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夏侯渊被黄忠劈死他的四个儿子后来如何
!夏侯渊,字妙才,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公元219年,在定军山被黄忠斩首。
夏侯渊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夏侯衡,次子夏侯霸,三子夏侯称,四子夏侯威,五子夏侯荣,六子夏侯惠,七子夏侯和。
夏侯渊七个儿子里面,有四个被人称为“夏侯四杰”。
首先是夏侯霸,在小说里,他是以长子出现的,事实上他是夏侯渊的次子。
夏侯霸是魏名将,官至右将军,驻扎在陇西。
曾多次参加对蜀汉的战争。
后来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霸与郭淮不和,恐对己不利,随即投了蜀汉,因刘禅与他有亲戚,被封车骑将军,后病死益州。
夏侯威是夏侯渊的四子,性任侠,曾任荆州,兖州刺史。
与曹丕,曹植比较友好,四十九岁病逝。
夏侯惠,夏侯渊六子。
幼年有才被人称赞。
善于写奏章,官至长安太守,三十九岁病逝。
夏侯和,夏侯渊的七子。
三国时期魏臣魏元帝时任相国左司马,侍郎,封为乡侯,晋朝时为光禄大夫。
参考:
夏侯渊,曹魏名将,一生为曹操鞍前马后,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皆为他所定,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族、氐族,终让曹操彻底掌控关中和凉州。
不过就是这么一位战功卓著的名将,他不但自己死的憋屈,而且他的死还成就了一位老将的不世之威名,那就是“定军扬威”的黄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夏侯渊与刘备战于定军山,战争初期两方不分胜负,各有往来,但到后期,因张郃不敌刘备,夏侯渊不得已只能是分军一半去救张郃,如此最终导致刘备有了可乘之机,之后刘备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而后趁夏侯渊前去救火、修补鹿角之时,派黄忠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军,夏侯渊因兵力不足,最终寡不敌众被黄忠斩杀于南围鹿角。
(《三国志.夏侯渊列传》载:“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
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
备挑郃战,郃军不利。
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随后,对于这么一位名将的被杀,曹操自然是愤恨不已,但此时却已是无可奈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厚待夏侯渊的诸子们。
据史而知,夏侯渊一共育有七子(非所说的四子),即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惠、夏侯和。
夏侯衡。
夏侯渊长子,娶曹操之弟海阳哀侯的女儿,初袭封博昌亭侯,曹丕继位后,他改封安宁亭侯。
夏侯霸。
夏侯渊次子,黄初年间夏侯霸担任偏将军 ,赐爵关内侯。
太和四年(230年),魏国大将军曹真大举讨伐蜀汉,夏侯霸被任命为先锋,此战他虽被蜀汉击败,但被围时因还算镇定,所以得以积极防御从而等到援军的前来。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因夏侯霸与曹家的关系,所以他得到曹爽的重用,被任命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袭封博昌亭侯。
同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担任征蜀护军。
