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大嘴巴死的很惨的人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王僧达因“大嘴巴”招来杀身之祸的经历,值得后人反思。
他是南北朝人,且为琅琊王氏族人。
王僧达很聪明,从小就能写文章,因才气而名声在外。
宋文帝听说了他的事情,认为他是难得的奇才。
并且为了拉拢他,把自己堂兄的女儿许配给他。
就这样,还年少的王僧达竟已成为了皇亲国戚。
后来,孝武帝继位了。
应朝廷需要,需要招聘一批人才,里面就有王僧达。
他知道了这件事情,立即上书自荐:“我乃贵族之后,而且聪颖过人,不轻易当官的。
如果做官,必须要做大官的。
”王僧达虽然有才华,不过心气很高。
他的心中,自己的能力才华出众,并且还是贵族,只有宰相的职务才和他匹配。
但事与愿违,孝武帝最终安排他去做官。
王僧达妥协了,但是内心还是非常不满意这样的安排。
到了管辖地区以后,也没有做到为民谋福。
反而把当地管理的一团糟,百姓怨声载道。
皇帝知道以后,就果断摘下了他的乌纱帽。
但经历这件事情之后,他的心气仍然非常高,甚至狂妄自大,觉得自己是贵族,浑身傲骨。
可谓是:“来者不惧。
”可惜,他的口无遮拦,终惹来杀身之祸。
路太后的一个亲戚叫路琼之,知道这王僧达是名门望族,特意备了礼物去拜访他。
王僧达看到眼前这位客人,没那个心情去招待。
听到对方自我介绍以后,突然说一句:“我家之前的马夫也姓路,名庆之,你跟他是亲戚么?
”说罢,下令将路琼之坐过的床烧掉。
路琼之当场气的浑身发抖,回去就和路太后告状。
路太后知道后非常生气,并且亲自找皇帝告知此事,让孝武帝处死他。
孝武帝起初不愿意,但考虑到自己的母后。
最终,还是给他安了个意图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当时的王僧达年仅三十六岁,却因为“大嘴巴”,成了“糊涂罪人”,结束了一辈子。

参考:
大嘴巴应该是民间对一些心理藏不住事,有什么事或者听到什么事总是喜欢对别人说的人一种统称,用东北话来说就是小嘴巴巴贼能说,也不知道轻重还有该不该说,一股脑都说出来了,不考虑后果。
老话说的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每个人长着一张嘴,但就是这一张嘴能够成事,也能够败事,在现在社会因嘴得罪人而被孤立,在古代因嘴得罪人就有可能小命不保,历史上就存在因为有一张大嘴巴而被丢掉性命的人,今天我要说的这位就是杨修。
杨修,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即今天陕西华阴人,出生世代簪缨之家,杨震的玄孙,太尉杨彪之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为学家。
罗贯中评价其为:笔下龙蛇走,胸中棉帛成。
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等各类作品,今存主要作品为《答临淄侯笺》《神女赋》《孔雀赋》等。
之所以说杨修死在大嘴巴这个上面,实际上与他的才能有莫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因才得到曹操的重视和重用,但是最终也是因才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名义杀掉。
【1】杨修因才而起,但却因才而搅入立储斗争中。
从《后汉书》和《世说新语-捷悟篇》中看出曹操是非常重用杨修的,任命他为自己的主簿,而且负责内外之事获得曹操的认可。
同时连曹操对杨修的才能都自愧不如,足可见杨修的厉害。
但是杨修因才而起,最终因才而亡,杨修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曹操手下和他的儿子们为了得到曹操的
【2】杨修自恃才高不给曹操留面子。
在这方面更加能够凸显出杨修大嘴巴的特色,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曹操虽然不是皇帝,但是实际上就是皇帝,而且还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所以辅佐曹操要更加的小心,但是杨修在这方面表现就不是那么的灵活。
