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西要买贵的
贵的东西只有贵一个缺点,而便宜的东西只有便宜这个优点。
看一个姑娘的自述吧。
我出生在镇上,家庭家庭年收入8w左右,要供养我和弟弟两人念书,父母一直都是教导我们节约。
能买最便宜的,一定不买更贵的,这对于我真的是一件影响我一生的误导,我不是批判原生家庭,而是这样的观念限制我们太多。
我想说一件关于交通工具的直到念大学之前,我一直都没出过省,最远就是坐大巴去远方姨妈家可能是太少坐车的原因,四个小时的大巴我吐了八次从此对于出远门我都莫名的恐惧后来念大学考去了北方爸妈很开心,一定要送我去我印象非常清楚,火车要开20个小时,硬卧比硬座贵120块钱三个人就是要多了360元。
我们家的消费观念当然是选择硬座结果20个小时到了天津,嘈杂的车厢,拥挤的座位过道和厕所让我们三到了学校已经狼狈不堪,特别是妈妈更是像生了一场大病但是我们还是舍不得那贵120元的硬卧我就这样四年大学,硬座20小时,每年两个往返我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尝试硬卧的想法这大概是我们家20年来给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节俭终于在大四最后一次回家,由于毕业季很忙,没买到票,只剩下硬卧面对着贵120元的票价,我还是犹豫不决,但是实在是因为没票了于是我咬咬牙最后一次“奢侈”一下。
那20个小时我居然觉得那么轻松车厢可以躺着也可以坐着,没有拥挤的过道和厕所夜间还能关灯睡觉,早上美美的乘务员还提供到站通知服务那一趟火车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贵120的票价太值得了。
对于这件事我也是感慨万千现在我工作了,爸爸妈妈也是不止做过硬座,还有高铁以及动车也体验了我极力推荐的硬卧,甚至学会了微信和QQ和我和弟弟聊天今年正式和丈夫定居在北方一个二线城市买了房子今年五月份想接父母来我们新家玩玩于是安排好了一周的行程和定了各种公园的票结果我粗心的毛病又犯了,高铁车票买错了时间。
我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咬咬牙买了高铁商务座。
也开始和爸妈说他们和往常一样埋怨我乱花钱结果上了车之后,兴奋的和我视频,说“这个高铁的座位比电影院外面的按摩椅还舒服,可以电动调节,车厢很安静,只有四个人,还有报纸,你爸最爱看报纸了。
还有电视和吃的喝的。
”拍照片发到我们家族群里炫耀显摆那一刻,我觉得昂贵的东西真的很棒
参考:
为什么有人说日本的东西好呢?
那就是钱好。
我只买过一次日本的电器,刚开放时一个12寸的日立小电视就要4000元,看了13年,色真音好不出毛病,但年久照样坏,只卖了5元钱。
现在听说在日本买个烧饭的电饭锅要5000元,我的天,那也太贵了吧?
小日本的东西好也不至于价格贵上天了哟,说是烧的饭好吃,不易坏。
我说都是鬼话,中国人以迷在日货里面了,电器是有寿命的,再好也只用到那几年。
国人总说国货质量不好,那是质量呢?
是说贵了不愿出钱,外国的东西都舍得花,说好,这是一种祟洋迷外的心态。
因中国人在国内买东西爱讲价,要便宜,所以厂家为了迎合买家专做便宜货,如果都愿出钱,中国货比日本人做的都要好你信吗?
