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毫米的迫击炮能不能把81毫米的迫击炮弹打出去

还别说,真能。
先看下迫击炮炮弹的结构:由于迫击炮是一种手工从炮口装填利用重力击发的火炮,因此迫击炮并不是一个特别“精密”的火炮系统。
一般的迫击炮炮弹在弹壳上会有几条凹槽。
这个槽叫做闭气环。
当迫击炮的发射药被点燃的时候,气流会吹入闭气环的沟槽里面,气流会形成一个湍流,这样就降低了火药气体外泄的强度起到了闭气作中。
同样,82mm迫击炮打81mm的炮弹是可以打出去的。
只不过炮弹的弹道和82以及81mm弹道都不一样,在真正射击的时候需要试射,然后根据弹道调整射击诸元。
另外在国外的一些型号的迫击炮上还会有尼龙弹带(淡蓝色,不是后面的药包),这个弹带用尼龙和易爆材料混合制成,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着尼龙弹带会膨胀。
起到闭合的作用,这种弹药直接用在大1-2mm的炮管内都没有太大问题。
同时,决定了迫击炮能打多大口径的炮弹主要因素并不在炮管而在这个装置:这是迫击炮的撞针。
迫击炮炮弹的底火优点类似于霰弹枪的子弹,迫击炮的撞针必须要能够击中底火中央的火帽才可以顺利的激发,如果弹径过小则会导致火帽子和撞针能碰撞,在这种情况下迫击炮才不能发射出去。
至于流传的朱老总定型82mm迫击炮的说法,并不存在。

