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武器装备都有哪些

抗战期间,八路军武器装备驳杂,根本就不能用现代军队武器的制式化来理解。
当时,八路军的武器主要来自战场缴获和收缴民间散失枪支,自己生产和国民政府拨付极少。
在战场缴获上,八路军几乎收集齐了日军所有型号枪支,从常见的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南部十四式手枪,十一式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到罕见的一式步枪,二式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九一八步枪,九一式轻机枪,九三式高射机枪,百式冲锋枪,林林总总有40多个型号,无法一一列举。
而掷弹筒则有两种,一种是大正十年式,口径50毫米,全长525毫米,重2.7公斤,最大射程600,米。
另一种为八九式,口径50毫米,全长623毫米,重5。
2公斤,最大射程650米。
至于火炮,由于八路军主要是游击战,即使缴获到日军重型火炮也无法带走,通常是就地销毁。
只有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九七式迫击炮(日军称之为曲射步兵炮)这些重量较轻的火炮会编入部队使用。
根据相关数字,到1940年为止,八路军共有各种枪支19.52万支,火炮240门。
其中来自日军的战利品占有相当大一部分。
八路军使用的晋造汤姆生冲锋枪相对于战场缴获,收缴民间散失枪支同样是八路军武器的重要来源呢。
有意思的事,由于八路军各部队分布范围极大,各部队武器甚至出现了地域特色,比如山西左近的部队就使用山西兵工厂生产的仿三八式步枪和仿汤姆生冲锋枪。
而绥远,察哈尔方向的八路军则有当年西北军留下来的莫辛纳甘步枪。
至于冀东,那就更有意思了,由于民国初年几番大战,加之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冀东民间散失枪支为数极多,品种也是五花八门,不但有三八式,辽十三,汉阳造,中正式,vz24,就连罕见的英七七,即恩菲尔德步枪也有不少。
当然啦,民间枪支以各种手枪,步枪居多,偶有博格曼冲锋枪,轻重机枪那绝对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是例外的就是山东八路在吴佩孚家里起出来的那挺马克沁重机枪。
至于火炮,我们把八路军炮兵团捡到的那12门被阎锡山军队遗弃的晋造十三式75山炮算上好了。
八路军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接下来我们说说八路军自己制作的武器,相对于战场缴获和民间收缴,八路军的军工生产才是令人头大的,与一般人认为八路军没有兵工厂不同,八路军不但有兵工厂,还有很多。
但是特点是厂子多,产品杂,产量低。
最开始,八路军各兵工厂其实就是各部队的修械所,开始只能修理枪支,复装子弹,生产个地雷,手榴弹,撅枪啥的。
后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渐开始生产一些枪支,如八一式步骑枪 ,五五式步枪,四五式步枪,四六式步枪,“向应式”半自动步枪,各种驳壳枪,仿博格曼冲锋枪,仿捷克式轻机枪,仿日式96轻机枪等。
但是总的数目不大,其中数目最大的是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步骑枪,该抢在五五式步枪基础改进而来,全重3.06公斤,口径7.92毫米。
抗战期间共生产约8700支。
另外,根据的兵工厂还生产过大量50掷弹筒,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可以达到每个排装备一具。
不过说起来数量最少的还得说国民政府拨付的武器。
除了弹药之外,目前我们只看到叶剑英在1944年宣称国民政府给过120轻机枪和6门37毫米反坦克炮。
据说来自苏联援华武器。
此外,太原陷落前阎锡山曾经让八路军自己搬他带不走的军需物资,这里边也包括一部分武器,但是算不算国民政府拨付的就不好说了。

参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武器很缺少,装备有汉阳造、缴获的三八大盖、歪把子,甚至是土枪土炮,比如八路军兵工厂生产的一种红色子弹头就很有名。
日军相对先进多了,比如三八大盖是侵华日军的制式武器。
一枪穿俩,是它的标志性威力。
连经历过硫磺岛、冲绳岛作战的美军对这种步枪都心有余悸,不敢硬碰硬。
但是从1939年开始,驻华北的日军突然开始流传一种说法:中国军队获得了一种可怕的新式子弹。
这种子弹有三个特点,首先它的弹头呈诡异的红色,仿佛是一种特别的标记。
其次这种子弹在天空飞行时会产生恐怖的呼啸声,与一般子弹的声音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是,这种子弹在打中后人体后,不但在体表会出现巨大的创口,而且子弹在人体内也会发生碎裂。
多年之后,一些日本老兵在回忆中仍然心有余悸:“打中肩膀后,伤口被完全撕裂,仿佛整个肩膀都被从这个洞里强行挖走了。
”日军私底下都认为中国军队获得了国际上明令禁止使用的“达姆弹”。
而基层的日本兵则根据弹头的颜色,在日记中将这种子弹称为“要命的红圆头”,用来和标准的日制6.5毫米三八式尖头步枪弹相区别。
当时,只要听到这种子弹的呼啸声,日军士兵就会纷纷趴在地上,生怕被“红圆头”打中。
有意思的是,到1942年之后,日军发现,虽然中国军队仍在使用“红圆头”,但基本不会产生可怕的弹头碎裂效果。
为什么中国军队的子弹会呈现诡异的红色呢?
