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难免会遭遇挫折,有些挫折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关卡,有些挫折是内心情绪引起的波澜,挫折或大或小,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要发展“能够处理、克服挫折,甚至从中学习并自我更新的能力”,最终让孩子像弹簧一样,面对压力、困难,还能反弹回来,为孩子一生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最好的装备。
最近,看到一段CNN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的采访,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到刚入哈佛大学时的艰难处境时,几度忍不住落泪。
虽然在外人看来,能进入哈佛已经是相当优秀了。
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我初到哈佛时,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她很聪明,但她当时想:“聪明是我唯一的优势,但在哈佛,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太多了。
”她觉得自己与哈佛格格不入,难以融入,甚至填好了转学文件准备转学。
那么是什么促使她转变心态,走向成功的呢?
原来,她去当志愿者,在一个低收入者安居项目里工作,看到那里的孩子时,她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多么幸运,因为这些孩子根本无法触及她当时拥有的机会。
这件事促使她留在了哈佛,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真正的学霸,期间还收获了扎克伯格的爱情。
她自己也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最终成为一名善良、自信、独立、勇敢、让人钦佩的女性。
普莉希拉在哈佛陷入低谷的经历并不是特殊个例。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并非一条直线,而是迂回曲折的,成长之路上难免会面临各种压力、困难,有时候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鲜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背后他们也挣扎过、失败过。
许多父母都期盼孩子学习优异,最后跻身名校,似乎从此就功成名就了。
殊不知,近年来世界各地高校学生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学生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孩子的学业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可忽视。
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挫折最终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思维方式方面可以成为孩子有力的引导者。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面对同样的逆境,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则越挫越勇,这是为什么呢?
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一个人会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习惯性看法,他称之为“解释风格”。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有的人会把原因看做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有的人则认为原因是暂时性的、特定的。
前者更悲观,在困难面前容易灰心丧气,更难以坚持;
而后者会更乐观,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更愿意努力去尝试。
比如,当一个孩子转学在新学校交友遇到挫折时,如果他认为:“永远没有人会和我做朋友。
”这个解释(永久性的)让他很容易陷入沮丧。
而如果他认为:“我刚刚转学过来,交新朋友需要时间。
”这个解释(暂时性的)则会让他更愿意花时间去结交新同学。
同样打篮球失败了,有的孩子认为:“我就是不擅长运动。
” 这个解释(普遍性的)使得孩子否定了自己运动方面的全部能力。
而有的孩子认为:“我篮球打得不好。
”这个解释(特定性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其他运动领域可能的优势。
如果对困难的解释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我们就会让自己看问题的视野变得狭窄,走进思维的死胡同,甚至陷入悲观绝望;
而如果对困难的解释是暂时性的、特定的,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困难中找到突破口,甚至实现绝地反击。
就像普莉希拉在刚开始进入哈佛时,认为自己除了“聪明”之外一无是处,她当时眼中只看到了强中更有强中手的竞争环境,只看到了自己在精英群体中的微不足道。
而志愿者的经历则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她更真切地看清楚了她所拥有的机遇和资源,激发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她得以重新振作,脚踏实地地在哈佛投入学习,并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遭遇挫折、失败、痛苦时,父母该如何做,能更好地帮助他从中学习,增长智慧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说:有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简单地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忘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会他们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将痛苦的经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一天中有哪些开心的事情,哪些难过的事情。
当孩子讲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时,父母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从更积极、全面的角度理解发生的事情,让困难成为成长的契机。
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除了帮助他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引导他用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重要的是要给他情绪上的理解和支持。
跟一位妈妈聊天,她说:我女儿五年级了,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0分,比之前成绩下降了好多,我忍不住批评她几句,她就好几天都闷闷不乐的,还说自己讨厌学习,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连说都说不得呢?
其实,不是孩子说不得,玻璃心,而是妈妈说的方式和重点需要改变。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较早,而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额叶发育较晚,前额叶的发展直到24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
对于一个11岁的五年级孩子来说,她在面对成绩下降的挫折时,调节情绪的能力肯定不如成人,她的情绪本来就很低落,而妈妈的批评更让她无法理性思考。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生气或者指责,孩子体验到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负面感受。
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你很难过,是吧?
