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越来越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有农民,不光有,人数还不少。
没有农民种地,产粮,人民吃什么,瓜果疏菜从哪里来?
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吧?
不知道别处的农村情况如何,济南南部山区的农村,由于人多地少,加上是山区,好多人都不以种地为主业,种地成了副业,人们选择外出打工,而且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农民工。
说白了,就是临时工,没有社保,干一天算一天的工人。
种地一年的收入,不能維持家中的生计,更不用说供子女读书,给子女买车买房了,没办法,只能选择打工挣钱。
总理都讲了,中国有六亿人,每月收入千元,相信这些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农民,农村人。
希望农村发展越来越好,人们都过上好日子。
参考:
中国农民越来越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农民越来越少,并不是件坏事,应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显现,比几亿人围着不足两亿亩土地转,要好的多。
人多地少,这是我国的国情,向大农业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减少农业人口,让更多的人从事二、三产业,让少数人来经营土地。
这些年的实践已经证是,农民单纯依赖土地,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生活的需求,如果中国的农民再减少三分之二,农业的发展还会更快。
社会的发展,是靠矛盾的激化来推进的,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发展,突破了一个矛盾,就会前进一大步。
现在农民撇家离业,背井离乡,其主要原因就是土地不足,剩余劳动力就自然要去寻求新的门路。
如果每个农民占有几十亩土地,农民就会守家创业。
很多人担心农村人少了,以后不会有人来种地,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不用看国外先进农业,就看看我们国家大面积种地区域,一个人能种几百亩、上千亩的土地。
还有人说那是平原土地,小块地用不上机械化就要人来种。
其实这样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当年的时代。
山东维坊市坊子区洼里村有个蔬菜大棚,年产值几千万,立体化经营,每年岀产十六茬蔬菜,仅用四、五个人来管理。
如果农村人口真的降到了无人种地的情况下,可以统筹安排调整种植结构,适合机械化就实行机械化,不适合机械化的地块,就实行智能化管理。
矛盾就会推进发展。
参考:
农民人数的多少是农业现代化推进进程的反映,减少农民是中国社会梦寐以求的期盼。
传统农业据资料显示,1978年中国的农业户口人数为93383万人,2005年底乡村人口是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78%;
从世界范围看,1950年农村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1.3%,1960年降为66.5%,1970年再降为62.5%,1980年进一步降到60%。
以1981年世界农民占比为例,当时的发达国家农村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9%,而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平均占到了国内人口的为70%。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高达75%左右,农村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74%。
总体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是缓慢的。
现代农业农民多不代表生产的粮食就多。
据资料显示,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仅1000多公斤,相当于日本的33%,前苏联的17%,美国的1.5%。
按最低粮食消耗水平计算,中国一个农业劳动者只能供养2.5人,而波兰是6人,美国70人,英国70人,前苏联10人。
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苦?
原因很简单,长期使用人耕、牛耕的简单生产工具,播种人工,收割人工,跳水抗旱,挖渠防涝。
一家人固守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且总感到劳动力不够,这种生产方式经历了几千年,劳动成果也仅仅只能养家糊口。
农业工业化单纯的农业不能发展农业。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是都已接受的道理。
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对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时期。
农业社会是前工业社会的一种形态。
前工业社会是以轻工业为主的。
轻工业的原料来自农业,农业的发展需要工业将农产品进行转化和提升的引导,需要轻工业发展的刺激。
这种刺激将使农业走上专业化道路,把大农业变成重点突出的专业化经营团体,使得农民不再是人们看不起的职业,而是土地的主宰。
农业赋予工业元素,就会全方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林、牧、渔大农业的全面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必由之路。
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机械化、电气化、工业化,在中国最要紧的是土地资源利用现代化。
现在各家各户割据的一亩三分地不能实现现代化,土地流转是当前要推进、要跨越的门槛。
不愿意种粮,是因为粮食利润太薄,农民打工抛荒土地是比较利润的选择都无可非议。
获取利润是每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只有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扩大利润,而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已经成为提升农业利润的不二选择。
