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职工是什么编制
镇政府是一个奇葩的地方,工作人员的编制种类特别多,有公务员、参公、事业编(管理、专技、工勤),合同工等,甚至还有教师编。
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机关,不同于县直及
公务员也就是行政编,乡镇的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是公务员,比如书记、镇长、副书记、人大主席、武装部长、纪委书记、组织委员等等,除了科级领导以外,还有一部分的普通科员,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公务员。
通常情况,一个乡镇的公务员数量比事业编要少一些,以我曾经工作过的现在为例,行政编制是23个,而事业编却有40多个。
参公编乡镇是综合性部门,有参公编制并不奇怪,实际上参公也是一种事业编,只是参照公务员管理而已,并没有公务员身份。
在乡镇,参公编不多,一般不超过三个,我在乡镇接触过的参公编制基本都是四十岁
事业编事业编是乡镇工作人员的主要组成者,他们数量庞大,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其中最多的还是专技编制,比如畜牧站、社会服务站、劳保站等等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事业编管理岗比较少,但是不管是管理还是专技,做的工作都差不多,乡镇的工作很粗犷。
工勤人员一般就是食堂的大师傅和经常给领导开车的司机。
合同工因为工作的需要,很多单位,包括乡镇都有合同工,以我所在的县为例,百分之三十的乡镇财政所的会计都是合同工,除此之外还有县直部门派遣的合同工,比如每个乡镇都有的社工。
其他工作人员除了
还有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等等,总之乡镇是个大熔炉,形形色色的人很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参考:
镇政府职工广泛意义上包括在乡镇工作的所有人员,这些人员的编制错综复杂,包括:公务员、事业编、工勤编、自收自支编制、公益岗人员、派遣人员、临聘人员,人员的身份错综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编内人员,二是编外人员。
我之前在两个乡镇工作过一段时间,以这两个乡镇为例,乡镇的总体职工数量在120~150人左右(根据乡镇大小,人员数量不同)。
公务员:职工人数一般在30%左右,包括党、政一把手、人大主任、副书记、纪委书记、各党委委员、副镇长等,各党委口(司法所、维稳办、组织办、党委办、信访办、妇联、共青团、纪检办、宣传办、老干协等)的负责人一般也都由公务员编制人员担任。
事业编:职工人数一般在50%左右,包括各大站办负责人、政府口的工作人员(林业站、果业战、计生办、各工作区、民政办、扶贫办、经发办、统计站、政府办、财政所、综合执法、安监办、经管站、规划办等),事业编编制人员是乡镇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或被借调到机关协助工作,或立足本职岗位工作,乡村的垃圾一体化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村容村貌、移风易俗、脱贫攻坚、拆迁建设、入户走访、乡村振兴、防火防汛,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承担了乡镇70%左右的工作量,背负的任务重大,默默无闻的为乡镇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勤编、自收自支编制:这类两类人员的职工人数一般在5%左右,这两类人员是当时乡镇政府大多自己有镇办企业,镇办企业最后股份改制,留下来的人员,为了解决编制问题而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人逐渐退休,这两类人员在乡镇的剩余人员寥寥无几。
公益岗:职工人数占10%左右,这类人员是为解决退役士兵的工作安置问题而设立的,每个乡镇都分配了一些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分到政府口的工作岗位上,在事业编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奋斗在一线工作岗位上。
派遣人员、临聘人员:这两类职工人数占5%左右,大部分是司机、保安,或者因某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人员,等工作完成后,临聘人员也就离职。
参考:
镇政府属于乡科级单位,党委和政府合署办公,一般是一个单位,四个牌子(党委、人大、政府、纪委)。
所以里面的编制很复杂,基本上是涵盖了各种编制。
公务员编单位管理层都是公务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班子成员”,分别分管着各站所、科室。
各地成员名称、职位数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一般有以下成员:党委书记,是单位的一把手。
正常是实职正科,个别乡镇有高配情况,例如兼任县常委,属于副县处级。
乡镇长,单位的二把手。
是党员的乡镇长,正规头衔是“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实职正科。
人大主席,单位里的三把手,是实职正科。
党委副书记,这里是专职的,是实职副科。
另外还有不同形式的挂职副书记。
各个党委委员,是实职副科,包括纪委书记、组织委员、武装部长、宣传委员、统战委员。
很多地方的宣传委员、统战委员不进班子。
也有的地方不设宣传委员、统战委员,由组织委员兼任。
各个政府副镇长,属于实职副科,一般有常务副镇长1名,若干名副镇长。
职务就是
有的党委委员和副镇长工作年限长,职级并行后,享受正科级待遇,甚至有享受四级调研员待遇的。
其他的公务员就是普通公务员了,一般是刚刚考录进去的或者非乡镇副职领导。
例如刚考上一年的公务员,一般是一级科员。
有的工作年限长,职级晋升到了四级主任科员,但职务还是一般人员,不是副职领导岗位。
还有一些公务员因为年龄等原因,退出了管理层。
大家常说的选调生,也是公务员,都属于行政编制。
事业编这类人是乡镇党委政府里的中流砥柱,工作的具体落实者,一般人数稍多于公务员。
