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曾杀的苏军屁滚尿流为何最后像屠狗一样被灭
日本关东军几时把苏军打的屁滚尿流了?
日俄战争中的沙皇俄军不是苏军。
参考:
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个原因,那就是侵略之战是非正义的战争,最终一定是走向灭亡的。
日俄战争中尝到甜头的日军开始觊觎我们国家东北的领土,因此以借口保护道路权益为理由,驻扎了一支2w人的师团留在战地,由关东总督指挥,后来这支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开始犯下滔天大罪。
1931年之后,日本公然发起918事变,占领东北三省之后,关东军兵力十年间一下子扩充到号称有百万精兵。
那时候的日本和关东军可都是威风八面啊。
但是国际局势由于全面战争打响开始扭转。
日本高层决策发起的太平洋战争抽掉了关东军的精锐兵力,从1941年到1945年一共抽调了超过20个师团的兵力,又调走了很多关东军的物资。
但是随着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全面失败。
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额迅速崛起,关东军的势力被大幅度削弱,于是关东总署开始召集散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浪人和退伍的一些老兵,这样经过临时扩充之后人数居然达到了24个师团,大约80w的兵力,但是武器装备和战争素养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了。
紧接着苏联在欧洲战场全面胜利之后开始着手专心对付关东军。
在1945年8月,苏军在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的率领下,150w全面武装的军队开始全面对关东军进行绞杀。
强渡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配合共产党的从南向北的进攻,彻底把关东军围堵在通化。
此时的关东军不论是兵力还是气势上都输得一败涂地了。
因此总结来说就是侵略之战是非正义的。
一定会走向灭亡。
参考:
其实,这2个说法都是错误的,日本关东军和苏军打过三次,第一次是张鼓峰战役,日军损失1500人,苏军损失4500人,第二次是诺门坎战役,经过加强的关东军第23师团对战苏联战神朱可夫将军亲自指挥的装甲集团军。
结果打了几个月以后,参战的25000人日军,伤亡19000人战败,其实苏军损失也不小,伤亡2.5万人。
(根据《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记载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
)虽然,苏军获胜,但是也是惨胜,参战苏军有70人获得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24个部队获得苏联勋章。
说明,苏军也认为诺门坎战役赢得非常艰苦。
所以,关东军从来都没有杀的苏军屁滚尿流,第2点,关东军被像屠狗一样被灭,其实也是错误的。
关东军从来都没有在战场上被消灭过。
我们很多人总是误认为,苏军通过战争收复了东北,其实是错误的,1945年的8月风暴,苏军从来都没有在战场上打败关东军。
在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的时候,苏军还在黑龙江边境转悠呢!截止8月15日,苏军的战线是突泉——洮南——兴安盟——海拉尔——孙吴——宝清——林口——牡丹江。
截止到8月16日,关东军司令部下达投降命令,苏军也没有占领东北任何一座中等城市,也没有攻克日军任何主要阵地。
甚至,这个时候苏军都没遇到日军主力,因为日军主力在吉林,哪里才是日军的预定战场。
其实,苏军收复东北,就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是8月15日,日本天皇投降,日军根据命令集体投降,才获得的。
如果根据战败命令投降的日军也算是战场歼灭。
那我们比苏联更加厉害,一下子就收复了所有失地,还俘虏了128万日军,苏联也不过才接收了60多万关东军投降而已。
远东战役,日方战后统计远东战役阵亡2万人,苏联统计自己死亡12103人,伤24550人。
另有700多辆坦克损毁。
其实双方真正的战斗损失也差不多。
参考:
喜欢国际军事的朋友拜托点击红色字
而且辽阳战役,日军也以13万人击溃了俄军22万人。
沙河战役,日军又以12万人对战俄军22万人取得胜利!所以说日俄战争中,日军确实是打的沙俄屁滚尿流,但是那是战争停留在一战水平,也就是没有装甲部队出现的时候,而且日军的疯狂也不是一般,肉弹冲锋,打一个203高地就付出了1.7万人的代价!但是到了苏联进攻关东军的时候,日本还是停留在一战水平,而苏军已经是实现了机械化,对大装甲集群作战已经是轻车熟路。
而日本关东军还是停留在肉弹冲锋中,但这次打的是坦克,不会给日军一点便宜占。
在苏军发动进攻之前,日本自认为可以守住东北,但是仅仅打了一天,在看到苏联装甲化部队的强大攻势后,日军肉弹冲锋都不敢了。
这一仗居然有高达一半的关东军投降!所以说日俄战争,双方是势均力敌,但是日本靠着疯狂大胜了沙俄。
但是等到苏军进攻关东军时,才发现在陆地上,苏军的作战模式已经领先了日军整整一代。
所以肉弹冲锋也挽救不了关东军的失败,虽然他们的前辈就是靠这个打败俄国人的,可苏联毕竟不是沙俄啊!
