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神薛仁贵到底有多厉害怎么死的
我们把薛仁贵的简历介绍一下,你就知道薛仁贵有多厉害了。
其实,自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大唐军神”就是答案!薛仁贵(614-683年),名礼,字仁贵。
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将,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历任右军中郎将、左武卫将军、瓜州长史、检校代都督等职。
是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征东征西,屡建奇功。
军事成就有主要:大破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云州大捷等。
在民间传说中,颇具传奇色彩。
是唐代名将、平阳郡公薛讷的父亲。
薛仁贵以字行于世,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
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
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
因家中贫困,没有钱迁葬祖坟,那天,薛仁贵坐在地头唉声叹气,其妻柳氏对他说:“你有出众的才干,要得到机遇才能发挥。
当今皇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士,这是难得的时机,你为什么不争取立功扬名呢?
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吧”?
薛仁贵当即答应,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请求应征,从此步入军旅生涯。
贞观十八年(644年)冬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讨伐高丽。
需要说明的是:高丽原名为“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句骊”、“高氏高丽”, 其人民主要是濊貊(huì mò)、扶余人和汉人。
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
王氏高丽主要是朝鲜人,除了袭用名字与一部分疆土重叠外,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本身与高句丽(高氏高丽)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
南部控制了今韩国汉江流域;
西北跨过辽水;
北部到辉发河和第二松花江流域。
次年(645年)春,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
当时,唐军郎将刘君邛在辽东安地战场上被高丽军围困,无法脱身。
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手执方天画戟,直取高丽一将领,一戟毙命,将其首级斩挂在马上。
高丽军为之胆寒,连忙撤围,刘君邛因此获救。
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同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境内,不断击败高丽守军,高丽莫离支(高句丽权利超出宰相、大将的官职)渊盖苏文(因避讳唐高祖李渊,史作“泉盖苏文”)派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25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
李世民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
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入阵中,所向之处,高丽军望风披靡。
史书说那天“阴云密布,无数雷电自空中劈下,一员白袍唐将(指薛仁贵)伴随着雷电跃马而出,手持长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敌,高句丽军尽披靡却走”。
唐军大举跟进,高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
另一路唐将李世勣(李勣,即徐茂公)率军自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郡(xuán tú今沈阳市上伯官古城)。
高句丽非常害怕,关闭城邑门自守。
李道宗率数千士兵到新城。
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分别击败高丽兵,斩首数千级。
李勣率军到达辽东城外,协助李道宗打败高丽军。
唐军斩首敌军千余级。
后与唐太宗所率精兵汇合。
这一仗,史称“驻跸山大战”,也称“辽州之战”。
杀敌1万多人,俘获敌军1万多人,还俘获男女4万余人。
其城改称辽州。
高丽大败、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炊烟。
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
唐太宗赐他战马2匹、绢40匹及俘虏10人为奴,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武官名,统府兵的意思)。
接着,唐军回师继续猛攻安市城(今辽宁鞍山海城营城子镇),守军凭坚城固守。
唐军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只得撤退。
回师途中,唐太宗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皇宫玄武门。
并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
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
朕并不高兴得到了辽东,而是高兴得到了你啊”!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唐高宗李治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护驾随行,初三那天夜里,天突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万年宫北门(也称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身在万年宫的李治处境危险。
薛仁贵大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怕死逃跑的”?
