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婴宁》包含了作者对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

有人说,《婴宁》就是一个傻大姐的故事。
婴宁问钟情于自己的男子王子服:“夫妻之爱有何区别?
”王子服答:“夫妻即为同床共枕。
”而傻乎乎的婴宁接话说:“我不习惯与陌生人睡觉。
”等到这二人见到婴宁之母时,老太太问他们聊了什么,这傻丫头张口就说:“大哥想要和我同睡。
”如此看来,这婴宁定然是痴傻的了吧?
其实不然,她是一个聪明伶俐且心底最为纯洁的女性。
蒲松龄说:“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单单一句“我们婴宁”足见蒲公对此女的喜爱之情。
那么,《婴宁》究竟讲了什么故事?
而婴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故事梗概在一个元宵节的夜晚,王子服在闹市中见到了一个拈花女孩,她的笑容仿佛迎来了春天。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这一眼,王子服对女孩情有独钟,回到家后茶饭不思害了相思病。
他舅舅的儿子吴生得知原由,便骗他说这女孩是自家表亲,又假意答应帮王子服寻找。
但是吴生迟迟没回音,王子服只得按着吴生编造的地址自己去寻。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子服找到了婴宁的家,也遇到了心爱之人。
为了套近乎,王子服对婴宁之母说自己是她的外甥,最后又将婴宁带回了自家。
王子服之母喜婴宁美貌且纯真,邻里街坊爱婴宁的笑容灿烂,就这样,王子服终于娶到了梦中情人。
嫁为人妇的婴宁不改爱笑爱花的本性,甚至卖了首饰去买花,把自家种的跟花园一般。
尽管已成人妻,但是婴宁不改天真性格,偶尔还会爬上树消遣。
这日,西邻的青年见到笑靥如花的婴宁就心生淫意,婴宁见状非但不躲却依然笑着,青年以为婴宁对自己也有意,于是夜晚跑来私会。
这位青年果然见婴宁站在那里,于是就靠过去脱了裤子,而自己的下身却突然钻心般疼痛。
待青年定睛一看,哪里有婴宁,不过是棵枯树,而树洞里竟有一只毒蝎!这青年中了毒半夜就死掉了。
青年的父亲于是告发婴宁的妖异行为,幸而县官知王子服品行便不予追究。
王子服之母告知婴宁,都是她爱笑惹的祸,从此那个笑不止的婴宁再也没了笑声。
一夜,婴宁哭着醒来告知王子服,她的生身母亲是狐狸,养她长大的是父亲的发妻,其实是鬼母,婴宁请求王子服与她共同安葬了鬼母。
最后,婴宁生下了一个男婴,他继承了母亲爱笑的性格,每日笑个不停,这一家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二、故事浅析“婴宁”其名出自《庄子》中的“撄宁”,是道家的一种修为境界,意为“心神宁静”。
蒲松龄赐名“婴宁”,是指这个女子像婴儿一样纯净安宁。
在中国文学史上,哭的最美的女子一定是林黛玉。
林妹妹在花荫下落泪,连燕子都不忍倾听。
而笑的最美的女子就是婴宁。
婴宁爱笑,且时时都在笑。
但是,她真的只是一个爱笑的傻姑娘吗?
当然不是。
婴宁起初与王子服那段关于夫妻的对话,很多人当婴宁不懂男女之情,且过于直率和呆萌。
其实,我认为这是婴宁在逗弄王子服,她之所以敢在母亲面前直言,是因为她的鬼母耳朵有点聋。
大婚之日,王子服深恐单纯的婴宁说出二人闺房秘密,但婴宁怎么做的呢?
她“不肯道一语”,由此看来,婴宁其实只是顽皮,并不是真的痴傻。
美貌是婴宁的优点,但是她竟然也善于做女红,且做得极好。
婴宁还是贤妻,见有人调戏自己,并未因此心生二心。
婆母警告她不可再因为爱笑而害了大家,婴宁果然听话地再也不肯笑了。
这样一个聪明伶俐且极重情义的女子,怎么能不惹人怜爱呢?
然而,婴宁虽然美好,但并不是蒲松龄对封建时代下女性的美好向往,因为婴宁式女子必然是社会所不容的。
封建时代讲究女子笑不露齿,而婴宁的大笑、放肆笑、自在笑本身就是不合礼法的行为。
只能说,婴宁是蒲松龄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但绝不适于生活在当时那个时代。
婴宁是笑着遇见了王子服,最后哭着恳求王子服,且再也不肯露出笑容,这样想来,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疼的女子!如山花般烂漫的婴宁,最终虽然过上了平凡的生活,却再也没有了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性格,这不正是封建时代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吗?
三、笔者小结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总会让人想起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成婚前的婴宁笑声爽朗,而订婚前的史湘云又何尝不是?
怪道贾宝玉欣赏未嫁人的女孩,原来女子成婚后便被套上了礼教的枷锁,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了。
天真的婴宁是未经驯化的纯粹,蒲松龄形容她的笑容令忘忧草都相形见绌。
有人说《婴宁》是《聊斋》中最完美的爱情,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笑的能力,即便有爱人相守、家人相伴,难道真的快乐吗?
