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潜伏》是经典的谍战剧你怎么看
。
《潜伏》是2007年出品的优秀国产谍战剧,距离今天已经十三个年头了,这部剧的播出,创造了当时收视率新高度,赢得了观众的普遍性好评。
在此之前有一定名气的男一号孙红雷,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影视明星;
老戏骨冯恩鹤马军勤等演艺事业再放光彩;
姚晨祖峰朱杰等人一夜成名……就连那个逃犯演员也因此而被人认出并抓获。
如果说《潜伏》是国产谍战剧的巅峰,只能说是在十三年之前,按照当时的环境,并不存在对此剧高估了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变化,另外两部谍战剧《悬崖》,《风筝》横空出世,《潜伏》已经不在是所谓的巅峰谍战剧了,但是,仍然属于优质谍战剧的前三名之一。
我认为目前为止,国产谍战剧的巅峰之作当属《风筝》,其次是《悬崖》,《潜伏》。
参考:
堪称经典!其中感人至深的一幕仍记忆犹新。
在飞机场余则成与翠苹不期而遇却不能相见,彼此之间只可用目光交流。
余则成展开双臂模仿鸡展翅的神态,口中发出咕咕咕鸡叫的声音在原地不停的旋转,,,此情此景催人泪下,令人动容!《潜伏》经典!
参考:
那天跟朋友闲聊影视剧,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潜伏》。
我说我看过7遍,他说他至少看过8遍。
总想把《潜伏》这部神剧来一次细致分享,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天就来聊聊这部十年前的老剧吧。
潜伏并不是第一部国产谍战剧,但却是该题材的最高峰,没有之一,豆瓣评分高达9.3。
在潜伏之后,无数谍战剧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甚至有不少巨资打造的全明星阵容,然而作品质量能打平潜伏的,可以说不存在。
2009年4月,潜伏首播,我不是在首播时通过电视看的,而是在热度快要过去的尾声用平板电脑看的。
看第一遍时根本停不下来,记得是熬了两个通宵才结束,极其过瘾,更疯狂的是,看完第一遍后,紧接着又看了第二遍。
在随后的10年里,先后又看过5遍。
每次只要剧荒或者突然想看谍战剧了,必然翻出潜伏来重温,每次都是熬夜看到尽兴,每次看都有新发现,每次看都有强烈的感动和共鸣,这强烈的程度从未衰减过。
这部剧在当年创下的热潮,堪称奇迹。
不仅观众们聊谍战剧必提潜伏,连央视春晚小品里都出现了余则成的名字,此外,几乎横扫了飞天奖、金鹰奖和白玉兰奖。
某位评委说,“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评委们的观点也没有出现分歧,对潜伏是一边倒地投票。
”该剧在朝鲜多次重播,朝鲜姑娘们对小眼睛的余则成格外偏爱。
别看潜伏的成片有30集之多,其实龙一的原著小说只有1万多字,是不折不扣的短篇。
由于对小说人物的巨大反差很感兴趣,所以编剧姜伟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丰满和改编,于是才有了这部现象级的神剧。
当龙一从头到尾看完电视剧以后,直接叹为观止了,“剧本远远超过了我的期望值,比原著的水平高出很多,这是实话不是谦虚。
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表演,让最终效果又高出剧本一大截。
我想到了它会受欢迎,但如此受欢迎,我也感到奇怪。
” 如果你观察得够细致,一定会发现潜伏实在是一部小制作的剧集,道具、服装、取景等细节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10个月打磨剧本,2个月拍完,为了最大程度节约资金,姜伟连外景拍摄都能省则省。
正是这样一部小成本的国产剧,不仅收视率和口碑居高不下,更捧红了片中的一众主演和配角。
好故事,好导演,好演员,好台词……许多好叠加在一起,才能出现神级好作品。
