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进蘅芜院后为何一言不发

刘姥姥来到蘅芜苑一言不发,是因为刘姥姥从蘅芜苑的景致布局中看到了不吉利的地方。
刘姥姥有个非常厉害的本事,有很多读者可能没注意到这些细节,这也是作者借刘姥姥这个人,来说明一些事情。
俗话说人老成精,刘姥姥虽然粗鄙,可是见多识广。
在第四十二回里:刘姥姥道:“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
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
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
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
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
”凤姐儿笑道:“果然不错,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只怕老太太也是遇见了。
”一面命人请两分纸钱来,着两个人来,一个与贾母送祟,一个与大姐儿送祟。
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
而且刘姥姥并且给王熙凤的女儿起了名叫巧姐,从此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这些描写,说明刘姥姥不仅能从园子的布局和风景中看出一些门道,而且也懂得民间一些治理鬼怪邪祟的方法。
刘姥姥到了蘅芜苑一言不发,说明刘姥姥从蘅芜苑的布局和景色里,一定看出来一些不吉利的东西,但是刘姥姥通过贾母的言行举止中,也看出贾母不喜欢薛宝钗,所以刘姥姥即使看出蘅芜苑不吉利的地方,刘姥姥也不会告诉其他人。
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下,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到底有什么不吉利的地方。
看下第十七回里对蘅芜苑的描写原文: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这段对蘅芜苑景色的描写是非常恐怖的,这个景象就如同一块巨大墓碑立在坟前一样,遮住了后面的坟丘,整个蘅芜苑院子的外观就是一个墓地,立着一块大墓碑,周围环绕着很多小墓碑,所以蘅芜苑这个院子是死人住的地方,原文形容说: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
已经明说了蘅芜苑这个地方不适合活人居住。
在继续看第十七回原文对蘅芜苑的描述: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有的说:“是薜荔藤萝。
”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
”宝玉道:“果然不是。
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
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茞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
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
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通过原文描述,我们知道了蘅芜苑种植了很多奇花异草,这些奇花异草都是《离骚》中记载的,这些奇花异草到底有什么作用,种在这里究竟有什么含义,当我们读完屈原的《楚辞·九歌》里的一篇《山鬼》,相信大家立刻就明白了。
看下屈原的诗歌《山鬼》的一段原文: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深山里有一个女山鬼,身上披着薜荔,腰间束着碧绿的藤萝,含情脉脉嫣然微笑,性格温柔可爱体形容貌美丽漂亮。
前边有红色的火豹开路,后边有花狸护卫,辛夷做的花车,车上插满桂花饰旗。
上面披着石兰,结着杜衡。
蘅芜苑里栽种的这些奇花异草,都是山鬼在自己的墓穴周围,喜欢栽种的植物,山鬼出行时,也最喜欢佩戴这些奇花异草。
说明蘅芜苑就是山鬼最喜欢的居所,而屈原的《山鬼》这首诗讲的是一只痴情的山鬼,喜欢上了一个公子,天天等待公子前来赴约,但是公子却再也没有来。
山鬼是传说中的山精鬼魅,在民间也被称为鬼仙。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基本清楚了,蘅芜苑这个院子象征着鬼仙山鬼居住的地方,而薛宝钗就喜欢这样的蘅芜苑,暗喻了薛宝钗就是一只痴情的山鬼。
《终身误》里一句,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以及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都是在强调说明薛宝钗是一只痴情的山鬼转世投胎后,这一世成为薛宝钗,苦苦等待着贾宝玉这位怡红公子前来赴约,贾宝玉和林黛玉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子,而薛宝钗却是一只山鬼,说明贾宝玉和薛宝钗没有任何缘份,薛宝钗只能在漫长的岁月里苦苦的等待煎熬。
