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里有什么情节是你刷剧二遍以上才会看明白的
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也就这部,能够让人反复品读的,我也曾在回答中说过,这部剧中的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背后都有故事,都值得细细揣摩研究。
这部剧,不是一遍能看得懂,有很多细节,往往使我们反反复复的去看,才能了解其中的意味。
我在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大家细想想: (1)、第一个情节,也许正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为什么梅长苏要等到了生命的尽头,才回到金陵去开始他为赤焰军洗刷冤屈的计划,早那么多年,他干嘛去了?
回金陵,是梅长苏十多年来的执念,这个执念驱使着他开始了对金陵每一个人进行研究调查,为铺平洗冤的路,他背后所做的,绝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扶持六皇子是由头,认识景睿,并且跟着他到金陵养伤是开端,介入朝局,搅弄朝廷风云是进阶,扶持靖王才是最终目的,而这些目的,他需要时间去一一实现,当万事俱备,他已经命不久矣,而他,也只能等到最后,才能坚持着回到金陵了。
(2)、第二个,自然是景睿的身世了,一开始看,总会觉得,景睿的身世之谜,其实只能算是莅阳长公主年轻时的一时过错,梅长苏为什么能仅仅凭借着景睿的身世,就能扳倒首鼠两端的谢玉,而景睿的身世,又是怎么曝光的?
其实,是我低估了剧情的关联性,更低估了诛心二字的作用。
景睿的身世,并不足以扳倒谢玉,真正让他倒台的,是他曾经指派天泉山庄做过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将他置于死地,这更是谢玉为什么非把天泉山庄赶尽杀绝的原因。
(3)、第三个,要说到那个不正经的蔺晨了,蔺晨在剧中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有时候,有些剧情漏看了,或者一个没注意,都可能会忽略掉一些关联,在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就奇怪,南楚的使团,为什么像是在梅长苏的策划下而来到的金陵的,不像是单纯的两国建交,南楚的陵王这些,更不像是听命于梅长苏的,可为什么会来的刚刚好,苏哥哥又是吩咐谁,4月12前进京的呢?
后面重复的去看,也就关联起来了。
一开始,蔺晨就是为了梅长苏去的南楚,他对飞流说:飞流,你苏哥哥就要去金陵了,不如你跟我去南楚玩吧?
后来,梅长苏派人说,务必4月12日进京方能不误大事,这大事,自然是景睿生日宴上的事了。
再后来,宇文念在马车中问陵王话,陵王说:走的时候,陈法师不是说了吗?
你的心愿一定会达成的,她的心愿,自然是景睿了,而陈法师是谁?
大概是蔺晨的化名吧,南楚人极其相信占卜之事,就是联姻,也是要占扑的,陈法师说的话,他们自然深信不疑了,再后来,梅长苏写信让蔺晨来京为聂锋治疗火寒毒,蔺晨说:我可是从南楚跑断了腿过来的……这些情节,虽然相隔时间很长,剧集拉的很散,但串联起来会发现,蔺晨算是梅长苏安排在南楚用以扳倒谢玉最重要的一步棋子。
(4)、第四个,也是我看了好几遍才恍然大悟的一个:梅长苏为什么会在看到野人的那一刻,这么激动,甚至不顾自身安危的靠近野人,而后面,在把野人带到屋子里的时候,他为什么会说要看野人的手环,,他惦记的人,到底是谁,这些,是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看懂的,因为梅长苏自己也中过火寒毒,他自己必然也曾经是个毛人,他也知道,什么情况下才会变成毛人,所以他能猜出这个人,可能也是在梅岭中的毒,而梅岭的大火烧出一片焦尸遍野,也是在他们赤焰军覆灭的那一次,他能猜到,这个人,可能来自于赤焰军,结合这个毛人频繁出现在夏冬可能出现的地方,他基本可以确定,这个人就是聂锋,就是他的副将,他惦记着许多年的人了。
这部剧中,要一遍遍去品味的情节很多,都是反反复复的看,才能看得懂的,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参考: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最近重看《琅琊榜》。
答的兴起,再来一波,抛砖引玉。
以下都是看剧时瞎琢磨的,没有任何依据,如果觉得不对,那按您说的算,毕竟,看剧,最重要的是开心嘛。
1、太皇太后到底认出来林殊没?
苏哲进京,身份无人知,连梅长苏这个身份也才刚刻意显露,引得太子誉王招揽,一进宫,被太皇太后叫出一声:小殊,到太奶奶这来。
第一遍看时,我惊为天人,全想着太皇太后也太神奇了吧,一点都不糊涂啊。
刷到第几遍时,突然为编剧心理大叫一声好。
太皇太后在问,你是谁时?