恕我不敢苟同。
幸运的是,“小婴宁”可以放肆地笑,而蒲松龄设定他为“男婴”,其深刻的含义不言而喻了。
所以,婴宁是美好的幻想,也是希望的寄托。
这样一个憨态可掬的女子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我是雪忆柔,文字是灵魂的歌者,指尖在书海中起舞,如果您也喜欢《聊斋志异》,请您
千机变幻因狐媚,几许沉浮饰太平。
清史文人多志异,聊斋花草也柔情。
红墙荒野黄昏夜,一笑红尘世利轻。
——文/@兵法天下我们常说:善绘者绘其神,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而不善绘者只能绘其形,同样高明的小说家塑造人物,往往能够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一点加以刻画,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高超的艺术效果。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在作者描写的众多女性中,她无疑是作者心目中古代女性的典范,其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蒲松龄在她的身上可谓不惜笔墨,赞赏有加,因此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诸多封建时代女性的美德。
在他所处的年代,婴宁的形象应该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理想佳人,而今看来虽然并不是尽善尽美,但就其天真浪漫,纯真善良,略带狡黠,少女独有的个性,着实惹人喜爱。
《婴宁》的故事梗概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说一位不谙世事的书生——王子服,正月十五“上元节”与表弟吴生一起观灯游玩,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王子服对她一见钟情,这个少女就是婴宁。
婴宁笑王子服的呆呆看她的傻态,把花扔在地上,带着少女的笑飘然离去。
从此王子服相思成病,郁郁寡欢。
家人无奈便带他出游散心。
在郊外他无意中走到了一户人家,家中的老妇人自称是婴宁的母亲。
这位老妇人竟是王子服的“姨母”,通过交谈得知,原来他朝思暮想的婴宁则是他的表妹。
于是由老妇人主婚,把婴宁嫁给了王子服。
随后王子服把婴宁带回家后,然而从母亲口中得知,姨母秦氏已已经过世多年,对此家人对婴宁产生了疑心,认为她是“鬼魅”。
仔细观察她的日常举止没什么异样,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每日笑声不断,似乎一切忧愁哀伤和她无缘。
书中描写到婴宁第一次到王子服家依然嬉笑自若。
初见王母“浓笑不顾”,甚至“放声大笑”。
婚议中“笑极不能俯仰”,结果她连“新妇礼”也没有行便草草了事,隆重的终身大事几乎被她笑成了一场闹剧。
婴宁不仅憨不知礼,且乐不知愁。
其整日“孜孜憨笑”,真“似全无心肝者”。
婚后的婴宁,最爱鲜花攀在架上摘花赏玩,西邻的一位无赖青年看到美丽的婴宁起了不良之心,婴宁毫不回避,还笑着指花架下的墙,无赖青年还以为是晚上约他墙下相会。
晚上那人如期约会,看到婴宁便伸手拥抱,此时婴宁却变作带刺枯木。
那人受尽戏弄后夜里死去。
他的父亲将其告到官府,王家吃上官司后,王母责怪婴宁行为不检点,都是她的爱笑惹出了祸端,从此婴宁失去了往日的笑声。
随后婴宁忽然哭着对王子服说出身世,原来她是狐仙所生,鬼母养大。
她的生母是一只狐狸,而生父就是王子服的姨父,鬼母就是王子服的姨母秦氏,狐母后来改嫁,是秦氏把她扶养成为人,对她疼爱有加,视如己出。
所以婴宁哭求丈夫王子服能为秦氏和父亲合葬,在小说中这是婴宁的第一次哭。
也许丈夫深切地感受到她虽然没有受到“传统礼教”熏陶,却具有心地善良,体贴孝顺,知恩图报的本真性格,王子服答应了她的请求。
两人婚后一年,婴宁顺利生下一个男婴,令人奇怪的是这孩子在襁褓中就不惧怕陌生人,见人就笑,十分喜庆,人见人爱,大家都夸这个孩子有当年“其母风范”。
女主人公“婴宁”的“笑”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说每一个作者往往有着各自的心里倾向,尽管不是“自传”但或多或少夹杂着自己的影子和人生经历,这是无法逾越的创作模式。
所以这个故事也不例外,我们似乎感到蒲松龄在对婴宁的描写,带有强烈的赞美和自我欣赏,从而将他自己心目中女性的完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婴宁的描写作者主要从她的“笑”入手,也是《聊斋》中笑的最美的一位。
当“婴宁”与“王子服”最初相遇时或在一起时候的笑:上元时节,他们初遇时,婴宁是“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当王子服寻找婴宁,他们第二次相遇时,婴宁“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粘花而入。
”当婴宁见众人时候的笑:“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婢退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当王子服将婴宁介绍给她母亲时“母促令,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
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
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当鬼母见过王子服之后,欲将婴宁许配给他时,“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小节在现实生活过中,笑所体现出的魅力不言而喻。
作者作为一位封建社会的落魄文人,之所以能将一位女性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自然是倾注了他对这一人物的情感,一句“我婴宁”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长者对于调皮小女孩的嗔怪和爱护。
清代点评家何守奇的评价是:“婴宁憨态,一片天真,过于司花儿远矣。
我正以其笑为全人。
”从整个故事中可以体会到,“爱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爱笑”则是其生活的另一部分,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性格上亦憨亦黠。
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邻家女孩”。
同时不失深沉成熟,知恩必报的坚贞姑娘。
“喜欢笑的婴宁”让读者忘了其为异类,自然可亲;
近乎痴憨的单纯与天真构成了婴宁形象的重要侧面,使人物形象独特鲜明丰满,令人过目不忘。
@兵法天下 如是说蒲松龄先生的这则《聊斋》故事,它的一条“明线”,是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不懂人情世故,亦无礼教顾忌的女孩,这一切在妇女备受封建礼教,纲常禁锢的社会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所以说婴宁的性格又是复合性的,生憨之中透着机智,不知“礼”中蕴含着勤劳与聪慧,“无心肝”中更浸透着真挚情感。