原来,这是由于中国的兵工厂使用红色的铜元作为弹头的主要原料。
1940年以前,由于没有能力冶炼纯铜,只能选择用铜含量较高的铜元,经过多次挤压和敲打,制作出类似试管的“铜皿”,然后往里面灌入融化的铅液,封口,制成新的圆头弹头。
但是,铜元相比一般的纯铜要坚硬很多。
最初,采用人力的螺旋冲压机,工人忙活半天也制造不出多少弹头。
后来,聪明的技术人员想到使用畜力。
因此在中国军队的子弹厂里,很难看到庞大的,发出阵阵轰鸣的机器,而是随处可见围着磨盘转悠的牛马,它们并不是在拉磨,而是在为螺旋冲压机提供动力。
用骡马来驱动冲压机之后,铜元很容易就被压成了类似试管的“铜皿”。
但是也许是压力太大,不少铜元实际上已经被压出了肉眼不易察觉的裂缝。
这时,工人们会对一些明显开裂的弹头表面进行打磨。
这样一来,这些弹头在发射时几乎都会出现裂缝,甚至露出里面的铅芯。
日军伤兵子弹头在空气中高速飞行,空气灌入弹头上的裂缝,就产生了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可怕呼啸声。
这些开裂露出铅芯的子弹打中日本鬼子后,在钻入身体的同时,铜皮会碎成大量的破片,而且铅芯也会被挤出,在人体内产生难以愈合的伤口。
而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由于威力大,穿透力强,打中人后往往是前脚进,后脚出,伤口容易愈合。
所以常常被一些八路军老兵嘲笑:中看,不中用。
虽然,使用“达姆弹”是不光彩的,但历史先生认为,这是由于我们当时艰苦的生产条件造成的,并不是刻意而为之,再说了,如果不使用这种红弹,不知道还有多少家庭、同胞惨遭日寇欺零。
对于那些死去的我千千万万同胞来说,毫不可惜!