妈妈在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考试不及格,我当时也难受得很呢。
”当妈妈表达出她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并和孩子分享自己类似挫折经历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支持和爱。
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说什么,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支持,帮助孩子从挫折引起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合理地引导孩子,支持孩子,孩子就能在挫折中成长,变得越来越强大。
参考:
提高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增强抗挫折力,我有几点想法供朋友们参考:一、制造适度的困难。
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差,就是因为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情,太顺利了,或者被家长都安排好,这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很容易得到或实现的,适度的制造一些困难,增加孩子的抗挫折力,让孩子通过努力去解决,有助于孩子面对困难,能够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二、培养乐观的心态无论孩子面对任何事情,一定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做为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不要发生了什么事情,家长自己的情绪先影响了孩子。
当某件事情的结果不合心意,或出现意外的结果,家长要先淡定,并安慰孩子乐观面对。
三、掌握表扬的分寸 对于孩子的表扬和赏识要掌握分寸,一味地、过度的表扬、赏识,只会让孩子更加自负,目中无人,一但某件事情自己没有达到或完成,孩子爆棚的自信心就会土崩瓦解。
心里的承受能力自然反差很大。
过度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一但事与愿违,他们就怀疑自己,再遇到相同问题,就会选择逃避。
四、锻炼孩子的能力锻炼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可给孩子适当的期限,当孩子没有在指定的期限完成某件事情,不要放弃,继续鼓励孩子去完成。
例如:幼儿园的孩子学习系鞋带,对于一部分孩子是件很难的事情。
让孩子去学习完成,克服困难去完成。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敬请
参考:
作为六岁女孩的母亲,去年我孩子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在提升抗压能力上,我家的经验:挫折教育,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心里抗压能力,同时辅以体育运动,孩子的性格更开朗阳光,遇事不畏惧。
分享下我家的经验。
我孩子的例子,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心里抗压能力去年暑假,我女儿报了舞蹈技巧提升班,第一次练习站立下腰(站着弯腰、手碰地、再起来),对她来说,要克服心理恐惧成功下去,真的很难。
课后,孩子退缩了,哭着说“再也不练”。
孩爸陪着上课,看女儿哭的心疼,也说“要不不上了,等孩大些再去”。
我孩学舞蹈比别人晚半年,基础差些,若我心疼她,这次不去,以后舞蹈进步慢,也会给她个错觉:遇到困难,只要哭一下,爸妈妥协,自己可以不努力。
“现在舍不得孩子,她心里承不得一点事,将来怎么办?
”我还是说服爸爸,开导好女儿,继续练。
第二节我陪着去,坐在教室后面看着老师用手压孩子的身体,严厉的说“下去、摸地”。
当孩子泪汪汪的看向我,我忍住了没哄她,一直鼓励她配合老师练习。
您知道么,看着孩子瘦弱的身体,练这么难的动作,一边哭,还一边委屈的练着,我心如刀绞......终于,孩子的腰下去了,摸着地了,颤颤巍巍站起来的那一刻,她望向我,开心的笑了......课后,我俩很兴奋,我表扬了孩子的努力,充分认可她,再引导“其实下腰没那么可怕,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孩子非常高兴,一直分享她如何完成的,回家后又一遍遍和爸爸说。
其实,在克服困难后,孩子也享受成功的喜悦,印象深刻。
之后孩子再遇到困难,我都会提及第一次下腰的经历,用例子告诉她,不用害怕。
孩子呢,都会努力,心里承受能力好很多。
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经历些深刻的挫折和磨难,家人借此正确引导。
当孩子深有体会后,会提高心理抗压能力,遇事不畏惧。
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财富!提升孩子抗压能力的一些方法和建议除挫折教育外,积极的体育运动,也能锻炼孩子的意志,磨练毅力。
喜爱运动的孩子,性格更阳光外向,配合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不错,人大度不计较,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
改变一味的夸赞教育,多些鼓励。
不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引导孩子做自己,父母总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会认为父母始终和他在一起,就不会退缩和害怕。
不过度追求完美。
我女儿有些追求完美,开始练硬笔时,手腕没力气,写不好就擦掉,再写不好就委屈的哭,对此,我引导她要接受不完美,只要努力了,爸妈就非常开心,待手腕力有力了,一定会写的好。
有时,要让孩子“接受不完美”。
付出才有所得。
相信很多家长遇到过孩子执拗的要玩具,不买就哭的情况。
我家里的应对办法,孩子做的好,或是帮助我们,作为奖励才会买,让孩子从小树立起付出才有所得的理念,她知道想要玩具要靠自己努力争取。
过分“懂事”的孩子抗压能力更弱。
有些孩子从小懂事,体贴父母,不乱要东西,但懂事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心碎的时刻,微笑着说“没事啊”,其实心理更脆弱,要疏导孩子的委屈和不快。
给足孩子相应的心理营养。
积极
总而言之,可以通过挫折教育和积极的体育运动提升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
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家人长期积极的
孩子的成长是快乐的,但也伴随着挫折,只要我们想办法、动脑筋,不轻易言败,定能一个个克服,成功后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快乐!欢迎【
参考: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
关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是当下孩子最缺乏的一个能力,也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让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
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根本的核心是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综合分析这个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有;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错失了成长的良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后,大大的解放了劳动生产力,生活和交通各方面的便利,让家长或者说是成人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
当然也因为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让孩子变得宝贵,家庭次序的颠倒,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大人什么都替孩子想玩了,做完了。
