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比日军好为何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2倍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地球这江湖场,二战的时候就这嘎达,他有三混世魔王。
一个是犄角长屁股上的意大利,这玩意没事老戳自己玩,那大嗓门吼起来那叫个震天响,但干起架来就是个扯大腿的货。
再有一个犄角长眼窝上的小鬼子,能力不咋地脾气还不小,瞅谁都扎眼,撩了老毛子,结果让踩脸上,回头就去撩大boos美国佬,那叫个没谁了。
最后一个犄角长脑门上的德国佬,拳打法国佬,脚踹老毛子,那大嘴巴还不闲着搁着一条英吉利海峡还能和大胖子丘吉尔对骂。
整出的黑科技那是一窝又一窝,啥V2火箭,啥喷气式飞机,您给这小子一点时间那希特勒指不定就给你整个原子弹出来玩玩。
所以啊,这德国佬的装备比小鬼子那装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德国佬那装备在二战的时候,那叫个推陈出新。
咱用数据来说说德国人的装备好有人说德国人的装备有着,有那的,估计大家伙比俺都清楚,所以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德国人的装备有多好。
德国佬在巅峰时期,他的总兵力就达到了一千多万人。
别的不说就单说德国每年消耗的钢产量他就达到了三千五百万吨。
就这产量加上他那工业能力占全地球20%的比例,您觉得啥好东西造不出来啊。
咱回头瞅瞅小鬼子,那叫个扣扣索索,一把三八大盖打日俄战争开始,一直用到了二战结束,还推陈出新,你快拉倒吧。
满打满算总兵力撑死了也就六百万。
而他的钢产量连五百万吨都不到,连人希特勒的零头都不够。
造三八大盖都费劲,更别说啥好武器,整个二战期间,造出的坦克才五千多辆,连希特勒一年造出来的量都不够。
更加别说他那坦克的质量,重机枪一上去,一扫俩眼,不对是四个眼,坦克里边那小鬼子身上还有俩。
所以啊,要搁现在大家伙都知道,德国人的装备真叫好。
可这装备越好,那弹药的消耗他就越是惊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嘛德国人的弹药的携带量却是小鬼子的一半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咱解决一下,这一半的携带量是咋算出来的。
首先是德国士兵,他那腰上插着六个皮兜子,每个皮兜子装十发两排子弹,一共六十发。
回头咱瞅瞅小鬼子的,他那叫个费劲,一条腰带上整三盒子,两前盒挂俩大腰子上。
每个盒子装三十发弹药,一共六十发。
这后腰上顶一个大盒,这大盒装六十发弹药。
前后您算算正好一百二十发,足足是德国佬的两倍。
咱在来瞅瞅,他们是如何使用的。
咱先说这吝啬鬼小鬼子,他俩前盒都是装三八大盖的弹药,所以子弹的口径都一样,但型号不同,一盒装近距离射击的子弹,一盒装远距离射击的子弹,这分的可是够细的。
而他那后腰上整的那后盒,这六十发子弹那可不是小鬼子自己个想用就用的,那得听战场指挥官的,他让你用,你才能用,不让你用,用咱大华夏的大刀片子架脖子上都不能用。
按照小鬼子自己的说法,这是让指挥官的指挥精确到每个小鬼子的身上。
这瞎话整的,听着似乎有那么几分道理似的。
而且他这后盒还有一个功用就是给他们家那歪把子供应子弹,因为小鬼子的歪把子和三八大盖的子弹是通用的。
咱在来看德国佬的使用情况,他就一句话,只要开战,你们只管可劲的糟,糟不完就算你没本事。
话说德国佬有些士兵感觉这么个糟发,子弹不够用啊,所以把子弹兜子进行了扩容,以期装带更多的子弹。
但他这种行为最好别被军官瞅见,因为瞅见之后军官一脚丫子就会踹过去,让他立马把多余的子弹退出来。
“你傻呀?
战场上最宝贵的是啥?
你的体力!整这么多子弹,玩哪?
闹几啊?