主要来源是七站八所(其实不仅仅是7站、8所)和各科室,名字各地叫法不一样,大致有派出所、农科站、林业站、劳保所、财政所、企业办、计生办、扶贫站、水管站、经管站、司法所、城建办、民政办、畜牧站、党建办等等。
其中员工基本上都是事业编制,只不过有的编制在乡镇政府,有的在县职能局里。
近年来,乡镇事业编待遇逐步在提高,很多地方的事业编和公务员一样享受乡镇补贴和车补。
乡镇事业编,在以前要想转公务员编制或者解决事业编副科特别难。
但是现在随着机构改革,很多乡镇逐渐开始解决事业编副科,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动力。
因为乡镇事业编副科两年后,有机会转为公务员。
长期合同工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等,通过考试录用,工资不会太高,但坚持干下去,连续几年考核优秀,有很大机会转为事业编制!临时合同工公益岗、临聘人员,不用考试,直接通过人社部门办理手续,一般解决家庭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工资不高。
综上,镇政府里基本涵盖了所有编制类型。
不管是哪种编制类型,都在岗位上为大家服务着。
我认识几个从村官考到事业编,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干部,所以编制不是永久的,只要努力,又有运气,可以逐步向上!
参考:
镇政府是个大杂烩,有行政编、事业编、三支一扶、选调生、村官、临时工、派遣工。
行政编又包含管理岗和工勤岗。
事业编又包含技术岗、管理岗、工勤岗。
三支一扶到期后转成事业编。
从去年开始机构改革,之前的七站八所系统里都没有了,名义上还有,中层干部依然是按照之前的来的,改革后行政编分到了某某办公室,事业编分到了某某中心,各地略有差异,我们这里是七办五中心,下设副科级主任,也只是名字上改了改,解决了部分行政编和事业编的副科,依然混编混岗,乡镇机构改革任道而重远。
听说近期县里又在改革,不知道乡镇改成啥样。
备注:行政编七办:党政办公室、社会稳定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乡镇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党建群团办公室。
事业编五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财经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
参考:
乡镇工作人员具有正式行政编制的(即公务员)很少,其他在编的也仅是事业编制或工勤编,好多人不在编但依然算正式职工,还有一些临时人员,真可谓“鱼龙混杂”。
参考:
职工这个概念太大,泛指在镇政府上班的所有人员。
这其中包括在编在岗的公务员,也包括事业编制人员,还有各种非编人员比如控制数人员、合同工、临聘人员、公益岗位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等,杂七杂八的身份应有尽有,因此镇政府职工是不是有编制,在没有明确具体是谁之前还真不好说。
笼统的回答,只能说有的有编制,有的没有。
正常情况,一个普通乡镇在职在编人员一般是100到300人之间,部分体量太小的乡镇不排除有几十人的规模,但绝大多数乡镇各种人员加起来总数百分之百会超过100人,部分大乡镇、特大乡镇甚至有两三百号人之多。
这些人员中,拥有公务员编制的一般在20-30人左右(大乡镇例外),且主要是领导,比如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人大主席等,都是科级领导,其余都是具体做事的科员(股长)。
公务员比例在整个乡镇职工队伍中一般在30%上下。
乡镇干活的主力军主要是事业编,比如各类服务中心、站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冲锋陷阵的执法力量——乡镇综合执法大队的在职在编人员,几乎清一色都是事业编。
他们或被借调到乡镇机关协助工作,或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什么风貌改造、移风易俗、脱贫攻坚、拆迁建设、驻村入户、乡村振兴等等,哪里有迎检调研,哪里有攻坚克难,几乎都有事业编的身影。
毫不夸张地说,乡镇事业编几乎承担了乡镇70%
具体到数字,事业编在乡镇职工中大约可以占到50-60%的比例。
除了公务员和事业编,其余都是聘用制人员,即合同工或临聘人员。
他们中有的是长期工,比如一些长期在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很多就是属于聘了再聘已经转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工;
有的是公益岗位人员,比如清洁人员、门卫等,主要以聘用“4050”人员为主。
;
有的是劳务派遣人员,集中在窗口单位,比如便民服务中心。
这部分人员比例一般在10%以内,严格控制在政策要求的红线之内,不过部分乡镇出于工作需要也会突破这个底线多聘用临时人员,比例最多或可增加到百分之二三十。
参考:
除了行政编、事业编,其他的编制说到底就是临时工,其中包括三支一扶,政府购买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公益性岗位等等。
因为工作任务繁重,虽然职位和编制设置是固定的。
但实际工作中混编混岗问题也比较突出。
以我广东韶关一乡镇为例,具体的岗位设置如下。
目前行政(公务员)机关设置九个,分别是:1、党政综合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镇党委、 政府日常事务。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保密、统计、档案、 接待、综合协调、督查督办、政务公开、对外联络、后勤保障 等工作。
指导人民武装有关工作。
编制及执行镇财政预决算计划。
负责安全生产、防风防汛防旱、防灾救灾、消防救援、森 林防火、自然灾害、气象预警、公共卫生安全等各类应急管理 日常工作,组织制定、完善和实施各类应急预案。
承担突发紧 急事件的指挥协调工作。
负责组织应急力量,定期开展应急培 训和演练。
负责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指导村(居)做好应 急管理相关工作。
2、人大办公室负责组织召开镇人民代表大会及闭会 期间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 做好代表履职学习、联系代表和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 履职服务保障工作。