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李治因此得以躲过一劫。
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如今才知道您是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御马一匹。
显庆三年(658年),高丽再犯辽东,唐高宗李治让薛仁贵做为程名振的副将征讨高丽。
薛仁贵率先锋军在贵端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丽军,斩首3千余级。
次年,在横山(今辽宁辽阳东)一带,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交战。
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
《新唐书·薛仁贵传》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
接着,又与高丽军在石城(今辽宁庄河西)大战,遇一位善于用箭的高丽将官,一连射杀了十余个唐军士兵,没人敢当。
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匹马冲向那人将其生擒。
腊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薛仁贵因功封左武卫将军、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661),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去死,继位的比粟转向与唐为敌。
联合回纥九姓铁勒部落进犯唐边境。
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
出发前唐高宗宴请将士,席间唐高宗对薛仁贵说;
“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
唐高宗大吃一惊,命人取更加坚固的铠甲赏赐给了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10余万与唐军对抗,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
薛仁贵见他们十分嚣张,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铁勒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赶忙下马请求投降。
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坑杀了许多回纥士卒。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
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唐朝的边患。
这一仗,因薛仁贵部下抢铁勒女人作妾,收受了很多贿赂财物,被人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饶恕了他。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权臣泉(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
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
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这年夏,李治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唐军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高丽。
同年腊月,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出任辽东前线最高指挥官。
左武卫将军薛仁贵随李勣参与了这次征高丽之役。
次年(667年)秋九月,李勣首先攻拔为“高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
泉男建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高侃,被薛仁贵击败。
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句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大破高句丽军,斩首5万余级,攻陷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胜利会师。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攻陷高句丽重镇扶余,扶余川等四十余城相续投降。
李勣、薛仁贵、契苾何力、高句丽太子泉男生等大败高丽军,斩获3万余人,薛仁贵乘胜攻取大行城,与唐军各部会合。
李勣率唐军进至鸭绿栅,合力击破高丽军,追击两百里,攻陷辰夷城。
高句丽各城都惊骇不安,许多人离城逃走,前来向唐朝投降的人络绎不绝。
契苾何力率先抵达平壤城下,李勣随即领兵来到,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
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等人持白幡投降,李勣、薛仁贵等攻陷平壤,生擒泉男建。
高句丽平定。
总章二年(669年)三月,安东都护魏哲死于任上,唐朝廷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镇守平壤。
薛仁贵到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城),薛仁贵到任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
薛仁贵受到高丽人的欢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吐蕃为光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回青海,这些惹恼了唐庭。
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
郭待封是唐初名将郭孝恪之子,曾在鄯城镇守,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经常违反薛仁贵的命令。
薛仁贵对郭待封说:“乌海地势险要毒气又多,我军进必死之地,真是条险路,但是行军迅速就会成功,缓慢就会失败。
这里大非岭宽阔平坦,可以设置两座营栅,把全部军需物资藏在营栅里,留下一万人守卫,我军快速挺进,乘敌人没有准备去袭击他,就可消灭了”。
薛仁贵率军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军。
薛仁贵击破吐蕃,斩获掠夺罄尽,获其牛羊等万余头,回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
郭待封押运粮草、辎重有意缓缓而行,等郭待封军进至乌海时,吐蕃20余万大军来救乌海,进击郭待封军,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尽被吐蕃军掳掠而去。
薛仁贵只得退军,屯驻于大非川。
吐蕃派出40余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不敌,大败。
薛仁贵无奈,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议和,这才得以退军,吐谷浑自此沦陷。
唐军战败,薛仁贵被革职贬为为平民。
咸亨二年(671年),高句丽遗民叛乱,新罗予以支援,薛仁贵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负责惩戒支援高句丽叛军、觊觎唐朝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的新罗人,薛仁贵致书问罪新罗王金法敏。
然而,薛仁贵被新罗船兵打败,被流放象州。
后遇赦免而还,唐高宗念起薛仁贵功劳,召见薛仁贵说:“过去在万年宫,如果没有你,朕都变成鱼了。
你曾替朕消灭过九姓铁勒、高句丽,使漠北、辽东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朕并没有忘记呀?
但是,有人在朕跟前告发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失利,这件事让朕非常遗憾。
现在西边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断绝,你怎么能够在家安稳睡觉,不替朕指挥打仗呢”?
于是,薛仁贵再次被朝廷启用,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682年),西突厥的二次叛乱刚刚平息,东突厥的第三次叛乱旋即爆发。
突厥检校降户部落阿史德元珍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薛仁贵奉命征讨。
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
”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听说薛仁贵被流放象州,已经死了好久了,你少拿他的名号来唬人”?
