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没能像中国那样统一起来
因为中国是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国家,而欧洲民族众多,没有一个较大族群趋于统治地位,因此欧洲分裂成几十个国家,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统一的国家。
1.我们看一下欧洲地图,比较大一点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俄罗斯。
还有一些面积比较小的国家。
古代的时候,欧洲版图就分为很多国家,都是互相打得你死我活,也曾被古罗马帝国统一过,但最后还是分裂成很多国家。
2.反观中国,战国时候七雄争霸,秦魏赵韩齐楚燕,也曾打得不可开交,被秦始皇统一后,中华民族形成了大一统的概念,虽然中国日后也经历过分分合合的时期,但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帝王和诸侯都拥有将中国统一的愿望。
3.举例说明,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处于割据状态,但是这三个国家都想把对方灭掉统一中国,这就证明早在1600年前中国统一的概念就已经在先人的心里根深蒂固了。
4.我认为欧洲四分五裂的原因是民族众多,每个民族人口都没有绝对的数量优势,所以就算某个民族武力征服其他民族,最后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和当地的民族支持,也会分裂。
5.中国在汉朝末年分裂成魏、蜀、吴三国,在晋朝末年发生五胡乱华的悲剧,在唐朝末年分裂成五代十国,在清朝末年又丢失了外蒙古和外兴安岭、香港、台湾,这些数据都证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没有一个完整的中国。
6.希望我们的中国不骄不躁,一心一意某发展,重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我们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参考:
欧洲是目前世界上科技文化最发达,人类文明最高的地区之一,不过欧洲的领土不像中国那样统一起来,而是分成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那么高度文明的欧洲为什么没能像中国那样统一起来呢?
中国的民族在历史上也是不断融合的,所以欧洲不统一的根源不是民族的问题。
我觉得欧洲不能统一,更主要的原因是:第一:缺乏相对稳定的环境。
中国四周算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冲击比较小。
而欧洲没有门户,常常会有一波一波的外界力量入侵,这样就很难形成稳定的统一局面。
这个从中国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可见一斑,那个时候中国有了一段时间的分裂。
第二:生产力低下。
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人口大爆炸,任何一个局部都可以聚集出统一全国的力量(人口和资源)。
但是欧洲就不行,早期欧洲农业不发达,人口数量不够密集,资源不够丰富,这样欧洲的战争规模都很小,无法达到统一的临界点。
第三:文化。
前面两个因素导致了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和认同。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之后,中国主体就渐渐固定了,以后文化不断在加深这一认知。
外族入侵也会成了陷入人民汪洋大海的结局。
第四:在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控制了欧洲,在王权与教权的争夺战中,欧洲国家的国王都败给了教皇,甚至国王的继承仪式都要神父来主持,作为国王当然都想有一番作为,谁不想自己的国家强大,然而,教皇是不允许欧洲有大国出现的,所以欧洲的中世纪非常黑暗,国王很少,大公很多,这样的局面持续达一千多年,直到西班牙王国的出现。
但西班牙王国不是征服欧洲大陆,而是向西征服了美洲。
但是,在中国,宗教从来没有越过皇权,只有一次是唐朝中期的佛教,那次也让唐禧宗给灭了,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宗教在中国盛行,只有科举考试一直持续到近代。
参考:
今天欧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是明确的:与美洲以大西洋为界、与非洲以地中海为界、与亚洲以乌拉尔山脉为界。
然而历史上的欧洲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其边界外延是经历了一番变化的: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而“欧罗巴”一词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人物。
最初欧罗巴指的是希腊本土,后来才把爱琴海诸岛包括进来。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欧洲的范围一度向东延伸包括了如今被归入亚洲的小亚细亚等地。
显然这时的欧洲与其说是一种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一种文化概念——指的是接受希腊文化的地区。
公元2世纪托勒密将顿河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这一观念一直维持到17世纪。
随着俄国的彼得大帝一方面在国力致力于西化改革,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
俄国的西化改革使其与西欧各国的心理认同相对增加,而随着俄国疆域的向西扩张就使其与欧洲中心的地理距离也日益缩短,最终俄国成为了欧洲均势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欧洲的地理外延也随着俄国的崛起由顿河推进到今天的乌拉尔山脉。
在地理上分隔欧洲和亚洲的乌拉尔山脉尽管蜿蜒长达2000公里,然而其最高点海拔也不过1895米,这一高度甚至还低于我国五岳中的华山和恒山,我们不妨试想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华山、恒山就不是诸侯国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换句话说即使华山这样的天险在数千年前就能克服,显然乌拉尔山脉并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地理屏障。
事实上乌拉尔山脉在历史上既没阻挡蒙古人西征的铁蹄,也没成为俄罗斯自西向东征服西伯利亚的障碍。
