接替出任尚书令。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
当初,刘巴与雍茂曾经一起劝说刘备暂缓称帝,最后为刘备张罗称帝所需一切。
尽管作为尚书令是职责所在,传记没有明说,但不难看出,刘巴见雍茂被杀,也就不敢多言。
02刘备称帝,关、张、诸葛亮的态度。
刘备称王称帝,是他打小就有的志向,到了后期更是迫不及待。
谁要阻止就会杀谁,雍茂就是个事例。
杀一儆百,刘巴一看不好,赶紧积极主动配合表现,为求保住性命。
对于刘备称帝,从关、张、诸葛亮的传记中,几乎看不到很具体、明确的态度。
先看一下关羽的态度吧。
关羽没有等到刘备称帝,就因为襄樊之战失利被杀,但不能说明关羽没有态度。
豹眼一向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是因为刘备自立汉中王,从匡扶社稷的忠臣变成了与曹操、孙权一样,意
关羽由此与刘备,彻底分道扬镳。
襄樊之战,刘备没有一兵一卒援救关羽,就是佐证。
诸葛亮建议刘备以刘封不援救关羽为名,杀掉刘封,就是为称帝后,保障政权的稳固,避免刘封谋逆做准备。
从这个分析看出,关羽已经与刘备彻底闹翻,刘备宁可不要荆州也要称帝,杀关羽已经是必然的结果,关羽孤注一掷,发动襄樊之战,也是最后无奈的选择。
张飞哪?
远不是演义所说的那个莽张飞,史实上要比关羽权变很多,与刘备走得更近一些。
但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当初,孙权为了结好关羽,提出要与关羽结亲。
由此可知,关羽是有女儿的,但却没有与刘备结亲。
刘备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年龄是有差距的,如果关羽的女儿小一些,与刘备别的儿子结亲也是可以的,但却没有。
而张飞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先后成为皇后。
这事可不能自由恋爱的,必定是父母之命。
由此可见,张飞让刘备更为放心一点,但也绝不是就没有后顾之忧。
外戚干政是汉末混乱,军阀割据林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刘备不可能不防备张飞作为外戚,将来对他的政权干预。
好在刘备称帝不久,张飞就死啦。
刘备得知张飞被杀后,不由得叹息道:“噫!飞死矣。
”由此可见,刘备多么无情与漠然,远没有演义所说心惊肉掉,哭晕在地之类的。
刘备他老祖宗刘邦登基后,不仅杀了韩信、黥布、彭越等人,就连樊哙都想杀。
如果刘备能够一统天下,就关羽、张飞这个性,必定难逃这一劫。
至于诸葛亮就难说了,诸葛亮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尚。
刘备杀刘封就是例证,光棍玲珑心,一点就透,诸葛亮一提,刘备就懂,直接把刘封杀掉,不留后患。
这还是在刘备活着,还没有统一天下,还需要刘封这样骁勇善战的人打天下,刘备就痛下杀手把他处理掉。
不必说卸磨杀驴,还在套上正在干活呢,不太听招呼,就杀掉了。
也就不必多说,卸磨以后的事了。
汉中之战,刘备自立为王,襄樊之战,刘备称帝,夷陵之战,这些决定蜀汉命运的大事,都看不到诸葛亮作为首席智囊有啥具体的见解。
其根本的套路,基本就是刘备愿意做啥,诸葛亮就尽力配合,不去考虑后果,从不力谏。
可以说,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并没有多大的作为。
刘备也不信任他,他也没有主动过度的表现。
都说司马懿韬光养晦,其实诸葛亮比司马懿高明很多。
刘备托孤,也不是心甘情愿就把蜀汉交给诸葛亮,但不交给他又会交给谁呢?