这与衡量好音乐的标准几乎如出一辙,单项出彩并不代表什么,所有单项都可圈可点,合体后才能爆发出超乎寻常的能量。
剧情行云流水,冲突引人入胜 国民党少校余则成,逐渐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和黑暗,心灰意冷后转而投靠共产党,被派驻天津站之后,他成了潜伏在军统内部的眼睛和耳朵,凭借智慧与胆量巧妙周旋于敌人之间,屡次传递出极具价值的情报,悄然左右着战局的发展。
看上面的剧情,你不会感到任何新意,然而经过主创人员的巧妙添加和改编,令看起来老套的故事产生了新奇的效果。
故事主干分三部分,刺杀李海峰,投靠共产党,建功天津站。
前两部分起到了铺平垫稳的作用,第三部分是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
无论是铺垫还是爆发,全程都注重逻辑的合理性,力求平稳过渡,不急不躁,张弛有度。
剧情的发展自然而然,从而令整体结构有行云流水之感。
随着战局的复杂推进,十几件高难任务依次出现,颇像一个个章节接连展开,一个比一个激烈,一关比一关凶险,节奏跌宕起伏,直至最高潮来临。
每一个任务都险象环生,有人牺牲,有人做了替死鬼,有人从头到尾浑然不知,一切都在地下秘密进行着。
观众一边为剧中人物捏着一把汗,又一边忍不住好奇下面将会发生什么。
男一号余则成身上有三条爱情线,左蓝、王翠平和穆晚秋,左蓝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翠平是中二大条的游击队长,晚秋是小资单纯的娇小姐,三个女人三种画风。
这三条线,一条浪漫纯粹,一条哭笑不得,最后一条是无奈的归宿。
三条线似乎互不相关,实则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也与各阶段的冲突密不可分,大大丰富了人物的感情和色彩。
另外,潜伏的反派角色设定几乎是教科书式的,一个个难缠的对手,出色地烘托了余则成的机智和战争的残酷。
每一个反派都身怀绝技,相当不好对付,这让每一次冲突都变得鲜活生动,可谓针尖儿对麦芒儿。
有些剧的冲突是干枯无味的,普通观众都能看出制造、拼凑和故意为之,而潜伏的冲突是立体的真切的,有着极强的代入感,引人入胜。
主演演技精湛,配角毫不逊色 演技从来都不是玄学,也不是不可量化的。
好演员会赋予角色生命,他们是一种特殊的画家,用表演将人物的血肉和内心世界呈现给观众。
绝佳的演技,可以让人们忘记演员,眼里只有角色。
孙红雷、姚晨、冯恩鹤、吴刚、祖峰、沈傲君、曹炳琨、朱杰……你可能对这些名字并不是全部熟悉,但你一定对下面的名字或称呼倍感亲切,余则成、王翠平、吴站长、陆桥山、李队长、左蓝、谢若林、穆晚秋。
从主演到配角没有人掉链子,潜伏的演员们上演了一场演技大PK,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孙红雷和冯恩鹤更是贡献了神级演技。
几乎所有角色都是站得住敲得响的,性格鲜明到让人过目不忘。
余则成敏感善良,翠平粗中有细,吴站长阴狠圆滑,陆桥山势力狡诈,李涯正直坚定,左蓝顽强勇敢,谢若林唯利是图,晚秋忧伤专情。
在小小的天津站,多种动机和利益纠缠在一起,纵横交错各怀鬼胎。
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谍战大戏了,还让人闻到了职场戏和官场戏的味道。
剧中的精彩桥段,成蹊就不一一例举了,每一集都有不少演技碰撞的戏码,让人大呼过瘾。
台词恰到好处,金句层出不穷 台词是一部剧重要的组成部分,好台词可以有力地刻画人物,同时有效推动剧情。
潜伏的台词一定是下苦功夫斟酌打磨过的,与角色性格贴合得太紧密了,在既有的剧本之外,不排除演员临场即兴发挥的可能性。
每句台词都有价值,多一分则太胖,少一分则太瘦。
除了余则成和王翠平不断送出笑料以外,吴敬中和谢若林简直就是金句制造机。
吴敬中 :时间像一头野驴啊,跑起来就不停。
你都长皱纹了,就跟我这前列腺经常造反一样。
天津站是个重建的站,前栅栏宿猫,后篱笆走狗。
抗战夫人换成胜利太太,也是很时髦的。
处罚是可怜的手段,我用不惯。
峨眉峰,还tm独照?
