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陵就摆在那里为什么600年来却无人能盗
朱元璋墓叫独龙阜。
前几年经过超声探测,已知朱墓就在明楼后面小山包里面。
朱墓要盗太容易了,为什么没盗?
原来朱墓不靠机关靠守卫!明清五百多年始终有守卫。
民国空阙只日据八年,但日本鬼子似乎无暇盗墓。
从当时历史照片看,日寇只把中山陵明孝陵当作散步的地方,没有破坏。
解放后,如果不是定陵文物腐朽事件,我估计明孝陵肯定会开发!当然现在不会挖了。
参考:
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合葬墓明孝陵位于南京市(明朝称应天)玄武区紫金山南麓。
它没有被盗挖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点:归功于当地特殊的地质坏境。
历史上很多帝王的地宫墓道大都修筑的非常笔直,而明孝陵的墓道在仪器探查中,呈现的是曲折的相像。
明孝陵地下有两种不同的岩层,一种是非常坚硬的砾岩,另一种则是相对松软的石英岩。
专家们推测,可能在施工时,发现地下存在砾岩岩层,难以开凿,便调整墓道的开凿方案,向便于开凿的石英岩二次开凿墓道。
这样的地质环境一般的盗墓贼是打不开的,必须是大规模的,组团的,用炸药炸才能打开。
这样的条件很多盗墓贼不具备的。
像孙殿英那种军阀才能完成。
第二点是朱元璋的陵寝,一直都有专人守卫。
在明代时,有守护陵寝的卫兵。
清代时为了笼络人心也委任专人,拨发专款修缮管理陵园。
民国之后,孙文也派专人管理明孝陵。
第三 明孝陵位置靠近南京城,很难有胆大妄为者敢潜入此地,大张旗鼓的公然夺宝。
如果真这样公然去盗墓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参考:
朱元璋的明孝陵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紫金山自古以来就有“虎踞龙盘”之说,明孝陵建筑规模宏伟、气度非凡,布局独特,作为明朝帝陵之首的明孝陵,也直接影响了明清两朝皇帝陵的建筑格局,后来的帝王陵基本都是仿照它的规制和模式进行修建。
明孝陵应该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在2003年6月,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之所以明孝陵保存的日常完好,与加强保护和管理严格有关,当然,也有一些机缘巧合的原因。
明孝陵的修建及各种传说 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和刘基、徐达、汤和等人在巡视时,在钟山脚下玩珠峰一带,看上了独龙阜这块宝地。
明朝张岱在《陶庵梦忆.钟山》中说:“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相间,人言王气,龙蜕寝焉。
明太祖与大臣们提出个选一个陵址藏在袖口,打开以后,结果是英雄所见略同,选择的都是独龙阜作为明太祖的万年吉地。
”在朱元璋选定了独龙阜作为其陵寝之地后,这个区域就成为了禁地,不允许其他人在那里待了。
但是,早在800年前的梁朝时,高僧宝志在圆寂后,梁武帝萧衍按照其遗言将其安葬在独龙阜,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捐资为宝志和尚建造了一座五层墓塔,第二年,梁武帝又在墓塔前为宝志建造了一座开善寺,让人们供奉香火纪念高僧宝志。
随着朝代的更迭,到了元末明初,开善寺更名为蒋山寺,在朱元璋选定独龙阜修建陵寝后,将蒋山寺迁到钟山之阳的紫霞洞南边,在新寺还没有建成的时候,有风水先生在踏勘独龙阜时,认为,新寺与皇陵靠得太近,有碍“气脉”,朱元璋就让丞相李善长再为寺院重新选择一处寺址,于是,蒋山寺再次东移到今天的灵谷寺所在地。
据说,在拆除宝公塔和挖出宝志高僧的遗骨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宝志高僧的真身完好如初,他如参禅打坐一般,屈膝盘坐在两只对合的缸内,容貌如生。
在参与施工的士兵想将他抬起来时,却始终纹丝不动。
朱元璋听后大为惊奇,他亲自到宝公塔卜筮,以求神灵明示。
朱元璋求得一签:“世间万物各有主,一厘一毫君莫取。
英雄豪杰自天生,也须步步循规矩。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是迁移宝公塔“得罪”了神灵,于是,朱元璋在塔前许诺建一座更大的寺院,并赐庄田三百六十顷,以奉香火。
这样,才算请走了高僧的真身。
朱元璋也兑现诺言,为宝志和尚修建了寺院和墓塔,将寺院赐名为“灵谷禅寺”,并亲自题写了“天下第一禅林”悬挂在寺门之上。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的陵寝正式开始动工兴建,动用了十万兵丁,还从各地征调了大批的工匠和民夫以及狱囚。
在修建陵墓神道时,要经过三国时孙权的墓地,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朱元璋说:“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于是,孙权的墓得以保留。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朱元璋的马皇后因病去世,由于孝陵还在建设中,在停灵一个半月后,马皇后先葬入了孝陵。
第二个葬入明孝陵陵区的是太子朱标,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标奉命到陕西巡视,在返回京城后不久疾病缠身,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去世,朱元璋将其安葬在孝陵陵区,也称为孝东陵。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在应天皇宫驾崩,在停灵七天后就安葬于孝陵,其停灵时间之短,在帝王的葬礼中是非常罕见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临死前,害怕孤单寂寞,竟然下令重启了前朝早已禁绝的“活人殉葬”,要其40名嫔妃为他殉葬,也开启了明代惨无人道的恶行,直到明英宗时,才下令再次禁止了用活人殉葬的制度。