”好吧,大家伙都看出来了,这双方对子弹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那为嘛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和双方的后勤有很大的关系。
举个例子,小鬼子的第三师团,话说小鬼子那番号越是往前的,这越是精锐。
话说这部队光矮骡子小鬼子大头兵就有两万多人,用来整后勤的卡车有六十七辆。
回头瞅瞅德国佬,希特勒拉着德国佬和斯大林带着老毛子死磕的时候,一个一万七千人的部队,光卡车就有五百多辆,轻型运输车二百三十七辆,摩托车二百辆,马车一千多辆。
就这运力,不仅能把部队全装车上,您就说所携带的弹药量是多少,您自己个扣着脚丫子算算。
德国佬那士兵子弹可劲糟,因为人家后勤能可劲的给你送,怕你啊!多带六十发子弹这不有病吗?
没等你糟完,后边就给你送上来了,子弹管够,炮弹够粗。
这得多少个三千六百颗手榴弹啊,够多少个山崎大队喝的了,所以啊,人家没有必要携带那么多弹药。
而且人家德国佬的战术是围绕机枪设定的,一个步兵营就有四十八挺通用机枪,大大小小的迫击炮就有十几门。
小鬼子同样规模的一个大队,撑死了就八挺机枪,还是歪把子,就这东西咱大华夏缴获了之后,正规部队都不想装备这玩意,这东西射速慢不说,机枪手的死亡率还奇高,就这设计目的就是省子弹。
好吧,当德国完蛋的时候,大家伙给他统计了一下,这家伙装备的各种型号的车辆就有九十五万多辆,您在看看小鬼子在咱大华夏缴获的各种机动车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
就这运力,他小鬼子不让自家的矮骡子抗,让谁抗?
是不是这个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
要知道,决定单兵携带弹药量的不是什么单兵装备、士兵体力或者弹药携带方式,而是后勤补给能力,尤其是步兵师所辖辎重部队的运输能力,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就是载重卡车和骡马数量。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前,侵华日军最精锐的野战兵团第11军,所辖主力师团的机动能力是:第3师团拥有战马7750匹和67辆卡车,兵力为20171人(已调整为三联队制);
第13师团拥有战马9928匹和卡车118辆,兵力26214人(仍然是四联队制)。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战马还包括骑兵、炮兵和指挥官所自用的,不能全部用来运输辎重,加上军属若干独立汽车中队,摊到每个师团数量也少的可怜。
同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刚刚开始时,第一波进入苏联境内的德军步兵师,普遍每师装备卡车516辆、轻型运输车237辆、马车1189辆和摩托车200多辆,而兵力却是17000人,可见其单位运输能力几乎是日军的十倍。
后面三个波次步兵师的卡车与马车数量也基本相仿,士兵在战场上弹药耗尽时,随时可以得到辎重部队的补充,干嘛要携带太多的子弹呢?
而德军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跟日军相比,运输能力更是丧心病狂,一个装甲师拥有卡车1946辆、其它汽车771辆、半履带车226辆和摩托车662辆,加上坦克和自行火炮,机动车保有量可以达到3000多辆,子弹和炮弹随时可以由辎重车辆上获取,没有必要过多增加单兵负荷。
一个德国步兵营按编制800人左右,与日军步兵大队兵力相当(甲种师团满编1100人,其他要少一个中队),有48挺通用机枪,此外还有6门80mm迫击炮和9门50mm迫击炮。
而日军大队只有8挺重机枪,其他都是轻机枪,九二式或者歪把子的射速和弹药消耗都远远小于MG42,其结果是日军还要在大队内编成专门的弹药小队,德国人是没有这个编制的,无它,日军后勤和运输能力太差。
后勤跟不上,那么一线步兵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尽量多携带弹药,以便维持可能出现的长时间作战。
日军步兵通常装备三个弹药盒,在前面的两个小型的称为“前盒”,后面一个大的称为“后盒”,其中前弹药盒列装于1897年,至二战结束也没有大的变化,因此被称为“明治三十年式”弹药盒,早期是用马皮制作的,后来随着战争扩大就是什么材质都有了,甚至还有用帆布和硬纸板粘接的。
前盒内部有两个隔舱,每个舱内可置三个五发子弹的弹夹,因此每个前盒满装子弹就是30发;
后盒也有两个隔舱,每舱可置6个五发子弹的弹夹,共60发子弹。
需要说明的是,日军士兵在执行警卫等非作战任务时,条令规定只携带一个前盒,执行作战任务时才带足三个弹药盒,但后盒属于备份弹药,必须是指挥官下达直接命令后方可使用,因此,日军的战斗弹药其实也是两个前盒所装的60发子弹。