颇具浪漫主义气质啊。
把你的脑袋从脚后跟里拿出来再用一次吧。
谢若林 :你断人家财路,人家会断你生路的。
我卖西瓜你嫌贵,你就要杀我呀?
嘴上都是主义,那心里全是生意。
如果你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咱俩还能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
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
诸如此类的经典台词,在剧中几乎随处可见。
旁白画外音也很值得一赞,肃穆压抑,总会不失时机地跳出来画龙点睛。
有了这些四两拨千斤的台词,不仅丰满了人物,强化了情绪表达,还让观众密集捕获到了许多共鸣,或会心一笑,或悲凉绝望。
气质耳目一新,观感与众不同 大部分谍战剧很容易犯如下几个错误,人物犀利但不够细腻,剧情夸张但略显突兀,冲突激烈但不令人信服,总会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不真实。
看的时候,很难跟着剧情走下去,容易脱节,或者说缺少走下去的理由和推动力。
成蹊认为,在这几点上,潜伏做到了颠覆。
潜伏一开头,余则成并没有被套路的预设为中共地下党,而是一名国民党军官,他是在遭遇了一系列变故之后才弃暗投明,这让后面人物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按照传统谍战剧的打法,最后要么是圆满大结局,要么是主角牺牲换取胜利,潜伏却反其道行之,以继续潜伏和无奈的泪水结尾,翠平抱着孩子苦苦守望的画面让人泪奔,悲寒彻骨。
谍战剧不是喜剧,happy ending不一定适合所有作品,真实的谍战比潜伏的结局残酷一百倍。
凡是与信仰有关的影视剧,一般很难避免用力过猛,拧眉瞪眼的口号和顿足捶胸的爱国最为常见,如此一来,角色便显得呆滞或脸谱化。
在探讨信仰问题时,潜伏是一反常态的,尽量去尊重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大胆地加入了幽默和抵抗的成分,在厚重的信仰表面盖上了一层不严肃,没想到效果反而极佳。
余则成和上司因为任务发生激烈争执,翠平以业余手法介绍余则成入党,站长太太说打仗都是为了钱,替余则成寻找翠平的人表现出不近人情的冷漠……这才是人,真实的人,在真实之余的才是主义和信仰。
潜伏营造残酷不靠血腥的场面,而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孤独和恐惧,剧中有不少情节让人泪湿眼眶,比如余则成与左蓝的遗体告别,他一边翻看《为人民服务》一边缓缓出声诵读,得知翠平牺牲时余则成呕吐后倒地,电台传来让深海回家的呼叫,廖三民决意赴死时的坚毅……平静的波光之下满是暗流,唯有内心的信念永不动摇。
真实的情感结合扎实的表演,送出了一波波无法复制的强烈共鸣,这共鸣就像一圈圈涟漪震荡开来,即使余波散尽,英雄的表情依然清晰可见。
得益于演职人员在多方面的探索、创新和改良,使潜伏的观感与其他谍战剧大不相同,不虚不浮,不涩不硬,松紧适宜,张力十足。
不管重看多少遍,都感受不到用力过猛,更不会出戏,幽默和严肃交替进行,欢乐和眼泪平行涌出。
在祖国母亲70岁生日的2019年,看这样一部剧,更能明白今日和平来之不易。
英雄的故事,需要有人讲述有人倾听,一代一代传颂下去。
英雄的故事,没有落幕时。
(文章来自 微信公众号 一路有家驹)
参考:
。
谍战剧《潜伏》的确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
首先,故事背景明确,脉络清晰,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没有神剧的胡乱编排的痕迹。
其次,演员塑造角色比较成功,孙红雷、姚晨、冯恩鹤、祖峰、吴刚等表演艺术水准高,令人难忘。
再次,人物对话精彩生动,许多台词让人感觉回味无穷,流传甚广。
所以,说《潜伏》是目前为止电视剧中的巅峰之作,一点也不为过,没有过誉的问题。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参考:
电视剧《潜伏》应该是谍战剧中里程碑式的成功,并非过誉。
