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痛风用激素与非激素的区别效果与副作用怎样

我是天津市泰达医院的李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有三类药物可以选择: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解热止痛药)和激素。
其中,前两类是一线药物,应该首选。
那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激素治疗呢?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尽早给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当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无效,或使用受限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

激素的使用原则与方法:使用中效激素比如泼尼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不推荐使用长效激素低塞米松。
泼尼松的用法:0.5 mg/kg/日,甲泼尼龙的用法:0.4 mg/kg/日。
相当于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每天6~7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
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很多,导致向心性肥胖、感染、钙丢失、骨质疏松、糖尿病、胃溃疡等;
短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反应,比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但总的来说,严格掌握适应症,短期使用(比如7~10天)还是很安全的。
不要把糖皮质激素“妖魔化”。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特效药,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
具体用法:开始口服2片(0.5mg/片),1个小时后用1片,12小时后再用1片;
以后每次1片,每天2~3次。
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很大,而且副作用与剂量明确相关,常见副作用的有:①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及食欲不振,发生率高达80%,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出血性胃肠炎。
②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严重者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可危及生命。
③肝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④肾损害:血尿、少尿,血肌酐升高等,严重者急性肾衰竭。
⑤其他:肌溶解,脱发,皮疹,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治疗有效时,药量离中毒剂量就不远了。
非甾体抗炎药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解热镇痛药,这一类药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
常用的有消炎痛、扶他林、布洛芬等,以及新型的止痛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后者的副作用小,建议选择。
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包括:①胃肠道症状:这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
②肾损害:血尿,血肌酐升高等,长期使用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中药还高。
③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对严重肝损害,凝血酶原过低,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
③过敏反应: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
④水杨酸反应: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高热等。
就药物的整体安全性相比,激素比秋水仙碱安全得多。
文献提示,秋水仙碱中毒稍有过量便会出现中毒反应,早期(24 h 内)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之后进入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服药后第24~72 h内死亡。
死因多为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等。
因为过量服用秋水仙碱中毒者并不少见。

参考:
痛风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
对于稳定期,以控制血尿酸水平为主,通常都是使用的降尿酸的药物,比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以及碱化尿液的碳酸氢钠。
但是如果尿酸长期控制不达标,就很容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急性发作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痛风部位的剧烈疼痛、肿胀。
在痛风急性期有的患者的血尿酸其实并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在疼痛、炎症的应激情况下肾脏排泄尿酸增加。
痛风急性其用药主要是止痛、消炎,如果之前又实用降尿酸药物,可继续使用,如果痛风发作之前没有使用降尿酸药物,一般建议暂时不加用降尿酸药物,而是等到痛风临床症状缓解2周后,再开始降尿酸。
那么痛风在什么时候选择激素?
首先来说针对痛风的红肿热痛,可以进行一些物理疗法,比如冰敷,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外用一些止痛药膏,如扶他林。
在急性发作期不宜热敷,这样容易造成血管扩张,加重肿胀。
配合物理疗法,可以选择止痛消炎药,首选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等,当患者对这一类药物不能耐受,或者有禁忌症的时候,可选择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可以先给一个1mg的负荷剂量,之后每次0.5mg,每日2-3次,知道症状明显缓解。
如果对秋水仙碱也不能耐受或者使用效果不明显,那么就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一般在1-2周内,其副作用不会很明显。
如果痛风症状较严重,也可以联合使用,比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要。
使用这三类药物,需要注意消化道不良反应,特别是有胃肠溃疡的患者,可能引起出血,要谨慎使用。
如需了解更多用药知识,可下载飞聊搜索wmys999,我会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