承担镇人民代表大会及主席团决定事项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等工作。
3、党建工作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负责基层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宣传、统战、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负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承担党员发展管理和党员 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
指导各级党组织班子换届选举,负责党 代表的选举、联络及相关服务工作。
负责干部人事、人才服务、 劳动工资、离退休人员服务等工作。
指导工会、共青团和妇联 等有关工作。
4、纪检监察办公室承担镇党的纪律检查、监察等有 关工作,协助镇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工作,并负责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工作。
依照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监督、 调查、处置职责,受理处置党员群众检举举报。
对审计巡察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落实。
指导村务监督机构工作。
5、公共服务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负责公共 服务、党群服务、社会事务、政务服务等工作。
承担上级下放 公共服务事项的承接工作,负责政务服务平台和党群服务平台 管理协调等相关工作。
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
承担 公共服务委员会日常工作。
6、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维护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 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访维稳、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禁毒戒毒等工作。
引导辖区内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组织群防群治,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负责网格化工 作,推动政府管理、村(居)自治以及群众团体、社会组织、 志愿者服务等融入网格管理,动员广大村(居)民参与基层治 理。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投诉事项,反映社情民意,排查化解 矛盾纠纷。
承担综合治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7、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副科级负责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按权限开展相关领域执法工作。
统筹辖区派驻执法机构开展执法活动。
组织开展辖区内日 常行政执法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执法人员及辅助人员管 理、考核、培训工作。
承担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日常工作。
8、规划建设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承担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报批,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乡道村道公 路建设养护管理、征地拆迁、道路交通等工作。
负责生态环境 保护、饮用水源的保护等工作。
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协助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做好辖区环境监察等工作。
负责镇、 村的旅游开发和协调工作。
9、农业农村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农业、 林业、水利、扶贫开发、移民等方面工作。
负责乡村振兴组织实施工作,承担乡村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农村宅基地审核管 理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承担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指 导和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承担河长制湖长制相关工作。
拟订并组织实施辖区内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负责协助辖区重大的经济建设、发展改革和公共设施项目开发工作。
目前乡镇的领导班子配备都是13个人左右,他们都是行政(公务员)编制,级别为1到4级主任科员,剩下的普通公务员一般都分列在各个办公室做主任,级别为一级科员及以下。
公务员占比约为全镇职工的三分之一左右。
事业单位共设置4个,分别是:1、公共服务中心承担镇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工作。
负责镇农业(畜牧水产、农业机械)、林业、水利的技术性、公益性服务工作。
负责文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相关工作。
负责镇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公共就业、人口管理、救济、残疾人等相关服务工作。
