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李鸿章如今才知真中堂那么李鸿章的功过究竟如何

前几年的时候,因为《走向共和》的爆火,网络掀起了一番关于李鸿章的热潮。
以前诸如“卖国贼”、“投机者”等冠在李鸿章身上的名号不见了。
关于李大人的话风突然一转,变成了那句话:“年少不知李中堂,长大方知真中堂”在上个世纪的近代浪潮中,李鸿章作为掌舵王朝权力中枢的重要汉臣,他是近代历史中不能被忽视的一个历史人物。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李鸿章因为推动洋务运动,更成为炙手可热的历史人物。
可那段时期,也是他作为重臣最为昏弱、耻辱的一段时期。
1871年,在近代中崛起的日本开始走向对外扩张,兵锋直指琉球。
琉球地区请求清王朝派兵保护,我们这位李大人怎么做呢?
他将琉球视为黑子弹丸之地,竟然断然放弃了援救,致使日本几乎兵不血刃地占据了琉球。
1873年,清王朝西部新疆地区发生危机。
沙俄、英国笼络当地反清势力染指新疆,试图将新疆从清王朝的的属地中剥离。
即便面对这种紧张局势,李鸿章仍旧秉持“守土无责、外交斡旋”之所谓能事,和悍然反抗外族入侵,力图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展开争论。
这也是近代以来关于“海防和塞防”的重大争论。
左宗棠曾说: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瞅瞅人家这觉悟,这思想境界,这大局意识!!!再看看当初李鸿章怎么说的?
“新疆不富,于肢体之元气无伤?
”这句话估计得怼的左宗棠一脸问号脸。
1875年,在云南、西藏地区爆发了著名的“马嘉理事件”。
英国派遣陆军上校柏郎、英驻上海领事馆翻译马嘉理组织了一支193人的军队,以探险为名非法闯入了清王朝的边境。
云南当地民众对此盘问的时候,这马嘉理竟然持枪射击当地民众,当地民众悍然反抗,打死马嘉理,还包围了陆军上校柏郎。
柏郎最终无奈,带着他的军队仓皇而逃。
这次“马嘉理事件”后,英方反向指责清王朝,还以武力威慑。
李鸿章再一次扮演了‘救国救民’的国之栋梁形象,他仓皇同英方签订了《烟台条约》,在条约中专门规定了一条供英国所谓探险小队探险的道路,赔偿20万两白银,严惩云南当地居民,给英方道歉。
云南、西藏地区从此当地居民只能自保反击,李鸿章处处罢兵议和。
1882年,法国对清朝藩属国发动大规模攻击,同样试图将越南将清王朝的藩属关系中剥离。
清廷内部讨论战和问题的时候,左宗棠、张之洞两人力图交战,断然不能让外国列强层层蚕食王朝所属疆土。
李鸿章再一次语出惊人:“一时战胜,未必历经不败;
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
”总而言之,咱这实力不行,爱咋地咋地呗。
咱们能签条约就签条约,能砸钱就砸钱,反正也是压榨民间百姓。
反正他李家家大业大,油水捞够了,到了张爱玲一系,李家仍旧肥的流油。
百姓过得怎么样,关他什么事情?
咱们再看看左宗棠、张之洞人家怎么说的?
