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投诚和投降都有什么区别
1955年酝酿授衔的时候,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程潜授何军衔成了难题。
从资历上说,程潜曾经是孙中山大总统府陆军总长、抗战初期的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陆军一级上将,不给个开国大将军衔说不过去吧?
另外还有陆军二级上将傅作义呢,这两位也是起义将领当中职衔最高的代表。
(程潜)好在这两位将军当时都解除了现役身份,程潜已经是人大副委员长,而傅作义是政府方面的水利部长,最终决定都遵循转入地方工作不再授衔的原则,跟张鼎丞、邓子恢、李先念等我军将领成为了一个群体。
而仍然担任兵团司令员的陈明仁将军,则授予了开国上将衔,这个黄埔一期生在率部起义时,仅仅是陆军中将的职务军衔。
尽管陈明仁第一兵团各部队在长沙起义后,先后叛逃了40000余人,但仍然被改编为四野第21兵团(后来缩编为第55军),四野首长亲自授予了兵团旗帜。
陈明仁曾率该军参加广西剿匪,十万大山里面的桂系残部,还真是对付不了湘军的雷霆手段,纷纷被消灭。
而新疆的陶峙岳、绥远的董其武两位将军,所部也都改编为解放军的兵团建制。
(周福成其实没按投诚处理,而是投降)所以这就是“起义”将领和部队的重要待遇:部队成建制保留,并且授予我军的番号,而军事首长也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成为“自己人”。
解放战争中,起义或者接受和平改编(比如北平部队)的官兵总数量达到了114万人,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百万大军,对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师
关于起义、投诚和投降的界定问题,之前已有专文,就不再重复介绍,本篇重点说明的是待遇问题。
主动起义的将领和部队,对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减小我军的伤亡,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给于优厚的待遇是理所应当的,同时,对起义将领的妥善安置,必然也影响在后续战争进程中,敌方将领在战与和问题上的态度,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卫立煌按起义对待)在蒋军兵败如山倒的1949年底,第二野战军第3、第5兵团附四野一部、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挺进大西南,其实我军总兵力不过50万人,而西南地区的中央军、川军、黔军等杂七杂八的部队,拢共有将近90万人,本来会是一场非常艰巨和艰苦的战役。
然而在我军政策的感召下,以及大批起义将领受优抚在前,所以西南之敌出现了“争先恐后”的起义浪潮。
贵州第19兵团起义、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川军将领起义,四川宜宾郭汝瑰第72军起义、罗广文率第15兵团起义、董宋洐率第16兵团起义(兵团司令孙元良只身跑路)、裴昌会第7兵团起义、陈克非第20兵团起义,第3兵团和第18兵团大部起义,赵子立第127军起义,最后还有云南的卢汉起义,90万大军,真正顽抗到底的只有包含蒋系起家第1军的李文第5兵团(最后投诚)。
(陈明仁将军)因此我三大野战军的部队,以极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彻底解放了大西南,这期间蒋军阵营大部分起义和投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起义部队多被指定地点改编,然后西南军区派出工作团对各部进行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对部队中的反动分子、不良军官和兵痞进行清理,个别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的部队予以遣散,西南军区政委特别提出了:“改造90万起义投诚部队、消灭90万土匪”的任务口号。
起义将领们也都妥善安排了工作,比如裴昌会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罗广文出任山东省林业厅长、陈克非出任中南军区高级参议兼第50军副军长、赵子立出任全国政协委员等等。
而按“投诚”处理的李文就不一样了,他被送往解放军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
也就是说,虽然没有按战犯处理,也不会当成自己人安排工作,而是要集中起来学习和改造,后来李文潜逃香港了。
(董其武将军)其实“投诚”和“投降”有时候很难界定的,这个问题在沈阳、在淮海、在西南都出现过,理论上说,投诚应该是在我军的军事压迫下主动放下武器,而投降是指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被动放下武器。
但确实有些将领和有些部队先是企图顽抗、后面发现打不过又请求“投诚”的,比如沈阳的警备司令周福成、比如长春的兵团司令郑洞国,最后如何认定,有时候只能是由野司甚至请示西柏坡来决定了。