刘姥姥是乡下的山村野民,自然听说或者见闻过山鬼的事情,别人或许不认识蘅芜苑这些异草,但刘姥姥生活在乡下,对这些罕见的奇花异草一定认识的,看到山鬼喜欢的花草竟然种植在蘅芜苑里,刘姥姥当然知道这是最不吉利的,刘姥姥甚至可能怀疑薛宝钗就是一只山鬼转世投胎。
这就是刘姥姥看了蘅芜苑的内外的景色后,什么都没有说的根本原因。

参考: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回答这个问题,窃以为要从刘姥姥的人物性格说起。
刘姥姥这个人物相当不简单,是红楼梦里面的灵魂人物。
文本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因依着女儿女婿过活,眼看着年关将近,家中贫困难以过年,于是思谋着去贾府攀亲,稀图得到些许支持,得以度过年关。
此时的刘姥姥异常卑微。
从进贾府讨好门人,恭维周瑞家的,谨小慎微奉承凤姐儿,终得二十两银子而心喜难耐。
让读者们看见了一个为了生活,而低下头颅摇尾乞怜的小人物形象。
此时的读者们,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得起刘姥姥这个人物,顶多也就是怜悯其贫困,卑微而已。
文本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
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
忽见上回打抽风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
这一回里,我们窥见一个与上次出场时,一个略微不一样的刘姥姥。
首先,刘姥姥是送地里现摘的瓜儿,果儿来答谢贾府的救助之恩的。
刘姥姥这次来并没有想着再捞取任何利益,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些话里面,我们看到一个庄稼丰收了的农民的喜悦。
也让我们思度起前番进贾府,若不是为了饥寒交迫,谁真的又愿意求亲告友,低下宝贵的头颅呢?
因为今年家里不缺吃的了,所以刘姥姥并没有,有所索求,而是急着要出城,要回家。
此处,我们看到刘姥姥并不是一味贪婪索求之人,而是让我们看到了贫困阶层的,一个小人物的知足与报恩之心初露端倪。
这是初步显露刘姥姥的人品。
再来,我们看一看刘姥姥的智巧。
刘姥姥第一次见贾母是什么情形?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我们注意分辨。
贾母,凤姐称其老祖宗,诸人称老太君,僧你成其老菩萨。
而刘姥姥称其“老寿星”。
古语云:“人到七十古来稀”,刘姥姥的恭维恰到好处。
年迈之人愈近死亡之期,所以欲渴望寿命长远,刘姥姥之称呼,一则有恭维之意,二来亦是祝福之语。
适合刘姥姥人物的身份与心情。
接下来吃完茶,刘姥姥说了些乡下趣闻与贾母听,贾母甚是得趣。
我们回忆一下贾母这个人,专业的女先人说书,她尚且嫌弃恶俗,但唯独对刘姥姥的乡间趣闻甚是得趣。
这说明刘姥姥不仅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也还说明刘姥姥这个人见识亦不俗,不然也难入贾母的法眼,更别说得趣了。
尤其是她说的故事: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
她天天吃斋念佛。
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
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此家也有一子,死后菩萨又送一子,十三,四岁,生得跟雪团似的。
这番话不仅合了贾母的心意,也合了王夫人的心意。
贾珠之后,此时宝玉也十三,四岁,文本也说他生得雪团一般。
贾母王夫人亦信佛之人,这番言语自是深信不疑,亦契合深心。
刘姥姥离去之时,王夫人赠银一百两,应该是这个故事,合了她的心意,给予到了王夫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真的是个很会来事的人,知道看人,看场合说话。
是聪明伶俐之人。
刘姥姥进潇湘馆,她明知是黛玉的住处,却故意问: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
然后贾母笑指黛玉说:这是我外孙女儿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大量黛玉方言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呢?
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这一处,我们再一次看到刘姥姥的聪明灵巧了。
直接夸赞黛玉,显得过于唐突,以问引答,再赞黛玉之不俗,果然令贾母喜笑颜开。
而到了衡芜苑,文本说: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又说整个屋子雪洞一般。
一色被褥半新不旧,贾母也嫌弃过于素净。
此时,刘姥姥因何一言不发?