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吓得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
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3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这一年薛仁贵接近70,云州大捷成为薛仁贵一生中最后的辉煌。
永淳二年(683年)春末,薛仁贵去世,终年70岁。
清史学家谷应泰称:“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
清学者赞:“仁贵每战必克,名震异域,是知名将立功绝域,为敌人所畏慑,即国家之轻重系焉”;
现代史学者蔡东藩说:“薛仁贵,将材也,李勣,将将材也,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
及从征高丽,破男生,救高侃,进拔扶余城,以少胜多,有战必克,贾言忠所谓勇冠三军,良非虚语”。
参考:
看得起相邀,申请而!自古传说,白虎星下界“三保大唐”,第一次是隨唐初期的罗成,出世显贵,未及开元便归位,死在污泥河乱箭穿心;
第二次下界便是薛仁贵,命运安排他出生贫寒,三次投军而怀才不遇,奸臣当道屡次陷害而不放弃,天不欺善,他终究救驾李世民死里逃生;
第三次下凡的便是郭子仪了!提起白虎星第三次下凡有一段笑话:玉帝再谕他三回保唐,白虎星不悦地反问玉帝,您差我第一次下界,虽说出身高贵显赫,然短我阳寿,只活三十三岁在污泥河乱箭穿心;
第二次下凡苦若寒蝉,便是幼年去父丧母,忍受饥寒还肚量大,能吃斗米称肉,征东征西横扫八荒之苦,结果还误死于自己儿子薛丁山的箭下……玉帝含笑安慰地曰,你此次下界可以纵横天下,包你是皇亲国戚满堂儿女,荣华富贵地终老,八十三岁一笑可亡!薛仁贵生来肚大神力,又幸得仙师李靖点化功夫与谋略,在大唐征东中屡显身手,尽其智慧蹈略大破勃辽、高丽国设下的居多阵法……特别他跨下白龙驹加银枪白铠,看上去风流倜傥;
手执方天画戟上下翻飞、杀法厉害,打遍天下无敌手,再加他的穿云箭百中穿穹,玄妙无比……为大唐夷平东方锁定了战功赫赫、功勋卓著,且被李世民封王称御弟。
后来,薛仁贵又挂帅征西……其子薛丁山乃仙门弟子更是了得,又娶了女中豪杰杜仙童、樊梨花、程金定为妻。
薛家真可谓英雄、巾帼辈出!特别是女将樊梨花更是文武帅才,西进破阵攻关大展雄风、直捣西辽老巢,全盘皆赢……薛家真是满门忠烈!看看唐朝的地盘,便知薛家有多厉害,多大的功劳……
参考:
薛仁贵,名礼,他是唐朝名将,薛仁贵无论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小说里,都对大唐有很大的功劳。
在正史中,他因功被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在他七十岁时去世,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那薛仁贵到底有多厉害?
他又说怎么死的呢?
在唐朝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唐将陷入敌军包围,很难脱身,这时薛仁贵上前斩杀高句丽将领,并将其首级挂于马上,高句丽士兵看到非常害怕,唐将也因此得救,而薛仁贵从此也开始在军中有了名气。
后高句丽在安市城之战中败退,当时薛仁贵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因此立下功劳,于是李世民就封他为游击将军。
后来唐太宗对薛仁贵说“朕的旧将领都老了,每次都想提拔年轻的将领,没有比的上你的,朕非常高兴能得到你”。
于是唐太宗封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薛仁贵征战数十年,立战功无数,曾降服高句丽、打败九姓铁勒、打败过突厥。
所谓人无完人,薛仁贵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当然失败的原因并非全是薛仁贵之因,不过这也体现了胜败乃兵家常事。
薛仁贵因为在和吐蕃大非川之战中兵败,被革职为平民。
后来高丽有军队叛乱,于是薛仁贵得以重新起用,但是后来他又被流放象州,直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得以回家。
后来李治想到了薛仁贵的功劳,就对薛仁贵说“你曾消灭过九姓突厥、高句丽、让漠北、辽东臣服,这都是你的功劳,你怎么能安稳的在家而不继续给朕指挥军队作战呢!”于是薛仁贵又再次被起用。
后薛仁贵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去世,对于征战沙场数十年的将军而言,能寿有七十,也是一种幸事了。
参考:
根据两唐书记载,薛仁贵确实是骁勇善战的当世名将,他武艺之强被好几位唐朝皇帝认可,在征讨高句丽、铁勒九姓时,薛仁贵战功卓著、加官进爵。
在担任安东都护、流放象州时,他爱民如子、除暴安良,造福一方,正因为此,“高丽士众欣然忘亡”,薛将军人品太好了,以致高句丽百姓都忘了亡国之痛;
后来薛仁贵去世,象州百姓感其恩德,替他在当地造了衣冠冢,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
大唐军神薛仁贵到底有多厉害?
