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节度使相当于诸侯嘛

可以这样说,唐朝节度使,不是诸侯,胜似诸侯……唐王朝中后期和藩镇相爱相杀的关系,颇为类似诸侯拱卫兼欺负周天子的样子……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一大统的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已经消失了,唐朝中后期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王朝……而唐朝节度使没有爵位,只是官名,然后这种官员有土地,有财政,军事大权,可以传位于儿子或者部将,权力不受朝廷节制,俨然一个个割据王朝,而藩镇的最高统治者就是节度使……唐朝中后期,朝廷直辖土地所剩无几,天下大半归于藩镇统治,也为后来的五代十国打下了基础……节度使兴起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实际上安史之乱中,唐王朝没有将叛军完全消灭,而是达成了妥协,叛军最后在河朔三镇,以藩镇的名义接受了朝廷的改变,而河朔三镇受命朝廷节度使,但是在河北等地享有军政大权,俨然一个独立的封建王朝,屡次行叛……中晚唐的所有改革都是唐朝耗尽无数财力,试图消灭藩镇,唐宪宗甚至销藩14年,击败了大部分藩镇,依旧无法克制河朔三镇……所以后期唐朝干脆不再削藩,而是不断地分封节度使,拱卫京师,尤其是防止河朔三镇,又在三镇附近继续分封节度使,像不像东周王朝,直辖土地本来就不多了,还要继续分封诸侯……其实后来唐朝也正是靠藩镇续命的……在多次吐蕃叛乱和黄巢战争中,唐朝都是在各路藩镇帮助下复国……就像东周王朝,在各路诸侯护卫下建立一样……实际上,唐朝既然无法控制河北,只好控制江南,唐朝时,朝廷对北方土地的控制权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还是牢牢的把握江南一代的土地,江南不设节度使,而是权力较低,对中央比较顺从的观察使……后期的唐朝基本上和藩镇既处于斗争,又处于依赖关系,藩镇名义听朝廷号令,在吐蕃攻唐和黄巢战争时,藩镇也多次拱卫唐王朝,形成了共生形态,颇像诸侯拱卫周天子一样……而且最搞笑的是,朝廷自己也任命过忠于自己的节度使安排到河朔三镇去了,但是节度使指挥不动河朔三镇,因为河朔三镇并非自上而下,而是下级军人抱团,各府县互相勾结,对上级节度使有控制权,甚至屡屡杀害自己的节度使,然后立了新节度使,然后迫使朝廷承认……唐朝的藩镇割据,就是五代十国各地割据政权的雏形……等到赵匡胤建国,废除地方武装,建立中央禁军,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重文轻武政策,藩镇,节度使制度才离开中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