它的一条“暗线”,向我们揭示了“婴宁”这个人物,她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
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
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是对那个社会制度的鞭挞和无形的嘲讽。
结束语《聊斋志异》中的“婴宁”篇,蒲松龄先生是经过缜密的构思, 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寄寓自己的生活理想。
同时“婴宁”的人物形象,也许便是作者年轻时的“梦中情人”,或者说是这位“老夫子”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或者就是他生活中的某一位心仪的“红颜知己”。
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佩服《聊斋》:“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短篇小说集。
我是@兵法天下 ,诚答,与大家分享《聊斋》“婴宁”篇,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参考: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花妖鬼狐与人之间纯真美好而又坚贞不渝的爱情,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不人道、不合理及对人性的压制,体现出对封建制度的强烈反叛和批判精神,并闪烁着争取婚姻自由和妇女解放的近代民主平等思想的光辉。
作者借谈狐说鬼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而最大的贡献是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子形象,如纯洁美丽的牡丹仙子香玉、重情义的阿宝,尤其是纯真无邪的婴宁,更充满了十足的人情味,反映出了作者渴望男女青年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由恋爱,是作者对男女纯真之情的向往,对美好婚姻的憧憬,更是对理想女性形象的幻想。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颗明珠,是篇章最长又浓墨重彩的一个天真无邪的奇女子,也是作者的偏爱。
婴宁美貌绝伦,“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以纯真无邪的笑来面对惨淡的人生,以风风火火的情来试探奇幻的世界。
她是作者塑造得最有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也是读者最最难忘的一个奇女子。
小说以婴宁那千姿百态的笑为红线贯穿全文,描写了婴宁与书生王子服的爱情故事,使人忍俊不禁、爱不释手。
王生在一次元宵节游园中初见婴宁,便被其迷住。
不单为她美丽的外表,更因为她的纯真、她的憨直、她的爽朗、她的纯情和她那不知愁的笑声。
当婴宁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便“笑容可掬,容华绝代”,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一笑,笑出了书生的情思,笑出了妙女的纯真。
然而这才是婴宁给予读者许多笑中的一个序幕,殊不知婴宁奇特的笑便是她独特性格的展示。
作者不厌其烦,巧妙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笑语,感染着读者。
她见花而笑,见人而笑,嬉戏时笑,坐着笑,站着笑,走着笑,而且从树上下来也“且笑且下”,更甚者则是她连举行婚礼时也“笑极不能俯仰”,致使婚礼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下去。
她真是笑来笑去,笑进笑出,整日生活在自己的笑声里。
婴宁的笑,笑傻了封建礼教,笑走了封建统治者,笑来了左邻右舍,笑进了所钟爱的有情人家,进而也笑破了人生。
她是“笑的化身”,是“不知愁的别名”。
相比之下,《红楼梦》中的黛玉却是“眼泪的化身”“多愁的别名”。
她笑得洒脱,笑得灿烂,笑得忘我,这也正是书生倾心爱恋之处。
她的笑不但令人倾心,也给人解忧。
婚后,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
她的“一笑”,顷刻间为婆婆解除了忧烦恼怒。
自古以来,婆媳之间关系难以相处,然而她不但相处得好,而且总是因那美丽的一笑,轻松自如地使婆婆那世俗的烦恼烟消云散。
这一笑,笑走了隔阂,笑跑了烦恼,笑来了友好祥和,不仅博得了婆婆的青睐,也博得了邻里的赞扬。
你看,婴宁一进王家,“满室妇女,为之粲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好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在那个“笑不露齿,坐不动膝”的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婴宁的笑带给了女性世界一片欢乐、一阵轻松、一份美好。
她的笑不仅不使人生厌,丝毫没有损害自己的妩媚,反而博得了众人由衷的喜爱。
作者不仅以愉悦的情调写婴宁善笑、爱笑、含笑,而且将她那千姿百态的笑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叫奇,充分反映出了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完美形象。
小说中对她善笑的描写有二十多处,而且笑容笑态各不相同。
如“笑容可掬”“复笑不可仰视”“狂笑欲堕”“浓笑不顾”“声大笑”“孜孜憨笑”“笑处嫣然”……正是在这些不同的笑容笑态中,一位娇憨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读者不仅悦目于千般笑态,而且动心以万般情怀。
你看她,有时笑容可掬,有时指花含笑,有时倚树狂笑,有时孜孜憨笑,有时吃吃而笑,甚至有时还笑得不可俯仰——这千变万化的笑态,毫不雷同,并且聚集在她一人身上,好一个纯真可爱、憨态可掬的奇女子!每每掩卷而思:古今中外,还没有哪一部小说如此写笑,如此写人,有如此巧妙的传神之笔,令人倾倒,使人叫绝。
更加使人叫绝并历来为人称道的,是婴宁在深山同王生会见时她的三次大笑:“媪曰:‘唤宁姑来。
’婢女应去。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媪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媪曰:‘此王郎,汝姨子。
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
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
生又言之。
女复笑,不可仰视…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莲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这一段,婴宁简直是“一笑生神”,写得非常精彩!通过这一次次的笑声,作者写出了婴宁的美丽、天真娇憨、多情。
