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晁盖宋江三代领导人谁的理想最大
评价古人,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理应站在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下考量。
如果脱离了那个背景,也就失去了考量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考量王伦、晁盖、宋江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梁山领导者,情况也就比较明朗了:当然是宋江的路线最切合实际。
理由如下:一、王伦小富即安的观念,只能短期维持局面,不可能长久。
封建社会,弱肉强食,谁的拳头硬谁便是老大,凭的完全是实力。
这个道理,仅在《水浒传》一书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1、小霸王周通,本是桃花山的寨主,后被路过此地的打虎将李忠打败。
他甘愿把寨主之位让给李忠,自己做了二寨主。
2、二龙山寨主邓龙,拒不收留逃难上山落草的鲁智深。
在操刀鬼曹正的策划下,鲁智深和杨志联手杀掉了邓龙,二人分别坐上了山寨第一二把交椅。
王伦既使不被林冲杀掉,也早晚会被他人夺取山寨。
想维持小富即安的长久之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晁盖义气为先的纲领理念,虽然优于王伦,却也难以长治久安。
晁盖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之情,确实在江湖上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加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过快活日子的纲领,也确实符合绿林豪杰的人生理念。
但是,这种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是与非的短视行为,随着形势变化,势必会逐渐松驰瓦解。
而水泊梁山这个弹丸之地,与朝廷强大的力量相比,也没有长期抗衡的资本。
更何况,晁盖领导的梁山义军,并没有攻城掠地占领地盘建立政权改天换地的政治纲领,只是维持眼前的苟且偷安。
这与方腊等其它农民起义军的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晁盖领导的水泊梁山,在朝廷强大的攻势下,支持不多久就会土崩瓦解。
三、只有宋江的招安之策才是最佳出路,至于被奸臣陷害致死,那是另一回事了。
在
它即符合宋江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个人夙愿,也符合梁山弟兄们早日摘掉流民草寇帽子,走上一条报国之路的光明正道。
当然这是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讲的道理。
而如果用当今的价值理念来分析,宋江显然是个向封建腐朽势力缴枪投降的投降派,是他用招安的幌子,把梁山弟兄们送上了绝路,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这又回到了开篇所讲的,就看站在哪个角度上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了。
总结:1、如果站在今天的价值理念上评价王伦,晁盖,宋江这三个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作法都不切合实际,灭亡将是他们共同的命运,只不过时间早晚先后的事情。
2、如果站在北宋封建王朝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王伦的命运最为短暂。
晁盖的命运稍有长久。
只有宋江的招安之路才是唯一正确之路。
至于被朝廷利用去攻打同样是农民起义军的方腊导致损兵折将,这要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成了撂下讨饭棍去打要饭花子的矛盾行为,变成朝廷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鹰犬,是被朝廷以毒攻毒变相消灭的牺牲品。
其二,既然接受招安要为国家出力,作为武将不出征打仗只享清福,恐怕也不合乎逻辑。
因此出征打仗是合情合理的职责所在。
至于宋江卢俊义被奸臣陷害致死,那纯属是另外一回事了。
参考:
感谢水浒哥。
列举了王伦、晁盖、宋江三代梁山领导人,实际上,梁山总共有四代寨主,在王伦之前,梁山寨主是摸着天杜千。
因而,若是回答这个问题,应当把杜千也算进来。
说梁山总共有四代领导人,决然不同于历来对《水浒传》的解读,难道,五百年来大家都读错了?
确实,仅就这个问题来说,借用网络一句流行的话,那就是:大家被施耐庵骗了五百年。
王伦“合着杜千”上梁山落草林冲雪夜上梁山,在聚义厅见到了王伦、杜千、宋万。
施耐庵交代得很明白,此时,王伦是“一个好汉”,单独介绍,白衣秀士就是寨主。
却说林冲拿出了柴进的推荐信,交给了王寨主。
王伦看过书信,便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如此,林冲就等于是入伙了。
但是,在为林冲接风洗尘的酒席上,王伦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千来这里落草;
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合着”就是跟着,杜千在先,王伦随后。
这个词最经典的用法,就是“合着时代的节拍”,当然是时代节拍在先,大家跟着时代的节拍走。
施耐庵在这里以“合着”这个词,几乎是轻描淡写的交代了梁山的创始人是杜千,他才是第一任寨主。
然而,谁又会注意这个细节呢?
其实,施耐庵也不是故意要瞒过读者的眼睛,在林冲进朱贵酒店时,早就交代了王伦是“合着”杜千上梁山的。
王伦当年落第后,与杜千一起投奔了柴大官人。
住了几日,两人离开,柴进还给他们馈赠了银两。
书中说,柴进因此对王伦、杜千有恩。
此时,王伦肯定是没去梁山的,因为,王伦上梁山的原因是“因鸟气”。
柴大官人对自己有恩,王伦怎么会“因鸟气”呢?