尤其在展露才能方面,在很多场合让曹操很下不来台,如一次修建相国府的大门,曹操来视察,看完什么都没有说,叫人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离开了。
负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于是找到杨修,杨修叫人立刻把门拆了,他解释:门里加个活字就是阔字,魏王嫌这个门大了。
还有一此有人送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懂得究竟是何意。
轮到杨修了,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我们每人吃一口,还有什么犹豫的。
另外的就是非常著名的鸡肋事件了,更加让曹操下来台。
人聪明是好事,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坏事,杨修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每次都能股破解曹操的暗语,又参与了曹丕曹植夺储之争,这让曹操很是不爽,如果不杀杨修,那岂不是他狠毒隐晦的事情都被他看得一清二楚,最终: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参考:
饭可以多吃,话不能乱说,史上死于嘴大的比比皆是举个例子,冉魏大臣韦謏(小),这个人就死于大嘴巴350年春夏,冉魏击败后赵大军围困,对于后赵,冉魏开始由守转攻而归于那场大胜,大面积的胡族百姓以及后赵军人投降冉魏。
对于此,冉魏国主冉闵决定收降,他让太原王儿子冉胤为大单于,为了表示诚意决心,还给儿子配了一千名胡族侍卫就这件事,当时的光禄大夫韦謏不同意,他在朝堂大声呼吁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
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冉闵什么人呢,史书记载闵志在绥抚,锐于澄定,闻其言,大怒,遂诛之,并杀其子伯阳就这样,因为韦謏大嘴巴,不仅害了自己,还把儿子给株连了,可谓惨当然,这也是韦謏咎由自取,此人出仕前赵、后赵、冉魏,先后服侍了三族多代帝王,还都是帝王近臣高官,比如在刘曜时期他是黄门郎,在石虎时期他是太子太傅京兆公如此一个人,会说胡、羯皆我之仇敌?
他是自认为把住冉魏脉搏,准备扬名呢,冉魏杀胡起家呀,史书记载謏性不严重,好徇己之功,论者亦以是少之可他没想到的是,冉魏国主不按常理出牌,因此赔上了性命。
其实,如果此人暗中直谏,啥事都没有
参考:
有一句话说得好,叫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去学习说话,却要用一生来学习如何闭嘴。
中国历史上,因为祸从口出而死的人,又何止一两个。
一、祢衡这个名字应该很大了,他裸衣骂曹操,结果被曹操客客气气地礼送出境,去荆州刘表那里讨生活;
在刘表那里呆了没几天,又把好脾气的刘表给惹毛了,又被送去江夏黄祖那里;
黄祖这个大老粗终于没有曹刘那样的好脾气,在忍无可忍以后把祢衡给砍了。
二、许攸许攸和曹操是老相识了,在官渡之战之中他的反水直接导致袁绍乌巢粮仓被烧,从而一败涂地。
而他却也从此就躺在功劳簿上不再醒来。
在曹军开进冀州的时候,他甚至还嬉笑着对曹操说:“曹阿瞒啊曹阿瞒,没有我,这冀州你进的来吗?
”不久以后,他就被曹操找了个借口杀了。
三、周顗相比于祢衡和许攸,周顗还算是个正面角色,但也是吃了嘴的亏。
王敦之乱的时候,王导因为担心皇帝迁怒于自己,于是就求周顗为自己说情。
周顗却装作根本没搭理他,还扬言这是清除奸臣的最好时机。
结果王敦成功攻入京城,在处理大臣的时候,王导三缄其口,终于导致周顗遇害。
直到后来王导清理文件的时候,才看见周顗为自己说情的奏折。
于是也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四、贺若弼和史万岁贺若和史是隋朝名将,并列为隋初四大名将之列。
然而这两个一个因为议论杨广奢靡被杀,另一个则是因为直接顶撞杨坚而被杀,结局都难言有多好。
实际上,在君权至上、一言可决之生死的专制时代里,因言获罪是容易的,因为话多而掉脑袋也是家常便饭。
毕竟,狂言和真话,有时候并不容易区分,不是吗?
