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在朝中一家独大为何面对魏忠贤打压时却几无还手之力
看到无人回答,进来简单聊两句。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要多了解明朝的制度,这个也是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制度,他和今天的美国的三权分立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是大相径庭)。
这个制度是明中期才形成的,明后期体现的非常明显,特别是魏忠贤时期。
皇帝,内阁,太监。
内阁是拟定具体方案的,太监是批复的,皇帝是做决定的人。
这三方正常是平衡状态,所以明朝皇帝权力比清朝要小很多(万历用了几十年也没有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立为太子)。
当这三方其中两方走一起,另一方就很弱势了。
皇帝,文官走的近,就没有太监什么事儿。
比如嘉靖,崇祯;
皇帝,太监走的近,文官就没什么存在感,比如天启,正德,成化,这种时期特别容易出大太监,明朝臭名昭著太监的数量在历代是数一数二的;
太监和文官走的近(仅此一例),万历早期,皇帝就没什么话语权。
正常皇帝和太监走的近,所以文官集团在明朝中后期多个时间段被打压,天启时期尤为明显。
魏忠贤控制朝堂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首先是搞定了皇帝的乳母客氏,获得了皇帝的支持。
这时候朝廷大事,他就具有了决策权,得不到他的支持很多事情就做不了。
但这个时候,他的权力还没有熏天,因为刚刚说到过,内阁不拟定方案,你也只能批个寂寞。
你想做什么事情,没有人报上来,你也干不了。
所以魏忠贤的第二步就是拉拢文官,就是结党拉打手。
明朝的文官还是有些风骨的,但毕竟还有很多无底线无原则的小人,魏忠贤用了很长时间才笼络了一帮人,包含内阁的高官。
这时候的魏忠贤就是明朝权力最大的人,东林党这些人毫无还手之力,因为弹劾他的文书根本送不到天启的桌上。
你弹劾他的文书还没有写完,他就先把你搞死了(魏忠贤的东厂和锦衣卫可谓把情报工作做到了极致),好容易杨涟把文书递上去结果还被不识字的天启给坑了。
所以魏忠贤在后期搞生祠,九千岁的时候,朝堂几乎已经没有敌手了。
这个时候党派很多,大家看到的都是魏忠贤打击东林党,也足以推断出东林党的权势也是最大的,所以魏宗贤死后,东林党也有一家独大的味道。
现在网上很多人帮魏忠贤洗白,这个我是不赞同的,魏忠贤确实不是好人也没有为国为民的心,但他比东林党好这是事实。
有句俗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魏忠贤是要维护大明的江山不垮,他才能荣华富贵,所以他做什么事情是有度的,无论是税务还是辽东战局,他总有些底线的。
东林党就不一样,只要对我不利那就不行,该搞还得搞,无论这个人这个人是否利国利民。
这帮人又有文化还有手段,所以破坏力惊人。
辽东失利,除了崇祯的性格问题,东林党也要负主要责任。
国内民变不断,除了天灾之外,东林党也是要负主要责任。
所以压垮明朝的两座大山,都有东林党的推波助澜,明朝倒了他们还可以投降满清,继续自己的荣华。
所以东林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书生误国指的就是这帮人(东林党当然也是有好人的,但拧不过大流,也就随大流了)。
所以很多网友说魏忠贤活着明朝说不定延续的更久,魏忠贤自己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对崇祯的发难应对不足。
参考:
首先你得了解大明王朝是一个高度专制的封建社会,可以理解大明朝就是他老朱家的一言堂,皇帝才是国家的主人。
东林党面对魏忠贤打压为何无还手之力,其实很简单,因为魏忠贤简在帝心,深得天启皇帝的宠溺。
魏忠贤与东林党的较量,他出了什么事有皇帝帮他扛着,而东林党就不行了,要么被罢官免职,要么就是处死,所以东林党在面对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时,敢怒而不敢言。
参考:
这充分说明了在明朝归根结底还是皇权最大,皇帝还是至高无上的。
由于魏忠贤控制住了天启皇帝,所以他就可以借皇帝的名义为所欲为,收拾一个东林党,易如反掌。
反过来,当崇祯即位后,虽然魏忠贤气焰熏天,都已经是九千岁了。
但是年仅十七岁的崇祯轻巧的一个动作就让魏忠贤土崩瓦解。
明朝有的时候出现权臣、权宦,那都是皇帝不愿意管事儿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就像正德皇帝成天吃喝玩乐,什么正事儿都不干,所以大太监刘瑾称霸一时。
万历皇帝登基时年幼无知,所以张居正才能够独揽朝纲。
所以说,明朝这套制度设计得还是比较巧妙的。
唐朝的宦官能够控制皇帝,南宋的权臣也能控制皇帝,但是明朝的权臣和权宦都做不到这一点。
明朝不仅是内阁与太监相互并立,实际上它还有另一个独立的部门,那就是科道言官。
科是六科给事中,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个部都设有一个“科”。
“科长”叫都给事中,下面还有左右给事中。
给事中不归各部尚书管,是独立的部门。
另外,明朝设有都察院,都察院有十三道御史。
当时明朝有十三省,也就是每个省都有一小帮御史。
同时,盐政、漕运、关税以及军队都设有监察御史。
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合起来就叫做科道言官。
科道言官的权力非常大,虽然他们本身的职位很低,给事中只是七品官,监察御史同样是七品。
但是,言官们可以弹劾任何官员,可以监督考试,参与审判,总之可以监督一切工作。
凡是被言官弹劾的官员,不管你官多大,都必须立即停职回家,闭门不出,等候“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结果。
实际上,科道言官成为了明朝政治的一极,言官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各级官员手中的权力。
言官制度是明朝从未出现皇帝大权旁落现象的重要保证。
参考:
因为那时候魏忠贤势力更大,东林党实在魏忠贤倒台后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