参考: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说好,因为日本关东军从来就没有杀的苏军屁滚尿流,基于这一说法的,我想是从1904年的日俄战争而说的吧,当时的确是日本和俄国因为在远东地区有利益之间的摩擦,清政府对于东北局势也无力掌控,也就只能任由日俄在中国领土上大战一场了,当时清政府也是有稍微出手帮日本的,毕竟俄国太过强势,而且两者相害取其轻,这一场大战,日本胜利了,可是却并非是大胜而是惨胜,日本的国力和沙俄比起来其实并不如,只不过沙俄要应对来自欧洲的局势,所以难以全面的投入亚洲战场,这才被日本捡了个漏。
当时情况,日俄的军事水平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日本虽然赢了,却没有伤了沙俄的元气,而日本自身损失也不小,所以日俄战争日本胜利却并没有从沙俄的手中得到多少利益的输出,相反清政府却是要输血,清帝国真是难以启齿啊!再说说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双方投入20余万人,大炮、飞机和坦克以及装甲车都出现在了战场,这次的大战已经和1904年的大不一样,已经是进入到了装甲时代,军工业的发展迅猛,不过这一次是日本对苏联的试探,也是其“北进”的试探,谁知,苏军方面的装甲集群令得日本在战场上惨败,不仅仅是其战术战略的惨败,也是军工业的惨败,从此日本再也不敢“北进”,从而变成了一心“南下”,如果不是因为欧洲方面的压力,日本想要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的友好条约那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1945年,日本已经在太平洋战场全面溃败,军队收缩到了日本本土,而天皇为首的内阁也决定将抵抗进行到底。
可是自从知道苏联进攻的消息,日本慌了,两线作战,日本也支撑不起,最终在压力面前,日本投降了。
众所周知,苏联在取得苏德战役的最后胜利之后,就将视线对准了亚洲战场的日本,8月份150万苏联红军开进远东,对日本在东北的80余万关东军进行了突袭,关东军死伤惨重,最后威震一时的关东军60余万投降,被押往西伯利亚作苦力。
话说关东军怎么会如此不堪呢?