这既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也是他无奈之举。
刘备不死,诸葛亮会一直这么玩下去。
如果刘备能一统天下,诸葛亮绝对不会等着刘备来收拾他。
更不会等刘备死了以后,寄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留名青史。
他一定会像张良那样提前引退,安全着陆,诸葛亮有这个智慧和境界。
诸葛亮一直在傻乎乎的像萧何一样,做一些后勤保障之类的事务,其实诸葛亮心里想啥,有多少能力,刘备门清。
君臣之间心照不宣,一团和气而已。
刘备一统天下之后,如果诸葛亮还在,还不回家种地,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卸磨杀驴是不变的潜规则,几乎没有人逃出这个怪圈。
刘邦、朱元璋都是如此,刘备也不例外。

参考:
刘备如果最终统一了三国,肯定会要杀功臣的。
在这一点上,刘备会做得比刘邦还要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邦从未杀过功臣。
刘邦所杀的那些人,都是作为盟友的那些异姓王。
至于韩信,从被封为齐王开始,就已经和那些异姓王一样了。
刘备的情况比刘邦要复杂!历经了两汉,到了三国时期,士族大家的影响十分巨大。
刘备的那些部下,基本上都是有着复杂的背景的。
刘备要想统一三国,必然要重用大量的人才。
随着三国的统一,必然会有很多拥兵自重的功臣武将出现。
面对这种局面,刘备如果不能及时地处理好,那么刘备也不会当上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很有可能刘备只是当上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基本上还是处于东汉末年那种割据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很大,经历了群雄割据那么长时间,那些人的脑子里肯定都多少有那么点想法。
至少刘备肯定会这么想。
很明显,刘备绝对不会像项羽那样分封。
很显然,这也不是一杯酒就能解决的事儿,就算是一顿烧烤也解决不了;
就算刘备有这种想法,恐怕那些功臣也不会买账。
刘备要想当上真正的皇帝,就必须彻底地把他们消除掉。
真实历史上的关羽、张飞,没有等到三国统一就死了。
所以也谈不上刘备杀不杀他们。
既然假设刘备统一了三国,那么我们不妨再假设关羽、张飞没死。
关羽是最有可能割据一方的人物。
所以关羽肯定会被刘备杀掉,至于采用什么方式杀掉,那只是方法问题。
张飞的势力比关羽更大。
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张飞就是刘禅的老丈人;
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侄女,所以张飞和夏侯家族也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并不是刘备忌惮他的原因,而是张飞在统一三国的过程中必然战功卓著。
面对这样的一个张飞,刘备会怎么做?
至于诸葛亮,只要刘备活着,诸葛亮绝对不会拥有刘禅时期那么大的权力!估计诸葛亮自己恐怕也会选择回去隐居吧!【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
如果喜欢敬请
刘备一向以仁义出名,在平原、徐州、荆州任上都很得人心,才得以招揽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
否则他出身低微,怎么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刘备既然以仁义立国,连在襄阳城下占尽优势都不肯和刘琮兵戎相见,又怎么可能随便杀功臣。
而更重要的是东汉以后,世家豪族和地方豪强势力很大,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还控制了大量人口,把握地方政权。
像蜀汉灭亡时有军队10.2万人,但是蜀汉政权直接控制的人口只有94万,这就是因为地方豪强控制了大量人口造成的。
这些世家豪族和地方豪强对皇权有着很大的威胁,像曹魏的高平陵之变,本质上就是世家豪族和曹魏皇族角力的结果,最终以世家豪族获胜告终,可见世家豪族力量之强。
刘备出身贫寒,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宗族的助力。
加上他早年颠沛流离,晚年得子,因此自身皇族的势力一直不强大,子嗣又幼小,势必要借助其他力量来制衡世家豪族。
而他能借助的力量中,无疑以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最为可靠。
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从刘备起家初期就跟随左右的人,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都不离不弃,忠心耿耿,彼此间亲如兄弟。
而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时间虽然比较晚,但是在刘备当阳大败,曹操占尽上风时也不愿意离去,显然也是很可靠的。
对于刘备来说,这些元老级的手下出身也并非世家豪族,得到的的一切都是和自己相关,事实上已经和自己荣辱一体,背叛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刘备临终前,就托孤给了诸葛亮,可见对其的信赖程度。
而且刘备还可以采取联姻等方式强化彼此之间的关系,像刘禅的皇后就是张飞的女儿,关羽之孙关统则娶了公主,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娶了公主,可见他们关系之密切,自然也是强化皇族力量的最好人选。
