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为何唯独不敢动柴进
说皇帝不敢动柴进的朋友,未免看书太不认真了。
赵佶在前期确实和柴进没交集可言,但我们发现,赵佶不出马不代表别人不敢出马,你们以为高廉整柴进是因为高俅在撑腰?
那是因为皇上在撑腰。
赵、柴两家的恩怨想必大家都清楚,赵匡胤夺位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以及收买民心积攒口碑,特别给柴家定制了一枚丹书铁劵,此物不仅可以保证柴家子弟衣食无忧,还有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他们的罪责。
到了柴进这一辈,宋朝还没灭亡,所以丹书铁劵的效力扔在。
但我们发现,丹书铁劵这张VIP卡片被柴进开发了一大新的功能,那就是私藏案犯!柴进在沧州名声不错,他的名声好是因为他经常会收纳一些江湖人士留在府中,并热情款待,临别还会给他们安排工作或推荐就业,但他收留的这些人大多都是身上背负着命案的人,只要在柴府待上个一年半载,风头一过便万事大吉,该吃吃,该喝喝,你犯过的罪,没有人会记得。
柴进的做法势必会引起官府的反感,但官府的人知道他有丹书铁劵,所以也不敢进柴府要人。
当年宋江辗转到柴府时害怕给柴进惹来麻烦,柴进哈哈一笑,说了这么一句很硬核的话:兄长放心。
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柴进已经不仅仅在用丹书铁劵保护自己了,而是在包庇犯人。
柴进为什么敢如此嚣张,是因为他把整个北宋的社会秩序研究的很透彻,赵佶虽然是皇帝,但他无心顾及朝政,实权其实是在高俅、童贯、蔡京等人的手里,只要柴进不侵犯这些狗贼们的权益,就算是包庇犯人,也没人敢动他,所以这么多年来,柴进的做法就算世人皆知也没人敢去揭发他。
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怎会不湿鞋,我们发现有一天高廉和殷天锡突然就开始找柴家人的麻烦了。
首先高廉是在高唐州刚刚上任,一上任就让小叔子殷天锡制造动静,并且直接欺负到了柴皇城的头上,柴皇城有难柴进必来相助,按常理来讲柴进这种直系柴家血脉都亲临现场了,别说你殷天锡要收敛一点,连高廉甚至高俅都要恭敬三分。
可事实呢,殷天锡丝毫不给柴进面子,还以柴进没拿丹书铁劵为由继而更加的猖狂。
有人说柴进就是吃了没拿丹书铁券的亏,持此观点的答主未免太搞笑了,试想,皇帝微服私访不穿龙袍就不能行使权力了?
将军不穿铠甲就不是将军了?
因此殷天锡的态度很明确,就算你现在拿出了丹书铁劵,我也要怼你。
为什么柴进突然会落难。
结合我上面所说的,柴进只要不侵犯高俅等人的权益就能继续“为所欲为”,可随着剧情的进展我们发现柴进和梁山走得越来越近,其中不乏许多和高俅等人有过节的人,那么这样一来,柴进的举动就是明摆着和高俅作对,那么以高俅的脾气,不弄你我就不是小人。
想弄柴进,还得有合适的理由,总不能简单的说柴进和许多我讨厌的人走的很近,宝宝不开心啊,陛下替我做主吧。
而柴进私藏犯人这个举动,这是给了高俅充足的理由去收拾他,且不说高俅的做法是不是为了一己私欲,柴进单单这大批量私藏犯人的罪名足以让他被诛九族了。
那么只要高俅和赵佶反应柴进的作风问题,赵佶就算在昏庸也不可能再无动于衷,但碍于祖宗的面子,赵佶不能亲自出手吧。
“陛下勿忧,臣有一计…”于是高廉来到了高唐州,殷天锡来柴皇城出碰瓷,接着只需要再把柴进引来,将柴家人一网打尽,就能解决心头之患。
但高俅的失误之处在于,柴进并非独自一人去的高唐州,当时李逵也在现场。
李逵本就对这些昏官们很有成见,看见殷天锡更是气不大一处来,于是铁拳一挥,将殷天锡打死。
柴进看见殷天锡死了顿时有些懵逼,他其实这个时候也知道了既然殷天锡敢来找茬,那自然也不怕他手中的丹书铁券。
