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时观察呼吸势必会让意识关注在呼吸上呼吸就不自然了那应该控制呼吸吗

关于冥想,不管是外在身体,还是内心思绪都是越少波动越好,所有让自己动念头的行为都是干扰。
因为不管你动的是什么念头,念头本身就是波动就是思绪,有念头必然有波动。
打一个比方:你已经进入了冥想入定的状态。
忽然你心里暗自高兴心想着我终于做到了。
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念头,你在有这个想法的一瞬间,思绪就起了波动。
我们再回过头来讲冥想时是否需要控制呼吸?
对于初学者来说,或者说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一坐下来就能摒除所有的思诸,进入冥想状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帮助我们先静下心来减少思绪的方法。
调息就是其中的一种。
冥想前的调息。
调息顾名思义就是调整呼吸,要调整自然就要有控制。
所以说这个阶段是应该控制呼吸的。
找一个舒服的,能够长久坐得住的姿势坐下,先让外在身体静止下来,然后有控制的深长缓慢的吸气,深长缓慢的呼气。
当然这里对呼吸的控制主要是为了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到身体上来,不让他到处飘。
就是为了让大脑从乱七八糟的思绪波动中先集中到一件事上。
调息用的是把思绪集中到呼吸这一件事上。
比如烛光冥想就是把思绪集中到烛光上。
语音冥想就是把思绪集中到诵唱上。
冥想时的观察呼吸。
观察顾名思义就是看着,但是不干预不参与。
所以这个阶段不要控制呼吸。
当脑袋里的千头万绪都停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到呼吸上时,就不要再刻意的控制呼吸了。
因为开头说了控制呼吸也是一种念头,一种思绪,一种干扰。
所以这时候你就静静的观察呼吸。
把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一呼一吸。
就像这呼吸跟你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你看着他,但是只在眼里不在心里。
因为这种感觉很难描述,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可能不太确切。
我们在练瑜伽时经常会提到凝视点。
比如说做树式时,眼睛看着前面固定的一个点。
(看到这儿,你可以放下手机做一下树式)这里的观察呼吸就像我们在瑜伽习练中看凝视点的感觉。
你看着前面的一个点,只是看着,你不会去注意这个凝视点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离你有多远,你也不会去想我为什么要去看他等等,这些你都没有注意。
虽然你正在看着他,并且是很专注的看着他。
但是他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对他也没有任何兴趣,不做任何研究,也没有任何评价。
凝视点和呼吸是一样的。
你就这么观察着自己的呼吸,你的呼吸是长是短都跟你无关。
看凝视点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专注和平衡;
观察呼吸也是为了让自己专注。
当冥想过程中分心时。
冥想过程中分心是正常的,可能只保持了很短暂的时间,乱七八糟的思绪又会回来了。
你可能会想到那个伤你心的人,可能会想到孩子,也可能在想明天吃什么穿什么,总之任何一种思绪,都有可能在这时候跑出来。
一旦你意识到你的思绪跑偏了,心神乱了。
你就需要从头开始再来。
先有控制的调整自己的呼吸,把思绪拉回来,回到呼吸上;
再无控制的观察呼吸保持专注。
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跑出去拉回来跑出去拉回来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
相当于从走一步退一步,慢慢的变成走一步半退一步,然后走两步退一步这样的反复的拉据战中取得进步。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提问者说,
如果你的姿势是舒服的稳定的,只要你不去控制呼吸,你的呼吸肯定会自然的。

