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如果不失去街亭诸葛亮真的能夺取长安吗

许多人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守街亭,其实守街亭重在一个守字上,而不是进攻,因此,能否守住街亭跟能否夺得长安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为什么要守街亭呢?
如果守住街亭,诸葛亮能迅速夺得长安吗?
让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守街亭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这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准备最充分,成效也最显著的一次行动。
当时距离汉中之战已经整整过去八年时间,蜀汉和曹魏在这八年期间没有在关中一带有战事,所以曹魏防备有所松懈。
再加上曹丕新死,曹叡即位,诸葛亮认为曹叡这个二十二岁的皇帝不能驾驭群臣,魏国朝基不稳,因此,公元228年诸葛亮悍然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战事。
此次战事诸葛亮准备很充分,有佯攻,有主攻,有策反,可谓是面面俱到。
首先派赵云从斜谷道进军,吸引魏军防守,此为佯攻。
其次由诸葛亮率主力大军西行到祁山附近,突然发兵攻占陇右地区,最后策反关中的安定郡,使局势扩大,造成整个关中都为之一振的态势。
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将重点放在陇右地区呢?
看下图,陇山是凉州和雍州的分水岭,而占领陇右后能够迅速切断雍凉两州之间的联系,继而西进占领陇西、西平、金城等地,再往西就是凉州地区。
所以占领了陇右也就占领了凉州及雍州西部,魏国将失去西部边陲一大块。
而想要彻底占据并巩固这些地方就必须守住两个地方,一个是祁山,一个是街亭,守祁山是为了向西继续进军,而守街亭是为了堵住六盘山以东的魏军。
那么如果守住街亭,诸葛亮有东进进攻长安的打算吗?
他又能否夺得长安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派马谡率领蜀军前部来守街亭,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堵住这个关口,然后彻底平复陇山附近地区,然后挥军往西,夺取凉州地区,继而巩固战果。
至于是否东进进取关中,要看形势而定。
为什么?
诸葛亮带兵十万人,战线拉得非常长,而凉州地区又距离太远,因此,这十万主力分布在祁山附近已经很吃力了。
这时候诸葛亮有两方面压力,一个是凉州驰援陇右,一个是长安驰援陇右,因此,分兵必然造成实力不足,所以马谡所带的前部兵力才那么的少。
而两者相比,守街亭的压力更大,因为长安方向为魏军的主力。
于是后来发生了张郃率领五万大军击溃马谡的街亭之战,如果说街亭没有失守,诸葛亮能够东进攻取长安吗?
不太可能。
为什么呢?
虽然说街亭失守后魏军几乎在关内无险可守,但是长安附近还是有不少兵力布置的。
看下图,长安附近的扶风郡、冯翊郡、北地郡都有驻兵,而且数量不少。
在长安的北边河东地区也有驻兵,而一旦发生战事,南阳郡之魏军也会源源不断的驰援关中。
因此,诸葛亮能否拿下长安,关键就是时间问题,如果诸葛亮动作够快,那么拿下长安不是不可能。
可惜的是诸葛亮的动作没有那么快,为什么呢?
在诸葛亮派马谡率领蜀军前去守街亭时,魏军已经派张郃等人从长安以南沿山北上,并且和蜀军有了战事,由此可见,魏军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等到诸葛亮率领蜀军主力来到街亭,假如这时马谡守住了魏军的进攻,诸葛亮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为什么呢?
