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宋高宗你会支持岳飞北伐吗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在宋高宗赵构授意下,为了与侵略者女真尽快达成合议,秦桧以“莫须有”给坚持抗击女真的民族英雄岳飞定罪。
一同遇害的还有岳飞长子岳云、得力助手张宪,家属全部被发配。
自此,大宋仅存半壁江山。
但如我是宋高宗,还真不能支持岳飞北伐。
一、功高震主,兔死狐悲试想岳飞北伐成功,接下来怎么封赏?
纵然岳飞高风亮节不求功名利禄,但他部属有谁愿意舍弃?
岳飞自己不求功名利禄,不代表他的部属也一样。
但岳飞又不能不封赏,封异姓王,别忘了,大宋朝是怎么建立的。
不封赏岳飞,天下百姓会怎么看待宋朝;
封赏,没有合适的官位,虚职虚爵也挡不住悠悠之口。
偏偏岳飞又是一根筋,维持着完美的形象,二、孤掌难鸣,力不从心自靖康之变以来,抗击女真,收复失地的呼声从不断绝。
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将领,韩世忠、吴阶、宗泽、张俊等,但战争不是请客吃饭,仅有半壁江山的大宋哪有多余的财力支持北伐。
其次,全力支持岳飞北伐,总得需要有人配合,韩世忠、吴阶等人谁会心甘情愿为别人陪衬。
名义上,这些军队是宋高宗的,实际上宋高宗是拿不出一分钱、一粒米,又怎能指望他们配合岳飞北伐。
宋高宗当务之急是保住自己的地位,重新掌控军队,至于收复失地,留待后继之君!
参考:
坚决支持岳飞北伐1不北伐的后果,如果当时岳飞不北伐,那么让金兵继续南下,后果只能是亡国灭种,金国最大目的是一统天下,你不北伐不代表金国不会继续南下,难道要等金国把中原经略好了,政权稳固了,在让金国大举南下灭了南宋!北宋刚亡金国还没在中原占领脚跟,中原人民到处在反抗金兵,只有战方能和,如果不去北伐你就无法固守江南,宋军需要几场胜仗,让天下的汉人看到宋朝没有亡,不是岳飞的几场胜仗,南宋必将胆怯,金军将一鼓作气灭掉南宋政权。
岳飞的北伐阻挡了金军南下的步伐,为南宋赢得了战略空间,不是韩世忠、岳飞、不顾生死血战金军,也许赵构早被金军活捉了。
如果我是宋高宗我就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封岳飞为讨虏大元帅,集中一半财力物力让岳飞用作军费,封韩世忠为平北大元帅,兵分两路共同北伐。
我将不要皇宫,然后建立一个大本营,专为两路大军筹集粮草钱粮,训练新兵培养武将,和士兵同吃同住,同时如果那一路大不顺利我将御驾亲征,为不顺利那一路挣援,有些人感觉岳飞的北伐是错误的,但是没有岳飞的北伐,南宋的政权不一定能稳固,甚至有可能会被金国灭亡。
参考:
历史上的宋高宗不能算是一个高明的皇帝,尽管他的书法写得很好,政治上缺少治国之材。
如果让我来做,当然是戏说而已,我会支持岳飞北进。
为什么呢?
一,金朝虎视眈眈,一直是南宋的最大威胁,如果岳飞能一路厮杀,消灭金朝最好,消灭不了杀伤它的基本军力,让他在几十年里无南侵的力量,何乐而不为?
二,怕岳飞功高震主,怕岳飞干预朝政,那就放他到外面去打仗,岳飞精忠报国,不会萌生异想,皇帝就可无忧了。
三,真的岳飞迎回了二帝,又有何惧之,封之高位,恭敬为上,虚位待之,皇位不让,别人有何奈何之,那时,封岳飞一个枢密使高位,名升实降,削去兵权,岳飞纵有心扶持二帝,也无力也。
四,金朝祸患已解,朝内必然内斗。
各种派系纷争不断,威恩并举,捉放有度,江山可保,社稷无虞矣。
参考:
从个人“私利”来说,如果我是宋高宗,还真不会支持岳飞北伐,但是也不会昏庸到以“莫须有”之罪冤杀岳飞这么个忠臣良将。
为什么不支持岳飞北伐?
