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阎锡山为什么可以屹立不倒

为什么阎锡山可以在中华民国屹立不倒长达38年之久?
有人评价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有人评价他任人唯亲,形成五台山的小团体,那么,本篇答案就来讲一讲阎锡山的不倒翁之谜。
评价民国军阀,各有特色,我时常从出身方面就考量一个军阀的所作所为,如奉系张作霖者,绿林出身,土匪秉性;
如直系吴佩孚者,秀才出身,气节长存;
然而如晋系阎锡山者,放债出身,投机倒把!为什么说阎锡山是放债出身呢,阎锡山的家庭本身就是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这个和一般的经商人家或者地主家庭不同,而是兼而有之,因此,阎锡山为人处世上也能够变通。
14岁的时候就到他家的商铺学商,这也是晋商的典型特点,而阎锡山家开的店铺不得了,是钱铺,也就是现在的金融公司,主营业务是放债收息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后来平台倒闭,阎锡山和父亲跑路。
小编我就是文科出身的金融狗,深知一入金融深似海啊,真正懂金融的人,其实这一辈子都在努力的做一件事,就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做出最大化利己的选择。
也就是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
我认为这种思维对阎锡山的影响应该是深入而且持久的!辛亥革命时期,除了武昌首义成功外,还有N多起义,比如冯玉祥在滦州发动起义,结果失败,但是阎锡山在太原发动的起义却是成功的,并且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掌握山西的军权,可以说参与辛亥革命是阎锡山这一辈子最好的也是最炫目的投机。
阎锡山从1911年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然而民国是一个政权更迭迅速的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北洋军阀从袁世凯死后,皖系、直系、奉直轮番执政;
而地方,四川长年军阀混战;
桂系也有新旧之分,滇军有龙云取代唐继尧,就连国民政府都出现过宁汉分流,而政权始终保持稳定的,就只有阎锡山这一片山西“净土”了。
这就要说到阎锡山的“相机抉择”了,在袁世凯准备夺取革命果实的时候,阎锡山与吴禄贞组成燕晋联军,但是吴禄贞被刺杀之后,使阎锡山意识到,袁世凯并非常人,于是唯袁世凯马首是瞻,后来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上台,阎锡山便依附段祺瑞,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阎锡山认为张作霖可能会取得胜利,于是出兵石家庄,拦截直系进军路线,促成奉系军阀赢得胜利。
所以,无论北洋三系中,无论谁得势都不会去得罪在山西的阎锡山。
然而在北洋政权你争我夺的时间里,广州国民政府已经发展壮大,开启北伐,在相继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之后,1927年阎锡山马上悬挂青天白日旗,拥护国民革命军。
到1928年北伐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想趁机削弱各路军阀,遭到了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的不满,于是发动了中原大战,结果是惨烈的,冯玉祥再没有东山再起。
当然作为政治不倒翁的阎锡山没过两年就又东山再起了。
原因无他,蒋介石发现根本无法吃下阎锡山的晋系军队,而九一八事变后,需要阎锡山作为代理人继续掌管山西,因此,阎锡山得以东山再起。
从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就唯蒋委员长马首是瞻了,最后即使败退到台湾,蒋介石不让阎锡山干了,阎锡山就开始种地、写书。
虽然,阎锡山每次都能抉择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却不能在民族大义上,在革命形势上做出最有利于国家的选择,因此,阎锡山说到底是失败的,这也是其最后败退台湾的根本原因。
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屹立不倒的人,人固有一倒,或顺势而为挺的久一些,或逆天而亡死的快一些。
阎锡山就属于前面做到了顺势而为,而后面却因为逆天而亡。

参考: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能忽略,一举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但是,由于这次民主革命的不彻底,也造成了近代军阀割据和相互混战的不利局面。
在此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新旧军阀势力。
袁世凯过世后,北洋系分崩离析,出现了直系、奉系、皖系等,地方上也出现了桂系、滇系、粤系和晋系等。
当时的中国可谓混乱至极,各派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极大地搅动了民国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使得民不聊生。
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重点评述盘踞于山西几十年的晋系和“山西王”阎锡山的历史功过。
