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守城用机枪多少人能攻打进来

如果真的有一个机枪营杵在古代任何一个城池的城墙头上,非要强攻的话,那这个问题几乎无解——1.古代军队不是丧尸,战损达到3~5%的时候整个部队就会失去战斗力,和现代军队伤亡30%才崩溃的情况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10万人的部队,死个5000人,这个部队就gg了,很难再组织像样的进攻。
2.古代人口很稀少,后勤能力低下,因此古代几乎都是“少数精锐+大量炮灰”的组织模式,精锐多了养不起,一只5万人的部队中,能够逆风不投,正面硬钢,吭最难啃的骨头的军队往往就几百几千人,就算是封建大一统的国家,账面上接近百万的军队,能够随时拉出来打的精锐也就5万左右的规模。
这5万部队是镇国之宝,一旦没了,这个王朝就离覆灭不远了。
这和当代每个战区都有好几只拳头部队的现代军队战斗力相比又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种模式下,就决定了古代的进攻方,几乎不可能为了一座城死个几万人。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整个三国时期,蜀国全国的兵力也就10~15万人,这个兵力要南防南蛮,北伐魏国,东防东吴,还要留中央警备区,夷陵之战,刘备火烧连营丢了6万蜀国主力,差点就直接灭国,全靠诸葛亮辗转腾挪续了命。
死5万人去攻一座城,就算不论部队是否崩溃的问题,光是为了一座城输掉整个王朝,这种赌注对于封建王朝来说也太奢侈了。
所以,当一战第一次重机枪大规模在既设阵地上遇到集团冲锋的时候,英军在一天内就损失了6万人。
这种损耗,不是古代量入为出、没有民族主义信仰加成、顺风浪逆风投的古代军队承受得了的。
所以在这个问题下,如果古代部队在遇到地方的要道上的关键城池上突然出现了一支掌握着动辄“糜烂数里”的恐怖大杀器黑科技的军队的话,都不用弹药无限,几轮冲锋下来,古代军队就会直接信仰崩溃。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史书里多一句“顿兵坚城下,死伤甚重,不能克,乃还”。
然后撤围了事。
考虑到古代攻城器械中最远距离的抛石机/投石机也不过就是200多米的有效射程,在动辄400米+的现代机枪面前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所以如果是强攻的话,答案是多少人都打不进来。
别说搁几挺机枪古代军队打不进来,就算是面对射速慢得多的现代后装步枪,百倍兵力的义和团围攻一个西什库教堂都没能攻下来。
而如果团民们蜂拥而上,守军打光所有子弹都不够的。
但古代军队实在太拉垮了,冲锋被打死几百人就只能回来休整,最后活脱脱打成添油战术。
时代的悲哀。
那是不是就完全没招呢?
也不一定,比如强攻攻不下来,大不了不强攻嘛。
毕竟,在没有机枪兵的古代,打不下来一座防御完备的城市也是日常。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考试也不是完全没考过,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老题型。
下面几个就是标准答案(敲黑板)1.长期围困。
要知道,已经把守军逼上墙头了,那说明啥,说明守军已经失去了对城市周边郊区的基本控制,只能上高地拼死一搏了。
所以,对于进攻方而言,那就是进可攻退可守,优势在我打不下来,大不了不打呗。
耗死你,总有粮食吃完的一天。
你城市里难道还能种田不成?
考虑到重机枪并不善于机动(其实并没有),为了切题我们强行设定重机枪固定在墙头。
那守军……可以在城下两公里的范围内种田……阿这……考虑到古代那落后的生产能力,时不时还有敌军袭扰放火,城下种田我们也强行设定不现实。
那在不考虑外部援军解围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逼到对方粮尽而降。
2.堆土山/挖地道这个也是古代常用的攻城措施,城墙的作用是居高临下,视野好攻击简单,但古代城墙普遍较低,因此攻城方很多时候都采取在城墙外堆土山的情况下消弭对方的高度优势。
不过考虑到重机枪的射程问题,在城墙外一公里堆土山似乎也没卵用。
当然挖地道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古代挖地道炸城墙绕过城墙啥的,也就是几百米的事儿。
一两公里的地道要不挖偏不自己塌,就古代那技术水平,真的很难。
当然也不是没有,就是耗时费事儿。
但这不是没办法了么。
所以,逼急了也可以试试。
3.放水淹这个就没啥技术含量了,但前提是附近有河。
考虑到古代一般城市都临河而建,这个条件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毕竟古代城市绝大多数都是土墙,而且普遍也就3米多高。
撑死了外面包石砖的墙,泡个几个月,也就烂的七七八八了。
想一想差不多是这些情况。
所以,强攻就别想了。
古代人想要战胜现代人,正面刚,没戏。

参考:
关键看后勤,机枪后勤能够跟上,比如枪管。
比如子弹,比如日常的生活物资能够管够。
可以守到天荒地老,如果没有这些保障,物资消耗一半的时候跑路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 如果敌人用水淹或者上游水源放死猪这类方式 那物资足够也够呛
参考:
取决于有多少子弹
参考:
要看多少挺机枪,子弹是否足够,人员是否足够,粮食是否足够。
如果巨些都是够的话,多少人都攻不下来。

参考:
夜里用沙袋在距离城墙200米左右的位置垒墙。
墙建好后在反斜面布署人力投石机,压制城墙上的机枪。
然后土工作业挖多条壕沟,抵达城墙下面的射击死角,争取挖塌城墙。
这么干时间可能比较长,伤亡也不小,但是有取胜的机会。

参考:
一人即可,但必须是提问者,过程似如惊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