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1985年砸的70多台冰箱相当于多少钱

那是1985年,每台冰箱售价大概在1000元左右,那时候的1000元是什么概念呢,那时候一般教职工工资在100元左右。
你身价如果超过10000块,你会得到一个尊称,叫做万元户,那时候万元户比现在的百万富翁还要稀少。
76台冰箱也就是7万6000块钱,当年我爸娶我妈的彩礼是500块钱,并且在我们那算是高的,按我爸妈说,当时结婚时亲戚们来彩礼是2块钱,5块钱。
当时大家都很没钱,所以7万6000块钱在当时算个不小的数目,这也是为什么砸了76台冰箱全国闻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换算一下,当时的76台冰箱大概是一台进口车的钱,却可以在当时买十几套房子,差不多可以买一整栋楼。
可是钱不能这么算的,因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体量,抵不过如今全国经济体量的万分之一。
那么海尔砸冰箱是怎么回事呢?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
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
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
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差不多1000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无论怎么说,海尔砸冰箱砸出了自己的品牌,砸出了民族品牌的硬气。

参考: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
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
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按照当时的销售行情,这些电冰箱稍加维修便可出售。
但是厂长张瑞敏当即决定,要在全厂职工面前,将这76台电冰箱全部砸毁。
虽然职工们纷纷建议便宜处理给他们,却被张瑞敏拒绝了。
张瑞敏对员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
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 于是,张瑞敏决定砸毁这76台冰箱,而且是由责任者自己砸毁。
近些年网友们再次翻开这篇历史,纷纷议论:当年砸的70多台冰箱相当于多少钱?
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那么70多台冰箱就是560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116年的收入,有网友称折换到现在价值将近1400万元。
很多职工在砸毁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平时浪费了多少产品,没有人去心痛;
但亲手砸毁冰箱时,感受到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痛心疾首。
然而就是通过这种非常有震撼力的场面,改变了职工对质量标准的看法。
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海尔如今世界级家电品牌的地位!
参考:
根据当年国家的物价规定,100升冰箱准零售价为605元,110升为635元,150升为765元。

我们用置换法感受一下,这个如今看似不值一提当年却引起轰动的行为。
70*605=42350元。
当年黄金24K的每克45.5元。
可买931克。
当年北京市学费小学一年5元。
鸡蛋每斤1.29元。
可买鸡蛋32829斤。

参考:
1984年8月,国家规定的基准价格:100升冰箱每台中准零售价605元,110升为635元, 150升为765元。
海尔在官方微博也回复了王健林的发言。

参考:
1985年海尔砸的70多台冰箱相当于多少钱,这于当时的经济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我所在的单位一般工人的工资是38.6元、干部是38.5元。
当时我们当地也有一家生产冰箱的厂家,一台冰箱是1300元左右,由于是紧俏商品,1400元很好出手。
这么看来当时海尔砸掉的冰箱市值也在80万至90万。
正是由于海尔此举,海尔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质量可靠的丰碑 ,海尔家电从此畅销全国。

参考:
1985年的时候,冰箱是高档产品,而海尔砸的76台冰箱也是一笔巨款了。
当时一台冰箱就要卖到2000多元的样子,即使是成本,大概也需要一千元左右的成本,也就是说,如果算成本的话,当时76台冰箱成本也达到了7.6万元的样子,而在1985年的时候,这些钱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那么当时的76台冰箱,现在大概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
1985年的时候,一瓶茅台酒也就是不到15元钱的样子,现在茅台酒超市特惠价格也要一瓶1499元了,如果按照倍数来算,上涨了100倍的样子,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茅台酒的涨幅来算,当时一台冰箱1000元的成本,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的样子。
1985年的时候,当时的月工资平均下来,大概每个人也就是四五十元的样子,但是也能够一家人生活费用了。
而现在,我们月工资平均水平达到了四五千元的收入水平。
也就是说月工资大概上涨了100倍,如果按照月工资来算的话,可能当时一台冰箱1000元的成本,大概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
1985年的时候,当时的肉价,大概也就是1元钱一斤的样子,到现在一斤猪肉大概30元一斤,大概涨了30倍。
如果是按照猪肉价格涨幅来算,那么当时一台冰箱1000元的成本,现在大概值个30000元的样子。
上面是按照工资,酒,肉等涨价的物品来算的,但是也有好多没有涨价的物品呢。
比如1985年的时候,可能冰箱一台要2000多元,而现在一般两开门的冰箱也就是一千多元了,1985年的时候,一台14寸彩电可能都要将近2000元,而现在一台42寸液晶电视,也就是一千多元了。
因此,如果是按照电器产品等来算的话,可能价格反而降低了。
综上所述,当时张瑞敏砸的76台冰箱,当时的成本大概是1000元的样子,如果综合算下来,可能到现在大概值个五六万的样子。