参考:
主要有迫击炮、手榴弹、步枪。
先简单说一下迫击炮,八路军的迫击炮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国民党的派发,一个是缴获日伪军的战利品。
全面抗战之前,红军还不具备生产迫击炮的能力,即使改编为红军,成立了最大的武器生产工厂“黄崖洞兵工厂”最初也并不能生产迫击炮,只能仿制一些小口径的掷弹筒,从1941年开始仿制法式布朗德60毫米迫击炮和美式M2式60毫米迫击炮,而比较广为熟知的82迫击炮直到1943年才仿制成功。
在军阀混战之时,手榴弹就是战场上常见的武器。
到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下的兵工厂仅仅木柄手榴弹就有每年197万多枚的产量,但这些并没有分给八路军,八路军只能一边自己筹建炸弹厂,一面向国军溃兵和民间工匠购买手榴弹。
自行筹建的兵工厂如南宫武村和平顺岳两处炸弹厂,后又吸引周边工匠参与到军工厂的生产,又成立了柳沟铁厂、杨家庄炸弹厂、良沟炸弹厂、壶关杨威炸弹厂等一批弹药厂。
1943年以后,根据地的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战场需要了。
八路军的步枪主要是各种仿造德式毛瑟步枪的7.92mm口径的步枪,如:汉阳造,中正式,以及缴获日本的三八大盖。
简单介绍一下中正步枪,中正步枪被称为“中国毛瑟”,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枪是中国第一把制式步枪。
抗战期间,内迁的中国兵工厂共为军队生产了约40万支中正式步枪,可武装近100个步兵师,这个产量与二战德军Stg.44突击步枪的产量基本相当。
其中第21厂为中正式产量最大者;
第11厂产量次之。
单从数字上看,老式汉阳造步枪的新老累计存量近100万支,使得它在抗战中的使用情况较中正式步枪更多,但从生产情况来考察,中正式步枪的定型、生产恰好与抗战同步,克服了内迁、战火、产能不足的重重困难,在十年跨度内有力地装备了抗日军队,实际上完成了中国军队的步枪标准化。
八年征战后,中正步枪、德式钢盔和盒子炮已经成为中国军队在反法西斯阵营中重要的标志。

参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以轻武器为主,包括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重武器很少,八路军总部原有一个炮兵团,但百团大战结束后,就被调到了延安。
当时华北好几个根据地都有自己的小型兵工厂,但从数量和质量上看,以晋东南根据地的兵工厂为最好,其中总部直属的黄崖洞兵工厂更是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黄崖洞兵工厂能够自制手榴弹、子弹和步枪,所生产的手榴弹称为马尾弹,因它的弹体后面结着一根粗粗的麻绳,所以也称麻尾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的好处是不会在手里爆炸,而且只要你手上有劲,可以飞得足够远。
在百团大战爆发前,黄崖洞兵工厂还独立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步枪,它吸取了“三八式”、“中正式”、“汉阳造”等经典步枪的优点,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最重要的是刺刀特长,其枪身和刺刀的总长度甚至超过了日本的三八式步枪,非常适合于与日军进行近战肉搏。
因为研制成功的当天是八月一日,彭德怀便将此枪命名为“八一式步马枪”。
仅在1940年的第四季度,晋东南根据地就制造出了三千三百余支 “八一式步马枪”,足以装备一个师。

参考:
八路军装备的武器是真正的万国造早在洋务运动时,因为清政府缺乏统一规划,清政府和各地督抚都是自己购买武器装备部队。
而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信任的外国顾问的建议去采购或仿造,因此当时清军的武器装备是五花八门,英法俄德美等强国的武器都有。
袁世凯编练新军时,一度打算统一武器装备。
不过因为财政所限,只做到了部分统一。
而且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倒台,民国建立以后又陷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各路大帅纷纷通过各自的门路购买军火,这装备就更复杂了。