因此无论从刘备本性来说,还是从利益角度来说,他都不可能杀死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只会重用他们。

参考: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不会杀功臣,更不会去杀诸葛亮和关张。
我们从历史事件,历史史实,以及刘备的品行、性格、为人处事等等方面,剖析刘备不会杀功臣的原因。
刘备是四海皆知一个有德行的英雄,他不会去杀功臣损坏自已的形象。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文帝阁下之玄孙,但是延续他这一代已经是沦为平民,他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自己编织的席和鞋维持生活,但他素有大志,有英雄的雄心壮志,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刘备既不是达官贵人,也没有立奇功伟业,他不过就是一个低层的人士,最多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略建寸功,为什么刘备无论走到那里都受到尊敬,老百姓爱戴,甚至天下很多人士敬仰他。
刘备最初创业之始,势单力薄,颠沛流离,他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这些人大部分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实力和背景在当时不能小觑。
徐州刺史陶谦三让徐州,刘表情愿让出荆州;
曹操对刘备
袁绍知道刘备投他而来,出城二百里迎接他,评价刘备:刘玄德弘雅有信义。
诸候亮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倾心相随,关张、赵云等一批猛将更是赤胆忠心,为刘备打天下。
刘备就是一个卖草鞋的,头上还挂着刘皇叔的头衔,为什么大家如此拥护支持他,因为他不但是一个英雄,他的目标是匡扶汉室,上报社禝,下安黎民,在这个乱世之中,他希望能平定天下,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刘备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宽厚仁义。
以德做为自已行为的准则,是他政治目标,也是他人生追求的理念。
无论在什么时候,他这目标都没有变,既使在最艰难之时,在生死存亡之际,他在临死还嘱咐儿子刘禅:勿小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这样的人会杀功臣?
刘备江湖义气太浓,把兄弟情谊放在首位,高于一切。
他不会杀关张。
毛主席曾经评价过刘备:刘备很善于用人,而且很会团结同志。
但是缺点就是太过意气用事。
意气用事就是指刘备的江湖义气,刘备兄弟情谊私人感情过于浓厚,私人利益甚至超越国家利益,这是刘备致命的缺陷,害人害己的观念。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人立下誓言永结同心,共患难的生死之交,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刘关张三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内则同桌吃同床睡,外则三人形影不离,不离不弃。
刘备奉诏讨伐袁术,张飞留守徐州,自己未遵守约定,喝醉酒鞭打曹豹,惹下事端,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张飞只顾逃命,把刘备家眷丢在城里,因为羞愧要拔剑自刎。
刘备急忙制止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
我们三人桃园三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城池家小,安能让兄弟们半路中就分散了,况且城池本来就不是我的,家眷我们再想办法救。
贤弟一时有错,还不至于自杀。
刘备说完大哭,关张都感动哭了。
这兄弟情谊感天动地,这一番言语让人感动万分,禁不住潸然泪下。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遭遇埋伏被孙权和吕蒙杀害。
张飞在阆中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日夜哭泣,血湿衣襟;
刘备要倾全国之力伐孙吴,为关羽报仇,刘备说:我们三人桃园三结义,誓同生死,关羽被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辜负了我们的誓言。
赵云出来诅谏说:汉贼之仇,公也;
兄弟之仇,私也。
愿以天下为重。
刘备反驳说:我不为兄弟报仇,既使有万里江山,我有何珍惜的。
刘备随起兵十万伐吴,夷陵之战大败而归,蜀汉大伤元气。
刘备这种恩重、义气如山的兄弟情谊,江湖义气,把私人感情和私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决不会做出杀关张的举动,他的性格决定了他。
刘备善用人识人,选择的人都是忠贞不二,从一而忠的忠良。
刘备的品行决定他不杀忠良。
刘备在用人识人方面,绝对比别人技高一筹,他任用的文武将官大部分都是忠良、忠义之士。
曹操对关羽也是恩重如山,大宴三天,小宴五天;
上马金,下马银;
赐亭侯爵位,送赤兔宝马,金银财宝美女,无所不有,关羽动心了吗?
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恩厚,怎奈受刘备的恩德,誓以共死,不可背弃。
我不会留下来,当报答了曹公,正是我走之时。
关羽诛杀颜良、文丑,而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送嫂,来到刘备的身边,试问这样义士天下有几个?