同样从海上将欧洲与亚洲分隔开来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今天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在古希腊时代就和欧洲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爆发于此。
海峡没能阻止希腊人跨海远征特洛伊,没能阻止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同样也没能阻止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正因为缺乏天然的地缘屏障,所以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
在相当漫长的古代历史上这一地区与滨临地中海的南欧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明特质,而作为欧洲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恰恰就发源于地中海。
事实上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地中海帝国——即使在其鼎盛时期的版图最北只延伸到莱茵河-多瑙河-喀尔巴阡山一带,至于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等广大东欧、中欧地区在当时甚至根本不被视为欧洲的一部分。
事实上当时这一并不被视为欧洲的地区可不小——这一地区占据了如今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
当时的欧洲实际上就以莱茵河-多瑙河-喀尔巴阡山为界形成了拉丁文明与日耳曼、斯拉夫等不同族系的分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大陆的西部被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喀尔巴阡山、多瑙河、莱茵河等天然的地理屏障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小块,而在欧洲大陆的西北方向还分布着三个大岛——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以及一系列小岛。
这些地理屏障将欧洲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各自独立的地缘板块,由于缺乏一个足够强势的核心板块,所以无论是法国或是德国单纯依靠自身体量要想压制整个欧洲其实是无比艰难的。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在自然地理上也有高山大川的阻隔,那么为什么就能形成大一统帝国呢?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的辽阔大国,在其境内的确存在着诸多高山大川,然而在中华文明最初发源诞生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有着适宜农耕的大面积冲击平原的;
相比之下欧洲只有支离破碎在板块,缺乏大面积的适宜定居农业的冲积平原,所以往往形成城邦割据的状态。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塑造了中国人和欧洲人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独特的大一统思想意识,尽管中国作为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是由秦始皇嬴政所缔造的,然而其实大一统思想早已有之——战国七雄连年征战、诸子百家纵横争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天下定于一的目的。
然而这种思维意识形态却是欧洲人所不具备的,即使是在形式上缔造了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罗马帝国同样欠缺这种思维意识,事实上罗马帝国和中华秦帝国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秦帝国具有明确的混一天下的奋斗目标,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才使秦始皇嬴政得以奋六世之余烈;
相比之下罗马帝国的扩张是没明确目标的——罗马的历代统治者总是小心翼翼地尝试帝国是否还有继续扩张的实力。
正因为大一统思想是华夏民族早就孕育出来的全民共识,所以秦始皇嬴政可以较为顺利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废分封行郡县并统一帝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中华大地各地区之间就形成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联系。
这种统一体系是如此强大,以致于即使是异族入主中原也必须接纳这一体系。
相比之下欧洲由于缺乏这样高度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意味着欧洲的大一统帝国必须具备足以压制各地的绝对军事优势,否则一旦当帝国中枢处于衰败状态时各地就会出现群雄并起的现象。
罗马帝国在其鼎盛时期得以维持一个形式上的大一统帝国,然而随着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的浪潮下覆灭之后欧洲就进入到了封建采邑制度盛行的中世纪。
相比之下中国也曾经历过与罗马的蛮族入侵类似的五胡乱华,然而在经历五胡乱华以及之后南北朝的长期混战之后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思维仍使中国人得以缔造大一统的隋唐帝国。
正如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一旦形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样的是:欧洲的分裂状态一经形成就具有强大的惯性,因为始终有力量会试图维持欧洲的均势而不希望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在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为避免有强大的世俗政权崛起威胁神权统治往往联合欧洲各国打压势力强大的世俗霸主;
到了近代教会势力式微后正处于国力巅峰状态的大英帝国确定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对欧洲大陆英国严防死守可能出现一个足以统一欧洲大陆的国家出现,以免威胁自己的霸权,为此不惜联合欧洲各国同拿破仑和希特勒交锋;
