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之战为什么有人说北约不出兵助英国呢

恰恰相反,北约为英国提供了除直接出兵外的几乎一切援助,尤其是美国。
法国也提供了某些帮助。
在马岛战争中,北约组织中的带头大哥美国在政治上(表面上)保持了中立,时任美国国务卿黑格在双方大打出手前对两国进行了密集的斡旋,希望两国能和平解决此事。
美国在政治上保持表面上的中立是因为自19世纪的“门罗宣言”以来,一直将美洲视为自己的后花园,把自己也当成整个西半球的代言人,以美洲的保护着自居。
而英国是自己的大表哥、美国全球战略最重要的盟友,因此两边都不得罪。
而英、阿两根一旦大打出手,手心手背虽说都是肉,但是立马就有了高下之别。
美国为当时军事实力江河日下的英国提供了除直接出兵外的一切援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紧急向英国提供先进武器,尤其以AIM-9L“响尾蛇”近距格斗导弹。
马岛战争中挂载AIM-9L的海鹞战机。
AIM-9L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仅距红外格斗弹,先进的红外引导头可以实现全向攻击。
美国向英国紧急提供了100枚该型导弹。
这使得英军以两艘轻型航母、近40余架鹞/海鹞的脆弱海上航空兵力有效的掌握了马岛海域的制空权。
飞行性能并不优越的鹞/海鹞利用先进的AIM-9L导弹在空战中取得了21:0的战绩,为英军远征马岛立下了不世之功。
2、在后勤、情报方面给予英国大力支持。
马岛战争对英国方面最大的考验就是英国本土与马岛之间遥远的距离,这个距离在8000公里
英国劳师远征,最重要的就是后勤和情报,而这两方面都获得了美国不遗余力的支持。
上图是大西洋上的阿松森岛,位于英国本土和马岛之间,是英国进行马岛战争最重要的中转基地。
该基地原本主要由美国使用,在战争期间美国方面为英国的物资转运、后勤不急提供了大力支持,仅燃油一项,美国就提供了数百万加仑。
在战争期间,美国还动用了侦查卫星、远程侦察机等手段为英军提供了大量阿根廷军队部署方面的情报,为英国发起的圣卡洛斯湾登陆提供了第一手的情报。
3、美国甚至考虑在英国的“无敌”、“卓越”号两艘航母被阿根廷几沉后向英国方面提供一艘两栖攻击舰,使得英国可以继续掌握战区制空权。
英国的两艘航母是英国特遣舰队的核心,阿根廷方面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利用手里的“超级军旗”攻击机和“飞鱼”反舰导弹一直伺机攻击英国航母,有一次都差点得手,只是“大西洋运输者”号当了替死鬼。
一旦这两艘航母中的一艘被阿根廷搞掉,英国的马岛战争就很难打下去。
为了以防万一,英国和美国协商一旦出现特殊情况,美国将向英国提供一艘两栖攻击舰。
美国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排水量近4万吨,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操作海鹞战机的能力,可以与英国的作战体系实现无缝衔接。
美国方面甚至会直接由美国官兵操纵该舰投入战争,但是驾驶海鹞出站的将是英国飞行员。
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可就算是美国直接派兵参战了。
当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英军很好的保护住了自己的两艘航母,这样的借兵也就没有真正发生。
但是,通过此事可知,美国当时对英国的援助是不遗余力的。
除了北约带头大哥美国的援助,北约另一个重要成员国法国也给了英国很大的帮助,这种帮助体现在两个方面:1、法国在战争爆发后停止了向阿根廷方面交付“飞鱼反舰”导弹。
在整个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方面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挂载“飞鱼”反舰导弹的“超级军旗”攻击机,这都是法国产品。
在战争期间,超级军旗使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北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舰。
要知道,阿根廷方面手里总共只有5枚飞鱼,原本订购了14枚,但是法国在战争爆发后以种种理由拒不交货,这算是帮了英国人一个大忙。
试想,如果英勇的阿根廷人手里多一些飞鱼......2、法国提供了幻影3/5与英国的鹞/海鹞进行模拟交战,使得英国飞行员对幻影3/5的性能特点心知肚明,在后来的空战中知己知彼。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就是法国的幻影3系列战机(包括以色列生产的版本),这些战机都是最高时速2马赫的优秀战斗机,性能不俗。
