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必然的吗

思考必然与否的问题,可以做这样一个思想实验,即:把当时的历史推演100遍,看一看二战是否还会发生。
所以,必然与否,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即:二战到底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还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如果觉得这么做太繁琐,那就锁定一些核心问题,看这些问题能不能找到战争以外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那战争就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不能,那战争就是大概率事件。
一战,最重要的问题是萨拉热窝事件。
这个问题并非一定要通过战争解决。
但是,这个问题却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从开始到收尾,充满了各种偶然。
所以,一战的偶然性极大、概率极低,是可以避免的。
萨拉热窝事件之前,塞尔维亚政府已经旁敲侧击地警告了奥匈帝国。
结果,奥匈帝国没弄明白啥意思。
于是,导火索被点燃了。
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只要塞尔维亚认怂,那一战就打不起来。
因为奥匈一直是个温柔的帝国。
但是,俄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哈特维希,却死命给塞尔维亚打鸡血。
于是,塞尔维亚这个撮尔小邦竟然硬怼奥匈帝国,杀了人家王储,不仅不认怂而且不认错。
接下来,就是奥匈与俄国的问题。
而如果俄国没有举国动员,那么主要大国中的欧洲强国就不会参与进来,即德、法、英等。
但是,俄国竟然举国动员了。
为什么呢?
因为法国总统普恩加莱第一时间就跑到俄国去打鸡血了。
这就是逼着德国动手了。
德国动手也可以,你把军队往俄奥方向一摆,俄国大概率会认怂。
因为沙皇和俄国政府都知道:肯定打不过德国。
但是,德国是个死心眼,非要先灭法国、再打俄国。
德国就是这么轴。
所以这个神操作,也是没谁了。
德国打法国,必须借道比利时。
那你德国就把流氓加无赖发挥得彻底点儿,直接把军队开过去,低着脑袋就要借道。
这么干,比利时一定会抗议,但德国装听不见就行了。
然而,德国却要当君子、非要打明牌,直接对比利时宣战了。
而英国对比利时有条约义务。
所以,德国侵略比利时,英国便不能坐视不管。
然后,天字第一号的大英帝国,也搅和了进来。
于是,一战瞬间爆发,大家谁没法停火了,只能往死里打。
这是一战。
催化一战爆发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构成反应连锁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
而当时的主要大国,对于这些事件的处理,统统选择了最坏的方案。
只要其中的一个事件链条被打破,那么一战也不会打成世界大战。
或是奥匈揍死塞尔维亚、或是德国逼着俄国认怂、或是德国灭掉法国再逼着俄国认怂,哪个结果都不会比一战更糟。
二战跟一战相比,则是质的不同。
因为催化二战爆发的,不是事件而是趋势,不是理性而是感情。
其中,以三个火药桶最为要命。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拿不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去阻止这三个火药桶的爆炸。
第一个火药桶是德国一战的主要祸首是俄国,但锅却由德国来背了。
原因是德国投降了,躺在欧洲任人宰割。
英法这两个胜利者,也毫不客气,能把德国整死就不会留一口气。
德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立即就被英法瓜分。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海外殖民地是德国的盈利盘,统一之后打下来的。
德国本土才是德国的基本盘。
而割地赔款,则是直接收割德国的基本盘。
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更大。
所以,对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从骨子到灵魂,就三个字:不认账。
对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德国人基本将其视为德奸伪政府。
1920年,德国发生了极右翼势力攻入柏林的情况。
这就是造反,要推翻魏玛政府。
然后呢?
一直保持中立的德国军队,竟然拒绝镇压。
所以,在军队拥有国家的普鲁士,军队的意志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你这个魏玛共和国早就该死。
非但军队充满敌意,专业化的官僚集团也不配合。
暴动分子冲入柏林之后,魏玛政府集体跑路。
但是,政府中的高级文官却没跑,而是留下来准备与暴动分子合作。
所以,战后的德国政府,毫无威信可言,随时都有被干掉的可能。
而且,德国人就是这么干的,不仅搞暴动而且搞暗杀。
魏玛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年时间里,光国内左派就策划了22起政治暗杀。
这是明目张胆地颠覆国家政权。
然后呢?
然后司法系统也不给力,在抓捕的38人中,只有10人被判刑。
而保守派更嚣张,搞了354起暗杀,却只有24人判刑,关键是一个死刑都没有。
简单说,德国人不高兴了就可以对魏玛政府搞颠覆、搞暗杀。
这就不是一个事件问题,而是一个趋势性问题。
关键是这个趋势性问题,在当时完全无解。
最后,纳粹就是凭借这股趋势上的台,扯起了民族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大旗。
而纳粹上台后,必须要干的事情就是毫无保留地宣泄德意志充满激情却被压制的民族主义。
对于战后安排,德国人完全不认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是要往死里干。
第二个火药桶是意大利跟德国一样,也在欧洲,但意大利是战胜国。
战胜国拿到了利益、主导了秩序,咋还成了火药桶?