我觉得这里不仅是因为贾母也不喜欢衡芜苑。
而是刘姥姥自己也觉得此处不详。
文本内也提到了,刘姥姥是个有些见识,又积年的老寡妇。
文本内刘姥姥这一回里说自己已经七十五岁了,世间上的事情也是见得多了,看人自然也经验丰富,目光毒辣了。
衡芜苑内秋情甚足,而年高之人大多喜红色,俏色,视之为吉祥之色。
明显衡芜苑肃杀凋零之相,刘姥姥不喜欢。
宝钗有时穿青鼠坎肩外套看,文本内也只有守寡了的李纨也穿这种颜色的衣服。
从衡芜苑内雪洞一般的情景,以及她平日里的穿着,是让刘姥姥看出来了宝钗为人之刻意与寡淡,确实不是有福之人。
年轻姑娘住处如此清冷,更觉不详。
所以,贾母的话语,不仅是贾母自己的心声,也是刘姥姥的心声。
在这里,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出刘姥姥虽然一边奉承贾母,但倒也不违心恭维他人。
至少,在衡芜苑里的不言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的聪明智巧,也看到了她为人,不乏真诚,甚至有原则的一面。
(图源皆自网络,侵删)
参考:
刘姥姥曾说了个细思极恐的故事,就是凌晨时,一个女人在雪地里抱着柴火的事情,而“雪抱柴”与“薛宝钗”刚好谐音。
并且,在原著中的第四十回,刘姥姥看到了薛宝钗的住所,当时的描写是“阴森透骨,衰草残菱,案桌上插着几支菊花,闺房里也插着几支菊花。
”从各种描写来看, 薛宝钗都与大观园里其他的女子有明显得不同。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绝对是个值得仔细阅读品味的人物,她只因为有个女儿,嫁给了与王夫人连过宗的王家子孙,因此与荣国府强行攀上了亲。
由于家里艰难,刘姥姥拉下老脸求上了门,在王熙凤的帮助之下,成功度过了艰难时日。
当然,刘姥姥也是个感恩图报的人,自己家的园子地里菜蔬成熟了之后,她挑选了最好的就送去了荣国府,也就是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她见到了贾母。
这个时候的荣国府处于鼎盛时期,贾母对刘姥姥非常客气,还称呼她是老亲家。
在贾母的带领下,刘姥姥有幸参观了整个大观园,包括各姑娘公子们的住所。
林黛玉的潇湘馆,贾探春的秋爽斋,贾宝玉的怡红院,大观园里的景致让刘姥姥眼花缭乱,的的确确是大开眼界了。
对于刘姥姥这样一个在乡野之中,靠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的老妪来说,荣国府里的景致,完完全全就像是她们想象中天上仙界的模样。
美轮美奂的大观园,让向来懂得人情世故的刘姥姥夸个不停,在潇湘馆里的时候,刘姥姥把林黛玉还有潇湘馆夸的不行,把林黛玉等人与大观园各处,都是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似的。
然而,刘姥姥到了薛宝钗的蘅芜苑之后大反常态,始终一言不发,也没什么喜色。
薛宝钗得罪刘姥姥了?