但是英国方面在空战中取得了全胜的战绩,除了上文提到的AIM-9L导弹之外,英军飞行员对该型战机的熟悉也是其中之一。

参考:
首先,马岛战争是在当地居民反殖民情绪达到高峰时才爆发的。
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英国法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除了一些必要的军事基地,所有的殖民地几乎都得到了解放。
而马岛虽然称不上是殖民地,但是从当地原住民的角度来看,马岛在地缘仍然属于阿根廷的领土。
图为马岛战争英军进攻油画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乃至美国的主要媒体都表示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收回,在阿根廷占领马岛的一个星期内,各个媒体发布了各种关于福克兰群岛居民有权决定由哪个国家统治他们的新闻和报道。
并抨击了英国的殖民主义,和赞扬了阿根廷反殖民,反帝国主义的军事行动,英国在国际舆论上的形势非常不利。
图为马岛战争英军补给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只能自行解决拿到问题,北约顾忌到国际影响是很难直接干预的。
而且,福克兰群岛的位置处于偏远的南大西洋,只顾及到欧洲的北约条令并不适用于马岛问题,北约的任何国家都没有义务向英国提供帮助,更何况美国当时因为美洲问题而无法抽身,远征马岛自然只有英国一个。
图为马岛战争英军航母幸运的是,英国虽然在1982年卖掉了最后一艘航空母舰,但却因为到付款的原因,并没有交付给买家,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母迅速披挂上阵前往马岛,这也是阿根廷万万没有想到的。
英国随后轻松地赢得了马岛战争,并驱逐了在那里的阿根廷地面部队,马岛战争的胜利证明了,英国军队即使缩减,英国也仍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远洋战略投送能力的国家,这也促成了日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建造。

参考:
北约组织的宪章第五条规定集体防御原则,实际上只适用于欧洲和北美地区。
这其实跟北约的成立背景显然是分不开的,北约本来就是为了对抗苏联的一种政治军事同盟。
所以他
另外,在北约成立的时候,北约成员国里比如英法,还有西班牙等都有着大量的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殖民地。
如果北约将集体防卫原则试用于所有的地方,那么就会出现了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很可能不得不为英法保卫殖民地而战。
这对于没有什么海外殖民地的欧洲成员国显然来说是一种不可以接受的包袱,即便是作为盟主的美国,当时也正在存心挖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墙角,他当然更不会为了这件事情给她们出兵站台。
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处海南大西洋,深处距离欧洲有上万公里之遥,显然在北约宪章许诺的集体防卫原则范围之外。
因此北约没有当然的义务启动集体防卫原则参与英国的军事行动,这也是阿根廷还有胆子先动手的关键所在。
但是即便北约没有为了英国启动集体防卫原则共同出兵对抗阿根廷,但是并不意味着北约成员国没有支援英国的军事行动。
大量的北约成员国首先采取措施切断了阿根廷武器来源的供应。
于阿根廷的防御作战至关重要的飞鱼导弹到了最后出现弹尽粮绝的窘境,其实正是得益于北约成员国采取这个政策。
阿根廷在多数主战装备方面都无力自己生产和提供足够的零配件,因此当战争进行起来的时候战斗力迅速衰减。
否则阿根廷手里飞鱼的数目再多翻一倍战局,究竟如何恐怕就难以想象了,阿根廷也并非掏不起钱,只是手里捏着银子的求购无门。
北约的盟主美国因为考虑到美英特殊关系和防止苏联插手美洲国家事务的原因,在战争爆发后,从最开始明显偏向英国的居中调停到战争进行中间向英国秘密的提供了大量的监听情报和卫星情报,有力的支持了英军的行动。
这一切,北约成员国的支持都是英国人获得战争胜利的保证。
因此,如果说北约成员国没有支持英国显然也不公平。

参考:
马尔维纳斯(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周边渔产丰富,大陆架富含油气,它距阿根廷本土400公里,离英伦三岛1.3万公里,16、17世纪先后被英国、荷兰、法国等探险家“发现”并登陆,法、英都曾设立居民点,西班牙从18世纪后期控制该岛。
