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戏子误国大家怎么看待
首先得声明一点儿。
虽然不赞同上面的观点,但是也不表示说戏子不误国。
就像历史上很多人说,哪个人是昏君,是因为后宫淫乱所致。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不是哪个女人出了问题,而是某些人把国家的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到某些或者某个女人身上而已。
比如说夏桀和妹喜,纣王和妲己,烽火戏诸侯的幽王和褒姒。
咱姑且不说这些事是真是假的,但都是把丢失江山的责任推给了女人是吧?
这些都是因为某个女人就丢了江山吗?
当然一定有她们的原因,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就像现在说的,戏子误国。
不是说他们没有错,而只能说她们不是最主要的错。
七八十年代包括到九十年代,很多都是在宣传英雄人物。
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赖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铁人王进喜等等。
哪有谁认识那什么电影电视明星,就是当时最经常看的西游记,也只是认识一个猴子一只猪,两个人和一匹马而已。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处都是歌手影星的宣传,而那些英雄的事迹都被悄悄的尘封起来了。
说戏子误国当然不错,但也应该知道这些戏子怎么就能误国了,怎么就把他们宣传的这么有影响力的。
一个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靠直觉的,所以看到的听到的最容易受到影响。
大部分人接受的信息也是来自于各种宣传,报纸,新闻,电视,电影。
其实简单点儿来说,就是宣传什么大众接受什么,你宣传英雄我们的脑子接受的就是英雄,你宣传的是电影明星,那么大家伙接受的就是电影明星。
因为毕竟来说大部分人还都只是普通人,没有太多分辨力,没有太多的筛查力。
所以说戏子误国虽然是正确的,但是更应该往深处看看,怎么就让他们站起来误国的。
但愿都像这两年一样,开始不断的宣传我们的英雄,我们的科学家,那些为祖国建设付出的榜样们。
如果我们都开始宣传袁隆平爷爷,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程开甲等等这些科学界大佬们的时候,相信戏子误国这个词就永远不会再提了。
你们觉得呢?
[加油][加油]
参考:
古代的所谓国家,是皇帝他家的,国运的兴旺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作为,如果遇到个皇帝沉迷于声色之中,他的这个国家就要改朝换代了,历史上的确有这种事例,这恐怕就是戏子误国的来历。
其实说戏子误国是冤枉了戏子,戏子原本也是想往高处走,他并不知道他会让一个国家灭亡,让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迷恋戏子的这个皇帝,在古代,人民群众并没有亡国之恨,因为谁当皇帝都一样。
古代的戏子误国说到底就是误了皇帝他家一家人,国家只不过是改个姓而已,不会引发全国性的娱乐至上的社会现像,因为哪时候的戏子是不入流的,没有天价戏酬,更没有狂热追捧的粉丝,最多就是几个达官贵人而已。
古代的戏子误国拿到现在来讲就没有什么意义,现在没有戏子这一称呼,即使有戏子也不误不了国,如果硬要强扯上戏子误国这一说,只能说是这个社会有病了。
一个社会宣扬的价值观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的价值观,当这个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可能就有亡国之忧,戏子误不了国,只有当这圈子被抬到最高层,超越了所有行业,甚至被发展成一种主流意识,戏子才能误国。
参考:
历史上还真有戏子误国的真实故事。
后唐时代,庄宗李存勖,身体魁梧,勇武过人。
当时被人们认为,他是柴荣之前五代十国里面很有希望统一天下的人。
事实上,李存勖在历史上的确推翻后梁,报了父仇,逐步统一。
但是,掌握权力后,他就飘飘然起来,搞娱乐至死,每日里在皇宫里与戏子们忙着编戏演戏,不问政事。
后来干脆发展到宠爱戏子,给无功于世的伶人做高官,导致功臣们不服,后唐因为戏子无功受禄,出现大规模叛乱。
李存勖因此平叛,正当此时,宦官们也加入造反行列,乱箭将李存勖射死 。
所以,宋代欧阳修为此作《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回到本题上来,戏子误国,其实客观说,真正误国者是那些宠爱戏子娱乐至死的权力之人。
板子打在戏子身上,其实不算公平的。
首先,这国不是指人民的国,而是指皇帝的国诚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家怎么玩,都是玩的自己的国家,应当说与老百姓无关。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道出国这个社会本质: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那时代,国家无论兴还是亡,老百姓都免不了痛苦。
所以,对戏子误国不误国,都麻木了。
欧阳修是庙堂之上的高官,他眼中的国与庙堂人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其次,误国的主人是皇帝自己,而非戏子在误国皇帝与戏子矛盾中,皇帝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起支配性决定性作用的,而戏子只是被动性被支配作用。
后蜀皇帝孟昶有个费贵妃,她幼而能文,尤长于宫词,是五代十国时代的女诗人,受宠幸于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孟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谈起后蜀亡国之事,她写了一首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个历史故事充分说明了亡国之乱因皇帝自身无能而起,不能归罪于宫妃,更不能归罪于戏子。
其实戏子的能量并不是很大,只是贪点财而已。
伶人与宦官们比较,叛乱的能量非常小。
所以,说戏子误国,基本属于封建时代让戏子背黑锅,为皇帝讳而已。
参考:
真是这样。
古代时戏子是为有钱人服务的。
戏子卖艺不身,也有卖艺也卖身的。
都很正常都是为了口鸟食而已。
如果不论男女沉迷在色情之中。
你说还有治国安帮的心情吗?
不误国又怎样。
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
所以才有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说法。
参考:
这话说得有点片面,有断章取义之嫌!戏子属于下九流一类,在旧社会属于社会下层,如果没有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催化,他们怎么误国?
本人认为;
戏子误国的情况出现时,他所服务的这个社会首先肯定出现了这种或者那样的毛病了;
社会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怎么误国?
参考:
这就是推卸责任的鬼话。
在封建王朝,人分三六九等,于是出现了这种职业歧视的低端愚昧言论。
人们不敢去对抗不公的制度,不敢“犯上”。
仅有的勇者,可以对强者抽刀,大部分的弱者却只敢把刀横向弱者。
于是在那个年代,人们只能把无能的怒火倾斜而出,恶狠狠的谩骂“下九流”。
这是时代悲哀,也是愚昧下的荒唐。
时至今日,仍然常常提及。
大部分是出于羡慕嫉妒恨,表面是为公,其实就是泄私愤而已。
国家自有法度,民族自有文艺,人民当家做主。
觉得有问题可以反应,可以提交,但是他不敢,他只敢背地里骂人……
参考:
应该讲,文艺界也可以划为两种,一种象赵丹,于洋,田华,郭兰英等。
应称老艺术家,这些老艺人在当时,配合时代,为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甚至在战争年代,炮火连天的战场前线进行演出,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方方面面为党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属于人们敬奉的艺术家。
二种是不知天高地厚,偷税漏税,阻挡交通,没有艺术造就,想方设法,揽商业广告,揽各种演出,想尽一切办法捞钱,捞足了钱,胡作非为,生活脱离大众,老百姓见了非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