“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
”所以在清末的乱世里,人家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压根看不上李鸿章这样的精致利己者,就连帝师翁同龢也看不上他这位所谓的国之柱石!!!对他们而言,这位承袭曾国藩衣钵,一手缔造淮军的李鸿章骨子里都是软骨头!在天津,李鸿章和法国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清军在预定时间内撤军。
然而,还没有等到清军有序撤退,法军直接进攻式的驱赶,让清军滚出越南境内。
法国海军还在东南沿海地区继续挑衅,一举打崩了东南水师,端掉了号称清末三大海军之一的“福建水师”。
与此同时,清王朝和藩属国越南接壤的重要门户重镇镇南关也被法国攻占。
法国继续挑衅清朝子民,在镇南关的关口处立了一块招牌:“广西门口已不复存在!”广西民众义愤填膺,同样写了一块牌子:“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最终双方开展大规模的军事交锋,年近70岁的悍将冯子材击败法国统帅,打退了法军,越南境内形势一片大好。
在越南战败的消息传到法国,法国国内为之沸腾,民众上街游行,指责内阁茹费里的失政,茹费里当天宣布下台。
此时清王朝才正式刺刀见红,一雪前耻,大胜之际,李鸿章再次主张马上议和,不然法国人按照法国人以往那尿性,绝对“因愤添兵,无中止之理。
”说到底,软骨头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能尿到一壶。
李鸿章再次原则议和,广西、越南前线士兵群情激愤,臭骂当朝主事,剑指李鸿章。
---“诛议和之人”。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日军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引兵进入朝鲜,开始爆发清王朝和日军水军在海面上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我们以往所知,清朝海军似乎不堪一击,攻之即破。
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甲午战争的持续时间很漫长,大概打了八个月之久,这漫长的八个月,日军的进攻屡屡受阻,但最后却以胜利者的姿态,攫取了一笔超大的财富,这绝对是清末李鸿章主导的最大一个笑话。
九月,最初的海战爆发,两方海军数量分别是,北洋海军10艘战舰,日军12艘战舰,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大。
清军将领个个拼命鏖战,邓世昌看到日军最为强悍的“吉野号”,冒着炮火,开足马力冲撞吉野号,邓世昌也为此落水。
邓世昌随从们赶紧拉他上船,邓世昌坚决不上,旁边听话的小狗也咬着他的辫子,怕他沉入海面。
邓世昌一手将小狗摁在海面,最终沉海而亡。
海战打了五个小时,日军几乎不占上风,最终选择撤退。
双方最终的战况,北洋损失五艘战舰,日军损失四艘。
李鸿章一听,严令无论任何情况所有海口力量坚决不能再次出战,让所有海军退守威海卫海港,将自家的海军变成了缩壳王八。
十月,日军将进攻的目标转入了李鸿章经营十余年的东亚第一要塞旅顺。
李鸿章没有及时派兵支援,当地总兵拼死力战,最终败退。
统帅因为他避战的命令,丢下当地百姓逃离旅顺。
旅顺五十口炮台几乎没能发挥作用。
大家想一想五十口炮台是什么概念?
仅仅十天的时间,这座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港口陷落,旅顺两万多名百姓被日军屠杀,仅剩30余人。
人命如草芥,对李鸿章而言,底层百姓的身家性命不过如此。
12月,日军发起最终进攻,将进攻的目标瞄准北洋海军最后的总基地威海卫港口。
日军到来的时候,威海卫港口将士想要将舰队开出港口交战,李鸿章死令不能出战。
憋屈在港口的将士们前后八次打退日军炮舰进攻。
众多将士再次请求出战,都是海舰啊,憋屈在港口怎么作战,李鸿章再次下令,不能出战,死守港口!!!丁汝昌气不过,炸掉了自家的军舰吞食鸦片自杀。
刘步蟾气不过,同样炸沉自家军舰自杀。
不能痛痛快快地干一场,留下自家的战舰又有啥用?
留着下崽不成?
这些人就好像奥运会的选手,台下十年功,终于等到了台上一分钟的角逐时,有人告诉你,你不能上,你给咱等着!!!晚清好多的优秀军事将领中,大家可以仔细翻阅一下他们怎么死的。
大多都是被无能的上级气死的!!!可以说,近代中国外围土地的丧失,皆为李鸿章软弱所为,不知那些口口声声一口一个‘晚辈’,一步一叩准备跪拜中堂大人的年轻人,如何对得起那些悲愤而亡的义士。
那些捧臭脚的人,也不怕熏死你。
这个人的确该拜,他是张之洞今天的你我,可能站在一个更好、更高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
任何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我们也不应该将其归罪于某一个特定的集权人物身上。
但是,自古以来守土有责,国家的覆灭可能真的和李鸿章没有一点的关系,守土之则、山河尽失,他当属第一卖国贼。
还是那句话,国土有失:---“诛议和之人”笔芯,大仙
参考:
我对李鸿章的评价随着年龄的不同也经历过“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变化。
最初我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后来我认为李鸿章是一个被误解的爱国者,现在我认为李鸿章是有一定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封建官僚。
什么是“有一定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封建官僚”?