赵云一身是胆,武艺超群,他投奔刘备时,刘备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四处投奔他人,赵云本来可以找,实力比刘备强大的诸侯,但是赵云选择无悔,一生忠心耿耿,不为名不为利,屡建战功。
长坂坡救阿斗,在万军之中,七进七出,杀得曹兵胆战心惊。
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既是治国安邦的良相,又是从一而终的忠良,一生为汉蜀而生,为汉蜀而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白帝城托孤,托付诸葛亮以大任,表现出了刘备宽广的胸襟,不但对诸葛亮充分信任,而且更体现了刘备高人一等的眼光,事实证明刘备是正确无异的,用人识人的确超越常人。
刘备打天下的主要将领和大巨,他们不是为功劳和名利而战,他们是为了平定天下,希望国家安宁,人民生活幸福而战,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利益之争,也就没有因为官职大小,功劳高低而争权夺利,所以说用人识人重要,志趣相同也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综合上面的分析,刘备从三国历史来看,从他一生走的历程来看,他是一个有德行之人,一个仁义之君,他既使统一天下,他也不会贸然杀害,诸葛亮、关张这样忠臣良将,他会三思而行,维护自己的形象。

参考:
这个问题对刘备来说真是“人在地下躺,罪从天上来”。

第一,没必要,不值得。
刘秀建立东汉时,就没有杀过功臣。
为什么没杀?
因为没必要。
刘秀逆风而上,最终统一全国,他凭此举封神,让老百姓惊呼,皇位还是只有刘家人才配坐。
而如果刘备能一统三国,也在极其逆境状态下完成翻盘,汉朝等于经历了两次衰败,又两次复兴。
他的这一成就在古代还没有普及唯物价值观,还比较迷信的年代,等于向天下人证明了——任凭你是王莽、曹操,敢于篡位者,都不会有好结果,皇帝的宝座非刘家人来坐不可,刘氏一族就是神。
别的朝代的开国皇帝杀功臣,如朱元璋,那是因为皇帝还没有封神,政权根基不稳,开国皇帝怕留后患,需要通过杀功臣来稳固皇位。
但刘备已经封神,他不需要这么干。
所以刘备若得天下,他根本就不需要对功臣下手,假如他杀了功臣,反而会破坏他已取得的的神圣性,不利于维持刘氏一族的神圣权威。
如果,
第二,为了政权稳定不能诛杀功臣。
东汉末年最大问题是黄巾之乱摧毁了汉朝的行政、军事系统,导致政权体系被势力本来就很强大的士族阶级攫取。
刘备统一后,不代表他和他子孙后代的皇位就稳固了。
相比于功臣集团,曹氏和孙氏集团,士族阶级才是刘备一统天下后,所要面临最大的敌人。
所以我觉得,只要刘备智商没问题,他登基后就不能杀功臣集团。
不仅不能杀,而且还要适当的继续重用!利用功臣压制士族。
因为他的皇族势力太弱了,儿子就三个,兄弟什么的也没听说有。
他不靠功臣,根本没人可依靠。
(刘秀也一样)当然了,不杀功臣不等于不会打压功臣,但是打压功臣也不等于会杀功臣。
适当的打压功臣有利于统治,而杀功臣对刘备而言,除了毁基本盘,没有任何好处。
另外,他如果学习刘邦,强化宗室力量,在曹魏和东吴经营了几十年的河北、江东分封一批刘姓诸侯王对这些地区加以控制,强化统治的效果会更好。
刘邦当年册封刘姓诸侯王坐镇关东,是符合当时实际需求的,咱们不能因为后来藩王坐大,导致七国之乱,就把汉初的封藩政策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
第三,刘备没有乱杀功臣的先例。
在魏汉吴三国君主中,曹操和孙权都有乱杀功臣的先例。
比如说曹操,用得着荀彧时,就说荀彧是他的张良(“吾之子房”)。
用不着荀彧了,就一个空盒子打发,直接逼死;
用得着许攸时,光着脚板去营门迎接,各种献殷勤,用不着时,就让人一刀宰了。
用得着夏侯渊时,把他吹上了天,夏侯渊被汉军斩杀后,曹操不哭也就罢了,居然还讽刺他是“白地将军”,相当于是骂他不会行军打仗。
用得着于禁时,也是各种吹捧,用不着的时候也是各种讽刺。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还有孙权,他比曹操更狠。
他的江山是孙策给的。
孙权称帝后,追孙策为桓王,孙策的儿子孙绍只是封侯。
此等刻薄寡恩,很符合政治家的冷酷特性;
当年打夷陵之战,打两次魏吴大战,用得着陆逊时,孙权夸陆逊是匡国弥难的上将军。
然而用不着了,嫌陆逊碍眼了,就派人把陆逊给骂死了。
此外还有张休、顾谭、顾承、吾粲、朱据、孙霸等人也都是这种下场。
相比于曹操、孙权,刘备是对团队伙伴最厚道的。
他从起家开始,奔走天下三十年,跟着他的关张赵糜简孙等人,都是善终。
关羽失荆州,刘备没骂他是“白地将军”,反而还兴师为其报仇。
糜芳出卖了关羽,他的大哥糜竺自缚向刘备请罪,刘备不仅不追究,反而还好言安慰糜竺,说这事不怪你,你千万不要多想。
当主公还替臣子开导心情,这种老大可难找了。
夷陵之战后,黄权降了曹丕,有司官员抓了黄权妻子问刘备该治什么罪,刘备当时没像曹操讽刺于禁投降那样讽刺黄权,而是主动替黄权开脱,说是自己对不起黄权,不能怪他,事后刘备封了黄权的儿子黄崇为官。
后来黄崇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在蜀汉临灭之际,率军在绵竹前线力战而亡。
像这种有情有义的人物,蜀汉有很多,曹魏和东吴临灭之际,也就只能找出个别愿意为先主卖命的官二代。
