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3年、5年和10年会发生哪些并发症如何做到早发现

@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陈立夫都是糖尿病,却不妨碍他们活过百岁而且基本没有并发症。
关键在于调理方法要得当,给你一些建议,不一定能让你彻底康复,但一定可以让你少走弯路。
糖尿病主要有四种类型,一型,二型,应激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来自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二型与胰岛素相对不足,高脂血症相关。
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应激型糖尿病,又称作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前仅特指少量烧伤病人等情况,但是现在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应激反应。
大量的应激型糖尿病被错误的归入二型糖尿病,用胰岛素相对不足这个思路来治疗,盲目降糖,过度控制,大量运动,反而令血糖和身体状况恶化。
糖尿病一定要先识别糖尿病类型再做对应调理。
很多医生一提糖尿病就说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却不理解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只是不断加大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用来降糖,忽略了身体的升糖激素——肾上腺素、胰高糖素的作用,这是不合理的做法。
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胰高糖素异常升高,或者称为胰高糖素血症,这其实是身体在进行主动升糖动作,在胰高糖素作用下,胰岛素必然受到抑制。
很少有人注意压力带来的血糖影响,但是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
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低血糖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拥有最强的升糖作用),持续提升胰高糖素——身体最主要的升糖激素,用来规避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短期的低血糖就会有致命损害)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都会使下一次应激反应更容易出现,也会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
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会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会低血糖,有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会低血糖!如果日常饮食控制严格,又服用阿卡波糖类“糖吸收抑制剂”,容易造成肝糖原储备不足。
缺乏了肝糖原的调节作用,运动或者情绪激动,都极易发生低血糖。
有的医生建议节食,建议运动降糖,建议血糖严格控制,却不懂防范低血糖风险,即使口袋放两颗糖,也抵挡不了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当你感觉低血糖,伤害已经发生。
最危险的是,你可能没有机会拿出口袋里的糖!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糖对于身体的重要性!一旦糖缺乏,身体进入低血糖状态,即刻就会损及大脑、心脏等重要的器官!高血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久的高血糖,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低血糖却是时刻可以要人命的!任何人都应该知道低血糖的危险!与高血糖不同,低血糖的危险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呈现,并且,如果低血糖得不到及时解决,身体各个器官都会持续衰竭!比如肝肾功能衰竭,昏迷,蛋白质脂肪被迫通过糖异生转化成血糖,产生大量尿酸丙酮酸导致酮症酸中毒,而这些,也正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与多种日常因素息息相关。
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只有8%,所以,除了药物控糖,更要从能量代谢,激素调节,甚至细胞营养利用的层面来分析血糖高的各种可能。
怎么判断自己是应激反应导致的血糖高?
要看你有没有下列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以及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
如果经常饥饿,心慌,易怒等症状,或者突然血糖异常升高,那么很大可能有应激反应。
进一步可以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GC)和胰高糖素含量。
调理糖尿病要均衡营养,全面调理,饮食,运动,情绪,呼吸,放松训练等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不要只注重降低血糖,更要消除低血糖应激反应,避免身体主动升糖。
Vista血糖调理五原则:第一,调节血脂我们在北京延庆的疗养院帮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原因在于血脂高的状态,身体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换句话说,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而不是降糖。
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致米面类食物,这种食物升糖过快降糖也快,然后过量的糖会转化成胆固醇,这才是血脂高从而影响糖代谢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第二,定时进餐糙米、杂豆、鱼、肉、蔬菜都要均衡摄入。
不需要节食,务必远离低血糖状况,杂豆和糙米因为富含纤维素或者直接补充纤维素,可以让糖和脂类缓慢吸收,不会出现血糖和血脂的过山车变化。
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身体正常实现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第三,筛查应激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身体在急需血糖时会大量释放胰高糖素来提升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
导致应激反应的可能情况有:熬夜!长期加班劳累(包括脑力劳动,大脑需要大量的血糖来提供能量),紧张!恐惧或者压力等负面情绪。
饮食作息规律,注意休息和放松!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松,即便睡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学习春山步疗和自我放松导引等放松训练。
第四,注意检测血糖又不要过于强调低血糖。
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过一般人,只有消除了应激反应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会回落。
如果通过药物调节过低,反而会激发身体调高血糖的动作,加重肝脏负担。
第五,坚持腹式呼吸缺氧与有氧,糖代谢获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异!很多人呼吸太浅,前半口气还没进去,后半口气已经吐出来了,没有实现气体交换,身体实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
能量不足也会导致身体主动升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无力的症状。
练习吸气时鼓肚子,可以满足足够的氧气供应。
足量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实现正常代谢反应,让能量充足同时减少了对身体有害的代谢废物。
现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却普遍有疲乏无力等能量不足状况,说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谢问题和能量利用问题,一味的降糖只会加重能量不足恶化病情。
最后,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终都在制造身体对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药物可能更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听一听身体的声音,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血糖紊乱状况很容易改变。
之前在疗养院指导慢病康复,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多种慢病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我的,可搜索查看。