这就是为什么东西要买贵的的出处。
参考:
分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一分钱永远一分货,但越贵的东西性价比肯定越低。
只要一款商品在他所处的定位形成稳定而有效的产销,他的价格就是合理的。
这和成本多少其实无关。
但是,性能、技术指标和价格的线性是背离的。
以汽车为例,10万的车比5万的好的多;
20万的比10万的好不少;
50万的车比20万的好,但是要说差距很大不至于;
100万的比50万好的更有限。
各种商品的定位高到一定程度,他的有限产品提升往往伴随着几何级的价格提升。
从这个角度,消费者需要考虑是否你的需求必要要达到某个级别,否则多花出去的钱其实意义不大。
二,绝大多数标准化的商品,差不多类型规格指标的价格差异都体现在品牌上。
品牌的意义其实就是承诺,商家以品牌为承诺对产品质量和体验负责。
这就产生了一个差异。
虽然一分钱一分货是普遍真理,但不能用来界定单独个例。
总有一些性价比高和性价比差的同类商品。
区别在于,贵或者说高档的牌子,他以他那个很值钱的品牌形象来为产品背书。
比如高档服装,消费者一般不需要为基本的面料水平、工艺和版型担心,很多面料感觉也一般的名牌货,穿上去确实舒服、显身材。
极端的有些低端货,买回家还得加固纽扣、处理下细节。
然后差异就来了,便宜的好货不是没有,但是大海捞针你得去淘,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要自学很多知识。
时间精力也是成本。
买贵价货(被杀猪不算)多付出了钱,省了很多时间精力的浪费。
我认识的一些中产
这种情况下有衍生出一个话题,不要超越自己的财富和收入水平去追求高价货。
剩下的时间精力是对穷人来说不值钱的东西,花出去的钱却是穷人缺少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要超越自己的理性消费能力。
之所以要加个理性,是因为很多东西并不是真的买不起,几万的包真的买不起吗?
谁家掏不出几万?
但是如果要花几个月工资去买个包,这就不是理性的消费买得起了。
收入不够,你买个真的别人也以为是假的。
第三,有时候贵的东西体验好。
在中国免费或低价消费往往不舒服,哪怕东西不差。
免费的高速堵的走不了,超市打折那几天人山人海排队,个别特价商品得和一群披头散发的大妈去肉搏才抢得到。
5折吃个饭,前面几十上百桌等。
哪怕1111、1212这种网购,你在享受便宜一点的同时,得忍受发货慢、送货慢、半夜抢单……很多东西还不如避开高峰期,哪怕价格高一点。
参考:
我是卖家电的,很多客户就选择便宜都是产品,我在这里给你大家说一下,选择家电产品,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贴牌,小众产品不要选择,最好是选择名牌产品,尽量选择名牌产品的最便宜的。
。
就拿速热壶来说,垃圾货25一个,九阳85一个,垃圾产品三月报废,做工粗糙,用料垃圾,而且还有毒,九阳一个水壶用5年没有问题。
参考:
我花一千六百多快买了个电饭煲,老公骂我败家,直到有一次在婆婆家吃饭他说饭不好吃,怀疑是婆婆买的米不好,我就带了点这个米回家煮饭给他吃,这货说这个米好吃,你给我妈也买点,我说是同样的米只是锅不同,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说过我了,而且改变了他的消费观,说买东西得买好的??
参考:
从小家人给灌输的思想就是要节约,都是普通老百姓,买东西总是会货比三家。
去超市买东西,有打折的绝对只选打折的,买衣服最多的时候就是等换季打折的时候再买。
这几年参加工作之后,收入比刚毕业强了点,买东西自己能够做主了,突然发现自己并不会买东西,很多时候为了省钱买的衣服都是小店里便宜的,往往穿了没几次就感觉要么不合身要么质量不行,每到换季就觉得没衣服穿,遇到重要场合也觉得没有合适能穿出去的衣服,真的应了那句话,贵的东西买的时候是心疼的,用的每一天都觉得是超值的,便宜的东西买的那刻是高兴的,总分第一天都是将就的。
其实过分的图便宜,反而最后付出的成本往往并不低,中间还消耗了不少比价的时间成本。
所以,在自己的收入范围内,选择适当贵点的好点质量的才是最佳选择。
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得改变了。
参考:
东西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学生时代买条裤子,十多元一条。
便宜是便宜,但拉链、裤线经常有故障。
烦人、丢人。
以前穿鞋总是脚臭,工作后有一次老婆在天虹花500元买双进口皮鞋,真的就不再脚臭了。
所以具备一定经济条件后,还是尽量选择品质高的商品。
用起来省心。
还有就是全周期成本,质量好的产品一次性成本高,但使用寿命长,总的来说更便宜。
装修过房子就知道,一些关键部件一定要选质量好的。
否则维修起来,花钱不说,费心费力,烦死人了。
我的理解不一定买贵的,但是一定要质量好。
因为产品是为人服务的。
以汽车为例,紧凑型、中型、大型等,每一级中都要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不然的话,去维修厂的路上,你就后悔吧!