王生对婴宁的爱恋,她早已一目了然、心领神会,可她的反应是揶揄,因为她深知自己的狐女身份。
当她得知要见的人就是自己揶揄过的书生,而且正是她姨兄时,这种有趣的巧合,立即引来了她的第一次感情的强烈爆发。
为此,“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正式见面后,她遭到老母的训斥,于是“忍笑而立”,但又因王生泄露心思而没有被老母听懂的情景,而“复笑不可仰视”,强行抑制的感情像一股决堤而泄的水奔涌出来,她出现了感情的第二次爆发。
最后,书生那“注目不移”的神态,重现了元宵节初见时的痴情,又使她用“大笑”掀起了第三次感情的高潮,用“以袖掩口”的藏笑暗中发展,并用出门后“笑声始纵”的尽情狂笑,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真切地感受到婴宁那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以笑传神,以笑显形,使人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能闻其笑而知其情、见其人。
婴宁的纯真不仅表现在她的笑态中,还表现在她那真诚感恩的“反笑为哭”中。
当身为狐女的婴宁感到婆婆和丈夫对她“皆爱无有异心”时,她那试探人生的心理完全解放了,但她又为自己的狐女身份而深感不安。
终于,“对生零涕”,“哽咽”着直言自己的身世,然而婆婆与丈夫得知之后对她反而更加疼爱了。
这就是婴宁,作者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了她那富有立体感的人情味,反复通过各种“笑”,来反映封建女性对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幻想。
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被父母遗弃,鬼母收留了她,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附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面前故作痴状,不解共寝之意,甚至似痴非痴地说:“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以此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
是啊,女儿有什么隐私不可告诉母亲呢? 纯真的性格,做人的准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纯真无邪的婴宁热爱生活、幻想美好的未来,这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正如电视剧《婴宁》中的歌词:“我带着微笑走入人生,万缕痴情化作一片笑声。
人有虚假我笑虚假;
路有不平,我笑不平。
但愿人间充满笑,天荒地老留真情”。

参考: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直被看成是揭露社会黑暗腐朽、反封建礼教的一部旷世奇作。
《婴宁》这个故事更是全书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一个,婴宁这一角色究竟是不是蒲松龄心中的\"完美女性\",还须从蒲松龄现实生活中的发妻刘氏说起。
蒲松龄的妻子刘氏是个\"封建女性的楷模\"。
蒲松龄出生在山东济南府的一户没落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以博学闻名乡里,可惜参加科举屡试不中,无奈之下转而经商,赚了不少钱,蒲家也成了地方上有头有脸的门户。
蒲松龄出生的时候,家道中落,比起繁盛时差得远了。
不过,好在家底丰厚,蒲松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吃穿用度也不用发愁。
等蒲松龄长到16岁,他父亲大手一挥,先成家后立业,就给他定下了一门婚事,结婚对象就是同乡的刘氏。
刘家对于这桩婚事,满意的不得了,为什么?
当时清朝刚建立没多久,济南府流传着一个说法,朝廷打算在民间选一批适龄女子送到后宫去\"充宫掖\",一时间,济南有女孩的家庭无不人心惶惶,赶紧给孩子张罗婚事,嫁给平民百姓总比拉到皇宫十年五载见不到面强。
刘家人是真着急,订婚之后赶紧把女儿送到蒲家避风头,等到选人入宫的传言停息之后,才把女儿接回家。
过了两年,蒲松龄18岁成年,就和刘氏正式成婚,蒲松龄的婚礼,从始至终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他和刘氏都毫无话语权。
刘氏嫁给蒲松龄,并没有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贵日子。
蒲松龄可以说是完全遗传了父亲的\"倒霉运气\",虽然他会作诗、会作文、会写剧本、会写俚曲、会写小说,可是偏偏没有考试运,做不好八股文,考啥啥不中。
蒲松龄23岁,长子出生,次年,乡试落榜。
蒲松龄35岁,四子出生,同年,乡试落榜。
直到51岁,乡试第六次依然落榜,此时,蒲松龄的长孙都6岁了。
年过半百报国无门,蒲松龄的前半生都是在当老师、做幕僚、写剧本、准备考试中度过的,看上去忙忙碌碌,兜中铜板却没几个。
很多仕途顺利的人,在蒲松龄这个年纪都混上三品大员了,可是蒲松龄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考到两鬓斑白的老年人,依然连做官的门槛都没跨过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蒲松龄做不成官,也不必经历宦海浮沉,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文艺创作中。
在\"外出务工\"的时间里,蒲松龄创作了400余篇鬼怪小说,集结成一本《聊斋志异》,此书一经发行,便是风靡全国。
再说回刘氏,虽然蒲松龄与刘氏是\"盲婚哑嫁\",婚前毫无感情基础,但是,结婚后两个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感情非常坚固。
刘氏本身就是敦厚善良的人,她孝敬公婆,抚养子女,蒲松龄外出讲课,常年不在家,刘氏依然把家庭打理的仅仅有条。
刘氏身上体现了很多封建社会认同的女性美德,比如贤惠、温柔、勤劳、孝顺。
蒲松龄也很爱自己的妻子,刘氏病亡后,蒲松龄写下了多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叩不一应,泪下如流泉。
\"\"一自长离归夜台,何曾一夜梦君来?
\"足以见两人的感情。
要是非要给刘氏挑个缺点的话,恐怕就是不通诗书了。
刘氏虽然贤惠,却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女性,既不识字,也没文化,家务活、女工纺织都会做,可是,要说和擅长舞文弄墨的蒲松龄在精神上有沟通和交流,那便是难于登天了。
两人在文化层次和思维方式上的区别,体现在一件小事上。
蒲松龄50岁的时候还是放不下执念,要去参加科举,刘氏就劝他,要是有当官的命,现在早就为官做宰了,既然屡试不中,说明咱们没这个命。
当官虽有好处,可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快乐,何必非得掌握大权才开心呢?