美国从1950年到1985年,减少或限制面积在20公顷以下的小农场;
法国10公顷以下的小农户所占的比例从1955年的56%下降到1983年的32%。
都是遵循了这个规律。
这也是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养活70个美国人,中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只能养活2.5个中国人的道理。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总之,中国农民减少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中国农民人数减不下去说明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缓慢。
如果7千万中国农民能养活14亿中国人,到那时,我们才能骄傲地说中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了。
参考:
只要你去田里看看,那些饱经苍桑,那些挥汗如雨,弯着腰拿着锄头在耕耘着的,这些人还有千千万,他们在春天里播种希望,在秋天里收获果实,他们把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们就是农民。
你还可以在看看,那些在建的高楼大厦,那些桥梁工地,还有那些在建的高速公路上来来去去干的热火朝天的身影,那些被人称为农民工的人们,他们只是暂时离开了农村,他们之中有很多农闲时打工,农忙时回农村和父母一块收获,他们也还是农民。
他们从没脱离农民的本色。
而且最终还要接起父母手中的锄头去继续播种这片土地,去收获他们的希望。
他们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新一代的农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地理地形的限制完全实现机械化操作还需要一个过程。
“新型职业农民”在全国推广还需要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业不断的投入和有利于农村发展政策的不断推进,未来,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会更加生机勃勃。
而撑起这片天地的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农民。
参考:
农民越来越少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将来会越来越少,土地一定是掌握在少数懂科技会管理有丰富农业知识的新型农民手中。
远的不说,前二十年,一家种二垧地,全家老小忙的脚打后脑勺,从春忙到秋,一年有干不完的活,现在一家种二十垧地,老婆孩子不用上地,几乎从春种到秋收,都是机械化管理,用不着多余的劳动力,现在的农民,春种秋收干不上二个月农活,其余时间自由支配,进城务工补贴家用,这就是闲暇时在村里很少看到精壮劳力的原因。
这是东北农村农业现况,现代化农业机械已经完全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现代化农业机械已经完全把农民从繁重的身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参考:
中国农民越来越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从展开的内容:“其实,中国的农民已经不多了,基本上都是'农民工'。
而'新型职业农民',其实是在给'有地却不种'的所谓'农民'打工。
”来看,的意思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的实质问题。
第一、中国农民越来越少,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发展趋势使然。
一方面是城市不断扩张,城镇化的政策引导,使农民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是城乡之间差别,城市里收入高,农村收入低,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当了农民工。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提高,使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也随之大幅提高。
因此,中国农民越来越少,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中国农民越来越少,从现实来看只是一个专业农民越来越少,兼职农民是越来越多。
因为,虽然农民剩余劳动力绝大部份进城当了农民工,但是这些农民工还兼种着农村的承包土地责任田,他们仍然属于农民。
第三、解决专业农民过少的问题,一是普及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二是提高专业农民的福利待遇,增加专业农民收入;
三是将农民被社会忽略的劳动,即投入到土地上的保护保养耕地地力的劳动,计算在按劳分配的劳动量之中,使农民获得公正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
四是将农民列入一种专业职业,制定和完善农民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
参考:
真正种地的农民少了,领农补贴的人多着了,应该把不种地人的土地收回分配给种地人,打工做生意的継续干这工作,种地人土地多了也就可以以种地为生了,这样两全其美吧。
参考:
中国不但农民越来越少,工人同样也是越来越少,只能是公务人员越来越多。
农业实行机械化,一台播种机能代替几百人,一台收割机能代替几百人,喷洒农药一台无人机代替几百人。
1976年我厂建一栋三层办公楼,铺1.5米宽木跳板通道一直搭到第三层楼顶,而且所有建筑材料都是人工挑,抬,扛上楼,即使有一部分单轮小车推,前面还需要有一个人拽一直到三层楼顶,一栋大楼所需材料全部人工搬运。
如今城市楼房建筑现代化,无论多高建筑物全部机械化,节省大量人工,原先需要200人工地,实行机械化以后20人即可完成,而且速度比从前快几倍。
工厂实行流水线机械代作业,一个人掌控计算机等于百人效率,未来城市年轻人将面临无工可打,将来我国工作日会进一步缩短,也许4天工作日/周,每个工作日也许缩短到六小时,将来只能减少工作日,缩短工作时间来缓解打工难问题。
参考:
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吗?