就是构成李鸿章这个人最底层的代码是:封建官僚。
那么什么是封建官僚?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一个完全利己主义的政客,封建官僚心里最看重的是他自己,他本人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比天还大。
这样的人是封建官僚。
这也是李鸿章的底层代码。
但是李鸿章有别于其他晚清官僚是他有一定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在不损害他本人利益的情况下,他愿意做一些对国家以及对民族有利的事情;
同时,李鸿章相比他老师曾国藩又有一定国际视野,他大概是知道西方列强和工业革命是怎么一回事。
他对西方的理解也绝不是“船坚炮利”这么简单。
所以他搞洋务运动,提拔洋务人才,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做对国家以及对他个人都有利。
然而,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封建官僚,当他发现国家利益和个人身家性命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损害国家利益来保证个人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
比如甲午之战后,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北洋水师完全覆灭,李鸿章为了自保,他在明知道与沙俄结盟会严重损害清朝利益的情况下,坚决选择“清俄同盟”。
因为这样,他可以“挟洋自重”,可以暂时依靠沙俄作为他的“靠山”,可以保证李鸿章自己的身家性命。
总的来说,因为李鸿章个人能力没有那么强,所以他对清朝和华夏贡献远没有今天电视剧吹嘘的那么大,可同样因为李鸿章个人能力没有那么强,所以他对清朝和华夏的危害也没有今天互联网网友指责的那么厉害。
归根结底,李鸿章只是一个有爱国情绪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封建官僚。

参考: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李鸿章有一句台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这句话,用来概括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可谓恰如其分。
李鸿章确实不是个道德品行十分高尚的人,他虽说也是两榜进士,但是一举一动都带着安徽乡间的习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打痞子腔”(我自己就是安徽人,所以请不要误会我搞什么地域歧视)。
至于银子,确实也没少捞,和俄国人的密约的签订更是被人戳着骨头痛骂。
这些,洗不掉,没法洗。
但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如果脱离历史人物所处环境,都是耍流氓。
在骂李鸿章的时候,请想一想,在他那个时代,可有人比他做得更好?
李鸿章首先是个大清的官员,而且是最顶级的官员。
在清朝晚期混乱不堪的吏治格局下,有谁比他做得更好?
很多人攻李捧左,可你知不知道,左宗棠动辄出手上万两银子,你觉得这些钱是靠他自己俸禄吗?
至于说李鸿章签订了卖国条约所以他就是卖国贼的评论就更加是完全没有逻辑的混账言论。
中国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人多了去了,没有哪一个使节被后代人骂成了卖国贼。
唯独李鸿章,被人说成是卖国贼。
我就想不通了,面对日本,这个把李鸿章毕生心血都毁于一旦的倭奴,李鸿章居然还要卖国,他是心大?
难道年轻时打痞子腔惯了的李鸿章到老了变成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合肥老农民?