甚至孩子很正常的磕了一下,碰了一下,整个家好像要塌陷一样,所以养成了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剥夺了孩子自我的成长机会,于是孩子自然就“自我为中心”,受不得一点点的委屈,自然就谈不上坚强和极强的承受能力。
那么抗压能力自然就弱。
也就是那句话“温室里的花朵怎么会经得住自然的狂风暴雨呢!”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这样来培养孩子以提高其能力:1.作为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
不要做包办保姆型的家长,而要学会让孩子学着独立,让孩子学着自己来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
“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当孩子自己做事体验到艰辛之后,那么他更容易打开心量,理解别人,那么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要强。
2.可以家庭组队“共养”孩子,让孩子过集体生活。
培养孩子的交际和人际能力,自然提升抗挫折的能力。
当然这里的“共养”是指经常带孩子在一起学习,玩耍等。
这种情况孩子越小对孩子成长越有利。
人毕而然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一个大院的孩子玩在一起吗?
还记得农村一个村的孩子打成一片的欢乐时光吗?
冲突,打闹,和好,一切自然而然的就会了,大人从不参与孩子,结果呢……一定要多带孩子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来。
3.抓好时机做教育,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时机。
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当孩子受到委屈,打击的时候,恰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机会。
家长要利用好这些小挫折的机会,做好引导和教育,一点一滴的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点一点的变得坚强。
4.家长要有积极的心态,给孩子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让孩子学会乐观快乐的生活。
“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心态决定了抗挫折的能力,坚强与否跟乐观还是悲观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孩子不够坚强,没有坚强意志,觉得学习压力大是一个社会问题,毕竟现在的整体情况是集体焦虑,集体恐惧,集体悲观的一个大范围,所以我们很容易被感染,何况是孩子呢。
我们要做的是成长好自己,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学会乐观正确科学看待问题,那么才会传递给孩子更强大的能量,让孩子很好的成长,变得坚强,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
祝福大家!
参考:
抗压能力不强的孩子是一个内心没有力量的孩子,也就是不自信的孩子。
就像上战场打仗的士兵,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弹药,没有平时的训练有素,根本上不了战场,别提打仗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自信?
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大致归为以下几种:1、曾经在一件事上受过打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比如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好,在过往经历中被家长或老师严厉责备过。
大人说的多了,孩子潜意识认为:我就是学不会的。
于是就会逃避、越学越不想学。
2、孩子被过度保护。
孩子在家庭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长辈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比较娇惯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长期以来,孩子形成了依赖父母长辈的习惯。
遇到困难、挫折,孩子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尝试解决,而是问爸妈,问爷爷奶奶。
这样的孩子缺乏意志力、抗挫力、自控力,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来。
3、孩子的父母控制欲很强。
当孩子的父母过分约束孩子,平时管的非常细致严谨,不许孩子做这做那,或者对孩子要求很高,这个孩子就很难发展出自己自信的品质。
4、孩子从小缺爱,没有安全感。
孩子在关键期没有得到父母精心呵护和照顾,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孩子在0-3岁时,妈妈不在身边,3-6岁时爸爸又常常缺位。
缺乏爱的孩子内心是无力的,对这个世界是畏惧的、胆小的。
5、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好。
孩子从小身体虚弱,营养不够或者受生理上某方面疾病的困扰,精力体力不足。
这样的孩子感到自身条件比不过同龄人,容易缺乏自信,很难应对困难和挫折。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
培养抗压能力需要适度。
压力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并不是给的压力越大越好,就像橡皮筋,超过拉伸范围一定会绷断。
在这件事上父母需要有耐心,不能拔苗助长。
1、正确认识自信:自信不等于自大。
自信的孩子能客观评价自己,不但了解自己的优点,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够接受批评,听得进意见,勇于改正不足。
而自大的孩子认为自己样样都很好,不需要进步,自己永远是对的,经不起对方的批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2、给孩子提供克服困难的“良好体验”。
人只有经历过良好的体验,才会愿意再尝试第二次、第三次。
因此,家长要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克服困难的体验。
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自我成长和成就感,感到努力和汗水是珍贵的,感到我是有能力做我认为困难的事的。
有了这份正能量,当下一个目标出现时,孩子会更愿意尝试,孩子的自信心会增强,内心的力量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表扬特质,批评行为。
这里教给大家一个鼓励孩子的好方法:表扬特质,批评行为。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很多家长只会说:“你真棒!”孩子很高兴,可是并知道自己棒在哪里。
我们要鼓励孩子的人格品质。
比如,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我们可以说:“爸爸妈妈看到你最近学习很勤奋、很努力,所以才取得好成绩,恭喜你!”让孩子知道勤奋和努力可以成为他的优质标签,在今后的成长中继续发扬广大。
当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就事论事,只批评孩子做错的事情本身,而不批评孩子的人格特质。
比如孩子撒谎偷了同学的东西,不恰当的批评是:“你这个不要脸的人!你学会撒谎了!”这些词贬损了孩子的人格。
我们要这样批评:“你不经别人的允许,偷拿别人的东西,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妈妈很难过。
”
参考:
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成功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好,受不得一点打击,说他一句就要大哭,看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不能一味的纵容孩子,你不能因为孩子心灵脆弱,看到孩子做错了也不说孩子,这样做的话的,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其实要培养出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还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