阎锡山(1883年10月——1960年5月),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人,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人物,历任山西督军、山西省政府主席、国府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等职。
清光绪九年的九月初八,阎锡山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一户殷实的小地主家庭。
为了儿子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光耀门楣,父亲阎书堂从小就对他寄予了厚望,很早就将他送入私塾进行封建传统教育。
不过,少年时期的阎锡山显然志不在此,性情异常的顽劣,成了全村上下的小灾星,到处惹是生非。
看到儿子并非读书学习的材料,父亲只得让他辍学跟随自己到五台县城内经营钱铺。
不过,幸福的时光非常短暂,随着阎家生意的失败,阎锡山只得跟随父亲开始四处躲债,四处漂泊。
从天堂到地狱,有时真的弹指一挥间。
经历此事,阎锡山很早就开始明白,做生意一定要精打细算,而且干任何事情都要如此。
这种性格一旦形成后,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外躲债的岁月里,阎锡山真正见识了劳苦大众的艰辛,见识了清朝末期的动荡不安。
冥冥之中,他树立了坚决发动民主革命推翻满清统治的远大目标。
20岁时,阎锡山发愤图强,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成了一名新式学员。
从此,他也踏上了从戎报国的道路,毕业后就前往日本留洋。
在日本期间,阎锡山迅速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理论,迅速加入了同盟会并且成为旗下“铁血丈夫团”的一员。
这个组织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参与者都是牛人,除了阎锡山,还有蔡锷、程潜、唐继尧和李烈钧等人。
1909年,阎锡山从日本返回了山西,成为清廷新军的一名基层标统。
当时,清朝的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不断的起义。
自然,深受民主思想影响的阎标统,自然也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从此掀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
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带领下,全国各地纷纷宣布脱离满清统治,宣布拥护民主革命政府。
阎锡山没有犹豫,他领导自己所在的新军也于当月在太原起义,率先于山西打出了民主革命的旗帜。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激战,甚至面临失败的危险,可过程却让人大跌眼镜,参加起义的队伍几乎没有遭到太多抵抗,轻松夺下了太原城。
年轻气盛的阎锡山以实力说话,越过了资历更老的元老们,以29岁的年纪就当仁不让出任了山西的督军,开始自己统治山西的岁月。
虽然辛亥革命表面取胜了,但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
作为同盟会的成员,阎锡山应该拥护孙中山才对,可他对于孙中山的拥护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却逐渐倒向了实权派袁世凯。
事实证明,阎锡山的眼光极准,他押宝袁世凯是正确的选择,极大地保全了自己的实力。
得益于袁世凯支持,阎锡山也是水涨船高,迅速坐稳了“山西王”的位子,迅速巩固了自己的实力,真正成为了一方大员。
袁世凯太过于贪得无厌,竟然在谋夺了总统之位后,还要企图登基称帝,并且想要建立“中华帝国”。
果不其然,他遭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声讨,还在痛骂声中黯然离世。
善于把握时局的阎锡山,很快就开始追随革命党人反袁,还摇身一变成为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急先锋。
凭借这些表现,他非但没有因为袁世凯倒台而受损,反而进一步扩张了自己的实力和地盘。
在孙中山过世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裂。
尤其是,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实力派相继背叛革命,背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经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了。
面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领导权问题,各派都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汪精卫、胡汉民和蒋介石纷纷的粉墨登场。
最终,拥有军权的蒋介石胜出。
在汪精卫的暗中支持下,阎锡山联合了冯玉祥、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于1930年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与蒋介石大打出手,挑起了最大规模的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最后,在奉系张学良的支持下,蒋军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惨胜,不过阎锡山还是保全了自己山西的地盘。
个人认为,在当时的众多新旧军阀中,阎锡山算得上是有作为的一位。