如果计算一下意大利的付出获得比,自然明白这家伙为啥怒火中烧了。
一战爆发之后,本来说好是三国同盟,德国和奥匈立即动手。
但是,意大利却说我要看看,实际是待价而沽。
奥匈打塞尔维亚、俄国打奥匈、德国打法国,你们这仗打得都无厘头,我们意大利人凭啥参加?
于是,德国就劝说奥匈赶紧对意大利“封官许愿”,一定要把好处给足。
但是,奥匈却小家子气了,三国同盟开始围绕意大利参战的问题,讨价还价。
然后,协约国有了可乘之机,跟意大利签了一个《伦敦协议》。
地盘、钞票、政治要求,你意大利随便要、随便提,只要你能反水。
于是,意大利倒戈了,调转枪口猛攻奥匈。
意大利打仗不行,这种事当当笑话听就行了。
它之所以不行,主要是装备太差,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一点儿都不差。
奥匈帝国总共65个师,却要拿出30个盯防意大利。
没有意大利,俄国早被虐成渣渣了。
从1915年5月到1917年8月,意大利对奥匈发动了11次总攻,投入的60万军队在当时就累积伤亡了57.1万,相当于把军队全都换了一茬。
十月革命后,奥匈挥师南下,意大利才彻底崩溃。
战后统计,意大利付出了50万战死、90万伤残的巨大代价。
对于意大利来说,这个成本付出已经是国力的极限。
同时,为了打仗,政府不得不砸锅卖铁,甚至举债打仗,光外债就借了7亿英镑。
战后,意大利提出了一个“伦敦协议+阜姆”的要价。
因为付出的成本太大,所以一个伦敦协议不够,那就再要一个阜姆(现在是克罗地亚的第三大城市里耶卡)。
但是,对于意大利这个要价,美国表示完全不能接受。
别说阜姆,就是伦敦协议也不行。
因为伦敦协议属于秘密条约。
威尔逊的十四条里的第一条就是“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
于是,伦敦协议在法理上就站不住脚。
同时,美国人还提出了民族自决,所以伦敦协议答应给意大利的地方,全被民族自决出去了。
有的给了南斯拉夫、有的给了希腊、有的给了土耳其,跟意大利没一点儿关系。
德国不是还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吗?
尤其是非洲,跟意大利就隔了一个地中海。
然而,英法这两个“饕餮”,全给生吞了,连口汤都没给意大利留。
意大利左一个不行右一个不行,于是先斩后奏了,直接把伦敦协议答应的地方全给占了。
生米煮成熟饭,看你咋办?
但是,圣人婊的威尔逊比德国人还轴,我就不同意,非要搞民族自决。
民族一自决,当地人把票全都投给了南斯拉夫。
所以,意大利这个战胜国,最后混得比战败国还惨。
关键是把英国、法国和美国,全给得罪了。
巴黎和会上,意大利相当于被英法一巴掌给扇了回去。
然后呢?
然后就是国内情绪彻底失控。
意大利的狂热分子成立了一个“阜姆青年团”,挨个咖啡馆点歌,要求每隔15分钟就要演奏一遍意大利国歌,国歌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要起立。
当时的意大利就是这种形势,已经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地步。
所以,别说意大利政府,就是上帝来了,也控制不住。
于是,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党上台了。
法西斯上台要干啥?
你都不用问,肯定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必须要把凡华体系往死里干。
第三个火药桶是日本日本也是战胜国啊。
但这个战胜国却是一个失意人。
巴黎和会上大家唇枪舌战,但日本代表却在一旁默不作声。
等该表态了,就问你支持谁,然后日本代表就重重地来一句:YES。
跟这种人就没法谈,于是大家一商量,就把日本代表给撇一边儿去了,晾了半年。
这就没把日本当人看,但日本人忍了。
侮辱毕竟没有割肉。
但是,接下来却要割肉了。
趁着一战,日本出兵占了德国控制的青岛,而且还跟当时的北洋政府搞了一个秘密二十一条。
所以,当时的中国就是日本的肉。
但是,袁世凯也不是傻子,他直接把秘密二十一条泄露出去了。
这个套路,大清也常玩。
于是,中国国内群情激愤,把日本视为头号孽畜。
而国际社会也不干了。
二十条属于秘密外交,所以美国人一条都不认。
而日本要独占中国,英法两个家伙自然也不会答应。
在1921年的时候,美国组织英、日、法、意、荷、比等八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九国公约》,共同承诺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就相当于把二十一条扔到厕所里的垃圾桶。
日本要独占中国,想也别想。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民族自决,要求大家不能再抢殖民地了。
英法无所谓,不仅抢够了,而且还分了德国的殖民地。
但是,日本不行啊。
从明治维新开始就苦练武功,练到今天才位列江湖五强,正要下山抢地盘。
然后,你们却说不抢了,天理何在?
