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只是一个押司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宋江作为县城的高级领导,30多岁了还是光棍一个。
他第一次跟阎婆惜接触,做了三件事,非常不同寻常。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他的财富来源。
宋江虽然长得又矮又黑,但作为县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在江湖上,名声又是响当当,而且似乎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永远不差钱,整天没事就救济别人,赢得了“及时雨”的名头。
是一个标准的钻石王老五。
县城中想嫁给他的女人不会少。
到30周岁还没讨老婆,显得非常不正常。
但是,宋江很快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人。
他遇到这个女人之后,有三个特殊的行为。
非常耐人寻味。
第一,宋江写了一张提货单。
宋江\"身躯六尺\",但书中又多次说他\"面黑身矮\"、\"矮矬\"。
“尺”的换算方法,很有可能是按照三国时期的长度计算,身高不到1米5。
如果按照宋朝的尺的长度,宋江就是一个高个子。
宋江除了个矮,整体形象,还是有阳刚之气的。
有虎狼之相。
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
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志气轩昂,胸襟秀丽。
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当时,阎婆惜的爹去世,没有钱安葬,母女二人找到宋江。
宋江当即手写了一张提货单,让她们凭此单据去提一口棺材。
在宋朝,一口棺材要值不少钱,是一个大件。
很多穷人省吃俭用一辈子就攒了一个棺材本。
有些穷人,就是因为没钱买不起棺材,导致无法下葬。
实在穷得没办法的时候,亲人去世了,只能用草席一裹,草草地埋到地里。
所以历史上有许多卖身葬父的故事。
对阎婆惜母女而言,棺材也是肯定买不起的。
对别人是天大的问题,对宋江来说,只是写一张白条而已。
通过这个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宋江手写的白条,在县城,其效力等同于现金支票。
换句话说,凭宋江的面子,只要他手写一张白条,估计就可以到县城所有的商家,取走任何商品。
宋江道:“原来恁地。
你两个跟我来,去巷口酒店里借笔砚写个帖子与你,去县东陈三郎家取具棺材。
”第二个行为,宋江对阎婆惜母女无微不至地关心,给了一大笔钱。
送了一口棺材,宋江又开始嘘寒问暖。
宋江又问道:“你有结果使用么?
”阎婆答道:“实不瞒押司说,棺材尚无,那讨使用。
其实缺少。
”宋江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
”阎婆道:“便是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
做驴做马报答押司。
”宋江道:“休要如此说。
”随即取出一锭银子,递与阎婆,自回下处去了。
紧接着,宋江继续发扬及时雨、助人为乐的精神。
主动问这一对母女差不差钱?
还有什么需要我继续给予帮助的?
并且从身上随身取出了10两银子。
交给这一对母女。
宋江资助别人,那也要看对象的。
宋江号称及时雨,却并算不上是一个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人。
他资助的,一般都是江湖上的好汉,今后可能用得着的朋友。
他并不热衷于救济穷人。
十两银子在宋朝,够得上阎婆惜母女俩一年的生活费。
宋江见了武松,也不过就给了10两银子。
宋江出手如此阔绰,说明他对这母女俩非常不一般。
宋江随手就能从身上掏出10两银子,说明他真的非常有钱。
第三、讨了一所豪宅。
宋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在县城里搞了一所豪宅。
这个豪宅从何而来?
书中没有交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所豪宅肯定不是他花钱买的。
估计很有可能,是县城的某个富商为了拍他的马屁,送给他,让他金屋藏娇的。
就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
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金玉。
……连那婆子也有若干头面衣服,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
宋江给阎婆惜购买了许多高档的装饰品和首饰,“满头珠翠,遍体金玉”。
给准丈母娘也买了若干高档“头面”服装。
通过这3点可以说明:宋江在县城的能量大得惊人!包养女人,只要他愿意,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在话下。
关于宋江和阎婆惜之间有哪些隐秘?
我曾经进行过专门的分析,在此不展开讲,敬请大家
那么宋江的钱从何而来?