正始八年(247年),魏国的陇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诸羌人首领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反魏归蜀,夏侯霸率军平叛,此后在洮西击败蜀汉大将姜维。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并最终夺得曹魏大权,此后与曹氏相近的家族成员的官职大多都被替换,其中就包括夏侯玄所担任的征西将军职,其职务由郭淮担任。
而夏侯霸素来与郭淮有恩怨,所以他怕自己会被清算,于是索性就投降了蜀汉。
逃亡蜀汉的夏侯霸并没有受到轻视,反而是依然得到重用,首先他堂妹的女儿做了刘禅的皇后,而他自己也坐上车骑将军的高位。
此后夏侯霸曾多次参与姜维对曹魏的战事。
夏侯称。
夏侯渊三子,他少时就展现出不俗的军事能力,16岁就能射杀老虎,因此身得曹操、曹丕的喜爱,只是可惜他18岁就英年早逝了,因此没有得到任何的官职,也没有什么战绩。
夏侯威。
夏侯渊四子,少时他就与曹丕、曹植等世子交好,历荆、兖二州刺史。
夏侯荣。
夏侯渊五子,他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7岁就能写文章,且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定军山一战时,夏侯渊战败,而此时跟随夏侯渊出战的年仅13岁的夏侯荣,他不听属下赶紧撤退的命令,而是说道“我父亲已经为国捐躯了,我怎么能逃跑苟活于世”,接着就毅然的拔剑冲入阵中奋战,终战死阵中。
夏侯惠。
夏侯渊六子,史载:“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与钟毓常有辩驳,事多见从”,他十分善于写文作赋,著有文集二卷。
在魏国夏侯惠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燕相、乐安太守等职。
夏侯和。
夏侯渊七子,史载:“辩有才论”,他有非凡的辩论才能,历任河南尹、太常,也曾任相国司马昭的左司马,最终官至太常、关内侯、光禄勋。
咸熙元年(264年)魏将钟会灭蜀后反叛,此时夏侯和正在出使成都,他坚持不与钟会狼狈为奸,而是坚持抵制钟会。
后钟会平,夏侯和封乡侯。
总的说夏侯渊所生七子均为当世俊才,除早逝的夏侯称、夏侯荣外,其余诸子最后的结局都不错,都得到了不小的官职,且都为善终。
参考:
说的应该是“夏侯四杰”,这四人分别是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
需要说明的是夏侯渊不止这四个儿子,而是八个。
除了最小的一个当年兖州、豫州一代大乱闹饥荒饿死没记载之外,其他七个儿子史书都有记载。
注:兖豫饥荒,夏侯渊也面临吃饭的问题,为了保住亡弟孤女(后来被张飞抢去当了老婆),饿死了小儿子。
一、长子夏侯衡(伯权)注:夏侯衡表字不详,伯权是根据夏侯衡众弟弟的字推测出来的(还有一种说法叫孟权)。
按照惯例,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夏侯衡就是承袭了父亲夏侯渊的爵位,后来朝廷又改封他为安宁亭侯,夏侯衡的老婆是曹操族弟海阳哀侯(姓名待考证)的女儿。
夏侯衡是典型的官二代,不用奋斗就有官爵,所以夏侯衡也就真的没啥成就,关于他的事迹史书几乎没有什么记载。
不过他毕竟是夏侯渊嫡长子,他这一脉的传承史书还是交代了一番。
夏侯衡死后,儿子夏侯绩继承了爵位,夏侯绩出任过朝廷的虎贲中郎将。
夏侯绩死后,儿子夏侯褒继承了爵位。
二、次子夏侯霸(仲权)夏侯霸是夏侯渊的第二子,理论上非长子不能继承爵位,想要官爵得自己奋斗。
夏侯霸在曹魏比较活跃,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常咬牙切齿,立志要报父仇。
曹魏代汉后,曹丕任命夏侯霸为偏将军,赐爵关内侯。