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
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丽军,斩首三千余圾。
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
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
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10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
那个敌将慑于薜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
不久,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占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2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吐蕃渐趋强盛,击灭了羌族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
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10余万人,征讨吐蕃。
吐蕃调集40万大军前来进攻,唐军抵敌不住,大败。
但吐蕃并不穷逼,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薛仁贵不得已应允,然后率败军东归。
战后,他因败绩被免为庶人。
不久,高丽地区相率叛唐。
唐高宗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辽东。
任内,薛仁贵因事违法,贬象州,后遇赦免而还。
薛仁贵晚年,吐蕃势力向北发展,阻断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沙(治今甘肃敦煌),同时,突厥也不断侵扰唐北境。
这时,唐高宗念及薛仁贵功劳而召见他,之后,任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兼代州都督,率军前往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击突厥。
突厥闻薛仁贵复起为将,都非常害怕,不敢当其锋,一时奔散。
薛仁贵乘势进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级,俘获2万人,及牛马羊3万余头。
薛仁贵于永淳二年(683年)与高宗同年去世,终年70岁。
薛仁贵怎么死的?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病逝,享年七十岁。
身故后,朝廷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还特别制造灵舆,护送遗体归还故里。
史书评价:“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
噫,待封不协,以败全略。
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薛仁贵墓位于山东济宁州嘉祥县城东北荫山与横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无坟迹可寻,现仅存石坊一座,东向而立。
石坊由三块整石建成,两边石柱为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
坊额为一条石横穿石柱,正面镌刻\"重修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墓\",背面有小楷镌刻“山东兖州济宁州嘉祥县奉巡兖西道并抚两院明文知县王怀德、典史刘熙诏、儒学教谕彭允芳,训导曲迁梧、张燕翼,大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岁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
据当地群众反映,石坊西10米处,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
此坊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579)建,全坊由三块整石构成,两边石柱呈方形,柱顶各雕石狮一只,坊额为一条石,横穿两柱正面携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贵之墓”;
背面写着重修、人和年代。
旧县志有载。
但不知前人以何据谓此墓为薛仁贵墓,待考 。
1985年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仁贵有后代吗?
薛仁贵其军事能力声名赫赫“虎父无犬子”,薛仁贵的儿子们同样不弱薛仁贵五子: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长子薛讷(649年-720)是唐朝大将,薛丁山的原型,薛讷字慎言,绛州万泉人。
唐朝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七世孙、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长子。