参考:
初练冥想,人的思绪是乱飞的,一会想这一会又想那。
所以,用
通过这样的习练来放空脑海,放松身体。
本身练习呼吸也是为了让人放松,使人尽快的进人冥想的境界。
只有通过专一的训练,人才能入静。
也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呼吸,再到无意识的呼吸,才能进入冥想的境界。
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持久练习的过程,若是几天,几次,几分钟就可以,绝对是忽悠人。
不是说:“鞋合不合适,穿脚上才知道”。
所以,想练冥想的人,试着去练练,找找感觉就全明白了。
但是,学习过来人的经验,也是有捷径可取的。
你比如说放松,也有很多人是不会放松的。
我就教大家找下放松的感觉,若觉得能放松就给我一个“赞”。
两眼微闭,正常的呼吸。
吸气时感觉整个身体内气在向下走,通达小腹,而身体的肉和骨骼在整个脊椎骨的带动下,向上延长,直达头顶的百会穴。
这是检验自己在静坐中脊椎骨是否正直最好的方法。
呼气时,从头顶开始整个身体的肉和骨骼都在向下沉。
特别是眼睛,两个眼球在向内向下缓慢的掉到眼坑,耳朵在耳坠的牵引下慢慢的下沉,整个脑袋都顺着脖劲放松下来了。
这就是一种放松的感觉。
看到的朋友可以试下,有没有放松,一试就知!
参考:
这个是因人而异的,说到控制呼吸,显得主观意识太过于强烈,不主张的。
西方称为冥想,东方大多称为静坐,其实是一回事。
对于冥想或者静坐来说,第一要义要解决的是人的意念问题,人一旦静下来,会发现更难入静了,表面上身体的平静反而会带来心理上的更大波动,心猿意马。
所以古人就想方设法让心念静下来,因为念头太多,就用以一念代万念,就如同我们平事做事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这样思想就更容易集中一些。
像道家的守丹田,佛家的观息都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
本文所讲的观察呼吸,更接近于佛家的观息法,但只是观息法的初步。
对于不容易静的人,或者心念粗的人,一上来观察呼吸有些难度,更别说观息,说到控制更是要不得。
如果谈到呼吸入静,一般在初期大多采用数息,即使如此也因各人情况而不同。
数数一般数1-10,再从10数到1,循环往复,有些人把一呼一吸数为一个数,也有些人把一呼作为一个数,一把一吸再作为一个数,起端有把呼作为数的起端,有把吸作为数的起端,即便如此,有个别练习者,一数数就紧张,所以就是观息的初级也不是适合任何人,像这样的人就要采用其他的方法了,如念佛号等等。
观注呼吸,如何起观?
首先把呼吸调为息,对于数呼吸的人来说,慢慢适应了,呼吸慢慢地变成柔和了,均匀而细了,这样我们称为息。
这样看来呼吸的动作太大,变成细长而匀时,称为息,便可起观。
我们从生理学知道,呼吸是肺部的功能,从鼻端开始,到肺的下端,一进一出,是一条线,在修行的时候,人们强调这种呼吸要到达小腹部位,当然这个气是到不了小腹,但练习者要达到这个深度,你看这就是一条线了,难道人的意念要随着呼吸上下的来回跑吗?
虽然在佛教的相关的论里有这样的记载,但是后代有高僧们反对这种方法,认为不合适。
在小乘的经典《增一阿念经》安般品里讲到观息的方法:佛对罗云说:“于闲静无人之处。
便正身正意。
结跏趺坐。
无他异念。
”。
这一段是说观息之前要做准备工作,选一个闲静无人的处所,当然还要有一些要求,如无风,光线不要太强等;
然后身体要端坐,头端正,舌抵上腭,意念集中,不要有其他想法,还要盘腿坐,至于单盘还是双盘依自己情况。
然后又说“系意鼻头”。
这就是起观了,观察这个息在鼻头,也就是在我们嘴的人中穴的前上方,注意是“系意”,系是拴的意思,把意念拴在那个地方,而不是守,守表示是主观地去做,是你的意念去守,你的意念变成主动的了。
而系呢,拿个东西系你的意念,意念是宾语,是被动的。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体会不到的话,在练习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系意鼻头,拿什么系,拿一个感觉“触”去系,我们看下一段:“出息长知息长。
入息长亦知息长。
出息短亦知息短。
入息短亦知息短。
出息冷亦知息冷。
入息冷亦知息冷。
出息暖亦知息暖。
入息暖亦知息暖。
”。
气息在出入鼻孔前端时,仔细感觉通过人中上方对嘴上相关部位皮毛微弱的“触”,知道息的长、短、粗、细、冷、热的感觉,有些人找了几天也找不到这种感觉,还是心念太粗的缘故,有些人变成意念在那里守了,像帖了一块狗皮膏药,或嘴巴都麻了,这都是方法不对,要不得了。
后代人在谈到观息的感觉时又加了两个涩、滑,这样由长短粗细冷热6种感觉变成长短粗细冷热涩滑8种感觉了,其实这种涩滑感觉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所谓涩滑是指呼吸道出入是否顺畅,检查人的胸部及相关器官健康情况,但对于观息的“系意鼻端”有点画蛇添足了。
这样就通过出入息的六感觉把意系在鼻前端了,当然息在微弱时,六感就不一定同时出现了,如冷热微弱到一定程度就感觉不到了,这时系意在佛学上称为“内住”,这样把意念这个心猿意马就系住在这里了,这个心或者意本不想在这里,你用方法把使它住在这里了,而不是它主动地守在这里的,这里有区别。
住在这里久了就习惯了,就续住、安住、亲住了,一直到寂静、极寂静、专注一趣、等持了,这就是《瑜伽师地论》的所说的九心住了。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静的程序加深,息的微弱,你感觉不到出入息了,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心念没有细到极处,感觉不到出入息,另一情况当外息达到内息时,即没有呼吸,这时你会提一个问题,这个意念住于何处?
因为不提倡守,但此时又没有了“触”,没有系了,何来之住?
接下来看下段佛陀所说:“尽观身体入息.出息。
皆悉知之。
有时有息亦复知有。
又时无息亦复知无。
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
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
当鼻端的出入息感觉不到时,或停止呼吸时,鼻前端已没有可住了,你可以移开意念体会一下你的身、心,全身毛孔有无出入息,你的心是否有息。
一般过段时间,这种息还是慢慢回来的,还会“系意鼻端”。
最后佛祖说:“如是。
罗云。
能修行安般者。
则无愁忧恼乱之想。
获大果报。
得甘露味”,说如果像这样练习,“安般”就是出入息的意思,则没有了无愁忧恼乱了,结果是“获大果报。
得甘露味”了。
什么是“获大果报。
得甘露味”呢?
这样入静下去,你会感到身体如云如影,轻飘飘的,这就进入了欲界定了,这个定很容易破坏,但确实是定,如此再下去,将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感觉不到世界的存在,但你的意识是清清楚楚的,这就是未到地定,也就是在初禅的路上,还没有进入到初禅。
这里有个问题出现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那个意念系意鼻端,你现在身体都不存在了,我如何系意鼻端,没东西可系了,也没处所可住了,什么内住安住等持等等,都没有处所了,哪里还有得住。
无所住了啊!你会不会恍然大悟,《金刚经》云“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不是这个情况,所以说光读佛经还不行,要实修实证,要理论联系实际。
至于生其心,就不再本文讨论范围了。