越贵妃介绍了一声,苏先生。
苏和殊,声音如此近。
太皇太后本来就念着小殊,听来自然就是呢。
冥冥中再有点感应,就来了这么一出。
这块其实越贵妃马上解释了,太皇太后听差了,所以大家也没奇怪。
只是第一遍看时我们都没在意,全沉浸在太皇太后认出来,霓凰和林殊的牵手呢。
苏哲-梅长苏,梅长苏-梅石楠,想到这个名字后面还有梅石楠困惑靖王一段,编剧取名字果然是强迫症。
2、梅长苏怎么会知道庭生是纪王搭救的?
九安山后,纪王见到梅长苏说不久回京,大事可定,梅长苏突然谢了纪王搭救庭生,也是一惊,这么神奇?
这次重看就发现,也是铺垫了好几次啊。
春猎时,纪王一个镜头,视线明显看到庭生和宫羽、言豫津站在一起。
后来,言豫津又说,纪王问他,庭生最近在靖王府上怎么样啊。
在想想,靖王救个卫争都是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年纪轻轻时他要能运筹帷幄的在那么险恶的形式下偷偷救下个遗腹子,太难了。
所以,梅长苏果断猜出了纪王。
又一次被纪王圈粉。
3、为什么叛变的会是童路?
这点更纯属瞎琢磨,因为这个编辑从没有闲笔啊。
看的次数多了发现童路的戏份中不经意还藏了一段,梅长苏给靖王讲权谋,说你看童路,我委以重任,是用人不疑,但是我把他的家长全留在了廊州,这就是手段。
黎刚、甄平都没有这样的背景介绍。
当时靖王是很不齿的,但是也接受了。
童路确实对梅长苏忠心耿耿,那点叛变也情有可原,作为观众我们也没怪他,最后看他以命赎了也是感动。
但是,编剧难道没有一点藏笔,再证本剧正能量,人之相交,重情义而轻权谋。
童路因为情为了四姐而判,同样为了义拼死报信。
至于权谋,你看夏江和谢玉结盟,都轻而易举被拆穿呢。
4、言豫津是谁家的童养媳?
你看纪王爷抛出问题,自己不答,不止豫津好奇,我们也是啊。
以个人猜测,那不就是夏江家呗。
言候一封信暗示知道其儿子下落,夏江啥也不说就来了,后来寒氏带着儿子给夏江收尸,投奔的也是言候,大家都不觉得奇怪,你看着关系,定个娃娃亲也不奇怪。
纯属瞎猜,贻笑大方,爱剧之人自然会理解,这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哈哈。
欢迎大家补充,可以去问题下方添自己的答案,我都会跑去看的。
参考:
有一幕,就是临近结尾,梅长苏,靖王与夏江在朝堂对峙,明楼说的一句话“最聪明的两个人都在宫里”,开始以为一个是梅长苏另一个是夏江,后来在看觉得不对,夏江确实聪明不然不可能御封的悬镜司首尊,但是跟梅长苏比起来还不是一个档次,但是考虑到蔺辰当时的表情情景,又有些犹豫不知是不是夏江?
如果不是,那就有可能是静妃或者高湛高公公,考虑到是在朝堂之上,那就应该是高公公,如果是高公公,那就可能在梅进京之前就已经接触过高或者进了琅琊阁某个不在明面的榜单。
在结合郡主比武招亲,百里奇那一段,梅长苏说过,既然决定进京,肯定会做好万全准备,大概这意思,梅长苏为了进京辅佐靖王推翻旧案准备十多年,每个人我想他都考虑进去了,宫墙之外有江左盟,甚至南楚都有蔺辰亲自前去,所以宫墙之内不可能只有一个禁军统领蒙挚,还有其他重要位置的人,比如高公公,或许高公公在开始并没有表现出绝对的辅佐靖王,但是高公公这么多年一直在梁帝身边,察言观色的本事肯定不小,知道风怎么刮,刮向何处。
前太子和誉王分庭抗礼之时高并没有偏向哪一方,后面誉王跟靖王相争,高就很明显了。
也有可能就是高一直跟随梁帝,所以见到过祁王,靖王,林梳,前太子,誉王的种种,心里就是偏靖王,不屑于前太子和誉王,所以后面靖王起势,高公公就顺其自然。
所以,在看之后两个最聪明的家伙就是梅长苏和高公公了??
