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就是封神榜里的朝歌么

不是,殷墟遗址在安阳市区,朝歌在鹤壁淇县一带。
不过安阳到鹤壁也很近,是邻市,市区才相隔50公里左右,淇县到鹤壁市区也才10多公里。
可以说朝歌在殷都范围内,但不能说商纣把都城迁往朝歌,盘庚迁殷后都城应该没有变化过。
今天去安阳到新乡一线,有不少殷商文化遗存。
安阳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商王陵不必多说,安阳市区南边是汤阴县,有商纣囚禁周文王的羑里城遗址和伯邑考墓。
汤阴县南边就是鹤壁市区,有商纣和妲己享乐的鹿台遗址。
鹤壁市区南边就是淇县,有商纣王、苏妲己、姜王后墓和摘星台遗址,淇县再往南是新乡地区卫辉市。
卫辉市有商忠臣比干庙和墓。
卫辉再往南是新乡市区,有商周牧野之战公园。
新乡再往南就是越过黄河,到了郑州市,这里有郑州商城,已经是商代前期的遗址了。
可以发现,商代遗存集中在今天河南省黄河北部一片,这应该也是商王朝的核心区域。
除了科学发掘的殷墟,其他大部分景点未必是真实的,但也反映了古人的认识。
这一线的景点我都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
感谢阅读,
殷墟是当时商朝的都城,而所谓的朝歌是现在的淇县,现在哪儿还有当时纣王自杀的天台。
在当时的商朝建都最早是在河南商丘,但是商朝迁都太频繁,历史上有过多次迁都的记录,最后迁到河南安阳。
当时的商朝处于奴隶制的巅峰时期,而且等级观念分的很清楚,君王,诸侯,士大夫等等。
而且当时也出现最早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现在的鹤壁市还有关于文化旅游风景街区,在商朝纣王时代,朝歌的经济文化教育也是特别繁荣的,但是由于纣王暴政,受到美色的诱惑,设立酒池肉林,但是的武王伐纣也是真实存在的,后来朝歌的史书还有记载这方面的史记。
在各种的史料记载中,就有战争,而且还记录了朝歌是商朝的都城,虽然在记录中很模糊,但是确实是有据可查的。

参考:
不是的。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讲讲什么是殷墟。
其实殷墟在历史上有好几个呢。
说文说,虚,大丘也。
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
所以丘虚同义。
古代用来做过商都的遗址都叫殷虚。
1.左传昭公元年,迁阏伯于商丘,商人是因。
这是第一个殷虚,就是今天的商丘。
2.左传定公四年命以康誥而封于殷虚。
杜预注云,殷虚,朝歌也。
宋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虚。
师古注云,殷虚,汲郡朝歌县也。
商虚殷虚在汲郡河淇之间,是朝歌的殷虚。
这就是第二个殷虚。
3.项羽本纪“项羽及于期洹水南殷虚上”后人解释为,“在今安阳县北,去朝歌一百五十里,然则此殷虚非朝歌也。
”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说“汲冢古文曰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
南去邺州三十里,是殷虚南旧地名号北蒙也。
”“殷本纪正义云,”括地志云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虚,南去朝歌*百四十六里。
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乎北蒙曰殷虚,所谓北蒙者也。
“尚书盘庚书序正义云,”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
殷在邺南三十里”这就是第三个殷虚,它指的是安阳城西北,正好就是今天的小屯。