对三种部队的处理办法也是不一样的,并且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起义的60军改番为50军,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而投诚部队一般不会保留建制,而是将大部分军官调训,士兵教育和改造后补入我军,至于投降的部队,那就是什么政策都没有了,因为都是“俘虏”。
比如西南军区专门下发了文件,起义部队团
(罗广文)某种意义上,投降其实跟兵败被俘没啥区别,像宋希濂、陈长捷等就直接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桂系第七军军长李本一后来干脆被镇压了。
而投诚将领则免于这样的处罚,一般给予自由后者安排闲职,个别投诚将领后面转道出国,也基本没有拦阻,但是你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就不行了,必须在功德林里面改造,只有特赦后才能出狱。
长春守将郑洞国其实是兵败被俘,但是情况特殊按投诚处理,而最后的待遇,几乎跟起义差不许多,算是个特例。
(杜聿明)
参考:
起义是第一档次。
认为是起义,一般过来以后保留原来的编制编制。
比如国民党军长春起义以后的的六十军,起义以后仍然编为解放军的一个军。
解放以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军长曾泽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湖南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起义以后改编为解放军的55军。
军长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绥远(现在内蒙古)起义的原国民党董其武部,起义以后改编为解放军的69军。
董其武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接受改编是第二个档次。
典型的接受改编是北平和平解放。
驻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在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出城接受改编。
基本是国民党部队被遣散。
但是其高级军官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安置。
比如傅作义解放后长期担任水利部部长。
他的水利部也安置了许多傅作义的部下。
投诚 、投降就是最低的档次。
不过是不杀而已。
高级军官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安置。
比如长春投诚的国民党军司令郑某不过是解放后安排在中央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学习,比俘虏好一点。
参考:
简单回答!起义是在战斗前通过策反后直接掉转枪口,站到了原来对方的阵营,帮助对方向原同一方的部队发起进攻的行为,战斗结束后,可以整建制的编入对方的军事系列中。
起义也是在对方的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和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向对方的军事长官策反的结果,让对方看到起义才是唯一的出路,否则就会全军覆灭的下场,投诚是在战斗还没打响前,转向对方的阵营,战斗结束后对方将对投诚人员进行改编,然后进入分配到对方的部队中。
这也是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的结果。
投降是在战斗中因失败而举手缴械的,叫俘虏。
因为不投降就是死亡,所以为了活命,只能是投降了。
因为起义,投诚,投降的方式不同,最后的处理和待遇也不同的!【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
请您
如北平和平解放解放的傅作义;
投诚就是在战争开战前,被敌人围得水泄不通的情况下,在对方的反复劝告下,或者被围的军队后勤给养告急,部队士兵没有饭吃的情况下便偷偷地跑向敌方阵地投诚,以求能够吃饱饭。
淮海战役时期的杜聿明在陈官庄的部队,在粮食已经吃光了,空军空投的食品都落到解放军阵地上的时候,士兵们抵不住饥饿难耐,成批的部队士兵在夜晚便偷偷地跑到对面解放军的阵地拍着巴掌投诚。
最后最高长官杜聿明被活捉,解放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投降是在一方部队被彻底打败以后,被围困的部队在内无粮草 外无救兵的情况下举起白旗投降。
这在中国国共内战时期的很多战场中都有过,国民党士兵大量投降的例子举不胜举。
综上所述,这些例子都证明了“起义、投诚、投降”的区别。
这些都是在战争年代都有过的实际情况。
参考:
起义、投诚、投降,究其本质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放下武器、倒向原来的敌对阵营,这也是很多人搞不清三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既然对于原属阵营而言都是“变节”,起义、投诚和投降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何谓起义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出必须明确一点,这里的所谓起义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某个阶级、阶层为了推翻另外一个阶级、阶层的政权而发动的暴动,如著名的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等等。