公元230年曹真伐蜀,夏侯霸为先锋。
蜀汉见夏侯霸是个无名之辈非常小看他,派兵对他所率军队进行攻击,夏侯霸初次领兵经验不足,第一次交锋就失利了,好在夏侯霸还算镇静,亲赴鹿角指挥(和他爹有一拼)终于等到援军。
公元239年,曹睿托孤曹爽(曹真之子)和司马懿,夏侯霸得到了曹爽的重用,魏帝曹芳任命他为讨蜀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
后又代替夏侯儒(夏侯尚的从弟)出任征蜀护军,归征西将军统帅。
当时的征西将军是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夏侯尚的儿子,夏侯霸的侄子)。
夏侯霸在西南军区多次与蜀军作战,期间与司马懿的嫡系郭淮产生了矛盾。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被诛杀,朝廷召西南军区的总司令征西将军夏侯玄回京述职,夏侯玄回京后被解除兵权。
替代夏侯玄的是司马懿的嫡系郭淮。
夏侯霸因和郭淮有矛盾担心在军中被害,于是就选择了投奔蜀国。
入蜀时,夏侯霸非常悲催的迷了路,粮食吃完只得杀马充饥,步行入蜀。
幸亏蜀汉刘禅听到消息,派人去接应,夏侯霸这才顺利的到了成都。
夏侯霸的从妹妹(前面也提到了)是刘禅的丈母娘,夏侯霸也算是蜀汉皇亲,当夏侯霸到了成都时,刘禅拉着夏侯霸的手,给他介绍自己的儿子,说这都是夏侯家的外甥。
夏侯霸在蜀国成了姜维伐魏的帮手,姜维北伐时,曾经问过魏国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人物,夏侯霸告诉姜维,钟会、邓艾是个人物,需要小心。
夏侯霸在蜀汉官居车骑将军,后随姜维北伐时阵亡。
夏侯霸“叛魏”,理论上他留在魏国的儿子是要受到牵连,但是考虑到夏侯渊的功绩(也可能考虑到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只是将夏侯霸的儿子调到了魏国的东北乐浪(现的朝鲜平壤)。
注:曹魏联姻错综复杂,夏侯霸的女儿是晋朝名将羊祜的妻子,而羊祜的姐姐是司马师的继室。
第三子夏侯称(叔权)夏侯称小时候就爱和小伙伴玩打仗的游戏,自任渠帅,有违抗不愿意玩的,他就会打鞭子惩罚。
夏侯渊觉得这孩子有些领兵打仗的资质,让他读项羽传和兵书,打算重点培养一下,结果夏侯称说“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大意就是我要有能力天生就会有这本事,学别人干嘛?
十六岁的时候,敢骑着马追老虎,没人拦得住,只一箭就能射杀老虎。
连曹操都听说了这孩子。
另外夏侯称和曹丕的交情也不错,每次参加宴会,很有气势的一坐,连机辨之士都压不住他。
名声响亮很多人都愿意追随他。
照这个趋势发展,夏侯称有极大可能成长为一代将才,可惜的是他十八岁就死了。
第四子夏侯威(季权)夏侯威是夏侯渊第四子,有狭义风范,曾经担任过荆州和兖州的刺史,和曹丕 、曹植的关系不错。
夏侯威有识人只能,在荆州任职期间,发现年轻的羊祜(晋国名将)是个人才,于是出主意将二哥夏侯霸的女儿嫁给羊祜。
有个相士给夏侯威看过相,说他49岁时能担任州牧,但是这一年有个坎,过不去就挂了,过去了就能活到70。
结果真的就是49岁病逝了。
夏侯威有两个儿子,长子夏侯骏,做过并州刺史,次子夏侯庄,做过汝南太守。
夏侯庄的妻子是晋景阳皇后(也就是司马师的老婆,羊祜的姐姐)的妹妹。
夏侯庄的女儿夏侯光姬是西晋琅琊王司马觐的王妃,司马觐和夏侯光姬之子司马睿是后来的晋元帝。
曹家的天下虽然被司马家取代,但是夏侯威搞的这手联姻,保证夏侯家在晋朝依然不倒。
第五子夏侯荣(幼权)夏侯荣是夏侯渊的第五子,从小就很聪明,七岁能写文章,每天看很多书,用不了几天就能记住并理解书中的内容。
曹丕曾经请他做客,当时宾客有百余人,曹丕将宾客的名片让夏侯荣看,他只看一遍就能与每个宾客谈话,不会弄错一个人。
(聪明程度和曹冲有一拼)汉中争夺战,夏侯渊战死,当时夏侯荣在军中,那时候才十三岁,左右劝他赶紧逃走,夏侯荣不逃,对属下说“我父亲为国捐躯了,我怎么能逃呢?