柴进知道自己大难临头,让李逵先走以免受牵连,李逵怕柴进吃亏自然不愿意走,柴进说哥有丹书铁劵没人敢动我。
于是李逵傻乎乎的回梁山去了,那么柴进为什么让李逵走,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让他去通风报信,在丹书铁券失效的情况下,柴进只能寄托于梁山兄弟前来相助,以李逵的性格回去后又不可能默不作声,所以柴进的这个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最终梁山举兵攻打高唐州,由于高廉的妖法着实厉害,所以李逵又去请了公孙胜回归,这样才赢了高廉,救了柴进。
柴进得救后一反常态的第一时间上了梁山,他知道高廉死了高俅定会来报仇,如果再回到沧州恐怕凶多吉少。
所以,他从这个时候也真正的明白了,丹书铁券只能证明他是柴家人,再也不能为他避灾挡祸了…文/逻辑文史游柴进落难在当时也算是大新闻,但除了梁山来营救他之外,其余他救济的人一个也没来,呵呵,人性…
参考:
: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由于作者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化的活灵活现、酣畅淋漓,所以深受世人喜爱,早在民间就口口相传、妇儒皆知了。
关于皇帝为什么要赐死宋江,原因不外乎如下二点: 一是宋江虽然投靠了朝廷,却也是严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跟随他多年的很多兄弟,屡屡直接或间接被朝廷害死,若宋江报仇怎么办?
况且当时朝廷瀛弱、奸臣当道! 如果宋江要造反,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之事。
只须振臂一呼,便可大乱天下!所以这是朝廷担心害怕的。
特别是书中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写到 宋江独自一人,倚阑畅饮,不觉沉醉,想起功名与家乡父老潸然泪下,感恨伤怀,乘着酒兴挥毫写道:“自幼曾攻诗书,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剌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看了一回后,大喜大笑,又在那《西江月》后写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天!”其实这些都是内心的真实暴露,皇帝及奸佞之臣能不担心吗?
二是皇帝身边有四大佞臣的不断进言与陷害所致。
至于柴进,皇帝不是不敢而是没有必要动他,柴进本是大地主出身,虽然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位,但凭他的影响力是不会对朝廷构成危险的。
何况赵家如何取得天下是尽人皆知的。
总得来说宋太祖还是感恩柴家的,临死前还立下祖训并赐免死全牌,保全柴家子孙。
总之柴进这个人,集“温、良、恭、俭、让”于一身,也是保全下來的根本所在。
参考:
柴进在《水浒传》中是个很特别的人物。
他满满的贵族气质,且非常富有,绰号小旋风,人称柴大官人。
因他爱江湖救急,仗义疏财,又被称之为当世孟尝君。
他救济和接纳过很多英雄好汉。
后来成为梁山大佬人物的宋江、林冲和武松等都曾受他的恩惠。
后来他入伙梁山排座次为第十位,总管梁山钱粮。
梁山招安后又随同梁山原班人马东征西讨。
几年征战梁山好汉大部分死于战场,余者得胜回朝后又为奸人所害。
卢俊义等人被暗害而死,宋江为奸臣不容被皇帝赐死,梁山好汉存活者寥寥无几,柴进即为幸存者之一,最后终得善终。
为何皇帝能赐死宋江,却为何没有把柴进置于死地呢?