这里所说的起义是狭义的,主要是针对战场双方的态势而言的。
所谓起义,是胜利方的说法,对于失败方而言,起义其实就是不放一枪一炮、“公开投敌”。
▲中国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主动接洽、不放一枪一炮是对起义最基础的定性,不管从前双方有没有发生过交火事件,从主动接洽倒戈开始,不放一枪一炮是最起码的底线!除非是双方为了掩人耳目而预先商议好的军事行动,起义方不得对接受起义方主动发起军事行动,否则性质就完全变了!比如程潜和陈明仁发动的“长沙起义”,这二人都曾经与红军、甚至是解放军兵戎相见,手上都是有“血债”的,但这些都是从前、是主动接洽起义之前的事情。
在主动接洽起义之后,二人并没有再度对解放军主动发起军事行动,而是主动放下了武器、接受解放军的改编,这就是起义!▲在长沙主动放下武器起义的程潜和陈明仁当然,在这方面也有做得不厚道的,比如傅作义。
他就曾经一面在与解放军进行谈判,一面有让陈长捷死守天津、对抗四野攻城。
直到战斗的最后一刻,傅作义才下令让天津守军放下武器,但为时已晚、四野的部队早已攻破了天津城,陈长捷也最终成了俘虏、战犯,这也是为什么陈长捷在功德林的很长一段时期里都认为是傅作义把他给卖了的原因所在。
但是,就彼时的北平方面而言,傅作义依然还是主动放下武器、开城接受解放军改编了。
因此,傅作义最后成了起义将领,而听他指挥的陈长捷却成了俘虏、战犯。
▲在北平主动放下武器起义的傅作义何谓投诚所谓投诚,同样是主动放下武器。
但是,这个主动放下武器与起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简单说吧,起义是主动接洽、投诚是逼不得已。
比如“长沙起义”“北平起义”时,程潜、陈明仁和傅作义都是在部队接近满编满员的前提下,主动与解放军接洽、谈判,主动放下武器、接受解放军改编的,所以他们是起义。
▲解放军正式接管北平城防那么,什么情况才叫投诚呢?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辽沈战役期间,沈阳、锦州接连被解放军攻克,长春成了一座孤城。
在与解放军交火接连失利之后,国军的长春守将郑洞国不得不将全部兵力收缩到长春城内。
后来,在解放军晓以大义之下,郑洞国最终主动放下了武器,但这种“主动”更多地还是迫不得已……这就是投诚。
简单说吧,所谓起义是在还没开打或刚刚开打、还没有遭到重创的时候就主动放下武器,而投诚则是被打残了之后才迫不得已、主动放下武器。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不管起义还是投诚,都必须是主动放下武器!▲在长春被迫放下武器投诚的郑洞国何谓投降不主动放下武器,在部队被打残、甚至全歼之后依然负隅顽抗或者潜逃,直到被俘之时才放下武器,这就叫投降。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国军的山东守将王耀武了,在吴化文起义、济南城被攻破之后,王耀武虽然没有负隅顽抗、却也没有选择投诚,而是选择了化装潜逃。
最后,因为几张上厕所的卫生纸,王耀武暴露了行踪、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
被俘之时,王耀武没有再继续顽抗,而是选择了和平地放下武器、接受被俘的现实,这就是投降。
▲因为几张卫生纸被俘投降的王耀武当然,还有更严重的情况,那就是顽抗到底!顽抗到底,只能是死路一条、被彻底消灭了……最典型例子当属孟良崮上的张灵甫了,直至被解放军攻破自己的指挥部,张灵甫都一直都在负隅顽抗,既没有放下武器、也没有化装潜逃,最后也只能是被击毙了。
▲在孟良崮上负隅顽抗、被击毙的张灵甫作为胜利方,当然是希望敌对方的将领起义、投诚,不战而屈人之兵、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善之善者也。
但对于失败方而言,无论起义还是投诚,都属于“变节”行为,不管是像吴化文那样的“数姓家奴”还是傅作义那样被老蒋逼到墙角的“杂牌军”将领,终究都是“变节者”,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数姓家奴”吴化文(右)
参考:
1、起义就是,这家公司太坑了,天天加班没加班费,规章制度没人性化,老板太抠门,然后自己带着几个哥们炒了老板鱿鱼,自己单干了,倒过来抢他的生意。
2、投诚就是,我的生意越做越大,市场占比越来越多,你这个同行虽然现在生意不怎么的了,但是我很欣赏你这个人,以及你这个团队,我不忍心把你吞并,诚心诚意和你谈判,让你加入到我的集团,但是你要服从我的管理,收编你的团队。
3、投降就是,你小子不要顽抗到底,苟延残喘了,你要是继续和我抢市场,抢客户,我就动用一切资源把你耗死,你要是早点关门,还可以放你一条生路,但是想继续干这行,已经不可能了。
参考:
起义、投诚、投降这三种战场行为说的都是从一方的军队倒向另一方军队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主动性。
起义的意思是指从战场事态强弱出发,认清形势,往往要通过武装斗争主动从非正义投向正义一方,并将己方军队编入对方战斗序列。
投诚是指战场形势大势已趋,未等开战就放下武器,等待收编,军队也可编入他方战斗序列。
投降是指强势方已将弱势方征服,缴枪不杀,成为战俘。
此三者是一种渐进关系,主动、半主动、被动的倒向另一方,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
起义、投诚和投降都有什么区别?