”于是拔剑冲入阵中奋战,最后战死。
第六子夏侯惠(稚权)夏侯惠,夏侯渊第六子,以才学见称,善于写奏章,善于写文作赋。
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燕相,乐安太守。
37岁时病逝。
第七子夏侯和(义权)夏侯和,夏侯渊的第七个儿子,清辩有才论,文帝(曹丕)当相国时,夏侯和是相国左司马。
后来又担任过河南尹,太常,征西将军。
钟会灭蜀反叛,当时夏侯和正出使成都,因抵制钟会有功,回朝后被封为乡侯。
晋朝建立后,夏侯和因议论过立储的事,被晋武帝夺了兵权,迁任光禄勋。
夏侯渊这七个儿子,长子夏侯衡碌碌无为,三子夏侯称(18岁)、五子夏侯荣(13岁)早亡,另外四个儿子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在魏国都很活跃。
这四人在演义中102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被司马懿举荐登场。
懿曰:“夏侯渊有四子:长名霸,字仲权;
次名威,字季权;
三名惠,字稚权;
四名和,字义权。
霸、威二人,弓马熟娴;
惠、和二人,谙知韬略:此四人常欲为父报仇。
臣今保夏侯霸、夏侯威为左右先锋,夏侯惠、夏侯和为行军司马,共赞军机,以退蜀兵。
”由于四人在曹魏的活跃度以及在演义中又是一同出场,因此在有些三国游戏中也被称为“夏侯四杰”。
另注:演义中夏侯楙是夏侯渊长子,应是演义记录错误,夏侯楙实为夏侯惇之子。
参考:
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弟,早年同夏侯惇一起跟随曹操征伐四方,曾先后参加过官渡之战、平定凉州之战,被曹操升迁为征西将军。
在张鲁投降于曹操后,夏侯渊奉命镇守汉中。
但不幸地是,在公元219年,夏侯渊在汉中被黄忠所杀。
那么,名将夏侯渊被杀之后,他的七个儿子后来如何?
长子:夏侯衡,恩宠隆重夏侯衡是夏侯渊的长子,因为夏侯渊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在他长大后,曹操亲自把他弟弟海阳哀侯的女儿许配给他。
所以说,夏侯衡还是深得曹操的器重的。
在公元219年,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于汉中后,夏侯衡继承了父亲博昌亭侯的爵位,而后又被改封为安宁亭侯。
虽然夏侯衡一生并没有做出很大的功绩,但是他的受宠程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次子:夏侯霸,转投蜀汉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在父亲夏侯渊被杀的时候,夏侯霸常对黄忠,甚至是蜀汉咬牙切齿,誓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在黄初中年,夏侯霸被升为偏将军。
在公元244年,夏侯霸被曹芳任命为讨蜀护军,以及右将军,并屯军于陇西。
但不幸地是,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和曹芳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的时候,发动高平陵政变。
因为害怕祸害及身,便弃魏投蜀。
到了蜀汉后,夏侯霸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多次跟随姜维讨伐曹魏。