也就是说,日军步兵单兵装备里的弹药“后盒”实际是为了弥补后勤补给能力的不足,而选择由步兵所额外承担负载的“弹药箱”;
而二战期间德国步枪兵使用的基本武器是Kar98k毛瑟步枪,携带的弹药包里面有三个独立的小包,每个小包可以装两个五发的弹夹,每名德军身上的弹药量也是六十发,如此计算,其实两者的战斗携带弹药量是相同的。
二战德军士兵也经常有多带弹药包的习惯,主要是在战斗频繁和补给不易的战场,我们讨论的是通常情况下。
截止到1942年底,仅德国陆军就装备了95万辆机动车辆,其中运输卡车达到40万辆,而日本军队宣布投降时,在中国战场仅交出装甲汽车151辆和卡车15785辆,去掉战损和投降后鬼子自己破坏的,也轻易可以解读双方军队巨大的运力差别,自然也就影响了普通士兵的单兵负重,包括弹药的携带量。
而中国的抗日军队才是真正需要携带大量子弹的,在弹药充足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中,每个步枪兵的子弹袋塞满可达120发子弹,等于德军的两倍和日军带足三个弹药盒的数量,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军队的卡车和骡马数量更少,辎重能力比日军还差着几个档次,那就只能辛苦士兵兄弟了,从这一层,也可以佐证为什么德军士兵携弹量少于日军,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参考:
注意看日军步兵腰部的两个弹药袋。
打开来之后是这样的两个弹药袋一共装载60发步枪弹。
而德国人六个小弹药包每个小包塞两排-10发子弹,所以和日军一样,标准携带都是60发。
但是这样不算玩,步兵怎么可能光提自己的弹药呢,尤其像德国这种战术围绕MG42展开的打法,吃瓜步兵自然是能帮MG提多少就提多少日本也是一样,在有作战需求的情况下,步兵也要帮机枪扛更多的弹药箱。
尤其是歪把子只能用6.5mm的减装弹,和三八大盖并不通用。
注意,这是一道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日本太穷,缺乏汽车和马车,后勤跟不上,所以只能让步兵随身多带一点。
二战前的日本在列强里属于工业落后的国家,产能低下,汽车普及率低,骡马也不足,这直接造成了部队的后勤严重依赖人力。
不要说子弹,就连九二步兵炮,日军的编制里都是按照人力运载来考虑的,班排一级更是别指望后勤单位了。
这种情况下,士兵自然是随身多带子弹,避免战斗时不够用。
而德国虽然汽车数量也不足,但是至少按照编制,每个排还是配有一辆马车的,在行军时除了
而除了士兵随身的60发子弹外,一般每
德军士兵腰上的6个弹药包,每个包可放10发子弹,共计60发另外德军装备好,那么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火力,德军的步兵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而且步兵营通常装备有81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步兵团一级还有75毫米和150毫米步兵炮,战时还可能会配属装甲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步枪手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子弹子弹数量就不需要太多,自然可以少带点子弹。
而且在实战中打光60发子弹的机会都不多,实际上日军在后期也是根据情况来决定带子弹多少,特别是在和八路军作战时,子弹会少带点,避免用不完被八路军缴获。
参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集团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其中两个最“杰出”的代表那就非德国和日本莫属。
但是如果论起战斗力的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德国更厉害一些,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二战中,日军携带的子弹量却是德军的两倍。
等等,不应该是越厉害的携带越多吗?
按理说德军的子弹消耗量是很惊人的,可为什么带的还没日本兵多?
是为了轻装上阵?
这只是一方面。
好啦,不要想了,接着往下看看就知道了。
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单兵携带量,都知道98k是采用弹容量五发的的弹匣供应,德军士兵一般配备两个弹药包,每个可以装填30发子弹,一共可以携带60发子弹。
日军是有三个弹药盒,每次在与日军的对战中都是我方弹药先耗光,日军还留有余数。
那么,日军到底携带了多少弹药了?