其实安阳从历史沿革来说,其西北小屯村确实有殷虚故都旧址。
今天的安阳,名称始于六国的魏。
后周改称为邺。
隋改称相县。
竹书纪年有河亶甲居相之说。
河亶甲是殷第十二任商王,曾都于此。
《方舆纪要》记载,相城在府西,帝王世纪河亶甲居相,今城西北里洹水南岸有河亶甲城,即相城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阳小屯殷虚确实存在。
那么又有没有迁都朝歌呢?
这里有四种说法,分别是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五年更不前徙都。
周本纪正义为,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
殷本纪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还是司马迁《三代世表》,说,帝庚丁,廪辛弟,殷徙河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说法,盘庚到殷之后,一直没有迁都。
第二三四种说法是说迁都到朝歌。
那么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这里原来是一个误会。
司马迁这里引用的是《尚书书序》“盘庚五迁将治亳殷”与盘庚本文第一句“盘庚迁于殷”不合,是为有误。
而殷这里指的是安阳西之殷。
这里的根据是《书序正义》引束晳的说法,束氏亲眼见了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所以才为司马迁做了更正。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竹书纪年的可靠性问题。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后来在西晋咸宁年间的279年,被汲郡人在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中发现,可以说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由此我们说,他是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而后来 到了宋以后这本书失传,人们重新弄了“新本竹书纪年”,有些东西与旧本不同。
直到1846年朱右曾才重新审订。
1917年王国维也进行了考订。
使古本成为人们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根据旧本竹书纪年,商朝根本没有迁都朝歌,是司马迁有误所致。
其实这里,后人也进行过考证。
首先王国维1925年他发文,根据安阳殷虚出土的卜辞,《史记》有误,晚殷仍以殷虚为都。
只是帝乙之世才迁沫,即朝歌。
后来董作宾1932年提出,殷虚所包含的年代到了帝辛之世。
那么有没有这个时期的卜辞出土呢?
经过人们的努力发掘,发现,安阳的甲骨里确有属帝乙帝辛时的卜辞。
这就从考古方面从物证方面证实,安阳殷虚一直做为都城的历史。
好了,关于安阳殷虚是不是朝歌的问题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欢迎大家
公元前1101年,帝乙即位后改沬邑为朝歌,公元前1075年,帝辛即位后仍袭朝歌为都。
尽管朝歌是商朝晚期国都,但朝歌性质归于行都(或辅都),商朝首都仍是安阳殷墟。
朝歌古城坐落淇县城北的淇县古城遗存,原为古沬邑所在地。
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树立沬都,是为武丁城。
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
商王帝辛时期的都成东有淇河为艰险,西有太行山作屏障,其城池南北各有三道城垣,最外面这道城垣南至淇县的常屯村,北至淇县的淇水关,南北五十余里。
第二道城为王城,王城的北城垣在今淇县工业路东至三海村北部,南城垣在今淇县难关一带。
第三道城即宫城,坐落今淇县三海村和西坛村一带。
《淇县志》中所说的“淇邑北门出,西过纣王城”指的就是纣王的二道城。
纣王的内城即宫城遗址在当地至今依然称为纣王宫。
纣王宫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是殷纣王祭祖和祭天的当地,今淇县西坛村就是因村里有纣王的社稷坛而得名。
至今遗存的古城垣,部分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公里,城周10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
朝歌城垣,巍峨绚丽,表现了诗经记载“版图千里,维民所止”。
帝辛四年,纣王执政歌西南淇县城西太行东麓缔造鹿台。
新建的鹿台四周群峰屹立白云萦环婀娜多婆。
台前卧立有几排形似各种走兽的巨石,安静安定,犹如守候鹿台的卫兵。
一项皇家工程往往就是一部血泪史。
为了把我造得奢华绚丽,纣王劳师动众集结全国名匠,筹聚全国财宝整整用了七年时刻工程才算告竣。
许多劳工活活累死在城下,太行东麓的树林常常在一夜之间就多了几十座新坟。
仅仅鹿台楼榭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暂时掩盖了这些罪恶。
帝辛这位末代暴君花巨资缔造鹿台,开始只为敛财。
他把藩国及臣民进贡的、自己搜刮的掠取的奇珍异宝统统藏到了鹿台。
一位君王的胸中藏着的却是一位财主财迷的算盘,那是整个商朝大众的悲痛与羞耻。
敛财的张狂背面就是贪色。
妲己生错了一个年代。
出世的时刻自己无法控制,乱世佳人的爱情布景一片暗淡。
牧野之南的有苏氏是诸侯国鼎盛一族。
有苏氏部落领袖在他的封地中苦心经营,边塞之地相同变得繁花似锦。
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国色天香的绝世佳人妲己在有苏氏部落领袖的呵护中放飞了爱的翅膀,有苏氏部落青年才俊翊考是妲己的心上人。
淇河,史称淇水。
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经辉县、林州、鹤壁到淇县, 于浚县淇门入卫河,全长161公里。
沿岸风光旖旎、风光俊美,被誉为“北方地区漓江”。
古往今来,在淇河抚育的陈旧的土地上,演周易、说封神、话春秋、道列国……流传着一串串动听的故事!淇河,尽管算不上大江大川,却是一条稀有的文明河,诗河。
现在流经鹤壁市区段己辟为淇河公园,是游人划船垂钓之所。
从市区直达淇河青岩绝和天然太极图,修有沿河步道。
那里更是山水如画,峭壁上有宋代石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更是奇特诱人。
淇河是条文明河,她浑身都是文明,既是诗河,又是史河,仍是爱河,乐河,生态河……她是鹤壁的标识和标志。
《诗经》中至少有44篇源于淇水卫地,6首18次直接咏及“淇”。
古文献典籍中咏及淇河的诗词曲赋俯拾即是。
这在我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
天赐诗经,天赐淇河。
在纣王年代,朝歌城十分富贵,前史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武王伐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兵撤鹿台而亡。
武王克商后,兵抵朝歌,迁九鼎于朝歌。
纣都朝歌除史书记载外,还能够证诸淇县古城垣。
“淇县古城垣是典型的商城”。
是殷商年代四个帝王的国都,3000多年前就是我国甚至国际前史上最早的富贵都市之一。