参考:
我在这里说一下 我做为 大连海尔冰箱厂的一线员工 说实话 海尔冰箱的质量是非常没有问题的 而且海尔对产品的质量抓的很紧 可以放心使用 但是对于一线员工说话真的不怎么地
参考:
感谢您的阅读!在1985年,海尔张瑞敏当众砸毁了价值近1000元的76台的冰箱。
那么当时的工资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看几个数据,在1985年,我国国有单位的年薪是1148元,全国的年薪为1436元。
我们按照12个月计算,以全国年薪计算的话,一个月的月薪在119元左右。
不过,实际上在一些资料中,普通工人的月工资约在60-80元左右。
所以,可想而知这笔冰箱的价值!因此对于海尔张瑞敏能够咂掉76台冰箱,确实让人感觉到惊讶和不解。
事情的起因——1985年,因为有用户反馈,冰箱的质量有问题,因此在张瑞敏的突击检查下,发现了这批冰箱存在问题,一共有76台存在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信誉,也为了保证冰箱不会出现问题。
张瑞敏这样说:企业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虽然现在看来当时砸的冰箱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于海尔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因为消费者会认同海尔,一个敢于咂冰箱的企业,注重质量的企业,就应该被重视。

参考:
85年海尔总产量是6000台,月产量大约是500台,以当时冰箱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来看,海尔的流动资金量不会超过一个半月,70多台相当于10%
以此类推,万达要有敲掉几百上千亿楼盘的勇气。
以当时海尔总销售300多万,亏损130多万的情况分析,王总得裸捐了。

参考:
张瑞敏进入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的前身)后的一个大手笔就是砸掉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通过这一轰动性的事件,海尔树立了重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卓越的形象。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也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是800元一台,有的说一千元一台,还有的说是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官微的说法是普通工人三年的工资。
按照40元/月来计算的话,三年的工资就是1440元。
那么,76台冰箱的价值就是109440元。
也就是说海尔以十万元的代价赢得了品牌,间接收益何止百亿、千亿。
万达就很不服气了,\"砸了350几个商铺,砸了6亿多,这个而且赔的不是6亿多,赔的是10亿多……\"老王认为万达这个事比海尔砸冰箱伟大多了。
实际上,这事儿不是比拼谁砸得多,砸得狠,而是比拼讲故事的能力,营销的能力。
如何投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宣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点上,小王就要厉害很多了,最近没花一分钱就把一个小网红捧成了顶级流量大网红。
实际上,生产的产品有缺陷,根据缺陷的大小修复或者直接销毁,不让缺陷的产品流入市场都是一个企业的本分,也是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相信在海尔砸冰箱之前、之后,都有很多的企业在默默无闻地提升着产品的质量。
但是,如何营销自家的产品确实是每一家企业都值得思考的事情。

参考:
举个简单且生动的例子吧,按照当年的购买力,一个家庭不吃不喝,要一年才能买得起一台冰箱。
以现在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来算的话,一个家庭的月收入大概在4千块,那一年就是接近5万块,5万×70台,就是350万的数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