这中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有柴进善于自我保护的因素。
一、先天的历史原因决定了柴进的富贵平安柴进是后周周世宗柴荣的直系后裔。
而宋朝是在后周基础上建立而成的。
宋朝开创者是赵匡胤。
他早年追随周世宗柴荣东征西讨,战功卓著,深为柴荣赏识和重用。
当柴荣将天下的分裂局面开始走向缝合之际,却染上了重病,不久即亡故,其7岁儿子柴宗训继位。
当时赵匡胤已升任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之职。
不久赵匡胤踞军陈桥驿,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弟赵光义联络各下属将领以\"帝年少不能亲政\"为由,将酒醉的赵匡胤黄袍加身拥戴其称帝,史称陈桥兵变。
至此周恭帝柴宗训逊位,赵匡胤建立大宋取代后周。
赵匡胤也知自己得位不正,况且柴荣在世时待他十分有恩,所以他把退位的柴宗训封为郑王,赏赐封地和金银,并赐铁券丹书保其世代不至因获罪而被杀戮,相当于免死金牌。
这就是宋朝皇帝不能将柴进赐死的原因。
二、柴进的自我保护使他得已全身而退虽然柴进出身高贵,名义上皇帝都不能将其赐死,但并不等于他能逃得了暗中迫害和无妄之灾,他就有过几乎死去的经历。
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名叫殷天锡,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他看中了柴进叔叔家的私家花园,就率人强行抢占并打伤了柴进的叔叔,使得柴进的叔叔气急而亡。
柴进为其叔叔发丧,不可能抽身回沧州老家去取铁券丹书,这殷天锡再次带人再闯入柴家,抢夺财产并殴打柴进,恰好李逵暂住在此,他当场打死殷天锡及几个歹徒,柴进只能让李逵逃避。
知府高廉震怒,捉拿了柴进并将其打得皮开肉绽打入死牢。
后经梁山好汉倾巢出动打下高唐州,才从一枯井中救得奄奄一息的柴进。
由此来看,经过几代后,铁券丹书的权威日渐淡薄,柴家私产可被地方豪强任意强抢,打死人命毫无忌惮。
高廉仅一知州,因铁券丹书没有呈现既可无视,不仅动酷刑还要置柴进于死地。
有了上梁山的经历,柴进更加没有了以往的地位和名望,更重要的是在征讨南方称帝的方腊时,他曾改名乔装与燕青一起打入方腊阵营做卧底,不经意得到方腊赏识,封为中书侍郎,方腊又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成了所谓的驸马后又被封为主爵都尉。
虽然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他与燕青一起与宋军里应外合取得重大胜利,但这些对于奸臣当道的朝廷,是不会念其功劳而只会当作把柄。
铁券丹书此时能否免死罪还是未知数,但活受罪或许更难过。
所以平定方腊后,他以病痛为由辞官为民,回到老家度过了余生。
其实这不能说皇帝能赐死宋江而不敢赐死柴进,历史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死金牌,获得了免死金牌后又被杀的人并不少见,聪明人权且将此当成一种荣耀尚可,相信真正能免死还是算了吧。
对帝王而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才是他的王道。
此时柴进已经看破,所以远离了尘嚣。
参考:
柴家在宋朝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当初赵匡胤从柴宗训手里“接”过了江山,赵匡胤又不愿意接受骂名,所以命赵家要善待柴家后人。
可是这个善待究竟到了什么地步,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
在历史上,柴家在宋朝的影响力很小,基本上属于被遗忘的家族。
反倒是民间故事传说里有不少柴家的故事,比如“杨家将”“穆桂英”系列里有柴郡主,是杨六郎的妻子,原本是柴宗训闺女,既然被赐郡主,地位相当高了。
而在水浒故事里,柴进说自己有丹书铁券,所以有恃无恐,广收天下罪犯。
可是这里面的柴进天天就是跟些罪犯厮混,毫无皇贵气息可言,地位比柴郡主那会儿可是差远了。
不过地位下降归下降,由于丹书铁券的关系,柴进过得是富足而逍遥。
说实话,水浒里面的人物,柴进是少有的一个让我捉摸不透的人。