在公元255年,夏侯霸、姜维,以及张翼等三路大军伐蜀。
此战中,虽然歼灭王经部众数万人,但最后因陈泰前来救援,蜀军只好兵退钟题。
自此后,夏侯霸便下落不明了。
三子:夏侯称,英年早逝夏侯称作为夏侯霸的三子,儿时便喜欢和同伴们玩军旅战阵的游戏,他常自称为统帅。
夏侯渊听到后,暗中称奇,便让人教他《项羽传》,以及学习兵法。
但让人意外的是,夏侯称听到后,却直说“才能是天生的,怎么能去学他人”。
在他16岁时,曾追逐猛虎,最后一箭将其射杀。
也因为如此,夏侯称年少闻名于乡里,他和曹操的儿子曹丕的感情最为深厚。
每次宴会时,他都会坐在曹丕的身旁,再加上他有气势,很多人都愿意跟随他。
可惜的是,在18岁时,夏侯称便英年早逝了。
四子:夏侯威,官至刺史夏侯威有侠义风范,且有识人之名。
在一次偶然钟,碰到了年轻时的羊祜,认为他能言善辩,且有文才,日后必成大器。
所以,在羊祜还未发迹的时候,曾建议夏侯霸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在49岁时,夏侯威便官至兖州刺史。
但不幸地是,夏侯威染上重病,最后病逝了。
五子:夏侯荣,随父战死沙场夏侯荣年少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7岁时,夏侯荣便能写文章。
有一次,曹丕为了考校他是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便让人百余个宾客奏上自己的名刺,而后让夏侯荣去辨认。
结果,夏侯荣全部答对。
在13岁时,夏侯荣跟随父亲夏侯渊镇守汉中。
在夏侯渊被杀后,曾有部将让夏侯荣赶紧逃命,但他并不听劝,而说自己的父亲已经为国捐躯了,自己也不愿苟活于世。
就这样,他单枪匹马的冲向蜀军,最后战死。
六子:夏侯惠,乐安太守夏侯惠年少聪慧,以善写奏折表章而闻名。
其当时所写的文章和赋,常流传于当世,被人津津乐道。
在仕途钟,他先后担任过黄门侍郎、燕相,以及乐安太守。
但可惜的是,年仅37岁时便病逝了。
七子:夏侯和,光禄勋夏侯和清辩有才论,在魏文帝时期,他被任命为相国左司马,侍郎。
在公元264年,钟会和姜维密谋谋反,当时夏侯和正奉命出使成都。
在收到钟会叛乱的消息后,果断率军抵挡钟会。
在平定钟会之乱后,夏侯和被封为乡侯。
等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夏侯和担任光禄勋。
当然,出了上面的7个儿子外,夏侯渊还有一个儿子。
但是,因为当年谯县大乱,再加上闹饥荒。
为了养活已亡故兄弟的孤女,夏侯渊不得不舍弃幼子。
参考:
夏侯渊其实有八个儿子:其中三子夏侯称最为可惜,文韬武略相当出众,深受曹操喜爱,而且和曹丕的关系也很好,可惜未及弱冠之年就去世了;
五子夏侯荣定军山之战中和夏侯渊一同赴死;
最小的第八子被夏侯渊抛弃了,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到处闹灾荒,夏侯渊有个兄长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孤女,夏侯渊无力抚养这么多人,于是狠心抛弃了幼子选择抚养这个侄女,此女长大后被张飞掳去之后嫁给了张飞。
曹魏八虎骑中,夏侯渊不是最厉害的一个,也不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但他的儿子几乎个个都很出色,除了上述提到的三个儿子之外,来看看夏侯渊其余五个儿子在曹魏官居何职,混得怎么样?