其余大多数人都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当然,刘备也杀过一些人,比如彭羕,比如刘封。
但刘备杀彭羕,是因为彭羕谋反,杀刘封是因为他不救关羽、丢了上庸三郡,逼走了孟达,罪与糜芳类似,本来就该杀,不杀根本不能明军法。
而且尽管刘封已经是罪有应得,但刘备一开始仍不想杀他,最后是因为诸葛亮以政治后患为由,力劝杀之,刘备才忍痛杀了。
所以说,三国的君主中,刘备的人品其实是最厚道的。
我当然不敢否认假设刘备统一后会不会精神异常,干出杀功臣的事,但仅从历史上刘备的品行来说,他不杀功臣的可能性更高。
总的来说,历史上大肆杀功臣的皇帝本来就不多,有个别杀害功臣的皇帝,也是出于功利心才杀得,而且还杀的都是自己团队的非核心成员。
就单拿刘备来说,他可能会在统一后削弱关羽、张飞的权力,借此举笼络曹魏、东吴旧部的人心。
但非要说他会杀关张二人,我觉得这就不大可能了。
这不单单是从刘备品性得出的猜测,更是从刘备统一后的利益需求得出的结论。

参考:
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样大肆屠杀功臣,至少也有像赵匡胤一样以杯酒释兵权这样平和的手段解除功臣的兵权,也不是所有出身低微的皇帝像刘邦一样猜忌功臣,至少同样出身低微的刘秀从来也没有猜忌功臣。
所以并不是每一个统一天下的君王,都会对自己曾经的功臣举起屠刀,衡量一个皇帝是否杀害功臣,主要还是要看皇帝的自信和权力的分配格局。
先来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从战乱中统一天下之后,会对手下的功臣开始猜忌,从而大开杀戒,对跟随自己创业起家的那批功臣举起屠刀呢?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称皇帝制度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皇帝是整个天下的精神支柱和国之根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话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苍天之下没有一块土地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
这也就暗示出一个道理,整个天下都是皇帝一家的,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而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从来就是神圣的,但产生皇帝的途径各不相同,大部分新一朝的皇帝都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前一朝的统治,而成为新皇帝。
换句话说,新皇帝是靠着手下一大帮的文臣武将,通过政治的战略和残酷的斗争,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新皇帝在统一天下后,就开始变了,变得担心有人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夺取他的天下,因此新皇帝对功臣集团非常猜忌。
比如刘邦,开创了西汉帝国,之后就开始猜忌在楚汉战争中他一手所封的异姓王,逼得一个个异姓王迫不得已起来反叛,然后刘邦就一个一个收拾掉有威胁的异姓王,最终巩固了汉朝的江山。
换句话说,皇帝之所以杀有功之臣,第一个理由就是巩固权力,担心有权力的权臣会用同样的暴力手段来夺取他的江山,杀了这些功臣,江山自然稳定了,从稳定天下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
但皇帝杀有功之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自己的接班人扫清权力的障碍,比如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最残酷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大杀功臣除了稳定权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自己的儿子及孙子接班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因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那帮功臣,不仅有谋略,还会打仗,朱元璋担心自己的儿子或孙子成为皇帝后,控制不住这些功臣,因此索性全杀了,朱元璋前后因为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就屠杀了四万多人。
所以,皇帝杀功臣,无外乎两个原因:1、巩固权力;
2、为下一代接班创造条件。
当然有自信的开国皇帝是不会这么干的,比如秦始皇、刘秀、司马炎、李渊、赵匡胤等等。
再来看刘备的情况,刘备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刘备如果真的能统一天下,那么关羽、张飞、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等都会是刘备的功臣,刘备会杀这些功臣吗?
