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马皇后生了那么多儿子为什么朱元璋最喜欢朱标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一生共有后妃二十一人,育有二十六子十六女。
马皇后生有五子二女,朱标就是其中的老大,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
但《南京太常寺志》却认为,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淑妃李氏所生。
据相关文献及后人考证,马皇后只生过两个女儿。
即便如此,这也改变不了朱标长子的身份。
在朱元璋心中,朱标就是马皇后所生,就是老朱家的嫡长子。
朱标在九岁时,被立为世子,成为朱元璋法定接班人。
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当年,朱标就被册立为太子,成为大明帝国的继承人,这时的朱标十三岁。
在二十四年的太子生涯中,朱元璋从未有过换人的想法。
那么,朱元璋为何在众多儿子中,独宠朱标呢?
原因有三。
首先,朱标的出生,让朱元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朱元璋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悲惨的,尤其是亲人的相继离世,使朱元璋的内心受到莫大的创伤。
朱元璋在十五岁那年,父母和大哥相继被瘟疫夺去生命。
在朱元璋起兵时,二哥、三哥也相继去世,二哥之子朱旺也早已死。
在朱元璋登基时,他的同辈只剩下姐夫李贞,晚辈中有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这样的悲惨遭遇,让朱元璋倍感孤独。
朱元璋在起兵的第三年,长子朱标诞生,这让朱元璋瞬间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
得知儿子降生,朱元璋欣喜若狂,当即在山上刻石写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激动之情可见一斑。
长子朱标的降生,对朱元璋来说意义非凡。
二十七的朱元璋,已经被亲情抛弃了十二年,他的内心是孤独的,马皇后给了他些许慰藉。
朱标的出生,可以说是给了朱元璋新生,从此不再孤独。
朱标的这个作用是其他儿子无法替代的,朱元璋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全部寄托于朱标的身上。
从朱元璋的刻字可以看出,他从此后继有人了。
其次,朱标的嫡长子身份,是封建社会家族的希望。
嫡长子是宗法继承制中的核心内容,其地位与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嫡长子就是将来家族与王朝的继承者,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及社会秩序。
嫡庶有别的思想,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根深蒂固,无人会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
嫡长子的出现,避免了其他人对财产与皇位的争夺,嫡的重要性大于贤。
朱元璋也不例外,嫡长子朱标对他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
朱标是大明的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无论他是否贤明。
在封建社会中,每个家庭皆是如此。
朱元璋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朱标的身上,他若忽视朱标的存在,便意味着他要挑战两千多年的统治秩序。
自掘坟墓的行为,朱元璋是绝对干不出的。
从朱元璋对朱标的倾力培养来看,符合古代嫡长子应有的待遇,这也是朱元璋喜爱朱标的根本原因。
最后,朱标的班底与性格,不会对朱元璋造成威胁。
朱元璋对朱标的掌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朱标生于战乱之际,从小跟朱元璋过着戎马倥惚的生活。
朱标天生仁孝敦厚,与朱元璋形成优势互补。
朱标从小就对朱元璋言听计从,在他的心中父亲俨然就是一个大英雄。
朱标的性格,决定了不会拉帮结派,他的师资队伍都是朱元璋亲自选配的。
对于皇权大于一切的封建社会来说,朱元璋对朱标是非常放心的,不用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挑战。
朱元璋心里清楚,可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而朱标正是治天下的合适人选,将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
虽然朱元璋嘴上说朱标不类他,但他对朱标的以文治国和宽厚仁孝是非常满意的。
朱标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从来没有让朱元璋感到皇权受到威胁,相反朱元璋还会主动放权给朱标。
由此可见,朱元璋与朱标间的相互信任是牢固的。
这也是朱元璋从未有过更换太子想法的原因,当然也是他喜爱朱标的原因之一。
以至于在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悲痛欲绝,执意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爱屋及乌,便是如此。
只可惜,朱标无福享受这份殊荣,他的病逝对朱元璋打击甚大,爱之深,痛之切。
参考:
朱元璋喜欢朱标,可以说是喜欢到了极致。
别人当皇帝坐拥天下,疑心病都特别重,总是害怕别人篡了他的位,谋了他的朝,抢了他的天下,这别人里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
朱元璋虽然也疑神疑鬼,为了保住天下将开国功臣尽数杀戮,但是对一个人他却始终不疑,这个人就是他的长子朱标。
朱元璋让还是太子的朱标当实习皇帝,代替他批奏折,还时不时的叫官员拿他看过的奏折去问朱标是什么意见,然后回来看意见是不是与自己的相同或者有不妥处,一旦有不妥处就会立刻指出不妥处,对朱标进行一般教育。
朱标到底有何德何能,让朱元璋如此厚爱?
嫡长子现如今有不少人说朱标并不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而是与李淑妃所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法,是因为在南京《太常寺志》中记载:“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晋恭王。
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是专门掌管皇家宗庙礼仪的政府机关,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可信度达到顶点,也因此有不少人依据《太常寺志》中的记载咬定朱标是李淑妃,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李淑妃的父亲李杰生于1331年,如果李杰16岁,也就是1347年生下李淑妃的话,那么朱标出生之时李淑妃才8岁,朱标生于1355年。
一个才8岁的女幼童,怎么可能会生育儿子?