首先,岳飞北伐完全取得成功的几率,实际上并不大,继续北进是需要冒极大的军事风险的。
岳飞的“直捣黄龙 迎回二帝”,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残酷。
因为,当时南宋的整体军事实力是要弱于金国,要想完全收复失地,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如今,我们对岳飞抗金事迹的普遍认知,很大程度上受是后世的文学作品和野史小说的影响。
比如说,岳飞之孙岳珂所著的《金佗粹编》,或是《说岳全传》。
而这些作品中,都会对岳飞之形象及岳家军之战果,进行不同程度的拔高和放大,甚至杜撰。
而这些经过千百年的传颂和演化,实际上已与历史真实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比如著名的朱仙镇大捷,此战很可能就是岳珂杜撰出来的大胜仗。
在其所著的《金佗粹编》中,对此战有这样描述:“先臣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距京师才四十五里,兀术复聚兵,且悉京师兵十万来敌,对垒而陈。
先臣按兵不动,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
兀术奔还京师。
”岳家军仅以五百背嵬骑,就击败金国名将金兀术所率的十万金军主力军。
但这其实是缺乏历史依据的。
首先,如此“显赫”的大捷,在当时岳飞给朝廷呈送的捷报,以及宋高宗时期的廷折中都不曾提及;
其次,当时金兀术军队实际上并非只对付岳家军一支宋军,而岳飞本部也绝不止去去几百人。
因此,所谓的朱仙镇大捷,应该是不存在的。
而同样的例子,在《宋史》和相关的野史说史当中,还有很多。
诚然,岳家军确实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但两国之间的成败,往往并非取决于一支精锐部队的输出。
金国自1115年立国至1127年靖康之变,在短短12年间,就完成吞辽灭宋,足见金军战斗力之强悍,毕竟那嗜血的铁浮图可不是闹着玩的。
也就是说,至少在短时间内,金国绝非是当时才刚在南方站稳脚跟的南宋所能绊倒的。
在宋高宗以及当时的主和派看来,岳家军继续北伐,其结果与过去东晋至南朝期间的历次北伐很可能是一样的,都是虎头蛇尾,以失败告终。
因此,宋高宗倾向于议和,其实有他个人的权衡。
其次,倘若岳飞果真成功“直捣黄龙 迎回二帝”,那对高宗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反而会对其权力带来巨大的冲击。
需知道,当初康王赵构之所以能坐上这个皇位,全因为靖康之变,徽钦二帝及其倚重王公贵族全部被金人给一锅端了,只剩下赵构一棵独苗。
所以,大宋的文武百官和千万军民没别的选择,才纷纷拥护赵构为帝。
而倘若岳飞真的“迎回二帝”,那赵构的处境是很尴尬了。
所以,宋高宗可是打从心里不希望徽钦二帝能够被迎回,他们两人最好客死金国,这样就不会威胁到宋高宗的帝位了。
因此,当初宋高宗与金国议和,也只是想赎回自己的母后,却没要求金国必须放还他老爹跟老哥。
再说,古代武将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历史上就有不少名将死于这四个字。
而岳飞最终被冤杀,很大程度上也正因为这四个字。
岳家军在战场上屡屡痛击金军,守护大宋,不断收复失地,这就使得岳飞的声望达到了足以威胁宋高宗的地步。
加上,宋朝自立国起就坚持重文轻武之国策,像岳飞、韩世忠等武将,拥兵自重,威胁朝廷,绝非宋高宗想要看到的。
因此,等到宋金战争局势稳定后,宋高宗就开始着手把这些武将的兵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
只有这样,他才能确保自己权力巩固。
综上所述,于公于私,宋高宗都不太可能,完全支持岳飞抗金......(,侵删)本文作者:小贱贱
参考:
。
关于“如果你是宋高宗你会支持岳飞北伐吗”感想如下。
当然啦。
毫无疑问,谁是宋高宗都会支持岳飞北伐的。
如果岳飞是中兴之将,赵构就会成为中兴之主啦,可是赵构最后选择见好就收的与女真人的金国议和,两息刀兵。
其实,武人岳飞已经打败金国军队啦,宋金攻守互易,形势逆转,岳家军收复开封汴梁城也指日可待,直捣大金国总部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更不是梦。
可是在如此顺风顺水的当口,十二道金牌调岳飞回到南都,不久之后岳飞即被赵构赐死,岳云张宪以军法问斩,于是北伐泡汤啦。
议和派秦桧从此开始啦纵横捭阖的闪亮登场。
至于说历史功过谁是谁非,还真不好说。
谁也不能就因此肯定说赵构所作所为是非颠倒不英明,但是赐死岳飞实在是不好意思恭维。