日本要求在国联章程里加上一条:所有成员,不论种族,一律平等。
因为日本虽然崛起,却处处受限。
日本人在白人国家里各种被歧视、被排挤,买地不让买、移民不让移、生意不让做。
所以,日本就想通过种族平等一条,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
但是,美英法集体不同意。
所以,日本的遭遇跟意大利一样,左一个拒绝、右一个打脸。
于是,日本死活不干了,非要拿到中国青岛,否则就退群不玩了。
日本毕竟比意大利更强,英法美也只能答应。
但是,答应日本的要求是有代价的。
美国人内心不自洽了。
不是说了民族自决吗,不是说了不搞秘密外交吗,关键中国也是战胜国啊,咋就让日本猖狂了?
于是,美国国会拒绝加入国联。
所以,战后的凡华体系从建立之初就是脆弱的,因为美国没有加入。
而日本也成了中国的头号公敌。
中国人民各种抵制日货,导致日本出口受阻,痛苦不堪。
甚至,在1920年和1921年,日本两次提出归还青岛。
但当时的中国政府完全不理会:现在知道难受了,那你就继续难受吧。
后来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直接限制日本发展海军,把美日海军限制在10:7,你日本就是有钱也不能发展海军。
还有《非战公约》,就是不允许日本对外搞侵略,以后有事都来国联讲道理。
而一直被西方歧视的日本,肯定是怎么讲道理怎么死。
因为当时的情况是日本正在崛起。
所以,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凡华体系就是在限制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脚。
关键是种族平等这一条没通过,日本人一下就认清了西方列强的本质,根本就没把日本人当人看。
德国要掀桌子,是因为被欺负得太惨了;
意大利要掀桌子,是因为被欺骗得太惨了。
而日本人要掀桌子,则是因为根本就没上桌子。
种族平等都没通过,还有啥脸上桌子。
后来日本的总体派,其出发点就要溯源到巴黎和会。
既然没能上桌,那就没必要让这张桌子存在。
西方的事情,我管不了,但亚洲的事情,你西方人也别插手。
操作攻略则是联合中国,一起把白种人赶出亚洲。
但这个攻略没执行好,联合中国竟然变成了全面侵华。
但是,这个总方向却一直执行到最后。
偷袭珍珠港,就是在执行总体派的战略,向英法美宣战。
三个火药桶为什么一定要爆炸?
德国群情激愤,意大利群情激愤,日本群情激愤。
这就是当时的三个火药桶。
而且,这三个火药桶里面,除了意大利弱一点儿,其他两个都不弱。
德国的工业底子在一战前就已经冠绝欧洲。
即便战败,德国在工业上也是欧洲一哥。
英国和法国的工业革命,都是从纺织业向钢铁业发展的。
首先要靠轻工业积累资本,然后才能搞重工业。
但德国是后起之秀,所以发展路径完全不同,直接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跳过去了。
德国工业革命是从化学和军火发展起来的,一出手就是顶级科技。
于是,德国一旦发动起来,欧陆就没有对手,英国也只能靠海军勉强扛一下。
日本就是当时的亚洲一哥。
放眼整个亚洲,在当时,就没有谁能是日本的对手。
袁世凯问陆军总长段祺瑞:如果跟日本打,你能扛多久?
段祺瑞说我能扛48个小时,48小时之后就靠大总统英明神武了。
所以,日本但凡出手就是横扫亚洲的节奏,而英法美在亚洲的殖民地,完全不够日本填牙缝。
关键是一战后成立的这个国联,啥威信都没有。
本就理亏的英法,因为把德国欺负得太惨,所以只能各种绥靖。
而摁不住德国,也就没精力摁住日本,日本自然在亚洲一路嚣张,甚至嚣张到全面侵华。
但,英法为啥不把德国直接欺负死,再狠一点儿,让他翻不了身?
如果这样的话,德国就会成为另外一个苏联。
国内就不是民族主义甚嚣尘上的问题,而是共产主义要输出革命的问题。
这个结果,则是英法完全不能接受的。
火药桶要爆炸。
但英法美等主要大国以及战后成立的国联,却完全没力量压制,也没手段化解。
所以,战争的爆发就是大概率事件。
三国轴心中,主要力量就是德国。
德国一旦开打,立即便是扫荡欧洲的节奏。
再加上从一战到二战期间的科技进步,所以,但凡开打,就要奔着世界大战的方向演变。
美国一直想置身事外,你们打仗、我卖军火,这多好。
但是,日本和德国的民族情绪,根本不给机会。
在日本看来,白种人就不该在亚洲存在,而美国在亚洲却有殖民地;
在德国看来,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美国不仅是援助英国而且援助苏联。
所以,即便让二战之前的历史再重演一遍,也没有谁能控制住,改变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的发展走向。
因此,二战爆发的溯源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战后安排,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问题。
一战结束之后,世界大战的确不打了。
但局部的战争和各国的内战,在一战和二战之间就没停过,一直就没少死人。
所以,凡华体系就是一张破鼓万人捶。
三个一定要捶烂这张破鼓的家伙,自一战结束后,便开始撸铁练武功。
维持战后秩序的国联,美国没参加,英法没底气,苏联则从没拿正眼看过。
于是,这张破鼓只能等着挨捶。
二是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了一起。
别说英法美这些外部大国,就是德意日这三国政府,也控制不住自己国内的群情激愤。
这就极端民族主义。
自由意志取代了理性主义,然后大家各美其美。
但是,自由意志也借着人民主权这个概念演变成了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
这个公共意志再跟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那就无敌了。
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意识形态能把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凝聚起来,然后一起出去搞屠杀。
为什么德国人杀犹太人就不会手软?