刘氏的话也没错,不过,看到儿孙参加考试,蒲松龄还是会念念不忘,时常向妻子念叨这个想法,可是刘氏表现得很淡漠,并不在意蒲松龄的执念。
后来,蒲松龄打趣地问她,难道你就不希望我当了大官,这样,你就是夫人了。
可是,刘氏却回复他,我有儿子有孙子,吃穿不愁,已经很满足了,不会有别的想法。
由此可见,刘氏敬他爱他,却不懂他,蒲松龄追求仕途,这是他的志向所在,刘氏却满足于朴素简单的生活,她不能理解丈夫的胸襟与抱负。
刘氏对生活的期待是吃穿不愁,可蒲松龄早已过了这个阶段,他追求的是个人成就与自我实现。
两人的生活理念没有高低贵贱,但是,显然,它们并不一致。
所以,蒲松龄从发妻刘氏这里能够得到照顾和体贴,但是得不到灵魂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共鸣。
婴宁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聊斋的故事中,婴宁是个妙龄女子,她是狐仙与人间男子偷情生下的孩子,天真明媚,不谙世事、干净纯粹,婴宁最大的特点是善良、爱笑,无论面对谁,都是怀着善意去相处。
蒲松龄并非对妻子刘氏失望而塑造出婴宁这个人物,相反,他是因为深爱发妻,才以\"婴宁\"去描绘心中理想女性。
婴宁的出身很奇特也很辛酸,但是她天性自由,永葆少女一般的纯真和善良,她对于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
与庄严、谨慎、周到的少妇相比,与孝顺、体贴的刘氏相比,婴宁是甜美可爱的,她的身上有封建社会大多数女性没有的娇憨、无邪。
只可惜,在故事的最后,婴宁被婆婆嫌弃\"太憨生\",狠狠地训诫她一番,之后,婴宁再也不笑了。
或许婴宁是蒲松龄对于女性的幻想,在聊斋的世界中,不需要一个勤劳、孝顺、贤淑的刘氏,而渴望存在一个天真、活泼、纯洁的没有被\"三从四德\"驯化过的\"婴宁\",她可以去支持蒲松龄的理想,也能给本就压抑的生活带来阳光。

参考:
蒲松龄生在明清易代的乱世,又有一个逐渐败落小地主家庭的背景,根本无力抵御当时黑暗的政治,也痛恨周围人人自保的人情世故。
当时的女子更是难以处事生存,所以,他舌耕笔耘,写了为当代女子抱不平,讽刺黑暗的一系列古代讽刺小说。
而他笔下的狐妖婴宁就是他理想中的状态,以此来讽刺当时社会对女子不等的地位和尊卑。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那么在《婴宁》中包含了作者对封建女性的那些幻想和期待?
一、女子可以“大笑”,轻松做自己,不能把“笑不露齿”过分解读成枷锁。
蒲松龄在《婴宁》中以“爱笑”的婴宁为女主人公围绕展开的一个传奇唯美的爱情故事。
婴宁的笑不但没有受到众人的排斥和憎恶,相反得到了周围的喜欢和亲切。
鬼婆婆的宠爱,婆婆的包容,老公的疼爱,还有街坊邻居的接纳,让爱笑的婴宁有了一个完美的归宿。
正是用了这样的反讽,蒲松龄借此来讽刺当代社会对女子的局限和桎梏,期望所有女子可以轻松做自己,而没有太多不公平的礼教限制。
二、女子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包容她的任何身份,平等友爱。
婴宁是狐妖,她是知道的,她也知道人们会惧怕反感他们,所以她用了笑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直到最后,她感受到了婆婆和老公的疼爱,才敢开口说明实情。
婴宁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家人的体谅和包容,再也不用因为出身的不同,身份的区别而被看低或是出现不公平的差别对待。
三、女子都应该有一个好的婚姻,有婆婆疼爱,也有老公的陪伴和支持。
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
母时遇见,辄诃之。
女足不改。
婴宁特别爱花,已是痴迷状态,院子里有一个木香树架,婴宁经常攀爬上去,摘下花朵用来簪戴、玩赏。
婆婆看见,总是轻声责怪训斥,生怕不小心摔着自己。
婴宁却撒娇始终不改。
婴宁喜欢花,偷偷典当了自己的首饰,买回来花种,种得满院都是,婆婆不但没有责怪质问,还常常帮忙浇水除草。
这样的婆媳关系别说是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羡煞旁人的。
一夕,对生零涕。
异之。
女哽咽曰:\"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
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
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
有一天晚上,婴宁对着王子服流下了眼泪,王生觉得很奇怪便问了她。
婴宁这才哽咽着说道:以前因为相处的日子短,怕说出来吓到大家,如今看到婆婆和你都很疼爱我,便告诉你们也许没有妨碍吧?