即使南宋又延续啦北宋等段的日子,也算很不错,总比国破家亡强百倍,但是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残忍之事,还是不吉祥的,可能老话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就是赵构这样的人吧。
宋朝犹如灯烛残年的老人,在各种势力紧张的折腾下一个趔趄摔倒,再也爬不起来就彻彻底底的歇菜啦。
可是所有的人还是认为支持岳飞北伐永远是对的,不管利弊如何,就单从赵家江山来说也是支持岳飞北伐最为睿智,若是从赵构自身来看支持岳飞北伐更是一招制敌赢尽天下的圣明。
同时,宋朝皇帝必须灵活对待重文轻武的祖训,不能再僵硬不化的成为外邦常期啄磨的对象,而是与时俱进,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懒人是不会得到上天垂顾的。
此事可效法前朝薛仁贵征东大登殿,也可以学习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像后来的蒙古黄金家族做的比较有创意,把还没归自己管辖的万邦万国划封给有功的臣子,这些封地还得受封的人自己去征战撕杀才能得到。
再如明朝的郑成功,只要对明朝廷纳税称臣,就可以像得到采矿批准权一样领个执照开发所有的海上利益和东西方贸易,但是捅啦篓子要自负其责,明朝是不会管的,然而事实上明朝廷和郑成功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过。
同理,赵构也可以告诉岳飞,只要拿下金国,黄龙府以北广大地区都是岳飞的封地,那岳飞就会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开始干的。
这有什么不好,就如古罗马的总督,和永镇一方的藩王差不多吧,虽然自主却不能独立。
参考:
坚决不会支持岳飞!第一,江南疲敝,百废待兴,财政吃紧。
第二,宋军防守刚刚有了起色,还应该循序渐进,不应该操之过急。
第三,政权初建,皇权不稳。
各大将拥兵自重,再北伐,就会自取其祸。
第四,若岳飞直捣黄龙,被宋钦宗拉拢,那就是国家的灾难。
第五,金国还在蒸蒸日上的阶段,北伐胜算没有把握。
第六,中原疲惫,占领中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是个明智的皇帝都应该选择固守,发展自己。
岳飞就是一个武将,不懂得治国的辛苦!
参考:
如果我是宋高宗,我不会支持岳飞北伐。
网上有句话”没有实力的愤怒,一文不值”说的很好。
南宋是建立在北宋的废墟上的。
初建的南宋不管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是极端恶劣的,一步踏错就会烟飞灰灭。
做为南宋的掌舵者,赵构没有任何任性的资本。
南宋初立,经过数十年的内部与外部的战争,刚刚站稳了脚跟,国力根本就不够支持期待中的”北伐”,而是急需要休生养息。
金兀术说:我也想灭掉南宋,统一中原,耐何实力不允许。
宋宁宗说:收复中原,灭掉金国,想想就让人兴奋,可实力办不到啊!故而不管谁坐在宋高宗的位置上,只要思维正常,和议都是最优的选择。
参考:
以宋高宗的处境,在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但统治尚未稳固,北方金国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就算是要和金国和谈,也必须要先打仗,这也是宋高宗在建国初期任用主战派的原因。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地方,第一是金国才灭了北宋,在军事上是占据有绝对优势的,并且他手中还有两个皇帝做人质,这个时候南宋要去议和,金国未必就愿意和南宋议和,就算真到了谈判桌上,金国肯定会狮子大开口,乘机讹诈南宋,因为在金国人眼里,南宋就是待宰的羔羊,所以南宋必须和金国一战,让金国知道南宋是有反抗能力的,这之后才有可能进行议和。
另外南宋和北宋一脉相承,很多百姓是跟着宋高宗一路逃亡到了南方,他们当中很多人家破人亡,和金国是有血海深仇的,这个时候南宋的统治尚未稳定,如果统治者不思亡国之痛,对金国不采取强硬的措施来转移内部的矛盾,那么宋高宗的统治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所以毫无疑问在南宋才建立的时候,一定要主张和金国战斗到底。
那么在南宋的危机暂时解除了,统治也稳定了,如果我是宋高宗,还要继续主张北伐吗?
这并不取决于多么崇高的政治理想,对金国采取的决策,应该要优先服务于王朝的统治,在具有足够的实力时,统一天下,收复失地,驱逐外族,这是既定原则,保证民族尊严,领土完整,这是统治者应有的责任和底线。
但是在确保这一切之前,还有一个前提,统治者自身的地位是否稳定,就比如宋高宗,支持这些主站的武将北伐,能不能确保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支持岳飞收复失地,光复河山,能确保岳飞对自己的绝对忠诚吗?