指导村(居)服务平台建设管理。
2、财政所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法规和财务会计等其他相关法律政策。
组织镇按预算编制要求据实编制各部门预算,并向同级人大报告预决算收支执行情况。
负责镇专项资金(含涉农资金)的管理工作。
负责镇机关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负责镇预算的编制、执行、稽核会计。
负责镇机关的账务处理及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档案管理等。
协助镇加快预算资金支出进度。
3、退役军人事务所承担镇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的就业创业扶持、走访慰问、帮扶解困、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服务性、保障性、事务性、延伸性工作。
4、敬老院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条例规定,为供养对象提供吃、穿、住、医、葬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原来的7站8所大部分都统一到行政服务中心去了。
例如文化站,林业站,农技站,畜牧站等等,他们从事的都是基层一线的主要工作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人员占比也为三分之一左右。
除了行政和事业单位编制,其他的编制基本上就是干活的,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叫做临时工,他们工资最低,手头上的功夫也不少,而且都是最一线的重活累活。
他们人员大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他们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大部分人是想做为一个跳板,在乡镇工作中煅练和提高自己,为将来考取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做准备的年轻人,也有一部分年级稍大的本地人,是为了方便照顾家里等原因,因此一直在做,他们已经习惯了日常的工作,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样是乡镇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有不同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参考:
在镇政府工作的人员可谓五花八门,编制也各有不同,各种情况都有 ,我简单说一说:1、行政编制镇政府的在职行政人员包括书记、镇长、副职、委员等等,都是行政编制。
2、事业编制在机构改革过程中留住乡镇的事业干部,也就是过去所说的七站八所人员,包括经管站、林业站、水利站等等,这些人员也有归入县直事业中心的,也有继续留住乡镇的或乡镇的事业中心的。
3、工人在乡镇过去遗留问题中,有一部分是工人编制,比如镇办企业人员。
4、临时工镇政府因为工作业务较多,有时候会聘用一些临时工,比如食堂工人、城管执法人员、机关临时工等等。
5、挂职人员乡镇有时候会有上级单位挂职人员,比如挂职副书记、副镇长等等,编制不在乡镇,属于临时工作人员,挂职期满可能回到原单位或者留在乡镇。
6、借调人员乡镇有时候也有借调人员,比如有临时工作任务时,从企业、县直、或其他乡镇及其他部门,借调一些人员,这些人编制也不在乡镇,借调期满一般回到原单位。
7、公益性岗位还有一些人员是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其援助的对象就是40、50人员。
该部分人员没有编制,严格上来讲属于临时聘用人员,只不过由人社部门统一聘用、管理,然后由各单位使用。
所以你到镇政府办事,遇到的工作人员说不定是什么编制,有可能是行政编制,也有可能是临时工,还有可能是借调人员,编制根本不在乡镇。
参考:
镇政府职工是什么编制?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来回答:①公务员编制。
②事业编制。
现在的机构改革中,如先改革的七站八所,去年底机构改革的一些县(区)基层执法单位和服务单位,虽然没有了编制,但还是以钱养事,国家财政发工资,有保障。
③招聘的临时人员。
乡镇政府除了没有军队以外,什么都管,任务多,责任重大。
特别是现阶段,既要发展当地经济和乡村振兴,又要服务好当地民生,搞好社会稳定,任务艰苦。
之所以镇政府的职工对自己的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否则,在今天这个时代理,今天这个问政,明天那个巡视,后天纪委监委来查。
总之,在镇政府工作的职工,不论是什么编制,都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解决人民的疾苦,时刻想着人民,为民办好事。
参考:
从严格意义上的编制的角度看,乡镇人民政府既有行政编制的人员,又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当然还有不少完全没有编制的人员,这就是所谓的编外人员。
所谓的编制,实际上就是各级地方依法设立的机构和单位所使用的工作人员的最高限额。
一般情况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必须均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必须使用事业编制。
政策上规定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
很明显: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编制类型有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
党政机关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其工作人员以公务员为主,但确实还有人数不多的机关工勤人员,也使用行政编制。
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具体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三种。