参考:
你好,并不是。
殷墟是商代的都城,至于所说的朝歌,大概位置在鹤壁的淇县。
现在那里还有一个很高的土台,只剩下一个了,是当年纣王自焚的台子。

参考:
安阳殷墟不是朝歌, 封神榜里面的朝歌大约在今河南省的鹤壁淇县,现存当时纣王自杀的鹿台。
鹤壁市土地肥沃,土特产品甚多,著名的有\"淇河三珍\"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
朝歌具体地址位于淇县。
商末易名朝歌,曾经是殷纣的都城和卫国国都,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安阳殷墟,朝歌曾为帝辛时期安阳殷墟的陪都,安阳殷墟和朝歌不是一处。
朝歌指的是一个地区,不是一座城。

商王都附近田猎地很多,军事演习场所,行程是一日到三日往返。
朝歌的地理位置正好和卜辞这些田猎地符合。

参考:
三千年后的人挖掘到了十三陵,能说这就是北京城遗址吗?
记住一点,安阳是墓地,淇县是朝歌!
参考:
在安阳殷墟没有发现之前,商王朝是不被历史学界承认的。
朝歌也是传说而已,没有任何可以证明的东西。
甲骨文的发现让殷墟举世瞩目,并且堵住了西方历史学家的嘴。
现在的殷墟开发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相信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专家学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商朝。

参考:
安阳是有宫殿,王陵,商城遗址的,都有考古证据的,不是淇县朝歌有个封神神话就会认为商的国都的,安阳出图的甲骨文也有记载的,朝歌最多是和陪都或者纣王行宫之类的,考古认定是需要证据证明的!
参考:
首先要说的是《封神榜》里的“朝歌”不是安阳市小屯村的“殷墟”。
朝歌应在淇水河附近的淇县境内。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都西亳(今商丘),到盘庚迁殷(今安阳),历31位君主计有国554年。
其间多次迁都,到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自奄迁都北蒙,改北蒙为殷,历8代12位君主计273年。
所以自盘庚迁殷后,史称为“殷商”。
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加上史料的缺失,又有武丁迁都沫邑(今淇县),后废都迁殷,后来武乙、文丁、帝乙和帝辛(纣王)4代君主都沫,纣王改沫为“朝歌”之说。
这样就与殷地有所重合,也有了陪都”之说。
但是,两地相距不远。

参考:
不是,朝歌在淇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