恐怕此时长安附近云集的魏军不会少于十万人,而魏军也急于夺回陇右地区,所以此时双方会在街亭展开大战,至于胜负如何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诸葛亮还是曹魏,都不会轻易放弃陇右地区。
所以,到那时诸葛亮的策略会变成守,其实能守住已经很不错了。
而魏军会变成攻,至于能不能成功攻取街亭,就看曹真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了。
至于长安,恐怕还要等到双方在街亭附近的战果如何来定了。
如果诸葛亮胜利了,那么曹军主力被击溃,长安很可能不保,如果曹军胜利,那么就会重蹈失街亭后的一幕,诸葛亮仓惶撤军,直至回到汉中。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守街亭的战略目的在于巩固陇右战事的战果,而不是贸然的东进攻取长安。
依照诸葛亮的战事进展,能守住街亭就不错了。
而魏军反应很快,如果双方在街亭之战爆发长期的战事,诸葛亮战胜了魏军主力,那么长安有可能不保(几率几乎为零)。
如果诸葛亮失败,那么蜀军则要迅速撤往汉中,越慢则也容易被魏军全歼。
所以,从祁山出兵,然后东进攻取长安,我始终认为是个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本回答独发于,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喜欢请随手
如果当时能够守住街亭,那么诸葛亮夺取长安仍然不容乐观,要看后面形势的发展。
为了说明这个情况,我们就要首先知道为什么要守街亭,以及当时的形势。
诸葛亮进攻长安的路线分析通往长安的道路一共有五条,从西往东分别是: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骆谷道、子午谷道。
我们先说一下第一条,祁山道,这是诸葛亮的最爱,地势平坦,方便运输、排兵布阵,缺点就是绕远路。
第二条陈仓道,也是大路,易于用兵,但两侧都是树林,容易遭埋伏。
刘邦当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这条道。
第三条是褒斜道,道路崎岖,这一点李白已经证明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第四条骆谷道,是所有路线当中通往长安最近的路线,但也是险峻的路线。
曹爽曾经从此道伐蜀,遭到埋伏大败。
第五条子午谷道,是最为险峻,也是最冷门的路线,杨贵妃爱吃的荔枝就是从这里送到长安的。
街亭之战的形势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实际上主力部队走的是祁山道,为了迷惑魏军,他派出赵云、邓芝出褒斜道假装是主力,吸引魏军注意力,然后率主力走了祁山道。
魏军中计,派大将曹真前往郿县抵御赵云,于是魏军主力都集中在了郿县,诸葛亮的主力就顺利拿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目的在于先拿下陇右。
此时魏国才知道蜀军主力其实在祁山,魏国皇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并从荆州调回大将张郃直扑陇右。
当时陇右只剩下了陇西城因为城墙坚固,诸葛亮没有拿下。
唯一能打下陇西城的方法就是拦截西边过来的魏军,断绝陇西粮道,实际上拿下陇西城只是时间问题。
长安通往陇西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陈仓渭水道,在这里诸葛亮的主力与郭淮对峙。
张郃的援军想要快速支援陇右只能走陇山道,而街亭是陇山道的关键点,魏军增援的必经之路,如果能够在街亭拦住魏军,那么诸葛亮就可以集中兵力打下陇西。
当时张郃率五万骑兵增援陇右,要知道张郃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战将,手下五万骑兵多为精锐,街亭即关键又要面对强大的敌人。
再说一下为什么诸葛亮当时为什么最后派了马谡。
因为诸葛亮手上的大将当时都派出去了,赵云、邓芝在陈仓道牵制了魏军主力,魏延、吴懿正在攻打陇西。
姜维当时刚投降,让他当主将的话也不是很放心的。
实际上我们按照事后分析,街亭让王平守是最好的,可是那个时候王平也是魏国那边投降过来的,而且还没有什么战功,马谡作为诸葛亮的爱将深受诸葛亮的信任,因此最后才派了马谡。
街亭守住的前提下,战局的发展分析那么现在我们按照题目提出的假设来,街亭守住,那么陇西就必然会拿下,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可以集中兵力在陈仓渭水道和魏军展开决战,此时的蜀军可以说是士气旺盛,又有大将魏延、吴懿坐镇,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我们也要分析当时两国的实力差距。