为什么日本侵华竟如此残酷?
意识形态不是能把人变成野兽的问题,而是把人群变成屠杀的机器。
干掉凡华体系,对德意日来说,就是在一雪“靖康之耻”。
如果这三个家伙内部还是皇帝国王说了算,还是贵族大人说了算,还是议会政府说了算,那也行。
但问题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党上台了。
这两个家伙完全就是非理性的民意代表。
指望他俩坐下来好好谈,就是与虎谋皮。
日本天皇要坐稳位置,就必须架空政府和议会,直接与民意合谋。
所以,日本政治从根子上就不正常,比德国和意大利的火力还要猛。
外部有敌人、内部有怒火,战争难以避免。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是这三个火药桶捆在一起团爆了。

参考:
除了死,这世界没有必然的事。
我知道那些主张二战是必然的人,其论据无非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对外寻找市场的扩张冲动以及德国人强烈的复仇欲望。
这两个因素的确存在,但并不一定非要通过战争解决。
先说说德国复仇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的确对德国极其苛刻,但毛病不完全在于苛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都被分裂成两个国家了,这难道不更苛刻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德国并没有被打服(德国投降发生在德国本土之外,协约国军队没有进入德国),其他大国也缺少将凡尔赛和约贯彻到底的决心,意志和能力。
事实上,凡尔赛和约根本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到30年代,无论是赔款、军备限制、莱茵非武装区,凡尔赛和约早就名存实亡了,德国已经挣脱掉了战败的枷锁。
如果不是出现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德国未必走进战争,更不需要走进战争。
当然,如果西方国家在30年代对德国不采取绥靖政策而是坚决抵制,那么,战争也可以避免。
其实,二战对德国来说,已不再是什么复仇的冲动,而完全是基于侵略扩张的欲望。
德国出个希特勒,就跟法国出个拿破仑一样,都是偶然的。
再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上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危机刺激各国高筑贸易壁垒,建立封闭的经济集团。
但是,日本对外侵略的主要推手是陆军,他们的扩张指向不是资源丰富的东南亚,而是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中国,从经济的角度看,对日本没什么帮助(对日本经济有帮助的中国东北,早就在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了)。
从另一方面说,二战之所以是世界大战,关键不在日本在德国,欧洲战场才真正把世界一流大国都卷了进去。
如果仅仅有个日本,战争只局限于东亚太平洋,二战就不是世界大战。
每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历史就可能改写。
所以,对历史要慎言必然性之类的话。
我还是那个观点,100年之内的事,都是偶然的。

参考:
虽然二战波及的范围很广,但真正的祸根只有两个,一个是德国,另一个是日本。
德国和日本虽然远隔万里,但他们在二战爆发前却有着一点相似的国情:国家实力不弱,但国家发展却受限于资源的匮乏。
在这种国情之下,两者均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但除此之外,德国和日本发动战争还有着其他的原因。
德国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法国元帅福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虽然会议被标榜成了和平大会,但实际上却成了列强们的分赃大会!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签订了极其不平等的《凡尔塞和约》,《和约》让德国不仅失去了大面积的领土,还被迫将一半左右的煤炭等资源交给了英法。
《凡尔塞和约》让所有的德国人都愤怒了,仇恨的种子也深深埋在了德国人的心里,这其中就包括正在养伤的希特勒。
▲巴黎和会1929年,经济危机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背负巨额赔偿的德国更加糟糕。
经济危机给了希特勒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利用德国民众迫切希望国家重新强盛的心里,当上了国家元首,把控了德国。
随后大规模的扩军计划让德国经济迅猛增长,但这种经济模式只能是饮鸠止渴,为求继续发展只能将穷兵黩武继续下去。
▲希特勒随着德国实力的增强,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种种限制越发不满,打破束缚已经成了绝大部分德国人的心声,再加上德国人本就对英法心怀怨恨,那么矛盾冲突也就成了必然。
为了打破旧的国际体系,同时也为了报一战之仇,实现大日耳曼“德国梦”,希特勒决定单挑英法!日本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了所谓的大陆经略政策,此后更是制定了极其露骨的侵略计划——田中奏折。
在田中奏折中,日本早已将东亚视作了自己的囊中之物,而苏联和美国也被日本人当成了潜在的敌人。
日本在东南亚迅速扩张,这导致日本与英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增加,日本开始以战胜美国为目标大肆扩张军备。
▲太平洋战争随着日本大肆吞并中国领土,美国在华的利益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侵犯,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日美之间矛盾变得越来越不可调和,于是美国开始逐渐禁止向日本输出战略物资。