这里捉摸不透,不是说柴进多么高深莫测,而是我不知道柴进到底是要干嘛的,咋一看他广招天下罪犯,甚至暗中支持强盗山头,比如最初的梁山是王伦当家,背后就有柴进的支持,这样的作为显得柴进似乎要谋划大动作。
然而,事实上是柴进做这一切只是他的个人爱好罢了,他召集那么多罪犯,既不想让他们造反,也不想让他们效力,很多人故意跑他那混吃混喝,他也照收不误,很多人招呼不打就走了,柴进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按照柴进的表现,柴进召集罪犯,就好像有的人喜欢斗鸡有的人喜欢遛狗差不多,纯属个人爱好。
这样的柴进实际上一点威胁都没有,皇帝干嘛要杀他呢,杀了他,皇帝要背负个背信弃义的骂名,属于吃力不讨好。
话说回来,如果柴进真的野心勃勃,图谋不轨,那管他什么丹书铁券还是免死金牌,肯定照杀不误啊。
到宋徽宗时候,对朝廷来说,柴家已经是个无足轻重的存在,由于祖训,就这么养着呗。
为啥说柴进广收罪犯就是个爱好呢,因为柴进从来没有好好经营过这一块业务。
首先来说,柴进收罪犯是不管什么货色,一律照收,那时候的罪犯,固然有少数如林冲、宋江、武松这样的大能之士,但大部分要么偷鸡摸狗作奸犯科,要么无恶不作混吃等死,实际上人渣占据大多数。
柴进自诩广招天下豪杰,实际上是办了个人渣集中营。
就这样如此作为,又能有什么成就呢。
柴进接收了大量人渣,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不少能人的,可是能人里面,他又不少都给得罪了。
也就是说,他出钱出力的招待人家,人家最后非但不感激他,反而对他有意见,这好人做的,相当失败了。
比如说,一开始他府上有个洪教头,能够做教头的,总归有几分本事,柴进也是奉他为上宾。
可是后来林冲路过,柴进马上就对名气更大的林冲大献殷勤,马上就惹得洪教头不高兴。
如果这时候柴进协调一番,不让两人见面,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是柴进非但引荐二人,还言语挑唆,就想看看俩教头哪个厉害。
那时候林冲戴罪之身不愿惹事,洪教头却是不依不挠,结果没几下林冲就把洪教头打倒,洪教头羞的立马走了。
就这样,柴进好好的一个教头就这么损失了。
虽说洪教头远不如林冲,但大小也是人才,柴进在他身上砸了不少钱,就这么说没就没了。
柴进的做法,简直就是狗大户啊。
后面还有一个是武松,那武松身高力大,相貌堂堂,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物,就算那时候没有名气,柴进如果识人,也应该奉为上宾,可是柴进只那他做一般人对待。
对比一下,宋江就厉害多了,第一眼看武松,就立马觉得对方是个人物,那是俯下身子来结交,把武松感动的一塌糊涂。
宋江那时候虽然也是囚犯,但由于他的大力推崇,柴进也开始对武松另眼相看,给钱给物的。
但是做这些有啥用呢,这时候出力的是柴进,武松感激的可是人家宋江。
看看吧,这就是柴进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的二世祖做派,柴进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似乎就想着这样潇潇洒洒的过一生。
然而之前也说了,柴家已经无足轻重了,皇帝不把他当回事,当朝的权臣也不把他家放眼里。
就算那些权臣灭了柴家,那也可以说不关皇帝的事,反正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柴进的叔叔就得罪了水浒里的第一大反派大权臣高俅弟弟的小舅子,被气的马上要病死了。
临死前嘱咐柴进拿上丹书铁券去告御状,毕竟这是祖宗留下的护身符,该用还得用。
结果人家根本不给柴进面子,那时候李逵恰好在,争斗之中李逵打死了了高俅弟弟高廉的小舅子,高廉大怒,直接就把柴进打入死牢。
要说那高廉也不是一般人物,除了是高俅弟弟,还是一个大法师,这样的更加不会把柴进放眼里了。
最后还是梁山许多兄弟加上公孙胜这个大法师出马,杀死高廉,救出了柴进。
在这些一系列事故中,皇帝压根就没插手,就算事后知道了问起来,在他眼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管死的是柴进还是高廉,在皇帝眼里跟蝼蚁也没差。
最后的宋江待遇跟柴进也差不多,首先宋江本人皇帝是见过的,招安以后宋江一伙人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自身也消耗大半。