有血糖问题咨询,可留言。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在的303个回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
前三年并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主要是体重的下降,谁见了她都说她瘦了,还有就是很容易感觉到饿,有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有可能会感觉到低血糖,好在后面一直比较注意,血糖水平稳定了以后,也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如今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周围神经病变,她的胳膊经常会疼,有时候腿也会感觉到疼,好像是针扎,又好像是虫咬,也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好转了一些,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初发现糖尿病的时候,因为她总觉得自己容易饿,而且还容易口渴,水喝多了就会经常上厕所。
一开始没注意,以为是工作太忙太累导致的,后来一直消瘦,一查血糖竟然高到了十五点多,确诊了二型糖尿病。
想要早发现,一定要养成健康体检的好习惯,就因为工作太忙,虽然自己就是医生,却一直没有做好体检,所以才发现的那么晚,如果发现的早一些,可能会控制得更好一些。

参考: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需要终身携带。
正如题目所说,与之战斗三、五、十年乃至终身。
而且并发症作为糖尿病的“杀手锏”,是人群健康的重要威胁。
伴随着3年、5年、10年等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会越来越高,并发症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大,但这不意味着到3年,到5年一定会发生。
因此,在这里我主要说说并发症都哪些?
该如何及早发现?
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可以发生在心脏血管、脑血管、眼的视网膜、四肢周边血管及肾脏,也可引起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尿眼”;
糖尿病肾病:俗称“糖尿肾”;
糖尿病周边神经病变:下肢、手臂、手指出现剧烈疼痛刺痛、烧灼、麻木感,持续性异感痛,会影响生活品质,睡眠、情绪(焦虑、忧郁);
糖尿病足:俗称“糖尿脚“;
心血管疾病,俗称“糖尿心”;
如何及早发现自我监测,控制好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学会体检,尽量包含糖尿病容易累及的器官提高警惕,了解常见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如果您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及早就医,定期复检。
遵循医嘱,合理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但是首要的因素就是患者血糖的水平。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在两三年之内就可能发生慢性并发症,如果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可能终身都不发生并发症。
在我印象当中,宋美龄好像就有糖尿病,由于血糖一直得到良好的控制,宋美龄活过了100岁!所以提出的三年五年十年会出现什么并发症,这个还真的就不好说,完全取决于患者的血糖水平如何。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种。
急性并发症发病急,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危及生命。
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虽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偏高,但是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当中却非常容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头晕等症状,严重时会昏迷。
所以糖尿病人要常备小甜点,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酮症酸中毒、高血糖危象等,有多饮、乏力、恶心、休克等。
重点讲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高血糖主要损害血管神经,引起各个器官功能障碍。
影响大血管时,主要表现为血管堵塞性病变,象冠心病、脑梗等,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头晕晕厥偏瘫等症状。
影响到下肢血管时,出现脚的感觉异常,末梢皮肤溃疡,直至整个脚感染坏死。
影响到小血管时,主要损害眼睛和肾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只有视物模糊,严重时失明。
糖尿病肾病早期无症状,只有尿常规出现蛋白尿。
晚期则是尿毒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是末梢神经感觉异常。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器官功能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重在预防以及早期发现。
预防其实就是要注意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检测和糖尿病教育五项措施,只要执行到位,大多数糖尿病人的血糖都难有效降低控制,也就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同时注意定期体检,可以发现隐匿期的糖尿病并发症,及早干预,能挽救器官功能。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参考:
有了糖尿病问题,我们总是强调要好好的控制血糖,可控制血糖的最终目的,很多朋友却并不清楚——糖尿病控制好血糖的最终目标,就是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更好的健康预后,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健康风险,实际上,如果能够合理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很多糖尿病人也完全可以和正常一样过的健康而长寿!纠正一个误区,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点,比如说3年会发生哪些并发症,5年会发生哪些并发症,甚至说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少年这样的说法,会发生哪些并发症,预期寿命还有多少,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糖尿病的干预早晚,长期的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简单给大家介绍下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可以分为两大类,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指糖尿病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增加。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人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约为32%,其中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心衰。
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糖尿病人预后的并发症,大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人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问题,会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最终引起血管内壁的炎性反应以及功能障碍,影响血管内壁的健康,同时糖尿病还会影响身体的脂质代谢过程,导致血脂代谢的异常,使脂质更易于在血管内皮下方形成堆积,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是心血管健康的独立风险因素,想要控制好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好血糖尤为重要。