参考:
按说只需听呼吸声音,不用管呼吸,但是越不想管越不自然,所以顺其自然即可,不必焦躁,慢慢就进入了对了,开始不必长时间,定时十分钟就行,有空就做,根据情况慢慢延长十多年前就有人给我推荐听息法,可能缘分不够吧,我还是走了整整十年弯路,现在才真正拾起来,哎,青春不再,能回去多好
参考:
【回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冥想这个词。
冥想是一个舶来的词语,笔者就修行中的打坐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全世界的打坐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姿势和意识的归处。
首先说打坐的姿势。
真正修行时的打坐姿势,是按照聚集能量的不同而区分的。
读者只要知道这个概念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这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分为散盘和双盘,双盘的能量级别是散盘的能量级别指数辈,因此,当然还是双盘更好一些。
关于如何才能够双盘,笔者在的其他中已经说过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一下。
回到的问题。
如果你想尽快的进阶,笔者指的是修行层面的进阶,打坐的时候,千万不要去
原因是,
如何才能念灭?
非身心分离法莫属。
身心分离是比较现代的名词,古时候的名词是,无我。
达到无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会有殊胜的感受,至于是一个什么样殊胜的感受,笔者就不描述了,读者达到便知。
下面说说身心分离。
首先,你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你的身体,并不是真正的你,你把你的身体当做乙就可以了,真正的你是甲。
实际上没有甲,也没有什么乙,只不过为了问题的描述,暂时代替一下而已。
甲对乙说,他现在正在打坐,他在胡思乱想,随他去吧。
甲对乙说,他在观察呼吸,挺好笑的,随他去吧。
甲对乙说,他刚才没有坐直,刚才他动了动身子,现在坐直了,随他去吧。
... ... ... ... ... ... 读者现在如果悟出来了,幸甚。
这就是身心分离法。
这就是自然。