二战后英国辉煌不再,世界陷入冷战格局,欧洲分裂成为分别由美国和苏联控制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总之谁也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
拿破仑和希特勒曾尝试以战争手段统一欧洲,然而这种方式被证明势必遭到致力于维护欧洲均势的各国的普遍抵抗,最终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武力统一计划都已失败告终。
如今欧盟转而致力于通过加强各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从而以和平方式实现欧洲的逐步统一,然而这样做势必会对美国的霸权构成一定挑战,所以美国就跳出来表示支持英国硬脱欧。
而英国脱欧显然使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又出现了新的变数。
参考:
欧洲跟中国的西周很像,典型的封建制国家,如果历史条件合适,应该会形成一个统一国家的。
没有形成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欧洲有强大的外敌,这个外敌一直在骚扰欧洲,导致罗马帝国等分崩离析。
这有点像中国的五胡乱华时期,国家分裂成很多小国。
而中国在秦以前都是很彪悍的,从来不惧胡人,所以完成了长时间大一统,加上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汉朝延续了郡县制,统一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虽然后世也遇到外族入侵,但基本没有分裂势力的思想基础。
第二,基督教的盛行。
基督教被欧洲很多国家立为国教,教权高于君权,这就造成欧洲教权统一而政权分散,没有任何世俗政权可以挑战教权,当国王都需要教皇加冕。
这种教权锁死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严重阻碍了统一进程。
而反观中国,任何宗教都不能挑战皇权,成规模的宗教如佛教道教都被改造的虚无消极,毫无组织性和斗争性,白莲教之类的都被严厉打击。
所以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仅限于文化层面。
第三,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到来。
在漫长的中世纪之后,伴随着宗教改革,科学和哲学迎来了大发展,孟德斯鸠的政治学,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牛顿的力学,瓦特的蒸汽机如火如荼,导致整个欧洲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贸易全球化、工业现代化,所有的价值取向都是发展经济、占领殖民地而非在欧洲本土攻城略地。
假设宗教改革后,欧洲没有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而是像中国一样继续农耕蒙昧社会,总会有一个君主带领军队统一欧洲(就像拿破仑和希特勒一样)综合
参考:
所以这就是秦始皇牛逼的地方,千古一帝只能是他
参考:
谢不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确切的说,是文字的不同造成的,中国是象形字,欧洲是字母文字,这个不同会造成地域隔阂。
欧洲各种语言基本都是拉丁文的演化版本,但是,却会分成很多种语言。
为什么这样呢,举个例子。
吃货举例子,还是举吃吧。
北方人读吃这个字是这样,chi,川鄂一代方言读qi. 完全不一样嘛。
但是不要紧,写到纸上都是一个字,吃。
你四川人说的话,北京人听不懂,不要紧,文章能看懂,奏折也能看懂。
但是如果是字母文字,随着时间的演变,各地的人发音不同,最后拼写也会不同,那就是,你说什么我听不懂,你写什么我看不懂,这是什么?
这是外语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语法都会不同。
语言不同,交流会受到阻碍,政令无法畅通,互相没有认同,文化也会各自演变,怎么可能统一。
如果怀疑我的观点,可以找个古诗,让天南海北的人用方言读一下,就明白了。
当然还有什么宗教,种族之类的,不过都是次要的,文化文字相同,都是可以融合的。
参考:
中国的民族在历史上也是不断融合的,所以欧洲不统一的根源不是民族的问题。
我觉得欧洲不能统一,更主要的原因是:1,缺乏相对稳定的环境。
中国四周算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冲击比较小。
而欧洲没有门户,常常会有一波一波的外界力量入侵,这样就很难形成稳定的统一局面。
这个从中国的南北朝、五代十国可见一斑,那个时候中国有了一段时间的分裂。
2,生产力低下。
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人口大爆炸,任何一个局部都可以聚集出统一全国的力量(人口和资源)。
但是欧洲就不行,早期欧洲农业不发达,人口数量不够密集,资源不够丰富,这样欧洲的战争规模都很小,无法达到统一的临界点。
3,文化。
前面两个因素导致了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和认同。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之后,中国主体就渐渐固定了,以后文化不断在加深这一认知。
外族入侵也会成了陷入人民汪洋大海的结局。
也许还会有一些其他原因。
但是上面应该是主要的。
参考:
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国家统一过欧洲,而欧洲国家统一欧洲的多次尝试都失败了以前欧洲境内出现的统一大帝国罗马帝国,其实只是环地中海帝国,看看地图就知道了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版图也就北到莱茵河-多瑙河-喀尔巴阡山一带,再往北的德国大部分地区、乌克兰大部分地区、波兰和北欧等地罗马帝国都没有建立统治,核心区还是地中海沿岸。
主要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不足,北面德国这些地方太阴冷,森林沼泽多,没有足够的铁产量来造农具开垦北面这些土地,拿下来去开发得不偿失。
而且北面的日耳曼蛮族也不是吃素的,拿下来这些地方还得付出很大代价,是赔本买卖,罗马帝国就没有动力去占领这些地方,谈不上统一欧洲。
后来随着蛮族入侵,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北部,法国和德国这些地方的人口逐渐增多,农业开发越来越充分,这个时候各国才开始对于欧洲大陆的竞争。
最先有机会征服全欧洲的是哈布斯堡王室。
他们通过联姻取得了西班牙以及西班牙海外的大量财富。