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继承了夏侯渊的爵位,还亲上加亲和曹氏联姻,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儿,不过相对而言,夏侯衡反倒是夏侯渊几个儿子中最不出名的那一个(幼子除外),关于他的事迹不多,应该是他去世得比较早,否则以夏侯渊嫡长子的身份在曹魏不可能默默无闻。
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是其几个儿子中名气最大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个,他先是和夏侯尚之子夏侯玄一同执掌西线雍凉大军的兵权,先后出任右将军和讨蜀护军,不过在高平陵之变后,夏侯玄被解除了兵权,夏侯霸恐惧之下逃到了蜀汉,因为他是刘禅的舅舅,所以夏侯霸在蜀汉得到了重用,跟随姜维北伐并一直做到了车骑将军。
四子夏侯威也不错,曾先后出任曹魏荆州刺史和兖州刺史,论成就其实不输于夏侯霸;
六子夏侯惠少有才名,历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燕相、乐安太守,37岁时去世;
七子夏侯和历任河南尹和太常,晋朝建立后为光禄勋。
夏侯渊的几个儿子堪称是虎父无犬子,比夏侯惇、曹仁的儿子们厉害多了,比如夏侯惇的几个儿子几乎没有一个成器的,唯一领军的夏侯楙还成了“怯而无谋“的典型。
参考:
按《三国志》本传记载,夏侯渊的儿子有:长子夏侯衡、次子夏侯霸,另外夏侯霸还有四个弟弟。
太和中,赐霸四弟,爵皆关内侯。
本传中列出了这四个弟弟中的三个: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
剩下一个不知道叫啥。
但是据裴松之注,夏侯渊第三子叫夏侯称、第五子叫夏侯荣。
世语曰:……渊第三子称,第五子荣。
按照《世语》的说法,夏侯称十六岁的时候,曾经随夏侯渊一起去射猎。
十八岁早逝。
夏侯渊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称最多也不能活过221年。
而“太和”这个年号是227-232年。
那么,“赐霸四弟”这四弟里,是没有夏侯称这人了。
夏侯荣和夏侯渊一起战死在汉中,“赐霸四弟”肯定也不包括他。
这么看来,太和年间赐夏侯霸四个弟弟爵位,应该是指还活着的夏侯渊四子。
因此,算上已死的两人,夏侯渊应该共有2+4+2=8个儿子。
夏侯称字叔权、夏侯荣字幼权、夏侯威字季权。
按照古人“伯仲叔季”的排列法,夏侯威应该在称与荣之间,也就是第四子。
所以,夏侯渊的八个儿子,依次是:长子夏侯衡次子夏侯霸第三子夏侯称第四子夏侯威第五子夏侯荣夏侯惠夏侯和(以及不知名字的夏侯某……)夏侯渊的几个儿子,除了夏侯霸的信息多点,其他诸位记载都不多。
夏侯衡继承了夏侯渊的爵位,娶了曹操的侄女,“海阳哀侯”的女儿(我也不知道这位哀侯是谁)。
备受恩宠,后来转封为安宁亭侯。
夏侯霸在正始年间,为讨蜀护军右将军,封博昌亭侯。
是曹爽铁杆。
曹爽被司马懿放倒后,夏侯霸忐忑不安,心想下一个要对付的估计就是自己,于是一咬牙,索性投了蜀国。
夏侯称,我们前面说过他十六岁和父亲一起射猎。
就在这次围猎中,夏侯称亲手射死一只老虎。
曹操听说之后,很是高兴,拉着他的手说:“我今天得到一个人才啊!”可惜享年不久,十八岁就死了。
夏侯威,做过荆州、兖州刺史。
他的次子夏侯庄算是半个皇亲国戚——西晋景献皇后的姐夫。
夏侯荣,自小聪明,七岁会写文章。
汉中定军山一战,曹军战败,军中乱成一团,夏侯荣当时也在军中,身边人让他赶紧跑。
夏侯荣不肯,说:“父亲在此蒙难,我怎么能先跑!”于是也战死了。
当时才十三岁。
夏侯惠,做过乐安太守。
终年三十七岁。
夏侯和,做过河南尹,太常。
参考:
夏侯渊,字秒才,是曹操颇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渊后留守汉中,之后和刘备相争,于定军山被刘备账下大将黄忠斩杀。
当然不仅《三国演义》是如此,在历史上,夏侯渊同样是曹操颇为倚重的名将,他的结局也是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杀。
夏侯渊战死定军山,曹操是很难过的,其死后,谥号为愍。