李淑妃不可能生育儿子,但是马皇后却有极大的可能生育儿子,因为马皇后这时年仅23岁,一个23岁的女人生育儿子,不足为奇。
古代封建社会历来有立嫡立长的传统,有嫡长子则立嫡长子,没有嫡长子则立嫡子,如果嫡子也没有的话,那就只能立庶长子。
因为有立嫡立长的传统在,朱标这个朱元璋的嫡长子一出生,朱元璋就对他寄予厚望,把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
第一个儿子朱标出生的当天,朱元璋正在攻打他日后的根据地应天府。
朱元璋一听到朱标出生的消息,激动的在附近的一座山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意思很简单,只要是到这座山的人,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儿子。
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当中,也只有朱标的出生能够让朱元璋这么兴奋。
后来的明太宗朱棣出生当天,朱元璋只是看了几眼,就急急匆匆的赶到了前线。
为什么朱元璋独独青睐朱标呢?
原因很简单,朱标是他第一个儿子。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亲只是一个给地主打工的农民,而他的母亲就是一个卖豆腐的。
因为家庭原因,朱元璋从小就给地主刘德放牛,而这一放就是十二年,直到私自将地主刘德的牛宰了与小伙伴一块吃,才被地主刘德赶回家。
朱元璋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过得艰苦,但起码一家人在一起,苦中作乐,欢声笑语。
但是当到1344年,朱元璋一家发生了巨变。
这一年旱灾、蝗灾、瘟疫轮着来,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大哥的儿子都死在了这一年(都是饿死的)。
一下子偌大的一个家,就只剩下了朱元璋的二哥与二哥的儿子以及朱元璋。
这一场巨变,给日后的朱元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极大的影响就是渴望家人,对于首位家庭成员的到来,都会抱有期待、兴奋、重视的心理。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第一位妻子,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位儿子。
洪武时期任何人都是尽量少跟朱元璋说话,更别说劝朱元璋。
而马皇后、朱标不但敢劝朱元璋,而且敢反驳朱元璋。
自始至终,朱元璋都未曾想过对马皇后与朱标动手。
马皇后逝世,朱元璋未再立皇后;
朱标去世,朱元璋爱屋及乌,放着优秀的燕王朱棣不立,立了朱标的儿子年幼稚嫩的朱允炆为继承人。
朱元璋对第一任妻子马皇后的爱,可以说是超过了任何一个女人;
对第一个儿子朱标的爱,可以说是超过了任何一个儿子。
朱标仁德宽厚朱标的老师是大儒士宋濂,宋濂的教学功底有多深厚呢?
后来全国人读书人的偶像方孝孺就是宋濂引以为傲的学生。
从小就接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朱标,长大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儒家太子,而儒家太子肯定仁德宽厚。
根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准备杀掉一大批的功臣,朱标在旁看着朱元璋,淡淡的说了一句:“陛下,杀的人太多,不好!”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吩咐手下拿了一个荆条扔在地上,叫朱标捡起来。
朱标不是白痴,荆条上面都是刺,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捡。
朱标目瞪口呆的看着朱元璋,朱元璋看他不捡,意味深长的说:“我之所以杀,就是为了帮你将荆条上的刺去除掉!”朱标是个聪明人,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明白朱元璋是为了他好。
但是朱标接下来回朱元璋的这句话,差点没把朱元璋气死。
朱标来了一句:“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明确,“君王如果仁德宽厚,那么臣下必定会拥护君王以及保护君王的子民。
”这句话很明显是在挖苦朱元璋,意思是朱元璋就是个暴君。
朱元璋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怒不可赦,直接抄起旁边的椅子扔向朱标。
朱标虽然没有被椅子砸到,但是被吓了一大跳,回去之后就病了。
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秦王朱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在藩地里为所欲为,目无王法,多次犯事,朱元璋对他咬牙切齿,多次想要将他贬为庶民。
但是朱标却看在是弟弟的份上,从多个方面劝解朱元璋,朱元璋才未将秦王朱樉废黜。
朱元璋看人特别狠辣,特别准。
就比如,在别人看来朱文正就是一个只会混妓院的花花公子,朱元璋却看出朱文正是一个军事天才,后来“洪都之战”证明朱元璋是对的,朱文正以二万兵马抵御住陈友有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整个过程高达八十五天,简直就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关于自己的继承人,朱元璋绝对不可能看错眼。
朱标内刚外柔,有自己的政治主见,如果不提前去世,日后定是一个能够开创盛世的君王,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在位期间多次屠杀开国功臣,为的就是让朱标安安心心的开创盛世,成为一代有为的君王。
结语朱元璋培养朱标,可以说是用尽一生的心血去培养。
朱元璋没当皇帝之前,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博,这七个儿子当中,其余的六个儿子相比于朱标就相等于野孩子。
朱标有宋濂、刘伯温、徐达、常遇春这样的人当老师,而其他的六个儿子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就比如朱棣,整天就是在军营里乱逛。
