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禹治水的洪水被找到了什么样的洪水能泛滥20多年

在我国文明的开端,曾经有一场超大洪水,这场洪水不仅影响了古代人们的生存,甚至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大禹正是凭借着这场超大洪水,被推举为首领,成为继尧、舜之后的又一帝王。
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再加上考古证据不足,一直以来夏朝(包括夏朝)之前的历史都被当做神话传说来传颂。
但是,考古学家们从一处遗址中,找到了疑似大禹治水的遗址,或可证明夏王朝的存在。
地震与洪水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进行考古和发掘工作,科学家根据惯例,对该处遗址以发掘地命名为“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属于新时期时代的晚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正是尧舜禹生活的时代。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考古学家们在这里挖掘到了陶器、石器、玉器以及半成品玉器等,除此之外还发掘了三座半地穴房址,房址内发现了14具骨头,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成年人4具。
这些骨头形态各一,有些呈现跪姿,有的匍匐在地,还有一个母亲抱着孩子,跪在地面上,紧紧地保护孩子。
考古人员对这些遗骸,进行了碳定特年法,结果显示他们生活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
如果说,在某一个地方挖掘出多具年龄不一,且有大量儿童遗骨,这说明这些人很可能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死于自然灾害或者突然袭击。
很快,科学家从遗址中的土壤中找到了异样,他们发现遗址中的陶器以及房子各处都有红色的泥土,这种红色泥土与周围河流的泥土一致,也就是说这里曾经被水淹没过。
但是,科学家又认为这不太可能,因为喇家遗址的海拔高度约为1786~1809米,并且距离黄河较远,即使黄河发大水或者是天降暴雨,也很难导致这里被淹没。
再加上遗址内的人姿态各异,很可能是死于一瞬间,而不是死于大水,因为即使是降雨量最大的水,也不可能造成多人同时死亡。
后来,科学家从喇家遗址附近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些裂缝,这些裂缝之中也充满了红色泥土,与喇家遗址中的红色泥土一样。
于是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000年前,当地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导致喇家遗址中的人死亡。
喇家遗址中的人是如何死亡的原因找到了,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喇家遗址和石壁上为什么会出现红色的泥土。
红色的泥土来自于哪里?
我们知道,喇家遗址的海拔很高,正常情况下的暴雨以及黄河泛滥都不会淹没当地的住宅,但有一种情况下除外,那就是堰塞湖泄洪。
据科学家估计,强烈的大地震导致当地山体滑坡,巨大的泥石流拦截了黄河水流6-9个月之久,导致喇家遗址上游地区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水流的不断增加冲击着堰塞湖,导致堰塞湖决堤,使得110亿-160亿立方米的湖水顷刻间流向下游,淹没了地势较高的喇家遗址,所以喇家遗址中才携带了如此多来自河流的红色泥土。
据美国大学教授达里尔·格兰杰在《科学》杂志召开的记者会上解释,淹没喇家遗址的大洪水,可以与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曾经发生的最大洪水相当,是地球近1万年来规模最大的洪水之一。
我国科学家吴应龙介绍说,这样大规模的洪水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结合当时的时间来看,这应该就是大禹治水的那场洪水。
这场大洪水对中国影响非常大,由于大洪水导致了中国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被洪水淹没,以至于人们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在过去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导致大大小小部落并立,谁都没有消灭其他部落的实力,所以在史前时期并没有统一的国家。
但是在洪水面前,仅凭一两个部落的力量无法战胜洪水,人们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调动全部部落的力量来战胜洪水,在此背景下,大禹的父亲鲧被推举出来了。
然而,鲧采用了“障水法”,也就是采用设置河堤来对抗洪水,然而他没有治水成功,后来大禹接替父亲,采用“疏通法”治水成功,而他在治水成功之后顺势将治水时临时过渡的权利收归己有,并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国家。
不过,也有专家学者指出,大禹治水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能力突出,而是当大禹治水时,距离大洪灾已经过去了10几年,洪水本就逐渐消退了。
再加上气候回归正常,所以大水才逐渐褪去。
不管怎么说,淹没喇家遗址的那场大洪水,虽然为当时的人们带去了灾难,但也因此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并持续至今。

参考:
我记得前两年,在黄河上游发现巨大堰塞湖遗迹证据,储水量极大。
考证是距数千年左右时堰塞口逐步崩溃,引发下游十几年洪水,改变了下游文明形态(很多著名文化遗址都是这个时期覆灭的)。
当时最惊讶的是这个跟“怒撞不周山”,引发数十年洪水的情形很像,而且中国洪水跟欧美印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暴雨,直接十几年,跟堰塞湖决口基本一致。

参考:
这里说的应该是青海的喇家遗址。
有人曾推测,大禹治水的洪水,就是来自喇家遗址的大洪水。
喇家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首个史前时代的自然灾害遗址,距今约4000年。
由于这座喇家村落是因为遭遇天灾而瞬间毁灭,所以也被国外的考古学界誉为“东方的庞贝”。
事实上,根据考古学者的检测,这处遗址的形成与地震有关——大地震引发了山泥倾泻和大洪水,最后将这处具有齐家文化风格的喇家村掩埋,很多文物、骸骨并一起沉眠于地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最古老的面条,就是在喇家遗址出土的,被发现在一个密封容器内。
那么,作为最早的洪水灾害的遗址,这是否是大禹治水的洪水呢?