蜀国当时来说,人口不会超过一百万人,能够征用的兵力最多也就十万人左右,而魏国的人口是五百多万,能够征用的兵力,能达到40-50万人,当然一部分要负责防守东吴,而在长安附近,魏国完全可以集中大约20万左右的兵力,是蜀国的两倍。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魏国在长安战区应该是两个作战集团,一个是曹真为首进攻陈仓道的作战集团,人数在十万人左右。
另一个就是支援陇右的作战集团,其中张郃有五万人,郭淮部人数也在五万人左右,如果街亭蜀军守住了,那么张郃就会放弃驰援陇右,转而同郭淮汇合,抵御诸葛亮主力东进。
而蜀军的军力总数也就十万人,诸葛亮还要分出不少兵力:赵云、邓芝部牵制曹真的部队,人数不下于两万人;
防守汉中,至少要有一万人;
拿下陇右后,以及陇右到汉中的路上,至少也要安排五千人负责各处的防守。
所以诸葛亮如果此时决战,他能够集中的兵力最多为6-7万人左右,人数上并不占优。
在军队的质量上,和魏军也是不相上下,可以说,要看具体的发挥了。
即便当时诸葛亮能够在陈仓渭水道击败魏军顺利东进,曹魏也会放弃陈仓道以及陇右的大片地区,将兵力集中到长安附近,此时张郃、郭淮退回来的部队加上曹真的部队,以及曹睿再从其他各地调动的军队,魏军人数不会下于15万人(即便在陈仓渭水道魏军遭遇重大失败,损失惨重),此时蜀军进攻长安的部队最多也就十万人左右,这一战仍然是个未知数。
当然,如果街亭守住了,至少诸葛亮拿下陇右是没有任何问题了,而诸葛亮每次北伐最大的难题就是后方运输,拿下陇右后,可以以陇右为基地,不断地骚扰曹魏,当时的关中地区是曹魏的经济主要来源地区,拿下陇右,会使得这个地区不能够持续稳定地给曹魏带来经济输出,同时陇右地区还可以为蜀国提供大量兵员,诸葛亮的北伐就不会有后来那么难了,这是至少的。
不过拿下街亭后,与张郃郭淮的一场大战基本是难以避免,如果能够获胜,那么至少陇右地区是在诸葛亮手上了,就看后面诸葛亮怎么安排了。
马上进攻魏国,是一场决战,人数蜀军不占优,但是如果以陇右为据点,慢慢来,则至少会形成相持的局面。
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诸葛亮能否彻底击败魏军主力,造成魏军的大规模杀伤,只有消灭了魏军的大量主力,拿下长安才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所以根据

参考:
这个问题很简单,即使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也拿不下长安。
主要理由如下:第一,兵力问题。
诸葛亮也就是10万人北伐,这已经是蜀汉的最大兵力了。
而当时2万5000人守备街亭,如果除去运输粮草的,再除去守备夺得的三郡兵力,所能调动的也就是5万人。
假设这5万人能打到长安城下,那消耗的也所剩无几了,就这几万人能拿下守备牢固的长安?
恐怕这很难。
第二,攻城经验。
诸葛亮要拿下长安,除非长安守备吓得主动投降。
但这一点几乎不可能。
当时,司马懿,还有魏明帝,曹真都在西线,救援时间也够。
而且,关键一点是,蜀汉从来没有攻克坚城的先例,当年拿下成都,那是马超的威慑,以及绝对优势兵力。
拿下荆州,那是趁人之危。
而最牛的关羽,即使到死,也没有拿下樊城。
而长安比樊城要坚固太多了,粮草守备也不是一个等量级。
就靠诸葛亮那点兵力,怎么拿。
第三,平原战争。
在三国历史上,蜀汉军队以步兵为主,擅长山地作战,而曹魏那都是雍凉骑兵,当年曹操凭借骑兵横扫天下,远征乌桓,辽东。
而街亭到长安,基本上一路坦途,这对曹魏有力,对诸葛亮不利,因此,很难取胜。
第四,曹叡的能力。
从历史来看,曹叡不是一个昏君,恰恰相反,其非常英明。
几次御驾亲征,以这尿性。
一旦街亭久攻不下,其必定死守长安,诸葛亮捞不到半点好处。
而且,此时诸葛亮国内还有李严掣肘,在粮草补给上,也不可能保障,所以攻长安只是想想罢了。
第五,街亭问题。
当时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让他固守,而曹魏派了百战名将张郃来攻打,以马谡的尿性,即使守住了,也守不了多久。
一旦诸葛亮没拿下长安,街亭又守不住了,那么那才叫瓮中捉鳖,都回不去蜀汉了。
所以,其实最终决定的还是综合国力,如果蜀汉有个30万铁骑,那直捣长安可以说完全可能,但是蜀汉全国人口就90多万,兵力10万已经是顶了天了,反倒是曹魏,随便就能征调几十万人上前线,所以诸葛亮即使守住街亭,也打不进长安。

参考:

诸葛亮一出祁山,可以说是胜算最大的一次北伐。
可惜就是马谡在街亭被张郃所打败,诸葛亮只能退回益州。
那么如果马谡没有失街亭,诸葛亮有几成把握占据关中呢?