第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还的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称呼的能力,有些小事情可以交给孩子去做的就交给他们去做,比较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房间等等,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次,家长在做有关于孩子方面的决定时,要和孩子商量,不要做一言堂的家长,多听听孩子的看法,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自己所做的行为需要付有一定的责任,让孩子学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最后,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让孩子学会包容、忍耐的心态,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也能乐观积极的面对。
参考: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很宠爱,可以说是百依百顺,所以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感情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
稍有一点困难,如学习跟不上或者是家长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想不开,结果,就会产生极端的行动。
这样的孩子必须经过磨练才能成长。
不能一味迁就,平时,对孩子要加强他们的信心,锻炼其意志,让他坚强起来。
如:家长多鼓励,多看一些励志的书藉,多听一些励志的故事。
使他明白人生的意义,从而坚强信心,好好活下去。
参考: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被全方位过多的
如:不能向孩子灌输“你必须学习,你不学就会…….”的理论。
这会让他会感受到是在被动学习,从而影响到他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效率。
而应换一种方式,启发他“你们真是遇到好时代了,你知道王冕吗?
他想学习,但没有钱买书,只能去给地主家放牛,后来他想起了画画赚钱买书的方法,他先是用树枝在沙子上画画…….”然后你再讲讲你小时候的情况,再谈一些世界级的成功案例。
总之,以情动人,让孩子认同,不反感;
然后,以新奇的东西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内心不抵触,心理就不产生相关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
不迁就,从小接受挫折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绝不迁就,即使哭闹得厉害也置之不理,等他哭闹完了,再稍加引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是,引导时切忌急功近利。
尽量利用一些微小的、孩子能理解的事情来灌输正确的思想,如编一个童话故事,把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角色放进去。
常常接受一些小挫折,慢慢地孩子会懂得世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理,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
耐心训练,不急躁,懂得等待 1,孩子想要的东西,不是很急迫时,有意识地拖延,使他学会等待。
如,你正在做家务,他就要求你带他出去玩,这时你就得坚持住,不要屈服于他的哭喊。
但是要给他合理的解释,并且事后要立马兑现承诺,要讲诚信。
懂得等待,有耐心,孩子做事才不会急于求成,急躁,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体能训练,增强耐力,1,通过体能训练,不仅能使孩子增强体质,还能提高身体协调性,思维敏捷度,更是一个增加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办法。
但是有一原则是,体能训练必须坚持形成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
条件允许可以参加一些培训,如跆拳道等。
目标训练,让孩子从小就有自我实现的意识 。
1,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把目标一步步分解到他每一天的具体行为。
为了配合和激发孩子履行目标,大人也要设定目标,定期讨论总结,共同进步。
孩子有了目标的指引,大局观、全局观得以形成,自然不会被小的迷雾遮挡眼睛,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应提高。
参考:
通过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能够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父母和长辈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影响了孩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遇到事情总想着依赖他人,而自己没有积极的想办法,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要培养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有权利自己决定个人的事情。
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让孩子产生我能行的心理暗示。
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遇到困难,鼓励孩子要积极的想办法解决,勇敢的承担自己决定的事情后果。
家长不作过多的干预,只是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建议,引导与示范。
三、表扬要具体且适当对孩子的表扬不能仅仅简单的用你真棒来表述,要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给予积极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合理的建议。
四、正面自己的错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表示出自己的心情和对事情的看法,正面的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不要对孩子进行否定,以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更不能护短,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经得住困难与挫折。
五、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以积极平和自然的生活状态与孩子互动,用自己的状态来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宣泄不良的情绪情感,转化消极的情绪,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
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懂得扬长避短。
六、给予孩子独处的空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当孩子遇到烦恼而不愿意与家长分享时,一定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宣泄。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不取笑孩子,用同理心理解孩子。
相信内心强大的家长会培养出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
参考:
第一,要舍得让孩子承受自然后果。
比如不吃饭,那就饿着。
不起床,那就上学迟到。
跑得太快就摔跤。
现在家长都不舍得让孩子承受事情的自然后果,还如何谈让孩子提高心理承受力呢?