这其实是个很牵强的说法。
大禹,其实是个神话传说的人物,换言之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具体的人,他是由上古部落的诸多元素构成的治水之人的形象。
在数千乃至万年前,人类社会各地都出现了大洪水,因此很多民族最早的史诗都与洪水有关。
因此,执着于给大禹寻找故里,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参考: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很多证据都湮灭了,对于是否存在这样的史实历来存在很多争论。
大禹治水为什么要经历20多年呢?
中国的零食钱时代的大洪水和西方圣经里记载的大洪水不一样,圣经里记载的大洪水连续不断的长期的大暴雨造成的,而中国的史前时代的大洪水是由于黄河在青海境内被泥石流堵住去路,形成的堰塞湖溃决造成的。
科研人员通过对黄河流域的河道研究,发现了大量的深达30层面的河底沉积物。
这是堰塞湖的直接证明。
这也直接证明了黄河在3900多年前发生过严重的堰塞现象。
3900 多年前的黄河水量是非常丰沛的。
当时的黄河流经现在青海省积石峡时遭遇了严重的泥石流,垮塌的峡谷把黄河水拦腰截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
由于积石峡两岸都是高山,导致堰塞湖的水位可以长时间持续上涨而堰塞湖不会溃决。
在长达8到9个月的时间里,堰塞湖继续了120到170 亿立方米的水量。
要知道我国的三峡大坝最多的库容也只有110亿立方米。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河水不断聚集,对四周的山峰形成了巨大地挤压力,最终堰塞湖溃决,像汪洋大海一样的水流以不可阻遏的势头从青藏高原倾斜而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长期的洪水泛滥。
这场大洪水之大历史罕见。
1998年的长江大洪水的每秒流量是6万立方米,而这场大洪水每秒的流量是40万立方米。
在人类最近10000年的历史上这是最大得一次洪水,1870年的长江大洪水也只达到了美妙13万立方米的流量。
超过这次大洪水流量的只有40000年前的一次。
可见这次大洪水威力之大,破坏力之强。
当时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夏部落就陷入了大洪水的灾难之中。
当时的部落首领是舜,派出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
传说这个鲧有一样非常神奇的宝贝叫做“息壤”,这个息壤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可以自己生长。
也就是说只要把息壤放到大洪水的必经之路上,息壤就会自动生长挡住洪水。
就是这个宝贝却害了鲧,他只知道堵截大洪水,但是洪水来势太猛根本就堵截不住。
鲧治水失败,最后在会稽山会盟的时候被舜当成四凶之一流放到羽山最后死在羽山。
舜然后派鲧的儿子禹治水,他在父亲治水失败的基础上总结教训,反其道而用之,采用疏导的办法,把来势凶猛的洪水引导到大海里。
经过不断地努力治水成功。
人们就叫他大禹,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后来他继承了舜成了华夏部落的首领。
但是他并没有像尧舜一样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人,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启建立了夏朝。

参考:
真正的大禹治水出现在尧舜时代,动用了国家力量而不仅是部落联盟行为,所以传说只泛滥二十年的洪水实际上是一场国家主题的考核,滔天的洪水传说只是这场考核在文字没有成熟口耳相告留下的国家记忆。
根据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这片属于红山文化的中原势力比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遗址更早进入国家形态,所以有学者认为陶寺是尧帝的都城。
从考古发掘的成果看来,陶寺时代贫富分化剧烈已经形成特权阶层,进而出现邦国和方国。
这个基础上出现大量的国家行为,使得我们现在讨论的治水在当时上升到时政层面上。
尧帝时代出现的第一次治水考核,崇伯鲧的奋斗时间是九年,验证了水来土掩这种国家形成前的治水经验已经不适用大型水利。
舜帝时代出现的第二次治水考核,夏伯禹的奋斗时间为十三年,这场改堵塞为疏导的考核充分体现了通权达变的国家理念。