薛讷不善言笑,但沉着勇悍。
早年为城门郎、蓝田县令等职,任内坚拒宠臣来俊臣非分之请,迫使其收回成命。
他自此以刚正秉直而闻名于世。
后以将门之子得到武则天重用,累官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他镇守边疆,屡立战功。
薛慎惑,官至司礼主簿。
薛楚卿、薛楚珍,史载二人好文,其后代史无记载。
薛楚玉:唐朝绛州龙门人,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薛嵩之父。
薛楚玉是平卢营口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后来因为和他哥薛讷的军事改革被保守派排挤,被人告发渎职,免其官,由张守珪取代,他的离职加快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薛嵩:薛嵩是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孙,范阳节度使薛楚玉之子,唐朝中期将领,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
安史之乱时,投安史叛军。
累战有功, 被封为邺郡节度使。
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
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
结语薛仁贵自贞观末年投军,降服高句丽,击败契丹,生擒契丹王阿卜固,而后又大败九姓铁勒,灭亡高句骊,花甲之年还在云州之战击败突厥,戎马一生战绩彪炳,为大唐王朝的繁荣强盛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参考:
薛仁贵,唐朝人,为太宗,高宗时名将,被后人称为大唐军神。
本名薛礼,字仁贵,是绛州龙门人。
是评书"薛家将”的开创者。
唐朝以武立国,其武功远超北宋。
但与北宋相比,在历史演义小说中唐朝似乎没有多少武将世家。
大家喜闻乐见的有秦琼,罗成之后。
但北宋有杨家将、呼家将,折家将、曹家将、种家将等。
,可是唐朝有一个薛家将真真实实地存在。
其历史地位非常显赫,其经历也比北宋的更加传奇,从救唐朝皇帝,到举兵反唐,最后被唐朝封王,家族繁盛二百年之久!唐朝皇帝对薛家非常重视,在诏书中称其为“家代名将”、“邦家老臣”。
在传统戏剧《斩白袍》中,尉迟恭为救薛礼向唐王求情,夸他有十大功劳:献过平辽论,造过瞒天坛,智取狮子口,勇夺黑风关,大战盖苏文,救驾北沙滩,马踏淤泥河,除奸反长安,白袍血染红,横戈凯歌还。
这只是戏剧中的唱段。
然真实的历史上薛仁贵却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历史典故。
个个精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薛仁贵为北魏名将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但到了他这一代,因父母早逝,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
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
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
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
”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并随征高丽,受唐太宗拔擢。
开始其开挂的一生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至唐高宗时,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老子英雄儿好汉,薛仁贵后人在此交代一下,薛仁贵有不少儿子,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子薛讷,以及第五子薛楚玉。
而演义中的薛丁山为虚构人物。
薛讷最初是文官,担任过蓝田令,武则天在世时,突厥侵犯河北地区,因薛讷出身将门,于是任命他做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
薛讷在职期间,“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
唐玄宗在位时,吐蕃大举进犯,薛讷领兵出战,“前后杀获数万人”。
薛讷的儿孙也担任过重要职务,比如说右金吾将军、刺史等。
老五薛楚玉,他担任过平卢节度使,多次击败契丹、奚。
薛楚玉的儿子名叫薛嵩,就是小说中薛刚的原型。
薛嵩“有膂力,善骑射”,唐玄宗时因不得重用,参加了安史之乱,跟随安禄山造反。
后来,唐军开进河北,驻守相州的薛嵩向唐朝归降。
当时唐朝为平息战乱,没有追究安史降将的责任,反而加官进爵,薛嵩被封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之后还被封为平阳郡王。
薛家成了唐朝的地方藩镇,直到薛嵩死后才结束。
薛嵩的儿子薛平、孙子薛从也非常了得,俩人都是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民的人才,可谓是文武兼备,在朝中也历任高官。
薛家自从唐太宗开始,二百多年间,涌现出了不少名将,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
其盖世英名,荫及子孙。
关于薛仁贵之死。