他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内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治理,比如提倡新学新风、提倡言论自由、禁止男人留辫子、禁止女人裹小脚、兴办大量新式学校、兴办工厂、修建铁路……。
当时,山西全省共有各类学校近三万所,儿童入学率达到了70%,高居全国之首。
另据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视察山西省教育报告》的记载:1932年,山西各地的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甚高。
其中,忻县122021元,占比61%;
大同县91789元,占比57%;
定襄县64543元,占比50%。
……这个数据,就是放眼当今的全世界也没有出其右者,充分体现出阎锡山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倾斜程度。
更何况,这还是在经济落后的内陆省份山西,被国民政府评定为“全国模范省份”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
山西大学最早成立于1902年,原名是“山西大学堂”,由之前的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合并而成。
在阎锡山掌权后,他重点对这所大学进行了改造,尤其是在理工科和医科等方面,更是做到了全亚洲第一。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阎锡山还格外注重兴办各类型的工厂。
比如,“西北实业公司”和“太原兵工厂”等军工企业就是在他的直接扶持下开创的,初步奠定了太原重工业基地的地位。
即便到了今天,太原的许多重工业企业都是在原先阎锡山工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此外,阎锡山还对于交通运输格外的
除了境内大量的公路外,他建成的同蒲铁路也很有意思,很有智慧,故意与全国的标准铁轨不一样宽,采用了一种窄轨的铁路。
一来,节省了大量的基建费用和材料支出;
二来,可以防止外地的军阀大范围运兵进入山西。
除了
生活中,阎锡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老抠儿”,对自己异常吝啬,从来都是粗茶淡饭和布衣军服,始终牢记自己的农村出身。
基本上,他在没有招待客人时,都是稀饭咸菜和馒头饼子。
作为一方大员,阎锡山每次回自己的老家,从来都是从村口就下车,步行走进村里。
而且,他在沿途都要和乡邻们嘘寒问暖,丝毫没有架子。
国民党内,军官们基本都是妻妾成群,但阎锡山却是一个例外。
1897年时,他尊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迎娶了大自己6岁的徐竹青,婚后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但是,徐氏一直都没能生育,作为家中独子的阎锡山迫于父母和妻子的压力,才又续娶了唯一的姨太太徐兰森,为他生育了5个子女。
此外, 他再没有任何的花边新闻。
到了抗战时期,阎锡山虽然发表过“三颗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颗也不行”的奇谈怪论。
但是,他在实际行动中却并没有卖国求荣之举,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也从来都没有丢失过民族气节。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由此爆发。
阎锡山成为了第二战区的司令长官,领导山西太原成为了国统区内抗日氛围最浓烈和意志最坚决的城市。
阎锡山在正面战场积极指挥了太原会战,集结重兵阻挡日军西进。
尽管太原失守了,但他并没有为保存实力而像其他国军一样溃退逃亡,反而毅然决然提出了“宁在山西死,不到他乡活”的口号,号召山西人民坚持抗战,坚持保家。
在阎锡山的领导下,晋军一直都在晋西和晋南地区长期坚守,直到日本投降也没有让山西全境沦陷。
不过,由于装备保障和后勤补给的巨大差距,晋绥军从巅峰时期的20多万,下降到了4万多人,仅占据着晋西地区的7个县。
与此同时,在国民政府的居心叵测拉拢之下,傅作义和陈长捷等人也先后率部脱离阎锡山,抱起了蒋介石的大腿。
这样,晋绥军的军心不稳,人心惶惶,颇有树倒猢狲散的趋势。
受此影响,阎锡山开始积极配合蒋介石,甚至配合他发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在晋西地区,他动作频频,不仅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新军,而且还摧毁了当地的抗日政权,史称“晋西事变”。
对此,共产党人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但是,为了继续联合抗日,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稳固,毛主席还是做出指示:不公开刺激阎锡山,尽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善意,阎锡山开始和八路军进行积极的合作。
甚至,他还开始主动学习和求教游击战的战法与政治教育手段,以提高自身应对日寇侵略的能力。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逐渐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转而开始分化和拉拢之策。
在国民政府层面,蒋介石和汪精卫都成为了主要目标;
而在地方层面,各级军阀都成为了拉拢对象,其中自然包括山西的阎锡山。
面对日寇的拉拢,阎锡山反倒认为这或许是趁机壮大自身实力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与日寇进行秘密接触。