一个领域,如果不能挣钱,大家都会退出,一个生意,如果不能赚钱,大家都好转让,农民也一样,干农业不能挣钱,那他们就会转型,变成工人。
这是价值决定的,除非国家出台强制性措施,否则农民越来越少,是无法逆转的,农民很苦,不是苦一时,而是苦一世,很少看见农民靠种田发财的,种田只能温饱,而且付出的精力和体力是很大的,可以说付出和收获是不对等的,其实和在企业上班一样的,当工资低于自己的付出时,大家选择的都是跳槽。
农民越来越少,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代表一个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工业化又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很多是机器取代人,农民越来越少,粮食却没有减少,那就说明农业现代化已经形成规模,粮食生产已经进入工业化。
没有人愿意当农民,除非是城中村的农民,他们的土地可以变现,他们实际已经不是农民,那些离城市很远的农村,就算是很多土地,土地也很肥沃,都留不住农民,哪里的农民读完书后选择的都是外出打工,根本无需考虑,家乡很美,但再美也没有城市的诱惑大。
农村现在留下来的是老人,小孩,农村现在都是在帮城市培养接班人,大一个出去一个,农村又是城市的养老中心,农民工老一个回来一个,很多人说农村的老人是闲不住的,其实是一种错误,他们闲不住是因为没有退休金,也就是说他们的退休金国家是不负担的,他们的退休金都在地里,想要拿得去问地里要。
农民越来越少是好事,城里人肯定会担心,没有了农民我们以后吃什么,这就是矛盾,很多人说农民没有退休金是因为农民没有贡献,他们种出来米和菜供应给城里人吃,难道不是贡献,没有人愿意当农民是因为他们供应给城里人吃的米和菜太便宜,而城里人感觉物价上涨很多是因为中间商。
农民很苦,所以农民越来越少。
参考:
农民永远都有,只是用不了那么多了,所以向城市转移。
就好比在日本,日本九州,也称九州岛,有一个政府职员,叫永尾宗男,今年69岁,退休以后,继承父母留下来的四十五亩土地,自己一个人种,加上自己的退休金和夫人的收入,每年能挣500万日元,相当于30万元人民币。
在当地这算是小农户,大户还有拥有几百亩的。
说明什么?
说明这么多土地,一个人就搞定了,几百亩的,也不需要太多人。
就好比一亩土地,一个人也能种,十个人也能种,一百个人也能种,产量都是一样的。
只有在科技落后的年代,由于使用最原始的农具耕种,才能体现出人多的优势,尽管这样,也是有比例的,比方用镰刀割麦子,挽着裤腿插秧,为了增加压力,人站在犁耙上,用小推车去田地送猪粪,六七十年代就这样。
不然多余了,浪费了,用不了那么多人。
所以种地,永远都会种,农民永远都会有,尽管以后叫法可能会改变,但不可能没人种地,只是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参考:
中国的农民其实不少,而是在农村种地的人少了,为什么种地的人少了呢?
如果农民仅仅只靠分给的那一点土地,连生计都难维持,更不用说供儿子读书上大学,也谈不上买房子,所以很多农民被迫的离开家乡,离开家人,到异地去打工谋生,被称之为“农民工”。
这些农民工,身份是农民无法生活在农村,却要奔波在城市里,干着又苦又累的活,靠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来养家糊口。
住在农村里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事实,大多数农村就是一个空壳,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空房子,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相当滞后,教育,医疗,商品,远远落后于城市,所以很多农村人为了孩子读书,被迫离开农村到城市里买房子,大都是家庭在城里买房子,都靠的是银行贷款,要用一、二十年的时间为银行打工,才能还清房贷。
中国城市快速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飞速建设,房地产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农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由于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即使他们辛辛苦苦的劳动,超负荷的工作,城市里还是没有他安身之地,最后还是要退回到农村,靠自食其力的一点微薄收入的养老。
现在中央也意识到农村发展的滞后,提出了振兴乡村,如果农村经济和生产发展繁荣,农业,农村的产业得到国家重视,如果乡村真正得到振兴起来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到那时候农民的生活才真正达到小康。
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