王伦没有直接从柴大官人庄上上梁山,后来因“鸟气”才“合着”杜千上山落草的。
也就是说,杜千极有可能在柴大官人庄上告诉了王伦,要上梁山落草。
因而,就先去了。
王伦来了之后,不知何故,杜千就让出了寨主之位。
施耐庵这样写,大致有两个含义。
其一,梁山是江湖好汉的梁山,大家都可以来入伙,谁有能力谁做寨主。
因而,吴用拱火林冲杀寨主,不违背江湖道义,王伦也是夺了杜千一把手交椅的。
其二,为晁盖之死伏线。
花荣射雁,道明了要射雁行中第三只雁的头,晁盖便是第三只雁,也是头部中了一箭。
正是因为要为后文伏线,这才以“合着”这个词,悄悄的瞒过了五百年以来的读者。
同时,也证明杜千时期做得不好,此人胸无大志,本事低微,根本即谈不上什么理想、路线的。
王伦做了寨主,好歹还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路线。
那么,王伦的路线又是什么呢?
晁寨主积极走招安路线王伦做寨主,阮小二就看不起。
在吴用说三阮撞筹时,提到梁山泊强人,阮小二说,王伦、杜千、宋万、朱贵都“不打紧”。
林冲来了之后,才开始打家劫舍,欺压石碣村渔民。
所以,阮小二骂林冲是“贼男女”。
如此不思进取,也就难怪王伦不敢接纳江湖好汉入伙了,此人原本就是个不敢造反的落第秀才,因鸟气而落草的白衣秀士。
王伦不想做大做强梁山,以免引火烧身。
王伦做寨主,不能让部下看到希望,一辈子做草寇,哪里是出头之日?
所以,林冲便要杀王伦。
当林冲的屠刀举起时,王伦大呼:“我的心腹都在那里?
”书中交代,王伦倒是有几个心腹,但却是无能之辈,谁也不敢拼死向前。
杜千、宋万更是不愿意为王伦拼命,他们心中早就不服王伦了。
当王伦要打发林冲下山时,杜千、宋万、朱贵当着林冲的面,便与王伦争执起来。
领头的人没有远大理想,没有明确路线,自然就不能给部下以希望,谁还做王伦的心腹?
平心而论,王伦这也是量力而行,很切合实际的。
在盗贼蜂拥的当时,王伦这样的理想,也可苟安于一时。
晁盖就不一样了,每做一件事,都是有目标的,劫取生辰纲是要为兄弟们谋一套富贵。
做了梁山寨主,便思量招安,给弟兄们谋一条出路。
为何说晁盖一上梁山就想着招安呢?
书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暗示了晁盖不做造反派,走招安路线的真实心理。
这段故事就是晁盖第一次安排梁山拦路抢劫,晁盖告诫下山执行任务的头领:“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三阮、刘唐打劫成功,带着大批金帛回山后,晁盖并不高兴。
而当晁寨主问明了情况,这次抢劫没有伤害一个客商时,晁盖这才大喜,赏了报告情况的小喽啰一锭银子。
而且,对众头领说:我等自此以后,不可伤害一人。
不伤害人还造什么反呢?
因而,晁盖在梁山上是不打算造反的。
后来,呼延灼讨伐梁山,扈三娘捉了彭玘。
宋江先是劝降了彭玘,然后,把这个朝廷第一降将交给了晁盖。
随之,凌振被擒。
宋江这次没有劝降凌振,而是拉着他的手,直接去找晁盖。
宋江与凌振到了梁山大寨,晁盖便带着彭玘前来劝降,彭玘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这是梁山第一次出现“招安”二字,谁教彭玘说的,无疑就是晁盖。
因而,晁盖做寨主,他的路线就是招安,这个理想也是很大的。
那么,晁天王主张招安,正不正确呢?
或者说,切不切合实际呢?
这就得看宋江走的是什么路线了。
宋江最终还是要招安的晁盖不愿意杀人,但后来还是在江州杀人了。
宋江是道家的天魁星,晁盖因为救宋江而杀人,说的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是在道家“妖魔”的引导下,不得不杀人造反了。
在《水浒传》中,晁盖被写成了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所以,晁盖的绰号是“托塔天王”。
梁山在晁盖时期,就是“佛道合一”,共掌山寨的时期。
但是,晁盖要招安,宋江则要造反。
为何说宋江要造反呢?
施耐庵早就说过,梁山一百单八个妖魔从地窖中逃出,就是要“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让“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
从施耐庵的文本设计看,闹大宋乾坤的是道家妖魔,与托塔天王没有关系。
所以,梁山每一次出征攻打朝廷州府,都是宋江带兵。
遗憾的是,施耐庵这样的主题故事,却被解读成宋江架空晁盖。
宋江肯定是最有理想的寨主,他的理想也是道家放出妖魔的本意,就是执行道家“替天行道”的主张,走“保境安民”的路线。
这样的路线与主张,完全符合所有梁山好汉的意愿,因而,一百单八将在一个共同拥护的路线与主张下,纷纷来到梁山聚义。
一个团队有了共同的路线,共同的愿景,那就十分厉害了。
晁盖的佛家主张与路线不为道家妖魔所接受,因而,晁盖做寨主,便没有招来一个好汉入伙。
但是,宋江最终还是要招安的,彭玘不是说过“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专等朝廷招安”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江招安是有历史记载的,是被张叔夜伏击,先捉了宋江的“副贼”,然后,招降了宋江。
不过,宋江不像晁盖那样,一上梁山就要招安。
在前七十回书中,宋江也暗示了要等待“圣主”降光,然后,率领梁山好汉为国尽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那么,谁是《水浒传》中的“圣主”呢?