刘备不会杀功臣的。
历史发展到了东汉末年时,分封制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真是刘备统一天下,他的大部分政治纲领基本会采用诸葛亮的政治框架,首先分封制是不可能有,没有分封制,即使功劳最大的功臣,无非就是封个侯爵,刘备大概率就是参照刘秀的做法,给高官厚爵,而无实际权力。
既然功臣们没有实际权力,也就不可能威胁到刘备统一后建立的政权,刘备自然也就没有杀功臣的想法,再说了刘备本性仁义,关羽和张飞与刘备感情深厚,即使刘备猜忌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也没有反刘备之心。
虽然说政治人物极少有真实感情,但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本性的,在政治上刘备给关羽和张飞高官厚爵,不给他们兵权与政治权力,就形不成威胁,刘备是有个能力的君主,对于统一天下之后的权力如何分配,当然会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最好的做法就是让文官当政,武将退休,而犯不着一定要杀功臣。
历史上的刘备在临死前,是将自己的儿子刘禅及整个江山社稷都托付给诸葛亮,刘备猜忌过诸葛亮吗?
没有,如果刘备真的猜忌诸葛亮,会将一切托付给诸葛亮,并对诸葛亮如此信任吗?
如果刘备真的不信任诸葛亮,另选托孤重臣就行。
当然了,刘备托孤诸葛亮是因为三国没有统一,与刘备如果统一天下的局势是不同的,没错,当年周武王托孤周公旦,汉武帝托孤霍光不都是大一统王朝之下的托孤吗?
而诸葛亮作为历史上最为正派的大臣,刘备显然没有看错人。
刘备会不会为了巩固权力和为下一代接班创造条件为理由杀诸葛亮呢?
当然不会。
刘备的一生,都没有杀过几个大臣,即使是背叛自己的大臣,刘备对待其家属都非常仁慈,比如黄权,在夷陵之战中投降了曹魏,蜀汉司法部门准备抓拿黄权的家属,但刘备拒绝了,认为黄权投降只不过是迫不得已,并没有追究黄权家属的责任。
有人说刘备杀了刘封,那是因为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对刘禅的存在及统治会形成威胁,会被人利用夺取政权,所以刘备果断杀了刘封。
诸葛亮作为辅佐刘备成就帝业的杰出战略家,刘备一直是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萧何对待的,刘备在前方打仗时,是让诸葛亮镇守后方的,以及提供兵员与粮食,并负责政权的一切运作,刘备称帝是让诸葛亮作丞相的,说明刘备对诸葛亮很信任,同时也肯定了诸葛亮的能力。
参考刘邦这样厚黑的帝王对待萧何,都没有杀萧何,像刘备这样的仁义之君又怎么会杀诸葛亮呢?