实际上,李鸿章是一个没有脱离时代,但是一直在他所处时代范围内努力想要改变国家命运的人。
谁也不能否认,李鸿章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人物。
中国军队尤其是海军的近代化更是从他开始,这是抹杀不掉的。
他在江南两省的大力推行工业化,为近现代江苏和上海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本基础(虽然漏了他的家乡安徽)。
而在耄耋之年,本来可以不蹚浑水的他,在洋人都暗示他出任中国元首的时候,先是发起东南互保,保护了东南沿海地带的安稳;
又毅然决然北上,担任和谈代表。
他以自己一生的名誉和荣辱,为大清背上了最后一口黑锅。
很多谩骂诋毁李鸿章的人,都只看到李鸿章的阴暗面,却看不到他的积极面。
这是长期以来,我们脸谱化、片面化看待人物所带来的后果。
其实,一个人哪里可能是绝对的好人坏人。
角度不同,立场就不同而已。
作为一个安徽人,我认为李鸿章是近两百年来,安徽最伟大的人物,也是我最敬仰的同乡先贤。
年少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
参考: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类,小编秉持一贯的原则,历史与政治密不可分,所以历史人物不可能非黑即白。
这个问题本身其实不难回答,无外乎叙述李中堂的一生,复述其生平贡献,再惋惜他为腐败的清政府背了个天大的黑锅。
然而历史人物本身都是复杂的,需要对其辩证的评价。
李鸿章的成就的确很突出:操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很容易看出他为封建王朝复兴所做的努力。
然而在其位,谋其政,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站在风口浪尖,成为了出卖主权的罪人。
然而清政府孱弱,合约总有人要签,都顾及生前身后名,谁又能挺身而出,李鸿章虽然签了合约,但是也为国家拖延些许时日,讨回部分利益,并不是完全逆来顺受,试问在当时的情况下,谁又能比他做的更好呢?
其实就像宋辽之间的关系一样,宋朝清流自恃清高,几度斩杀辽金求和的使臣,金大怒,于是争端大起,最终国灭家亡。
不知道在这些清流眼中,到底是自己的名节重要还是天下苍生重要。
李鸿章一生为满清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持洋务运动,创办北洋水师,与诸国列强外交周旋。
可惜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兢兢业业反而做的多错的多,为清政府和慈禧背了一生的黑锅。
我个人理解,一个没落封建王朝的败落,是实事,是命运,是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无法阻挡。
从圣祖皇帝闭关锁国之日起便已注定,这样的历史责任推卸到一个风烛老人身上,确实有些不太公平。
因此大可不必将对其生平过于否定。
爱惜羽毛之人确实不屑于参与这种丧权辱国的签约,但是他们也并没能力救中国。

参考:
从历史上,李鸿章所作所为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此问者,想借机为卖国贼平反说辞,动机不良。
在晚清时代,早期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获得当局封官厚禄。
之后,想游说慈禧太后,放弃新疆,力保东南沿海,根本就是为他的北洋水师着想。
只是,被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而没有得逞。
甲午战争,他想保护自己北洋水师实力,而力求避战,结果被日本联合舰队剿灭。
之后,代表大清,签订《马关条约》,出卖国家利益。
在1900年,签订《辛丑条约》。
从他的发迹及后续卖国行为看,有一条线索非常明显。
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国家根本。
和左宗棠争执时,力主放弃新疆,实则为自己的北洋水师提供更多军俸。
甲午战争之时,命令舰队避战,实则想保存自己军阀的资本。
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实则想抬高自己地位,想让朝廷认为他是大清维护者。
可见,他是个多么虚伪的人。
处处都为自己利益着想,那怕国家崩溃。
列强的一些媒体,都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的。
那些吹嘘李鸿章为“十九世纪三大伟人”,根本就是忽悠民众。
企图从现实上侵略,文化上奴役中国人。

参考:
如果用职场来比,老板选他作为左右手绝对可靠!历史的悲剧人物,如果他是皇帝,又或者同朝的多数官员都能和他一样尽职,他就不用签定那些条约了!