很多人说没有机会,诸葛亮肯定还是会失败的。
但是我愚以为,诸葛亮还是有一丝机会的,只是一丝而已。
可以说,当时的形势对诸葛亮十分有利。
一是诸葛亮深入不毛,已经平定了南方,蜀川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二是诸葛亮大军气势正盛,平定南方再出汉中,气势上是有加成的。
三是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响应,凉州之地已经得了人和,大军获胜便可长驱直入,占据雍凉。
四是孟达在上庸可以造反,东西夹击魏国。
但我们也不能小看魏国这个庞然大物,诸葛亮要取长安便是有两关得过。
一是街亭不能败,而且得打败张郃。
只有打败魏国派来迎战的张郃,诸葛亮才能进一步占据雍凉,发挥三郡响应的威力,更可以囤积粮草,以便日后再进军。
这就可以勉强达到马超当时起兵雍凉的基础了,可以去挑战第二关。
第二关是攻打长安。
长安当时是魏明帝曹叡亲自坐镇的,其实这倒反而给了诸葛亮机会。
有帝王坐镇和没帝王坐镇,看看袁崇焕就知道。
大将不能随心所欲的指挥,还要考虑皇帝的感受,是十分影响战局的。
诸葛亮要是能到长安城下,胜算可以说不小。
很多人肯定会说还有司马懿,这就能要说另一个要素了,孟达不能败。
当时司马懿是坐镇宛洛的,根本不在关中,演义里是杜撰的。
如果孟达能够当机立断,修筑好防御工事的话,司马懿是没有机会快速打败孟达的。
这样,就能牵制司马懿在宛洛,不会放他去关中了。
所以说,诸葛亮要取关中,先要打败张郃,进据雍凉。
而后孟达守住上庸,牵制司马懿,不放司马懿入关中。
第三就是攻破曹叡镇守的长安了。
总体来说,难,很难,非常难。
但丞相毕竟还是丞相,不能常理夺之,还是有一丝希望做到这四点,拿下长安的。
(我是蜉蝣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欢迎加
诸葛一生唯谨慎,包括北伐,诸葛亮之所以没有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除了子午谷奇谋行不通外,魏延的计划也与诸葛亮的目的相左。
魏延想要夺取长安,然后以长安为中心据点向整个关中扩散势力,而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是分四步走的:1、夺取陇右,在关中和凉州之间打下立足点;
2、蚕食雍州和凉州,扩大影响力。
3、在稳定了陇右和拿下了雍州和凉州后,开始攻打关中,也就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
4、从关中出兵,经函谷关,居高临下,攻打中原,首当其中的就是洛阳,继而统一天下。
事实上,从诸葛亮历次北伐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目的,不仅仅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不是长安,而且诸葛亮在历史上的五次北伐的目的,都是先夺取陇右,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目的如何又是一回事。
然后回过头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兵力部署及安排:1、赵云、邓芝为疑兵出褒斜谷,牵制及吸引曹魏关中主将曹真的主力;
2、诸葛亮亲率大军,出祁山,先派兵围攻上邽,将上邽魏军团团包围在城堡中,然后派出马谡和王平率军驻守街亭,挡住魏军由关中派往陇右的援军。
3、诸葛亮亲率大军攻打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陇西、广魏五郡。
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实际上还是过于保守,也就是典型的声东击西之计,在攻打陇右的同时,诸葛亮早已安排好退路。
诸葛亮这样安排也是没错的,亲率主力围攻魏国陇右五郡的地方军,那些地方军肯定不是诸葛亮军的对手,只要马谡挡住魏国从关中过来的主力,诸葛亮就能顺利完成北伐的任务,拿下陇右五郡。
这里简单的交待一下,魏国在关中及凉州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曹魏关中及凉州最高军事长官当时是曹真,曹真的主力至少有5万人,主要驻守在长安附近,及汉中通往关中的五条道路的路口,这条路分别是:子午谷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
比如赵云和邓芝的疑兵走的就是褒斜道,面对的就是关中的眉县,这里是曹魏的军事重镇,曹真的主力也在这里。
子午谷道也就是魏延提出的奇谋所走的道路,陈仓道就是刘邦当年出川所走的,而诸葛亮这次走的却是祁山道。
曹魏的主力在关中,然后从关中有两条路可以通往陇右到达凉州,分别是陇山道和渭水道,陇山道东边的尽头就是街亭,守住了街亭,魏军的援军就无法支援陇右。
而渭水道东边的尽头就是上邽,也被诸葛亮包围。
曹魏在关中以外地区的防守主要以据点或城堡防守为主,地方上以郡县兵为主,无论是城堡防守还是郡县兵防守,都是无法抵挡诸葛亮北伐主力的,比如当时的雍州刺史郭淮镇守的就是上邽的祁山堡,可惜被诸葛亮围住了。
只要蜀军守住了街亭,魏军就无法进入陇右,诸葛亮就能完成第一次北伐的目的。
只要守住了街亭,夺取了陇右,诸葛亮就有了进行下一次军事行动的可能,也就是蚕食雍州和凉州,接下来就能攻打长安。
再回到题目上来,如果守住了街亭,诸葛亮能拿下长安吗?