况且刘备恢复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恢复了丞相制度,本身就是对诸葛亮的肯定,所以刘备不会杀诸葛亮。

参考:
不会。
刘备虽有恢复汉室之志,却无恢复汉室之材。
夺西川前,左冲右突,一会儿投刘表,一会儿投曹操,一会儿投袁绍,还要靠吕布辕门射箭帮他解难,就可以知道刘备不具备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
真的灭了吴魏,刘备治理天下,也要靠诸葛亮和关羽,张飞来维持。
可能他不会象以前打天下时那样相信诸葛亮,封个高位,夺了诸葛亮的大权,或用其他诸侯来牵制诸葛亮和关张等人的势力,这些都是可能的。

参考:
刘备没有当皇帝时,关羽就兵散被擒杀死了。
当了皇帝未多几月,张飞的头也让人家割了送到江东孙权那里,人也没有了。
诸葛亮在活只是他不被重用的征粮官。
当他皇帝儿子刘禅的老师 ,帮助收粮征兵中郎将是中层官员。
法正 刘巴都是大能人大官员都是突然死亡,死因可疑。
政治家的智慧手段从来就是不会软弱,软弱政局不稳 ,社会动乱。
铁血统治是刚刚打下江山 ,建立政权,做为封建皇帝一惯手段。
更是他们树立皇威,扩大声誉,增加影引力常用手法,杀敌对势力,杀政治对手, 杀反抗捣乱的挑衅者,从来都不会手软,问这样问题,实在是幼稚可笑。
刘备当皇帝未几年,并没有想远大报负,是时势造就草莽英雄,一位日经百磨难的政治家更有不容人的地方,看对他忠诚的养子刘封都杀了,还有谁不能杀哩。
许靖是汉中王的首位太傅,四川名土,许靖与许勋都是天下名士,名声海内皆知,都没有真才实学,刘备用他应名,许靖为刘备推荐大批这样虚伪人才。
刘备用人结果必然埋下危险祸患,日后必然清理,能不用强制手段吗?
马超和彭羕交往深厚。
马超非常佩服彭羕才干,却被刘备不用远调出京,马超向彭羕告辞说,您的才干超群拨萃,主公对您很器重,说您可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
怎么会让您外小郡。
使人失望呢?
彭羕失望说这个老兵痞子荒唐无理,还有什么可说的。
马超是彭羕知心朋友,也是归顺刘备的的寄人篱下的人,常怀心有危惧之感。
彭羕要马超造反,他吃惊如实上报,彭羕被杀。
可是刘备用的人,都是草包。
夷陵之战全军覆没,就是用人不当,无所作为导致大败结果。
这样结果他会不不杀这些草包吗?
有了这些一堆草包在台上,又如何能统一天下。
所以不是刘备杀他们,就是他们造反杀刘备。
没有调和余地,好在刘备死的早,诸葛亮治军治乱有方,蜀汉又存活多少年。

参考:
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三国的话,那么诸葛亮、张飞、关羽的下场必不会太好,因为这是一个必然。
纵观历史长河,屠戮功臣者如刘邦、如朱元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身之低,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得到江山后便会变得无比珍惜。
以致于不信任那些与自己共同夺取天下的兄弟们,生怕这些人夺走自己的江山。
毕竟他们能力太强了,能与自己一同夺取别人的天下,又怎么能保证他们不会反过来夺取自己的天下呢?
所以只好对开国元勋们痛下杀手。
而刘备正与他们相同,虽说刘备为汉室宗亲出身,也算个皇亲国戚,但传至刘备这一代时早已没落。
彼时的刘备已是织席贩履为生,出身之低与刘邦、朱元璋无异,所以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三国的话,那么屠戮功臣之事,重演是必然!刘备统一三国后,诸葛亮与关羽、张飞可能的下场如果他们运气比较好的话,刘备可能会念着旧情,如赵匡胤一样来个“杯酒释兵权”让他们回家养老,一辈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如果他们运气一般般的话,可能没办法等到刘备统一三国那一天,诸葛亮、关羽、张飞就先战死沙场或病逝了,这样子的话虽然死的比较早,但至少可以被刘备风光大葬。
如果他们运气比较差的话,不仅熬到了3刘备统一三国,还不愿意归养的话,那么最直接的便是被刘备给杀掉了。
因为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三国,那么这些人的功劳实在是太高了,高的令人害怕。
自古以来,凡功高震主者下场一般不会太好。
因为他们的功劳、名望在,不管他们对刘备是否忠心耿耿,至少具备了造反的条件。
显然刘备并不昏聩,所谓“王莽谦恭下士时”,而如今天下已经一统,刘备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所以该除掉的还是会除掉。
当然除掉并不直接等于杀掉,既有可能杀掉的可能,也有可能废除权利等等,总之就是除掉隐患!那么可能很多人想问,为何他们忠心耿耿,刘备为何还要除掉他们因为他们功高、声望高,这点就让人不放心。
即使他们对刘备忠心耿耿,谁能保证他们的家人不想更进一步!谁能保证他们的子孙不造反?
又有谁能保证他们的手下呢?