参考:
完全可以,迫击炮作为一种支援步兵作战的伴随火力,自诞生之初就靠着弹道弯曲,机动灵活,性价比高等特点成为现代炮兵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迫击炮的战术技术要求就是低膛压,低炮口初速,而且大部分迫击炮发射时利用自身的重力下滑击,依靠炮尾的击针击发发射药完成发射(中大口径迫击炮一般使用常规的拉发),所以迫击炮炮弹本身的外径就是要略微小于炮管内径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原因。
间隙有利于迫发▲迫击炮炮口安装的机械式防重装装置,该装置在前一发炮弹没有发射出去时会阻止后一发炮弹的装填如今很多迫击炮采用的都是迫发的方式,就是利用自身重量下滑完成击发。
这就使得炮弹本身就要具备一定的重力加速度,如果炮弹的外径和炮管的内径一致,那么巨大的摩擦阻力会大大影响到炮弹的迫发过程,而且炮膛内事先会残留一定的空气,口径小的炮弹放入时这些空气会被挤压排出,有利于炮弹的迫发,如果口径一致的炮弹放入则会和摩擦阻力一起作用于炮弹,使得炮弹缓慢下滑甚至是卡在炮管中而不会发射出去,这对于迫击炮来说是致命的,迫击炮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重复装填,就是前一发炮弹没有发射出去,后一发炮弹立马装填,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赛事中安哥拉的炮手就重复装填导致了火炮炸膛,整个炮班当场被炸死。
间隙会造成火药燃气外泄所以为了顺利保证炮弹能够迫发出去,迫击炮炮弹和炮管壁之间都有间隙。
但是间隙不能过大,因为间隙过大,火炮在发射过程中火药燃气外泄会更加严重,这都不利于弹丸的射程和射击密集度,所以在迫击炮上面一般都会安装有闭气槽,就是围绕在弹体圆柱部的环形沟槽(如上图),当火药燃气外泄经过沟槽时会产生涡流,涡流产生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止火药燃气的外泄。
但是沟槽也会降低圆柱部的弹体强度,所以还会在轴向刻制凹槽用于减轻火药燃气的压力,也就是常说的排压槽。
旋转稳定迫击炮弹药和炮管之间也有间隙▲位于底面的压力板以及前方的膨胀弹带,这是旋转稳定迫击炮炮弹的关键部件除了常规的尾翼稳定外,迫击炮还有旋转稳定的炮弹,众所周知旋转稳定弹药弹带必须紧贴着膛线,所以炮弹的弹带直径一般要略大于火炮直径,这和迫击炮和炮弹之间必须有间隙互相矛盾,别急,旋转稳定的迫击炮炮弹上面有个重要的部件,就是压力板和膨胀弹带,装填之前膨胀弹带的直径是小于火炮口径的,这样就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且空气容易被排挤而出,利于迫发。
当发射药被击发后位于底面的压力板在火药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向前挤压膨胀弹带,于是弹带就会膨胀紧贴着膛线,炮弹也会高速自旋而出,利于飞行稳定性和弹丸精度。
讲到这里就很清楚了,迫击炮炮弹的直径是要小于炮口直径的,所以82毫米迫击炮发射81毫米的炮弹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参考: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军武视界,
迫击炮便于携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大威力突防装备,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日军小股士兵用迫击炮制造惨案的画面,在开炮前,他们往往会拿出迫击炮专属弹药,并将后者有序放置在迫击炮旁边。
那个时候日军普遍使用97式90mm轻迫击炮和96式150mm中迫击炮,他们军备完善,战争初期自然不会为迫击炮的弹药发愁。
那么,如果专属迫击炮弹被打光了,小口径炮弹能否在大口径迫击炮上使用呢?
回到上述题目,82mm的迫击炮能否打出去81mm的迫击炮弹呢?
这完全不是问题,无论从科学理论,还是实战检验方面来讲,想要完成上述操作都没有任何问题。
大口径迫击炮打小口径炮弹理论上不存在问题迫击炮击发弹药需要手工装填炮弹,这就注定它不是一种构造精密,操作精细的火炮系统。
就算是原装炮弹,它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与炮口吻合,因此,几乎所有的迫击炮弹,其外壳上都有刻意留下的凹槽,简单点来说,这个凹槽就是为了闭气,当炮弹发射药被点燃时,由于凹槽作用,其内部的气流湍流会被相对封闭,炮弹才能以较强的力度被打出去。
再说了,迫击炮弹的底火原理与霰弹枪子弹相似,只要迫击炮能够击中炮弹底部中央的火帽,后者就可以被发射出去。
从这一点来讲,哪怕迫击炮弹的口径小一点,它的火帽也可以被撞针击中。
当然了,迫击炮弹不宜比迫击炮口径小太多哦。
实战证明可以完成相关操作更何况,这种操作在实战中也有过。
上世纪50年代,我们在实战中就曾缴获一些美军的81mm迫击炮弹,而当时我们使用的是53式82mm迫击炮,一些战士突发奇想就把81mm炮弹放在了82mm迫击炮里面,结果证明,炮弹可以被顺利打出,只不过,它的发射距离比原先近,弹道也和原来不一样。
事实上,如果这种情况下想要最大限度发挥迫击炮性能,只能不断试射,并调整射击诸元,否则,它的弹道将会与82mm迫击炮及81mm迫击炮完全不同。
可是,话说回来,有那功夫还不如重新研发一款迫击炮呢,而当时的战士为了省去麻烦,最后干脆把这些81mm炮弹当地雷用了。
------欢迎点赞、
主要是在抗美援朝期间,那个时候我们的志愿军部队和当时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部队相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使用的迫击炮的那个口径是82mm的,而美国人使用的迫击炮的口径是81mm的,经常俘获了美国人的军需物资以后就发现他们的迫击炮比我们小的那1mm。
根据老兵回忆这些迫击炮炮弹,如果使用我们的迫击炮的炮管进行发射的话,也是可以发射的,但是发射的那个射程比较近,一般来讲不会建议说这么使用。
讲实话,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抗美援朝的老兵,会选择将这些迫击炮的炮弹埋在道路上面,然后做当时的地雷使用。
好像在那场战役里面,当时我志愿军先头部队击溃了土耳其的先头部队以后,俘获了一批迫击炮炮弹,做了个决定,说到底是拿这些迫击炮的炮弹呃,安置在路面上面拦截后续部队呢,还是说我们直接去追击敌人,把这些迫击炮的炮弹当成炮弹一起发射出去。
当时,根据部队里面的决定说咱们去追,追了半天以后,发现后面美国的那个战车连成一片过来之后,知道事情大条了,(今日漩涡鸣人yy首发于)后悔没有直接把这些迫击炮炮弹埋在路上。
当然,这件事情也只是一个小插曲,也从实战的条件上来讲,老兵,还有参与过战争的人是确定这件事情是可行的,而且也有人这么用过。
很多人感到不可行,是因为小了1mm,这样的话整个炮口的那个气密性以及它的撞针是否能够激发火药产生怀疑,但事实上,不同于那种大口径的榴弹炮和加农炮,这个迫击炮他的气密条件并没有那么苛刻,主要是依靠着它本身的气闭环,如果条件允许,在迫击炮上面缠一层尼龙绳的也是可以的,至于说撞针的问题,迫击炮本身的击发条件类似于散弹枪,只要相差不大,那么这1mm的误差也不会说,导致撞针无法激发迫击炮的底火。