参考:
我们应当明白呼吸的变化实际是由大脑意识造成的。
当大脑过于
若想改变这种状态,在冥想时观察呼吸就不要过于用力,应当处于一种
在这种适度的
需要大脑保持一定的兴奋度。
兴奋度过高就会引发呼吸加重,呼吸频率加快。
大脑兴奋度过低就会引发昏昏欲睡,容易导致对呼吸的
如果一开始过度
呼吸的变重,呼吸的加剧不可能会持久,经过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呼吸减弱至正常甚至偏弱,这时对呼吸的

参考:
冥想这个词是国外传进来的,具体意思我是不太理解的。
我只练过气功和修炼过佛法,有过打坐入静和入定的体验。
练气功那段时间只会打坐练气,练气功的时候需要意念
能够一心一意专注在一件事上面就是入静。
后来没练气功了,一心一意修炼佛法,这个时候打坐需要什么都不想,要求空。
这个很难做到,能够空到什么程度就是你修行的层次。
从心猿意马到三心二意到胡思乱想到慢慢的发现自己走神马上觉醒,慢慢的走神的次数变少,到很少走神,慢慢的从入静到入定。
入定是非常美妙的,没有胡思乱想,没有睡着,就是啥也不想,沉浸在那种空、无、静、定的状态之中,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自己的意识存在一个啥也没有的球中间,非常美妙。

参考:
我有体验,不管做啥功,一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肯定不自然,尤其是腹式呼吸,我只好顺其自然了,
参考:
当然应该控制呼吸,很多的健身方法包括冥想、气功、瑜伽都有自己的呼吸方法,而且这些健身方法都是从调整呼吸开始。
经常做这些运动的人只要一调整呼吸,身体自然会知道要进入什么状态。
一些气功的修行方法就以呼吸来命名,叫某某吐纳功,吐纳的基本含义就是呼吸,这也是在告诉你调整和控制呼吸在气功修炼中是很总要的一环,一般来说,这些健身方法都是先调息,然后再调心。
至于你认为的当意识
这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
主要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会或者习惯通过呼吸来配合冥想,这种训练做的少,缺乏协调性,你就会觉得注意力到了呼吸上,影响了冥想的效果。
其实,冥想可以由呼吸来控制。
并且调整呼吸的方法其实还是有一些窍门的。
比如通过潜意识来调整呼吸。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呼吸是不用人去管理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而不是你
既然它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们要调整呼吸,除了让自己有意识去控制,就只有通过潜意识来控制。
只是我们要知道利用潜意识的方法。
至于管不管用,我来给你说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事例。
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人去亲戚家玩,玩了几天差不多要回去了,好在我也不赶时间,多玩几天和少玩几天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计划是如果第二天早上如果能够赶上了回去的长途汽车,就当天走,如果赶不到班车就过几天走。
当时为了图省事,就一个人住在亲戚帮我安排的招待所里。
我住的房间是个三人间,除了我,还有两名旅客,那个年代是没有手机的,而且我也没带手表,室内也没有钟,房间里能够显示时间的只有一台电视机。
我当时想早上4点钟起床,赶早上5点20左右的长途班车,毕竟住的地方离车站还是有点路的。
睡觉前我想了几遍早上要4点钟起床,然后就安安心心睡觉了,可能是没什么压力的缘故,那一晚睡的很踏实。
早上醒的时候,眼前有亮光,同屋的两人睡着了,但电视机没关,电视机上有各种色块组成的钟,时间显示是3:59:59。
在这里,发挥作用的就是潜意识。
其实让潜意识发挥作用,很符合中华文化当中的阴阳平衡的思想,当我们的显意识由活跃转为冥想,转为休眠的状态时,潜意识就会由休眠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来主动发挥作用。
我们要做的就像程序员编程一样,对我们要做的事做好定义。
也就是告诉潜意识怎么做。
潜意识能够很好的完成我们给定的任务。
前提就是给潜意识明确的目标,并信任它。
体现在控制呼吸这件事上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我们想要的呼吸方式做几遍,然后让潜意识照做就行。

参考:
呼吸岂能控制?
呼吸不畅时,首先打开家里的门窗,让外面的新鲜空气感快进来,否则对人健康无任何好处。

参考:
"觉知"呼吸的轻,重,缓,急,长,短,冷,热等,不要加任何意念在呼吸里,只是心里明了呼吸就可以了!达到澄明常寂,妙用无穷就成了。
这也是罗睺罗六个月证得阿罗汉果的方法!可以参考《佛陀的女儿——蒂帕玛》,网上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