在军事上取得进展后,如果金国把宋徽宗,宋钦宗送回来,宋高宗的地位会受到威胁吗?
如果宋高宗这些最基本的要求无法满足,那还怎么去北伐呢?
虽然这倒是能得到广大民众,主战派的支持,在历史上留下个好名声,但这些都是虚的,手中紧握权力那才统治者要考虑的事情。
但是就不北伐了吗?
那样肯定也不行,该打还得打,有些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但是军队中,不只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身边必须要有皇帝的亲信节制,这些武将们的子嗣们也不用随军出征,在朝中可以安排文职让他们担任,就留在京城里高官厚禄养着。
只要能确保自身的统治是稳定的,军权也在自己的掌控中,宋徽宗,宋钦宗永远回不来,当然应该支持岳飞等人北伐。
参考: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名将,取得了郾城大捷等南宋对金作战的胜利,很可惜的是岳飞的抗金大业由于宋高宗的不支持而被迫搁浅,最后岳飞冤死风波亭。
那么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岳飞能不能取得北伐的成功。
要弄清能不能成功就要弄清,岳飞北伐的大概范围。
岳飞一直在强调直捣黄龙,这个黄龙就是黄龙府,位置在今天的吉林农安,而宋军当时所在地郾城则在现在的河南漯河。
也就是说岳飞的目的不仅仅要收复北宋的失地,更不是要收复幽云地区,他要打到山海关以外,进攻金的战略重镇—黄龙府。
这个北伐如果想成功,必须要进行很好的准备,供给要有保障,并且能够有熟悉多种地形条件作战的部队。
虽然南宋相对于金还是富裕的,但不断战争,对于南宋的经济发展是有影响的。
准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是很困难的。
而且宋军要深入金人控制的区域,粮食等物资供给能不能保障得了,还有向北打,要考虑天气因素,一旦战争不能速战速决,要给兵士准备保暖的棉衣。
在金人控制的区域,宋军能不能保障物资供应是个大问题。
金是后来者,在原来北宋境内,岳飞的军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百姓的支持。
但不一定会得到全面支持,一方面,金人在原来的北宋境内也扶持了几个傀儡政权比如刘豫的伪齐,说明是有人愿意跟混的。
另一方面。
由于战乱,中原的百姓南迁很多,实际上中原地区的人口是大幅度减少。
即使岳飞收复了北宋失地,深入幽云后也得不到很大的支持。
幽云地区的居民已经脱离中原王朝200年左右,对于岳飞的支持度不会太高,甚至会站在对立面。
岳飞想达成收复的想法很难。
就算岳飞冲破了幽云地区,进入关外,面对完全陌生,人烟稀少,有极端寒冷的环境,岳家军有能力战胜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金兵吗?
而且岳家军属于完全孤军深入,全军覆没的可能性非常大。
影响岳飞北伐的还有南宋政局稳定的因素。
作为一个具有一定马上功夫的皇帝,赵构不是没有个人抱负,实在是迫不得已。
老爹和老哥是他难以摆脱的心结。
在法理上两个人不死,自己就是个代理皇帝,一旦他们回来自己就会乖乖的让出位置来。
而金人多次利用了徽宗和钦宗这两张牌,来制衡宋高宗。
一旦金人使出这两张牌,岳飞也无奈。
因此,很多时候,宋高宗的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无奈也会影响到北伐行动。
南宋之所以不收复北宋故土和南方百姓不支持有关。
收复失地的代价太大了,管一个开封的防御就能把南宋锁死。
既然这样,不如先守住南方半壁江山,等到时机成熟才收复失地更好。
而如果岳飞执意北伐,会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百姓的负担会增加。
在民间存在武装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民变,甚至出现兵变。
就算岳飞北伐可以成功,后院起火了,还是得不偿失。
南宋如岳飞、辛弃疾等人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开始考虑北伐,实际上历史上的北伐成功率并不高。
尤其偏安南方的政权,北伐几乎都是失败的,这里面的将领并不都比岳飞差,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现状。
冷兵器时代,战马发挥的作用很大,这是中原王朝的劣势,而且是长期劣势。