他们还通过联姻和继承取得了现在的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南部等地,一度很接近统一欧洲,看地图就知道他们把法国围了一圈。
这个时候法国使劲儿给他下绊子,甚至不惜和奥斯曼帝国结盟,对抗哈布斯堡王室。
等到三十年战争时期,尼德兰独立,法国煽动德意志北部的邦国和瑞典一起对抗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甚至直接亲自出兵,彻底打碎了哈布斯堡王室称霸全欧的梦想。
第二个试图统一全欧洲的是法国。
路易十六扶植他的孙子入主了西班牙,但是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压力下,并没有吞并西班牙。
到了拿破仑上台之后,积极对欧洲各国作战,一度占领西班牙、葡萄牙,侵入了意大利,打垮普鲁士和奥地利,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了波兰,结果却是英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打游击战,拿破仑入侵俄国遭到惨败,最终被以英国和俄国为首的反法同盟给打败了。
最后试图统一欧洲的是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个时候不仅英国和沙皇俄国/苏联阻止德国的图谋,就连雄心勃勃的美国也出兵打败了德国。
简单说,欧洲开始统一进程也就几百年历史,一旦有哪个大国有统一趋势,其他大国都会阻止它,甚至最后连美国都开始介入欧洲局势,所以一直没统一。
以后欧洲是有希望统一的,不过是以和平的方式,现在欧盟正在稳步做这件事,只不过随着英国脱欧这件事又充满了变数。
参考:
,这话不确切,要完整而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是一篇十数万字的博士论文。
简言之,事实上欧洲大陆曾经多次形成过相对统一的国家,只是近千年来没有产生一个完全统一欧洲大陆的国家而已。
在欧洲的历史上,相对统一的国家是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查理曼帝国和法兰克王国也曾短暂地统一过大部分的西欧,最近一次统一欧洲的军事上的尝试是拿破仑帝国,当然它存在的时间极短,也没有从法理和政治上真正把欧洲甚至仅仅是西欧变成一个国家。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看看欧洲大陆的地理情况即可知道答案。
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
面积约1016万平方公里,基本与中国面积相当。
欧洲从地理上来看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
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东部和东南部与亚洲毗连,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一个大半岛。
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只有340米。
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总面积的60%,平原所占比重之大,在各大洲中首屈一指。
欧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迄乌拉尔山麓,绵绵数千公里,没有间断,形成横贯欧洲的大平原。
欧洲山地所占面积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
西部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因此多岛屿、半岛和海湾;
其中半岛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自西向东依次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主要内海有黑海和波罗的海;
边缘海是挪威海,海湾是比斯开湾;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又称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山脉分列在南、北两侧,其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因此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欧洲的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内,它是世界上有人定居的各洲中距离赤道最远的一洲。
它没有热带。
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这样的地形环境导致了欧洲各地都有文明发展,因此民族众多,同时又难以阻挡外来文明的入侵,在历史上,欧洲战乱频繁,深受来自北部、东部和南部的各种外来政治、文化、军事的袭扰。
因此欧洲虽然95%属于欧罗巴人种,但是欧洲是世界上语言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其中90%
欧洲有68个民族,共建立原属国家44个。
而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地理特点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南北地理跨度大,在中国的北方蒙古以北以草原、戈壁为主,人口承载能力有限,而西北以沙漠、高山为主,西南是地球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古代外来民族难以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入侵,因此中国古代的外来入侵力量几乎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而他们的人力有限,文化落后,即使有幸入主中原,最后也基本被中华文化同化,这从北魏、蒙元和满清可以清晰地看到。
中国古代以黄河以南为主要疆域,人种单一,伴随多次的战争和民族融合,汉族成为具有绝对数量优势的主体民族,加上儒释道等影响,形成了极其强大的文化向心力,也就凝聚成民族命运共同体和大一统国家。
参考:
文化上:欧洲信封民主,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喜欢求不同。
中国则信封大一统,国家主义,集体主义,喜欢求同。
地理上:中华地区连贯性好,土地相连,经过战争,容易归一家。
而欧洲,七拱八翘,半岛多,独立地理单元多,即是罗马帝国。
拜占庭这样的大帝国也无法长久。
参考:
