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底伟大在哪
孔子根本不伟大。
他教书早,学生多且给他写了一本回忆录叫《论语》,后来汉武帝为了一己私利把他推上了“神坛\"。
如比而已。
参考:
个人认为,孔子的伟大之处主要表现在他对教育的贡献上,其在政治上的作为不足道。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千古师者的典范,其为师之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孔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子曰:“爱之,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
” (宪问第十四),凭着这份无私的爱,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
他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 (先进第十一);
他关心学生的感情和生活,视学生如同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先进第十一)。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雍也第六)。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先进第十一)。
这是一种充满人间的真爱、大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千古第一学者,其勤奋好学的精神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第七);
他删诗经、学周礼,韦编三绝,倾注毕业精力整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几乎读遍了当时所有的书籍,这种勤奋好学、探索不止的精神,为后世师者所不及。
尽管如此,他仍然谦虚地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述而第七)。
孔子的学问高深莫测,如巍巍高山,令人望而却步;
如浩浩海洋,使人莫测其际。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公冶长第五)。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子罕第九)。
孔子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教师,诗、书、礼、乐、射、御、数、术,无所不通,无所不精,而且对每一个领域都有研究,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尤其在音乐方面,他不仅精通乐理,并且能对当时流行的音乐作品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作出中肯的评价。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 (八佾第三);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八佾第三);
他肯定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述而第七)。
孔子多才多艺,当时就赢得了世人的赞赏,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 (子罕第九),牢曰:“子云,‘吾不试(当官从政),故艺’。
” (子罕第九)。
孔子在教学中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对自己的儿子也一视同仁,他倾其所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述而第七)。
有个叫陈亢的弟子怀疑孔子给儿子开小灶,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季氏第十六)。
生活中的孔子表情温和严肃,神态安祥,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弟子们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讨论问题,甚至高高在上的君主,也愿意接近他。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学而第一)。
在讲课或正式场合,孔子坚持说“标准话”(普通话),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第七);
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他总是不耻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 (八佾第三)。
爱教育、爱学生、爱生活,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使孔子成为千古师者的典范,成为名扬世界的十大文化名人,其对历史的贡献可与天地相参,与日月同辉。
《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确哉斯言!唯圣人孔子能当此至高无上的评价,后世绝无敢出其右者。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
口上说的是礼义廉耻,实际上是反对社会革新。
中国如果让孔老二当道,几千年将无从发展,始终停留在商周,谈何与时俱进
参考:
圣人,立言,立功,立德。
治世师表。
参考:
伟大在他始终知道自己不伟大!
参考:
孔子的伟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提出一套社会治理的方法。
这套方法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是指君为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三纲的设立,既解决了伦理秩序,确立上下尊卑,又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
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五常的提出,既提出了治国齐家的方法,又树起了一套道德规范。
二是面对阶层固化,两极尖锐分化,提出了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
这项措施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实质是打破贵族阶级对贵族阶层教育的垄断,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阶层流动,特别是学而优则仕的新观念的提出,更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
不过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三纲五常最终沦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走向当初提出时对立面。
参考:
孔子伟大在,其教法是人乘宗教。
以正信力故,可以福佑人民。
人乘天乘解脱乘三乘宗教,大多都包含不杀生,不邪淫,不忘语,不饮酒和不偷盗五戒,而仁义礼智信其实就是这五戒。
这五戒也是佛法中的投人五戒,所以你知道这个意义在哪里了吧。
所以为何。
多仁之地容易繁荣?
就是因为仁可以产生福报,一个地方,放生护生,善待人民,行善积德,布施。
就自然会繁荣。
你以为繁荣是靠“劳动”和“物竞天择”来的?
苏联连星期六都要人去义务劳动,怎么什么都没有,建设财富的都是黄沙。
一个地方行礼,同样自然会繁荣。
以礼德故,不邪淫,就容易出高贵的人,这个高贵的人,给你一些项目,不是就发达了?
正教国土才会有长期德行,这就是孔子的功德
参考:
他和他的弟子们创立了一套有序的等级制度,缩称"三纲五常"。
这套制度为古代中国2000年的封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
参考:
孔子的伟大在于,封建统治者利用他的旗号和他为代表的儒家理论,来愚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使民众在世袭王朝变换的漫漫长夜中度过了两千多年,让权力至上、贪污腐败、弱肉强食、民生困顿等不断传承延续!一个远古时代的旧制度的代表人物,还称其''伟大''有违文明时代的进步;
当然,他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
我的看法:我读过一些关于孔孟的经典书籍,也读过不少名人的相关文章,但是坦率地讲,我感觉孔子的思想,没有多少令人震惊,或者深受启迪的内容。
西方的学者,一般把孔子归类为伦理学家,我觉得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无疑,孔子的儒学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但是我觉得这很大程度应当归功于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对孔子思想的全力的推崇和神化,而不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内涵。
中国一些著名学者对儒学的评述,几乎都认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要在春秋乱世中,恢复周天子的权威,进而恢复天下的秩序。
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讲:孔孟之道,忠恕而已。
就是说孔子的核心思想,是要求民众对上级要忠,对下级要恕。
由此实现孔子心中的和谐社会。
我很认同冯友兰先生这句提纲携领式的评述。
孔子的思想,对于后世巩固中央集权皇权是极为有利。
汉武帝时代,大儒董仲舒对儒学经典作了重大的整理和修正。
之后经过皇权的强制推行,中国社会的思想界,形成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延续到清朝,孔子甚至被满族皇帝捧上了至圣先师的神座。
实际上,今日人们所信奉的孔子儒学,哪些是真正的孔子的思想,哪些是董仲舒为了迎合皇权的需要而添加的私货,已经是一笔糊涂账了,学术界几千年来一直争辩不休。
此外,隋唐之际兴起的科举制度,也极其有力地巩固了这种独尊儒术的“洗脑体制”。
科举制度将中国的读书人,牢牢地禁锢于思想的牢笼之中。
这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停滞不前,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超级稳定的根本原因。
在几百年之前的的世界上,中国社会这种稳定状态,应当是一种先进的文明表现。
它使中国社会曾经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
这应当归之于孔子儒家学说的教化(洗脑),和科举考试制度的施行。
但是近三四百年来,在西方强大的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几乎土崩瓦解。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
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地球村\"。
很可能,不久的将来,中华文明将要融入一个统一的\"普世文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我想就是这种文明融入的过程。
总而言之,我觉得孔子的学说,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内,起到了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作用。
毫不夸张地讲,孔子的儒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
但是在今天,面对一个以理性、平等、法治、契约精神为核心价值观的新的世界文明,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应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隐退了。
文明的演化和新陈代谢,是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律。
我想,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遗憾。
放眼世界,相信未来,让思想冲破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