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失去关陇贵族的支持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隋炀帝杨广与关陇贵族之间矛盾的根源来进行分析:1.杨广的祖父为西魏开国时期,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八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弥、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中的杨忠,属于关陇贵族集团的第二梯队。
杨氏家族能够取代宇文家建立隋朝,更多的是采用与独孤信家族、李虎家族联姻结成政治联盟,所以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广,他们当时皇权面对的最大的威胁是关陇贵族,这个政治军事集团能够决定隋王朝的存在与否(后期唐朝李渊利用关陇贵族的支持取代隋朝的统治也证明了关陇贵族实力的强大)。
2.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广,都曾经试图扶持其他的利益集团来平衡关陇贵族的势力,但是无论是关中士族、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士族还是南方贵族,都无法与关陇贵族相抗衡。
3.为了打破关陇贵族对官员任命权的垄断,杨广推行科举制,开科取士,让寒门士子也能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为官,企图重新塑造一个寒门士子利益集团,这一点,极大的损害了关陇贵族的政治利益。
4.杨广修建大运河,将江南、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关中连成一体,杨广也将行宫移至江都(今扬州),企图效仿北魏孝文帝通过迁都的方式摆脱旧贵族的掣肘。
而当时的隋王朝的经济中心基本集中在山东和江南,关陇贵族所在的关中随着杨广行宫的迁移,经济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5.杨广在位时期,隋王朝军事活动频繁。
南征交趾、林邑;
北征契丹;
收复琉球;
征服西域伊吾;
西南征服吐谷浑;
东北三征高句丽。
动员的士兵大多是关陇贵族控制下的府兵,兵员折损严重,关陇贵族的军事实力也受到了很大削弱。
参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原因是这几个:第一,隋炀帝倒行逆施,注定会失败。
隋炀帝好大喜功,志大才疏。
他基本重复了秦始皇的那套,在国家刚刚结束长达200多年南北朝混乱时期后,并没有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隋炀帝不但发动对外战争,对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穷奢极欲。
老百姓被他折磨的的很惨,生存困难,被迫揭竿而起。
资料这么记载:命在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造船三百艘,船工昼夜立水中,不得休息,自腰
总征全国各地的水陆兵,不论远近,会集涿郡。
五月,炀帝至涿郡临朔宫。
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发河南北民夫供应军需。
七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只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船队前后长达千途里,往还在路上的民夫经常有十万人,日夜不绝,死尸横遍道路,全国骚动。
隋末民变是普遍现象,长达14年时间,全国各路农民叛军至少有上百股。
可以说,全国各地都叛乱了。
这样一个皇帝,有什么能力掌握国家大局,关陇贵族怎么可能支持他。
第二,隋炀帝试图打压关陇贵族。
隋炀帝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目的就是将关陇贵族把持的世袭统治地位废除。
通过从普通老百姓中吸取人才,以瓦解关陇贵族从北魏以来长达百年的统治地位。
同时,隋炀帝重用了虞世基、裴蕴等南方集团官员,也是对付关陇贵族的。
显然,就算国家很好,关陇贵族跟着隋炀帝也没有好结果。
此时天下大乱,关陇贵族也只能跟着造反了。
而造反成功的李渊,其实也是关陇集团一份子。
他的母亲是独孤信的四女,李渊同时也是隋文帝杨坚的妻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
参考: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应该算是个伪命题!首先,关陇集团的提法,其实是晚清民国才有的,尤其是受陈寅恪先生的影响,后世很多人接受了这种观点。
但是,客观的讲,陈先生的观点,有些过于刻板。
(这里没有任何贬低先生的意思,陈先生是中国近代的大家,他治学之精妙,方法之研究,都是吾辈楷模)比如,过于注重阶级划分,和规律概括,而少于人情世故,偶然事件。
像他主张的:曹魏是低级氏族出身,所以用人以能,所以后来被高级氏族代表的司马家族取代...... 南朝时期,也是认为司马家,到宋齐梁陈,氏族阶级越来越低,等等。