阿根廷独立后宣布对其拥有主权,1833年英国赶走阿根廷人后在岛上驻军,阿根廷从未放弃对其主权诉求。
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发兵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75天后,英国特混舰队夺回“福克兰群岛”,使英国在整个80年代重拾国威与尊严。
阿根廷人则从爱国与欢庆的巅峰坠入痛苦与愤怒的深渊,军政府由此下台。
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针对苏联东方阵营的军事政治组织,东西方以欧洲为核心竞争区域,东北亚、中东等为次要地区,北约不助英国,原因如下:1、远在南大西洋的马岛根本上就是英阿两家的事儿,它属于孤立的领土纷争,不危及除英国以外的任何成员,且在北约防御区域以外。
2、不少北约成员国(像西班牙)认为该问题属殖民遗留,某种意义同情阿根廷,因此英国在北约难寻帮手。
3、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态度。
马岛之争让他尴尬,拉美是它的“后院”,早就不允许欧洲大国再来动粗,同时阿根廷也是美国“伙伴”。
但毕竟英美“血浓于水”,他还是暗中向着撒切尔夫人,而动用北约万万不可,里根绝不会放行。

参考: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英国打的仗。
北约出兵的都是什么时候,都是美国出兵打仗的时候,因为这些国家惹不起美国,美国是北约的主导,所以想不想去都得去。
英国在北约可没那么大影响力,在北约国家眼里,这就是英国自己家的事,和它们的利益不搭边,北约为什么要以集体的名义出兵。
要知道从欧洲到马岛可是跑了一万三千公里,跨越半个地球,这一仗下来,不要说损失,消耗也很大,一直远征军几个月地在海上飘着作战,吃喝拉撒和武器弹药,加上军舰的油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还是在阿根廷的家门口打,这要是损失了,那代价就更大了。
更主要的是长期孤悬海外作战,对士兵的心理也是很大的折磨,英国可是下了血本才打赢这场仗的,所以战争的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所以从始至终北约国家只是给了一些支持,比如法国单方面终止了和阿根廷的军售合同,再比如说美国,给英国提供了阿松森岛作为中转站,从这中转物资和兵力,整个航程就缩短了一半,物资供给就更方便了。
但是真刀真枪还是英国人自己去干,损失还得是英国人自己去承受。
马岛附近可是有很可观的资源的,即便别的国家出兵帮英国拿下来,英国人也不会分它一点。
北约的国家多半都很小,对于大的战争损失承受不起,而一个国家的任何行为都是出于国家利益,感情再好,也得考虑本国现状和本国民众 ,所以对于它们来说,没必要为了这种盟友关系打一仗耗损国力。

参考:
因为马岛战争不是美国发动的战争,虽然北约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政治军事同盟,但是美国才是其中的主心骨,历史上都是美国出兵就要求北约出兵,而且他北约国家一旦出兵,大都是孤军奋战。
图为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他是美国海军布鲁克林级巡洋舰,原名美国海军凤凰城号巡洋舰,可以说他就是阿根廷的主力军舰之一,由此可见美国和阿根廷关系的不一般。
比如,科索沃战争由美国发起,整个北约参加;
海湾战争由美国发起,整个北约参加;
伊拉克战争由美国发起,整个北约参加。
但是反过来,利比亚战争由法国发起,只有部分欧洲国家响应;
马岛海战由英国主打,北约都没有参加。
由此可见,只有美国在具有在北约国家中号召出兵的影响力,其余国家都还不行。
图为阿根廷装备的A4天鹰攻击机,这是原装美国进口产品。
当然,在马岛战争中美国不出兵有他的考虑,毕竟二战后,美国把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视为自己的后院,而且阿根廷和美国关系一直非常不错,阿根廷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时的阿根廷被看做是新兴国家的样板,也是美国极力打造的南美经济自由主义模板。
阿根廷和美国的良好关系,使得美国许多大型船舶通过麦哲伦海峡进入欧洲,包括其余南美国家也大都走这条传统的海上贸易通道。
图为阿根廷海军5月25日号航母,可见其航母甲板上搭载有A4天鹰攻击机。
事实上,在马岛海战爆发之前,阿根廷一直都是一个美国非常支持的小兄弟,在冷战时期,苏联大规模进入非洲,并且在南美输出意识形态,建立了古巴等苏联模式国家,这让美国感到担忧,美国想依靠阿根廷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新兴国家模板成为阻挡苏联意识形态进入的长城。