其实夏侯渊并不只有四子,他是有七个儿子的,分别是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荣、夏侯惠、夏侯和。
夏侯衡是夏侯渊之长子,其妻是曹操之弟的女儿,故深受恩宠。
夏侯渊死后,作为长子的夏侯衡就袭了其父的爵位,后来又被封为安宁亭侯。
夏侯霸虽然是夏侯渊之子,曾为魏右将军、讨蜀将军。
但是因为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和曹爽亲附、部将,夏侯霸害担心自己会被其害,于是就投向了蜀汉。
之后夏侯霸就成了蜀汉后期的重要将军之一,是那时蜀汉北伐时的将领,随姜维一起出征。
夏侯称,是夏侯渊第三子,他和曹丕的关系很好,亦受曹操的喜爱,其有勇有谋,曾十六岁射虎,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不过可惜的是他十八岁就离开了人世。
夏侯威,其性格任侠,曾为荆、兖州刺史,他和曹丕、曹植兄弟的关系不错。
夏侯威在为兖州刺史时,于四十九岁的时候,得了病,他以为这一次可能会死,但是后来渐渐的好了,然而没多久,他又旧病复发而死,他去世后,谥号为穆侯。
夏侯荣,是夏侯渊第五子,其幼时很聪慧,七岁能写文章,在夏侯荣十三岁时。
他的父亲夏侯渊战死定军山,夏侯荣不仅逃走,反而冲向阵中而战死。
夏侯惠,其小的时候也很聪明,他善于奏议。
曾为散骑黄门侍郎、燕相、乐安太守,后在他三十七岁时因病去世。
夏侯和是夏侯渊第七子。
曾为相国左司马、侍郎、河南尹、太常。
在蜀国灭亡后,钟会反叛。
夏侯和出使成都抵制钟会。
平定钟会之乱后,夏侯和被封为乡候。
后来到晋朝建立后,其为光禄勋。
参考:
夏侯渊的儿子不止四个,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夏侯衡、夏侯霸、夏侯称、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夏侯荣。
夏侯衡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
衡袭爵,转封安宁亭侯。
夏侯衡在夏侯渊死后,承袭了夏侯渊的安宁亭侯。
作为夏侯渊的长子,又娶了曹操的侄女,自然令人另眼相看,史载“恩宠特隆”。
虽然曹操父子对夏侯衡很好,但夏侯衡在曹魏并不出名,而且也没有担任什么显要官职。
想来夏侯衡才能一般,所以唯才是举的曹操,只恩宠不重用。
夏侯霸黄初中,赐中子霸......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
闻爽诛,自疑,亡入蜀。
提到夏侯霸,就不得不提张飞的一段风流韵事。
建安五年,夏侯霸的侄女夏侯氏,外出樵采,被张飞所得。
于是,张飞就娶了夏侯氏为妻。
夏侯氏为张飞生的两个女儿先后成为了刘禅皇后。
因为这层关系,夏侯霸来蜀国寻求政治避难。
刘禅见到夏侯霸后,还指着自己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
”同样对夏侯霸厚加恩宠。
夏侯渊被蜀汉所杀,到了自己儿子却要蜀汉庇佑。
夏侯称夏侯称字叔权。
小时候就喜欢聚集儿童,一起玩军事游戏。
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军事天赋。
夏侯渊让其学兵法,他却不肯学,说“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
”十六岁弯弓射虎。
不仅武事了得,夏侯称辩才很好,辩士门都难不倒他。
夏侯称也因此得到曹操赞赏,与曹丕很有交情。
只是,可惜英年早逝,十八岁就去世了。
夏侯威威字季权,官至兖州刺史。
夏侯惠威弟惠,乐安太守。
夏侯惠虽然出身于将门,但却是以文学见长。
史载“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
夏侯和和字义权,河南尹。
这也是个将门文士,以“辩才”著称。
夏侯荣夏侯荣也可谓少年英雄。
少年十分聪慧,七岁就会写文章,而且记性特别好,过目不忘。
年仅十三岁跟随夏侯渊参加了汉中之战。
夏侯渊被杀后,曹军溃败,纷纷逃命。
身边人都劝夏侯荣逃命,但是夏侯荣却说“君亲在难,焉所逃死。
”提着宝剑,出入蜀军阵营,壮烈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