主要有下面几个途径:灰色收入。
宋江是郓城县押司。
宋朝的官职,分为官和吏两大类。
由于官员的编制有限,而行使行政权力,光靠几个官员显然是远远不够。
那么很有必要另外增加一些编制,这就是所谓的“吏”。
押司就属于吏。
在州府和县衙内,都设有押司一职。
如果在宋朝,你能担任这么一个职务。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体制内,而且成了一个有职有权的人。
宋朝的吏,其主要职能是经手税赋征收、处理狱讼等,押司相当于县衙门里的秘书。
负责案卷整理、文秘等工作,是一个实权岗位。
宋朝全国的押司数量众多,一些州府的押司级别可能比宋江要高许多。
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江。
这个是因为,宋江很有可能在他的职权范围里,把权力用到了极致。
宋江在县城里担任这个职务,平时直接跟基层打交道。
县城里的一些老板,就算暂时不需要他帮忙,但在县城里这么一个小地方,谁能保证将来没有什么事落在他手上呢?
所以,估计平时的一些潜规则肯定是存在的。
平时的灰色收入,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也正因如此,宋江的手写白条,在县城里可以通行无阻。
同时,他讨要一座楼房,也不是什么难事。
江湖朋友的保护伞。
宋江非常讲义气,属于黑白通吃的那种类型。
江湖上的朋友惹了事,凡是在他权力所能影响到的范围之内,他都予以极力帮助。
他因为帮助晁盖等人逃走,晁盖派刘唐送了他100两金子。
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都头。
宋江似乎并不十分贪心,只取了其中一条金子。
我估计,如果不出后来的意外情况,这次宋江虽然没有全收,但这个人情账,晁盖肯定会记在这里,以后逢年过节的小心意肯定少不了。
江湖上的朋友送给宋江的财物,是他另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
又比如,宋江在投奔孔家庄后,孔太公在他和武松离开时,分别送给他们50两银子。
二龙山的头领燕顺、王英、郑天寿,也送过财物给他。
宋江发配江州途中,被梁山好汉相救,并送了一盘金银给他。
宋江在江州揭阳镇,穆家庄也送给他一盘金银。
……。
总体上,全书看下来,宋江收的钱,要比送出去的要多。
“及时雨”的名声是个金字招牌,源源不断地总会有收入。
其他可能的收入来源。
工资收入。
宋江担任衙门里的押司,工资收入虽然可能并不太高,但应付平时的生活还是绰绰有余的。
家庭资助。
宋江的父亲宋太公,有大量的不动产,有园田,众多房屋,佛堂等。
所以,宋江出生于当时的富人之家,其家族对他也有一定的资助。
参考:
都别瞎猜了宋江有个来钱快的买卖,因为做得隐秘很少有人知道。
这个买卖平时轻易不开张,一旦开张能吃上好几年。
宋江的收入一直是个谜,一个人小小的押司,所领取的俸禄恐怕连自己的日常糟消都不够,他哪来的那么多钱仗义疏财?
有人说他家是地主,地主家有钱,他可以从家里拿钱挥霍。
但实话讲,宋江太能花了,怎么个能花劲,我们先盘点一下:1、给卖汤药的王老儿棺材钱随手就是一根金条,虽说这金条是晁盖给的,但他打发得这么随意,说明一根金条在他眼里根本就不叫钱。
2、宋江救助阎婆惜,出手就是十两银子,后来经人说和,宋江讨了阎婆惜做了外宅。
购买宅子外加购置家具,没有几百两下不来,再算上阎婆惜母女日常的生活费,这钱不是小数,宋江花起来眉头都不皱。
当然这种事情不会经常发生,又属于自己享受生活,花点钱不算什么。
后来阎婆惜用书信要挟宋江分手,讨要100两金子,他表示3天就能凑齐,虽说阎婆惜认为他这是在撒谎没有采信,但也足以说明宋江并不把100两金子放在眼里。
3、
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
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
如果江湖上有人投奔他,宋江不光是管饭(按照待客的标准,花费不会低),还全程陪伴(包括购物)临走还给钱。
按照后来宋江结交武松和李逵的大方程度,宋江给人钱财都是几十两几十两的给,他名声如此之大,说明结识的英雄好汉应该不在少数,这个钱花的可以想象。
按照这个花钱程度,光从土例刨食是显然是不够的,有人可能会说他不是有个兄弟宋清在打理家中事务吗?
或许他家里还做买卖呢?
注意书中对宋江家中的情况也是有说明的: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
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
守些田园过活。
这就是说得很清楚了—务农。
如果宋家有经商,书中不会单说务农。
也就是说他们家除了种地,明面上不会有别的进项了。
而且宋江号称“孝义黑三郎”,既然称得上一个“孝”字,他就不可能只吃家里的老本,不往家里拿钱。
吃家里的老本显然是不可能的。
家里的收入不够他花的,有人猜测,会不会宋江就是当地的黑社会头子呢,靠收保护费挣些外快呢?