根据不完全统计,到1934年时,国内军队装备较多的制式步枪有45种,马枪有7种,手枪有23种,冲锋枪有15种,轻机枪有17种,重机枪有19种,迫击炮18种,山炮10种,野炮7种,重炮3种,平射炮2种,高射炮6种。

清末清军装备的部分枪支八路军的武器大多来自缴获和民间搜集,还有少量自造。
国内当时武器型号如此混乱,八路军的装备自然也是纷繁复杂。
各根据地所用武器大多是本地能比较容易获得的种类。
像晋西北根据地的步枪就主要是山西兵工厂生产的仿三八式步枪和仿汤姆生冲锋枪。
总的来说,即使只算装备数量比较大、比较常见的,光步枪也有中正式、三八式、捷克式、汉阳造等等。
其他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情况也是大致如此。
只有身管炮方面相对要简化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火炮不容易获得。
其中包括红军原有的沪造75毫米山炮,抗战初期从滹沱河打捞起来被晋军遗弃的晋造十三式75毫米山炮,战斗中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九四式山炮等,其他还有少量自己生产的步兵炮,种类比其他武器相对少一些。
所以八路军装备的武器型号非常多,如果要完全搞清楚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兵工厂主要能生产的有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和部分火炮根据地早期的军工生产比较落后,主要是红军原有的一些修械所。
早期只能维修枪械,生产手榴弹、地雷,复装子弹而已。
后来根据地想方设法搞来了一些机器设备和原料,逐步扩大了生产。
比如像陕甘宁边区就利用铜钱炼铜,然后自己生产弹壳、弹头,生产全新的子弹。
还利用扒铁路搞来的铁轨钢生产八一式马步枪、50毫米口径滑膛掷弹筒、60毫米迫击炮型掷弹筒。
向应式半自动步枪还有像晋绥边区则利用铁轨生产过哈奇开斯重机枪、掷弹筒、向应式半自动步枪。
新四军一师军工部利用无缝钢管生产了73毫米、68毫米和52毫米迫击炮。
太行根据地则利用津浦铁路和平汉铁路上的大量废火车轴作炮管,生产了150毫米和120毫米重迫击炮378门。
冀鲁豫边区兵工厂甚至还生产了一批70毫米步兵炮。
当然,因为条件所限,八路军自己生产的武器不仅数量有限,品种也比较杂。
特别是迫击炮,生产多大口径的迫击炮完全是根据能弄到什么样的材料决定。
不过考虑到条件限制,应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八路军的掷弹筒
参考:
步枪有1、汉阳造。
枪膛装弹5发,每打1发,拉一次枪栓。
2、老套筒。
枪膛装弹1发。
3、三八式(又名三八大盖)。
枪膛装弹五发,每打1发拉一次枪栓。
4、卡宾枪,后期有卡宾枪。
弹甲装弹30发,能单发,也能打连发。
二、手枪有1、独眼龙,枪膛内只装一发子弹。
2、铁公鸡,只装一发子弹。
3、十子连,弹夹装10发子弹,只能单打,能自动退扳机,不用来栓,是半自动。
现在警察用的56式手枪就是十子连的后代。
4、德国撸子。
性能和十子连基本相同。
5、二十响,又叫快慢机,大肚匣子,匣子枪,驳壳枪,弹夹装20发子弹,即能单发,也能连发,性能不亚与机关枪,这种枪使用量最大,从班长到师长都佩带这种枪,我国一直用到60年代。
6、左轮手枪,装弹6发,弹夹在枪的中间,单打,每打1发子弹,弹夹转一弹孔。
三、轻机枪。
1、捷克式。
弹夹装弹20发。
2、歪把子。
缴获日军的一种机枪。
四、重机枪。
主要是马克沁。
水冷式。
五、炮。
1、60排击3炮。
2、122榴弹炮自几生产的几款经典的轻武器,比如,五五式步枪,八一式步枪,边区造手榴弹,边区造地雷,等等
参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装备那是相当落后。
正如歌中唱的: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偶尔缴获一些日军装备,则倍受珍视。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军成立了自己的兵工厂,没有原材料,就去扒日军的铁路,用钢轨来造枪造炮。
最难生产的还是弹药,当时,中国的化学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加上战争,很难找到制造弹药的原材料。
先辈们只好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拆哑弹、和飞机扔下来的定时航弹…。
运用极简陋的设备,加上先辈的聪明才智,由一开始的,修修补补,到生产木柄手榴弹、地雷,到造出自己的步枪、枪榴弹,后来已经能生产迫击炮和炮弹、仿制了捷克ZB_26轻机槍…。