而朱元璋当皇帝之后就更不用说了,时机成熟直接让朱标实习,亲自教导。
天算不如人算,朱标这位朱元璋青睐的继承人却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病亡,一生的心血随之东流。
参考:
一、朱标同学的出生,赶上了好时候正史记载,朱标乃马皇后与朱元璋的嫡长子。
但是又有人质疑朱标的出生,说他并非马皇后所生,反正历史是个小姑娘,任人打扮。
毕竟大家都没有亲历过现场,所以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与不是。
据说朱标、朱棣都非马皇后所出,朱棣篡位成功后,生怕被人诟病,索性把自己也归为马皇后名下。
朱标出生的时候,可以说是给了朱元璋的戎马生涯一个莫大的惊喜,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中,朱元璋喜得麟儿,可以想象,朱标的出生给了朱元璋莫大的快乐,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朱标同学是赶到了多么好的时候出生了,你试试在老朱心情不好的时候生个娃,不把老头给气够呛,还能喜欢你。
朱标同学赶对时候出生,老朱也一路高歌猛进。
正打得兴起,得报喜讯,生了个大胖小子,老朱高兴,后继有人,对朱标是报了莫大的希望的,可以说和百姓的父母一样,对于儿子报了很大的希望,甚至把大明有限公司都要交给这个天降麟儿。
二、朱元璋对嫡长子,报有无上的期望朱元璋既然对这个娃报有厚望,就一定会悉心教导,为他报补习班,寻名师。
甚至有事没事的训练他将来继承帝王的本事,朱元璋教导小朱同学:“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之苦,所以要成为好的君王,一定要恪尽勤俭。
你生长于富贵,习于安乐,没有吃过苦,现在趁外出机会,一定要观察老百姓的生活,体察民情……”老朱就是这么爱这个娃。
也经常对娃唠叨,爹创业不易啊,你得把爹这份家业给保护住啊,这个朱标同学也是很爱学习的,朱同学也是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
对于朱标同学最多的记录,也是围绕朱元璋怎么教导他的,老朱为了培养合格的继承人,广聘名师,在宫中选才俊青年陪太子攻书。
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要报告给老朱,史料多有记载朱标“为人友爱”、“孝友仁慈,出于至性”。
虽然可能有溢美之词,但是朱同学肯定也不会差。
三、朱标谦虚谨慎,仁慈爱民,符合盛世仁君的标准纵观朱同学前半生的,主要记录都是他爹逼着他读书,学习的过程。
朱元璋生性多疑,对谁都不一定是真心信任。
乱世之君,需要铁血手腕,但是经历过乱世之后,需要的是仁义之君,恰好朱标温文尔雅,出生也是根正苗红,守天下,朱标的性格比较适合,所以老朱很愉快的把大明有限公司交给了长子。
朱标辅政的时候,仁慈,爱民,谦虚谨慎,这一点就具备仁君的特质,最重要的一点,朱标同学听话,以朱元璋的铁血手腕,是容不下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的。
但是老朱还是担心朱标太仁慈无法治理天下,经常和太子发生口角,对于朱元璋的滥杀,朱标也多有不满,为此也没有少挨老爹的打。
甚至老朱动用了椅子这家伙事,要打朱标,太子受惊吓过度,还把自己给吓病了。
也许是朱元璋太爱这个娃,给予了他太多的期望,爱之深责之切,天天逼着娃,朱标同学承受不了这么多,最终英年早逝。
?
参考:
老话说,皇帝爱长子,穷人疼幺儿,这话是一点也没错。
朱元总共有26个儿子,另外还有16个女儿,但是在这些子女当中,朱元璋最喜欢的就是朱标,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地位还是比较特殊的,感情也不一般,朱标的性格非常宽厚仁慈,别说老朱,换任何一家人,这样的孩子也是讨父母喜欢的。
很多人甚至认为,如果朱标不死的话。
朱棣也不会造反。
马皇后对朱元璋来说有多重要,爱屋及乌极喜爱朱标。
朱元璋的出身实在是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地方,以往的帝王可以编出来什么出生的时候有金光啊,有异香啊,或者母亲梦见藏龙入怀啊什么的,可是朱元璋的父母就是农民,而且是最穷的那种,没有土地只能给地主打工。
朱元璋小时候父母就饿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邻居给了他们兄弟一块坟地,他们把父母的尸体用破衣服裹好埋葬了,然后兄弟们各奔东西自求多福了。
然后朱元璋就去当了和尚,和尚们对他并不好,因为和尚也吃不饱饭,后来更是把他赶出去化缘,朱元璋实际上变成了乞丐。
后来朱元璋小时候的伙伴汤和他加入郭子兴的义军,他还没答应就已经有人告密,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杀,所以他投奔了郭子兴。
朱元璋精明能干,而且打仗的时候悍不畏死身先士卒,很快就获得了许多人的尊敬,郭子兴就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朱元璋,这个养女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把马皇后嫁给朱元璋是郭子兴拉拢朱元璋的手段,养女也不是亲生女儿,嫁给这个出身贫苦的部下也不心疼。
虽然郭子兴目的不纯,可是马皇后对待朱元璋非常好,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很用心,后来朱元璋的侄子外甥都来投奔他,他就把这些孩子收为义子,马皇后就认真的照顾这些孩子,前后朱元璋有二十多个义子都是马皇后看顾着长大的。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和朱元璋一起同生共死的人,几次从战场上亲自救朱元璋出来。
朱元璋好杀人,对待自己的妃子也从不手软,如果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朱元璋有仇恨社会的心理,跟他前半生孤苦,父母早亡,兄弟离散,没有享受过正常的亲情温暖有关。
而马皇后是第一个真正关心他,诚心诚意对他好的人,用善良和宽容拯救了朱元璋充满仇恨的灵魂。