欧战爆发后,英美为了避免与日本产生军事冲突,对日本在亚洲的所作所为一再让步,甚至意图牺牲中国的利益以争取日本。
但是英美的退让,并没有让日本人满足,尤其是东条英机上台后,战争的阴云越来越重。
▲东条英机希特勒在欧洲节节胜利,日本也开始蠢蠢欲动。
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后,日本决定彻底与美国决裂,攻占东南亚,实现称霸世界的美梦!珍珠港事件后,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战就此爆发!德日与英美法之间本就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双方的利益冲突迟早会爆发军事冲突,这是二战爆发的必然性。
但是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却大大促进了战争的爆发,这是其中的偶然性!文/历史文斋看更多军事资讯,请
严重的经济危机是根本原因。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繁荣发的泡沫经济从美国纽约开始蔓延,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规模大,破坏强,周期长。
此时有许多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过是相对的,各个国家即便使用相同解决方法,结果也大不相同。
失败的或是难以承受危机的国家开始通过更大规模的侵略来缓和本国的危机。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如果只有一个国家发动对全世界的的侵略,那也不至于爆发世界大战。
想通过侵略解决国内危机的国家不止一个。
因此就有了轴心国集团。
势不两立的战争由此打响。
这场战争有两个阶段,轴心国集团对弱国的侵略和大国与弱国联合共同击败轴心国集团。
前一个阶段,大国几乎很少有支援弱国的行为,而且轴心国集团攻势难以抵挡,被进攻国家损失惨重。
战争一旦进行就不能停,一是要满足巩固已有成果的长期性,二来消灭可能反抗并成功的可能。
如此规模将一步步扩大,各个国家的矛盾会放大直至生死相搏。
德国和苏联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也和美国签订过,此时轴心国集团在表面上的合作虽不多,只是在他们行事的方法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全世界尚未联合起来。
随着战争进一步扩大,不管大国要不要参战都会成为轴心国进攻的目标。
他们需要以战养战和巩固。
除了经济危机,轴心国集团的几个主要国家,都有强大的政治力量控制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他们有军队,有残忍信仰,和扭曲的民族意识。
纳粹法西斯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德国在一战后被战胜国战胜国打压,经济崩溃,军队受限,国家的灾难看起来都与主要战胜国有关,而且本国的民主及共产主义党派是使德国停战的罪魁祸首,民族主义者对此恨之入骨,恰逢经济危机给了他们赶走民主政党的机会,他们也实行了有效的经济措施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民心,国军备战有一定基础时有机会一定会发动战争的。
日本,一个岛国,没有外来资源的支持,将陷入严重的危机,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直接令日本出现了大动乱,军国主义在明治维新以后就刻在了日本的民族意识里,除了侵略日本没有强国的可能,经济危机只是加速了日本的侵略,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意大利是最先出现纳粹主义的轴心国集团国家,这也证明了即便没有经济危机,执政的纳粹分子也会为其恢复罗马帝国疆域而向全世界开战,有没有实力另说。
同时其他国家在没有被侵略之前,有不少国家也有纳粹倾向,时间拖久一点,这场战争将更深刻。
毕竟美国英国也曾有过这种倾向。

参考:
长文警告,先说结论,只要一战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辩证历史观已经告诉我们,个体是无法改变历史的车轮行驶路线的。
也就是说,哪怕没有战争狂人,也会有组织战争的人出现。
再说理由:在欧洲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整个西欧的经济和人口结构都遭到了严重打击。
德国作为主要参与国,其工业不仅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更是让无数城市沦为了废墟。
而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内容总结一下就是:1.割地赔款2.丧失所有殖民地3.去军事化4.限制德国外交自由)更是让德国经济完全面临破产的边缘。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倒台之后,在德国魏玛小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虽然勉强撑起了德国支离破碎的国家组织,但是在人类史上最大的大萧条二十世纪大萧条面前最终经济彻底崩溃。
无数战争结束老兵等待救济据统计,在1931年,德国失业率高达百分之40,共有超过1000万人失业,病死饿死的人民已经数不胜数,流浪街道乞讨的百姓更是达到数十万。
在这种人民都根本混不下去的情况下,复仇主义和民族主义开始在人民中传播开来。
在这种情况下,带有极强民族主义颜色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纳 粹党上台。
纳粹党给人民作出的承诺是,“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
”在上台之后,德国确实奇迹般获得了经济和就业率恢复的奇迹。
但是这些经济奇迹其实都是暂时的。
德国经济恢复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德国对外借取大量外贷,通过从国外获得贷款来拆东墙补西墙。
而当时美国也担心德国经济崩溃而影响本国贸易和经济也鼓励对德国进行经济建设的支持。