起义、投诚没有多大的区别,投降与起义、投诚有着根本的区别。
我们先谈谈何为起义,网友们估计都知道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这两次起义是我党派工作人员动员旧的军阀起义,从而与国民党决裂,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再如傅作义起义,那就是傅作义在共产党的动员下,识清形势、弃暗投明、审明大义、毅然决然的与国民党决裂,从此加入共产党的队伍。
投诚和起义非常接近,没有太大的区别。
投降就是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时,很多敌人看到大势已去,不想再做无为的抵抗,以保性命为重。
所以选择投降,成了对方的俘虏,即而被押送到俘虏营,人身失去自由,等待发落处理。
综合上述是我对起义、投诚和投降有什么区别的认识。
参考:
起义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进行革命斗争的公开武装行动,为推翻独裁政权而举行武装暴动;
如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
起义的另一种含义是跳槽,是指原来属于反动集团的部分武装力量或个别军人弃暗投明,主动参加革命队伍。
投诚也是反动集团的军队或人员跟所属集团决裂,投奔革命;
但是这种行动比较被动。
也就是说,起义和投诚的区别是,前者更主动,后者较为被动;
但并没有严格区分。
投降就是自己的部队被击溃,军队将领带领下属放下武器,成为战俘;
二战苏德战场上,第六集团军的保卢斯;
太平洋战场上,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总司令乔纳森·温莱特都曾让自己的部下放下武器,他们的行为就是投降。
起义、投诚和投降的待遇有什么不同?
起义和投诚的主要区别在于起义非常主动,投诚是形势所逼。
起义不是迫不得已,大多是在革命低潮的时候发动的。
起义之后,起义者就被当成自己人了,享受的待遇跟自己人没有任何区别;
起义越早,对你就越信任,所属部队基本上不会进行改编。
比如我军将领吕正操,出身东北军,原来是张学良的得力干将,在西安事变的时候担任张的内勤副官。
那时候,吕正操就开始跟我党秘密接触,思想就发生了变化。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被国民党改变,吕正操在1937年3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53军691团长,两个月之后就秘密加入共产党。
1937年10月10日,吕正操在河北率部起义,所部改称“人民自卫军”,宣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
由于吕正操起义的时候已经是党员,又是主动起义的,起义之后就被当成同志,他的人民自卫军也没有进行改编,直接被纳入晋察冀军区,吕正操担任冀中军区司令。
比较被动的起义,也叫投诚,其实没有严格区别。
比如原来国军将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等,有的文献叫他们的行为叫起义,领导起义的他们被称为向我军投诚的国军将领。
这种起义的明显区别是大势已去、大势所趋。
比如平津战役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天津,北平危在旦夕,北平守将傅作义不得不接受中共的条件,在当年1月22日率25万北平守军起义,为北平起义作出贡献。
这时候起义的军队,不能取得全部信任,就要接受改编,军中设立政委,部队主要指挥官由我军派人担任。
比如随着傅作义起义的国军第9兵团(绥远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第37军,其后和骑兵第4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参加朝鲜战争。
不过被动起义的将领,只要真心实意,愿意继续带兵打仗,又荣立战功,跟解放军将领一视同仁。
比如国民党华中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及湖南省保安司令陈明仁,1949年8月与程潜率部在长沙和平起义,后来担任第四野战军21兵团司令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山西河津人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上将副长官兼绥远省主席及绥远保安司令董其武,在1949年9月19日率绥远省军政人员起义,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朝鲜战争,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突围无望,固守待歼\"的情况下,于1948年10月17日毅然宣布起义,建国后带领50军赴朝作战,屡立战功;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北平和平起义的功臣傅作义,原来就是国军上将,不愿意再带兵打仗。
但是政府也没有亏待他,在解放后任命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长。
同样是起义,待遇也各不相同,比如对国军将领吴化文,我党就没有那么信任。
因为此人曾经是冯玉祥的部下,深得冯玉祥这个倒戈将军的真传,一生中多次跳槽。
此君先是背叛老东家冯玉祥,投靠蒋介石;
抗战爆发后又认贼作父、投靠了日寇。
1948年8月,解放军兵临济南城下,守军已经成为瓮中捉鳖。
时任国民党96军军长的吴化文在9月16日率2万名官兵起义,给坚守的国民党军队背后捅刀,为对解放济南立下汗马功劳。
不过此人有多次倒戈黑历史,脑后长有反骨,我党不会对他充分信任。
吴化文起义后,我军对他的部队进行了改编,改编为解放军35军,吴化文仍然任军长。
改编之后的35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在解放南京的战役中,35军最先进入市区,把红旗插上了南京总统府。
尽管如此,他也得不到信任。
35军在1950年1月就被撤编,吴化文也离开军队。
不过离开军界,此人的待遇也不错,政府还安排他还担任浙江的交通厅长。
那么,投降的将领待遇如何?