参考:
说卖国贼缺乏帖证,签约本身不算罪过。
但是三大罪是逃不掉的。
1.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
若不是左宗堂极力坚持,新疆早被李鸿章送掉了。
2.贪渎腐败,庸碌无能。
办洋务算有功,但是接着办洋务大肆扩充个人势力,贪污腐化,个人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而且排挤民间资本。
3.统兵无方,部下淮军不仅仅彻底烂掉,而且基本只会不战而逃。
不仅如此,还庇护逃犯叶志超等,在中法战争淮军没有战斗力已经非常突出,到了甲午战争更是造成灾难性后果。
李鸿章这样的作统帅,真是敌人的福音。
而且一味迎合慈禧,私心自用,避战求和,结果全军覆没。
总体的,此人就是腐败分子,无能统帅,误国误民,民族罪人当之无愧
参考:
评价历史人物除了是否私心之外,对具体行为不好做出爱国与否的评价,只有像汪精卫之流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却另立政权以保全自己地位,这才应该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要讲李鸿章是个卖国贼,这黑锅无论如何扣不到他一人身上,大清朝那么一班文武大臣也轮不到他一人卖国,真正卖国者应该算慈禧老鸨,是她的眼界视野以及野心造就了时代的悲哀,李鸿章不过是她胡乱作为善后者。
李鸿章虽然是众多丧权辱国条约签订者,史上完全寻不到其出于私心,而且他也是痛心疾首知道不可为而为之,这在众多史料上也可得到论证。
某些小编自诩历史研究者,预设立场在史料中寻觅依据,断章取义,以片只语作为是非判断助证,这种非理性治史之风误导性强,实为贻害无穷!
参考:
嘿嘿。
左宗棠拿回了新疆,李鸿章丢了朝鲜。
左宗棠保住了伊犁,李鸿章丢了台湾。
左宗棠正面干掉阿古柏,妥得璘,李鸿章避战保船。
临了说了个自己是裱糊匠,就可以洗的干净了?
给李鸿章洗地的人老喜欢说,那时候国家贫弱,李鸿章已经尽力了。
那就奇了怪了,既然你尽力了怎么割地赔款呢?
你当初塞防海防大辩论时候讲的那么有道理,结果听你的,军舰给你配了,高工资给你的军官发了,一大堆需要遵守的在你这可以特例,怎么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呢?
所以嘛,当时就说的很清楚: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我也不知道早年万马齐喑的时候,是那个文盲搞出“年少不知李鸿章,如今才知真中堂”这种对仗不工整,强行押韵的鬼话,很像朱学东的水准。
可以开个地图炮,凡是对李鸿章是同情理解支持的,统统都需要去求见杨永信老师。

参考:
国贼名义精准定位。
你想吧,现在你谈个生意别人都会给回扣或者是折扣。
他这种行为是出去送钱的,人家返利几百万两不为过吧,反正亏了是国家的,赚了是自己的,又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又是北洋水师的创建者,没有油水哪来的宰相合肥天下瘦一说,已经说的很直白了。
秦桧还可以说给上级背锅,李鸿章家族拿了天下这么多钱,为任一方却不能富民强国,反而帮助列强痛宰国家,还装出一副无辜的嘴脸,说他是卖国贼一点都不为过
参考:
李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办过洋务运动,创建了北洋水师。
可李的卖国行为不能功过相抵,就像汪也曾刺杀过摄政王一样。
李的卖国行径主要是一,李死后有四千万两白银遗产,当然这么大的官有点钱很正常,可是甲午海战失败是我们的海军缺乏训练主要缺军费,说是慈禧生日挪用了军费五百万两,光绪用了八百万两,但李的私产已超过四千万两。
第二就是在新疆问题上,目光短浅,上的折子要放弃塞防。
满族大臣签了卖国条约,朝中一片哗然而李却要承认,幸亏曾纪泽力争,才重新签订。
第三就是中法条约的签订,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特典型的卖国。
第四就是中日条约签订。
很多人看了电视剧走向共和,感觉李还颇有正义感,建议大家看看李与伊藤博文的谈判实录,那里是谈判,就是苦苦哀求。
其实这个谈判争议颇大,中国失败,但日本也是强弩之末。
如果是全面了解日本,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就是这个条约,让日本获得了两亿多两白银,经济发展野心膨胀,导致了后面的全面侵华,而条约里的割让台湾更是让日本移去了几十万居民,导致现在台湾局势的复杂。
总之李是一味无原则的求和,慈禧的国策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李就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