马皇后在世的时候,朱元璋对马皇后言听计从,他滥杀无辜,只有马皇后能劝阻,爱屋及乌,他对朱标也格外宠爱。
朱标是在朱无璋登基前,他们之间是纯粹的父子之情,其他儿女,先是君臣,再才是父子,亲情不一样。
长子朱标出生,正值朱元璋打了胜仗,朱元璋非常高兴,当时兴奋得到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可以看出来朱标的出生,给朱元璋带来了多大喜悦。
古人都认为,要有儿子有后代,拼博和努力才有意义。
可是他一直打仗。
刚出生的朱标就追随怙恃过着戎马倥偬的颠沛生活。
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打败,溃不成军,还是马皇后身背朱标夺马而逃脱险。
朱元璋对马皇后母子非常愧疚,对这件事感念颇深,厥后让人绘了一幅《负子图》,时常带在身边。
可以说朱元璋与朱标才是真正的父子之情,他当了皇帝之后,儿子是一个接一个的生,但是从来帝王家的亲情是冷淡的,父子相疑,手足相残,君臣相忌是常态,登基后生的儿女,对朱元璋而言,先有君臣之分,再有父子女之情,完全比不上对朱标的感情。
朱元璋非常传统保守,朱标是嫡长子,身份不同。
朱元璋虽然是平民起义当的皇帝,但是骨子里却是非常保守的。
举个例子,殉葬制度,是从奴隶制社会遗传下来的恶俗,一般指君王死后后妃陪葬。
这个制度在两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流行,但是在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以后,就很少见到了。
至少在明面上已经被废……就是这么残忍的制度,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再次死灰复燃,成为了明面上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期才被再次废除。
这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观念的保守和陈旧。
而嫡长子继承制正是从西周开始就传承了下来的,能够维护江山稳定的一项制度。
因此,朱元璋即位以后,就坚定地施行着这个制度,甚至留下祖训,要求后代遵守。
而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继承顺序,朱标是最优先的顺位的人选。
后来的朱标去世,朱元璋立朱标的嫡子为太子,也是依照的嫡长子继承制。
朱标为人宽厚正直,深得朱元璋喜爱,可惜英年早逝,朱元璋立他的儿子为皇太孙秦王朱樉因其在藩国多过失,朱元璋大张旗鼓的打算将他法办,经朱标解劝,朱樉次年被赦免,放还回了封国。
有人告发晋王朱棡有异心,朱标哭着求情,朱元璋才罢手。
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犯有过错,朱标常常从中调和求情。
朱元璋主张以猛治国,乱世重刑震慑官民。
朱标却讲仁政,讲慈爱,杀人越少越好。
朱元璋绞尽脑汁诛杀功臣,排除异己。
朱标主张:“于刑狱多所减省。
”宋慎被牵扯到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殃,朱标为他的老师向朱元璋求情:“臣愚憨,没有别的老师,请求陛下哀矜,免其一死。
”朱元璋大怒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赦他。
”朱标不知所措,想要自杀,幸亏随从相劝才免于一死。
开国功臣李善长受胡惟庸案株连被赐死,其家族七十余人一并受到诛杀。
朱标便劝谏:“父皇滥加诛杀,恐怕会伤了和气。
”朱元璋听完也没有出声第二天故意让朱标拿起放在地上的荆条。
朱标见荆条上都是刺,不敢拿。
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刺拿掉,再交给你,岂不是更好?
”朱标却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百姓,百姓要是不好,那也是皇帝的错,这话就是公然跟朱元璋顶嘴,朱元璋气得抡起椅子就砸朱标,朱标倒是不蠢,没傻等着挨打,一溜烟跑了躲过了。
虽然父子俩政见不同,但并没有影响感情。
朱元璋让朱标早早监国,处理政务。
历史上太子监国就没好事,不是干得不合皇上的意,就是干得太好受猜忌,可是朱标监国十多年,政事处理妥妥贴贴,可见他虽仁慈却并不是软弱无能之辈。
可惜他年轻轻身体不好,最终早夭,朱元璋痛心之余,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最终燕王朱棣造反,成了明成祖,很多人认为如果是朱标在位,声望能力远超朱棣,朱棣不会造反。
参考: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一共有26个儿子。
不过在这些儿子中,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标。
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只因为朱标是他的嫡长子吗?
对马皇后宠爱有加,因此更爱护与她的第一个儿子朱元璋一生有很多的妃子,不过在这群女人中,有一个人对朱元璋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她就是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靠“造反”起家的,从他加入起义军开始一直到建立大明王朝,马氏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甚至对大明王朝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马氏是朱元璋参加起义军的时候,作为他领导者的郭子兴的养女。
郭子兴和妻子对这个养女都非常地照顾,后来朱元璋的到来,让郭子兴看到了自己军队的未来。
他非常欣赏朱元璋,喜欢他的英勇善战,于是就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然而后来,郭子兴与朱元璋之间产生了嫌隙,郭子兴就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不给他饭吃。
这个时候,马氏为了帮助朱元璋想了非常多的办法,她偷偷拿来热腾腾的烧饼,给朱元璋吃。
为了不被发现,她一直把烧饼揣在怀里,最后把自己的皮肤都烫伤了。