阿根廷在马岛海战中曾经大量使用了A4天鹰攻击机,这种攻击机就是美国出口给阿根廷的,从1965年开始,阿根廷一共购买了125架A4天鹰攻击机,这种攻击机也曾经大量搭载在美国航母上,可见美国对阿根廷的信任。
图为阿根廷铁矿山,阿根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工业、制造业的好地方,然而却被失败的经济政策毁掉了,成为美国的资源供应地。
另外,阿根廷在工业、贸易、金融上大量的挂靠美国,阿根廷能够崛起其实一开始就是沾了美国的光。
二战期间,欧洲国家互相开战,整个欧洲都被战火洗礼了一遍,美国开足马力生产物资供应欧洲,作为一个资源型国家,阿根廷那些年大量的出口铁矿给美国,造就了阿根廷第一批重工业。
二战后,阿根廷成为重工业发展迅速的新兴国家,曾经被看做是制造业大国,当时阿根廷的基尼系数一度低于0.35,算得上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图为麦哲伦海峡,该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美国大型货轮经常从这里通过。
即便是马岛战争之后,阿根廷依然和美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90年开始,阿根廷就把自己的货币比索和美国的美元挂钩,阿根廷也完全接受了美国为他开出的经济改革药方,当然这个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最后还是失败了,阿根廷也从一个重工业国家退化成一个农业国家,当然这都是后话,其实迄今为止,阿根廷也依然是西方国家的一员,只不过是和英国一家的关系不好罢了。

参考:
这就是帝国主义人面兽性的体现,利益立场市场,国家关系决力的结果,,但必仅欧美法德是盟国北约成员,,,,英国谢菲尔的舰一击沉,,英国惊崩了,,照会法国在不能提供导弹和技术交流,,在英国的强势打击下阿根庭惨败,,二国不在一个量极,英国劳师远征,绕了半个地球,,如果它们能作战能力再强点,花样再多点,信系通讯在发达点,,英国也不会那么猖獗了,,,
参考:
马岛最早是法国人占领的,后来被西班牙人殖民,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收回了对马岛的主权,但从1833年开始英国又武装占领了马岛,从那时起阿根廷一直抗议,但未作效,到了1965年,马岛归属问题第一次提到了联合国,英阿两国谈判,那时英国已在马岛殖民100多年,岛上居民基本是英国人后裔,讲英语,偏向英国,所以英国以马岛居民自己选择为由,拒绝归还,1982年阿根廷以军事行动占领马岛。
图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聚集在五月广场支持总统加尔铁里发动马岛战争。
消息传到伦敦,一片震惊,英国铺天盖地的报纸都写着“耻辱”发表评论,美国马上从中斡旋,而英国首相铁娘子叫道:我要和你单挑!于是组建战时内阁,以海军少将伍德沃德为舰队司令,率竞技神航母,带着20多艘舰船,开赴马岛。
战斗中最精彩的是英国的“谢菲尔德”驱逐舰被击沉,而阿根廷的“拉诺贝拉格将军”巡洋舰被击沉。
阿根廷士兵在马岛上的纪念品商店买的明信片。
在战斗的过程中,因为这是英国的自家事,没有北约加入,但美国一直混在其中,前期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后期给英国提供了很多支持。
美国本来和阿根廷是盟友,当时的阿根廷加尔铁里曾多次访问美国,关系不错,前期美国充当调停的角色,国务卿黑格穿梭于伦敦和布宜诺斯艾斯之间,后来英国同意谈判,但阿根廷不同意,美国调停失败后转而支持英国。
被导弹击中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那时由里根总统下令,先是对阿根廷实行制裁,比如停止向阿根出口军事物资,扣发阿根廷的军事销售执照,同时公开宣布支持英国,让英军在美军事基地阿森松岛上进行中转,还向英军空运了150万加仑的航空汽油,向英军提供了“响尾蛇”对空导弹、激光目标仪等装备,用卫星侦察向英军提供情报,另外美军还在欧洲替英军执行预防苏联的任务,让英国有更多精力进行马岛战争。
图为今天的马岛。
马岛战争,英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赢得胜利,但世界各国军事家对英国的胜利呲之以鼻,但对阿根廷的表现还是比较敬佩的,现在马岛还是英国管辖,但阿根廷依然宣称对马岛拥有主权。

参考:
北约是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欧洲扩张势力范围,牵头建立的涵盖北大西洋周边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