有一本书叫[把一切献给党]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吳运铎写的,自传体的革命回忆录。
讲的就是,八路军艰苦卓绝的“兵工史”。
吴老本人亲身参与了全部过程,并用自己的智慧和鲜血,为我们的兵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内容详实,感人至深!如果能找到,建议朋友们去读一读。

参考:
!抗战初期用的武器都是红军时期的汉阳造步槍,捷克式轻机槍,花机关槍,也叫手提式机槍<也就是冲锋槍﹥,短枪主要是拨壳槍,民间说的十响、弐拾响。
还有中正式和各省造的,各种迫击炮、重机槍和少量的山炮。
由于我军的战争资源主要是靠缴获敌人的,是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送來的,所以很杂,缴获什么用什么。
抗战时期八路军有黄崖洞兵工厂,以修理槍炮,造手榴弹、地雷、子弹、大刀为主。
后來也造步槍,其中专供骑兵用的小马槍很有名,槍身短小轻便,便于在马背上携带使用。
还有新四军的兵工厂,厂长是长篇小说《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
他不但制造出步槍,手榴弹,迫击炮,为适应打鬼子的雕堡,还研制出了平射炮,为我军对日寇的攻坚战提供了有强大威力的重武器。
后耒又成功研制出供单兵使用的槍榴弹。
这些我军生产的武器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威力很大。
其中,槍榴弹是我军兵工厂的重大发明创造,为敌人,日寇所没有的,在当时可祘是一件单兵使用的新式武器了。
吴运铎为研制武器,每次都亲自测试武器牲能,曾数次在测试过程中身负重伤,为新四军研制生产了大量的武器,<主要是槍、炮>他确实把一切献给了党,被人们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参考:
装备太多太杂啦,三八大盖,汉阳造,中正式,外八字机枪,捷克式机器,南部十四手枪...缴获的,自己产的,都有。
自己产的质量不行,子弹都未必能打直线,但也是独立自主的开始,我今天主要介绍下边区造手榴弹吧?
!在各种抗战的电视剧中,手榴弹经常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扔手榴弹的高手,甚至能把手榴弹扔到碉堡的机器枪眼里,这样的事情,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确实是有过的。
但是当时八路军在抗战初期,使用的手榴弹质量却非常差。
手榴弹杀伤半径五六米。
正常的手榴弹扔到日军的进攻队形中,效果好的话炸倒两三个人,有时甚至一个也炸不到。
八路军制造的手榴弹,合格率很有限,炸药不纯、外面的包铁质量差,经常一炸只能把包铁炸成两块。
而当时日军的地瓜式手榴弹,每个只有500克重,体积小,一个步兵能带6颗。
表面有15到16小块包铁,设计生产质量好,一炸就能产生至少15块破片,杀伤半径达到12米,扔进冲锋的队形里能往往能炸倒一片。
虽然八路军的手榴弹很次,但即便如此八路军手里的手榴弹也很有限。
1938年的时候,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进驻太行山区,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当时八路军一个战斗班只有三五条枪。
能人手一把长矛、大刀就很不错了。

参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使用的武器装备,可以称之为“万国牌”。
其武器装备类型极其庞杂,既包括现代枪械弹药,也包括很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所有能进行战斗的冷兵器甚至包括锄头、铁锹等农具。
除中国自己的汉阳造,和根据地、长征时期从国民党手中缴获的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盒子炮外,接下去很大一部分就是在与鬼子作战过程中缴获的日本三八式步枪、南部十四式手枪、歪把子机枪,偶尔还有少量的迫击炮、山炮、掷弹筒等“重武器”。
到了抗战后期,还有一些美制的卡宾枪。
可以这么说,当时在亚洲战场上出现过的所有枪械,八路军基本上都装备过。
为什么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如此驳杂呢?