不过,他的一切秘密谈判都是权宜之计,都是为了换取日军的短暂停战。
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的名义,继续掌控着山西的军政大权。
1946年,蒋介石公然撕毁了墨迹未干的“双十协定”,开始大举进攻我解放区。
为了攻占晋南,胡宗南增派4个旅的中央军开到山西,会同原先的第1军第1师,对洪洞和上党的八路军根据地发起了攻击。
为了防止胡宗南独霸晋南,阎锡山也派晋绥军沿同蒲路南下,正式拉开了山西境内解放战争的帷幕。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随着全国形势的好转,解放军逐渐控制了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使得晋绥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当时,晋北第一重镇大同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而随着吕梁、阳泉和运城等地的解放,晋中地区已经成为了阎锡山仅存的地盘。
于是,解放太原就成为了下一步的目标。
作为山西的省会所在地,太原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其东、北、西三面都环山,地势易守难攻。
而且,阎锡山长期经营着太原,驻扎有6万的晋军主力,城外工事坚固,堡垒林立;
城内军工厂众多,能给守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弹药。
1948年10月5日,解放军开始了解放太原的外围攻势,相继控制了太原城外围的重要要塞和据点。
不过,由于晋军优良的装备和强悍的战力,解放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十几天就牺牲了一万六千多人。
由于北方战事的需要,就在解放军即将发起攻城作战时,中央向太原战役的前敌指挥部下达了暂缓攻击的命令:以围困瓦解为主,固守已得阵地,以军事围困与政治瓦解相结合,逐步削弱敌人。
在“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后,太原战役终于进入到了决战阶段。
面对顽固死守的阎锡山,解放军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终于在4月24日解放了太原城,甚至比解放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还要晚了一天,难怪被称为“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城市攻坚战”。
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乘机南逃抵达了广州,出任已经是空壳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同时还兼任了挂名的国防部长。
就职后,已经一无所有的阎锡山只能逞口舌之快:要在“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的局面下,不惜一切牺牲,不顾一切障碍,继续勇往直前。
随着解放军的进军,全国解放已经是大势所趋,阎锡山的负隅抵抗不过就是螳臂挡车而已。
在开国大典后,解放军继续解放大西南,阎锡山只好于12月8日从成都逃到了台湾。
作为长期的老对手和老冤家,蒋介石从来都没有喜欢过阎锡山。
之前,他忌惮阎锡山是手握实权的“山西王”,表面上时时进行安抚。
如今,阎锡山已经无兵无权,只是徒有其名的光杆老头子一个。
因此,当蒋介石在1950年3月1日宣布复行总统职权时,阎锡山只得乖乖辞去了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的职务。
之后,他隐居于台北市菁山之麓不问世事,除了务农种地以外,还偶尔写写闲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阎锡山越来越思念自己的故土,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
1960年5月23日,77岁的阎锡山在台湾病逝。
死前,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看到国家的统一,没有能够葬回自己的家乡山西。
闻讯后,蒋介石亲往吊唁,去向这位老对手和老朋友送最后一程。
阎锡山的一生可谓是功过分明,虽然政治信仰不同,但他在任内积极推动了文化、教育、民生、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发展,更在日寇侵略时坚定不移的进行抗争,而且坚决反对分裂国家。
这些功绩,似乎不应该被历史所遗忘,正如他深情的告白:@文史不假我岂能以严威慑于父老乡亲;
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谦恭,有德于百姓,则伯川可少过矣!
参考:
因为山西穷。
阎锡山之所以能长期“独霸山西”,并不是因为他把山西建设的好,也不是晋军战斗力有多强;
而且山西太穷了,很长一段时间北洋军阀看不上。
比如1911年,曹锟和吴佩孚统帅的北洋第三师都打进了娘子关,把阎锡山直接都的放弃了太原,但是因为山西这块地盘不如河北(天津)有“油水”,所以曹锟还是果断放弃了山西。
反过来再看看江苏。
江苏是当时最有钱的一个省,结果就是不管多么能打的军队都没有能在江苏站稳过脚跟。
以北洋第六师师长齐燮元为例,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北洋第三师战斗力强,其实当时北洋第六师战斗力比北洋第三师战斗力还要强,齐燮元以及北洋第六师在英国驻华武官报告里评价比吴佩孚以及北洋第三师要高得多。
但是,这么能打的北洋第六师依然没有能帮齐燮元保住江苏这块地盘,很快齐燮元就在孙传芳的“背刺”下兵败下野了。
为什么?