这个说法也不靠谱,首先宋江的功夫不行,其次宋江身边没有跟着一大群小弟。
最后一点,收保护费有损他的声望,这和他“及时雨”和“呼保义”的绰号极为不符。
如果收保护费这种猜测也不靠谱,那么他的钱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其实我们可以参照《水浒传》中另外一个和他有些相似的人。
分析透了这个人,就能搞清楚宋江的钱究竟是哪来的了。
这个人就是托塔天王晁盖。
此人是东溪村的保正,在现代就相当于一个村长,妥妥的一个大地主,富裕程度不输宋江,甚至有可能(明面上)比宋江家好过。
晁盖家里没长辈,而且晁盖还不好色,别说小妾连老婆都没有,家里一切都是他说了算。
晁盖的生活用“家里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来形容并不过分,但是他放着好日子不过,和一帮穷鬼跑去劫夺生辰纲。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晁盖和宋江一样也好仗义疏财,花钱也是个很大方的主,这么花钱如流水,地主家也会没有余钱的,铤而走险劫生辰纲也就不难理解了。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晁盖只要把事情做得隐秘不暴露,还可以继续做他的保正,继续过他的田园生活。
我们之所以在这提到晁盖,就是要说明比起晁盖来其实宋江干这样的买卖更方便。
大名府的梁中书前年给老丈人蔡京的生辰纲就是被人劫了,谁干的?
一直不曾破案,但肯定是有人干了。
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宋江。
不然宋江一个小小的押司,平日里结交那么多江湖好汉干什么?
就为了图一个名声吗?
干这事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宋江做事向来比较周密,有很强的领导才能,这一点从他上山后数次带兵都满载而归就可以看出来,宋江是郓城县押司,非常熟悉衙门破案流程,只有这样的人做事才会滴水不漏。
另外从第二次劫夺生辰纲的过程来看,发起人刘唐很明显不是投奔晁盖的,因为他根本就不认识晁盖,只不过刘唐因为在天王庙睡觉,让郓城的捕头雷横看着不顺眼给绑了,为了脱身才投奔了晁盖,献了这个所谓的富贵。
如果刘唐不是投奔晁盖的,那么他投奔的会是谁呢?
这附近有头有脸的除了晁盖恐怕就是宋江了吧?
刘唐或许是跟着宋江干过一票买卖,又或者刘唐上次没机会参与,从其他相知的(上次参与的)同伴处暗中知道了宋江的大名。
这次一直盯着梁府,得到生辰纲的消息后要找这个传说中的大哥跟着干上一票,也想求个富贵。
哪知阴差阳错拜了别的大哥,反正都是求这套富贵,跟谁都是干。
如果刘唐最初是投宋江的,那么刘唐对宋江的印象必定不错,事实也证明宋江接班晁盖班时,刘唐就代表元老派第一个站队宋江。
另外宋江家里有个地窖或许也能说明问题。
如果上次生辰纲确实是宋江劫的,那么在这之前很可能还干过其他的大买卖,这种买卖只要干成一次,就能保数年富贵。
有了这些横财,仗义疏财就不在话下了。
至于这次宋江为什么没有动手劫夺生辰纲,一来前一年刚干了一票还有余财,二来干买卖不能只盯着一只肥羊,很容易翻船,(另外刚换了一个时县令很勤勉,县衙捕头朱仝、雷横巡个逻,都要求二人带回一片东溪村的树叶为证。
太严了!)这不晁盖就想的简单了,没多久事情就败露了,这明显的是不如老江湖有经验啊!
参考:
第一,宋江真的有钱。
虽然他比不上柴进之类的大财主,但也算很有钱的人了。
先看宋江的职场收入。
宋江职务是押司,搁在北宋,只是个不入流的吏。
但由于古代官员编制有限,一个县只有四个人有资格吃皇粮。
故而宋江的真实身份,大约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办公室主任,直接对县长负责。
县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先交给宋江处理后,再由县令拍板。
这种地位的人,别看不是领导。
但想搞点灰色收入,一点也不难。
举个例子说。
某一天,当地某个地主因酒后骑马被抓,按规定要戴枷示众一天。
地主怕丢面子,跑去找宋江。
宋江完全可以在县令面前说好话,替地主花钱消灾。
事后,保住面子的地主能不花钱孝敬宋江吗?