佛道合一,晁盖宋江殊途同归上文讲到,晁盖不愿意杀人,自然就不愿意造反。
但是,因为吴用的再次设计,晁盖不得已去救宋江,在江州劫法场杀了人。
江州劫法场的故事中,又有一个细节被历代读者所忽视,这个细节就是“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书中写道,李逵跳楼劫法场,一对板斧乱砍乱杀。
晁盖不认识这个只顾杀人的黑大汉,便大叫不要伤害百姓——此处,又体现出佛教护法天王的慈悲之怀。
晁盖等人从未到过江州,不识路径,便招呼弟兄们跟着那条黑大汉往外冲。
于是,李逵便带着梁山好汉进了白龙庙。
白龙庙暗喻的是《水浒传》“二龙”之一的宋钦宗。
赵桓出生于1100年,这一年干支庚辰,就是一条白龙。
庙,就是庙堂,指的是朝廷。
所以,白龙庙便暗示赵桓将成为北宋的庙堂之主。
原来,宋江只造宋徽宗这“一朝皇帝”的反,等待的“圣主”就是宋钦宗。
如此,宋江到底还是个投降派?
上面讲了,宋江是因为战败,才向张叔夜投降的。
据《宋史》记载,这是宣和三年间的事情,还是宋徽宗当政。
所以,宋江才是专等“圣主”降光。
宋钦宗登基时,正是金国大举南进,发起灭宋之战,国难当头之际。
施耐庵写的是北宋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上升到抵御外寇,保境安民高度。
因而,宋江便不再造这朝皇帝的反,而是率领梁山好汉抗击金兵,“保境安民”,这就是《水浒传》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替天行道”。
晁盖主张招安不分皇帝是谁,只是以佛家的理想,和平的走招安路线。
晁盖的“替天行道”理想,就是以不杀人的方式,给梁山兄弟谋前程。
宋江则是要造无道皇帝的反,等候,然后追随他心目中的“圣主”,为国尽忠,替天行道。
虽然晁天王早早的离开了梁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是,如果他没死,一定也会积极支持宋江的路线,最终携手并肩,与金国殊死一搏。
也就是书中说的:“一刀一枪”到边上搏个功名。
因为,晁盖也曾经攻打过金国人把控的曾头市,也是“保境安民”,替天行道。
梁山佛道合一,晁盖、宋江殊途同归。
以此观之,晁盖、宋江所主张的路线必定会重合,他们远大的理想之梦,最终都将照进现实。
从更大的层面讲,宋江所走的路线,“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理想,不仅切合实际,也符合历史的选择。
岳飞抗金是英雄,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抵御外寇,保境安民,难道就要被骂成投降派?
参考:
一部经典(水浒传)受到一代代人们的喜爱,因为这部名著无论你细读细品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味道!这部小说作者的主题是一百零八个群魔下界,所以,王伦(白衣秀士)与晁盖(托塔天王)都不是主线!唯有宋江(及时雨)才是主角!若论谁的路线切合实际,按当时的情况:晁盖的路线最切合实际!王伦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路线,因为他只算一个代言人,幕后主人是(小旋风柴进),当初的梁山也就是柴进暗藏的一小股势力,结果后来被林冲给他搞砸了,晁盖的路线就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自由生活!符合当时不受官府压制的自由生活!当时的北宋,由于贪官污吏多如牛毛,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强盗蟊贼遍地皆是,小到个人豪强独霸一方(张顺,张横等),中到几人结伙占山头,霸地盘(李忠,周通),(王英,燕顺),(鲁智深,武松),(李俊,童威,童猛)等!再大点就是晁盖,方腊,田虎,王庆之流!此时的北宋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处境!想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所以都以势力划成自己的小圈圈是对的!再说宋江的路线,宋江这个人处事为人非常世故圆滑,好坏高低人都不得罪,这种人处世可以但不能为官!做不到刚正不阿!做个小小的(押司)就能与匪相通做官他敢与敌勾结!他的路线完全是为自己着想~当官耀祖!用大义掩盖自私!明明能与朝廷抗衡偏偏招安,这不是让众好汉又回老路上吗?
他与卢俊义,杨志,呼延灼等官员出身的是一个路线,巴不得回老路上,做他们的官员,财主!这就是自私自利!他上梁山是无奈的,当初刘唐让他上梁山他竟以自杀来推脱,他目的是一边做官,一边通匪,你看看这种多阴!结果无论他多么努力为大宋出力,仍然改变不了宋朝的命运!作者也许是有意无意地影射王(亡),晁(朝),宋!如果按梁山的强、盛,弱来排更直接:宋朝亡!所以,宋江回老路政策是行不通的!如果宋江以晁盖的路线,能对抗朝廷,官方吃败恐怕一时不会剿除,这时他可残食小股匪势来壮大自己!强大到一定的气候,加上金国入侵,他就可以推翻大宋与金抗衡!也许他能名扬千古!可惜这人太阴,注定成不了大气候,强大了也算计兄弟!
