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阳明不被广泛认可推荐
一王阳明是心学的缔造人,他的学说之所以不被朝廷推崇,是因为他这一套理论不符合封建王朝的统治。
王阳明的学说是和朱熹朱老夫子的观点完全相反的,朱熹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
他的意思就是说,不让人有乱七八糟的想法,比如说你也想通过闹革命,弄个皇帝来当当,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灭人欲。
那么存天理在朱老夫子看来是什么意思呢?
存天理就是说,皇帝的人选,是有上天做主的。
比如说现在的皇帝,之所以能当皇帝,那都是老天爷事先安排好的。
一般没事的吃瓜群众就不要惦记皇帝的这个宝座了,因为这不是你该想的事情。
二很显然,朱老夫子的这一套理论是符合封建社会皇家来统治人民的,所以,朱老夫子的学说一经问世,就被统治者大大的推荐出去了。
再看王阳明的心学,他教人是要以人为核心,思考事情的时候,以人为本。
尤其是攻心为上。
比如说,他在打仗的时候,总是玩心理战术,不管你的队伍是多么强大,他都是先去弄一些乱七八糟,却有章可循的东西,来扰乱你的军心,然后趁你心神不宁的时候,再给你突然的一击,把你杀在无形之中。
这种玩心理战术的东西,是不能作为正统的学说,来加以推广的。
毕竟万一每个人在内心,都想当皇帝,每天都为了想当皇帝搞事情,那统治者的头,岂不是大了几圈。
三当然王阳明在心学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他这一观点也受到了,后来很多人的推崇,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就是看到他这知行合一四个大字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陶行知的。
可见,王阳明的影响有多深远。
王阳明心学,刚一提出来的时候,确实颠倒了当时很多人的三观,但是,你又不能说他不对,冥冥之中,有很多地方,他确实是说到了人民的心中去了。
所以有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当他的学生,听他来授课。
朱熹朱老夫子也是人,难道他的学说就不能批判吗?
四就是因为王阳明的学说十分的亮眼,所以,在当时他讲学的时候,听他课的人是人山人海的,他的这些学生中,就有在朝中做高官的,甚至是一些品级比他还要高的官。
但是,因为王阳明的心学,是不能为当时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他也就没有推崇起来。
虽说我们国内没有在王阳明的心学中发现什么起死回生奥秘,但是这个学说传到日本去,就被日本大大的利用了,在日本提到王阳明的大名,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以说日本今天的强大,王阳明的心学是有不可磨灭的功勋的。
参考:
作为一个绍兴人,从最早至阳明先生的墓地祭拜需要当地人指引才能找到,到如今绍兴城内铺天盖地阳明文化的传播,总共为时不超过十年。
阳明先生之前不被世人广泛认可,其因大概有三。
第一,阳明先生的思想中,有一个被我们历年教科书上打上了“唯心主义”思想的烙印,那即是著名的“南镇观花”,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而我们国家是提倡唯物主义的,自然他的思想不会被大范围去宣扬。
其二,阳明先生曾经平叛镇压过农民起义,而我们是农民起义起家的,中国历史上好多农民起义都被我们宣扬的十分正义,所以镇压他们的,当然是邪恶的,君不见曾国藩还被后世之人称为“曾剃头”,但真实的农民起义他们所干的事,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
所以“邪恶”的人不便于宣传。
第三个,我们有一个敌人叫蒋中正,此人十分崇拜王阳明,到台湾后把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本着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的思想,阳明先生自然就被搁置一边了。
综上所述,一个文化或者思想能不能被广泛认可推荐,是跟国家及政党的引导提倡息息相关的。
参考:
!这个标题应该有问题,随着领导人9次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热已经形成!应该不被认可,是之前的事情!以前之所以不被认可,主要两个原因:1、人人皆可成为圣贤,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王阳明心学,是把读书人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解放出来,提出“人人皆可成为圣贤”的向内求的思想,打破大家一味盲目崇拜朱熹这个圣人这个怪圈。
而且王阳明直接指出朱熹私自篡改《大学》这部经典,加上自己的解读,是错误的,而带来了很多问题。
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对封建统治阶级禁锢读书人的行为是背道而驰,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在封建专制的年代,在一个圣旨即是真理的年代,在一个“一句顶一万句”的年代,下属和百姓,既不需要有独立的思想,也不许有怀疑精神,他们只需简单的服从。
难怪,统治者们更喜欢朱熹。
因为朱熹劝天下人认真读书,多读官方勘定的圣贤书,照着书上说的、圣旨写的,做去就行。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和“人人皆可成为圣贤”,而不必以程朱理学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以“觉民行道”代替“得君行道”,这是开启民智,一定要加以禁止!2、心学自身问题,要求致良知,可是没有良知的标准王阳明心学特别强调“致良知”,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什么是良知,他说就像本性,由于良知标准,大家理解都不一样,就像高考一样,都是主观题题目,没有客观题,全靠自己发挥了!所以传习录里面很多地方,王阳明不厌其烦讲解何为良知,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王阳明去世后,心学弟子因对良知的理解不同,而分成几派,尤其是泰州门派,到何心隐为领导的时候,更是激进,直接对张居正新政进行评头论足,被张居正直接灭了!值得讽刺的是张居正本身就是心学门徒(江右学派)!