我本是狐狸生的。
母亲临走时,将我托付给鬼母,相依为命十多年,才有今天。
听完婴宁其实就是狐妖的王子服也没有心生芥蒂,与婴宁依旧相爱如初,并帮助婴宁完成了将老母亲与父亲合葬的愿望。
这样的夫妻恩情又何尝不是世间最难得,所有的女子都该拥有这样美好的爱情。
更何况,婴宁虽为狐妖,但活泼善良,孝顺有佳。
她的报恩孝道不是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两全\"忠高于孝的孝道,而是农民的\"养儿防老\"理想的孝道。
这三点便是蒲松龄在《婴宁》中,对封建女性所有的幻想和期待。

参考:
首先婴宁爱笑,她的笑贯穿始终,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子不能开怀大笑,而婴宁不同,她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她的笑就是她内心的自然流露。
而古代对于女性的要求,是“笑不露齿”,婴宁恰恰违反了这个原则,因为婴宁打破世俗的笑,也令人耳目一新。
蒲松龄写这个女性,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了她,封建礼教束缚下女性少了灵动,而婴宁却是不同,有自然的灵动与可人。
婴宁的美,在于自然,在于不事雕琢婴宁长于山野之间,她与王子服的爱情,真诚且没有杂质,她的笑也如山间清泉,纯粹而干净。
对于婴宁这个形象,蒲松龄倾尽了极大的想象,也把他对于女性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注于笔下。
王子服初见婴宁时,她捻花一笑,惹得公子多情,花与美人,最是相得益彰。
婴宁是一个孤女,这样的生世最是引人怜惜,也最容易伤感,而婴宁的表现却是娇笑嫣然,完全没有愁容满面,作者运用了反复的描写,把婴宁的笑容进行了着力的渲染。
婴宁的生活,就是与花为伴,花和美人,本来就是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蒲松龄刻意把二者放置在一起,也可以想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直到最后,王子服抱得美人归,婴宁依然用良田换花之良种,把屋前屋后都栽满鲜花。
花是婴宁与王子服的媒人,直到最后,婴宁都记得与王子服相见的情景,这也是婴宁对于爱情的忠贞。
婴宁生长于山野,爱笑,她的美丽就在于她的自然与不事雕琢。
因为这些美好,作者笔下的婴宁才格外美好。
封建礼教,最终还是扼杀了婴宁的爱情婴宁爱笑,这是出于她的本性,但是封建社会并不能容忍她这样的放肆。
“三从四德”的教化依然是那个时代的主流,蒲松龄把自己对于女性的美好,都一概给了这个形象,可是最后他还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们展现了一个悲剧式的结尾。
婴宁以笑出场,与王子服二次相见时,人未到而笑先闻;
入内则“尤掩其口,笑不可遏”;
受母斥责仍“忍笑而立”,转眼间又笑得“不可仰视”。
这些都表现出婴宁的天真无邪,作者笔下的婴宁就是他所期望的样子,而不是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的木讷。
笑容是婴宁的本性,当她自然的本性被扼杀之时,就是她离开之时。
所幸的是,“小婴宁”把她的笑继续延续了下去,这也是作者为美好事物毁灭后,留下的一丝希望。

参考:
《婴宁》这篇小说章节里从头到尾其实都是在写人,主人公婴宁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思想创新革化的人物。
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
因此作者只是给它罩上一件狐的外衣,创造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婴宁,她集中了女子所有美好的品性。
同时作者又深刻地意识到,这类人是无法在当进的封建社会中存在的,她们只能生活在虚幻的“世外桃源”式的环境中,永远只能像梦幻般的存在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幻想中。
?从中我们可以看,婴宁是当时封建社会女性形象的代表;
是一种不受任何约束、完全自然的人的存在状态,这种生存状态是作者渴望的,同时也是当时的社会所无法容忍、竭力要扼杀的。
处在封建专制集权压抑下的人们的心灵已经被扭曲,他们天性在这种压制中不断生出许多腐朽丑恶的东西。
这也正是作者写《婴宁》篇的用意所在,即对理想生存状态下美好人性回归的呼唤,同时也是反衬作者对所有封建女性的幻想。

参考:
蒲松龄小说中描写的婴宁形象绝代无双的外貌、爽朗爱笑的个性、憨态可掬的举止、孝顺善良的底色,应该说是比较完美的女性形象。
一、真实封建社会的地位真实的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及其低下。
女子只能依靠男人而活,所谓婚前从父,婚后从夫,夫死从子,没有自己的决定权,甚至到结婚晚上才能知道对方的样子,盲婚哑嫁。
在长期的男权压迫洗脑下,已经习以为常的认为没有什么不对,反之男人可以去青楼,可以纳妾,女人要是嫉妒,还会认为不贤惠。
丈夫死袭后再嫁会被认为不贞。
封建制度规定只有儿子,特别是长子才有继承家业的资格,从而彻底剥夺了女性成员的财产权甚至是对自己嫁妆的支配权。
而女性上位的一条很重要的通路就是“母凭子贵”,这也酿成了多少宫斗大戏,历朝历代周而复始的上演。
二、《婴宁》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在当今社会眼光来看,婴宁仍然是一个身出天然、质洁品优的女性形象。
更何况在封建社会中来看。
这个形象与当时社会的要求形成了尖锐鲜明的对比。
作者蒲松龄多次科举不中,本身就带有情绪。
在自己的著作中通过各种巧妙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是观点和想法。
就如红楼梦一般,借了虚幻之说、他人之言,抹去时代背景,才敢直抒胸臆。
今天玄幻流的网络小说层出不穷,我也曾看得激动万分。
现实中实现不了的幻想都能在作品中获得满足。
结合多个古代作品,我们会发现,人性天然,即使时代的枷锁再沉重,也磨灭不了人性的蓬勃。
就像晴雯的刚直热烈、就如婴宁的不畏世俗。
作者借王子服的视角和与婴宁相遇、相思、相寻、相见、相爱的过程,再通过叙事手法蒙上了一层魔幻的神秘面纱后,让我们对这个“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的婴宁念念不忘。
即使婴宁最后受了劝告“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还是“日未尝有戚容”。
这不卑不亢的坚持是一种直击人心的感动,精神力量更甚于外貌的影响。

参考:
为什么说婴宁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完美女人呢?