明孝陵的修建,在经过洪武、建文、永乐三代才全面竣工。
之所以叫“孝陵”,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来自马皇后的谥号“孝慈皇后”,也有人认为是来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提倡的“以孝治天下”,至今没有定论,但是,我认为,其实两个原因都是一个意思。
严格的保护使明孝陵得以保存完好 在朱元璋葬入孝陵后,建文帝就特设了“孝陵卫”,大约有5600余人,也就是孝陵的守墓军队,专门保护、管理和维修孝陵,主要负责孝陵的保卫工作,可见明朝政府对孝陵保护的重视程度。
不仅如此,在《大明律》等法律中,还有明确的规定,对损害皇陵将进行非常严格的惩罚。
比如,在距离皇墙20里范围内,不允许开山取石、烧窑、开路、葬坟等;
对擅入孝陵陵门者棍击一百,有毁陵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并株连其族人、亲属、乡邻等。
有重兵看守,又有严厉的律法,当然没有人敢于盗掘孝陵了。
虽然,在后来,孝陵卫的人数有所削减,但仍然是作为相对独立的陵寝保卫机构,不许裁撤,并保证充足的供养,而且,卫所职官允许子孙世袭,也确保了守卫人员的稳定。
所以,在明朝时,明孝陵保护的是非常好的。
孝陵在明朝保存得非常完好,在改朝换代后,又怎么保护呢?
在清朝建立以后,清政府为了赢得汉族人的拥护,巩固其统治的需要,也对明朝的皇陵进行了保护。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的统帅多铎在南下江陵的时候,就亲自到孝陵进行拜谒,并在不久又派太监2人,陵户40人在孝陵看护。
在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的时候,曾多次到孝陵进行拜谒,康熙皇帝还曾为孝陵立碑进行保护,禁止在孝陵区域砍柴放牧,可见清朝政府对孝陵的管理还是非常重视的。
有了朝廷的重视,即使有人想盗掘孝陵,也不敢付诸行动了。
在清朝末年,由于战乱四起,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与太平军在南京附近多年激战,对孝陵的地面建筑造成了不小的损坏,后来,担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曾主持对孝陵进行了整修。
在宣统元年(1909年)江宁知府还曾在孝陵树了一块保护孝陵的告示牌,上面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书写,意思是禁止任何损坏孝陵建筑的行为,这块碑应该是专门给八国联军看的。
在民国成立后,南京成为临时首府,孝陵距南京近在咫尺,所以,也没有人敢在首府附近对明皇陵进行盗掘。
不久,孙中山在到钟山狩猎的时候,认为其山势壮观,非常喜欢,就对胡汉民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1929年6月,在孙中山葬入中山陵后,明孝陵也一并划入中山陵园区进行保护,这也是明孝陵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
明孝陵之所以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得以保存完好,一个原因是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非常重视它的保护和管理;
另外,即便是在战乱年代,也因为孝陵距南京较近,盗墓者也不敢进行大规模的盗掘;
再一个,由于明孝陵地形和地质的原因,使孝陵的地宫非常坚固,这也使一些盗墓者知难而退。
正是这些原因和机缘巧合,才使明孝陵得以在经历数百年后,依然保存的如此完好。
参考:
朱元璋的墓无人能盗,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朱元璋的皇位得位最正。
朱元璋的皇位既不是篡权得来的,也不是靠父母继承下来的。
是朱元璋实实在在打下来的江山,从这一点上很多人都是非常佩服的。
二、朱元璋是千年一帝。
朱元璋完全的是从社会的最底层当上皇帝的。
他给地主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社会最底层的人,他深知到最底层人的不容易。
他当皇上之后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在朱元璋继位时间里,他不知道杀了多少贪官,而且对贪官用的刑剧都是绝无仅有的。
从这一点上,他赢得了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拥护。
三、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以后,满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朱元璋也是多次的敬拜。
不管是康熙皇帝还是乾隆皇帝都曾经对朱元璋的陵墓敬拜过。
其目的就是满人笼络汉人之心,更好的巩固清朝的帝国。
所以在清朝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敢去盗墓。
四、朱元璋的墓到底在什么地方?
民间有很多的说法墓是在安徽凤阳县,还是在南京,事实上朱元璋的墓到底在哪个地方呢?
连盗墓贼自己都不清楚,一个不清楚朱元璋墓在什么地方的盗墓贼他是不会轻易去下手干的。
所以历经600多年,朱元璋的墓一直没有人盗掘。
个人看法不对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