参考:
因为老王站(排)在“唯心主义”的队伍后面……[灵光一闪][晕][泣不成声][大笑][大笑]
参考:
皇帝不称朕,专注史评与时评王阳明很大程度上,被今人神话了。
人被神话,是传播的一种习见规律,本为凡人,后来就登入神品,这样的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好比与阳明同为明代人的刘伯温,就是一个典型。
阳明亦是如此。
神话可以丰富民间故事,为古人增光;
坏处是,后人除了景仰,却没法从他身上学到真正有用的经验了。
我们能学的,都是凡人,神仙不是人,能飞仙,还不死,各种超能力,咋学?
只能看热闹。
所以当代人学史也好,写史也好,要避免将古人神化,必要时得做点“去魅”的工作。
事实上,王阳明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他绝不是什么“明朝一哥”,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遭遇到层层的阻碍,他的学问,恰恰从对他的误解和非议中来,他后半生都处在争议的漩涡之中。
对阳明的批评,在他于正德十四年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骤然升温。
其中原因复杂,有奸佞对他的陷害,有当道之人对他的嫉妒,有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当然,阳明自己处事的特点也是一个重用原因。
这些指责主要包括:1、“通濠”。
阳明与朱宸濠的关系,一直是他背负的负资产,在他生前始终没有洗脱,从“交通”到“党逆”,指责逐步加深。
2、夸大军功。
在江西时,就有人指责阳明冒滥军功,多年后,阳明重新出山,总督两广军务,采用恩威并用的方法,迅速平定两广之乱。
当捷报上京后,嘉靖帝还联系到江西“夸大军功”的旧事,说阳明为人素喜夸诈。
3、纵军劫掠,屠戮无辜。
4、私藏南昌府库财宝。
由于批评太多,阳明虽立下平乱首功,却无升赏,仅仅由南赣巡抚改任江西巡抚。
一年多后,嘉靖帝即位,阳明的功绩得到认可,他被授予新建伯,但很多具体的责难却没有得到澄清,与他一起“起义”平难的同事,也多遭到黜革。
阳明见申诉无人理会,遂挂冠归越,开始了七年的讲学生涯。
而讲学又进一步加剧了对他批评。
嘉靖元年,就有给事中章侨上疏说:“近有聪明才智足以号召天下者,倡异学之说,而士之好高务名者,靡然宗之。
”将矛头直接王阳明,并要求对王学“痛为禁革”。
嘉靖帝的批复说:“近年士习多诡异,文辞务艰险,所伤治化不浅。
自今教人取士,一依程朱之言,不许妄为叛道不经之书,私自传刻,以误正学。
”章侨的劾疏和皇帝的批复都没点名,但众所周知,其所指就是阳明及其心学。
几年里,对阳明的“谤议”非常多,在《阳明先生年谱》里,就记载阳明与其弟子专门讨论过,为什么“谤议日炽”?
弟子们说了不少原因,有的说是先生势位隆盛,是以忌嫉谤;
有言先生学日明,为宋儒争异同,则以学术谤;
有言天下从游者众,与其进不保其往,又以身谤。
弟子们说出了“召谤”的三个原因:第一,“忌妒谤”。
老师功业太盛,众人忌妒他。
嘉靖即位后,阳明一直赋闲,明摆着将他冷处理。
当时许多人为他鸣不平,最常说到的理由,就是“忌之者众”。
他们忌妒的,就是阳明“暴得大功”,并因此封爵,是以百般诋毁,由其事功及其学术。
第二,“学术谤”。
阳明的学说与正统的程朱理学不同,程朱之学是“正学”,阳明学自然是“伪学”了。
在阳明死后,由大学士桂萼发起,“廷议”阳明功罪,最后那些“夸大军功”之事都无定论,唯有“伪学”坐实,成为把柄,桂萼就说他“学术不端,聚众祸乱”,并且正式通过诏旨的行使,下令禁止讲授、传播阳明心学。
第三,“身谤”。
阳明在余姚大开讲席讲学,只要是来拜师学习的,一概结纳,他对弟子并无甄别。
入门弟子多了,并不能保证都是良材,许多人言行不佳,行事诡异,对师门确实造成负面影响——这在后世,阳明学光大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是所谓的“身谤”。
对此,阳明只能说,“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他自知难以争辩,只好守住“良知”,他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
除了
那就是阳明心学的大厦,阳明奠基了,却还未正式建成,是以他在临终前说:“他无所念,平生学问方才见得数分,未能与吾党共成之,为可恨耳”!许多事,阳明自己就讲得不透,或有所避讳,更缺乏对具体修炼之法的明确指授,当门人弟子修行时,很容易造成分歧。
在大礼议中,阳明弟子发生分裂,势同水火,就是证明。
可以说,阳明生前身后都遭受了巨大的非议,甚至于有人说,阳明学是“谋叛哲学”,还有人特别推崇阳明的“权谋”,视之为阴谋家。
可这与他“致良知”“不动心”的学说,差之何啻千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如我们暂且把阳明先生请下神坛,好好钻研一下。
(受《中国青年报·国学专版》,我就此写了一篇八千多字的长文,待发表后再与各位道友分享——皇帝不称朕)
参考:
作为一个曾长期翻阅过《传习录》《大学问》的哲学嗜好者,我试着来解答这个问题!1.当下国人最