回答是:如果蜀军守住了街亭,那么诸葛亮就能拿下陇右五郡,但是否能拿下长安?
那就不一定了,还要看诸葛亮之后的军事行动,至少守住街亭,就有拿下长安的可能性存在,如果没有守住街亭,那就没有拿下长安的可能性。

参考:
诸葛亮如果保住街亭,消化陇右,那么,诸葛亮以后很可能可以夺取长安。
但是,夺取长安的意义,并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重要。
如果不失街亭,诸葛亮很可能完成第一次北伐的阶段性任务,割据陇右。
事实上,不仅仅是诸葛亮有这个想法。
当年,周瑜在给孙权做规划时,也提出,”东吴入益州,连接马超“的构想,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周瑜当年的规划,也是先西连凉州马超,英雄所见略同如果该目标实现,蜀汉将对整个关中平原形成“形胜之势”如果守住街亭,魏国在关中平原将无险可守要知道,就在两汉之交,陇右军阀隗嚣割据陇右,仅仅以这个弹丸之地,就割据了9年之久。
刘秀最后还是利用隗嚣去世的契机,才平定陇右!如果诸葛亮能控制住出入陇山的关口,那么,随时可以进出关中平原。
牢牢掌握关中战场的主动权。
如果实现了全据陇山,蜀军将可能屯田陇东高原,彻底解决军粮问题;
蜀汉北伐,屡屡无攻,很大的原因在于军粮供给困难。
当年,曹操迁徙汉中居民,只留下了一个空地给刘备,极大的削弱了蜀汉的战争潜力。
为此,诸葛亮在汉中进行了大范围的屯田来缓解军粮问题。
陇东高原,很多像庆阳这样适合发展农业的区域。
而陇东高原,很适合屯田,以蜀汉在汉中屯田的经验,在陇右屯田,几年之间,就足以获取大量的军粮。
彻底解决后人诟病的”蜀道难,运输困难,出不去“的困境。
获取军马资源和骑兵资源诸葛亮,临阵指挥如何,尚有争议。
但他发展经济,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才能,从来没有人可以质疑。
因此,诸葛亮很可能可以处理好与凉州羌人的关系。
整合出当年西北马超一般的骑兵力量并非不可能。
西凉铁骑配合诸葛亮,画面太美!因此,如果当年守住街亭,完成了对陇右的攻略。
诸葛亮将来完全克服后来困扰了他一生的各种问题。
不论军粮、兵种,均可克服先天不足。
诚如此,长安不足取!另外,其实,进展长安的意义并不如想象的大。
长安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大家都普遍认为,在唐朝灭亡之前,长安就是中国的中心。
这个想法在大部分情况下成立。
不过,偏偏在汉末三国时期,不成立。
东汉,是在关东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整个东汉时期,对关西地区不怎么重视。
甚至东汉朝堂还发生过”是否放弃关西“这种不可思议的争论。
因此,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另外,东汉中期开始,发生了一百多年的汉羌战争。
关中地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在整个汉末军阀割据时期,关中都很没有存在感。
西凉马超起兵时,很快就退到潼关。
而一旦曹操突破渭水,马超就迅速退到凉州交兵了。
而曹操在后来打汉中时,就算面对张鲁,都累得半死,就是因为当时关中残破,难以支撑前线的供给!因此,长安在当时的意义,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大。
我们,也不要学蒋介石,就盯着大城市的名头哦。
毕竟,通过战争攻略地方来最大程度强大自己的国力,才是交兵的目的!
参考:
在真实历史中的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蜀国陷入了一股狂热的战争气氛中。
各类兵马粮草不断分批调往前线,蜀国丞相诸葛亮开启了他的第一次北伐征程。
诸葛亮派遣了赵云在斜谷布下疑兵以吸引曹魏大军的注意,而武侯本人则亲率大军,出征岐山为中心的西线战场。
但此时的魏国则对此毫不知情,曹真正带领军队前往斜谷以抵御赵云的进攻。
魏国将防御重点放在了中线,而对陇右的准备完全不足。
于是,诸葛武侯的北伐主力在西线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刹那间,陇右五郡已有三郡降蜀。
战报传来后,魏国朝野震动,魏明帝曹睿忙派张郃前往西线抵御蜀国,一旦西线失利,那么长安危在旦夕。
对于诸葛亮来说,街亭守住了,战略目的也就达到一半了。
面对张郃的攻势,诸葛亮本不打算任命马谡,但是经不住马谡的多次请求,街亭最终交给了马谡。
在马谡的种种神操作下,街亭失守了,原本节节胜利的蜀军仓皇败退。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由此看来,似乎是马谡的失利让诸葛亮“北定中原”的战略目的落空了。
那么,如果马谡在战前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并守住了街亭,诸葛亮是否能成功的夺取长安呢?