说完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再来说下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就更多了,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都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的范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而统计研究发现,亚洲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并发症的几率更高,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了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血糖代谢的异常,糖尿病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等,都是导致肾脏健康发生损伤的影响因素。
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是工作年龄段人群不可逆致盲的第一影响因素,几乎绝大多数的增殖期的视网膜病变,其病因都是因为高血糖的长期影响,高血糖引起的多种代谢过程,都会引起微血管的损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闭塞,血管支撑性减弱等问题,都是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病变可能会影响到中枢神经以及周围神经,通常以周围神经居多,实际上,我们常见的糖尿病足,就属于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的外在表现之一。
其作用机理之一,就是因为高血糖使得葡萄糖在神经细胞外形成堆积,被体内的相关酶分解成山梨醇和果糖,而神经细胞中不含分解果糖的酶,就会导致这2种物质沉积于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增高, 神经细胞水肿及纤维变性坏死。
因此,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也与高血糖的长期控制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
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关键是要“早”!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越来越强调对于糖尿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重要性。
实际上,对于血糖代谢来说,如果能够从发现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的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开始加强血糖的控制,是更好的减少新发糖尿病几率,并且减少后续发展成糖尿病后,减少并发症的最佳做法。
如果知道血糖不正常了呢?
如果等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等典型糖尿病症状时再去检查血糖,还是有点晚了,还是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应该每年进行血糖检查,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或体重超标肥胖等有高危风险的朋友,更应该加强血糖的定期测量,血糖的升高往往不是一下子升高的,及时的发现血糖的升高趋势时,就通过生活上的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方面对血糖进行干预和控制,不但能够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减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即使一定时间后转变为糖尿病问题后,对多年后的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话不是凭空说说的,我国涉及11万人筛选,通过几十年跟踪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大庆研究,从数据上证明了这一点,具体的数据就不分享了,这项大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尽早的进行生活控制干预,能够明显的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而尽早进行血糖代谢干预的人群,在发展为糖尿病以后,其健康获益仍然是长期的,在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也要明显低于未积极进行生活干预的对照组人群。
因此,想要控制好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尽早的进行对血糖升高问题进行早控制,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定期监测血糖,在发现血糖出现升高趋势时,就及早的加强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把血糖尽可能的控制好,即使发展为糖尿病问题,也要积极的重视,在生活调理的同时,合理用药把血糖指标控制好,才能够更好的减少糖尿病对身体带来的并发症和健康危害。

参考: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糖尿病并不一定发生并发症。
如果空腹血糖小于6,餐后血糖小于8,一般来说并发症几乎没有。
如果空腹血糖小于7,HbA1c小于6.5也是可以二十年左右无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引发的病因是高血糖,如空腹血糖8到10或者更高一些,可能五年左右会引起其他疾病。
糖尿病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减肥、适当运动、服用降糖药物等方式来控制血糖稳定,如果还希望再活二十年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神经末稍病变、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1、视网膜病变:最容易发生的神经末梢病变,发病概率最高。
开始时视力下降,严重者可以导致失明。
初发糖尿病应进行眼底检查,方便以后对照发现病情进展变化。
2、肾脏病变:属于微血管病变。
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
化验尿常规可以帮助早期发现。
3、神经未稍病变:如手指、脚趾麻木,皮肤刺痛等。
4、糖尿病足:大血管病变,如下肢浮肿、脚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
5、高血压,心脏血管病变。
6、由高血糖引起的多种癌症。
但是上述六种,只是高血糖引发的并发症。
而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呼吸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病因不明,此征发病率达百分之七十左右,即糖尿病病人睡眠时低通气时,血红细胞携带氧气量不足即Osahs,在血糖控制很好时也会发生,只是症状有轻有重。
最轻的缺氧,一年只有一到二次明显缺氧。
一般症状一夜发生十次
严重时经常呼吸中断,无法完成一个九十分钟睡眠周期,并且需要:带呼吸机或者吸纯氧、用制氧机或者需要临时输血提高血红蛋白浓度。
因此,睡眠缺氧才是糖尿病人第一影响寿命的并发症,并且无特效药。

参考: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3年、5年和长达10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任其发展,糖尿病的并发症会越来越明显,对身体的损伤也会越来越大。
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针对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楠医生归纳总结以下几条,是临床中非常常见,需要大家高度警惕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会觉得自己的视力越来越模糊,看不清东西,可能会认为是白内障所致,其实这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可以通过眼底检查进行评估,值得警惕的是这是不可逆性病变。
早期检测方法:从预防性治疗的角度来讲,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
没有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1~2年进行一次检查;
轻度病变患者每年1次;
重度病变患者每3~6个月检查1次;
妊娠妇女需要增加检查频率。
眼部的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压、房角、眼底(观察: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等,其中静脉串珠是指视网膜静脉局部扩张,像串起来的珠子,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潜在尿毒症患者人群,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例如通过尿液定量检测微量白蛋白,给予护肾治疗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早期检测方法: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含量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尿液留置方法有:(1)留取任何时间点的尿液,测定白蛋白和肌酐比值;