当然的日俄战争可是取得还算不错的成绩,如今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其实在日本将战争扩大之后,兵力严重不足,就将关东军中的精锐大部分调往了各大战场,而且不少的战略资源也被提走,如此造就了关东军的空虚和军力的羸弱,为了防备苏联,东北必须要有部队驻守,因此发布了召集的闲散浪人、武士以及退役军人的命令,没曾想与剩下的军士合起来竟然达到了80余万人,可是此时的关东军战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说说苏联,在大力发展军工业之后,科技迅猛的发展,苏联已经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工业大国,战力极为惊人,各种坦克,装甲集群,再也不是过去的和日本势均力敌的情势了,而是早已赶超日本,实力大进,战术上也经过了苏德战役的磨砺,都是百战之师,以及突击的过程,那就可以预见如此的一面倒的结果了。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
参考:
首先,俄国近代政权的名字是不断变化的。
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是沙皇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一个由15个国家组成的联盟性质的国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的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俄罗斯。
虽然实际解释起来要比这复杂的多,但是简单来说,在1917年之前是沙俄在1917年到1922年是苏俄1922年到1991年是苏联1991年至今是俄罗斯弄明白上面这些,基本就明白,关东军并没有把苏联打的屁滚尿流,日本在1904年与当时的沙俄发生战争,地点在中国东北,由于战场离日本国土更近,而且日本积极准备,而沙俄并没有将在中国的利益当作核心利益(大概因为近代沙俄获取中国的权益太过容易吧),因此,沙俄不可能用更大的成本来争取这个他看起来不是核心利益的东北。
也就是说,日本用举国倾国之力和沙俄打了一场在沙俄看来的局部战争。
而且,形容词不应该屁股尿流,充其量只是赶走了。
到二战尾声的时候,苏联杀的关东军,的确可以用屁滚尿流来形容,因为,苏联已经是强大的工业国了,也许在海战上,日本还能猖狂一下,但是,陆战,苏联打日本,那就是切菜。
日本能欺负的,也就是我们了。
参考:
都说日本2战多牛逼,可是实际情况是日本想干苏联,结果被揍的不认识自己亲娘,想干美国,结果被暴揍一顿还要奉上自己的家产,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好欺负的中国,结果怎么打也打不死!你说日本人有多苦逼!
参考:
首先,关东军没有打赢过苏军,更别说屁滚尿流。
当年日军在旅顺曾打败俄军,一年半时间,付出五六万人死亡代价,惨胜。
电影《203高地》说的比较清楚。
关东军在鼎盛时,打过两仗,张鼓峰小打,败,想捞回来,诺门罕大打,惨败。
从此放弃与德军夹击苏联企图,转向南下,扩大侵华战争,直至太平洋战争,未再戳苏联一下。
双方还签订了友好互不侵犯的协定。
但协定被苏联宣布作废。
苏军百万攻入东北,关东军完败。
除了日军兵力不足,武器落后,主要原因是扩大战争严重消耗了日本鬼子的国力和人力。
日军五千万人口,动员起800万军队(投降时数字,见最新《日军侵华战争》)。
这个民族已经疯了。
此前为补充巨大消耗,16岁——45岁均在征兵之列。
《长沙保卫战》描写了一名二次入伍的鬼子和一个小鬼子,实际在之前的百团大战中,杨成武的主力攻打井陉煤矿,遇上了一军列从山西来的鬼子,已经是第三次服役又退伍的鬼子老兵。
资料说明,关东军精锐师团不断被抽调入关,日军扩建由新成立的师团来补充。
番号在33之前的几乎没留。
新师团老兵也不断被抽,由老弱或新兵补充,苏军攻入时的关东军,已经远远无法和侵华之初相提并论。
而且日军无法组织一支强大的野战兵团,只是想以担任守备任务的部队为主,企图利用中苏(满洲国边境)的庞大的要塞工事击退苏军。
但是又一次重演了“马奇诺防线”的命运,被苏军穿过大兴安岭,直插内地。
工事几乎成了牢笼和墓穴。
除了边境守备队被闷死在工事,一部分投降,内地鬼子部队也无法组织一场有效阻击战,下场就如一句话所说“面对苏军坦克,关东军表现了较好的投弹与拼刺技术”。
这句调侃都是夸鬼子了。
大势一去,鬼子表现了出色的逃跑技术,而且投降的远比战死的多。
侵华之初那种宁死不当俘虏,敢于玉碎效忠天皇,以进靖国神厕为荣的凶狠,早已远去。
参考:
首先我想反问一下:日本关东军什么时候曾杀得苏军屁滚尿流?
日本关东军和苏军曾先后交锋三次——分别是张鼓峰战役、诺门坎战役以及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发起的远东战役,三次交锋的结局都是日本战败,哪有所说的杀的苏军屁滚尿流之事?