也就是说就算他们忠心耿耿,但自然会有人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反。
就如与他们同期的曹植,终日只知饮酒作诗,先别说他有没有想过造反,就算真想了又能给曹丕造成什么威胁?
简单的说刘备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就需要把这些功臣都除掉,以免他们成为反自己的旗号或成为他人的旗号。
说不上残忍,因为这便是帝王之术,没有丝毫情感。

参考:
以刘备的一贯作风来说,不会!因为刘备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是以仁义打天下的!另外,刘备的出身比较高贵,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属于系出名门。
有这样出身的人,坐了江山以后,很容易获得百姓的认同,所以他不必担心别人的声望高于他!也就理所当然没必要靠杀功臣维持统治!而像朱元璋那样为什么要大杀功臣呢?
就是因为他的出身低,每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在打天下之时,自然少不了文臣武将的辅佐,但得了天下后,功臣名将被杀也是时常发生的,比如刘邦在灭掉项羽称帝后,就开始剪除异姓王,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甚至对萧何、樊哙等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有过猜忌和杀掉的想法。
当然像不杀功臣的也大有人在比如秦始皇、刘秀、李渊、赵匡胤等英明的帝王。
那么作为三国时期的刘备,如果刘备一统三国,刘备会杀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这些文臣武将吗?
首先如果刘备一统三国 君临天下 不会杀掉关羽、张飞这两个队自己情深义重的兄弟刘关张三人感情深厚,正史里早有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见《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这种情感历经生死,刘备是仁义之人,关羽、张飞是忠义之人,就算刘备一统天下,也是不会杀了他们两个,关羽忠义世人尽知,张飞可谓从未离开过刘备半步。
关羽和张飞功成名就后享受荣华富贵就可,他们两没有任何的理由去谋反,也不会对刘备造成任何的威胁,刘备也不会、也没必要去杀了他俩。
试想下刘备一统天下的年龄,已经六十多岁了,刘备要为后代着想,刘备百年之后,刘禅继位,同样还需要忠臣和猛将来替他儿子保家卫国,关羽和张飞的后代无疑是最好保驾护航的人选,同样刘关张三人的感情也会是后代们的表率。
当然真实的历史是关羽和张飞是死在刘备之前的,就算活着等到与刘备一起一统三国,刘备综合各方面的考虑还是不会杀掉两人的,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哦。
说完关羽和张飞,再来说说诸葛亮 刘备会杀诸葛亮吗?
依我
参考一下裴松之引用魏国名士袁淮答张俨问诸葛亮何人的原文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
及 其 受 六 尺 之 孤 摄 一 国 之 政 事 凡 庸 之 君 专 权 而 不 失 礼 行 法 严 而 人 悦 服 用 民 尽 而 下 不 怨 行 君 事 而 人 不 疑。
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
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细细品味下这段话,能得出这样的两个内容 :其一是刘备五十岁左右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事业有成,上下心悦诚服,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
其二诸葛亮的治理国家的能力非常强,在诸葛亮死后数十年国人都歌颂思念他,就像当年周人怀念召公一样。
刘备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诸葛亮的目的亦达成。
可能不会等到刘备猜忌诸葛亮,诸葛亮就会辞官归隐,继续回到隆中草庐,耕地种桑。
依诸葛亮的智慧和对刘备的了解,诸葛亮深知功高震主的可能性,也深知刘备不一定会杀他,但功成名就后诸葛亮已经厌倦了官场,以前诸葛亮就喜欢与水镜先生、庞德公这些高人隐士交往,诸葛亮实现自己的才华抱负后,更愿意待在田园,享受着宁静致远的生活,而非勾心斗角的官场。
正如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诸葛亮在刘备完成一统大业之路后,就会远离官场,隐居在襄阳,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刘备看到这样的诸葛亮,还会对诸葛亮起杀心吗?
结语:假如刘备一统天下后,面对关羽、张飞刘备不仅不会杀,还会重用,让他们这样的忠义志士继续为自己效忠,为自己保家卫国。
同样面对刘备完成一统大业后,诸葛亮的选择是远离官场,向往田园,刘备可能会挽留诸葛亮,诸葛亮会像刘邦时期的张良一样功臣身退。
这样的话刘备还会杀诸葛亮吗?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期待您的关注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