《潜伏》这部电视剧,一改以往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的套路,由讲述谍战的惊心动魄,情报获取的千难万险,地下斗争的扣人心弦,将镜头转向了人物(角色)相互之间矛盾的展开与解决。
说白了,《潜伏》成功,并非因为是谍报人员余则成获取了多么重要的情报;
这个情报对战场上的胜利起着如何重要的作用;
编导的重点不是这些,而是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电视剧《潜伏》的主线当然是余则成和翠萍之间的“假夫妻”到真夫妻的拜天地;
而直到剧终,翠萍也没有等到丈夫,挺着大肚子盼郎归。
围绕着这条主线,又穿插了余则成与女友左蓝,还有进步青年后来和余则成一起出现在香港继续扮演第二轮假夫妻的晚秋。
第二条主线应该是余则成和老谋深算的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
围绕这条线,又有各种人物以及矛盾,这也是《潜伏》一剧最大的亮点与突破。
编剧没有脸谱化各种人物,反而演绎成了“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还有站长“摆平”各种矛盾的能力。
《潜伏》揭示了职场上各种潜规则,编导的高明之处在于不露痕迹的一一展开矛盾,这些矛盾基本上又合理的得到了解决,比如说“佛龛”的人出现,行动队长的消失,等等。
《潜伏》以后的《电视剧》,大都走的是它的套路,不是以“惊险惊悚”来抓住观众,而是注重“情”的叙事手法,动之以情提高收视率。
最后,《潜伏》的成功必然与演员的功夫有关系,主要演员都是实力派,表演很少刻意造作。
参考:
谍战剧《潜伏》是不是过誉了?
有人说《潜伏》国产谍战剧的巅峰,也有人说《潜伏》只是被高估了,不过是因为先入为主,本质是谍战神剧,那么,《潜伏》过誉了吗?
诚邀回答,我个人认为,《潜伏》的确是高估了,而且也过誉了。
潜伏只能算是还不错,但要说巅峰,还是差了一点,在我的心目中,谍战剧的巅峰非《风筝》莫属! 这部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的每一个小人物,都有他们的故事,而且也都很伟大,这是很多剧所没有的。
潜伏虽然口碑,一直也还不错,排在谍战剧前十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风筝第一,我认为排在第二的应该就是张鲁一主演的额《红色》了,这部剧也是特别的经典。
因为前面两三集删减了一个演员的镜头,所以有那么一点不连贯,但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三集过后,渐入佳境,越来越好看。
好的电视剧,看完之后,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而风筝和红色都做好了,他们才是谍战剧的巅峰之作,那么,你们认为呢!
参考:
与其说是谍战剧不如说是职场剧!
参考:
我觉得还是《风筝》最经典!
参考:
经典就是经典,还用有人说吗?
参考:
我觉得是暗算!
参考:
《潜伏》的确是部经典谍战片,播出已近10年了,如今被提起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对此津津乐道。
此剧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剧情的发展安排的也合情合理,虽然是部谍战悬疑片,也会让观众看的明白透彻,不会像某些悬疑片,为了留悬念而留悬念,剧情跳跃性太大,弄得晦涩难懂,看似高能,但是不会走进观众的心。
这部剧播出的成功就在于无论社会哪个层次的人都能看,都可以轻易被牵动,一旦看了开头,就会情不自禁的一直追下去。
它的另外一个成功点就是演员阵容选的好,无论主演或者配角都非常出彩,尤其是余则成,人物拿捏自如,把一个表面木讷,内心有信仰有抱负的谍报地下工作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总之,此剧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经典谍战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