参考:
本人虽然不富反对浪费,我觉得消费量力而行,不要攀比。
出行:大家常消费的,2008年以后我出行通常优选:航空、高铁、软卧、自驾。
为了效率和舒适。
服装:拿常穿的西服来说,2000-3000的质量肯定比200/300的好,但作为工作服太贵又没必要,有人说200/300一样穿,可版型和质感差得多。
烟酒:口感习惯和档次。
住房:贵有贵的理由,地段环境不一样,一起居住的人群也不一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理性消费!
参考:
为什么东西要买贵的?
时代不同了,生活水平不一样了,要求也不同了。
简单说吧!(一)为了体面,买衣服要买贵的,厂家生产的名牌服装都比较贵,所以,买贵的服装就是买名牌服装,显示自己的身份不一般。
(二)为了舒服,买鞋要买贵的,贵的鞋货真价实,穿在脚上舒服。
(三)为了身份,买手表要买贵的,戴在手上,显示你的身份真不一般。
(四)为了享受,买手机要买贵的,一般新出产的手机都比较贵,一代更比一代的手机功能多,找钱不享受,能带进棺材吗?
(五)为了健康,再贵的用也要买,黄金有价药无价,他说多少给多少,拒绝讨价来还价!?(一)(二)(三)(四)供参考,(五)点是你没办法的选择。
有个小故事,看后请引起注意,为了虚菜心,谨防上当受骗!有个小伙子开个了服装店,有件夏天穿的衬衣标价180元,卖了很久都没有卖去。
其它标价高的夏装早就卖了,可这件180元的就是卖不出去。
小伙子想了想,干脆在180后面加个0,180变为1800。
结果,很快就卖出去了!
参考: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骑三轮是家里唯一的收入,那时候母亲都是省吃俭用把钱用到刀刃上,养成了从小省钱的习惯,买东西都要买物美价廉的,但是这是很难做到的,记得大学时候老妈集市给我买了双25块钱的很好看的运动鞋,穿了一天就坏了,长大了自己赚钱买房了,有能力也会奢侈一把,运动鞋从特步穿到阿迪耐克,最后非亚瑟士不穿,尼玛的贵是真贵,穿是真舒服!衣服买贵的能穿好几年冬装,便宜货第二年就穿不出去了。
豪华车没开过,但是十几万的朗逸和二十几万的迈腾确实有差距,贵的东西大部分是有它道理的,剩下了要考虑的就是性价比了!
参考:
一分钱一分货,有能力买贵的东西很少出错的。
像我戴了二十多年几百块的近视眼镜,以为贵的都是骗人的,电视也报导过眼镜国内合格率很低。
直到第一次去香港,刚好眼镜坏了,就下狠心去香港买个贵一点的。
打算买个4千内的,谁知脑子一热买了8千多的。
戴了之后再对比几百块的那种,你一戴上眼睛都很不舒服,看东西都不自然的,戴不下去。
而且这眼镜没戴眼镜的都说我这眼镜好看,真是没对比没伤害。
开了雅阁七年了,刚换了个小奔驰c,网上都说也是中级车,奔驰的标值十万。
我也觉得应该差不多。
但我开了对比后,雅阁除了便宜,空间大点。
就没一处比c好。
永远是一分钱一分货,厂家做生意都不傻的,只是有句话说的,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