当然不可能,那这是为何。
一,蘅芜苑的景致实在令刘姥姥震惊原著之中,对于蘅芜苑的描写一点都不客气,衰草残菱,阴森透骨,闺房里吊着青色幔帐,插着几支菊花。
说好听了,蘅芜苑是质朴淡雅,说难听了,实在是不像活人住的地方。
刘姥姥当时进入大观园的时候,尚且还是贾府鼎盛时期,其富贵的程度让刘姥姥瞠目,一顿饭要吃掉她们一年的口粮,那种震撼实在是难以言喻。
在刘姥姥的心里,贾府与其他所有的显贵人家,都应该是画中画的那般,而现实中的贾府大观园比这还要强很多很多。
但薛宝钗的蘅芜苑,实在是与大观园其他的地方搭配不起来。
蘅芜苑里,空空如同雪洞一般,几乎什么都没有,薛宝钗闺房的床铺上,也就是吊着轻纱幔帐而已,床单被褥什么的都是素色。
对于刘姥姥来说,这跟她想象中应该有的富贵人家的模样,完全相反。
这就好像很多真的有钱人,崇尚简单,反而有些突然发家的人,恨不得把金银珠宝都戴在身上好叫旁人知道,都是一个道理。
刘姥姥实在难以理解蘅芜苑里的景致,她不懂的事情,当然不敢随便说话。
二,薛宝钗的住所实在让人忌讳在《红楼梦》原著之中,有一回贾政看到了薛宝钗制作的竹夫人灯谜。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贾政觉得薛宝钗小小年纪,居然做出了这么勘破尘世的灯谜,实在是有些不祥之兆,认为这也不是什么有福有寿的模样,因此很不高兴。
可能薛姨妈还有王夫人等人,早就习惯了薛宝钗,不觉得有什么。
然而在外人看来,一个姑娘如花似玉的年纪,却不爱打扮不爱花朵首饰,冷静从容懂事得都有点吓人,实在是非常不妥当的。
刘姥姥虽然出身穷苦,但是她的生活阅历极其丰富,人世间的各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就连极其精明的王熙凤,也非常相信刘姥姥,所以才让刘姥姥为巧姐取名。
贾政等人都觉得薛宝钗的言行作风很不祥,刘姥姥自然也不例外。
在刘姥姥的眼里,薛宝钗一个年轻姑娘家的,住所居然如此萧瑟清冷,她的想法定然也是与上了年纪的贾母一样,觉得相当忌讳。
该说的,其实贾母都已经说了,刘姥姥再说也是多余,忌讳的话多说无谓,总是忌讳的。
三,刘姥姥根本看了解不了薛宝钗尽管刘姥姥的出身与薛宝钗完全不同,但她不懂薛宝钗并非因为这个,而是其他方面。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刘姥姥当然也不例外,当她被王熙凤戏弄,被戴了满头花的时候,她自己打趣自己,说她年轻的时候也风流,爱戴些花儿粉的什么。
也是天性使然,即便是上了年纪的刘姥姥,仍旧非常开朗豁达。
相较于刘姥姥,薛宝钗虽然年纪小,但她却稳重冷静得多,然而,穷苦出身的刘姥姥,怎么都想不明白,花朵一般年纪的薛宝钗,为何喜欢如此清冷。
两人所处的环境根本不同,家道中落的薛宝钗喜爱简单典雅,这是刘姥姥怎么都不能够理解看透的,所以她进了蘅芜苑也说不上什么,只好闭了口。

参考: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蘅芜苑主题风格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有关于蘅芜苑的具体描写: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
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贾政没进门的时候,觉得“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
”进去之后,又感悟: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再看潇湘馆的模样: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认为此处可“月夜读书”。
再看屋内,宝钗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而黛玉屋内,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
从刘姥姥的眼光来说,蘅芜苑是一定不如潇湘馆的了。
她未必能领悟大道至简的趣味,只看得到宝钗屋里啥都没有,而黛玉屋里“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
这一对比,别说刘姥姥,我也想去黛玉屋里坐坐,也不想走,毕竟我也没见过世面。
二、宝钗的身份贾母笑指黛玉点明说:这是我外孙女的屋子。
刘姥姥便知道黛玉是外孙女,贾母很喜欢她。
来“打秋风”的刘姥姥,自然要使出浑身解数来恭维贾家上下。
于是赞扬黛玉就是顺着贾母的心思,哄贾母开心对刘姥姥此行十分重要。
贾母要给黛玉换霞影纱,凤姐马上取了来。
而到蘅芜苑时,贾母先说:这是薛姑娘的屋子?