应该是把日俄战争中沙俄军队的战绩张冠李戴了吧?
另外所说的第二点日本关东军最后像屠狗一样被灭其实也是错误的说法:张鼓峰战役和诺门坎战役都以日军战败告终,但这两次战役双方都尽力避免了主力决战,因此日本关东军的主力部队并未遭到成建制的大规模消灭。
至于1945年的8月风暴的确是彻底打败了日本关东军,然而此时已是日本投降前夕,关东军早就由皇军之花变成了皇军之渣,其实绝大部分日军都是在战意全无之下投降了苏军,真正被苏军在战场上消灭的其实并不多。
日本战败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这是因为日本法西斯发动非正义战争的必然结果所致,至于单纯从东北战场上关东军的表现来看:他们并不是像屠狗一样被消灭,而是战意全无地举手投降,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抵抗,只不过压根没组织什么像样的抵抗。
尽管实际上真正被苏军消灭的关东军并没我们传统印象中想象的那么多,但日军的战败是不容争辩的事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当初能战胜沙俄的日军会败在苏军手中呢?
这个问题当年日本人自己死活没想明白过,因为在他们看来苏联本身继承的是沙俄的国土和国民,而且还因为意识形态原因而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按说比沙俄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问题在于:日本人从一开始就错误估计了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事实上日俄战争沙俄的实力远在日本之上,日本之所以能战胜沙俄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尽管沙俄整体国力强于日本,但在远东的军力部署是弱于日本的,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而且即使调过去了也会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
然而苏联在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后已大体奠定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化体系——这点在诺门坎战役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苏军的兵力和物资补给都是通过铁路线完成的,而日军还在使用原始的骡马进行运输。
而事实上无论是沙俄或是苏联只要解决了兵力和物资调度的问题,那么以其庞大的体量基本可以碾压日本。
其二日俄战争时期沙俄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已日常尖锐,日本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俄国内部开辟了敌后战线——通过间谍渗透的模式支持俄国内部的反对派牵制沙皇政府;
可在二战中日本已狂妄自大到目空一切的地步——日本根本没尝试真正去了解苏联的实力,他们自以为苏联还像当年的沙俄一样腐朽,事实上如果没有俄国内部的问题日本也未必干得过沙俄,但这点却被日本高层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地忽视了。
正是对这两点的误判使日本自信满满地以为自己能战胜苏联,可结果却是被苏联狠揍了一顿。
参考:
我是岛主说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日本关东军曾杀的苏军屁滚尿流,为何最后像屠狗一样被灭?
按的说法,日俄之间确实发生过一次战争,日本也确实把沙俄军队打败。
实际上,日俄之间在上世纪一共发生了4次战场对决(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沙俄改称苏联),日本是一赢三输,看看当时都发生了些什么?