参考:
王伦是小富即安,也就是不招惹大事,不惹怒官家。
晁盖其实在这方面不太明确,其理想比较含糊,属于又要惹大事,但又缺乏明确的主张和路线,干事和主张理想不相合,迟早容易被官家剿灭。
宋江有明确的理想和主张,也算是封建社会很多的造反者所走的道路其实宋江的路线,也是被许多造反者验证的正确道路。
站在革命的观点、立场来说,是错误的投降路线。
但站在当时的环境,这些造反者又没有先进理念支撑,即使胜利还不是象朱元璋一样,是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起不到进步作用。
所以也不能说宋江的主张和理想又有好不堪。
从梁山三个头来看,王伦的主张和理想还要实际些,晁盖的主张还真不行。
宋江的主张,在封建社会的先造反后招安,也不泛有较多成功事例,只是怕招安后象宋江等人难予融入统治集团,至于受招安为国家征战死伤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参考:
梁山三代领导人,论理想和路线切合实际我认为当属宋江。
王伦压根就没有理想,更谈不上路线切合实际。
他就属于那种小农思想小富既安,不容许有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入伙,一亩三分地绝不允许他人染指。
晁盖是有理想但是没有路线,他的理想就是梁山公社海纳百川来者不拒但他对于道德的评判是非常清晰的,重才更重德。
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路线,不知道到哪里去只知道维持现状。
宋江是重才却不怎么重德,因为他深知成大事不拘小节甚至不择手段。
他成为第三代领导人后先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反贪官污吏却不反皇帝,确立了招安归顺朝廷的政治路线。
并且一步一步朝着这个路线走,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受电视剧的影响认为当时梁山的实力非常强大,其实根本没有到和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更不要说建立一种新的政权。
这一点宋江是看的明白的,但是和朝廷讲和也需要实力宋江抓紧时间招兵买马从而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
“替天行道”就是其招揽英才的金字招牌,从体制内出来的人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重新回到体制内。
在王伦和晁盖的时代,如果朝廷派兵马来征剿无疑是脆弱到不堪一击。
但是到了宋江的时代就明显不一样了,朝廷很难轻易消灭这群力量。
当消灭的成本太高那就换个方式,以招安来解决。
宋江的目的达到了,一切也按照他设计的方案进行。
可是宋江忽略了他们一干人都是不被体制所接纳才逼上梁山的,如果回到体制会容纳他们吗?
如果不被容纳那就只有一条路——死路。
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走了一条死路,这就是水浒最大的悲剧!
参考:
某家晁盖,绰号托塔天王。
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村长,但是却被赤发鬼刘唐那厮忽悠的去劫生辰纲。
在我原本的计划里,这生辰纲就是一笔飞来的横财,是梁中书为江湖中的苦哈哈们准备的扶贫项目。
因为此前生辰纲也被人劫了,但梁中书和官府那群笨蛋,却怎么也查不到。
想我晁盖英雄盖世,英明神武,会比以前那些人差吗?
待我劫了生辰纲,让梁中书那贪官两眼抓瞎,空惆怅去吧。
可我偏偏信了乡村教师吴用的邪,搞什么智取,然后又被他忽悠的没有杀人灭口。
结果可到好,这案子没两天就被梁中书那笨蛋给破了。
让那个贪官在我们这群好汉身上找到了智力上的优越感。
哎,吴用还真是无用。
我看他就是一个除了会忽悠,啥也不是,比笨蛋还笨的蛋。
后来还是宋江宋押司仗义,及时给我通风报信,让我能逃脱官府的追捕。
不枉我,以前没少拍他马屁,没少送银子。
我们逃了出来后,就投奔了梁山。
刚上梁山,我不敢有夺山的想法。
梁山的头领白衣秀士王伦虽然是个小心眼的窝囊废,但他上面有人啊。
江湖中谁不知道,梁山真正的头领是柴进柴大官人,那王伦只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白手套而已。
不过,最近江湖中传闻,柴大官人已经对王伦有些不满了。
因为王伦只想坐稳他的梁山第一把交椅,安安稳稳的混日子,根本就没想过发展。
柴大官人为了督促王伦,就空降了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过来。
不过,林冲和王伦却合不来。
这很正常,王伦那小心眼最是妒贤嫉能,加上林冲是柴大官人派来的,王伦肯定担心会被林冲取代,所以他处处找林冲麻烦。
上了梁山后,我发现王伦的心眼比想象中还小。
我带着一群好汉,把姿态放的很低,甚至愿意认他做老大,可王伦就是不收留。
气的我真想剁了他。
想我晁盖,曾是一村之长,在俺们村,我是想揍谁就揍谁,何时受过这样的气?
可形势不如人,我只能忍着。
我正想着王伦不收留,下山后该怎么办,该怎样才能逃脱官府的追捕时。
吴用那笨蛋却对我说,他有办法把林冲忽悠瘸了。
我才吃个亏,还能信他个鬼啊,自然是骂他滚蛋。
结果吴用那个乡村教师竟然真的把林冲忽悠瘸了。
林冲火并了王伦,还拥护我当老大,梁山上原本的人马也全部投降了。
我想啊,林冲那家伙之所以不敢自己当老大,肯定是担心以后柴大官人的质问,所以把我推出去背锅。
我可不傻,当了老大后,我偷偷给柴大官人写信,告诉他王伦是林冲杀的,我是被迫当梁山老大的。
我现在虽然是梁山老大,但梁山真正的主人是您,只要您一句话,梁山我随时归还。
别以为是我胆小,此时我们梁山实力很弱,内部还不稳定,如果惹得柴进不高兴,引官兵来攻打梁山,我们必死无疑。
不久,柴大官人也偷偷给我回信,信中说,王伦他早就想杀了,我们能火并了王伦正和他的心意。
而梁山有我这样雄才大略的英雄当老大,他很放心。
一封信就把威胁解决了,我真是太聪明了。
我当了梁山老大,稳定下来后,就想着我的救命恩人宋江。
我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托塔天王,我可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所以我就打算派人送些黄金,送上慰问,好好感谢一下孝义黑三郎。
但吴用觉得这样不妥,他说只是口头传话,不够正式,也容易出错,不如写封感谢信。
我一想,也是这个理儿,加上吴用刚立了个大功,不好驳他面子,就答应了。
没曾想,那封信,竟然害得我那恩人杀了阎婆惜那美娇娘,让他从一个押司变成了一个杀人犯,从此流落江湖。
我心里满是过意不去,就打算接宋江上山,让他做老大。
当然,我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梁山我已经坐稳了,他一个新人半点根基没有,凭什么做老大?