日军的两个前盒分别装填30发子弹,后盒则是装填60发子弹,120发子弹在我方战场上真的是土豪般的存在。
之所以日军能留有余数,是因为后盒被指挥官所控制,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指挥官不下令,后盒是不允许开启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日军携带子弹量是德军的一倍,三八大盖和98k都是采用五发子弹的弹匣,难道日军比德军更富有?
那当然不存在,他们有一半的子弹都是为歪把子机枪所准备的,因为他们的步枪子弹和机枪子弹都是通用的。
而德军有专门的弹鼓和弹药装填手,因此在单兵负荷上并不需要背负过多的子弹。
日军携弹量是德军的一倍,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为了弥补后勤补给上的不足。
因为决定单兵携带量的不是装备的好坏,不是体力,也不是携带弹药的方式。
落实到具体上就是运输车辆的载重能力和机动能力。
看看具体数据我们就知道德军和日军携带量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时候,所辖主力第三师团,日军所能用到的运输方式包括了战马7750匹和皮卡67辆,而第十三师团拥有战马9928匹和卡车118辆,当然这并不能全部用来运输和辎重,其中有的马匹和车辆是属于炮兵,指挥官的,再加上军属的各个独立车队,所平最后摊到每个师团的数量并不是太多,所以日军只能采用人力载重。
反过来看看德国,二战期间“巴巴罗萨”行动,德军普遍每师配备卡车516辆,轻型运输车237辆,马车1189辆和机动摩托车200多辆,运输能力是日军的十倍左右,既然弹药可以随时从车辆上得到补充,何必辛苦士兵,浪费士兵的体力。
德军是把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尽可能的让士兵发挥更大的战力。
所以千万不能因为德军携带量少而觉得好欺负,那他们的机械化师团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做枪林弹雨。
反观我们贫弱的国军,在车辆和马匹数量上那是少的可怜,所以只能辛苦士兵兄弟多出点力气。
在这一点上中国比之日本,就好比日本比之德国,这也佐证了日军为何携弹量大于德国——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嘛,大家条件不一样。
参考:
日军之所以单兵且带如此多的弹药,主要还是从其战术战略以及后勤保障方面考虑的。
二战时期,日军步兵的主要火力来自于我们俗称的“三八大盖”,为了加强步兵的火力,日本为步兵班配备了“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歪把子机枪”。
这种“歪把子机枪”的设计,充分考虑个各方面的因素。
这种“歪把子机枪”在步兵班中使用,必然极大的增加弹药的消耗量,在后勤保证无法跟进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弹药的充足,成了一个大问题。
所以日军将“歪把子机枪”的弹药和步枪弹药设置成了通用型,即6.5mm步枪弹。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行军过程中只需要携带一种子弹,减轻了负重,由于“歪把子机枪”的稳定性比较差,所以在机枪故障的情况下,子弹同样能供给步枪使用。
而日军单兵之所以携带这么多子弹,主要也是为了在战斗中保证机枪的火力能够持续。
反观德军,虽然主战步枪“98k毛瑟步枪”和“MG34通用机枪”“MG-42通用机枪”也都采用了同样的7.92mm毛瑟枪弹,但是由于德军高度机械化的作战形式,往往并不需要为弹药发愁,所以单兵只是携带标准数量的子弹。
参考:
二战时,德军步兵枪械,装备当然在日军之上了,5发栓动的毛瑟98K步枪,是德军步兵最基础的枪械,除了班长的一把MP-40冲锋枪以外,基本上都是以98K为主,此外,就是一挺高射速的MG-34/42通用机枪。
毛瑟98K是人类所研发的性能最好的栓动步枪,没有哪把栓动步枪性能超越之,那么非常好理解,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作战性能,肯定是在毛瑟98K之下了。
德军的毛瑟98K,口径7.92毫米,步枪手携带6个弹药包,每个包内可以装两个5发弹夹,每名步枪手的携弹量为60发。
日军三八式步枪,口径6.5毫米,步枪手每人配备有3个“明治三〇年式”弹药盒,前面挂2个分别是30发,后面挂一个为60发,总计携弹量为120发。