第一次日俄战场对决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
先说下日俄战争发生的背景条件。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新政影响下,尤其是以丰臣秀吉的欧亚大陆扩张理论有较大影响,把向外扩张作为了基本国策,这一时期,日本综合国力得到加强,其军国主义思想霸占整个社会,在扩张野心驱使下,1894年日本终于向亚洲大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结果清朝以割地赔款为结束。
由于日本要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为其势力范围,无形中就动了沙俄帝国的利益,这为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其后各国列强相继在沿海各地都有殖民地,作为入侵中国的老列强沙俄,其势力范围就是辽东半岛,而且他们的野心还想把整个东北拿走,梦想完成一个所谓“黄俄国计划”。
日俄战争爆发前,日本因为甲午战争打败北洋水师,其军事实力迅速成为亚洲一霸,理所当然也加入到了列强行列,日本的野心也因此更加疯狂,他们的目的比沙俄更明显,就是占领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尤其是在铁路等基础建设上比沙俄来得更直接更迅速,日俄相互争夺殖民地的结果就不可避免地要通过战争来解决。
当时,在中国有殖民地的列强当中,也迅速分成了两派,以美国撑腰、英国出面形成了挺日派,而以法国和德国的支持,又希望沙俄在争夺中获得优势,最终英美日联盟与法德俄联盟都想日俄出头打一仗分出高低。
于是,1904到1905年,日俄为争夺东北的天然不冻港旅顺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日本不仅从沙俄手中夺取了旅顺,还将沙俄在东北的势力范围撵了出去,整个东北亚悉数成为日本势力范围。
但是,日本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能打败沙俄,并不是日本的军事实力有多强,而是有多个因素影响。
一是清政府倾向于日本,在相关妥协中也与日本有剪不断的关系;
二是英美大国在后面的支持。
三是沙俄国内意见不统一,在大打和小打的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而日本在这场战争中也是付出了重大伤亡,其胜利的影响是外交和政治利益大于军事。
第二次日俄(苏)战场对决是1938年的张鼓峰战役。
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以后,其扩张野心昭然若揭,不仅要占领整个东北和全中国,甚至还想把西伯利亚纳入日本版图,由于中俄朝边境的张鼓峰地区扼守图们江出海口,对日本作为战略通道登陆欧亚大陆非常重要,所以日本关东军纠集日军和朝鲜大部伪军在张鼓峰地区对苏联红军展开了试探性进攻,虽然日军的举动让苏军意外,但双方仍运用了较大规模的兵力,最终日军战败。
张鼓峰战役实际上只能算是一场双方争夺一个制高点的战斗,但意义重大。
虽然13天就结束了战斗,但引起了苏联和斯大林的高度重视,因此,苏军特别加强了远东的军事部署,并在第二年再次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
第三次日俄(苏)战场对决是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
日军发动诺门罕战役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很大关系,一方面,1939年对于日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日本在选择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在北上方面,由于德意日已经形成事实上的轴心国关系,希特勒闪击波兰和向东扩张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他非常希望日本北上南北夹击苏联。
在南下方面,由于中国战场的需要,以及东南亚丰富资源的吸引,日本把视角也伸向了南下。
另一方面,日军在张鼓峰事件失败后,仍然想再一次试探下苏联的态度和军事实力。
在准备了大半年时间后,1939年5月,侵华日军就通过不断在诺门罕地区制造麻烦在边境挑起事端,从而爆发了大规模军事冲突。
但这场试探性进攻的结果,日军仍然大败而归。
原因是苏军早就做了充分准备,不仅让朱可夫一战成名,还检验了苏联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装备和飞机大炮的威力,这也是苏军自大清洗以后展开的第一次对外作战,意义深远。
对日本军来说,诺门罕战役彻底打消了北上的企图,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南下和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上。
第四次日俄(苏)战场对决是1945年的苏军出兵东北。
实际上,早在1943年的11月28日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向罗斯福和丘吉尔承诺,只要打败德国,苏德战争胜利后,苏联就能在半年内出兵东北,把日本关东军从东北撵走。
但他同时也提了条件,那就是把大连港给他,并在中国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英美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并在国际监督下把大连变成自由港,这个做法严重地损害了中国利益。
所以,对于150万苏军出兵东北,是与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轰炸日本意义是一样的,当时这两个军事力量最强大的集团,直接就决定了日本的命运。
通过上面日俄4次交战可以看出,日俄之间的战争有其必然性,因为都把东北亚当成了其侵略扩张的目标。
同时又具排他性,这是因为东北亚地处战略要地,是欧亚大陆接壤和出海口。
而对于两国的军事实力来讲,日本无论是一战期间还是二战期间,都不能跟沙俄相比,毕竟沙俄是老列强帝国,日本是一个新生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扩张野心主要是军国主义思想影响。
而日军之所以能打赢日俄战争,却打不赢后三场日苏战争,主要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新的苏联红军,其作战体制和作战样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想以武力去挑战苏联的利益,无疑是自不量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回答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