此外,也因为第三帝国积极进行再武装化,大量失业人口都重新获得了就业机会:1.军事化需要良好的基础建设来快速调动部队。
于是,建筑工人和材料公司重新获得了就业和资金来源。
2.军事化需要大量工厂工人来制造武器就这样工厂又重新工作了起来。
3.军事化本身最基础的就是需要重建军队编制,那么失业的一战老兵则可以直接选择重新参军来找到工作。
因此,通过国家重新军事化的方法来推动国家工业发展和拉动经济发展,据统计,1933年德国GDP为737亿,但是在希特勒上台后国家的生产总值甚至直接翻了一番达到了1264亿帝国马克。
德国的经济从表面上不仅是恢复了更是达到了猛增。
通过军事化来推动降低失业率但是,我们刚才说过了德国本身是没什么钱在一战结束后。
所有的钱都是从外国借来的,而借来的依然不是自己的。
而且表面上推动了德国的就业率提高,但是如果国家不真的进行军事行动的话,所有工厂制造的军事武器也全部都是库存积压,部队时间长了也只是吃空饷而德国被掩盖的经济危机也会重新爆发出来。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必须对内对外进行侵略来缓解经济压力:对内,从犹太人手上夺取大量财富和资本,将私有企业改组成国家经济,直接政府干预国民经济来获取额外公司收入。
对外发动入侵来赖掉债务,更是直接从占领区获得了大量他国财富和资源。
更不用说希特勒本人对于德国有很大的生产危机感,深信德国需要较多的“生存空间”(Lebensraum),以满足本国容纳不断增加的人口,否则就是无法满足德国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
尤其是在粮食方面,他认为德国也不应该也没有足够的资本通过国外进口来满足本国需求。
因此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能避免的。
几乎大半欧洲都在二战供养德国的经济在远东地区,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皇太子裕仁天皇即位,开始了昭和年代。
在裕仁的时期,日本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因为列强全部都因为卷入世界大战对各类商品产生了大量需求。
日本长期的贸易逆差成了顺差,大量资金流入日本,无数工厂高楼拔地而起。
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但是战后又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日本对外倾销商品完全失去了买家而日本的经济泡沫一破,经济就打回了原形。
而日本的社会不安也开始加剧,政党政治日益进入衰落时期,而此时许多左翼倾向的皇道派下级军官甚至开始组织政变刺杀政治高官,在那个十几年,日本换了不少首相。
而日本的“下克上”文化开始出现。
而这些都是政治上的问题,最主要依然是经济问题让日本必须发动战争。
日本虽然是亚洲当时唯一的列强但是依然只是一个后发国家,其工业和经济模式和欧洲依然有相当大的距离。
尤其是其资源缺乏更加造成了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一直比较落后。
而当时的世界已经被列强瓜分,而日本根本没有办法加入市场。
很多人认为日本是一个赌徒国家,一直在赌自己本国的国运,在甲 午海战赌,在日俄战争赌,在一战赌,一直到二战赌输地一干二净。
但是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日本的经济模式走歪了,日本的经济模式在于,政府全家老小举债采购重工业,如军工品等行业,但是如果想发挥作用那么又成了上面我们聊过的德国出现的问题,想要发挥军工作用又必须扩大军队的规模。
但是这样又造成了国家的赤字出现,这样的恶循环如果国家不进行他国进行侵略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和阶级矛盾那么日本的社会问题就会反噬国家本身。
而这才是军国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简单点说就是以战养战。
在日本短期无法结束战争后,日本必须转入长期的消耗战和承担潜在的本土抵抗组织。
那么,日本最需要的就是转化本土的资源来满足前线需求和补给本国需求。
但是,我国当时依然还是一个农业国,各类工业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开发。
因此,对于日本需要的战略资源,铁,橡胶,石油,煤,锰等大量资源无法从中 国战场直接得到。
这里可以给大家打个比方,法国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法国北部的煤矿已经相当发达可以直接进行有效率的大规模开采。
而德国在占领之后,可以直接用这些现有的机器立刻从法国获得需要的资源。
而日本可能还需要自己带机械,人员来进行勘探开采,那么成本再加上风险实在太高。
唯一可以获得的农业资源甚至还有被游击队提前割走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日本希望维持自己的政治结构并继续战争,它必须从最近的东南亚获得战争必须的资源如石油橡胶等。
但是,东南亚当时是1.被美国控制的菲律宾2.荷兰属印度尼西亚3.英属马来西亚等等是传统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因此只要日本选择了战争继续那就必须将战火从东亚燃到南亚。
总结:在欧洲还是亚洲战争都是无法避免,究其原因不是个人原因而是因为经济问题。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如果法 西 斯不上台,如果英法对德,对日强硬那么德国日本的侵略就不会发生。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英法的绥靖政策可不是历史的偶然。
而是在一战损失千万人口经济后人民作出的选择。
而也因为一战的残酷也决定了,英法不可能对德国的从轻处罚来避免德国的复仇主义。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德国一个不顺应民族复仇主义,不通过一些强硬手段来恢复国家经济的领导人,这样的政客真的可以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大环境下选上台嘛?