你还知道那些因言获罪的名人吗?
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哦!
参考: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尤其在历史上,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而作死的人简直数不胜数。
大嘴巴“杠精”祢衡杠精——祢衡(图片来源网络)提起大嘴巴,不得不提三国的杠精祢衡。
古往今来有才华者大都自视甚高,像诸葛亮不都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动出山的吗?
祢衡也觉得自己有才华,于是揣着一块名刺就到了许都想谋个公务员的职位,可惜名刺上的字都看不清了也没人赏识他,这时就有人劝他去投奔陈群、司马朗,祢衡眼睛一瞪,嘴巴就没了守门的:“我不跟杀猪卖肉的人做朋友!”彻底得罪了陈群、司马朗。
孔融举荐(图片来源网络)祢衡持才傲物,下巴都快撅到天上了,但谁让三国那时候却缺人才,孔融爱才就向自己的老板——曹操举荐了他,看在孔融的面子上,曹操勉强同意让祢衡走后门,但祢衡觉得曹操此人不上档次,称病不去,若事情到这里也就罢了,偏偏他嘴巴上的毛病又犯了,不仅不去还对曹操口出狂言。
祢衡击鼓骂曹操()曹操是有名的小心眼,祢衡骂他,他怀恨在心,却因着祢衡的名气不能杀他,最后思前想后相到了一个借刀杀人的主意,把祢衡送到了刘表处。
刘表刚开始对祢衡很尊敬,但祢衡的本质就是一个杠精,嘴巴又没有把门的,一得意就开始胡说八道,对刘表极尽侮辱。
图片源于网络是可忍孰不可忍,刘表狠狠心,他收拾不了祢衡,不还有一个脾气暴躁的黄祖吗?
转手就把祢衡送到了黄祖跟前,黄祖本也有惜才之意,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祢衡在黄祖处再次发挥“喷子”的超能力,当着黄祖的面骂黄祖是个糟老头子。
图片源于网络都被人指着鼻子骂了,黄祖怎么可能不生气,他生性脾气暴躁,二话不说直接把祢衡拖出去斩首示众了,祢衡精彩的“杠精”生涯这才落下帷幕。
祢衡这一生还真是惊心动魄,接连得罪三位大佬,可谓是常年在刀尖上行走,可就算在刀尖上大嘴巴这个缺点还是没能改正过来,这也造成了他最后身死的重要原因,这件事也告诉我们,管好自己的嘴巴,没事别跟老板互喷,杠精哪有老板活得久!
参考:
历史上大嘴巴惨死的比比皆是,鸨姐先来说个最不可思议的——唐中宗子女及婿死亡事件。
这事儿还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武则天时期告密者横行、酷吏男宠位尊,李唐一族几近灭门。
说起李唐一族,那可真让人痛心又气愤,因为其子孙凋零的直接刽子手竟是李唐的内部成员。
前有鲁王李灵夔的儿子李霭告密武皇,不仅导致李冲、李贞起兵伐武失败,还因此拉开了李氏宗室大劫难的序幕,李唐一族几近灭门。
后有唐中宗李显庶长子李重福告密,导致其兄弟李重润与妹夫武延基身死,其妹与胎中孩子随后亦死。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话说当时女皇身边最得宠的,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
二张宠幸到什么地步呢?