宋江收了钱,他就搞到灰色收入了。
他即便不收钱,地主也会在私下宣传,说宋押司是厚道人。
这样一来,宋江还是赚了名声。
到时候会有更多人来找宋江帮忙疏通。
以宋江的能力而言,想搞点闲钱,很难吗?
再看宋江的家境。
宋江家境水平一直有争议。
有人认为宋家是财主级别。
理由是宋江在穆家庄时曾对穆弘说「太公(穆弘父亲)和我父亲一般,件件都要自来照管」。
穆家庄很有钱,宋江敢拿自己父亲与穆太公相提并论,想必宋家也是有点资本的。
还有官府两次派人去宋家捉拿宋江时,宋太公都是立即安排酒食银两犒赏公人,把宋江第一次出逃后和发配江州前花钱疏通关系的事情做的很好。
做这些事,家里没点资本是做不到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宋家只是富农,远远达不到财主级别。
理由是水浒第十七回,介绍宋江时说「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同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还有第二十一回,宋太公对前来调查宋江杀阎婆惜案的公人说「老汉祖代务农,守此田园过活」。
按照书中这两处介绍,宋家确实有一份祖传的产业,宋江的家庭条件也确实比那些需要依靠租地的佃农强多了。
但宋家的家底却也绝对比不上大财主。
毕竟水浒书中有一个细节:凡是比较有钱的大财主,比如柴进、李应等,家中都会养很多庄客或下人。
跟外人起冲突时,把家里的下人拉出去干仗,堪比一支小型军队。
而宋家则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下人。
这可以说明宋家的土地不是很多,养不活太多的下人,也不需要太多的下人帮忙打理。
估计宋家也就是农忙时才会雇一些短工来家里帮忙,平时庄园的维护就靠少数人即可。
由于宋江家境有争议,再加上宋太公是个有原则的人,不可能大把大把的把银子给宋江拿到江湖上挥霍。
所以,下文就不提宋家对宋江的财力支持了。
最后看宋江的其它收入。
宋江在担任押司期间,有时会利用职务之便给江湖人士通风报信,然后得到酬谢。
比如晁盖劫了生辰纲后,刘唐就拿着一百两黄金回报宋江(宋江只取了一两)。
这些酬谢往往都是金银类硬通货,数量还不少。
这也是宋江平时开支的来源之一。
还有宋江声名在外,即便是杀人后,每到一处也都有人馈赠。
比如离开孔家庄时,孔太公给了宋江五十两银子。
离开清风山时,王英等人送了宋江一些金银珠宝。
离开穆氏兄弟的庄园上时,穆弘给了宋江一盘金银。
这些赠送加起来也不少了。
当然,这类酬谢和赠与只是非固定收入。
而且几百两,几千两,在真正大财主眼里,都是小钱,不算什么。
但还是那句话,几十两银子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眼里就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宋江的财富水平,最起码也是“穷人中的有钱人”。
比不上大财主,但完全能碾压一般老百姓。
第二,宋江花钱都能花在了刀刃上,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是他“显得”很有钱的关键原因。
通观水浒,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宋江资助的对象,大部分是贫困线以下的人。
比如死了父亲,付不起棺材钱的阎婆惜。
别人见了都不施救,宋江就送了一具棺材。
虽然阎婆惜不念宋江的好,后来把他卖了。
但宋江的义举在周围人看来,却是雪中送炭之举。
一具棺材钱就得到了巨大的舆论回报。
(大家都觉得宋押司有钱)再如在揭阳镇街头卖艺,玩命也挣不了几个钱的薛永。
宋江出手就是五两银子。
参考第二十五回郓哥自心里想到「这五两银子如何不盘缠得三五个月」,宋江给薛永的五两银子,差不多是薛永这类卖艺人至少俩月的基础开支。
这也是薛永后来会对宋江马首是瞻的原因之一。
棺材钱和打赏钱,对宋江来说不算什么,花不了几两银子。
对于比宋江更有钱的大财主来说更不算什么。
但对于缺钱的人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
锦上添花,别人往往不会记你给他的好。
雪中送炭,别人可能会念你一辈子的恩。
想想看,柴进养了武松一年,衣食住行费用都是柴进掏钱。
为什么武松不但不感恩,反而对柴进是牢骚满腹,怨声不断?
再想想看,宋江没养武松,他只是在武松离开柴府时,一路陪武松唠嗑。
与武松临分别之前硬要请武松吃酒,还塞给了武松十两银子。
就能把武松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还一定要跟宋江结拜?