投降就是在部队被击溃的情况下,放下武器成为战俘。
严格地说,在解放战争中,放下武器投降的不多,要么是起义、投诚,要么就是被俘。
被俘的那些人一般都是死硬分子,最初都会将他们关进战俘营,经过改造之后,安排他们担任文史委员、政协委员之类的闲职,把他们养起来,搞统战工作。
比如杜聿明,是蒋介石亲信,黄埔骨干,抗战名将,剿共先锋,对蒋介石忠心不二。
淮海战役的时候,杜聿明和部下陷入解放军层层包围之中,插翅难逃。
我军专门发布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他置之不理,我军不得不向被包围敌军发起猛攻,国民党军队被全歼。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带着部下突围被俘。
无论是最后放下武器投降,还是在逃跑时被俘,这些人都不会受到信任。
当兵的一般都要脱下军装,进行遣散;
当官的要被关押,接受改造。
杜聿明在被俘后被关进战俘营,1959年12月被特赦,1961年3月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1964年11月成为第四届政协委员。
参考:
所谓起义,其实就是造反。
就是与自己的过去的阵营彻底决裂,并采取主动的方式对自己原来的阵营突然反戈一击(也叫反叛),然后投入敌对的阵营中,成为敌人。
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争取主动,提前做出选择,避免被动挨打。
但是起义被镇压和消灭的风险也非常大。
是一种赌博、冒险之举。
因为在任何一个阵营里,对待内部的反叛者的镇压都是绝不姑息、绝不宽容的!必然会采取霹雳手段,以重拳出击,迅速果断,绝不手软的(以儆效尤杜绝后患)。
起义对自己阵营内部的影响与颠覆常常是致命的。
它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可低估的。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患无穷,严重动摇军心,打击士气,甚至导致国破家亡、政权颠覆。
是国法和军纪都绝不容许的!投诚和投降都是军队战败被包围,陷入绝境后的最后选择了。
是在顽抗之后的非常被动的选择。
胜负已定,敌我力量悬殊,或者是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不得不放下武器当俘虏。
目的就是为了保命,避免最后被歼灭的命运与结果。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在战场上失败了,理应接受战败的结果,放弃没有意义的继续抵抗,举手投降当俘虏,根据国际公约享受战俘应有的优待,保全性命。
相对而言,投诚比投降的态度更诚恳一些。
投诚比投降享受的条件更宽容和优惠一些。
参考:
起义是个褒义词,这就说明反对之前的领导者,说明前领导者独裁、专断、残忍等不人道的统治。
起义有反对黑暗,走向光明之意。
起义有武装哗变之意。
比如,在蒋介石统治时期,傅作义为保护北京城,他的部队全体放弃抵抗,毛主席视之为起义。
投诚就是弃暗投明,从之前的队伍里偷偷的跑了,对方视为投诚。
之前的队伍视之为投降。
投诚和起义是近义词,两者有是界限模糊。
比如,傅作义放弃抵抗解放军,可以视为投诚,如果跟随的部队发现了投诚迹象,发生阻拦和武装冲突,投诚就会转变为起义。
投降是贬义词,这个和起义、投诚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