理由很简单。
婴宁是清朝作家蒲松龄笔下《聊斋》中的女主角之一,婴宁本是狐狸成仙,上元节这天婴宁玩耍时恰遇同来游览的书生王子服,书生对婴宁一见倾心继而茶饭不思,思恋成疾,最后二人经历苦难猜忌,终在一起。
婴宁集合了作者对于理想女性该具有的所有优点,和旧时代的女性相比,婴宁无疑是绿叶群里的一朵鲜花。
和旧时代的女性相比,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
蒲松龄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
因为爱笑,她和一般的千金小姐大不相同,那种天真善良是最吸引王子服的一点而婴宁的天真无邪来自于婴宁从小生活的封闭环境。
婴宁生活在山峦起伏却寂无人行。
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这是一个封闭的世外桃源,没有外界礼教的熏染,也没有世俗风气的浸浊。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女,不懂人情事故,只有自然与清纯,这种女人是最可爱的。

蒲松龄通过对婴宁深入描写,通过一个“笑”字,来全方位展现婴宁的性格和品德,表达了自己心中完美女性的形象,从而暗含着对过去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的不满和批判,可以说,婴宁就是蒲松龄心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不光是蒲松龄,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婴宁也绝对是理想中的妻子。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说,婴宁如此完美?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婴宁》。
《婴宁》这篇小说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书生,他叫王子服,这个人非常聪慧,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这个秀才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过去封建时代,许多人懂事起就开始背诵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内容之繁多,学习之枯燥,让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许多人可能学到胡子都白了,也未必能考上个秀才,王子服十四岁就考中了,真可谓是才华横溢。
王子服虽然学业有成,但是也是个苦孩子,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定了个亲事,结果未婚妻还没等到出嫁,就死了,你看看,这王子服这点子,也真是背。
但是俗话说得好,有一失就有一得,王子服的好运气马上就来了,一个完美的妻子正在路上等他。
有一天,正好是上元节,有一个叫婴宁的狐女,她在郊外游玩,不料路上正好遇见王子服,这王子服一见婴宁貌美如花,谈笑风生,立刻像被婴宁勾去了魂儿一般,怅然若失,见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脑子里都是婴宁的音容笑貌,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单相思,王子服对婴宁一见钟情了。
这王子服一到家,往床上一躺,不吃不喝,这下可愁坏了他母亲,过去的人都迷信,以为王子服中了什么邪,就请人来驱鬼,但是根本不管用,因为王子服根本不是中了邪,他是得了相思病了。
后来,在亲人们的劝解下,王子服终于把思念婴宁的事情说了出来,家里人一看,嗨,这算什么事呢?
喜欢人家女孩,就讲出来嘛,找到那女孩,上门提亲不就结了,王子服这才放了心,终于笑了。
王子服与婴宁此后,因为心里有了期盼,王子服开始吃东西了,过了一阵子,他恢复了,但是家里人始终也找不到婴宁,他心中十分焦急,听家里人骗他,说婴宁应该住在山里面,离这里也就三十多里路,按捺不住的王子服决定靠人不如靠自己,他要亲自去寻找梦中情人去。
这王子服说走就走,自己就进了山,但是人生地不熟,他也不知道是走到了哪里,只是感觉这个地方的环境是真不错,突然,他看见前面的山谷下有几间房子,房子虽然不算阔气,但也十分干净,在这鸟语花香的山间,也别有一翻情趣,王子服正在房子附近休息。
突然听见房子里面有女孩说话,他好奇,在那里仔细听着,这时候,他突然看见自己朝思暮想的美貌女孩从外面回来,进入了房子,王子服真是高兴,想进去,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急的在外面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一等,就从早上等到了中午。
这个时候,房子里出来个老太太,看见王子服,就上来询问,两人这一攀谈,老太太就让王子服进屋住一晚再走,王子服一听,真是喜出望外啊,终于可以进屋了,能见到自己心上人。
进屋后,王子服在闲谈中说出了自己的身世,不料,老太太竟然说自己是王子服的姨妈,原来还是亲戚,这就更不见外了,一家人啊。
老太太就把那个女孩带过来,给王子服认识,王子服终于知道了,这个爱笑的女孩就是婴宁。
这个婴宁有一个特点,特别地爱笑,而且还不是笑不露齿,而是前仰后合地笑,经常笑得直不起腰,她还特别喜欢花,常常
婴宁因为爱笑而引起的风波就这样,到了第二天,王子服在树上看见了婴宁,这婴宁在树上看见了王子服顿时大笑不止。
从树上下来后,王子服借机跟婴宁表达爱意,但是婴宁根本听不懂,只认为亲戚之间的爱是很自然的,逼得王子服就解释,自己说的爱是可以在一起睡觉的那种男女之爱,婴宁听了,居然回答一句,我不习惯和陌生人一起睡觉。
而且婴宁居然还把王子服的话告诉了她母亲,惹得王子服很是难堪。
而婴宁却不以为然,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见婴宁真是洁白无瑕,心思单纯到了极点了。
后来,王子服的家里人来找他了,王子服就经过老太太的允许之后,带着婴宁回家了。
婴宁来到了王子服的家里,王子服的母亲打听了一下婴宁的身世,虽觉得可疑,但马上被婴宁的大笑给打断了思绪。
婴宁的大笑把周围的人们全部感染了,大家都十分喜欢她,人缘特别好,婴宁在结婚的时候,还笑得直不起腰,甚至连婚礼的礼节都无法进行。
婴宁深受王母的喜爱,只要她一看见婴宁,心中的烦闷顿时就会消散。
婴宁还有个癖好,那就是爱花爱到了极致,她把首饰都偷偷卖了,换钱来购买珍贵的花种,把房前屋后都种满了鲜花。
婴宁因为爱笑也引出了一场风波,有一个邻居的儿子,看见婴宁爱笑,以为是对他有意,就来勾引婴宁,结果婴宁变作一根干枯的木头,对方没有得逞,那个人回家就死了,结果对方把婴宁告到官府,幸亏官府没有听信邻居的话,没有怪罪婴宁,但是王母却不免对婴宁责备了几句,认为都是婴宁太爱笑招惹的是非,婴宁听了王母的话,也妥协了,说再也不笑了。
有一天,婴宁大概是压抑了太久吧,她终于忍不住了,哭着对王子服说出了自己的身世。
说她本来是人和狐狸结合生出来的,属于半人半狐,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还没有合葬,他请求王子服帮助自己尽一下孝道,把父母合葬了。
后来,婴宁为王子服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从小就爱笑,还真是随了他的母亲了。
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至此,这个故事就结束了,从这个故事的梗概中,我们大家一定对婴宁有个初步的了解了,婴宁,可以说,与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女性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看看,封建礼教要求下的女性是什么样子的?