马氏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朱元璋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事业上也是朱元璋的得力支持者。
在朱元璋打仗期间,马氏非常地节俭,总想着把好的东西留给前线的人。
即便是怀有身孕,也愿意把口粮生下来,留给士兵。
在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马氏更是把他的后宫管理得非常好。
虽然日子好了,但是马皇后依然非常地勤俭,平时会带着公主们和其他的妃嫔,亲手做一些纺织,其他的妃嫔们看到皇后如此勤俭也纷纷效仿。
可以说,在朱元璋的经历中,马皇后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如此,朱元璋非常看重他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朱标。
从这种层面来看,朱标虽然贵为嫡长子,但是让他获得朱元璋喜爱的原因,绝对离不开他是马皇后的儿子这个原因。
朱标身上有朱元璋没有的贤德,是好君主的可塑之才与朱元璋半生戎马经历不同,朱标不擅长打打杀杀,反而身上多了几分儒雅劲儿。
朱标本人也非常地争气,打小就非常用功地学习,朱元璋也很关系他的教育,特意让宋濂这样的大儒来教导朱标。
可以看出,朱元璋在把朱标当作储君来培养。
除了有治国的本事外,朱标的性格也非常好,他非常关爱自己的弟弟们,对于几个叔叔也非常地尊敬,尤其在他们犯下一些错误时,朱标也愿意从中调和,也因此在满朝文武中获得了威信。
就拿宋濂来说,晚年的时候受到胡惟庸案件的牵连,差点被朱元璋赶尽杀绝。
但是这时,马皇后和朱标母子二人都在为他求情,马皇后为了求情不吃不喝,朱标的办法更绝,直接跳河。
虽然朱元璋一向刚愎自用,但是很看重马皇后和朱标的意见,于是看在他们母子二人的面上,赦免了宋濂。
朱元璋也是看到了朱标身上,作为一代君主的可塑性,所以为他选定了辅政的班底:左丞相李善长是东宫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东宫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此外还有许多开国元勋来辅助朱标。
朱元璋原本希望,可以为朱标留下一个完美的执政班底。
但毕竟朱标性格善良,为此朱元璋后来做了许多诛杀开国功臣的事情,其中也有为朱标减少后患的原因。
不过,朱标早逝,没能继承朱元璋的君位,这也让后来大明王朝的走向发生了变化,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参考:
古代汉族对第一个儿子都是非常喜欢的,一般只要是和老婆生的儿子,活下来。
第一个肯定是最喜欢的,也是最重要的。
他代表古人有后继之人,完成了传宗接代。
朱元璋26个儿子,一个月等见上一次已经很不错了,有的甚至半年见一次,也就是礼貌性的过场。
老朱还有女儿,要有喜欢见的老婆们,更主要的是国家大事。
这些都分配了朱元璋的精力,能到和其他儿子培养出感情。
其实除开朱标,其它儿子许多以后基本见不了朱元璋几面。
朱元璋也有气的向朱标甩椅子的时候,主要朱标个人素质不错。
也就亲密父子才有这种事发生吧,像老四他们一年都见不到几次,见到了也是跟领导汇报工作汇报思想,哪能有惹毛老朱的机会。
虽然说帝王之家没有喜欢不喜欢的,但纵然其他王子有一身本事也要有谋事的能力。
像四阿哥什么的谋士,不然要靠朱元璋自己发现,很难。
参考:
多年后,我就变成了你,不!那是朱棣!多年后,我就变成了你想要活成的样子,对!这就是朱标!朱元璋最喜欢朱标,次一点,喜欢朱棣。
很矛盾,这体现了朱元璋身上同时具有的残暴和宽厚的特性。
说起来,朱棣和朱元璋更像亲爷儿俩。
朱元璋能够把贪官剥了皮当标本挂起来。
朱棣也干过把方孝孺十族尽数诛灭的事。
朱元璋起于微末,以一介白衣,创下史上唯一一次由南到北仰攻一统中原的奇迹。
朱棣仅凭一府之力,以让后世的麦克阿瑟也要瞠乎其后的“蛙跳式进攻”,创下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
而到了太子朱标,整个画风立刻变得清新,变得温馨,变得,温文儒雅。
对,就是谦谦君子,博学多才,合格的帝国继承人的标准模样。
我们不禁要问,这朱标,是朱元璋亲生的娃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造成这种画风突变的原因,我们在清人张廷玉所修的《明史》中可以清楚了解到,这完全是朱元璋刻意呵护之下的结果。
朱标身上,寄托了朱元璋最美好的梦想。
1355年,朱标出生。
1364年,朱元璋当了吴王,马上就封朱标为吴王世子,确立了继承人的地位。
1368年,朱元璋称帝,一点没耽误,朱标被封为皇太子。
教育给朱标开蒙的就是大儒宋濂。
这可是被朱元璋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大人物。
东宫官:这是一长串明初闪闪发光的名字: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耿炳文,邓愈,汤和,刘基等等等等!这阵容,就是给太子监国时顾问的全套文武班子啊!建图书馆:“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言传身教:1、慎刑:杀起贪官来毫不手软的老朱却指着道边上的荆楚(注:荆,现为牡荆,又称楚,是古代的行刑工具)说:你看,古代人用这个来杖责,就是因为不仅能去风,还只能伤人而杀不了人,古人用心多仁厚啊,你要学习这种精神啊!2、体验民间疾苦:老朱也没让朱标整天待在深宫高院内“何不食肉糜”,而是多次派他出门考察民生疾苦,连冬日的郊祭,都要让左右把老百姓家的吃穿用具拿来让朱标了解。
从
朱元璋,像天底下所有霸道的父亲一样。
朱元璋成功的把朱标培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
那代表着朱元璋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他喜欢的,其实是,“向天再借500年”的,自己!悲哉,没有活出自己的朱标。
参考书目:《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三·兴宗孝康皇帝》(清·张廷玉)
参考:
为什么朱元璋会如此的重视朱标呢?
难道朱标真的有什么不一般的过人之处吗?
还是因为朱棣不够优秀?