没人会服他的,他至多做老二。
对了,宋江出事后,我又狠狠骂了吴用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狗头军师。
后来,宋江自首被发配充军,我再次邀他上山,他依然拒绝。
人各有志,我也不勉强,就随他去吧。
此时,梁山在我的统领下,发展的好生兴旺,从最初的大猫小猫两三只,已经发展到5000人马,加上八百里水泊的天险,普通的官兵捕快根本不敢靠近。
过了没几天,山下突然来了大批人马。
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连忙派人打探,却是宋江引荐来投靠的,这些人有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都是江湖中有名的英雄。
我大喜过望,梁山有这些人才加入,肯定会更加强盛。
可我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宋江既然无心入伙,干嘛要引荐这些人才。
特别是那秦明,宋江为了能让他入伙,各种阴损手段尽出,还赔上了花荣的妹妹。
这宋江到底有什么目的?
我实在想不明白,干脆就不想,反正宋江此时正在充军,他还能玩出花来?
呃,还真叫他就玩出花了。
他酒后提反诗,被人告发,打入大牢,就等着问斩。
我一想这是个好机会,只要我们梁山救出宋江,就能还上他的人情,梁山从此和宋江两不相欠。
于是我亲自带队,去江州劫法场,救出了宋江。
其实,救他的时候,我就暗暗后悔,这宋江长的貌不惊人,而且连半块地盘都没有,怎么投奔他的人就那么多。
此前有秦明、花荣,到了江州他竟然还收服了李逵、戴宗、张顺等牛人。
想到宋江题的反诗“敢笑黄巢不丈夫。
”我觉得他野心不小,有可能威胁到我在梁山的地位,于是我就假意让位给他,只要他敢答应,我暗中埋伏的人马就会立刻要了他的命。
宋江却言辞诚恳地拒绝了。
我这才放下心来,同时也有些羞愧,我太过小人之心了。
宋江刚上山时,我心情是挺爽的。
我以前还是村长的时候,见了他得小心伺候着,手中的银子得孝敬着,嘴里还得说着恶心人的奉承话。
而现在,我坐着他得站着,见了我还得叫哥哥,多少年来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啊。
可时间一久,就不对味了。
宋江先灭祝家庄,后败朝廷的大军,更降服了猛将呼延灼。
一时之间声望大振,甚至到了江湖中只知道他宋江而不知道我晁盖的地步。
我郁闷、我抓狂、我一缕缕的薅头发。
特别是吴用最近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那眼神我说不好,但特别像当年他看王伦的眼神,愁得我直发毛。
这宋江,我不服不行,虽然他本人文不成武不就,但在笼络人心和经营山寨上,确实是一把好手。
宋江没上山之前,我将梁山发展到5000人马就沾沾自喜。
可他上山之后,梁山已经发展到几万人马,猛将几十员。
不过,最令我不安的就是宋江到处许诺招安。
为了这事,我私下了找到宋江深谈。
我说:当山贼不好吗?
当今天子昏庸,重用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搞得民不聊生,官逼民反。
这样的朝廷哪里值得我们去投靠?
不举旗子造反就不错了。
是,此时我们梁山和朝廷对抗就是以卵击石,但梁上有天险相助,只要上下一心,朝廷也拿我们没奈何。
宋江说:哥哥,我们占山为王,背负着山贼的恶名。
如果一直打家劫舍,必然会遗臭万年。
那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难道让子孙因为我们作恶而背负骂名吗?
更何况我们是大宋子民,理当为国尽忠,即便是死也要有忠义之名,流芳千古。
我知道他的话不对,但我说不过他。
所以我干脆就不和他说,反正我是梁山老大,后面还有柴进柴大官人。
只要我们不同意招安,这宋江就是白想。
后面的日子,我和宋江相安无事,梁山也在平稳发展。
可这一天,梁山上突然有人来投奔。
这人叫段景住,生得赤发黄须、骨瘦形粗,因此外号金毛犬。
他是一个盗马贼,在江湖上听说了梁山宋江的大名,就盗取了金国王子座驾的照夜玉狮子马,打算献给宋江,用来表达进身之意。
经过曾头市时,被曾家五虎抢了去,还骂了很多宋江的坏话,他又打不过,只好跑到梁山来告状。
听他说完,我肺都气炸了。
不是因为曾家五虎,而是这个段景住。
我晁盖,托塔天王,堂堂梁山之主,可这金毛犬口口声只提宋江,甚至想把宝马献给宋江。
这是全然不把我晁天王放在眼里。
看来我必须亲自出马,率兵打上一场胜仗,让我晁盖的大名再次响彻江湖。
不然,这梁山迟早得姓宋。
这次我不顾宋江、吴用的反对,他俩,别想再用“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的理由”拦着我。
呃,他俩这次怎么不那么强烈反对了?