因此,就德军和日军步兵的子弹携弹量,60发VS 120发,至于说日本步兵携带的子弹,在德军之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日军步兵班有一挺6.5毫米口径的大正十一年式即歪把子轻机枪,发射的子弹和三八式步枪子弹通用。
在战时,日军规定每个步枪手除了携带60发供自身三八式步枪使用的子弹以外,还必须额外增加60发子弹,这60发子弹是保证歪把子轻机枪用子弹,日军由于缺乏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步兵班火力输出全靠这挺歪把子轻机枪日军的步兵分队相当于班,由13
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小组,包括1名射击指挥官(由分队长担任)、1名射手和2名弹药手,除了分队长以外,三人携带的子弹都有限,所以日军才规定,每个步枪手必须额外再带60发子弹,以保证歪把子轻机枪子弹所需。
德国军队步兵班火力输出单元为MG-34/42通用机枪,不似日军歪把轻机枪采用6只5发弹夹漏斗供弹,而是采用弹链供弹,弹链平常就装在铁盒内,是士兵用手提在手上的。
事实上,步枪弹携带量,日军在德军之上,毕竟是60发VS 120发,但考虑到MG-34/42通用机枪射速高,是战场上的吞弹巨兽,发射的也是和毛瑟98K步枪通用的步枪弹,因此就步兵班的整体携弹来说,双方所带的子弹数量大致相当,又可能德军还超出,因此不存在日军所携子弹是德军的2倍之说。
参考:
二战期间的德军步兵班的单兵武器水平确实要高出鬼子一大块,而且弹药总数量也多于鬼子步兵分队。
只是从
二战到了1940年德国掷弹兵师步兵班由10人组成,火力核心是三人组MG–34通用机枪一挺,射手携带一个50发弹鼓(轻机枪状态使用)和一把P38手枪、副射手携带4个50发弹鼓,1个300发弹箱(重机枪状态使用)和两管备用枪管,弹药手携带2个300发弹箱和一支警戒用的98K步枪、班长持MP–38冲锋枪,除了枪上的弹匣外,还要携带6×32发子弹弹匣;
6名步枪手给持一支98K步枪,备弹90发。
各种口径子弹数量是:9毫米冲锋枪子弹224发、机枪子弹1150发,加上机枪弹药手那支98K,步枪子弹630发(步、机枪子弹通用),手枪子弹和M26手榴弹另计数量。
MG–34两脚架轻机枪状态,使用50发弹鼓供弹。
三脚架重机枪状态和三人机枪组,重机枪状态使用300发弹药箱弹链供弹方式,骇人的1200发/分钟的高射速,扣动扳机一次就会有十几发子弹打出去!“希特勒电锯”不是白叫的。
也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火力,加上MG–34的高射速,步兵班火力密度大大高于同期其他欧洲国家的步兵班,帮助德军在欧战初期通过“闪电战”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欧洲国家在当时大部分已经进入到了工业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都是当时的轻武器研制大国,德国占领这些国家之后进行了“以战养战”,利用这些国家的军工资源也制造了大量的弹药,也使得德军的军火供应量比较稳定,当然占领区缩小范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鬼子在二战期间的编制别出心裁,不是像其他国家:班、排、连、营...这样的编制叫法,而是: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这样的编制,最小的作战单位是“分队”,
分队长只配备手枪(只有必要的时候才拿步枪),三名机枪手携带一挺“大正十一式軽機関铳”,正射手携带機関铳不携带子弹,两名副射手各携带两盒子弹,每盒120发,机枪组携弹480发。
歪把子机枪和120发弹药箱。
弹药箱为铁皮制成,内里有八个格,每一个格里装三个五发6.5毫米子弹桥夹(弹夹)总共120发子弹,歪把子机枪与“三八式歩兵铳”弹药是可以通用的。
日寇分队当中没有装备冲锋枪,剩下的1名“军曹”加9个歩兵铳手每
歩,軽機関铳子弹加起来是1680发。
日寇单兵装具当中在子弹袋有两种材质,初期是牛皮制成,到了战争后期物质紧张改成了帆布包。
并且分成了前后两种规格,前子弹袋内装有硬纸板外包装的子弹盒2个,每一个装3个5发桥夹,两个共30发子弹 ,这样的子弹袋要在前面腰带上挂两个,是30+30一共60发子弹。
纸质外包装子弹盒就是这样的,内装子弹15发,作战时取出来将纸壳撕开,再将5发桥夹子弹压倒步枪弹仓内就可以射击了,如果歪把子机枪没有了子弹也可以使用。
另外一种是挂载身后屁股上面的弹袋(