这就是因为柴进只是锦上添花,钱倒是挥洒出去了,但没什么效果。
宋江在精神上平等对待了武松,让武松很感动,感到了雪中送炭。
宋江是十两银子花出了一百两的效果。
宋江绰号“及时雨”,“及时”二字很有意思。
这说明宋江平时做的事,往往都是雪中送炭之举,小钱能花出了大钱的效果。
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一万块钱,借了一千给朋友。
与一个人只有一百块钱,但借了一百给朋友。
意义是不一样的。
前者在朋友眼里,往往只会留下“仗义疏财”的印象。
而后者则会被朋友传颂,认为是真正靠得住的好兄弟,铁哥们。
其实像宋江这种善于花钱的人,在我们今天并不罕见。
有些老板,其实也没做多少有利于社会公益的事,但就因为把一两件事情做到大家心坎里去了,让大家吃了红利。
于是大家就一直念他的好。
而又有一些老板,一直在做慈善事业,却因为大家感受不到,或感受不明显。
他在大家心里的评价就远不如前者。
参考:
宋江有钱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有俸禄。
宋江是一个县级押司,虽然不算官员,但也算得上公务员,而且这个公务员是有编制的,所
押司是负责案件文书工作的,因此,他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县令大耍文笔枉判案件,收受贿赂。
比如,他们如果把一个该死的犯人判成无罪释放,便可捞到几千万把两银子。
在受贿方面,举个如实的例子吧,在晁盖一伙智取生辰纲的事情败露后,官府要捉拿他们时,宋江便给晁盖送信,要他们火速逃走,于是救得了他们的性命,粱山为报救命之恩,便派人给宋江送了一叠金砖;
三是有家产。
宋江是个富户,他的父亲宋太公不管事,弟弟宋清没管事,家里的所有房产和地租全部把持在他手里,所以他是个有钱人。
宋江表面上看仗义疏财,救人于急难,动辄就是几十几百两银子,实际上他是在花钱买人心买权力买性命。
参考:
水浒传中宋江只是一个押司,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施耐庵篇写的《水浒传》故事,时代背景是发生北宋时期,那个时候县衙门内的押司官职也不低,相当于现代的科级干部。
宋江每个月有十二两银子的收入,另外还有补贴,补贴不等,大约每个月还能领三、四两银子的补贴。
北宋时期每个人有五两银子就足够一个月的生活费。
宋江每月十五两银子的薪俸,相当于现在人每月10000元的工资。
再说宋江出身地主家庭,可想而知宋江当时手里可以说是腰缠万贯。
县衙门里的押司,知道的事情也比较多,断不了社会面上的人,经常拉拢他,向他讨点消息,再给他送点礼物和银子。
比如他向晁盖、吴用等人通风报信,才使晁盖、吴用等人逃过一劫,有了梁山大业。
晁盖等人会知恩图报,不会让宋江受穷的,这才有了宋江后来成为梁山之主。
所以说别光看宋江当押司的死俸禄,宋江当时在衙门管的面大,涉及到多方面的人物,找他办事的人特别多,送礼的就多,因此他整天是爱帮助人,仗义疏财、号称及时雨宋公明。
参考:
宋江确实显得很有钱,书中说他“仗义疏财”是实打实地往外掏银子。
这一点,只有宋押司与柴大官人做得到,诸如晁盖、卢俊义这样明写了的“仗义疏财”之人,除了贿赂官衙而外,也极少见过他们拿出家财舍给谁一文银子。
以此看宋江的架势,家底不比柴进薄。
但是,宋江不过只是郓城县一个小小的押司,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宋押司的薪俸有多高押司,大概是宋代官署中吏员的职称,专门官衙门中的文案,从事案牍工作的小职员。
以《水浒传》来解读,应当就是这个意思。
宋江出场时,书中写道,何涛一大早来到县衙前的茶坊喝茶,等候去吃早饭的官员们回来上班。
何涛问茶博士:“今日县里不知是那个押司直日?