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假设性分析。
那么,现在,马谡正面临滚滚而来的张郃大军,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
在仔细比较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与诸葛丞相临行前的细细嘱托后,他选择了听从诸葛亮的劝告,当道扎营,据守街亭。
在一番苦战后,张郃军铩羽而归。
街亭守住了。
此时,魏国守备空虚,由于张郃的失败会让魏国朝廷更为恐慌,人人自危。
而诸葛亮率领的西线主力虽然追求速度,准备并不周全,但是街亭这一战争要道、关中通往雍凉之地的关口被把握在手中,主权已经在蜀军手里了。
而此时吸引魏军的赵云部会继续发挥原有的作用并发展为纠缠魏军。
此时的曹睿应该调回曹真并守住东线,全力防御西线。
鉴于调兵遣将的速度远远不及大军进攻的速度,并且回调距离过长等因素,东线军队无论动或不动,都无法阻挡诸葛亮的北伐脚步了,最好的办法是军队回防,在诸葛亮攻向长安马上就要易主了。
虽然此时的蜀国整体国力弱于魏国许多,而魏国的整体军事实力也强于蜀国,但是诸葛亮对西线突袭导致战略优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大。
所以在街亭守住后,除了先前已经投降的郡城外,其余各郡也会达到望风而降的一个态势。
长安以西会迅速的归于诸葛亮手中。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西线部队极有可能凭借迅猛的攻势以及魏国朝廷的恐慌而短时期攻陷长安。
注意,我的用词是短时期。
因为曹真的防御部队可能无法抵御诸葛亮的猛攻,可这不代表整个魏国的军事实力不行。
所以长安的争夺可能陷入不断的攻守易主。
那么最终的结果呢?
这是北伐战争两年前的三国形式图,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魏国领土明显大于蜀国。
先看粮食因素,领土便意味着耕地数量更多,而由于军屯制度的推广,魏国的粮食产量剧增,虽处北方但是整体的粮食是多于地处南方的。
蜀国虽然地处南方,却是贫瘠多山的西南,唯一富庶的地方还是四川盆地。
其他地方多修筑梯田,这和平原种植的魏国也有明显差距。
在古代战争中,粮食多少就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再看人口,蜀国不仅疆域小,并且境内山多平原少,原来的人口也就很少,当时整个蜀国的人口不过一百八十余万,魏国呢?
根据统计数据,魏国的人口多达五百余万。
这就意味着魏国的军队数量更多。
最后看财富,打仗拼的、耗的是金钱。
蜀国的人口少,繁荣的城市也少,商业也不发达,所以税收也不会太多。
反观魏国,占据了关中平原,人口数目庞大,疆域辽阔,城市众多,商业也相对发达,这样一来的税收自然很可观,也能供养的起更为强大的军队了。
从这三点来看,诸葛亮即使可以在短期战争中攻下长安,但是在接下来的僵持中,长安还是会回归曹氏政权甚至司马氏的手中。
所以长安只能短期易主,诸葛亮若是想彻底多下长安,那么案是很让人无奈却不得不接受的,那就是蜀国守不住长安,无法真正的夺下长安。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北伐的?