参考:
,当然是必然的,二战的爆发可以追溯到一战,而一战的爆发又可以追溯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之前,欧洲大陆的政治主要玩家是英法俄奥匈等帝国。
德意志民族的觉醒,在普鲁士天才首相卑斯麦的策划下,通过三次战争把德意志这个地理名词统一为一个现代强国,打破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
野心勃勃的第二任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志大才疏,把外交高手卑斯麦殚心竭虑建立的外交优势完全变为劣势,德意志帝国轻率地与当时欧洲最强三国英法俄全部为敌,终于到了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四年多的一战把欧洲打了个稀巴烂,好不容易赢得的和平被凡尔赛条约撕了个粉碎。
连法国的福熙元帅看到条约文本都不禁惊叹,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英法等战胜国的贪婪和愚蠢完全羞辱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因此在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下,德意志民族轻易地被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煽动成立了法西斯政权。
为了复仇和尊严,德国再次与世界为敌,二战就开始了!
参考:
这个问题要结合当时世界局面来分析。
有相当多历史学家归结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结果。
诚然,面对当时严重经济危机与民众生活贫困导致政府信任危机,各国政府都寻找解困方式。
但为什么战争策源地是德国日本呢?
这就要追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德国是战败国。
德意志各民族历史上就有狂妄自大性格问题。
由于战争以及战争赔款导致德国经济衰退民不聊生,德国民众摆脱贫困支持希特勒法西斯政权。
希特勒实行扩张侵略国策,先后同英法苏联开战。
而另一战争策源地日本是岛国,地下地上资源有限,制约了经济发展,摆脱不了经济危机,为了得到廉价资源,军国主义政权打着东亚一共荣旗号侵略中国朝鲜东南亚,掠夺这些国家资源。
两个战争策源地不仅在侵略战争中大量血腥掠夺所到之处资源,而且烧杀抢夺导致无数平民死亡。
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既是历史必然也有当时各国现状的偶然。

参考:
,我认为这次大战是必然的。
其实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很像电影里的帮派斗争,整个地盘就那么大,一个帮派倔起,它就需要扩张占地盘,就会与老牌帮派起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一方倒下或臣服才会结束。
而二战前的世界,无论工业生产,经济发展,人类思想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哪怕没有日本和德国,也会出来其他的国家来挑战当时的世界秩序,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当时世界大洗牌已成必然。

参考:
第2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然是必然的。
要弄清第2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必然爆发,就应当知道当时历史的必然性。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是第3波帝国主义兴起的国家。
而第2波帝国主义兴起的国家是英国,法国,荷兰。
而第1波帝国主义兴起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
也就是第1波的帝国主义瓜分了地球以后,引发了第2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地球,从而第3波帝国主义兴起后,也要重新瓜分地球。
只不过第1波帝国主义和第2波帝国主义,都是在自己国家或者是欧洲以外,进行争抢地盘的。
第1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了,在欧洲本土进行地盘争抢,并且把敌对手打败以后,国外的地盘就自然而然归自己所有了。
只不过第1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了,从而并没有抢到地盘儿。
所以并不服气。
因此等着疗伤,疗好了以后就发动了第2次世界大战。
并且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
但是国外的地盘和英国本土并没有被占领,就为了转移斗争大方向,向苏联进攻了。
向苏联进攻就可以号召起被占领的欧洲其他国家,同仇敌忾的向苏联进攻了。
从而被占领的欧洲各国,也就听从德国的指挥了。
算盘打的是很精细的。
只不过他没有接受第1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拿破仑的教训,又使自己在俄罗斯苏联都又遭覆灭了。
实际上第1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是由于俄罗斯向苏联转型的时候,撤出战场造成的。
第2次世界大战,德国没有乘胜去击毁英国,而是转向了向苏联进攻。
又被苏联反攻了,也就失败了。
这就是全世界全人类,庆祝第2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因为如果德国意大利日本得胜了,那么地球就归这三个国家所有了。
所以第2次世界大战胜利是全人类的胜利。
实际上这就是历史规律。
总是到别人家去打架的人,打来打去,打的时间久了以后,就自己人之间打起来了。
因为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最大的敌手就是自己人群的人了。
所以瓜分地球的时候,都是像自己本土以外的地方去打架,去收刮地盘的。
地盘划分完以后,再想重新划地盘儿,只有自己人互相残杀,才能把原已分好的地盘重新划分了。
所以第1波帝国主义,和第2波帝国主义,都是向国外,或者是欧洲以外,进行扩张侵略的。
第3波就没有国外可划分的地盘了,所以必须把最强的那个国家占地最多的那些国家给灭了,才能拥有国外的地盘,或者是欧洲以外的地盘的。
所以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都是以德国为主进行的。
只不过第2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拉入了意大利和日本。
这就是三轴心国。
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什么不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了呢?
这就是因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全地球人树立了一个观念。
不能去抢别人家的地盘,否则就是邪恶的。
从而去占领别的国家就是邪恶的了,而巨大的战争场面的出现,必然是以夺取这个国家的地盘为主要目的的。
不占领这个国家的地盘,打那么大的战争干什么?