在北约的组织构架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条款就是集体防卫权。
其具体内容如下:如果北约的一个或几个缔约国遭到武装进攻,就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所有北约成员国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包括使用武力,来援助受到攻击的成员国。
说白了意思就是,一个兄弟被人欺负了,所有的兄弟都要抄家伙一起上去帮忙打群架。
这个条款对于欧洲那些被俄罗斯欺负得很惨的小国家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以至于冷战结束以后,摆脱俄罗斯控制的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等国家纷纷迫不及待地加入北约寻求保护伞。
还有一些国家惨遭俄罗斯的一顿海扁,也哭着闹着要加入北约,结果人家北约不愿意接收,比如:乌克兰、格鲁吉亚等。
毕竟北约属于高档私人会/所,不是小区门口的菜市场,不可能随便让哪个阿猫阿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然而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的时候,身为北约成员国的英国却并没有享受到北约集体防卫权的照顾,不得不单枪匹马跟阿根廷人死磕。
虽然最终还是打败了对手,但是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如果不是阿根廷军队运气不佳,战败的一方很可能就是英国人了。
为什么北约盟友们会对英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呢?
首先北约的集体防卫权是有限制条件的,仅限于北约成员国的本土受到军事打击才会生效,如果北约成员国对外开战则另当别论。
所以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东南亚的热带丛林里面打得跟血葫芦似的,阵亡五万多人,受伤致残将近40万人,北约照样也没有放半个屁,更没有派遣一兵一卒来帮忙。
人家美国还是北约的带头大哥,都尚且享受不到特殊照顾,更不要说是英国这种跟班儿级别的成员国了。
马岛位于万里之外的南大西洋,并不是英国的本土,跟北约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而且本身的归属也存在争议,国际主流社会都倾向马岛属于阿根廷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当然不可能明目张胆地为英国站台,更没有出兵支援英国的动机和必要。
不过在暗地里北约成员国还是对阿根廷使了不少阴招,比如法国(虽然当时在名义上已经退出北约,但是依然在北约集体防卫的军事框架之内)就将阿根廷军队使用的主力武器——飞鱼反舰导弹的技术参数泄露给了英国,并找借口停止向阿根廷军队继续供应飞鱼导弹。
美国也向英国提供了许多情报支援和后勤便利。
阿根廷国微言轻,军备体系又受制于人,自然是反对无效,只好吃下了这个哑巴亏,承受了战败的苦果。
作者:刻雨无痕
参考:
原因很简单,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并不在北大西洋条约军事同盟条款范围内,所以福克兰/马岛战争并未触发北约军事同盟条款,北约自然不会出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基于《北大西洋公约》这一军事同盟条约组成,其军事同盟条款主要有以下几条第四条 无论何时任何一缔约国认为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领土之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
第五条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第六条 第五条所述对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包括对于欧洲或北美任何一缔约国之领土、法国之阿尔及利亚、欧洲任何缔约国之占领军队、北大西洋区域回归线以北任何缔约国所辖岛屿、以及该区域内任何缔约国之船舶或飞机之武装攻击在内。