不仅朝中大臣要巴结他们,甚至连女皇的亲生子女太子李显、公主太平、相王李旦亦对他们争相巴结,其后甚至联名上书要求封二张为王。
可见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男宠比及王公贵族还要权势熏天。
这一切便招来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便有太子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以及郡主的夫婿武延基。
三位年轻人血气方刚,不像父辈那般能够隐忍,某次聚在一块谈及二张时候,激动之余不免嗓门大了些,讲话也更加不堪入目了些,最后甚至还对他们的祖母武则天横加议论。
想来也是对二张男宠身份的不屑,和对祖母武则天宠幸二张的鄙夷,若是这一切没有被人听到便罢了,可偏偏家贼难防、隔墙有耳。
这一切都让他们的兄弟李重福听见了,李重福的老婆又是张易之的外甥女,这话很快通过二张的嘴里传到了武则天的耳里。
当然,二张的度量怎么可能如实相告,肯定是要添油加醋一番。
武则天听罢气极,忙把太子李显拉来狠狠训斥了一顿,叫他管束好自己的子女。
李显本来就被武则天流放了十几年,吃苦都吃怕了,不想本就回到手的荣华富贵统统丢失,便逼着自己的儿子女婿自杀。
儿子女婿被逼自尽后,李显身怀六甲的女儿也因不堪打击,与腹中胎儿相继死去。
因为非议男宠,王公贵族就这样遭遇杀身之祸,实在不可思议。
鸨姐说古不靠谱,专注历史八卦hin多年。
参考书籍:《血腥的盛唐》王觉仁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
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大嘴巴死的很惨的人?
历史上因大嘴巴死的人很多,但是死的很惨的应该有以下几位:1、贺若敦和贺若弼父子:贺若敦:功勋卓越,但是看到与自己同辈的都被封为大将军,自己没犯错而且功劳大职位却没别人高,就出口抱怨,被晋公宇文护逼死;
死的时候告诉自己的儿子贺若弼要小心谨慎,说话注意,还用锥子在贺若弼舌头上刺出血来警告儿子要慎言。
贺若弼:被隋文帝杨坚右武候大将军,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
因父亲的死,前期还能注意,管住自己的嘴。
可是后来功劳大了,开始和他父亲一样了,到处说别人不如他,职位缺比他高,隋文帝不和他一般见识。
可是隋炀帝时期,他又嘴多私下抨击朝政,被隋炀帝杀了,家人做奴隶去了。
2、明末陈新甲: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他。
他指挥了明末松锦之战,大败,导致洪承畴被俘虏降清。
但是崇祯皇帝很信任他,无论犯多大的错都不追究。
陈新甲想要和大清议和,告诉了好友,好友又告诉了好友,好友的好友又告诉了崇祯皇帝,崇祯没有治陈新甲的罪,反而让陈新甲暗中去和大清谈判,并告诫他不可泄露;
可好友的好友把这个事情传给了言官们,言官弹劾但没有证据。
但陈新甲不怎么当回事,把来往书信放在文案上,被家童误认为是塘报传抄了出去,这下就有了证据。
众人去崇祯皇帝那对峙,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承认是自己安排的,让陈新甲解释,陈新甲反而觉得自己有功劳,不就便被处死。
而明朝也失去了最后一次和清朝议和的机会。

参考:
这不就是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吗?
历史上因为大嘴巴而死的人多了去了,比如杨修,因为家庭出身和参与曹操儿子夺嫡而被曹操嫉恨,后因大嘴巴猜测曹操心事,被杀。
还有祢衡,那个更是嘴炮王,见谁喷谁,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大嘴巴。
还有一个很诡异的,就是钟会。
按照《晋书》记载,钟会最后死于谋反。
他谋反前将前线将领全部抓起来,据说是准备全杀掉,然后再杀城外的士兵。
这个决定,传的众人皆知,城外士兵听到了,反攻大本营,杀掉钟会。
嗯,整件事都透着那么莫名其妙。

参考:
历史上因大嘴巴而丧命的人物。
1、杨修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
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
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
兵问其故。
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
于是大家都相信了。
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
2、贺若弼贺若弼跟着隋文帝出去打仗的时候,每当隋文帝想要任用身边的人,他就会在旁边说这人是谁谁,我认识,而且用质疑的口气说他都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这不摆明着在隋文帝的面前,说他不会用人。
但隋文帝念及旧情,就没有杀他。
到了隋炀帝时期就不一样了,隋炀帝本来就是一个比较骄奢的皇帝,而贺若弼依旧口无遮拦,私下议论隋炀帝淫乱奢侈。
隋炀帝可没那个好脾气,不会惯着他,后来就找个理由把他给杀了。
3、朱慈焕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第五个儿子,朱慈焕开始隐姓埋名,流落民间,成为了崇祯皇帝最后的血脉。
后来,朱慈焕一路乞讨,来到了一户王姓人家,王家主人看出此人举止非凡,最后认出了他是崇祯的儿子,于是将他收留在了身边,改名王世元,几年后,王家主人病故,王家不愿继续收留朱慈焕,于是朱慈焕重拾老朱家的老本行,当了一名和尚,本来已经平安无事,可是朱慈焕自己大嘴巴子,向人透露了他的真实身份,被人揭发,当时朱慈焕已经75岁,根本没有了反抗的力量,但还是被康熙凌迟处死,至此,崇祯的子嗣被彻底的消灭。

参考:
对不起,没看明白,是因为咀巴长的大而惨死?