包括他主张的关陇集团,也是一样。
这些集团和氏族的力量,不是不存在,但是,它不是一个明确的集团,而是后人总结和归纳出来的,个人认为,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明确,有预谋,有组织的团体。
所以应该所谓团体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其次,中国历史上,皇权的号召力是很强的。
虽然很多王朝中后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宦官,外戚等实权团体,架空皇帝的情况。
但是,一则,这些团体都是明确的组织,有机构,有组织。
二则,即使是这样,当皇帝果断决定剪除他们时,也是可能的。
比如明末除掉魏忠贤……再者,我们但从隋炀帝的事件来看,他的失败,其实是自身原因导致。
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挥霍无度……他若是生在盛世,其实问题不大,但是,生在几百年的混战之后,国家刚刚统一。
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这么一霍霍,当然只有亡国了。
如果非要说谁抛弃了他,我看只有人民了。
参考:
因为他大刀阔斧的改革动了关陇贵族的蛋糕。
开创科举制,从基层选拔人才干才,贵族子弟也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官场。
修建洛阳城,远离关陇贵族权力中心,防范关陇贵族操控政局。
参考:
杨坚得位不正,当时门阀势大,所以科举制,要打破门阀。
但乱世久了,像秦。
朝内外,北齐,陈遗民地方豪強都想乘乱崛起。
杨广还没有雄才大略。
穷兵黩武吗,可能也是想新军功的将领崛起,压抑门阀。
皇权专制也不是这么简单的,秦后,能二三百年,也就汉,唐,宋,明,清。
末代皇帝都后悔生于帝皇家。
不能长期的秦,隋都有时代背景,都是精英階层,不明人间疾苦,晋更是第三代才当皇帝,见识能力,魄力还不如曹丕。
参考: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弄清关陇集团的政治背景来历,由西魏时期的宇文泰创立的一个小团体,我们知道,隋唐贵族们大都起源于这个政治势力团体,他们主要都是由一些军功贵族组成的,出将入相,当时西魏面临着和东魏的高欢集团想对抗,最大程度发挥关陇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创立了府兵制,而后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八柱国制度,把全国的成年男子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归为兵府管理,然后八大柱国管理兵府,八大柱国下面是十二大将军,合起来这二十个家族就组成了整个西魏北周权力集团的核心力量。
在此基础上这个核心就是关陇集团的本质所在。
那第二个问题,隋炀帝为何要动摇他们王朝建立核心力量的利益呢?
很简单,国家统一了,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仅仅依靠原有关陇集团的力量不足以平衡整个国家南北的利益,作为一个君王,他要做到平衡,隋炀帝他是有战略眼光的,但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特点,操之过急。
那他怎么动了关陇集团的利益呢?
1,大量引进江南和关东人士,隋炀帝是很喜欢江南的,稀释了关陇集团的权力。
2实 行爵位和勋官的改革,勋官的地位很高,待遇高,还可以世袭,主要获得机会是靠军功,所以关陇贵族很注重这个勋官,而隋炀帝上台第二年改革就废除了勋官制,名义上还有勋官,实际的经济政治优待都废除了,大大损害了军功卓著的关陇集团的利益。
3,隋炀帝是建立新都洛阳的,其中重要原因,他就是想从地理上和关陇集团的大本营长安做一个隔绝,修建大运河,也是为了政治中心的东移和南移。
这些举措都大大削弱了关陇集团的政治影响力,所以隋炀帝才会在短期内失去这些旧有贵族的支持。
参考:
关陇集团-是指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北魏为了保障首都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
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
到西魏时,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隋唐时期皇帝出自关陇集团,但每一朝每一任皇帝对关陇集团都是又爱又恨。
需要他们,可是又忌惮他们。
杨广曾经试图扶持其他的利益集团来平衡关陇贵族的势力,但是无论是关中士族、山东士族还是南方贵族,都无法与关陇贵族相抗衡。
杨广打破了关陇贵族对官员任命权的垄断,也极大的损害了关陇贵族的政治利益。
杨广在位时期隋朝国策使得国家整体中心往南偏移,使得关陇集团经济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杨广在位时期,隋王朝军事活动频繁。
动员的士兵大多是关陇贵族控制下的府兵,使得关陇集团军事实力受损。
在这样连番打压之下关陇集团彻底的背弃了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