(2)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其白蛋白量;
(3)留取一段时间内的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量尿中白蛋白排泄率。
如果结果异常,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意味着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的增加,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心肌病和冠心病,这是常见的两种心血管疾病,不仅心肌组织发生改变变性,心脏的血管也会发生狭窄甚至阻塞,对患者的生活治疗严重影响,并且还会危及生命。
早期检查方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评估,可以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运动平板检查来分别筛查上述疾病是安全可靠的手段。
心电图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心脏疾病检查方法。
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部位,帮助诊断心脏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对心脏的影响等。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需要进行1次心电图检查,之后每年检查1次,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病变。
糖尿病病足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导致截肢。
下肢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围动脉病变是造成足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严重周围动脉病变的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走路疼痛的典型症状,但大多数合并严重周围动脉病变的患者可无此症状而发生足溃疡,或在缺乏感觉的足受到损伤以后,缺血性病变加重了足病变。
早期检测方法:通过足背动脉触诊可以及时发现外周动脉病变,足背动脉为胫前动脉的延续,用双手食指施加相同压力,感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的强弱,如果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则为异常。
糖尿病患者在刚确诊时需要进行1次足背动脉触诊,之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
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相貌,轻者可以毫无感觉,重者可以影响生活;
可以是典型的症状,也可以是非特异性、似乎很难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症状。
典型的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
  多尿。
因为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
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口渴。
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体重略减轻。
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
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
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虚弱和饥饿感。
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
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持续疲劳感。
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
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视物模糊。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
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伤口愈合慢。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脚发麻。
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总结:无论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还是评估糖尿病的并发症,关键在于通过定期的身体检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因为现在糖尿病的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只有早期的健康检查才能发现疾病的苗头,通过及时的控制血糖,就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所谓的急性并发症,就是短期内就可以发生的。
而慢性并发症,一般需要患病几年甚至10年才会发生。
我们先说急性并发症吧,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这些都是因为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比如很多新闻报道一个糖尿病的病人,喝了很多糖水或者可乐,短期内血糖彪高,升到50μmol/L,这血糖相当高了,这么高的血糖,人体无法利用,那么就会导致急性发作的并发症,比如上述提到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如果抢救不及时,随时会死亡。
这些都是很严重、发展很迅速的并发症。
再来说说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一般发生在5年后,全身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并发症,常见的有心、脑、肾、神经、血管、眼睛等等。
比如眼睛,糖尿病的患者,患病5年
所以你如果看到一个糖尿病的病人已经严重的视网膜病变了,那说明他的糖尿病应该超过了10年,而且这10年来都没有好好控制血糖。
还有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一般也是超过10年的糖尿病才会发肾病。
起初仅仅是轻微的肾脏病变,尿常规有异常,后来可逐步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
预防方法也是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足,这是大家都很担心的,很多糖尿病足都需要截肢,非常可怜。
轻微的糖尿病足部损伤可能仅仅是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发凉而已,严重的会出现足部坏疽、溃疡,这都是跟足部神经、血管分不开的。
糖尿病患者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要想预防这些并发症,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控制血糖。
1、坚持降糖药物治疗,或者坚持胰岛素治疗,把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2、经常复测血糖,家里有血糖仪,经常测量空腹、餐前餐后、睡前血糖,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3、饮食要控制,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可多吃,甚至不吃。
多吃新鲜蔬菜4、保持应有的运动锻炼,散步、慢跑、游泳都是可以的5、保护足部,不要受伤,袜子、鞋子也合适脚。

参考:
对糖尿病来说,控制血糖虽然很重要,但并非最终的治疗目的,尽可能阻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才是终极目标。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机体糖、脂代谢功能异常与障碍始终存在,患病后不可避免地会有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显示:患糖尿病3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6%;
患病5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1%;
而患病10年后,98%的患者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对并发症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呢?