就是因为江苏太富了,所以各路军阀都盯着江苏这块地盘,谁占了江苏,谁就成了这些军阀的眼中钉,会被优先“干掉”。
反而像山西、广西这些穷省,因为穷,也因为偏僻,所以一般情况下有实力的军阀不会先打这些穷省的主意,不划算啊。

参考:
阎锡山能够在山西屹立38年,主要是靠两点:以治国之策治理山西和精明的骑墙作风。
首先,在山西建立起了一个自己的小朝廷。
阎锡山对于治理山西,下了很大血本。
一个国家该做的事的他都做。
阎锡山一直在努力把山西打造成一个“独立王国”,山西在政治经济上自成一体。
对外,阎锡山不许外省军队入晋;
对内,阎锡山推行“自存自固”。
阎锡山在山西修路,办学校,发展工业和农业。
他专注于保卫地方治安,提出“三事”(种棉、造林、牧畜)“六政”(禁烟、天足、剪发、水利、种树、蚕桑),同时兴修公路、铁路,建工厂,埋头经济建没,扩充本省实力。
其次,阎锡山精明的“骑墙作风”。
是他能在山西屹立38年的最重要原因。
1911年,山西起义军加入反满复汉的辛亥革命时,阎锡山就率领军队躲起来,等形势明朗了才出来拥护起义。
后来,袁世凯上台,他觉得袁世凯兵多,马上就能成为临时大总统。
于是,表示支持袁世凯,拥袁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同时,也不放弃南方革命党,还请求孙中山给予支持。
当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向北京进军之时,阎锡山仍站在袁世凯一边。
此时,革命势力主要是在南方,阎锡山处于北洋军阀包围之中,所以才一直支持袁世凯。
在北洋各派系争群雄混战的时候,他既表示服从中央政府命令,又采取“中立”态度,“一不入党派,二不问外省事,三不为个人权利用兵”。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时候,阎锡山本来在张作霖的威胁和拉拢下,保持中立。
结果,阎锡山看到北伐形势不错,立马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悬挂青天白日旗。
并且,马上出兵石家庄。
1928年底的西山会议,蒋介石主张裁军。
全国是42-44个师,蒋介石独占16-18个,阎锡山分得第3集团军8个师。
后来,蒋介石拉阎抑冯,也是为了让地方军阀自相残杀,要求阎锡山对冯玉祥用兵。
阎锡山虽然拒不出兵,但是依然把冯玉祥骗到山西,软禁起来。
阎锡山因此成为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
后来,西北军阀决定联蒋倒阎,阎锡山赶紧放了冯玉祥,并给冯玉祥送厚礼。
(现款50万元、花筒手提机枪200挺、面粉2000袋。
)日本侵占东三省以后,开始筹谋“华北五省自治”(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
面对在山西的三股势力(蒋介石,日本人,我党),阎锡山采取“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策略,那一个都不能踩破。
(文|勇战王聊历史)
参考:
阎锡山是民国军阀中最成功的的一个!阎锡山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百川,号龙池,日本军官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组织和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明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掌管、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
从辛亥革命开始通知山西长达38年!在解放战争中,山西被共产党攻破,之后阎锡山逃到台湾,1960年病逝,享年77岁!阎锡山虽然留过学,但是确是一个中国传统政客,而且深得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说过:“蒋介石一看就是领袖派头,阎老西不行,穿个大褂,看着就是个生意人”他是旧派,一个原因是他的乡土情结很重,将山西打造成了铁通一般,虽然当了三十八年的土皇帝,但是却没有祸害过百姓,在抗战前的军阀混战期间,山西几乎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对内发展经济,被称为“模范省”,所以,单从山西来讲,阎锡山是有功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手段的灵活应用,有点类似(墙头草)从辛亥革命后,他左右逢源、识时务、懂大体、才成为了政治不倒翁辛亥革命爆发:他宣布起义袁世凯上台:他支持袁大总统袁世凯称帝:他劝进袁世凯快倒台:他讨伐袁世凯段祺瑞拒绝《临时约法》:他也和国名党决裂国民党北伐:他又开始拥护三民主义中原大战:他又开始反蒋中原大战失败:他又低头认错共产党来了:他反共,但是重用薄一波搞牺盟会日本人来了:他又抗战,但是又和日本人眉来眼去国共内战:他又是蒋介石先锋最后放下了一切到了台湾其实为什么他是军阀中最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和生意人一样,每当选择时,都是以自己利益为主,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方,谋取最大利益,并且永远不会将另一方给得罪死,总是留有退路,也就是因为他这样,所以才当了山西三十八年的土皇帝!