不要想着去抗挫训练,先让他承受自然后果开始。
第二,不要过度表扬。
现在家长育儿已经很少批评教育了,可是赞美表扬却泛滥成灾,殊不知过度表扬对孩子同样祸害无穷。
拉粑粑拉得好要表扬,吃饭吃得好要表扬,这其实都是人的本能,连这都需要表扬,孩子还有什么事情是能自己自发主动不需要表扬能做好的?
当表扬变成常态,孩子时刻处在比较竞争的焦虑中,我做的是不是最好,比隔壁谁谁是不是更好?
孩子的平常心没有了,内在动力也被损耗,孩子不是为自己喜欢去做某件事,而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比谁更优秀。
所以,家庭教育不要太过注重表扬,它不是万能药,让孩子的生活回归生活,学习回归学习,自然而然,孩子的紧张焦虑心消除了,心理就更健康了。
第三,适度轻推。
在困难面前,家长不应该是裁判,而是教练,要跟孩子站在一起,接纳他的害怕情绪,同时不断鼓励,轻推他往前走,突破舒适区,发展出抗挫力。
这个过程很难,我们经常对孩子失去耐心,有时候用力过猛,孩子后退得更厉害,有时候我们自己就放弃了,或者用言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无法得到支持。
所以一定要记住,每一步都要很慢,很轻,同时跟孩子一起,经常暂停,但永不放弃,每次暂停或前进一步,都要给孩子情感支持。
参考:
随着孩子因为种种原因结束自己生命的悲剧诸见报端,什么没完成作业害怕被批评跳楼的,不给玩手机跳楼的,和家长争吵后离家出走走到河里的··于是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的吃好穿好,怎么这么脆弱啊?
这么一点小打击,一点牛毛小的事情,就跳楼?
!”一个孩子站在门外,一阵冷风吹过,孩子病了,大家都说,这孩子抵抗力怎么这么差,一阵风也经不起,但是有没有人问过这个孩子,他为什么会站在门外?
他站在门外多久了?
其实,孩子并不是一开始抗打击能力就强的,由于阅历短浅、经验不足,有限的生命里遇到在成人看来“芝麻点儿大”的小时,就足以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挫折的认识和适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抗打击能力。
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1、正确认识挫折教育《少年说》中,一个女孩在天台向妈妈喊话,“(妈妈)老是要这样子打击我,我知道别人很厉害,可是为什么我自己一直在努力,你就从来没有看到过”,即使女孩说了自己并不适合这种激将法之后,女孩的妈妈仍说:“我知道我一直在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性格里,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这可能是大多数家长共同的认知,“夸奖孩子他就会飘”“打击孩子他才会进步”,所以都热衷于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作比较,认为这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殊不知,这种打击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容易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否定,影响健全的人格发育。
挫折教育教给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给予鼓励和建议,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帮助孩子跨越困难,而不是一个劲儿的挖苦嘲笑。
2、不要害怕孩子失败咱们家长总是对于孩子的失败很介意,害怕孩子犯错,不接受孩子的失败,如果孩子犯错了,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所以很多孩子会畏惧失败,畏惧犯错,畏惧困难。
人要变得强大,不是来自外界的挫折和苦头,而是来自内心坚强的力量。
无论跌倒多少次,背后都有父母的支持,而不是在外失败了,还要受到父母的双重打击。
所以,不要担心孩子失败了,如果孩子这一次失败了,请鼓励他“不要灰心气馁,争取下一次成功”,跟你的孩子站在一起去打败困难。
3、多夸孩子的行为过程和努力不要只去关注孩子最后成功与否,把一个事情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坚持,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所达成的效果等,作为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对象,并具体地跟孩子描述出来:“你刚才做……的时候,认真的样子真帅!”“虽然中间你有点累,但你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个东西虽然没做好,但是刚才你这个地方的想法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