参考:
历史上对诸葛亮失街亭早有定论,那么,以我的观点来论述一下。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是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
派马谡占领街亭这个地方,街亭这个地方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节点。
守住了它意味着第一次北伐就胜利了一半。
因此,街亭对诸葛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要选谁作为镇守街亭的先锋了,诸葛亮失败的地方,就是选了一个跟他关系好的马谡作为先锋。
马谡这个人呢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能说,特别能聊天,诸葛亮跟他聊天天下大事,能从白天聊到晚上,总之,就是有聊不完的话题,因此,得到诸葛亮的赏识,这一赏识可不得了,让他从一个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提拔到诸葛亮身边当军事参谋,可见诸葛亮对他的重视程度。
但是聪明的马谡却令诸葛亮失望了,马谡不遵守诸葛亮的指令,擅自率军队上山扎营,副将王平劝阻也不听,还根据兵法说了一大套理论。
魏将张郃在三国里可是一名老将,文武双全,沉着冷静,他一下子就看出了马谡的弱点,派兵将上山围住,切断水源,阻击粮道等等措施。
山上的马谡这时惊骇了,纷纷下山投降的投降,自刎的自刎,逃跑的逃跑,最后马谡自已看阵势不对也跟着落荒而逃,这就不是为将之道了。
诸葛亮如果听从魏延的计划,魏延的计划是:\"听说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此人胆却而没有智谋。
现请给我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带着五千人口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子午道后折向北方,用不了十天功夫,可以抵达长安。
夏侯楙听到我突然来到,一定弃城逃走。
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
横门粮仓的存粮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
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可以到达。
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
\"事实上诸葛亮不听魏延这一计划,认为他的计划太过于冒险,也不叫魏延去镇定街亭,实在是诸葛亮一个失策,怎么说了,如果用魏延的办法,虽然冒险点但却是奇兵,魏国根本就想不到蜀国会出这一计,这样长安就一定能够夺取,街亭也就不会失去,第一次北伐也就能成功。

参考:
诚邀,诸葛亮首次北伐中原,如果街亭没有失,那么读取长安的可能性极大。
首先,此次诸葛亮北伐中原所动用的军力无疑是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鼎盛的一次。
街亭是为诸葛亮运输粮草的门户,一旦失去,诸葛亮大军就会困于粮草,那就很容易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诸葛亮在派遣大将守卫街亭时,不可谓不小心,基本上把三分之一的主力放在街亭之处,其原因就是此处易守难攻。
然而,马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最终被张郃所利用,最终兵败如山倒,导致诸葛亮匆忙撤军,进而导致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
第二,如果街亭稳健,即使孟达被司马懿所灭,并能够派遣大军赶到一线战场,那诸葛亮还是有着较大的胜算的。
此时诸葛亮已经占领了三郡,不日便可突破渭水,为攻打长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一旦突破渭水,此时还可以分兵回击街亭,彻底解除街亭之围,这一方面有了打持久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能伺机而动。
或者等到司马懿立足未稳,直取长安,都有着极大的杀伤力。
第三,由于当时曹叡坐镇长安,由于皇帝在战场指挥,再加上曹叡的军事能力不见得有多高明,很容易犯下袁绍的问题,这也会给诸葛亮以可乘之机。
所以诸葛亮对街亭的失守,十分的愤怒和自责,因为这丧失了一次最好的机会,而随后的几次北伐,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了,实在太过于遗憾了!
参考:
如果当时没有失街亭,诸葛亮能得长安。
不能 ,首先孔明,在七拿七放孟获时。
才建立起一支无当飞军的劲军。
人员装备都非常少,其它军队都在张关马赵黄刘家族子弟的手里,他都没有指挥权,调动权。
当时魏国三郡共背叛,姜维投蜀是给蜀一个天大机会。
可惜诸葛亮爱兵无权,接受三郡人马是本身有指挥权无当飞军人员就不多。