演义小说中他被儿子薛丁山误射咽喉而死。
但历史真实为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
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名将得到了善终。
人们喜欢薛仁贵,他英勇俊美,忠心可鉴,可亲可敬。
乃传颂他的事迹。
进而万古留芳。
参考:
提起薛仁贵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不管是在民间传说中,还是影视作品的演绎中,都将薛仁贵描述成一个神人。
正史上真实的薛仁贵,其实也是十分厉害的人物,在战场上骁勇无比,屡建奇功。
薛仁贵的一生,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大唐军神’!薛仁贵出生于公元614年,他是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他的曾祖父,祖父,以及父亲都在朝中为官。
不过到了他父亲薛轨这一辈,因为他父亲死得太早,家道便开始中落了。
所以,薛仁贵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过着地位贫苦的生活,好在他的妻子柳氏,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和鼓励着他。
薛仁贵三十岁那年,正好赶上唐太宗李世民准备亲征辽东。
他的妻子柳氏在听到消息后,觉得这对于丈夫薛仁贵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柳氏就鼓励丈夫薛仁贵去报名。
在妻子的鼓励下,薛仁贵前往负责招兵的将军张士贵那里应征。
因为他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十分出色,自然也就通过了考核,很顺利地就被留下了。
自此,薛仁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里要多说一句,在演义小说当中,张士贵往往被描述成一个奸臣的形象。
在薛仁贵参军之后,百般为难薛仁贵。
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张士贵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并没有为难过薛仁贵。
相反,张士贵还算是薛仁贵的伯乐,正是因为张士贵的重用,才使得薛仁贵能够在后来的战事当中,脱颖而出。
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
在一次战斗当中,唐朝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队埋伏,陷入重重包围当中。
危急关头,薛仁贵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营,干掉了敌军的将领,敌军顿时大乱,刘君邛也因此脱困。
这一战,是薛仁贵一生传奇战绩的开始。
这场战斗之后,薛仁贵在名扬军中,更加得到重用。
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唐军的前锋到达了高句丽的境内,一直打到了安市城下。
安市城是当时高句丽最重要的一个城市,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面对唐军的到来,高句丽将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二十五万人马来阻击唐军,历史上著名的安市城之战,就此打响。
在这一战当中,薛仁贵身穿白袍,冲锋在前,所向披靡。
正是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使得唐军更加英勇,最后大败高句丽守军。
这一战之后。
李世民还特地召见了当时还只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
除了赐给了薛仁贵大量的财物之外,还将他升为了游击将军。
唐朝这次征讨高句丽,虽然大胜而回,但因为气候原因,进入冬天后,唐军不得不暂时退回国内。
回到长安后,李世民想到薛仁贵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便直接升薛仁贵做了右领军中郎将,负责守卫皇城。
在这次征讨高句丽之后,李世民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已经无法再自己领兵外出征战了。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直到李世民去世,唐朝都没有再发动什么大型战事。
几年之后,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登基。
到了李治时代后,薛仁贵依然受到重用。
而且,随着很多开国武将渐渐老去,薛仁贵在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李治对其更是极为信任,每次出行,必然都是薛仁贵领兵护驾。
就这样,连续给李世民、李治两代人,守了好几年大门之后,到了公元658年,薛仁贵终于再次领兵,参与对外的战争。
这一次,唐朝的敌人,依然是高句丽。
只不过,这次战事,距离当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已经过了十年之久。
而且,上次大战,薛仁贵只是一个小兵。
直到战争后期,才升为游击将军。
而这一次,薛仁贵则是升任为唐军副将,直接参与战事的指挥。