欧洲在古代从没有能像中国一样完成统一,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文化因素,二是地理因素。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文化因素汉字:汉字在维护中华文明和统一上的作用是最大的。
众所周知,最初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后来又发展出来指事、会意、形声等共6种造字或用字法,表意而不表音。
这种文字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跨越方言的屏障,甚至具有超语言特性。
方言之间就不用多说了,北方人一般都听不懂南方的方言,但是有了汉字大家还是可以在一起交流,进而产生文化上的识同感。
同样一个汉字,各地的读音千差万别,但是写出来都是这一个字。
这也就在根本上,使汉字成为我们的民族的精神纽带。
汉民族也因此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屹立不倒,不断同化别人而壮大自己。
汉字还具有超语言特性。
例如古代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曾使用汉字来记录他们的语言。
虽然现在朝鲜、韩国和越南都不再使用汉字,改用表音文字,但是日本还在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这足以证明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只要其他的民族愿意,汉字也完全可以成为他们的文字,只表意而不表音。
汉字(不是汉语)完全具备成为国际通行文字的潜质。
正是因为欧洲的拼音文字不具有汉字的这些特性,所以他们从语言、文字上就不可能融合成为一个民族。
文化认同与同化: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化,但是随着国家的灭亡,种族的变化,文化随之消亡,但是汉文化却不然。
正因为汉字的强大,使汉民族不但产生了光辉而灿烂的文化,而且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华夏文化的先进性也因此一直站在世界之巅,对周边民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即便是在国势颓废,外族入侵的情况下,他们虽然占领了我们的国土,但是在文化上毫无疑问都只能是个小学生,必须向汉族学习,否则其统治必不能长久。
要么打哪儿来回哪儿去,要么认同汉文化被汉族同化,只能选择其一,北魏、元朝和清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宗法制度:汉族相较于欧洲还有一个文化上的先进性就是宗法制度,其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而欧洲历史上的查理曼帝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国家被几个儿子瓜分,后来逐渐演变为德、法、意三国。
地理因素外部:在美洲大陆发现之前,欧洲大陆地处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包围之中,只有西方和北方是茫茫大海而相对安全。
从罗马帝国时代开始,欧洲屡次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异族入侵,比如日耳曼人、匈奴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等等。
而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于在地理上的相对封闭,在近代之前,中国几乎只有北方游牧民族这一个方向的威胁。
中国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对这些游牧民族的地盘兴趣也不大,反而舍近求远,沿河西走廊兵锋直至中亚,经略西域地区。
这些都说明了东亚地域的相对封闭性,在海洋时代来临之前无论谁想扩张,其通道都是有限的。
内部:欧洲海岸线十分曲折,大陆边缘半岛、岛屿众多,各个板块相对独立,极其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这种情况下,在冷兵器时代,要想完成如此大面积的统一十分困难。
看一看欧洲的地图就知道了,西南方伊比利亚半岛,正南方亚平宁半岛、东南方巴尔干半岛、正北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方不列颠诸岛等等,这些大陆的边缘地区往往都还有山脉、河流或海峡阻隔。
其余大陆的中央区只有法、德、俄三个强国,但是在如此支离破碎的局面下,大家相互牵制,谁也很难把别人全部打趴下,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为此作出过努力,但是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的内部虽然也可以分为数个板块,但是各个区域之间联系相对紧密。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在行政区划以及制度方面的不断改进都极力地避免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即便有几个分裂的时代,但是也能很快乱打破这种平衡,完成统一。
其它方面文化上应该还有宗教因素,地理上也应该还有纬度造成的环境因素,继而导致的人口及生产力因素,但绝对不是有的人说的什么世仇、主体民族等等。
世仇中国也有,比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主体民族开始的时候中国也没有,中国从夏朝开始也仅仅只是统治黄河中游很小的一块地方,主体民族汉族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形成的。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作用,中国甚至在文化上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观念。
即便是分裂时期,各方枭雄总有人会最终完成这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历史,大一统的首创者秦始皇的确是居功至伟!他不但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都完成了伟大的统一,自此以后,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他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其他人的功绩在他面前都是渺小的,千古一帝也绝没有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