即便是一再被“国产的”或“进口的”成功学、心灵鸡汤文“忽悠”后,有了免疫力,有亲近国学的意愿,但每天为生计奔忙赚钱的逼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真如铁”!在工作之余,就需要放松来点“实在有料”的,“口味”有点重也不妨。
这就是当前“小丑傻逼”为什么“走俏”受欢迎的原因了!他(她)们可以逗我开心拉升我的“智商”,释放自己的“优越感”,多爽啊!而“古今完人”王阳明的心学,最初就是教人“如何成为圣人”的学问,是与“尧舜之道”、《大学》一脉相承的!相较急功近利的西学,这的确是现在最需要的“圣学”,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却没有几个受众,不能延伸扎根。
因为,它本来就是种士大夫治国理政的学问,与俗人凡人关系不大。
2.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读”在教科书上,王阳明心学是被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者,虽然有学者从道德论、量子论角度为他“平反洗白”辩护,但过去教条粗放型的“破除迷信”导致的思维“固化”、定势、板结,即便一时的科学“再启蒙”也难以挽回。
用科学“认识论”诘难心学是有问题的。
心学是“形而上之道”,(西方)科学属于“形而下之器”,不在一个“维度”层次。
心学之心“非唯心之心”,古代中国人对“心物先后”根本就不感兴趣,此为近代西方精神殖民“殖入”之命题。
此心非彼心,她源于易道传统的心性之学,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心”、圣心,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学更偏重是“价值论”,以华夏易道文化为根基,这个理不清,心学就没有土壤、立足之地。
3.这几代人明显有个文化“断档期”,即便有人不知“王阳明是谁”,也很正常。
中华文化千年寒,文脉断层已百年!王学即便在海外影响很大,国人的接受“前认知”欠缺,连国学的基本常识都没有,是根本理解不了,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学说的!乐活一家之言!共勉!
参考:
可能并没有听过这句话:“王学遍天下”。
实际上阳明的心学在其本人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收到广泛
在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其理论就受到很多人的信服,因为他的理论既能适应社会主流思想要求的道德修养要求,又能为那些主流思想反对者们所用。
另一方面,阳明后来平复了赣南农民叛乱和宁王之乱之后,名声大噪,各地慕名而来的求学之人络绎不绝,此时的阳明心学已然成了一番气候。
等到阳明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传播阳明之学。
其大弟子钱德洪,在野三十年中,几乎每日讲学,另一弟子王畿,在全国各地讲学亦有四十余年。
泰州学派开创者的王艮,早在阳明在世的时候,就带着两名仆人,乘坐一辆模仿孔子周游列国时样子的小车,一路宣讲阳明之学,听众常常有很多贩夫走卒之徒,他一路讲学到北京,引起轰动,围观听讲之人摩肩接踵。
而在阳明去世之后,王艮又周游四方,到处讲学,招收门徒,后来形成了泰州学派,其成员包含佣工、樵夫、陶匠、田夫、商人,三教九流都有。
阳明之学后来因广泛传播,形成很多学术团体,按地域分为七大派:姚江、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北方王门、粤闽王门。
从北到南,王门之学遍及天下。
其盛大气象,可见一斑。
而从时间维度看,阳明之学对后世很多学派和事件亦有深刻影响,明末刘宗周的蕺山学派由王学演变而来,黄宗羲的思想也深受王学影响,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也曾用阳明之学维护变法,明末清初,王学传入日本,形成“阳明学”,对日本明治维新也起到过推动作用。
参考:
时代在进步,社会更丰富。
阳明学说及心法仍在应用,主要看怎样认识体会。
致良知,换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道德修养与文明建设,具体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加强了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讲政治有纪律,讲品行有规矩,讲奉献有作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人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个人素质也是时代要求。
知行合一,变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道德修养与生活水平共同提高。
真理的追求,智慧的报酬就是让人民富足,社会进步,世界和平,人类幸福。
世事新说,真理长歌。
参考:
想请教一下“广泛认可推荐”的标准是什么?