然后对屋内陈设不满。
薛姨妈又补充说:她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
于是刘姥姥大致能明白薛宝钗是亲戚,从贾母的语气里又很难揣摩对宝钗的态度,刘姥姥不敢轻易表态,万一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就不好了。
贾母要三样东西,鸳鸯却说不知道收在哪,改天再取。
凤姐和鸳鸯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贾母的态度,所以刘姥姥察言观色,只是奉承贾母,在蘅芜苑没有开口说话,害怕说错了话惹贾母不高兴。
三、宝钗的性格宝钗平时罕言寡语,安分随时。
凤姐评价说: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刘姥姥是极会察言观色的人,作者这样写她: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来事。
这类人和人接触的时候,很容易就能看出对方的脾性,便会投其所好。
黛玉真性情,情绪容易外露,所以刘姥姥敢和她说笑。
而宝钗罕言寡语,刘姥姥摸不到她的性子,也不好轻易与她说话。
大致如此了。
---------丸--------文:祁门小谢
参考:
别看刘姥姥是乡村老妪,她也是积古的老人,精明得很,她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
她分辨得清那些千娇百媚的侯门小姐对她的态度。
刘姥姥不想得罪宝钗贾母刘姥姥游大观园,在宴席上,刘姥姥出乖卖丑,逗大家一笑。
林黛玉更是笑得一塌糊涂,而且和宝玉取笑刘姥姥。
看起来似乎林黛玉瞧不起刘姥姥,可是刘姥姥敏锐的发觉还是林黛玉率真,对她的表演,林黛玉十分配合。
宝钗不同,她罕言寡语,心思难测,对于自己的表演,宝钗全程无视。
这让刘姥姥对宝钗有所戒备,因此她不想自己乱说话惹恼了宝钗,所以进入蘅芜苑后,刘姥姥一言不发。
刘姥姥不想让贾母不快进入蘅芜苑,贾母说:这是薛姑娘的屋子?
这一句薛姑娘,让刘姥姥看出了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
客气多过喜爱。
贾母在探春的秋爽斋时,和刘姥姥说,我这三丫头好,就是两个玉儿可恶。
贾母管孙女叫三丫头,显然是喜欢的,而且也表扬了探春,说明贾母喜欢探春。
除了表扬探春,贾母还特意把宝玉和黛玉并列到一起,贾母说他们可恶,实际上是说他们“可爱”。
还有一点,贾母一进宝钗的卧房,就表示不喜欢这个风格。
明白了贾母对宝钗的态度。
刘姥姥对贾母的心思揣测得还是很准的,她怕说错话惹得贾母不高兴,干脆当个透明人。
作者:润杨阆苑 还有
到潇湘馆时,刘姥姥夸黛玉的房间比上等书房还好,满屋里的东西都好看;
到探春屋里时,姥姥想必也是看的眼花缭乱,但当板儿指着纱帐上的花木草丛辨认的时候,反被她打了一巴掌,“下作黄子,没干没净地乱闹。
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
”可见姥姥还是知礼节,懂分寸,不该碰的不能碰。
等到了宝钗的蘅芜苑,看见这如“雪洞一般”,及其朴素的住房,作者于此时没有写姥姥的任何反应,何故?
一、刘姥姥是从乡下过来的,清贫人家的屋子她定然看过不少,从之前贾母、黛玉、探春等人装饰繁华的房间一路看过来,雪洞一样的蘅芜苑就好比另外一个世界,而这样一个朴素的世界,是姥姥常接触到的。
所以,她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何况此前老太太对黛玉是骄傲的宣称“我的外孙女”,叫探春是“我的三丫头”,对宝钗则是以“薛姑娘”称呼,姥姥察言观色,也应知宝钗和她同是客,自然不必谁说谁。
二、刘姥姥并非愚昧无知的老村妇,她年纪大,有见识,懂世故,她懂得在什么场面下该说话,什么场面下该保持沉默,如果她一进蘅芜苑,看到这番模样,就吐槽一句:真寒酸哪,还不如我们乡下。
岂不是当众打贾母、凤姐等人的脸?