看来是看出我真怒了。
当我点齐兵马出征时,忽起一阵狂风,把我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
宋江和吴用的脸色立刻从笑脸变成了铁青色。
宋江和吴用对视了半天,吴用才磨磨蹭蹭的对我说:“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兵。
”宋江也在一旁帮腔。
这是阻止我出兵的新借口,我才懒得理会。
更何况吴用的话能听吗?
听一次吃一次亏,再相信他,我就是个棒槌。
我没理会他们,大手一挥:“出发!”后来,我中箭了……再后来,我只留下一句话:“贤弟保重。
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小结在我看来,王伦、晁盖、宋江三人。
王伦是小富即安;
晁盖是浑浑噩噩没有太大的理想抱负,他能当上梁山老大也是运气使然。
而宋江不同,他应该从杀了阎婆惜那一刻开始,就规划好了路线。
就是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所以宋江在逃亡和发配充军之时,到处宣扬自己的名声。
利用自己急公好义,怒杀阎婆惜的名声,到处结交英雄好汉、扩大势力。
等宋江上梁山之时,名望实力全都有了。
因此,他们仨人中理想最大的是宋江,而他规划的路线,是比较适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最切合实际的。
宋徽宗虽然昏庸无能,重用奸臣,百姓食不果腹、怨声载道。
但举旗子造反,宋江却没这个魄力和能力,而且梁山的实力也远远不够。
另外就是梁山内部派系众多,且以招安派人马最多,势力最大,如果不招安,梁山肯定会从内部瓦解。
所以招安肯定是最好的选择,至少能换来宋江的功成名就和荣华富贵。
参考:
水浒寨的三代领导人,理想的程度也是逐级提升的。
尽管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江的路线,还是表面上具有前景的,但是骨子里是一种投降,是对前期革命的一种背反,必然走向失败的命运。
先说王伦,这是个穷酸的小秀才,没有什么大的志向,满足于苟且于山寨,扯起旗帜,拉一路人,打个劫抢个客,名义上是聚义梁山,实质上是小团伙求生存。
他对于梁山的前景相当不明朗,唯一有一点进取的是,知道拉大旗,当杨志路过梁山时,很想把这位名人之后留下来,毕竟这是有实力的人士,能够为梁山实力上加分。
但是呢,对于眼面前的林冲,却并不珍惜,出于小人物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并没有容人之量。
所以,即便杨志真的留下来了,合作也不会长久。
这时的梁山,是无数的啸聚山林的一个小山包而已,说实话,朝廷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风险,就这么当一天寨主撞一天钟。
可以想象,一旦天长日久,好汉增多,王伦的掌控力不足以让梁山有质的变化,他的被林冲所杀,几乎是命运的必然,不是林冲,就是张冲,王冲,早晚会对他动刀子,这是一个很不成功的寨主,对于梁山历史来说,是没有存在感的。
再说晁盖,这是个响当当的英雄。
毕竟智取生辰纲是朝廷大案,敢于犯此大忌,不是寻常人可为。
而且,也有一定的领导力,首批随他上山的其他六个人,以及原梁山由林冲领衔而反正的那批人,对他也是拥戴的。
晁盖本身家境富裕,通通打包上梁山,走上了舍家抛业干革命的不归路,加上取得的那一批生辰纲,足可以让山寨好吃好喝生存一阵子。
此后怎么办?
晁盖显然准备不足,他有江湖道义的一套,对于有恩于他的人,千方百计去报答,比如那个宋江,曾经救过他,晁盖把他从法场上救了回来。
比如附近的一些村庄欺压百姓,他扛着道义的名义去剿灭,保持了一种聚义的正当价值观。
至于宋江后来得势,要夺梁山之位,把晁盖架空,这一点晁盖是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的。
但他的革命有一点是坚定的,就是决不与朝廷苟安。
只不过,随着梁山的势力越来越大,已成朝廷
晁盖这样的人物,头可断血可流,必然将众好汉带上一条血光之路。
宋江的路线,其实是一个朝廷小吏所能想象的极限了。
他讲究江湖人心,很会笼络好汉,得了急时雨的称号,所以,他到了梁山,就成了梁山的标志。
就好像,给梁山上了一道注册商标。
他的目的是,不断地增长势力,增长谈判的砝码,有朝一日,与朝廷谈判,给众弟兄一个说法。
但是,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如何彻底地革命,这是超出一个小吏的思维层次的。
他从没有想过彻底革命,他一直想的是,得到朝廷招安。
为此,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安抚众好汉的反对声浪,不惜把谋害林冲家破人亡的高俅请上梁山,不惜跪下磕头向朝廷贪官请安,在他视之为唯一出路的招安大业面前,所有的弟兄们的利益,都是小利,都可抛除。
甚至,可以走上一条朝廷鹰犬之路,替朝廷去剿灭各路义军。
明明知道,这是朝廷的凶残计谋,但始终抱有幻想。
他的幻想是,把一些朝廷中的官员引入梁山一伙,让梁山的成分复杂化,以此洗牌,壮大自身力量,尽可能地获得朝廷的另眼相看。
试想,宋皇室成员柴进的加盟,关公后人关胜的加盟,宋朝功臣杨家和呼延家的后人加盟,一些朝廷军官加盟,再加上走私人路线去找皇上的情人李师师打通关节,这宋江可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自以为接近了他的目标。
但这是革命吗?