参考:
国产电视剧中难得有精品,情节紧凑,演员演技在线,而这一部毫无疑问是一部值得观众二刷三刷的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当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有些情节才会突然让人顿悟——原来编剧想表达的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比如梅长苏在看到野人的时候激动到无法自抑地去靠近野人,甚至把野人带到屋子里。
梅长苏是如何能够认出这个人是聂锋,是他的副将呢?
因为自己也中过火寒毒,知道中毒后的症状。
而这个野人,可能也是在赤焰军覆灭的地方梅岭中的毒,在加上这个野人的所作所为,还有野人手上的手环,他基本就可以确认这个人是他副将聂锋。
《琅琊榜》确实是一部值得看的电视剧,它在对原著的还原程度也是未曾让原著党失望,里面的很多情节值得推敲,第一次囫囵吞枣看完是有些浪费的。
参考:
不邀自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在电视剧开播前我先看了一遍这部剧的剧本,也就是海晏的同名小说《琅琊榜》。
事实证明,这部剧拍的非常成功,神还原小说。
无论是演员精湛的演技还是毫无尿点的剧情,亦或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台词,都没有让粉丝失望。
至于电视剧,早已看了不下三遍,因为我是胡歌的粉丝一枚,也是这本小说的粉丝。
在看第一遍的时候也就是大概看明白了整个剧情,以及对原著的还原度。
看第二遍的时候就开始抠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某些支线的寓意和隐藏的答案!1.到底谁才是整部剧中最可怜的人?
我的答案是萧景睿。
萧景睿,一个赤诚归心始终如一的人。
生日宴会前,他有鲜衣怒马遨游江湖的潇洒生活,他从出生那一刻起,惩恶扬善,规矩做人,试问没有做过一件昧良心的事。
两个家庭因他和睦,因他亲近,可在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突然崩塌了,心中最敬仰的“父亲”竟然是杀母仇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父亲”在作怪。
作者用整个晚宴来铺垫,以他为中心揭开了故事的重重迷雾,一瞬间的大起大落由喜到悲对萧景睿这样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才是最残酷的,他最在乎的,最关心的,竟然在欺骗他!后来至亲别理远走天涯,试问还有谁比他更痛苦呢?
对一切都显得宽厚的人,才是最有底线的人,在自己的底线面前却束手无策的时候,才是这世上最痛苦的事!2.整个故事中被忽略的最聪明的人是谁?
我的答案是言豫津。
刚开始的时候,言豫津看起来就是一个潇洒风流、不谙世事的傻白甜。
但后来你会发现,他不是不谙世事,而是深谙世事。
记得有场戏,豫津对梅长苏说,“朝局难测,我们大家的命运又会如何,都难以预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由此可见,他才是看的最明白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整个故事中他似乎都有出现,可是每件事的结果都跟他扯不上关系,明哲保身做到极致!他能看透人心,却不去猜人心,这才是最难的!话说,当年代帝出使,舌战群儒气,势冲天的言侯爷的亲生儿子怎么能没有一点风范呢?
最后,在我心里,这部剧里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放在心上或者被我们误解的人物,都有自己最牛逼的一面,比如赤焰案发后还毫发无损并且坐上禁军统领位置却总一副傻傻的样子的蒙挚、在深宫中生性多疑的梁帝身边待了大半辈子的高湛总管,萧景琰之母静妃等等。
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
十二年前梅岭那场惨烈的大战,赤焰军几乎全军覆没,从那个时候开始林殊就已经明白,人心的险恶,阴谋的可怕,对于属下可能只要不是赤焰中人都会留有一份怀疑,毕竟他已经再也经不起那样一场背叛了。
他的下属肯定也受过这方面的培训,谁都不能保证一定不会被对手抓住,所以被抓之后哪些可说哪些不可说也是商量好的
参考:
1、飞流的身世飞流一直形影不离地陪在梅长苏左右,年纪轻轻武功高强,但是心智却只有几岁小孩的水平,那飞流的身世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飞流是出自东瀛一个专门从中原拐买拐卖习武资质聪颖的幼童组织,只是改组织误杀了东瀛的皇太子遭到追杀,飞流在逃亡的时候遇到了梅长苏,被梅长苏收养在身边作为贴身侍卫,教他好坏是非。
2、宸妃之死靖王的生母静妃原本是林殊的姑姑林乐瑶宸妃的医女,宸妃死后,她在宫中私立宸妃灵位哀悼,但在宫中私立灵位乃是大忌,皇后向梁帝告发后,梁帝表现非常厌恶,还要重罚静妃:“你打算怎么样,直接找根白绫,勒死吗”?