参考:
可以,据说:当年定型82毫米迫击炮是,由于西方国家的迫击炮口径是81毫米的,朱老总,笑着说,我们造82毫米的,打仗时,我们缴获他们的炮弹我们能打,他们打不了我们的。
……所以我们就定型82毫米。

参考:
其实,迫击炮与其它炮有很大不同:迫 击炮是一种没有膛线、发射尾翼弹、用坐钣承受后坐力的曲射火炮;
所以,由于它没有膛线,炮弹不会受旋转力量的作用;
同时,在空气中飞行并不旋转;
迫击炮弹的特点是发射药大部分捆绑在弹体外面,不像其它炮弹那样密封在药筒里;
它依靠弹体上几条弹带的作用密封炮膛增大膛内压力,来推送炮弹前进;
迫击炮弹在空气中飞行,同样也会受到空气阻力和重力作用的影响,这些影响同样会迫使炮弹减速和逐渐离开发射线。
那么它是怎么控制住自身从而保持飞行稳定的呢?
从迫击炮弹的弹体,我们可以观察出,迫击炮弹弹体呈圆形,前粗后细,弹体尾部有尾翼,翼片的数量一般为6~12片,炮弹在前进时,克服空气阻力,使空气从炮弹周围流过,并迅速填满尾后的空间(即涡流空气),弹头与弹尾之间的压力差也较小。
由于压力变化不大,所以弹头飞行比较平稳;
炮弹的初速比较小,最大约200米/秒,这样,产生的弹头波和音波不大,受到的阻力也较小;
另外由于空气阻力的中心点不在弹体前端,而在弹体尾部,即重心的后边,因而弹体上的尾翅可以均匀地把空气分割开,使空气从弹体的表面滑过。
炮弹在飞行时由于空气对尾翅的滞留作用使弹头不会出现翻转现象而向前飞行;
因此,弹径小的不能在炮管径大的迫击炮上使用;
即使使用,由于弹带不能填满炮弹周围间隙,炮弹无足够的压力推送,是无法起到作用的……
参考:
迫击炮炮弹的装填目前大多数采用图片上这种炮口下坠式方式,也就是炮弹从炮口装进去之后,靠自身的重力下坠到炮管底部,然后炮弹的底火与击针相撞,引燃发射药产生推进气体将炮弹推出炮口...。
从理论上来说:迫击炮弹的外径要与炮管的内壁紧密贴合,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利用发射药的推进气体使炮弹打得更远,但这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炮弹与炮管内壁贴合的过于紧密炮管反而是容易将炮弹卡死现象,因为炮管在未装填炮弹之前是有空气存在的,当炮弹装填完毕下坠的过程在空气排不出去,最有可能的就是发射速度减慢,另外一个就是炮弹上有灰尘或者其它一些脏物(野战环境下经常性的)如果弹与管贴合的紧密,炮弹下坠过程被卡在管壁上的可能性非常大,炮弹卡在炮管内的危险也相当大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迫击炮炮管在制造过程中内径要比炮弹外径大0.6~0.8毫米,这样炮弹在装填下坠过程中细小的间隙可以将炮管内的空气挤压排除和允许容纳一点点灰尘,从这个角度来说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是可以装填进82毫米迫击炮炮管内的,但81毫米弹装进去后由于间隙有点大,利用发射药的推力会小一些影响到炮弹的射程,所以在非紧急情况不建议使用。
在早年间相同口径的炮弹为了提高射速和改善排气性能要在炮弹的弹体上刻有沟槽,图片上箭头所指的部分是定心位置(重心稳定炮弹才能以正常的弹道发射出去),上面就刻有排气的沟槽,在发射的时候炮管内的空气就会从这些沟槽被挤压出去。
沟槽的形状很多目的就是要将空气挤出去。
虽然会有一些发射药气体也被排出浪费掉,但仍然可以利用85%的推进气体,对于射程影响并不大。
到了现代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加工工时,已经不在炮弹上加工沟槽了,而是在弹体上加一个尼龙气密环,炮弹从炮口装填进去之后气密环在管内空气挤压过程中会略有变形,空气就会从变形处排出,也起到了即排气又能提高速射的作用。
总之,现在大部分的新型迫击炮弹都采用气密环方式,81毫米炮弹就可以直接装填在82毫米迫击炮使用了,弹与管之间有点误差并不影响发射。
所以,早年间苏联使用82毫米而欧美使用81毫米,如果在战场上缴获81毫米完全直接可以发射,反而是欧美的81毫米迫击炮不能使用82毫米弹,这也是苏联的一点点私心。