而由北往南打,越大越暖和,越富饶,士兵的战斗力也更旺盛。
由南往北,越打越冷,越荒凉,士兵的厌战情绪越高,越不利于向北推进。
因此北伐不成功有其客观原因。
实际上,南宋进行了六次北伐,前四次都是岳飞主导的北伐,战争的结果属于比较成功的,也收复了一些,然而宋高宗为了个人利益和金人议和。
后两次北伐则以失败结束。
如果单纯说以收复北宋故地的北伐,岳飞还是很有希望成功的,但是想深入金人长期控制的区域很难。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军事行动和政治、经济、社会都有很大的关联,不是一个单纯军事将领能考虑全面的。
靖康耻,是始终是包括岳飞、辛弃疾在内的许多经历这段历史的南宋军人的痛。
一雪前耻,激励着岳飞奋勇杀敌,可惜的是许多现实问题,让岳飞无缘雪耻。
参考:
其实当时的背景是不仅仅丢了汴京而已,而是金人渡过了黄河,兵锋直达江南。
宋高宗想在烟花之地杭州立足的梦想破灭,才启用岳飞做殊死一搏,拼存亡之地。
理论上,既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就不应该再去抱太平盛世幻想,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像刘秀一样,成为一个开疆辟土的大有为开创之君,方不负开创“南宋”之历史英名。
所以,如果我是宋高宗,我会支持岳飞北伐。
但是,也是量力而行的北伐。
既不会不受节制的任他施为,也不会故意使绊子去节制他的发挥。
首先,即便是北伐,也得跨部门合作,拟定一个战略目标、实施计划书,不能张口就来,直捣黄龙。
得有具体计划和细节,怎么捣?
如何捣?
先打哪里?
后打哪里?
战略评估。
还有,要结合国情、国力,多部门合作制定计划,确保思想统一,后勤无虞,文武兼备。
第一阶段先打到黄河边,将金人拒之于黄河以北,然后巩固江防,起码确保即便北上战事不利,也能让金人这帮旱鸭子无法再渡河南侵,无后顾之忧。
然后委派岳飞为北伐主帅,渡江作战,不得贪功冒进,稳扎稳打,拿下一城,巩固一城,徐图渐进。
战略总控,战术自由发挥。
其实,这样实施,根本无需担心徽钦二帝还朝,因为《绍兴和议》时,其实宋徽宗已经死了,宋钦宗原本就既没威望也没有建树,即便还朝,也可以言正名顺的追究他丢失祖宗基业江山的责任,义正辞严、言正名顺的在全宋范围内把他搞臭,贬为庶民,安享后半生。
再者,如果按照此方略北伐,既能确保国力无伤,还可以在徐图缓进中把宋钦宗也耗死。
一旦钦宗耗死在五国城了,就大肆为徽钦二帝举行哀悼仪式,宣传金人的累累罪行:害死我徽钦二帝、掳掠我妻女姐妹、残杀我兄弟同胞,在举国同悲的复仇氛围下,大举兴起复仇之师。
以举国之力,雷霆之势,分三路北伐。
三路大军北伐,朝廷主控战略态势,既可以分岳飞之专权风险,又可以让三路主帅相互竞争,还可以收到相互制衡之效用,可谓激励、平衡、人才建设三举并行不悖。
参考:
如果我是宋高宗,当然不会支持岳飞北伐了!首先,有宋一代,都是重文轻武,为了防止武官政变,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政策,将军和士兵并不在一起,将军只有得到皇帝的授权也就是兵符以后,才能去带领对应的兵力,进行作战,这就导致了宋朝国防力量不强,第二,石敬瑭为了做儿皇帝,献出了燕云十六州,宋朝失去了草原,失去了天然马场,宋朝的骑兵部队很少,作战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败多胜少!根据以上两个原因,南宋的武装力量,更是不如北宋,北宋都不是金国的对手,南宋更不行了!执意的对金国动武?
那就会产生以下几个情况,第一,打击了金国的主和派,金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得不灭了南宋,第二,打仗需要钱,宋高宗刚刚定都杭州,南方还没有完全安定,打仗需要加税,需要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对南宋的安全稳定并没有好处,弄得不好激起民愤,那就完蛋了!第三,战争就是将军的荣耀,将军的功劳大,拥兵多,就会对皇权形成威胁,这对宋高宗控制骄兵悍将非常不利,所以,宋高宗在军事力量和经济能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和金国进行和平谈到,给予金国贡银和绢,得到了江北的一大片土地,保护了南宋的存在,保护了南方的百姓,这就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