对此,姥姥当然有分寸。
三、面对这样一所素净的屋子,贾母已先开了口。
“这孩子太老实了。
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
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使不得。
虽然他省事,倘若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
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往马圈里去了。
”贾母精明,这一番言论就等于也道出了刘姥姥的心声。
贾母作为贾府地位最高之人,她先开了口,并在话里透出把刘姥姥当亲戚之意,那刘姥姥实在没有再开口点评的必要。
四、此前在饭桌上,姥姥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但宝钗没笑,不管她是出于善意还是自矜,面对这样一个庄重的人,刘姥姥心里明白,不是什么人自己都可以与她说笑,所以她明智地选择不发一言。
作者:长安月。

参考:
这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原创文章。
主要理由有两个:表面上,是临机应变的结果。
贾母为了让刘姥姥开开眼界,见识见识大观园。
大家第一个到了林黛玉的房间。
大家进屋后反应是不一样的:王夫人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他称林黛玉为姑娘,用的是尊称。
刘姥姥试探地说这房间应是位公子哥的书房后,贾母开口说是自己外孙女的房间。
确认这一信息后,刘姥姥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先是上下打量了林黛玉,而后笑着表扬林黛玉的房间是上等书房。
这些话贾母亲和林黛玉都喜欢听,因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说林黛玉的闺房比上等书房还好,其实是表扬林黛玉是个有身份的人,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
到了薛宝钗的房间后,大家的表现又迥然不同,这次第一个开口的是贾母,感叹薛宝钗的房间太朴素,在王熙凤和王夫人解释后,竟然对自己进行了自贬嘲讽,意思是按照薛宝钗的标准,自己只配住马圈了。
这里面明显有满的情绪,刘姥姥自然不会在这种情况下乱说话。
实质上,是暗写林黛玉的真性情和薛宝钗的无情。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同为十二钗之首,但两性格截然不同。
林黛玉是真性情的人,所作所为往往出于真心真情,哪怕是被世俗偏见所不容的,也要活出自我来。
薛宝钗则不同,她善于藏拙,做人处事往往以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我,大部分时间算是个影子人。
两个人的闺房实质是她们的人生象征,林黛玉的房间透露出是诗书礼仪,是大家风范,是充满人情味的;
薛宝钗的房间如同雪洞一般,是变了味的朴素,缺少了人世间的温暖,也失去了生活的温情。
借刘姥姥的不同反应,写出他们的不同,更显得深刻。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更多精彩内容请

参考:
刘姥姥是一个高情商的人,随着老太太他们逛园子,一路上见好说好,言行随着贾母的兴致而锦上添花,来到蘅芜苑,贾母看到宝钗房中雪白如洞,心里很不高兴。
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
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
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
”贾母是一个讲究排场子的人,喜欢热闹而又不乏张扬。
薛宝钗居室的简陋让贾母感觉很没面子,心里很不高兴,甚至认为住蘅芜苑还不如住“住马棚”。
虽然宝钗是不喜欢这东西,也不想麻烦人,但是住在别人家,像今天这样来了亲戚看着也不像话,觉得丢脸。
要是传出去小姐的闺房这么的素净,还不如普通的人家,人家会怎么想,明明有现成的东西,可薛宝钗却不用,这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贾府没规矩呢。
再者,雪洞般的屋子也不吉利,贾母能高兴吗?
贾母不高兴发话了,刘姥姥又怎么敢言语?