这时候的宋江压根就没威胁,但是也没什么用。
这时候皇帝原本的一些大臣不喜欢宋江一伙人,要毒死他们,还不是直接招呼没打就私自把皇帝赐的御酒给换成了毒酒。
因为他们知道,在皇帝眼里,宋江现在根本不重要了。
果然,皇帝在知道宋江被毒死以后,只是难过了一小下,责骂了几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柴进也好,宋江也罢,都还没有达到要皇帝忌惮的地步,他们的生死,在宋徽宗眼里,真的没那么重要。
参考:
首先,皇帝不杀柴进不是不敢,而是不愿,因为这牵扯柴赵两族的历史恩怨,涉及到大宋立国的一段历史。
当年,后周皇帝是柴荣,而赵匡胤是柴荣麾下深受信任的著名将领,两人名为君臣,实则在并肩战斗的过程中建立了兄弟般的深厚关系。
后柴荣猝然病逝,传位于八岁的幼帝柴宗训,内政委托给范质和王傅,军权委托给了结义兄弟赵匡胤,赵可谓是货真价实的顾命大臣。
结果呢,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皇位,建立了大宋。
也就是说赵匡胤的皇位是从孤儿寡母的手中夺来的,况且柴荣一向待他不薄,于情于理有些说不过去。
赵匡胤有些胜之不武,又有些内疚,于是立下了誓碑,继任者须默诵碑上誓言,不得违抗。
据闻誓碑内容是:一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趣之。
”后人有人质疑碑的内容,但整宋一朝,优待文人士大夫和柴世宗族却是事实。
柴进随宋江征方腊回来后,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但他推称“风疾病患,不时举发,难以任用,不堪为官,情愿纳还官诰,求闲为农,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快活。
”柴进可谓是识大体,知进退,选择了主动归隐,以示自己没有更多的野心。
那么赵氏朝廷为了自己优待前朝的名声,自然是不愿再行加害的。
参考:
皇帝不是不敢动柴进,而是没有必要。
参考:
宋江的死因先澄清一下,宋江并非被皇帝赐死,而是被奸臣设计,买通宦官,在御赐的酒水中下了慢性毒药,中毒而死。
详细可见《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再差天使却赐御酒 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以定没救……正因为宋江含冤死于毒酒,才有了后来托梦宋徽宗的桥段。
事后宋徽宗追究此事,却被高俅等人搪塞过去,以至于连当初携带御酒给宋江的宦官也死于非命,最终死无对证,参见《水浒传》原文:上皇终被四贼曲为掩饰,不加其罪,当即喝退高俅、杨戬(见注释1)便教追要原赍御酒使臣。
不期天使自离楚州回还, 已死于路。
所以皇帝连宋江都敢赐死一说,是子虚乌有的。
再来看柴进。
柴进的背景柴氏乃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之后,想当初柴荣死在了打江山的路上,空留下孤儿寡母,以及诺大的江山。
这时候手握禁军的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手下人黄袍加身,篡位建立宋朝。
虽然赵匡胤”一不小心“做了皇帝,但在其内心里柴荣毕竟还是结拜大哥,出于内心的愧疚之情,便赐给了柴氏家族丹书铁券,作为一种名义上的补偿。
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传到柴荣这一辈,这份香火情早已所剩无几。
宋朝皇帝作为九五至尊,一言九鼎,完全不存在不敢动柴进一说。
小旋风柴进得以善终,更多是因为皇帝不屑于动他,因为二人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水平上,就如人和蚂蚁一般。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众人下手,把柴进打得皮开肉 绽,鲜血迸流,只得招做使令庄客李大打死殷天锡,取面二十五斤死囚枷钉了,发下牢里监收……在这一回中,作为知府的高廉就敢动柴进,并且还上了酷刑,可以得知在当时柴进并没有什么特权,平时客气一下是给面子,但如果想动真格的,一样可以把柴进的面子当鞋垫子。
注释1:此杨戬并非我们熟悉的二郎神,而是宋朝著名的奸宦,《水浒传》中将其与蔡京、高俅和童贯列为四大奸臣。
参考:
姓柴名进,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
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可以免死
参考:
所说皇帝唯独不敢动柴进,这个说法是不太确切的。
被朝廷招安的好汉们虽然大多结局较惨,例如宋江、卢俊义等被赐毒酒。
但还是有几位好汉得以善终了的,例如燕青,早日携美江湖逍遥;
武松、鲁智深归隐以全性命;
更有朱仝,为官一任,仕途安稳。
从这些得以善终的好汉们可以看出,皇帝对于那些威胁不是很大,或是善于激流勇退的前“反政府军”梁山好汉还是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的。
柴进,正属于威胁不是很大,又善于激流勇退的一类。
柴进在梁山好汉的排名中虽名列第十位,却是管钱粮的后勤人士,他虽然很讲义气,朋友众多,但并不是一个直接掌兵的人。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一个有很大威胁的人。
再者,柴进很懂得激流勇退。
平定方腊后,他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横海军沧州都统制,柴进虽进入了“体制”,但并不恋栈,他担心日后会被奸臣谗害,被皇帝猜忌,便以患有风疾为由纳还官诰,复回沧州为民,最后得以善终。
当然,柴进的后周皇室子孙身份,也是皇帝考虑的因素之一,传说北宋开国皇帝因是承袭后周世宗柴荣的江山,为堵天下悠悠之口,特立誓善待柴氏子孙,并赐丹书铁券,此券有免死之殊遇,所以柴进可以凭身份免死。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丹书即使有,时光流逝,也早已失却立朝之初的宣传安抚的效用,不存在免死特效了。
所以,柴进能得善终,不是皇帝不敢动他,而是不必动他。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
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
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
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参考:
简单点吧:赵匡胤黄袍加身拿了北周柴家的天下,当时北周皇帝对这个赵节度使可是非常信任。
拿了人家天下,辜负人家信任,赵家不好意思做的太绝,赐了柴家丹书铁券,许他们世代荣华富贵。
而柴进就是柴家的后代啊,杀了他相当于自扇祖先的脸,而且会危机贵族阶级的稳定,得不偿失。
参考:
这个话题倒是可以聊一聊。
赵宋皇帝不动柴王爷留下的一支人丁,并非是不敢动,而是不想动,不愿动,也不能动。
不想动、不能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初太祖皇帝从后周小皇帝柴从逊的手里夺过了天子权柄,于陈桥驿黄袍加身,得道不正,具有欺瞒性和不正当性,所以太祖对于柴氏皇族一直怀有愧疚。
当时除了迫不得已杀了一个韩姓禁军头领,可以说整个兵变过程兵不血刃,再没有屠戮任何一个人。
包括噤若寒蝉的柴氏一族人眷。
其后,太祖也没有起灭门柴氏一族的念头,只是远远地打发了柴氏宗族,并不曾动粗动怒,更没有斩尽杀绝。
有人据此推断:太祖还给柴氏颁发了丹书铁券,谕令大宋朝没有杀柴氏的刀,没有斩柴氏的剑——此一说经史学家考据,不具有权威的可信度,说法恐怕立不住,也就是说太祖并不曾颁有这样一道诏书。
但又有记载说,每个新皇帝登基之前,都要到太祖留下的一块圣训碑前去接受祖训,也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敕令,那上面清清楚楚写明大宋子孙不可妄生杀机,尤其是柴氏宗亲和天下文人。
而且即便是这些人有罪于官家,也只追诉他的个人罪衍,不要究及族门。
这说明太祖对柴氏的护持也是真实的,有目共睹的。
纵观大宋一朝,柴氏子孙确实生活得较为安然。
所以,施耐庵在小说中将柴家描绘成持有丹书铁券的人,也不是没有道理,权可看做是太祖皇帝对于柴氏一族的一种保护。
小旋风柴进当然是柴王爷留下的后裔,自然可以享受祖上盛德的余晖,不被杀、不被抓也就理所当然。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