一、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二、说明1、同时被历史认可为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的有几人?
2、精通儒释道三教的历史上有几人?
3、明朝只封“朱姓皇族”为王,异姓最高封侯,和平年代,被封侯的有几人?
如果不被统治者认可,能被封侯?
死后能够进入孔庙?
4、能跟孔子、孟子、朱熹并列的有几人?
5、中国古代圣人的标准是“立功、立德、立言”,算下来中国只有两个半圣人,即孔子和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也有人说还有老子和诸葛亮。
但其实严格来说,只有王阳明一个。
老子和孔子有立德立言但没有立功,曾国藩有立功立言但没有立德,诸葛亮有立功立德但没有立言。
6、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影响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辐射范围相当于儒家文化,这还不被广泛认可?
7、蒋介石曾经评价:中国和日本之间就差一个王阳明!其他名人对王阳明的推崇就更多了,不一一介绍了。
参考:
最近正在读心学经典《传习录》,从自己的理解说一下为什么王阳明难以被认可和推崇。
一是在理论体系上,心学过于圆滑。
心学吸收了宋明理学和禅宗佛学的内容,将两者的某些精华揉为一体,看似精巧大成甚至创新,实则不过是把理学和禅学结合在一起而已,这样的学问圆滑而看似完美,但完全达不到宋代理学的体系完整、逻辑连贯,更达不到佛学的理论精巧和思维深度。
心学努力糅合儒学和佛学的结果是,在理论体系上,跟理学和佛学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与理学、佛学相比,心学不过就是个试图两面逢迎的而又两面批判自以为完美高大上实际上浅薄的二流学说而已。
心学就像山寨手机,总试图把安卓和ios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像安卓机又像苹果机,结果就是个四不像。
但这样的思想山寨机很适合当下很多中国人的思想层次,所以心学在某些人眼里就是最伟大的学说了,所以说王阳明不被认可是一个假的设问,事实是,王阳明心学已经成了相当多的中国人的必备文化炫耀品,当然在正统的理学信仰者眼里,心学不过是一个异种,而在佛学弟子眼中,心学不过是一个俗家学徒,在基督徒眼里,心学弟子是可以向上帝信仰转化的异教徒。
心学就是这样,圆滑至每个宗教都觉得与其有共同之处,但又都觉得心学都是从自己祖师那里偷的艺,从而在等级上,王阳明比自己信仰的孔子、佛祖、耶和华或者权力、钞票低一两个甚至许多个等级,他们说心学好,只不过是把王阳明当成一个吸收自己信仰的成功者,把心学当成实现自己欲望的一个工具。
要知道,思想工具跟精神信仰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人人喜欢并且口头上尊敬王阳明,人人实际上都不拿王阳明当根葱。
二是在实际指导人生和社会实践方面,心学理论上夸夸其谈甚至完美无缺,但实践上很容易就会走向无原则、无立场,信仰他的人基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信仰’也不对,实际上没人把心学当信仰,只是把心学当成实现个人私利的工具而已,这也是当前心学像当年的成功学一样流行,却根本行不成坚定的信徒圈子的原因。
心学只是工具和武器,不是信仰,王阳明只是成功榜样,不是宗教领袖。
由此,现在流行的心学,将来会像成功学一样,流行过去也便被遗忘了。
我们评价一门学问是好是坏,不是看创始人的功业,也不是学问的完善精巧,而是推崇这门学问的人的主流是哪些人?
简单总结一下,明末推崇心学的就是在朝堂夸夸其谈不务正业以精巧理论追求私利国难临头变节投降的一群人,日本推崇心学的就是一群军国主义者,当代中国推崇心学的则以贩卖焦虑的文化商人和营销学成功学鸡汤文骗子为主流。
推崇心学的就是这么一帮人,而被迷惑的则是被焦虑感和成功欲望还有个人享受所围困的很多国人。
这就是心学不可能成为主流学说,王阳明不可能被长期尊崇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在思想上使用心学这类‘’学问山寨机‘’的时代终会过去。
参考:
王阳明不被认可推荐是非常片面的认识,真正懂得人把他当圣人膜拜可好。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认识,真正听说王阳明是在前两年,听一位全真龙门派的一位修行者介绍的。
他的《教条示龙场诸生》《龙场悟道》是修行者的推崇的书籍。
节选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 同样,《传习录》……对我们大有裨益。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我觉得这四个字是王阳明给后人最大的启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
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
也只是个冥行妄作。
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
” “……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一索。
全不肯着实躬行。
也只是个揣摸影响。
所以必说一个行, 方才知得真。
”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
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
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
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 王阳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倍受推崇。
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多多去读读王阳明的书籍,绝对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