近几年听说尧舜时代的洪水遗留找到了,但是找到的洪水证据没有泛滥二十多年的说法,治水二十多年是两次国家考核时间总数。
俗话说得好没有最科学的解释,只有更科学的解释。
农耕国家成形之初,得水利者得天下。
夏本纪有据于此可以说,尧第一次治水考核起任鲧,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大禹为上一次治水考核失败感到焦虑,历时十三载劳心劳力,从家门口经过都不想进去。

参考:
这个跟气候变化有关,我们不能用现在气候推论上古时期气候。
上古气候比现在要高,降雨量也高很多,再加上河道疏通不够通畅,泛滥二十年很正常。
比如洞庭湖只有先秦时候的一半左右,水位也下降很多。
而大禹时期比周朝温度还要高,因为周朝初期温度已经下降了很多了。
所以整体来说,水量应该比现在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你就想象一下,商朝时期,中原河南是有大象、犀牛的。
甚至唐朝初年时期,黄河还能运输大量的粮食到,后来因为水位下降,就运不到长安,只能运到洛阳,现今更是没戏。
并且唐朝初期的温度在近两三千年算是比较高的了。
从这点推断来看,近三四千年,整体地球气候是变寒的,降雨量也是下降的。
那么大禹时期,长久洪涝灾害就能理解了。

参考:
大洪水不是一次洪水。
你找到是某一次远古洪水的遗迹。
历史上洪水出现的次数数不过来,发现一次不足为奇。
大洪水时期,是全球事件,东方有大禹治水,西方有诺亚方舟。
我们称之为大洪水时期,不是说发生了一次持续N多年的大洪水,而是这一时期经常发生大洪水。
一次洪水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很快就会消退。
可怕的是年年都有大洪水。
诺亚方舟其实是那里的人为了抵御洪水,造了大船,洪水来了,就躲到船上,洪水走了,再下船耕作生活。
诺亚方舟其实就是一个安全岛。
大禹治水,也是我们的祖先受不了年年的洪水,不是想造个安全岛,而是想让洪水尽快下泄,形不成威胁。
于是就出现了大禹治水。
我国,不仅黄河流域出现了大洪水,南方的长江流域,大洪水更严重。
更南方的珠江流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文明出现,很可能洪水更厉害,但对人类文明发展没关系。
我国的文明起源,其实最早出现在长江流域。
文明的起源跟地理环境的变迁有关。
好的环境其实不利于文明的进化。
这就是所谓的资源的诅咒。
能躺着过好日子,谁还会站起来瞎忙活。
人类文明的起源,来自于一次小冰期的胁迫。
其实,人类的进化,也是一次次小冰期胁迫的结果:要么进化,要么灭亡。
人类就是在不断的灭亡中走出来的。
大约6000年前,地球上又出现了一次小冰期。
然而,在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地理环境越出现了好转:干旱的热带沙漠,降水量增加了。
洪水猛兽肆虐的地方,洪水消退了。
这些地方就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长江流域。
于是人们开始最早在这些地方开垦土地,放牧牛羊。
种植庄稼。
出现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然而,2000年后,气候又发生了变化,全球气候开始变暖。
于是,干旱的地方更干旱,湿润的地方更湿润。
热带沙漠真正成为死亡之海,长江流域重新变得洪水肆虐。
而更北方的地区,环境变得更适于人类生存,于是,第二波文明开始出现。
我国最早的文明出现在抽奖流域,代表是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的另外一个名字大家都知道,是蚩尤文化。
良渚就是蚩尤部落的大本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蚩尤的老家开始河水泛滥,他们和大禹的老爹鲧一样,也想修筑堤坝,防御洪水。
很显然,他们失败了。
与是,他们想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大举北上,遇到了在北方刚刚崛起的炎黄部落。
虽然蚩尤部落科技发展水平比较高,甚至掌握了青铜武器,但依旧不是彪悍的北方部落的对手,于是,我国南方的文明进化中断了,北方文明大获全胜,赢得了生存发展的权利。
最后,没有一场洪水可以肆虐20多年,但三年两次大洪水或五年三次大洪水是完全有可能的。
传说总是带有夸张的。

参考:
大禹治水为什么治那么久,这种问题也问,大禹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是原始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转变,治水防洪吗?