其实都见得。
第一,因为当时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自古以来都有“立嫡立长不立贤”的说法。
在古代,只要一般是涉及到继承跟世袭方面的,基本都是要立长子,所以尤其是正室或者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更是尤其的重要,而且他的儿子则是比较一般的了,长大了之后都是要分家的,只有长子是要继承自己的,所以一般嫡长子一般都是父母全家从小就下了很多的心血,从小就是按照接班人来培育的,感情也自然更是亲密。
朱元璋一生中共有26个儿子,除去长子之外,其他儿子都不如朱标受重视。
第二,朱标是朱元璋跟马皇后所生的。
朱元璋对马皇后的心意也算是真情实意了,毕竟二人是患难夫妻。
朱元璋从小就身世很可怜,受尽人间疾苦,父母兄弟死的都比较早,最能让朱元璋感受到家庭温暖的,也就只有马皇后。
马皇后从朱元璋还在别人手下,给人家打工的时候就跟着他,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一起吃苦,一起患难。
朱元璋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自己辉煌腾达,坐上帝王之位以后,对待马皇后的态度还是始终没有改变。
并且在马皇后死后,朱元璋也再也没有立其他皇后。
朱元璋在打仗的时候,自己本身就是谋士,又是将军,所以什么谋士之言,忠臣劝解对朱元璋都没什么用,但是马皇后跟朱元璋说什么,朱元璋却都能听得进去,所以由此可见,朱元璋还是十分宠爱马皇后的。
第三,朱标是一个非常仁慈,忠厚的人。
其实朱标的性格跟父亲朱元璋真的是大相径庭,朱元璋是更加的杀伐果决,残忍无情 ,但是朱标显然就是很温润,老实的性格,而且还很有礼貌,虚心受教,并且也很注重兄弟家人之间的感情,这个一点绝对是朱元璋最看重。
朱标的性格并不怎么像朱元璋,其实更像自己的母亲,马皇后。
一般的父亲,有一个像朱标这样重感情,懂礼貌,老实仁慈的儿子,谁会不喜欢呢?
更何况这么儿子,还是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所生的儿子。
参考: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
说起来,朱元璋和朱标在政见上是很不一致的。
朱标认为,对待功臣应该仁慈,不能够一味地残杀。
他对朱元璋杀功臣的行为很不满,多次表达了反对意见。
为此,还多次和朱元璋吵闹。
在一些历史记载中,还说到了朱元璋曾因为朱标劝说他,追打朱标。
接着,朱元璋为了说服朱标,把一根带刺的荆棘拿在手里,把荆棘上的刺拔掉,告诉朱标,只有把这些刺拔掉了,你拿着才不被扎。
朱元璋用这种方式,告诉朱标他杀功臣的原因。
但是朱标并没有听他的。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政见,确实是很不一样。
既然政界并不一样,朱元璋为什么却一心一意要选朱标为太子呢?
他为什么没有考虑过其他人呢?
(朱元璋)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原因。
一是朱标是嫡长子。
作为嫡长子,当然具有天然的继承权,朱元璋让朱标继承皇位,肯定是说得过去的。
二是马皇后虽然有五个孩子,第四子和第五子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并不确定。
剩下的就只有三个儿子。
而这三个儿子中,第二子和第三子是典型的皇二代,纨绔子弟,很不成器。
他们品行很恶劣,吃喝玩乐,不干正事儿。
对于这样的皇二代,朱元璋显然是不可能考虑的。
这样一来,朱标就成了唯一的人。
不过就算朱标是朱元璋唯一的继承人,但是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实在也显得太夸张了。
朱元璋把朝中的所有大臣,都安排给朱标当老师,同时还经常放权给朱标,让朱标独自处理朝廷事务,大臣不用向他汇报。
朱元璋这种做法,在历史上的其他皇帝看来,是一种大忌。
为什么说是一种大忌呢?
(康熙皇帝)比如清朝的皇帝,康熙皇帝之所以发生“九子夺嫡”的现象,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康熙皇帝不愿意过早把权力让出来。
如果他的皇子们和朝臣们联系得太紧密,那么他会对这个皇子非常忌惮,比如八阿哥胤禩,因为有非常多的大臣推荐他,让他当继承人,所以康熙非常生气,坚决打击自己的这位皇子,完全剥夺他当继承人的资格。
再比如乾隆皇帝,虽然已经把嘉庆立为继承人,但是她一直不愿意让出权力给嘉庆,而嘉庆也不敢与朝中的任何大臣有眉来眼去的现象。
和珅明明知道把嘉庆伺候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他依然在乾隆当皇帝的时候,不敢和嘉庆有任何接触,坐失了结交嘉庆的机会。
可见,继承人和朝中大臣保持足够的距离,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别说清朝的皇帝,其他朝代的皇帝情况也是一样的。
比如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把李亨确立为继承人以后,他就非常害怕李亨与朝中大臣勾结,尤其是与那些掌兵的大臣勾结。
唐玄宗的干儿子王忠嗣本来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并且他有很不错的主张,但唐玄宗听说王忠嗣和太子李亨的交往很密切,因此就严厉打击王忠嗣。
唐玄宗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害怕王忠嗣和李亨联合起来,对自己不利。
总之,所谓的“防火防盗防太子”,大概就是所有皇帝的真实心态。
(朱标)可是,为什么朱元璋对他的太子朱标,却完全没有防范之心呢?
难道他不害怕朱标和大臣联合起来,对他的皇权不利吗?