所以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只发生一些局部的摩擦性的小打小闹,或是本国内的政府间的互相替换时候的内斗。
不发生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了。
因此就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发生的必然性了。
因为耗巨资和人力物力,把一个国家打烂了,不能占领那个国家的土地。
从而什么有好处也得不到,还打这号战争干什么?
所以现在的战争基本上就是国界边界上的战争,或是国内政权更替时候的内斗。
只不过更多的国内政权更替,是由外国势力挑拨形成的。
因此凡是听从外国人叫干啥就干啥的这个国家,必是一个不稳定的,随时政权更替的国家。
因为听从外国人叫干啥就干啥的,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卖国贼。
当这个国家又出现一个更大的卖国贼的时候,这个支持原先领导人的这个外国人,就会转过来支持更大的卖国贼的那个人了。
从而这样的国家政权非常容易变更的。
任何一个国家必然有一个总体的国家领导人的。
所以一个稳定的国家领导人这个国家就会安定的。
而经常替换国家领导人的国家,必是一个战乱的。
替换国家领导人的时候,不论怎么替换,对,老百姓只是一场场的战争灾难。
因为自己的住房被炸烂了,各个工厂也被炸瘫了,农田也被炸坏了,不能种植了。
而且死的人还是老百姓。
那些没有争当上国家领导的人,失败了以后,又跑到国外去过幸福生活去了,连一根头发都没有伤到的。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的人民和老百姓,眼睛要擦亮。
凡是想把自己国家搞乱的人,就是自己的公共的敌人。
如果不这样,国家真的动乱起来,打起仗来,还是老百姓死的多受损失,巨大的。
因此每个国家的老百姓都要爱护和平,爱自己的国家。
不让它发生动乱,更不让它发生打仗战争,才能过上和平的安逸的生活。
否则今天扔个炸弹,明天晚上又扔个炸弹睡,卧不宁了,保命都不容易保住,还讲什么过日子,过好生活呢。
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参考:
!二战的爆发是必然的,在新航路开辟后,到欧洲国家都逐步的完成工业革命,开启了疯狂殖民全世界的时代,英、法在相继战胜荷兰、葡萄牙等国后成为那个时代世界的霸主,并对全世界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尤其是英帝国,更是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而德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后起之秀,在参与到对外扩张的时刻,却常常遭受到英国人的排挤与阻挠。
从而产生重大的分歧与矛盾。
而后变得更加的愈演愈烈,到了无法调和的余地。
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因为彼此间的分赃不均。
列强们进行了一场掰手腕,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然而,战争的巨大消耗让交战国双方都损失惨重,在最关键的时刻,只有在坚持一下,也许德国就能够实现梦想,获得对世界的分割权。
却不知政府首脑却突然的投降了,让在前线的士兵、人们都非常的匪夷所思。
战败带给德国的不是更好的和平与公正的地位,而是更加残酷的掠夺与阉割。
这使得德国从军界、商界、部分的精英阶层及广大民众都非常的仇恨。
就像福熙说的那样,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在不就爆发了震惊全世界的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对于德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大量的失业,还要进行各类战争赔款。
这时候,一位印象全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登上德国的政坛。
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再通过对外游说各国,给予减免赔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贷款进行本国自救,同时保证愿意成为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桥头堡等。
不断的进行战备扩充与军队建设,为着恢复其往日日耳曼民族的辉煌而时刻准备。
就这样在短短的几年间,让德国起死回生。
希特勒更是成为了人们心中最为可信的政府首脑。
在这一切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的大秘密,那就是对英法的复仇。
在世界另一端的日本,由于“黑船事件”及后来的“幕府运动”到“明治维新”。
让日本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改革,使其快速的从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家。
再快速的发展让日本看到了实现大陆计划的希望。
从黄河海战到《马关条约》、旅顺口大屠杀及日俄战争到《田中奏折》更加让日本的吃相显露无疑。
在日俄战争看似日本胜利的耀武扬威的,而背后却是欠下了英国一屁股的战争贷款。
使其对英国怀恨在心,就像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描写一样,日本是一个充满耻感文化的国家,不管你曾经对其多么的好或多么的差,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你暴露出一点的弱小,他就会变成强盗对你进行肆无忌惮的抢劫与欺负,不管曾经你是否是他的恩人等等。
欧洲的战乱给予了其发挥的空间,让其肆无忌惮的开始到处进行掠夺。
让战火越演越烈,而后无数的人被卷入其中。
如果说德国是战争的发起着,那么日本就是那个火中浇油的人。
使得世界各国的利益在很短的时间内交割在了一起,谁都不可独善其身。
在德日与英法美中等国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然而欧洲的德国的节节胜利,激发了日本人的野性。
而快速的占领中国的东北让疯狂的日本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使其双方的矛盾到了临界点,二战是必然要爆发的。
而经济危机、日本成功占领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地区使其加快了二战的爆发速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