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最低层级的党政机关,都是县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下级机关。
在工作人员的调配使用上,自然必须接受县一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几乎没有任何的自主权。
在乡镇政府机关,使用行政编制的公务员,实际上人数并不多,一般按照本乡镇的实际人口的多少,大约在15-30人之间。
虽然公务员的数量不多,但都是真正的决策者、领导者,包括了乡镇党委的书记、副书记、乡镇长、副乡镇长、乡镇纪委书记、武装部长等党委班子成员和政府班子成员。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分工合作,按照研究确定的分工范围,既分管各自的工作,又各管一口,保证机关所有工作的顺到开展和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毫无疑问,他们是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中的关键少数人,都有职有权,也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明确的管理权、领导权。
在乡镇政府机关,使用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通常是比较多的,具体的数量也是因乡镇人口数量的多少而异。
本人所在地区,乡镇政府的事业编制人员,最少的一般在80人左右,大的乡镇一般在200人左右,如果乡镇人口规模更大,人数肯定会更多。
毕竟,具体的事情还是要人去干的。
一般地说,乡镇政府的事业编制人员,以管理人员为主,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少。
他们大多数安排在乡镇政府下属的七站八所从事具体工作。
机构改革之后,乡镇政府也大多成立了四大办公室以及一些服务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社会安全稳定办公室,还有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建设发展中心等。
坦率地说,大多也只是名义上的。
实质性的依然是:县级党委、政府所属的党委工作部门和政府行政部门,在乡镇政府一般都有相对应的下属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专职工作人员。
因此,一个工作人员对应好几个县级部门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完全可以说:乡镇政府机关虽然是麻雀虽小,但确实是五脏俱全。
毫无疑问,乡镇政府的事业编制人员,是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的主力军,是真正干活的人,但一般要受公务员的领导。
当然,也有一些事业人员担任乡镇下属的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如民政站长,司法所长,社保站长等。
他们与公务员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工作任务也大同小异。
最实质性的区别是执行不同的工资标准。
在乡镇政府机关,除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之外,一般还有人数不等的完全没有编制的人员。
具体的人数也没有任何规定,实际上按照工作的需要自行决定。
一般地来说,分为以下几类:1、临时工。
总体上这类人的人数并不多,工作岗位也大多是辅助性的,如司机、食堂大师傅、门卫、打字员。
这其中还有个别根本无法归类的人员,已经使用了多年,但工资待遇依然很低,只是没好意思打发回家而已。
2、劳务派遣工。
理论上,他们是劳务派遣公司的职工,事实上,却是用工单位临时雇佣的干活的,工资待遇也比较低,有的地方落实了社会保险待遇,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落实。
3、还有一些县直单位统一招聘的无编制人员,之后安排到乡镇机关负责本部门在乡镇的工作人员。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构成,确实是比较复杂的,有时候还真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本人的看法是:到了最基层的乡镇政府机关,严格的编制管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有比较严重的两张皮倾向,是严格的编制管理政策遭遇了水土不服。
说到底:在乡镇政府工作的人员,确实有一部分人是完全没有编制的临时人员。
这是毫无疑问的普遍现象。
参考:
龚哥也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镇政府职工的定义,镇政府职工通常是指在乡镇党委、政府、人大三个系列的各类工作人员。
通常乡镇的这三套人员统一在一起上班,统称政府的工作人员,群众称之为镇政府职工。
这些职工是什么编制,这就要看这个职工的身份而定的,他们的编制通常分为三类:一是行政(公务员)编制,二是事业编制,三是编外人员。
下面一起来聊聊:一、镇政府以下工作人员通常是行政(公务员)编制人员:党委系列的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统战委员、武装部长、妇联主席、有级别的党委办主任等,人大系列的主席、副主席,政府系列的镇长、副镇长、镇长助理等,通常三套人员很多是交叉任副的,如镇长兼任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也兼任副书记、组织委员兼任副镇长等,
一个乡镇的公务员编制按照乡镇人员的数量配置,通常少的有20人左右,多的也有40多人。
二是事业编。
这类人员主要是党委、政府、人大下属各部门的非行政编的在编人员,他们通常是事业编制人员,领的是专业技术岗位工资,这其中包括在编的工人,他们也是领工人专业技术工资的。
三是编外人员,就是镇政府除开行政编、事业编之外的非公职人员,其实也是常说的非正式人员(临时工)。
行政编和事业编人员的管理都由县级编制部门核定,工资也是由县级财政负责发放,而编外人员是镇政府评聘,管理和工资都由镇政府负责。
除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