我认为,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在他看来,朱家的江山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当时朱元璋最在意的问题,并不是他的太子是不是容易夺他皇位的问题,而是他朱家的皇位,会不会被其他大臣夺去的问题。
也许在朱元璋看来,他的儿子真的夺了他的皇位,这也不算是一个大事情,但是如果朱家的江山,被其他有功的大臣给夺去了,那就是一件天大的事。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朱元璋才会把所有那些朝廷中的大臣,都安排给朱标当老师,目的只有一点,让朱标和这些朝中大臣建立一种很亲近的关系,同时让朱标在这些朝臣们心中具有威望。
这样一来,朱标就能够控制朝臣了。
事实上,朱元璋杀功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杀掉了胡惟庸、杨宪、汪广洋等人。
第二个阶段,他杀掉蓝玉、李善长等人。
第一个阶段,朱元璋是怕这些大臣夺取自己的皇位,第二个阶段,恰好是朱标去世的时候。
朱标去世了,朱元璋觉得朱允炆和那些大臣关系不密切,怕朱允炆无法镇住大臣们,所以才开始第二轮残杀。
可以说,朱元璋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固,真的称得上是苦心孤诣的。
(参考资料:《明史》等)
参考:
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却唯独对朱标喜爱有加,在朱标英年早逝后,更是立他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朱元璋为何如此宠爱朱允炆呢?
烽火连天,一声啼哭公元1355年,承平的一座宅院中,三四人左右踱步,神态焦急……啼!随着一声啼哭,三四人均向传来声音的房间门口望去,紧接着一接生婆大笑声传来,恭喜了,是男孩,母子平安。
这时,紧张的众人放才如释重负,紧握的双拳慢慢舒展开。
原来房间里生子之人正是朱元璋的妻子后来的马皇后,房间外焦急之人并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将怀有身孕的妻子所托付之人。
大帅的夫人生孩子,自己能不着急吗?
此刻的朱元璋远在千里之外的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率大军围困集庆并随着朱棣的降生,一举破城。
朱元璋双喜临门,十分高兴,认为这里天降吉瑞!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登基为帝,朱标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此时朱标十三岁。
朱标于战乱中出生,他见证了父亲夺取天下的全过程,深知其中的艰苦与痛苦,也因此养成了一个仁德爱民的性格。
爱屋及乌公元1352年,一间阴暗潮湿简陋的牢房里,倚坐着一个身材高大但有些消瘦的男子,他目光涣散,神情呆滞,不知在思考着什么……“叮咣”随着一声“叮咣”声打破了肃静,只见一女子蹑手蹑脚,三步一回头的走向男子,细看你会发现,她的怀里似乎藏着点什么东西。
男子听“叮咣”声,瞬间目光凝聚,双眼变的有神,见女子来到自己身边,忍不住欢喜的道:“你你……你来了”!他似乎有千言万语,但一见他却话到嘴边说不出。
她看见他的囧样,忍不住偷笑,但又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从怀中取出一物道:“给”!说完,女子快速离去,只留下男子一人手机拿着一烧饼发呆,随后又狼吞虎咽吃着烧饼,边吃边道:“这烧饼真热乎”突然,他停止了狼吞虎咽,寂静不动,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原来,此男子正是朱元璋,此女子便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郭子兴的养女,马氏。
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猜忌,将其关押在牢房之中,由于当时本身就闹饥荒,朱元璋也受此牵连常常挨饿,马氏见此,便常常偷偷将烧饼藏在怀中,送给朱元璋,由于烧饼是热的,马氏常常烫伤肚皮,但是她却没有丝毫怨言。
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
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这便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结发夫妻之情。
朱标身为马皇后所生之长子,也就是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自然是爱屋及乌,对朱标喜爱至极。
朱元璋出生农家,在他的眼里,马皇后与朱标以及自己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时刻录品历史朱元璋宠爱朱标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朱标为嫡长子,是与自己患难见真情的妻子所生之长子;二是朱标确实是一个贤德孝顺的好孩子;三是朱标在朝廷之中也有绝对的声望,是文武大臣们工人的接班人,他能抗的起大明江山。
朱元璋自朱标出生起,便将朱标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且没有第二人选,朱标也确实不负众望。
喜欢时刻录的朋友,可以点个
天降祥瑞,朱标助朱元璋破门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并不在大脚马王后的身边,当时的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当朱标出生的喜讯传到朱元璋军中的时候,集庆的城门也正好被朱元璋的大军给攻破了,一时间双喜临门,朱元璋欣喜若狂。
这是一个给朱元璋带来了好运的儿子,朱元璋认为这是天降的祥瑞,因此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心理原因,朱元璋从小就很喜欢朱标。
出身最低的开国君主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里,朱元璋是一个很特殊的开国君主。
朱元璋的出身非常的低了,低到不能再低了,在朱元璋成为皇帝的路上,他经历了很多苦难,历经了人世间的险恶与冷漠,相比起其他的开国君王,朱元璋的经历更加坎坷,因此他的生性相比起其他君王更加的多疑和冷酷。
但即使是再冷酷的人内心也有温情的一面,暴君朱元璋也不例外。
朱元璋成长的道路上缺乏温情,他见惯了残酷,所以他的内心一直期盼有温情能围绕自己,而马皇后则给了朱元璋他一直想要的那份温情。