参考:
民国时期,其它军阀,不是在抢地盘,就是在刮地皮,。
阎锡山作为地道的山西人他在干什么?
第一、修铁路!有人说了,其他省份也在修,他们是怎么修的,向国外贷款,或直接由国外修!经营权不在中国手里!可阎锡山呢,以一省之力修筑了长达 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
又有人说了,他小气,修的是窄轨铁路,当时的情况是面对强大的奉系及奉系背后的日本,俄罗斯,总得有所防范。
否则铁路一通,人家会直接杀到太原。
第二、听过民国时期的义务教育吗?
阎锡山就做到了!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
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
这个百分率,即使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第三、做实业,代表就是太原兵工厂民国史上3大兵工厂之一,从1928年至1930年间,太原兵工厂的月产量为: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炮弹1.5万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这使晋军的达到30万人。
第四,政治,从1917年9月3日北洋政府委任阎锡山为山西督军兼省长起,他就使山西在政治、经济上自成一体,对外以“保境安民”为由筑起军事堡垒,不许外省军队入晋;
对内推行“自存自固”。
面对北洋各派系争雄的局面,他表示服从中央政府命令的同时采取“中立”态度,“一不入党派,二不问外省事,三不为个人权利用兵”。
他专注于保卫地方治安,提出“三事”(种棉、造林、牧畜)“六政”(禁烟、天足、剪发、水利、种树、蚕桑),同时兴修公路、铁路,建工厂,埋头经济建没,扩充本省实力。
在民国成立后的头20年里,确实为山西带来了稳定与繁荣。

后期各大军阀混战都是把目光投向富裕的江南之地,没看上山西,阎锡山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在山西38年而屹立不倒!
参考:
阎锡山从1921年中华民国肇始直至1949年4月太原解放,就一直统治看山西,这在当时的民国军阀中鲜有人出。
不倒翁阎锡山之所以能够长久屹立山西,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山西地处左山右河,易守难攻,位近京畿,交通十分重要,随时可以切断南北交通,挟制中央。
再就是山西地处偏偶,由于时局动荡不安,民国政坛人物的更迭,没有力量也无暇顾及。
其次阎在山西统治时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存在就是真理,需求就是合法”。
他本身就具有农民的现实主义和商人的势利,积极发展经济,发展实业,在政治、军事上实行军国主义,建立稳固的领导核心。
他不祸害百姓,控制民心,奉行中庸之道,在整个民国史上,阎锡山也算是一个比较正派的軍阀。

参考:
阎锡山,我想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吧?