插科打诨也得看情况吧。

参考:
谢大圣书童邀!刘姥姥进荣国府,两眼一抹黑,打秋风得看主人脸色。
进了蘅芜苑后一言不发,是因为她揣摩不到贾母的态度。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随贾母游园,来到黛玉居住的潇湘馆,贾母笑指黛玉说:这是我的外孙女。
刘姥姥随之讨好,慈和地细看黛玉,临走时还说舍不得走。
而到了宝钗居住的蘅芜苑,一言未发,原因还在于贾母的颜色。
一到蘅芜院,贾母介绍:这是薛姑娘的屋子。
然后又对屋内的陈设有些不满。
刘姥姥一时不明白宝钗这亲戚与贾府的亲近程度,从贾母的语气中,又揣摩不透,怕开口失语,于是一言未发。
刘姥姥是乡间老妇,早年丧偶,膝下无儿,依傍女婿王成生活,生计艰难。
想起与贾府的王夫人娘家连过宗,就带外孙板儿到贾府,希望得到一点帮助,此行不虚,收获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
这对于女婿王成一家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改善了窘迫的家庭境况。
以答谢为名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着新鲜瓜果蔬菜。
适逢贾母正想与一位积年老人说说话,二人恰好投缘。
贾母留住数天,携同游览大观园。
刘姥姥虽是乡野中人,却老于世故,深谙世情,知礼识趣,愚中有智。
游园过程中,自然随机应变,人情练达,处惊不乱,化尴尬于嬉笑中。
通过刘姥姥打秋风的故事,作者写出了贾府的豪华,与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
粗人与细人的故事,穷人与豪门的交道,在滑稽嬉笑中展开,透露出背后穷人的心酸,使人认识到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笑过之后,后背发凉,心里作酸……
参考:
刘姥姥初进贾府时,因奔着“打秋风”而来,言行举止多少显得拘谨和不合时宜。
再次进贾府,却是奔着回礼来的,心理得到放松,言谈也得体大方起来,巧的是此次刘姥姥误打误撞投了贾母的缘,又兼其讲的许多故事传闻都是豪门贵族闻所未闻的,令贾母深感欢喜,留下她做了几天的座上宾。
贾母此前游过大观园吗?
我想肯定是游过的,但作者却等刘姥姥来了贾府后再安排两人同游,想来是为了通过两种不同阶层人的视野更全面展示大观园的景致。
刘姥姥跟着贾母逛了半个大观园,每次都语出惊人,每次都能满足贾母的优越感。
众人到了潇湘馆时,黛玉马上就给贾母倒了一杯茶,王夫人便对着黛玉说:“我们不喝茶,姑娘不用倒了”,这话刘姥姥听到了没?
她肯定也听到了,但为了恭维贾母,讨贾母的喜欢,刘姥姥还是假装糊涂,问道:“这是哪个哥儿的书房?
”,贾母便乐了:“这是我外孙女的房子”,刘姥姥假装讶异:“这哪像小姐的绣房,竟然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这话很逗,刘姥姥一个乡野村妇,她见过上等的书房吗?
肯定没有,但为了让贾母开心,她还是要恭维黛玉,而且用的书房不是绣房,只为感叹,黛玉不仅有绝世姿容,还有男人无法比肩的才情。
贾母安排凤姐为黛玉以软烟罗糊窗时,刘姥姥更是感叹连连,嘴里不住的念佛,这种表现应该是真实的,毕竟王熙凤这种大家小姐都没见过如此名贵的纺织品。
但是这么捧场的刘姥姥,在游到宝钗住的蘅芜苑时,便一言不发了,为何?
我们来看看蘅芜苑的直观感觉。
贾政第一次参观大观园时,见到的蘅芜苑: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对此景象,贾政便摇头:“此处无味得很”,虽然后来贾政再看里面时,便觉得“有点意思”,但我想以刘姥姥的见识,她想必没有贾政那种欣赏水平,对于刘姥姥,她只会相信有冲击视觉的美,花红柳绿、竹林清风、软帘飘逸才是她认为的豪华。
而进了蘅芜苑后,更看到如此朴实无华的摆设: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宝钗作为客居,黛玉是寄居,虽宝钗身份无法与黛玉相比,但差距实在太大了。
这让人有种怠慢亲戚的感觉,这场面是令贾母非常尴尬的,刘姥姥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情商尤其高,怎么看不出贾母的尴尬?
面对此种场合,刘姥姥只能闭口不言,一来蘅芜苑实在没有可以夸赞的地方,夸素净好?
那不是打贾母的脸吗?
二来刘姥姥一个迷信的乡野村妇,宝钗的房间布置有可能让她觉得不详,她更不可能夸。
所以,刘姥姥的人情练达一点不亚于贾母,连王熙凤都有所不及,毕竟作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连宗亲戚,能成为贾府这等豪门贵族的座上宾,靠的就是情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