这就出现了虽然单兵配给了120发子弹,正在战斗紧张的时候只有60发子弹用在了步枪上,剩余的都给了机枪,这样算下来一个鬼子单兵在战场上步枪子弹的实际使用量反而是低了德军30发。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储备很低,二战又是人类第一次全面机械化战争,主要参战国比拼的就是消耗,从上面
根据统计从1939年~1945年战争结束,德国在此期间一共生产了216亿发子弹;
日本从1941~1945年投降只生产了21亿发子弹;
美国从1941年~1945年一共生产了417亿发子弹,日本的子弹产量相差极为悬殊!仅从子弹产量来看日本就没资格发动战争,但就是因为资源过于贫乏,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才铤而走险!最后被灭国,到现在仍然不是正常国家,是美国的殖民地。
参考:
二战也被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在所有法西斯国家中,盟军主要的对手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
德国的军事装备属于二战标准水平,作战思想和武器配置都比较高,日本的武器装备属于一战增强水平,停留在步兵阶段,军队装备主要是步枪和轻机枪。
德国步兵武器中,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98K步枪,这款至今还在游戏中火热的单发步枪,在性能上几乎是无可挑剔。
日本装备的步枪是三八大盖,这种步枪在精准度上比较高,在综合性能上不如98K。
德国普通步兵除了装备步枪之外,还装备大量的冲锋枪和机枪,而日本步兵只有步枪和轻重机枪,没有装备制式冲锋枪。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日本兵虽然装备不佳,携带的子弹数量却要高于德国兵。
一个日本兵携带120发三八步枪子弹,一个德国兵仅仅携带60发毛瑟步枪弹。
日本兵带的子弹是德军的两倍,并不是因为德国军队子弹数量不足,而是德国军队根本用不到这么多子弹。
德国步兵打的是辅助作用,辅助装甲部队突袭作战,这样也就很少真正的打阵地战。
地面有重炮集团轰击,步兵跟随坦克冲锋,天上还有轰炸机支援,对于德国士兵来说,开枪的机会比较少,60发子弹也显得多了。
日本兵的战斗环境不同,日本军队主要依靠的就是步兵,天上德国步兵打的是辅助作用,辅助装甲部队突袭作战,这样也就很少真正的打阵地战。
地面有重炮集团轰击,步兵跟随坦克冲锋,天上还有轰炸机支援,对于德国士兵来说,开枪的机会比较少,60发子弹也显得多了。
日本兵的战斗环境不同,日本军队主要依靠的就是步兵,天上的轰炸机不给力,地上的炮火和重机枪也不给力,只能靠着步兵用子弹去打。
而且日本兵打的都是阵地战,在中国战场是这样,在太平洋战场也是这样,你来我往的阵地战,120发子弹确实不多,打着打着可能就要从死去的战友身上去扒子弹了。
日本兵的子弹也是为歪把子机枪准备的备用子弹,歪把子机枪和三八大盖的子弹通用,歪把子的射速快,平常携带的子弹很可能不够用,士兵们也就会把自己携带的子弹给机枪手使用。
日本的这种子弹携带模式是灵活的,子弹可以自己用,也可以给机枪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后来也出了情况,这种不争气的歪把子机枪,如果通用标准步枪弹无法自动射击,注意是无法自动射击,不是无法射击。
参考: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大轴心国的军事实力来看,德国从各方面来说无疑都是远强于日本的,但似乎也有一些例外,这里拿其中的一点来说明,即仅从陆战步兵分析,日本士兵所携带的子弹量是德军士兵的两倍,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战中德日两国步兵主要配备的枪械不同以及两国军队军种的差异。
但只要仔细来看,其实士兵所携带的子弹量的多寡,也是其武器装备和后勤运输方面的一个强弱体现。
二战时期,德军步兵主要配备的是kar.98K毛瑟步枪,这种步枪由原先的Gew.98式步枪改进而来,重量约为4千克,而有效射程是80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开始服役,在二战中更是成为纳粹德军的制式步枪装备。
98K步枪本身弹容量为5发,德军士兵一般配备两个弹匣包,每个弹匣包可装填30发子弹,单一士兵每次作战时总共可以携带60发子弹。