这个名字从民国开始就已经在我国的历史上起起伏伏,同期和他一样的军阀,基本都灭了,并且晚节都不是很好。
而阎锡山则完全不一样,好吃好喝,在山西走了30多年的“土皇帝”,他的晋绥军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股强劲的军队。
山西的大权被牢牢抓在阎锡山的手里,号称军界“不倒翁”。
阎锡山家里是个地主,算的上一个有钱人家,因此从小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在长大后,出国留学,接受西方思想。
在回到山西后,积极参加政事,并与山西的官员搞好关系,一直活跃在山西的上层,后来受到了梁善济的青睐,在山西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官职也一升再升。
当时的阎锡山明白清朝已经快要结束了,于是自己私底下也结交革命人士,并逐渐把山西的军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后来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高举起义大旗,杀死山西巡抚,成了山西的实际掌握者。
袁世凯在北京称总统后,阎锡山首当其冲,立刻承认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的正统,这也让袁世凯对阎锡山大肆称赞。
自然,袁世凯也没有找阎锡山的麻烦,山西正式成为了阎锡山的老巢,开始营造自己的小团体。
袁世凯死后,军阀争端不休,阎锡山就很少参与,一直经营着自己的半亩三分地,在这一时期,山西的经济,军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依靠山西的煤炭逐渐建立自己的兵工厂,武装自己的部队,使其自给自足。
并积极备战,扩充自己的实力,军队数量最高时达到20万,这20万是正真意义上的军队,能打仗的,不缺粮,不缺饷,战斗力极其强悍。
虽然在中原大战中,战败,但基本上没有损害到阎锡山的核心。
后来日本全面侵华,阎锡山积极响应民族大义,投身于对日的战争,对我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要说阎锡山为什么能够在山西屹立不倒,综上来看主要有俩个方面:1阎锡山个人的能力,在山西掌权的日子里,把山西治理的井井有条,山西人名也认可这位所谓的“土皇帝”,能在山西扎住根。
并且会审时度势,积极改变自己的方向。
2国内形势的变幻莫测,山西地理位置偏西,并不是必取之地,且政局的不断变幻,顾不上山西。
山西还有阎锡山的20万军队,轻易也不会掏这个“马蜂窝”,只要安分守己就行了。

参考:
为什么阎锡山能在山西盘踞38年?
这里略举一二:1,善于见风使舵,各方势力都接触抗战前他有个专门的会客室接见各方密使,蒋介石的密使来了就挂上孙中山蒋介石的画像,日本密使来了就挂上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的老师的画像,我党密使来了再换上马列画像。
抗战前期,他见抗战爆发不可避免,就请我党派人来组织牺盟会,发动和组织山西群众;
抗战中期,他见小日本来势汹汹,又和小日本偷偷合作,一度打算投靠小日本;
珍珠港事变后,他知道美国人帮谁谁赢,干脆直接坐等抗战胜利,同时靠拢蒋介石,蚕食八路军抗日根据地;
2,对军队控制的严军队是他立足之本,为此一开始都重用五台老乡出身的将领,即使他们打败仗也不追究,对非晋北出身的如傅作义、商震等都不信任,一旦发现有人和蒋介石勾勾搭搭,比如19军长李生达,马上被他暗中杀害,抗战中期之所以和我党关系破裂,也是因为他要争夺新军的控制权;
3,有点头脑,善于学习他见我党在江西苏区搞得风生水起,感觉社会主义确实有点东西,所以专门召集了一批国内外学者,在山西组织了理论研究会进行研究,他自己也亲自参与研究讨论,研究的内容包括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政治理论。
研究了几年,他们总结出一套所谓的按劳分配物产证券理论,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成为他蛊惑人心的一套理论。
之后他又把主套理论升级为所谓“中”的哲学,让他的御用文人们大书特书,发给手下大小头目们学习,还要让他们主动演讲、汇报学习成果,来给他们洗脑;
4,大搞特务组织阎锡山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组织了一个所谓的民族革命同志会,自任会长,规定所有干部都要参加,而且是
同志会要求每天早上集体高声问候他这个会长,还专门组织学习,要他们写自传,反思自己有什么做过对不起阎锡山的事情,揭露别人的过失。
同志会内部还有各种大小组织,比如军人必须参加铁军组等,这样严密的组织制度确实维持了他对山西的统治;
5,组织控制民众为了对抗我党,早在抗战前,阎锡山就把山西所有民众都组织起了,整编成所谓“公道团”,成员达100多万,还组织他们模仿希特勒搞民众进军活动,这样有效控制了山西基层行政组织。
抗战后期,阎锡山实行兵农合一的政策,来控制基层,同时又大开宣传机器,不仅命令各级特务组织办报制造舆论,还组织宣传队、歌舞队在各地巡回宣传。
为了对付我党地下党,他还提出“以伪肃伪”的策略,对我党地下党组织造成很大破坏;