还分兵三下,分给马谡的付官王平就一干人马,对手是从来一惯能征惯战的张郃的五万大军,各个击破。
没有一点胜利把握。
得到姜维是历史跟他,开了大玩笑。
历史没有如何描写,说是他们是投羊送虎,反正是赵云大败。
马谡不战进入山林逃避,街亭失陷 ,全面负责应该是诸葛亮的分兵所致。
失败在所难免,他却杀了最好付手马谡,理由刘备说得,(上级对下级那个没有评比)。
夸夸其谈是说那个人话多话广。
有分析能力一二三,可能没有真本事。
可威振全军赵云首先败退。
军败如山倒的形势下,几干人马在开阔地方,阻击伍万如狼似虎乘胜而来的,如洪涛巨浪的大潮的大军人马。
微微地三四干人马被人家随时人踏也踏成肉泥。
可见诸葛亮并不是专业军事人员。
在后面征战中屡屡失败。
除了魏延取下阴平武都二郡打败郭准外。
和司马义斗智斗勇都在下风没有赢过。
特别是马谡提出了长袭长安的方案看。
从马谡汉中战斗了十几年,在阵上长期征战,看问题想对策克敌人久思巧想用极小一部人员深入长安袭击。
必然是有做好充分准备和方案。
用少量人马偷袭长安,散布谣言,混浊事非,是军事家常干的事情。
皇太极绕过明军严实防线,直插北京,比袭击长安难百倍都一举成功,造谣动摇,军事主管地位。
并没有用多少人马,是攻敌必救,战略方针。
就算失败牺牲不过干多勇土,无关大局存亡,成功必定意义重大,江山稳定,大得战果。
突破平衡的奇思方案,是一举多得好策略。
在以后各各朝代,都屡用屡成好办法好计策。
却被诸葛亮全面否定,可见孔明是多么缺乏军事策略。
打不开局面。
耗兵在阵二年多,却用小儿玩家家战术。
用女人衣珠辱骂司马义,身为三军统帅,不管国格威严不尊自己威体,玩起这种孩子把戏,是何等悲哀。
最后让司马义算着日子,走完了自己的最后人生。
是何等苍凉沉重,无可奈何。
死后却让文管杨仪师军回退成都,他在武官心里地位是何样何等如何,并不是尊高。
对手司马义评论孔明。
真乃天下奇才也。
亮虑多决少。
亮志大而不见机,好兵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可见孔明让司马义玩得团团转,没有一点办法。
有一个马谡,一个魏延。
却一个做了替死鬼,一个能战却不用。
就在山头上论八卦,摆大阵。
大好战机一误而误。
夺取长安,也只在梦中无数次成功。
现实中却绕不开祁山这块石头。
更就没有真正北伐,除了第二马谡自己攻取阴平武都外,是最后死在阵上那次,是有信心进功外。
都是司马义进功,老天下大雨不战罢兵,没有空城计,火烧司马义家族的巧事出现。
更没有诸葛亮拿出完整地作战战略重点目标和战略计划,走那算那。
所以失败不奇。
说有能打到长安的人,是孔明的粉丝,都愿自己英雄一胜再胜,可惜不是如此。
孔明接过刘备重担,没有刘备那种用人坦荡大哥的胸怀。
兄弟跟他如见兄长亲情 ,爽心悦目,更没有打虎亲兄弟,上仗父子兵,不知是历史简单,还是诸葛亮简单,打仗都是简单而过,复杂的却是小孩都能看得出假得不能再假东西。
更多是神乎奇神木牛奇马,让人昏头昏脑指挥风神,一切披上神得外衣,去掉神化外衣,又有多少真才实干呢。
,是的那时三个国家总人口,还没有一个现有大地区人口多。
全部不上干万,蜀国更是最小最弱国家。
国力军力都是魏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却要和它长期作战。
还是在魏国要主动放弃蜀巴的情况下要作战。
当时曹操在司马懿要建议取四川时,主动放弃不要的方针下曹操都不愿不会主动和它作战。
不是姜维反叛三郡共反,和平的局面己经来临。
可诸葛亮却要鸡蛋和石头碰,结果当然是,就不是司马懿。
就是另外人也会让他吃苦头,论实力实两个蜀国比不东吴,五个东吴,比不魏国。
却要因此坚定要灭魏国。
真是异想天开的很。

参考:
诸葛亮根本就没准备夺取长安。
若是诸葛亮真想夺长安,直接派魏延做偏师走子午谷好了。
蜀军主力席卷陇西之后,长安守军必然会西向增援,魏延奇袭未必不能一举夺下长安。
而诸葛亮当时是怎么认为的,三国志说:“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所以当时诸葛亮的用意是夺取陇右,根本没有一战而夺取长安的想法。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面对魏国这样的强国,只能蚕食不能鲸吞,直接夺取长安当然很爽,但以蜀军当时的实力,就算夺取了也守不住,不如去夺陇西,只要守住街亭,陇西三郡就会为蜀国所有,陇西民风彪悍还产马,能够为蜀国提供大量战马和军队,从河西走廊也能获得大量收入,只要巩固几年,然后陇西和汉中两面同时出兵,魏国很难守住长安的。
长安是魏国守备重点,长安有兵有粮,就算是个庸将只要不犯大错都能定定心心守上几年,耗也耗死蜀军了。
而陇西只是边境地区,从长安到陇西基本上和蜀国到陇西一样远,魏军和蜀军一样要面临后勤压力。
打陇西,蜀军占有优势,打长安,就是跑到魏军地盘上去踢场子。
所以诸葛亮乃至姜维北伐的战略一直都非常清晰,就是一个劲的去打陇西,从来不考虑直接打长安的问题,因为诸葛亮知道在陇西得手之前,长安是根本打不下来的。
所以诸葛亮为什么在得到姜维之后非常兴奋,因为姜维是陇西本地大族,对蜀国夺取和巩固陇西非常有帮助,后来的北伐中诸葛亮也是非常重用姜维、马岱这些陇西大族出身的将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