在这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当中,薛仁贵依然表现得十分出色。
在贵端城大破敌军,斩首超过三千;
横山之战,生擒高丽大将温沙门;
黑山之战,大破契丹,生擒契丹国王阿卜固。
这次征伐高丽,虽然依然没能直接灭掉高句丽,但却让高句丽丢掉了大量地盘,自此彻底一蹶不振。
而薛仁贵,也因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左武卫大将军这个官职,在唐朝初期的时候,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唐朝军队,一共分为十二卫,每一卫各有一位大将军。
相比其他诸卫,左武卫又有些特殊,因为左武卫是负责保卫京城的,一般只有宗室或者皇帝最信任的将领,才能担任。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左武卫大将军这个位置,就一直是由秦琼来担任。
能够当上左武卫大将军,足以说明李治对薛仁贵信任到了何等地步。
自此之后,薛仁贵也彻底成为了唐军的最高层将领之一。
在辽东战事结束两年之后,薛仁贵又奉命西征。
公元661年,一直与唐朝交好的回纥首领去世,而继位的回纥首领,对唐朝则是一种仇视的态度,所以很快唐朝与回纥之间就进入了战争状态。
薛仁贵领兵进入天山地区后,敌方拥兵十余万相抗衡,并且派来数十位高手,想要当面挑战唐军。
结果这几十位高手到了以后,薛仁贵直接自己上场,三箭射杀三人,一下子就将这些高手彻底震慑住,唐军士气也由此大涨。
薛仁贵趁势率兵进攻,大败敌军。
这一战之后,整个天山地区,数十年再无战事。
天山之战结束后,薛仁贵又回到了长安城,给李治守了好几年的大门。
几年之后,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逝,高句丽内乱,唐军再次出击,征讨高句丽。
在这次战争当中,薛仁贵依旧是一路大胜。
金山之战,薛仁贵大败高句丽军队,斩首超过五万;
扶余之战,薛仁贵以三千精锐,奇袭扶余,最终斩首、俘虏超过一万,并且使得整个扶余地区,直接投降了。
在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大战之后,薛仁贵一路狂飙,攻入朝鲜半岛,最终和唐军统帅李绩,会师于平壤城下,随即一战攻破平壤。
至此,高句丽彻底被唐朝攻灭。
不过,薛仁贵的一生,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
在灭掉高句丽之战后,薛仁贵被派往青海,率领五万唐军和吐蕃对峙。
最开始的时候,唐军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但后来,因为薛仁贵的副手郭待封与之不和,加之吐蕃方面派出了四十万大军,猛攻薛仁贵。
最终,唐军在大非川战败,薛仁贵带兵撤退,后被革职。
客观来说,大非川之战,唐军虽然败了,但却怪不到薛仁贵头上。
如果换成其他将领,面对己方不和,高原作战,而且敌方军队数倍于几的恶劣局面,全军覆没都是很正常的。
薛仁贵虽然战败,但却带着唐军安全返回,这其实已经足够说明他的军事才能了。
被革职一年之后,薛仁贵被再次启用,去镇压高句丽那边的叛乱。
不过,在这次领兵之后,薛仁贵又因事被流放象州。
至于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后世对此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薛仁贵在这次战事当中,又打了败仗。
也有人说,薛仁贵是被人诬告,所以才被免官。
不管是哪种可能,其实都不奇怪。
因为,此时的薛仁贵,已经不再年轻了。
此时的薛仁贵,已经六十多岁了。
一般的将军,这个时候早已是在家颐养天年,根本无力再上战场厮杀。
然而,薛仁贵却依然冲锋在前,这已经十分难得了。
就算战败,其实也情有可原。
公元681年,已经68岁的薛仁贵,再次被启用,随即被调往北方,征讨进犯的突厥。
结果薛仁贵的到了北方之后,突厥人听说薛仁贵来了,干脆打都不打,直接下马作揖投降了。
而对于那些不投降的突厥人,薛仁贵则是一路领兵砍了过去,斩杀了上万人,俘虏了两万多人,史称云州大捷。
云州之战的胜利,似乎成了这位老将最后的辉煌。
在云州之战后,没过多久,薛仁贵就病逝于军中,享年七十岁。
薛仁贵的一生,从三十岁参军开始,一直到云州之战后病逝,为唐朝整整征战了四十年之久!这四十年当中,薛仁贵东征高句丽,西平九姓铁勒,大战吐蕃,击破突厥……这一路下来,薛仁贵几乎是连胜。
除了大非川打了一场败仗之外,基本就没输过。
这样的薛仁贵,确实当得起‘大唐军神’这四个字的评价了。
参考:
薛仁贵出生于今山西河津市,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将帅之才。
他在军事和政治上均有着不凡的功绩,可以说为初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薛仁贵的祖上是南北朝时期官宦之家,所以薛仁贵本身可以说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了薛仁贵的时候家族已经没落。
父亲早逝之后,薛仁贵就早早的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虽然因为父亲早逝,薛仁贵的家境一落千丈,但他并未消沉,而是每天都刻苦努力,习文练武,再加上他本身的天生神力,方天画戟到了他的手中,威力更添十倍。
▲薛仁贵剧照但薛仁贵的前30年是郁郁不得志的,为此他还一度认为是祖父的坟没有埋葬好,所以他一心想着给祖父迁坟。
他的妻子看到薛仁贵如此愁闷,便出口建议:当今圣上如今正在征召征东的猛将,你何不从军立功名呢?