6,客观原因客观上,他的控制区远离蒋介石核心统治区,所以避免了被蒋介石吞并,抗战前,蒋介石为了围剿陕西红军,一度把中央军开入晋南,让阎锡山很恐慌,当然幸好后来抗战爆发,中央军也被日本人消灭的差不多了。
抗战胜利后,河北、山西和陕北大部分都是解放军的地盘了,阎锡山被夹在中间只能控制一些县城,解放军便主要和蒋军作战,阎锡山也比较识时务,不来主动大规模骚扰解放军,直到徐向前元帅开始组织部队清理他的地盘时,阎锡山才着急起来,不得不和解放军拼命。

参考:
自辛亥革命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38年间,历经袁世凯时期、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时期、日本侵华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始终屹立不倒,一直统治着山西,被称为“山西王”。
为何阎锡山能成为民国政坛不倒翁呢?
山西王阎锡山第一,阎锡山对部队的绝对掌控。
军阀,顾名思义,就是以军事手段占据一方的军事势力。
“有兵有枪才是草头王”,因此对部队的控制和绝对统治才是军阀能够割据横行的根本。
阎锡山深谙这个道理,从辛亥革命担任山西都督以来,阎锡山就紧紧的掌握着部队。
无论是袁世凯时代、北洋军阀时代,还是国共北伐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始终紧紧的掌握着自己的起家根本——晋绥军。
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后,也是因为对部队的绝对掌控,才能够东山再起,继续掌控着山西。
晋绥军部分军官第二,阎锡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有着山西商人特有的精明。
清末年间,阎锡山公费留学日本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成为中国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后,参与领导了山西起义,从而成为山西都督。
但当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掌握大权后,阎锡山迅速开始两边站队,并最终宣布退出国民党。
而在国共北伐战争中,阎锡山审时度势,果断的投靠了国民党,为北伐军的一部分。
不但没有成为北伐的对象,反而成为北伐军的一部分,并成为新军阀中四大军阀之一。
北伐战争而当国民党败退台湾,阎锡山彻底失去他的根本——山西和晋绥军后,阎锡山已经没有了和蒋介石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没有做任何挣扎,果断退出政坛,每日做农活为乐,成为败退台湾后,较少得到善终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第三,阎锡山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者。
民国期间,山西省被称为“模范省”。
阎锡山在山西推行了一系列军事、人文、经济、工业、教育等施政措施。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是山西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但是,阎锡山为了割据山西,修筑的铁路都选用窄轨,而不能与省外相通。
也显示了阎锡山的军阀思想和小农意识。
窄轨的同蒲铁路第三,阎锡山是一个拥有高超政治手腕的军阀、“不倒翁”。
阎锡山曾经说,自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都不能踩破。
三个鸡蛋分别共产党、蒋介石、日本。
阎锡山周旋于众多势力之间,长袖善舞,始终屹立不倒。
第五,阎锡山在民族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是一个的爱国者。
七七事变以来,日寇全面侵华,阎锡山领导参与了忻口会战、太原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在日寇几乎占领山西的情况下,阎锡山依然坚持抗战。
忻口、太原会战地图第六,山西优越的地理位置,山西四面环山环水,易守难攻。
为阎锡山的割据奠定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而富饶的晋中平原也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
山西地图阎锡山是民国期间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他割据山西,历经清末时期、袁世凯时期、北洋军阀时期、蒋介石时期、日本侵华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始终屹立不倒。
他有建设山西的功劳,英勇抵抗日军侵略的功绩。
也有参与军阀混战时的罪恶。
出身地主阶层的局限性和作为军阀的自私,最终决定了阎锡山的成就——一个有着高超手腕的投机者和军阀罢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