大饼折射出的爱情当年朱元璋被郭子兴猜忌的时候,被关到了牢里,马皇后怕朱元璋在牢里挨饿,每天都偷偷的带大饼给朱元璋吃,这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男人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每次看到这一段,我都能感到在那个艰难岁月,相依为命的小夫妻之间的那种温情。
当时大饼刚烤出来的时候,马皇后怕大饼冷掉就赶紧将大饼揣到自己怀里,然后跑到关押朱元璋的地方再掏出来给朱元璋吃,大饼非常的烫,马皇后又是一直紧紧地放在肚皮上,一次又一次,时间长了之后,马皇后的肚皮就被烫伤了。
对一个女子来说,肚子上有烫伤的疤痕是非常不好看的,也非常容易遭到男子的嫌弃,但是朱元璋对马皇后却没有这样的嫌弃,相反朱元璋经常爱抚马皇后的肚子,因为这疤痕代表了马皇后对朱元璋那番真挚的爱情。
马皇后给了朱元璋他一直渴望而没有得到的温情,因此虽然朱元璋后来也有又有不少的女人,甚至还有蒙古的女人,但是在所有的女人当中,马皇后一直都是朱元璋的最爱,没有人可以和马皇后的地位相提并论。
很多的女子都比马皇后要漂亮很多,但是朱元璋却对马皇后情有独钟。
儿子的到来,遍地温暖除了马皇后之外,朱标是第二个给予朱元璋温情的人。
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当朱标出生之后,朱元璋的家庭总算完整了,他有了老婆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有了自己的家,他不再是那个无家可归的人了。
朱元璋这一辈子,最爱的就是他的家人,而家人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原配夫人马皇后和自己的长子朱标。
看过历史的人就会知道,朱元璋骨子里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他有着非常传统和固执的家庭观。
因此在朱元璋的心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和他的原配夫人马皇后相比,在他的心中,马皇后永远都是地位最高的女人,因为马皇后是原配,所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陪伴他做皇后的只能是马皇后,而朱元璋的爱也只会真正的给马皇后一个人。
同样的,即便有再多的儿子,朱元璋都认定了只有自己的长子才能继承自己的事业。
朱元璋在这方面是非常传统和固执的,他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原配和自己的长子是自己家庭中最最重要的两个人。
13岁,就成为了储君朱元璋在登基之后的洪武元年,就将朱标立为了太子,而不像中国历朝历代很多时候太子都在皇帝快要行将就木的时候才被册立,朱标在朱元璋一登基的时候就成为了太子,那一年朱标不过才13岁而已。
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一直都是以太子的形式来进行的,朱标成为太子之后,朱元璋更是不遗余力的对朱标进行了培养,让他到基层一步步做起来,逐渐熟悉政治,熟悉吏治,慢慢的熟悉整个大明帝国。
对待自己的长子,朱元璋并没有那么多的猜忌和多疑,相反他很坚定的将自己的长子认作了太子,认作了自己事业的接班人,认作了大明帝国未来的储君。
朱彪的性格和朱元璋是截然相反的,朱元璋冷酷又多疑又无情,但是朱标却宽厚,仁和又多爱。
朱标的性格如此宽厚,可能来源于母爱的熏陶,在马皇后的教育和呵护下,朱标的性格与自己的父亲截然相反。
虽然朱元璋的性格和朱标截然不同,但是朱标的性格可能是朱元璋一直想要成为的那种模式吧,于是有着这样性格的儿子更加的得到了朱元璋的喜爱。
入不了朱元璋眼的朱棣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最最接近朱元璋性格和行事风格的是四子朱棣,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但是这种喜欢程度绝对不可能和对朱标的喜欢去相提并论。
朱元璋看到朱棣,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因此朱元璋将朱棣放到了军队中让他去建功立业,但是无论朱棣立多大的功劳,朱元璋都不会去想到将来让朱棣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因为这不符合朱元璋的观念。
所以即便后来朱标在成为皇帝之前便已经死去,朱元璋都没有想过让朱棣来继承自己的皇位,而是直接将朱标的儿子,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立为了下一任的储君。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思想观念是非常的传统和根深蒂固的。
爷爷的冷酷,是对孙子的爱为了让孙子朱允炆能够顺利的成为大明帝国的第二任皇帝,朱元璋为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考虑了非常多。
老谋深算的朱元璋当然知道年纪尚幼的朱允炆不可能力压开国元老们,于是朱元璋对自己的老战友们举起了屠刀。
几次谋反大罪压下来,开国元老们纷纷被朱元璋大肆屠杀,很多都是举族被屠,惨不能睹。
元老们被朱元璋屠杀殆尽,朱元璋又启用了大批的新人去辅佐朱允炆,让他们成为朱允炆自己的班底。
在这方面,不得不说朱元璋为朱允炆考虑的非常细致,只是朱元璋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几个儿子们,朱允文的叔叔们。
朱元璋的思想非常传统,他认为老朱家的子孙们必然会团结在一起,不会去做自相残杀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不但没有看清自己的几个儿子,他也同样没有看清朱允炆。
事实上,朱允文上台之后,便开始打压自己的几个叔叔们,但是政治经验不足,行事不够老练的朱允炆很快遭到了叔叔们的反弹。
其中的佼佼者,燕王朱棣更是率兵反抗,一番较量下来,朱允炆自然而然就败下阵来。
倘若太子朱标尚在假如太子朱标没有死去,而是顺利的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第二任皇帝,我想那么朱棣是没有机会做皇帝了。
因为无论是在能力和威望以及人脉上,朱标都要远胜于朱棣,朱棣虽然常年在军中磨练,但是在朝廷之上的受支持力度远远不如朱标。
朱标在朱元璋的呵护和培养下,在朝堂上下经营多年,有着深厚的人脉,更何况朱标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都受到了众臣们的一致拥戴,这一点是朱棣远远无法超越自己的哥哥的,因此如果朱标没有这么早就死去的话,朱棣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了的。
只是历史永远都不会有如果。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