参考:
我当兵时在越南呆8个月的排长就说过此事,结论是: 能!反之,抗日老兵说为82炮弹用于美援81炮,手工磨刀石上一天磨一发!
参考:
肯定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它的威力,精确度会受很大影响。
这是因为它的弹头小于炮管。

参考:
说能的都是丝毫不懂迫击炮发射原理的,迫击炮要依靠炮弹前端与炮管形成相对密闭空间,发射药在爆炸时迅速膨胀的火药气体实际上是推着炮弹前端沿着炮管飞出炮口,你用82毫米的炮管打81毫米的炮弹就漏气了,如果是零号装药,发射药气体会从炮口喷出,炮弹就会留在炮筒里,要是非零号装药,发射药包的爆燃气体兴许会把炮弹推出炮筒,但出来就会落在炮前,炮手安危就有问题了。
有些不懂的人还真敢胡扯,也挺让人服气的。

参考:
迫击炮做为一个前装滑膛曲射武器,就好像霰弹枪对子弹并不太挑剔。
所以口径为82毫米的迫击炮可以发射口径为81毫米的迫击炮弹,虽然可以发誓啊,但是在射程和落点的分布上都不如82毫米迫击炮弹精准。
所以除非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并不建议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使用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发射。
这并不是量子信口开河,而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普遍装备的迫击炮口径为82毫米,那个时候的武器装备虽然比抗日战争时期要好很多,但是物资还是比较匮乏,所以在自己82毫米迫击炮弹打完之后,会使用缴获的联合国军的81毫米迫击炮弹发射。
但是反过来,不可能用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来发射82毫米的迫击炮弹。
迫击炮在制作的时候,为了保证炮弹可以顺利的滑到炮膛底部撞击撞针,所以迫击炮的口径一般都会要比迫击炮弹的口径要大一些。
所以迫击炮弹弹体上有一圈密封胶圈来起到密封的作用,使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更多的推动弹体来飞行。
虽然这样说,但是迫击炮弹的口径不能小于迫击炮的口径太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