定期检查是最重要且有效的措施,糖尿病人每年都应当至少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查,由于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的根源是对血管的损害,因此按照对血管的损害可划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周围神经病变检查这是糖尿病患者最早也是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超源于对肢体远端小血管的损害,往往从四肢麻木、针刺感、烧灼感或是蚂蚁在皮肤上爬等感觉为表现,可每年进行尼龙丝等检查,或是通过肌电图、下肢彩超等判断是否存在远端的神经、血管的损害,这也是发现与预防糖尿病足的主要检查项目。
微血管病变检查眼底血管丰富而细微,是机体微血管的代表,也是人体中唯一肉眼可见的血管,因此糖尿病人每年都应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比如眼底照相、眼底造影等,是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同时,因人体肾脏血管结构与眼底血管类似,经检查如果眼底血管发生问题,则提示肾脏也存在同样的血管病变。
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每年应进行1-2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如果异常升高,同时眼底检查血管存在硬化、破裂、出血或有新生血管,则提示有早期糖尿病眼病及肾病发生。
早期糖尿病眼病或肾病经干预治疗可以逆转,但任期发展比如糖尿病肾病进入4期尿毒症期则将无法逆转,患者必须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大血管病变检查这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致命性并发症,是重点防范的并发症,一般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需定期进行检查,比如:空腹血糖经常检测,理想水平应小于6.1mmol/L,至少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检测,理想水平应小于7.8mmol/L,至少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查一次,小于6.5%表明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如果超过7%表示治疗方案急需调整,否则大血管损害的风险极高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每3-6个月检测一次,理想水平应小于1.8mmol/L,至少应小于2.6mmol/L血压应经常检测,理想血压为小于120/80mmHg,至少应低于130/80mmHg男性腰围应控制在85cm以下,女性腰围应小于80cm为宜每年应进行一次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并通过颈动脉彩超预测评估心脑等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及程度。
总之,糖尿病是终生病,随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不可避免,但积极的干预治疗将可大大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进程,从而达到同正常人一样的预期寿命。
要获得这样的结果,就必须对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才能早干预。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参考:
我发一个励志的吧。
我邻居奶奶今年72岁,她是32岁时确诊的糖尿病。
她是一名儿科医生。
生育了一儿一女身体都完全健康。
她说40年前的医疗水平很低,经常没有胰岛素,没有家用血糖仪,也不懂什么控糖知识,就在家胡乱控制的,但她现在身体还不错。
前两年眼睛出问题,动手术后就康复了。
可能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名医生,看待生老病死相对来说理性一些,她心态很好,不像我们现在的人,一旦确诊糖尿病,就觉得世界末日了,没活下去的勇气了。
关键是心态。

参考:
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要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服用降糖药物等方式来控制血糖稳定。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
但必须提醒的是,这些并发症不是按照3年、5年、10年的固定节奏依次出现的,而是根据个体情况表现在不同方面,常见的有:1、视网膜病变:开始时视力下降,严重者可以导致失明。
眼科医生检查眼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
2、肾脏病变: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
化验尿常规可以帮助早期发现。
3、神经病变:感觉手指、脚趾麻木,皮肤刺痛等。
4、糖尿病足:脚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
虽说了解上述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但任何针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措施都赶不上接受规范治疗以从根本上防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