这是小计谋,不是大胸怀。
革命是一个机器对另一个机器的暴力消灭,和风细雨的投机是不可行的。
如果,他与方腊等其他义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朝廷,尽管也很难摆脱失败的命运,但至少那是一条自我掌控的出路,但水浒传呈现我们的是,宋江走的是一条自以为正确、却一天天背离众好汉革命初衷的投降之路,不仅革命无望,而且生存无望,让梁山成为众好汉的墓穴。
幸运的是,有一批清醒的人,早早地看穿了宋江路线的不可靠,比如燕青,比如李俊,比如公孙胜,比如鲁智深武松,比如阮小七,他们最后都得到了善终。
但这只是建立在个别清醒基础上的幸运,覆巢之下,结局早已注定。
我们说,宋江某种程度上,是个好人。
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好汉把命运寄托于他,但他又是一个不称职的掌舵人,离不开封建小吏的软弱性和投机性,他的梁山之路是行不通的。
很残忍的是,他明知自己被投毒,居然让李逵与他一起走向灭亡,指望死后能有一个不再是谋反者的恶名。
但是,活着的时候得不到的,死后还可能得到吗?
这是一个至死都没有醒悟的短视者。
所以,相比较而言,宋江的路线具有表面的可行性,是理想最大的一个,但依然不是正确的一个。
水浒传这部书,就是反面教材,说明宋江是个投降派。
真正的革命路线,是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以彻底革命的方式,来取得成功的。
这是水浒人物的历史局限性,没有一点办法。
参考:
若论成就功名,享受富贵,当然宋江的路线更现实。
参考:
很明显,宋江的理想比王伦晁盖大的多。
王伦的梁山顶多算一家黑店,晁盖的梁山顶多算一帮土匪,宋江的梁山则成了一大割据势力,四大寇之首。
王伦小富即安,小打小闹,也不想做大,来了比自己强的人还要想办法赶走。
他虽然名义上占山为王,顶多就是家比较大的黑店。
柴进曾说,“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
为头的唤做白衣秀士王伦,第二个唤做摸着天杜迁,第三个唤做云里金刚宋万。
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打家劫舍;
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
”但实际上林冲去的时候,梁山上仍然只有这几个人,说明曾经投奔那里躲在避难的,过一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留在梁山。
王伦满足小打小闹的现状,不想扩张,没有容人之量,估计也不敢留人。
这种局面下,只要官府想剿灭梁山,轻而易举。
晁盖一样是没有多大野心,他不主动招揽人马。
这从林冲火并王伦到花荣上梁山,中间也有很长时间,梁山上没有增加一名好汉就可以看出。
但他比较好面子,来投奔他的,他都收留。
因此在宋江的推荐下,梁山收留了花荣等人。
晁盖的能力有限,他也控制不了宋江,宋江上山之后,他就基本被架空了。
晁盖也没有大局观,临死了还要给宋江制造些障碍。
因此如果没有宋江,只有晁盖,梁山一样无法发展,也会很轻松被官府剿灭。
宋江属于比较有想法,也可以说野心的人。
自从他上梁山后,他就已经制定好了先发展壮大,打疼官府,然后以此为筹码,寻求招安的路线。
而且宋江不光有想法更有具体的行动,所以梁山在他领导下发展迅速,到了能够攻城陷地的地步,逼迫朝廷来招安。
这应该是当时比较正确的一条路。
否则梁山迟早被剿灭,全部都要处死。
虽然后面由于宋江还想继续在朝堂站稳脚跟,继续东征西讨,造成梁山损失惨重,但毕竟还是有多人存活,甚至还有呼延灼朱仝等人成为了朝廷红人重要将领。
参考:
应该是宋江理想大些,王伦,晁盖,宋江梁山水泊三代领导人,有人说他们的理想都不大,我想他们就是都不大,也不会平等吧!总有个高低上下,所以我还是倾向于宋江。
先说第一代领导人王伦,王伦是个不第的秀士,不知道他赶考了多少回,反正什么也考上,算是个读书人吧,可能缕考不中,仇恨社会,做了强盗,他开创了梁山的基业,而且把梁山打理的井井有条,绝不是泛泛之辈,还是有一定谋略的,水泊梁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领导有方,官军奈何不得,又有柴进这个大财主帮忙,能抢就抢,厉害的就用蒙汗药,估计每天都有收获,就这小富即安的生活下去也不错,所以他是最没有什么理想的。
第二代领导人是晁盖,由于王伦不肯收留晁吴用一伙,惹恼了林教头做了刀下之鬼,和王伦时代不同,晁盖开始发展梁山事业,招贤纳士,引四方好汉来投,提倡八方共御,四海之内皆兄弟,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尽乎人人平等的乌托邦社会,不再胡乱杀人。
杀富济贫,不杀百姓。
晁盖的理想强于王伦,平等互爱,福祸共担,有酒有肉地生活的生活下去。
我认为宋江是个杰出的领导者,水泊梁山在他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不光底层百姓,还有大批朝廷将领上了梁山,八百里水泊藏着千军万马,生活保障都成了问题,第三代领导人宋江不得不考虑梁山今后的发展方向,不管真实历史上的宋江是什么样,施耐庵写水浒传时走的是招安路线。
那么宋江的理想是什么呢?