听完妻子的话,薛仁贵幡然醒悟,于是他告别妻子,开始了他的沙场生涯。
薛仁贵虽然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但刚从军时也只是一个小兵,不过金子发光是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不久之后薛仁贵就屡立奇功。
公元645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薛仁贵把握住机会。
辽东战场上,薛仁贵单枪匹马如入无人之境,收割敌方将领的性命犹如探囊取物。
这一手武艺着实高超,薛仁贵的优秀终于被皇帝看到,他也因这场战役而一战成名。
在辽东战场上,李世民看到地方“以逸待劳”的部署之后,亲自勘察地形,随后便调整了作战策略,他命令手下诸位将军分头行动。
薛仁贵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身着白袍,手握方天画戟,单枪匹马的闯进了敌军阵营,并以一人之力在敌军阵营中来去自如。
唐军见薛仁贵将敌方阵营冲的七零八落,便快速从四面进行包抄,高句丽大败。
薛仁贵英勇杀敌的表现被远处观战的李世民尽收眼底。
看着己方军中白袍小将犹如杀神般将敌人杀的片甲不留,令他心中颇为动容,却想不起什么时候军中竟出了这号人物。
于是,他在战斗结束之后就召见了薛仁贵,并论功行赏。
李世民对薛仁贵的评价非常高,他曾经说过,东征高句丽的时候,他以前的部下已经老了,不能再上场杀敌,而对于辽东战役的胜利,他虽然欣喜,但并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辽东战场上己方的胜利,更多地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中他发现了薛仁贵。
不久之后,薛仁贵又被升为了中郎将。
唐太宗的话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有句话叫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高句丽攻之不易,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彻底打败他。
到了唐高宗的时候,老将李勣再次东征高句丽,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参与其中。
在金山战役中,薛仁贵再创佳绩——2000人对高句丽10万兵马,最后还大败敌军。
随后他又和大将军李绩等人会合,攻下了高句丽的都城。
高句丽被平定之后,唐高宗再次封赏薛仁贵,升职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并让其镇守平壤。
那么一代名将薛仁贵到底是如何死的呢?
因为很多影视剧都将薛仁贵描述成白虎的化身,而他的儿子则是一只大鹏精英,父子二人命中相克。
薛丁山误把薛仁贵看做白虎,导致射杀其父。
其实这都是戏说。
《旧唐书》中对薛仁贵之死有着明确的记载。
公元682年,突厥再次侵扰大唐边境,69岁的薛仁贵披甲上阵,最后大败突厥军。
班师回朝之后,薛仁贵就因为旅途劳顿一病不起,第二年就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参考:
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能够很好的分辨出薛平贵和薛仁贵的区别,但是有些不细心的可能会将他们弄混。
薛平贵只是一个虚构的文学人物,而薛仁贵是唐朝的名将,此处作为前言。
薛仁贵在多个战场上都有出色表现,起家的地方是高句丽,之后也作为主将之一最终征服了高句丽,完成了隋唐两朝多位帝王的征服目标。
另外他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功绩就是在西边少数民族骚乱的时候,完成了阵前斩将的壮举,也留下了流传后世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这些战斗中不仅是提现了他的指挥能力,也正面表现了他的个人武力。
这是一个有战绩能记录于史书,又经历传奇能进行文学创作的武将。
他的去世应该就是年老病死,毕竟他最后出征的时候已经七十左右了,从三十左右从军到现在,经历无数战斗,到七十也算难得。
不过在评书作品中是被儿子误射而死。
参考:
有什么厉害的呀!比起朝鲜的将领差的太远了,薛仁贵在大唐的背景下三次征战朝鲜半岛都惨败而归,那么朝鲜的将领比他厉害百倍吧!所谓的大唐也不想是文人们吹的什么强大,只是这些朝代对文人特别重视而已。
大家想想大唐除了留下诗词歌之外还有什么我们看的见的东西呢?
随朝虽然二世而亡可他们建立的东西我们至今都在使用:科举考试、京杭大运河。
参考:
薛仁贵是个很传奇的人物!不过,在历史上他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新旧《唐书》对他均有笔墨记载。
至于,大唐时期的薛仁贵有多厉害!据史料记载说,当时唐军之中纷纷传唱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由此可见,他当时的名气已经不小了。
唐史上的薛仁贵,曾与其它将领一起,征讨过西方的回纥和吐番,战绩辉煌!他又和其它将领带唐军攻陷过平壤,在此役中,说他:“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
看来他不但骑术很好,且箭术非常了得!最后,硬是把高句丽给灭了国。
回师以后,薛仁贵也没闲着,他顺手又把契丹王这个大领导给逮住了。
公元683年,薛仁贵病逝,享年七十岁。
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等职,发柩还乡,葬于白虎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