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献礼片为什么《觉醒年代》最受欢迎
作为《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曾谈到过这部剧的真实。
他说,《觉醒年代》创作时不仅要求剧本真实,所有演职人员对剧本的理解也必须要真实。
《觉醒年代》有一场戏,是李大钊站在火车头上演讲,为此剧组动员了350多个群众演员,可一开始导演有些担心,这么多群众演员能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真实感呢?
结果,当饰演李大钊的张桐站在火车头上说出第一句台词“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自己不爱,谁爱呢?
”时,张永新注意到,现场350多双眼睛,是晶莹剔透的,甚至是热泪盈眶的。
拍完后导演喊停,可现场竟没有人动弹,群众演员们还沉浸在张桐的演讲中,那一刻他们把真情都放进去了,跟戏和那个时代产生了共鸣。
在刚刚结束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觉醒年代》收获三个大奖,一个是张永新的最佳导演奖,一个是于和伟的最佳男演员奖,还有一个是最佳原创编剧龙平平。
参考:
那么多献礼片,为什么《觉醒年代》最受欢迎?
柚子把题目可以理解为《觉醒年代》好在哪里?
好在哪里,我自己的感受并不是说演员演技多棒(当然演技还是很好的),编剧多厉害(其实是蛮厉害的),最让我触动的是,这种主旋律的电影,选了这个题材拍出来,正好给如今处于内卷,想要躺平的我们一个希望和憧憬。
为了理想而奋斗——是多么幸福和光荣。
如今所谓内卷,也就是年轻人越努力越看不到什么希望,只是在没有增量的基础上不断的内耗,互相没有额外收益的竞争。
社会进步总该是人们努力工作,社会不断进步,反补人们生活,共同富裕对吧。
可现在搞的好像某些先富的同仁们并没有考虑当初带后富的指标,反而一直吸着劳动者的血。
美其名曰是人的福报,要怪就怪自己不努力云云。
好吃懒做总不是人应该向往的生活,但是无奈之下的“躺平”可能是降低内耗,积蓄力量的一个过程。
其实年轻人正经谁真的躺平什么都不干了,无非是对着本就买不起的房子说声我不想买了,对着没有出头之日的工作说声你要给我一个应有的回报,不然老子不干了。
谁也没说就撂挑子了。
“躺平”两个字带着引号,无非就是我们屋里的自嘲,卷累了,还不行让人说句话,透口气,说句葡萄酸么。
而《觉醒时代》的背景,正正好好的展示了一代青年最有活力的时期,咱们抛开真正的历史背景,至少这部剧展示一个时代年轻人应有的活力。
即便我们知道当初的学子大多也都是社会上的高门,但是至少,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是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他们的行动是为了自己的意志,他们的付出有所回报,自己会感到值得。
新文化的启蒙运动对标这如今的“躺平”浪潮,他更像是一个反向的文化警示,希望社会能再给年轻人一个空间,让他们的精力用到自己想要用的地方,无论是大到国家社会,还是小到家庭和自我,都有一个能够追逐自己意志和理想的空间,而不是为了生计或是消费陷阱,把自己困于其中,苦苦挣扎。
其实我们都知道,无用功使我们自己盲目的追逐没有确切的目标和理想,但是前提是要有一个环境,让年轻真正能够发挥自己所长。
这可能就是《觉醒时代》带给我的感觉,时间没有浪费,付出是为了信仰。
安利一定会安利一下,我感觉大多数人能从中感受到不用的情绪,泪点十足。
一是前辈们为了这个国家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让人心生崇敬,但是身而为人,能做自己觉着有意义的事业,没有浪费生命,更让我感到热泪盈眶。
我是娱乐蜀,明星八卦电影电视一网打尽,做有态度有观点的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