由条约文本可以看出,北约军事同盟集体防卫权条款触发条件,被第六条进行了地理限制,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英国所辖岛屿,而缔约国所辖岛屿受到武装攻击的触发条件,被限制在北大西洋区域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大西洋海域)以北任何缔约国所辖岛屿,所以位于南半球福克兰/马尔维纳斯自然被北大西洋条约摘出去了(我怀疑这个范围限制就是针对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美国显然不会希望自己铁杆小弟之间的武装冲突把自己卷进去),所以在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发生的武装冲突,自然不会触发北约的共同防卫条款。
北大西洋公约把南大西洋摘出去了
参考:
美国为什么不出兵呢?
对于美国来说,英国和阿根廷,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让他怎么出兵啊?
虽然没有出兵,但是美国其实出手了,而且老冤家苏联也出手了,只是两个超级大国这次来了一次隐藏在背后的暗战。
马岛全名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十六世纪末被欧洲人发现,1764年法国率先在东岛建立定居点,随后英国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从法国手上买下东岛,并在四年后以武力从英国手上夺取西岛,自此西班牙享有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
181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出来,并继承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但是1832年英国重新登陆马尔维纳斯群岛后,历时一年夺取全岛的主权。
自此,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争论。
1981年,英国开始从海外殖民地撤军,驻留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英军也在撤军计划之内,这让被国内危机搞得头痛不已的阿根廷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看到了一举两得的机会,攻下马尔维纳斯群岛,以此来挽回民众对军政府的支持。
1982年4月2日,加尔铁里下令武力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请求美国总统里根进行调停,但是加尔铁里居然拒绝接听里根总统的电话,这让里根总统很生气。
阿根廷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之所以能够上台,完全是靠美国在背后支持,现在这个小弟居然敢不听电话,美国只好展开了对阿根廷的军事制裁,禁止任何国家把武器装备出售给阿根廷。
当加尔铁里总统听到英国出动两个航母编队和美国对自己的制裁后,他立刻目瞪口呆,这个完全超出了他的预计,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岛,英国都准备从岛上撤军了,为了这样的岛屿,英国居然不远万里派遣海军过来,而且自己的好朋友美国总统里根还禁止其他国家销售武器给阿根廷。
加尔铁里收手了吗?
武力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后,加尔铁里的威信在全国达到了最高点,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不能收手,于是他向苏联寻求帮助。
阿根廷与苏签订了核协定,苏联向阿根廷提供浓缩铀,回报是苏联可以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与阿根廷联合开采刚被发现的石油矿。
不过,苏联实际上只为阿根廷提供了情报,并没有任何武器援助。
说来也巧,在整个马岛战争的过程中,美国也在向英国提供情报,苏美双方在情报领域上来了一场大对决。
经过七十四天的战争后,阿根廷宣布投降,马岛战争以阿根廷战败结束,但是直到今日,阿根廷仍然在争取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
马尔维纳斯群岛虽然隶属阿根廷,但它却是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为了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英国不会放弃这块殖民地。
阿根廷和英国都是美国的小弟,美国出兵打谁都不好,他能做的就是以关闭阿根廷的武器购买渠道来调停战争,不曾想苏联也偷偷参与进来,真的是冷战时期,哪里都有美国和苏联这对冤家的身影。
【我期待着你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