大家都知道宸妃就是悬梁自尽的,但却不知道她是被皇后逼死的,从梁帝的话来看,他其实是知道皇后逼死宸妃,只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静妃喜欢的人是林燮静妃原本是林燮年轻时救下的医女,林燮救他时化名梅石楠,静妃说自己一直很喜欢楠树,后来静妃为了照顾林乐瑶入宫,因为他知道林乐瑶是林燮最疼爱的妹妹,所以代替林燮在深宫中保护她,阴差阳错成为静妃后,她在宫中不争不抢,只求安然度日,那是因为她的心从来就不在梁帝身上。
4、滑族为何只有女子看剧的小伙伴都知道,璇玑公主在京城里安排的眼线全部都是女子?
操控一切的璇玑公主、誉王身边的秦般弱、静妃的宫女小新、宫羽等,全部都是女子。
其实是因为当年梁帝命令林帅对滑族赶尽杀绝,不仅战场上的壮年男子被杀尽,就连婴幼儿童和孕妇都被残忍杀害,为的就只是避免滑族复仇。
参考:
没有,第一遍就看明白了,琅琊榜的确是一部精度很高的电视剧,但是要说深度比起大明王朝1566还有雍正王朝还是差远了,那两部剧很多小细节都是静水流深,看了几遍甚至需要一个老戏迷解说才能明白过来,但是琅琊榜的确只需要一遍就足以,说到底,他毕竟只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宫廷武侠剧,没有历史的真实感,也就缺乏真正的历史厚度,我们感动于其中细雨润无声的细节与情感,所以一遍又一遍刷剧,但是,仅此而已,再挖,就见底了。
参考:
太多了。
一下子没想出来,那就说一个目前有印象的吧: 言豫津送的橘子来小苏家吃,然后有个小细节,就是飞流一上来就抢了吃,但是小苏看到飞流掰开橘子闻了一下然后嫌弃的表情扔掉跑了。
那是 言侯爷想在年终尾祭的时候炸皇帝,于是在官船借着运橘子夹带黑火的时候,橘子有火药的气味所以飞流闻出来了扔掉跑了。
另外说这个是良心剧,我后来再刷的时候我仔细每个情节我都特地观察,敬礼的时候,男的永远是标准的左手抱右手,女的是右手抱左手。
无一例外。
还要服装什么细节都是一样的。
(很多其他古装剧都是不注意的)
参考:
看了很多遍,最喜欢剧中几个人物1、反派的让人恨不起来的谢侯爷不得不说,演技精湛,让人回味无穷。
2.聪明绝顶的高公公在夏江和梅长苏针锋相对中,皇帝心存疑虑靖王究竟是否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但是高公公一句话就打消了皇帝的疑虑,高公公说:假如这位苏先生就是林殊的话,那么靖王是绝对不会让夏江把他抓去悬镜司的。
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让人折服3.大智若愚的纪王固然剧中梅长苏的心机无双,智机百出,但若无纪王、言侯、高公公等的辅助,相比成事也会相当之困难。
不管是当年心存善念相救祁王的遗腹子庭生还是后来卫峥一案当中的神助攻,都让人能感觉到其人的聪慧和洞察人心。
若非如此,岂能在刻薄寡恩、多疑的皇帝身边做一个逍遥的王爷呢4、浑身是胆的言侯当梅长苏和浴津、景睿聊到言侯年轻时候的所谓时,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这可是媲美蔺相如的人物。
最后和夏江的道观煮茶片段,老戏骨飙戏果然是一种视听盛宴啊总而言之,难得的好剧
参考:
一:以言豫津的聪明,在九安山上,梅长苏一句以前的规矩是谁教的?
浴巾答,是长苏哥哥。
他在答完这句话后,心里就没有一点点起疑吗?
二:梅长苏以苏哲之名还未进京城,皇帝就知道了“得麒麟才子可得天下”,也知道前太子和誉王都要派人去廊州。
可见皇帝的耳目也是很多的,而且皇帝以前也是和林燮,言候一起习文练武的,头脑也不差的。
可梅长苏进京一年多,金陵所发生的几乎每一件大事都和他脱不了关系,就连穆青都觉得不对劲了,那位大梁皇帝都一直到莅阳长公主在他六十大寿的宴会上,手拿谢玉手书为赤焰一案翻案是才恍然大悟般的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那个曾经的侄儿的手笔。
这也显得这位皇帝也太笨了,还是太昏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