而日本陆军的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八大盖”),是由三十年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改造而来,自二十世纪初期开始,一直担任日本士兵的制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是二战期间日本士兵的最为常见的武器,其重量与98k相差无几,但有效射程就差得多,只有460米。
由于射程不足,日军选择多配备弹匣,三八式步枪与98k一样,一次也只能装备5发子弹,但日本士兵配备有前后三个弹匣盒,两个前盒分别可以装填30发子弹,而容量更大的后盒可以装填60发子弹,120发子弹储备在当时的抗战战场上给予了我军很大震慑。
当然了,由于工业制造能力相对落后,武器装备和石油资源等储备不足,日本士兵并不像德军一样肆意使用弹药,配备有60发子弹的后盒多由指挥官统一管辖控制,不到万不得已,指挥官是不会下令士兵使用后盒子弹储备的。
从子弹配备上,我们也不能得出日本士兵比德国士兵强大,因为日军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可以和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即通常所说的歪把子机枪)共同使用。
日军指挥官会准许动用后盒弹药储备,也是在机枪手弹药耗尽的时候,将士兵佩戴的所有储备弹药给予机枪手,完成作战任务,而打完子弹的步兵们,此时会选择拼刺刀,三八式步枪本身就装有刺刀,在机枪手耗尽弹药后,日本士兵就得进行残酷的白刃战。
当时,中国军队每人往往不到5发子弹,经常会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每次击退日军进攻处境都极为艰难。
此外,德军之所以只携带30发子弹,是因为其有专门的弹鼓以及弹药装填手,以此来减轻单兵弹药负荷。
而日军会携带两倍于德军的子弹,从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后勤补给的不足。
事实上,决定单兵子弹负荷量的并不是体力以及装备优劣,而是军队装备运输的载重与机动能力,由于工业化的差距何资源的紧张,尤其是后来美国不再向日本输出战备资源和石油等,日军侵华战争不得不大规模使用人力运输。
而德军闪击波兰以及进行“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时,就已经形成了机械化运输,弹药补给能力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即使单兵携带量少,后勤保障部门也能尽快将弹药送至战场,以免因弹药不足导致战败,因此,二战欧陆战场上才是真正的“枪林弹雨”,残酷至极。
当然,不论是日本所在的亚洲战场还是德国所在的欧洲战场,其结果都是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即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轴心国组成的法西斯联盟最终还是败给了世界人民共同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的五月,德国投降,三个月后,日本投降,持续了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人们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当然经过这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各国的武器装备更加的精良和先进,
参考:
日本士兵的弹药携带量分两种,一种是自用的,挂在眼部前端,有两个小盒,共60发。
还有一种是挂在后腰的长方盒子,共60发。
这部分子弹没有军官的允许,或者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士兵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因为这部分子弹会优先供应给分队的轻机枪。
日本的大正十一式机枪,就是我们常说的歪把子,和三八步枪都使用6.5×50mm步枪弹。
日本士兵后腰处的弹药盒就是为歪把子携带的弹药。
德国步兵的步枪手,也是携带60发子弹,所以两者差不多。
而且德军每个步兵班还有正副班长会使用mp38或者mp40,火力要强于日本的分队。
更重要的是德军步兵班的核心是那挺mg34或者mg42,机枪的正副射手(有时候班里还会有一名步枪手)会携带500-1000发机枪子弹,其携弹量要远远高于歪把子正副射手的300发。
不过算上日本步枪手身后的那每人的60发,差不多能和德国人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