不是,是开垦田地做旱涝保收工作,这是发展农业的一个系统,禹的父亲用堵,不觉得很奇怪吗?
其实做水库保证农田灌水,但是由于当时可能技术不行,经常会水库毁了,于是禹用了疏导,开水渠直接开到田里,不仅分流,还可以灌溉,可是它不防旱,于是建大量小型号的水坑,堵和疏导共用
参考: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与水旱灾害的斗争史,其中尤以大禹治水的故事最为家喻户晓。
《尚书》、《国语》、《孟子》、《淮南子》、《史记》、《汉书》等都描述了远古时期发生在黄河流域的一次毁灭性大洪水。
大禹最终运用疏浚的方法治理了洪水并得到了建立中国首个朝代——夏朝的授权,进而开启了中华文明史。
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大洪水与大禹治水以及夏朝遗留下来的考古证据,大禹治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话传说。
“大禹乃至夏朝是否存在?
”“大禹所治的这场大水究竟是真是假?
”自1920年以来,“疑古派”向其真实性发出了质疑。
2016年5月,《科学》杂志刊载了南京师范大学地质学家吴庆龙领衔的一支国际团队的研究论文《公元前1920年溃决洪水为中国大洪水传说和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依据》,为中国的夏朝断代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该研究重建了约公元前1920年因黄河上游地震而引发坝体滑坡,并由此导致的溃决洪水的过程。
那是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内陆洪水之一,这可以解释中华各民族神话中普遍存在的大洪水传说。
测定结果表明,此年代的黄河流域状态与新石器向青铜器时代大变迁时的状态相吻合,同时也佐证了初级国家形态———二里头文化是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的假说。
洪水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形成了一道阻断黄河的巨型堤坝,从青藏高原流淌过来的河水本应在那里穿过积石峡。
文章中称,从现存的侧壁判断,那道堤坝比黄河当前的水位高出约240米。
论文中关于大洪水水位的柱状示意图据吴庆龙的团队推测,在6至9个月里,黄河完全被堵塞,河水都汇聚在坝体并形成堰塞湖。
之后坝体在湖水漫过坝顶之际迅速溃决,释放了最多可达15.8立方公里的洪水。
犹如脱缰野马般洪水可能向下游奔涌了约2000公里之远,冲毁了黄河的天然河岸,淹没了下游广大地区,甚至导致了黄河改道。
论文中关于大洪水影响的示意图洪水通常是很难判定发生年份的,但是造成黄河堵塞的那场地震还摧毁了下游约25公里处的喇家村。
在喇家村的发掘中发现,地震造成的裂隙里填满了洪水沉积物,这意味着洪水和地震是在同一年发生的。
在用放射性碳测年法对在地震中丧生的三名儿童的遗骸进行检测后,研究者确定洪水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920年。
喇家遗址中的古人遗骸该日期与史书中的夏朝有着明显的时间上的联系,根据中国当代的一项断代工程成果,夏朝始于公元前2070年。
另一个研究成果在时间上还更接近:两名学者通过研究中国的天文记录——禹帝统治初期出现过的一次五大行星会聚现象——得出结论,夏朝始于公元前1914年。
另据记载,大禹治水的起点是“积石”,与曾有滑坡坝存在的那个峡谷在名称上也是一致的。
积石峡吴庆龙的团队对积石峡洪水进行的仿真重现显示出,古代对大洪水的描述“很可能是基于历史上的一个自然事件”。
研究人员表示,考虑到二里头文化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900年,与积石峡大洪水爆发的时间相吻合,所以位于积石峡下游约2500公里处的二里头遗址有可能就是夏朝的首都。
外部证据:此外,从环境上来说,学术界认为在4200~4000年前发生了全球性的气候异常事件,发生过灾害性降雨,这也是尧舜禹时期我国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
从考古发掘上来说,有很多夏文化遗址,比如安徽的禹会村,可能是禹会诸侯的地方。
再比如说河南王城岗,有30多万平方米的城址。
修筑如此规模的工程需要调动整个王城岗聚落群的力量,谁可以或能够集中和调动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来修筑这座规模巨大的城址?