还是叫人打了嘴巴而惨死?
??八戒咀巴大,但最终是隨唐僧西天取经后,终成正果,未听说怎么死的哟?

参考:
祸从口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乱讲!这是历史的教训,历朝历代都有毒舌,嘴巴不饶人,得罪人无数,最后被人杀掉!三国历史上有五位死在自己一张嘴上的名人,还有两个是坑儿子的爹,连累自己儿子也被杀!第一位,杨修!这家伙死就死在自己太聪明上!屡次挑战曹操的底线,太过自负,最后一次是因为,曹操的厨师问曹操晚上吃什么,曹操心烦意乱就说:鸡肋!没想到杨修就让将士收拾东西撤军!士兵很奇怪,杨修说:丞相说鸡肋,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就是撤兵的意思,曹操大怒,本来就想除掉杨修,这次终于有把柄了,于是借题发挥,说杨修谎报军情,将杨修斩首!第二位,祢衡!三国第一喷子,把曹操和曹操的所有将士损的一文不值,但是曹操没有杀他,把他送到黄祖那里,结果祢衡又喷了黄祖一通,黄祖可不是省油的灯,也不知道这是曹操借刀杀人之计,就把祢衡砍了,曹操早就知道祢衡会被黄祖杀掉,借黄祖的手杀掉,自己又不背上杀文人的恶名,一举两得!第三位,孔融,就是小时候就知道让梨的孔融!孔融是个文才,嘴巴狠毒!他曾说:父亲没有什么好孝顺的,他当初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欲望罢了!母亲也没什么可孝顺的,瓶子里面的东西取出来了,还要瓶子啥用?
这还是孔子的后世子孙吗?
曹操是一个”人妻控“,孔融多次冷嘲热讽曹操,曹操忍无可忍,把孔融杀了!孔融被杀,两个孩子还在下棋,仆人通知他们快跑,没想到孔融7岁的孩子说了一句千古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曹操知道后,觉得这孩子太聪明了,就把这俩孩子全杀了!第四位,关羽!这位也是毒舌,但是他针对的是孙权!孙权知道关羽的威名,就想和关羽做儿女亲家!于是派诸葛瑾去说媒,没想到关羽大笑,说”我的虎女怎么可能嫁给狗的儿子?
“就这句话埋下了祸根,关羽还数次取笑孙权,说孙权时碧眼小儿,紫髯鼠辈!最后关羽败走麦城,还大骂孙权,最后和儿子关平一起被斩首!第五位,张松!张松是典型的吃里扒外的人,口才好的不要不要的!曾经一句话把杨修反驳的哑口无言!为何说他吃里扒外呢?
他是蜀中刘璋的手下,见到刘备后,竟然把西川地图送给刘备,还请求刘备智取西川,夺益州作为根据地!吃着刘璋的饭,居然帮着外人夺自己老板的地盘,结果可想而知,张松被杀,既惋惜也是咎由自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