封建礼教里的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女性没有出嫁要听父亲的,出嫁了要听丈夫,丈夫死了要听儿子的,四德讲究德行,言语,容貌,技术,女孩从小就得能干各种农活,要守贞洁,话也不能太多,要有修养,容貌上也不要过分打扮自己。
婴宁是蒲松龄幻想的完美女性女性有了这么多的繁琐礼教的束缚,难免失去天性,天天压抑着自己本性生活。
我们再来看看婴宁的表现,我就知道她是有多么理想化了,可以说,是蒲松龄幻想的完美女性毫不过分。
首先,婴宁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婴宁特别喜欢鲜花,她甚至变卖首饰来买名贵花种,把房前屋后都种上了鲜花,自己平时也喜欢拿着鲜花,这既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也体现了婴宁为了追求自己的本心,不受理教束缚的那种追求爱好和自由的可贵精神。
其次,婴宁很纯,王子服刚见到婴宁的时候,跟婴宁表达爱意,婴宁根本听不懂,甚至王子服说自己的爱,是和她一起睡觉的男女之爱的时候,婴宁都不能体会其中真意,甚至还对自己的母亲去说这件事情,可见婴宁的品质是多么纯正,她根本未经人事,单纯到极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纯洁的一切条件。
再次,婴宁爱笑,我们通过婴宁的一举一动,就会有深切的感觉,婴宁太爱笑了,而且她的这种笑并不是笑不露齿,斯文的假笑,而是流露真情实感的哈哈大笑,这种真正发自内心的笑是最能打动人的。
所以,她的人缘才如此之好,人们一见她就特别地喜爱,大家见惯了周围的人们那种想笑不敢笑的尴尬,对这种真性情的笑,十分欣赏和陶醉。
第四,婴宁非常孝顺,婴宁作为一个如此爱笑的人,她竟然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合葬和丈夫哭诉身世,这就让大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如此爱笑的人,终于哭了,而形成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尽孝道,多么震撼人心,人们对婴宁的形象立刻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婴宁虽然爱笑,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顾忌,婴宁因为邻居调戏自己而死亡的事情,受了王母的责备,这个时候,她一来是不想让王母难做,二来不想因为自己的爱笑的行为影响了自己丈夫的形象,她真的就收敛了笑容,但是她虽然表面上为了顾忌家庭,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她的心里还是原来那个充满阳光的婴宁。
通过
婴宁不光是蒲松龄眼中完美的女性,就是今天,她也是一切美好女子的榜样!
参考:
《聊斋》里的女鬼野魂、女狐花妖,为什么让人读起来,不觉得阴森可怖,反倒倍感亲近呢?
她们身上有许多普通男人共同渴望的品质。
比如不嫌贫爱富、秉性善良、忠于爱情、认定的人生死不渝……,这些品格在女狐婴宁身上都有体现。
婴宁对穷秀才王子服的爱,可以视为蒲松龄心中对完美女人的诠释表达。
蒲松龄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都和他生活中的两个重要女人分不开。
1、蒲松龄的原配妻子刘氏。
我们都知道蒲松龄一生才高却命运坎坷,终生于贫穷相伴。
《聊斋》中,最多的男子形象就是穷秀才、落魄举子。
但蒲松龄生活中的结发妻子刘氏,一生陪伴蒲松龄,没有嫌贫爱富。
反而在蒲松龄长年痴迷科举考试心情落寞的时候,经常开导抚慰蒲松龄。
给了蒲松龄心理上莫大的温暖慰藉。
所以,《聊斋》里女性的内在美德,多是这位原配妻子刘氏在蒲松龄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
2、蒲松龄的梦中情人顾青霞。
顾青霞是蒲松龄的同窗好友孙惠的小妾。
不仅长相甜美,而且善读诗书满腹才华。
蒲松岭最痴迷陶醉的就是听她吟诗。
这些,都是蒲松龄妻子刘氏所欠缺的。
在精神上,蒲松龄痴情地迷恋着顾青霞,为她写下了很多诗句。
我们在婴宁、聂小倩、乔娜、花姑子……等等众多女鬼花狐身上,都可以看到顾青霞在蒲松龄心中留下的完美女性形象。
综而概之,《聊斋》里以婴宁为代表的大多数外貌殊丽、内心善良的女性形象,多是源自蒲松龄妻子刘氏、梦中情人顾青霞结合起来的艺术形象。
正是她们给了蒲松龄太多的女性美好,才使得《聊斋》虽写的是鬼妖世界,却每每让人泛起汩汩的人性温暖,迷人的小妖精,在这里不是贬人的意思。
不信,你可以听听婴宁的银铃笑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