又是谁需要在处于战略要地的地方修筑这样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址?
恐怕非夏禹莫属。
从文献记载上来说,前几年从国外回购的西周青铜器遂公盨铭文中,就有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包括李学勤先生在内的考古专家、文物专家对其真实性都确认无疑,这也与夏代断代考古结论相呼应。

参考: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在文明开端的时候都传说有一场大洪水,和西方祈求上帝只带走一船人不同的是,我们的文明开始了大禹治水,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大禹也凭借着这一场大洪水被推举成为了洪水,成为首领。
但因为事件久远和历史文献的缺失和考古界一直没有给出有效的证据支撑,所以在夏朝之前,包括夏朝的历史都一直被人们当做是传说看待。
甚至在学术界对于有没有夏朝这个朝代存在都是有争论的,关键点在于,什么洪水能够持续二十多年呢?
1999年,中国考古界组成了联合考古队,那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这个联合考古队对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进行了考察发掘。
考古学家根据惯例,也把这处遗址命名为:喇家遗址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的发现,也直接的反映出来了尧舜禹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大洪水历史的存在!考古家们在这一出遗址发掘出来了陶器,石器,玉器以及一些半成品玉器,而且还发掘出来了三座半地穴式的房屋,在房屋内还发现了古人的骨骸。
骨骸一共有十四具,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成年人4具。
这些骨骸的形态不一,有的跪姿,有的匍匐,还有一个女性骨骸抱着小孩骨骸跪在地上,紧紧的保护着孩子。
考古人员对这些遗骸,进行了碳定特年法,结果显示他们生活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因为这个遗址就在黄河下游,有考古家也猜测是因为一场大降雨,导致黄河泛滥,因为在历史中,黄河也多次改道及泛滥。
但后来发现当时的遗址比黄河还要高出21米,即使再强的暴雨也有充足时间逃生,而不是瞬间死亡。
后来,考古学家经过发掘,在距离遗址不远的墙上,也发现了被红色黏土填充的裂缝。
于是新的推断应运而生,科学家推测,当时华夏发生了大地震,导致黄河堵塞,形成堰塞湖,不断抬升,堰塞湖的水位也超过了黄河水位,甚至黄河水流有可能被阻断了6-9月不等。
最终,被堵塞的黄河决堤了,奔涌的洪水向着下游冲击,流量达到了每秒钟30万至50万立方米。
这个数字有多么恐怖呢?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最大洪灾发生在1975年的“板桥水库溃坝事件”,而科学家推断,大禹治水的那场水的流量瞬间可能会达到板桥水库溃坝事件的十倍
因为是天文气象原因,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气象就是明朝的小冰河期,间接导致了明朝灭亡,明朝的那一次小冰河期也持续了数十年的时间。
而在夏朝,因为天文气象的原因,地球上也灾害频发,即使黄河流域属于内陆,但加强的台风活动和洋流作用也能够让降雨不断,这也是为什么洪水能够一下达到二十多年的原因!
参考:
黄河之水天上来!大禹治水的洪水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天上来的!理解了张继(枫桥夜泊)就知道,若是没有月落黑哭白霜来满天这回事,也就不存在江枫渔火对愁眠与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地方了。
上古奇书(山海经)结尾最后一段“洪水滔天……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洲”的大洪水泛滥是世界性的,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全球的大洪水灭世!大洪水泛滥时,还没有长江黄河等等河道河流,这些河道都是大洪水为了入海自然冲刷出来的。
科学解释就是有得有失的舍得,地球上有了海洋山脉高原湖泊河流与清晰的日月星辰的海阔天空,那个一华一世界,万物皆有圆,天圆地方华下九洲的堂虞天朝没有了,成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万古愁的故圆故土故乡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