宋江受儒家思想影响,满脑子都是功明富贵,忠君报国,封妻荫子,虽然写过反诗,那也是一时命运不济,心生恨念的酒后狂言,他对脸上的金印,贼寇的标志是深误痛绝的,所以他不会像方腊,田虎,王庆那样割据一方称王称帝,不会真正意义的造反,更不会想象刘邦那样改朝换代,他认为那样是大逆不道。
宋江不愿意一辈子做贼寇,也不愿意他领导的梁山兄弟一辈子背负贼寇恶名,他觉得应领导他们走入正途,所以只有招安这条路了,但是不论统治者,还是奸臣都不愿意曾经的贼寇,杀人放火之徒真正意义的招安,他们认为这么一个庞大的集团,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保不其何时就有反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打别的反朝廷的人,自相残杀,消耗掉,宋江打方腊,人生地不熟,梁山将士损伤殆尽,勉强获胜。
水泊梁山由他发展壮大,又由他烟消云散,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最终奸臣也没放过他,一杯毒酒打发了他,这个表面仗义疏财人称及时雨的家伙,暗地里和军师吴用最爱使下三滥手断,假仁假义的宋江终于死掉了,临走为了的明声,带走了自己的小弟李逵,这就是宋江说的义气吗?
不是,是极端的自私。
所以我觉得宋江这个人物也是亦正亦邪的有着两副面孔的人。
参考:
看完《水浒传》有不少人唾弃宋江的投降主义,认为梁山应该直接搞个小朝廷,和北宋分庭抗礼,产生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在《水浒传》中,梁山屡次挫败了北宋军队,甚至在朝廷招安后还打赢了辽国,讨伐了方腊,就感觉梁山挺有实力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梁山的体量是没法和北宋王朝相比较的,宋朝如果真要下定决心平叛,即便是宋徽宗这样的无道昏君统治,梁山也是抵挡不住的,然后我们再来讨论梁山的三代领导人。
王伦和晁盖两代领导人,其实都是没啥理想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没有明确的长远发展路线,对于梁山这样的反政府武装,如果没有一个长久的发展方针,迟早是会走向灭亡的。
但是这两个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王伦领导时期,他本身没有远大的目标,能力有限,又担心吸纳其他绿林好汉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王伦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而没有进取心的领导。
在王伦这种人的统领之下,水泊梁山前景是显而易见的,顶多就是占山为王,欺男霸女这种不入流的角色,对北宋王朝的威胁有限,朝廷也不会刻意来平叛,往长远来看,山寨肯定只会走下坡轮,就算没有林冲,晁盖这些人上山,水泊梁山易主也只是时间问题。
晁盖一行人上山之后,水泊梁山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时期,王伦安于现状,虽然占山为王,但是他还不敢和朝廷直接做对,而晁盖一行人上山后,梁山有了造反的思想,对外的动作也开始逐渐频繁,开始威胁到了梁山周边区域的治安,逐渐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水泊梁山的规模也在逐渐变大。
晁盖领导时期,水泊梁山的核心主导思想是“义”,这个“义”不是仁义中的大义,而是江湖义气中不安分的义,水泊梁山要搞的是起义,是造反,但是晁盖又没有建立一个政权的魄力,能力和条件,所以虽然比王伦领导时期的梁山发展要好很多,不过也更加引人注目,如果朝廷下定决心剿匪,梁山的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宋江上山后,“替天行道”这个金字招牌被树立起来,梁山的名号也逐渐传开了,四面八方的豪杰都被水泊梁山吸引,也是在这个时期,梁山开始具备和朝廷叫板的基础实力,可以相持一段时间,宋江很清楚水泊梁山是搞不赢朝廷的,如果建立割据政权,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山的出路其实也就只剩下招安这么一条,很多人认为招安是风险很大的选择,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水浒传》大的历史背景,宋朝内部民变四起,除了梁山这波人,还有方腊起义,在外辽国逐渐衰落,金国逐渐崛起,北宋朝廷是内忧外患。
这个时候对于北宋而言,少一个敌人就少一分压力,梁山可以和朝廷对抗,那么就代表梁山具有一定的实力,招安成功,马上就可以成为对付其他忧患的力量,看明白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宋江为什么会选择招安,因为对于朝廷而言,他还有利用价值,只要有利用价值,那么宋江就是安全的。
但是招安后,宋江的路线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征讨辽国,他得到朝廷封赏,他还想要更大的功名,带着兄弟们讨伐方腊,他以为自己还能手到擒来,没想到梁山好汉十损七八,简单的说就是梁山这群人已经残废了,对朝廷也没有利用价值了,但是留着却始终是个隐患,那么肯定就只能将这些人抛弃了。
宋江的路线是最切合实际的,但是实行的时候,应该根据局势的变化有一定的变动,朝廷本身肯定是不信任招安这群人的,在这种情况下还去拼命,不留下自保的筹码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操纵得好,宋江的路线才是最切合实际的,能带着手下这群人名利双收,不至于死了留下反贼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