正像抗日战争时期一首歌的歌词一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因为当时我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几乎没有重工业,所以在武器制造方面严重的落后。
枪械方面,国民政府依仗的还是前清时期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等基础,再加上曾经一段时期列强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基本只有国民党中央军这样的嫡系部队,才能搞到像样的装备,整出个貌似很精锐的“德械师”。
其余军阀的部队,混得好的像阎锡山、张作霖一样自己搞兵工厂。
尤其张作霖在东北的军功基础,在当时可是全国最好的,自产加外购整出了令人眼馋的大炮、飞机等装备,只可惜崽卖爷田心不疼,最后九一八事变都糟蹋在了日本人手里。
军阀部队好歹名义上,还是有蒋介石国民政府财政支持的,都不能保证武器的供应,就更不用说是被国民党排挤压制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了。
除国民党象征性的供应外,剩下的出路,八路军只能继续发挥战场缴获的老传统,从与鬼子的一场场战斗中补充枪械、子弹、棉服、食物等亟需物资。
不过,八路军也有自己的兵工厂,而且数量还挺多,只是受制于根据地居无定所的流动作战模式,以及当时实在捉襟见肘的技术条件,这些分布于山沟沟里的简易兵工厂,规模都不是很大。
兵工厂日常大多数的工作,是修复战场上送来的枪械、山炮等武器,也能自己制造一部分子弹。
而早期自制的手榴弹,据说战斗起来一炸两半开,根本形成不了弹片横飞的爆炸效果,杀伤力可想而知。
但后期也有一些兵工厂,也能够制造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了,比如说晋察冀根据地的一些兵工厂,就可以仿制德国M24手榴弹,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款带木把的手榴弹。
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李云龙率领独立团进攻日本山崎大队所构筑的环形防御工事,命令手下独立团一营300人,将手中3000颗手榴弹全部扔到日军防御工事内。
当时李云龙独立团所使用的这种手榴弹,就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分区兵工厂仿制的德国M24式手榴弹,这款手榴弹可以说是八路军兵工厂所能制造的最经典武器之一了。
八路军的兵工厂虽然制造能力有限。
但是,在修复和改进所缴获的敌方武器方面却有着突出的贡献。
曾经有一次战斗,八路军战士缴获了一门日本的迫击炮。
但迫击炮的发射需要精确的计算抛物线,这对于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八路军战士来说,根本就不会。
怎么办呢?
扔掉或毁掉迫击炮,还感觉可惜。
战士们就将炮带回了兵工厂,经过改进在炮尾加装了一根牵引发射绳,硬是将迫击炮抛物线发射,改为了平射。
这样就解决了八路军战士不会计算抛物线的问题。
后来在一次进攻敌人炮楼时,战士直接将迫击炮弹从炮楼机枪口射入了内部,只不过这颗炮弹是个臭子没有爆炸。
但鬼子发现是迫击炮炮弹后吓了一跳,震惊八路军怎么有了如此新式的武器!类似这种“山寨和魔改”,在八路军兵工厂中还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八路军兵工厂对日本三八大盖子弹的改进。
鬼子三八大盖使用6.5毫米口径子弹,其精准度和穿透力都非常高。
但是这也导致三八大盖穿透力强而威力不足,如果不是打到要害部位,被击中的人养了几天伤之后又能够投入战斗。
于是,八路军兵工厂中的能工巧匠,再一次脑洞大开对三八大盖子弹进行魔改。
其实改动也非常简单,就是将三八大盖子弹前端做一个十字形划痕。
这样就会使子弹在射击过程中,在枪管内高温高压下导致子弹变形。
当打到人体后,虽然不会有之前那么大的穿透力,但是会造成子弹在人体内的翻滚,会造成很大的创伤面,很难治愈。
总之,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以缴获为主,而且敌后兵工厂的生产能力也十分有限,但是依然以极其饱满的抗战热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艰苦条件,才更加凸显出那场抗日战争的艰辛,可见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应该倍感珍惜。

参考:
77事变以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国民党政府发了一部分粮饷和武器弹药。
但是国民党政府对我们自主发展的部队是一概不承认的,当然也不发粮饷和武器弹药。
再以后,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就长期一支枪一粒子弹也不给我们了。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说起来容易,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象《亮剑》里那么好玩。
我们的武器弹药来源,开始第一是收集国民党溃兵遗留的武器弹药。
第二是收集民间私藏的武器弹药。
然后有了本钱,有了根据地,再自己制造一部分武器,主要是子弹和手榴弹、地雷等等。
歼灭日军不容易,但是相对歼灭伪军比较容易,所以缴获主要还是伪军的。
抗战期间特别是子弹比较缺乏,自己制造的子弹往往打不响。
一个战士往往只有几发子弹。
打了都要报告,有什么缴获。
这些都可以从反映抗日战争的小说里看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