”可见,郓城县还不止宋江一个押司。
何涛问话时,茶博士忽然指着县衙方向对何涛说:今天值日的押司来了。
何涛顺着茶博士的指向一看:只见县里走出一个吏员来。
施耐庵交代得很清楚,押司就只是个吏员,不在北宋九品十八阶之列。
按照北宋的俸禄制,只有名列官阶之内的官员才能享受朝廷的薪俸,吏员的补贴则是由地方财政支给。
用现在的话说,宋江还不是体制内的人,大概与后来的师爷差不多。
说宋江的职务是正科级,恐怕不太准确。
因而,他也就不能享受“正科级待遇”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县衙的押司每月银子大概是十两左右,同时,按照北宋时期的双俸制,还有二三两的津补贴。
因而,宋押司每月的薪俸大约就是十二两左右。
这已经不少了,北宋时期普通市民人均每天也就两百文收入,一个月六两银子而已。
郓哥得了武松的五两银子,便说可以与老爹盘缠三五个月。
宋江是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恐怕,剩下的银子都仗义疏财了吧。
但是,以宋江的出手看,他的收入完全不能满足仗义疏财的需求。
比如,唐牛儿经常输钱,一输钱就找宋江要银子。
还经常帮宋江打探官府消息,每次都能得到几贯钱的情报费。
宋江救济阎婆,先买了一口棺材,又给了十两银子,办完阎公的后事,阎婆还剩了五六两银子。
宋江明显入不敷出,那么,他是不是有额外收入呢?
宋太公也不是大财主即便是宋江的收入是市民人均收入的一倍,但也经不起“仗义疏财”的折腾。
朱仝去宋江家捉人,在地窖中见到了宋江。
宋江叮嘱朱仝去县衙上下打点:“上下官司之事,全望兄长维持,金帛使用,只顾来取。
”宋江交代完毕,立即与兄弟宋清逃到了沧州柴进庄上,朱仝要使银子,自然是去宋江家中找宋太公取。
后来,朱仝使了很多钱,到州府打通了关节,海捕文书变成了一纸空文,宋江在柴进庄上过得很惬意。
宋太公出手也很阔绰,打发郓城县士兵一次就是二十两银子。
从这些细节看,宋江仗义疏财所需银子大部分来自家庭的支持。
那么,宋江家是不是很有钱呢?
宋太公其实也很不富有,宋江的母亲早亡,也没见他续弦,宋清则经常下地干活,家中也没有丫鬟使女,更没有养庄客。
这哪像个财主呢?
即便是史太公、刘太公这类的乡下财主,接待客人,也是安排庄客干活,宋太公与这两个土财主相比,显得更加寒酸。
本人收入不是很高,也不是大富之家,只是个“庄农之家”。
宋江的绰号叫做“及时雨”,书中写他“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 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要积攒这样大的名声,以宋江的收入和家中的资财,绝对是做不到的。
那么,是不是如柴进、孔明孔亮兄弟这些江湖朋友时不常地寄钱给他呢?
宋江富可敌国其实,宋江不需要家中资助,更不需要江湖朋友的馈赠,他本身就是一个富可敌国之人。
难道说,宋江在做押司的同时,业余时间经营着很大的产业吗?
确实如此,那么,宋江暗地里做了些什么呢?
他还有另外的身份吗?
及时雨宋江出场时,施耐庵是这样介绍他的: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
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
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这段话不仅交代了宋江的资财家底,也查了宋江的身份和他家的户口。
但是,细读之下,这段话至少有两处写得很奇怪。
第一,宋江为何在家中排行第三,他有哥哥吗?
假如有,施耐庵为何没写。
宋江母亲早亡都交代得很清楚,难道不能顺带一笔宋江的两个哥哥吗?
这是因为,宋江在他早亡的母亲名下,就是家中的老大。
但是,为何要把他写成“宋三郎”呢?
第二,宋江为何有那么多绰号,尤其是他为何被叫做“孝义黑三郎”。
宋太公曾经说过,宋江因为忤逆被出籍,这难道不是很矛盾吗?
《水浒传》中有很多如此矛盾的写法,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施耐庵这是要隐藏真事。
宋江之所以行三,是因为他的两个哥哥确实是死了,而且,这两个哥哥不是一母同胞。
因为,“宋三郎”是几个人,第一个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前面有两个哥哥,大哥早亡,二哥赵匡胤死于“烛影斧声”。
然而,这两个哥哥都不是杜太后所生。
所以,按照早亡的杜太后算,赵光义就是老大。
第二个“宋三郎”则是赵光义的第三子,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
施耐庵在“引首”中写了一段北宋皇位传承的话,其中就漏掉了这个“宋三郎”。
北宋的“宋三郎”还有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的宋徽宗,此人是因为另外一个皇太后以“仁孝”之名,力压宋哲宗同胞兄弟而做上皇帝的。
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人押到五国城坐井观天,宋江在九天玄女殿所见“二龙戏水”隐喻的就是这件事。
宋徽宗父子死在了异域他乡,尸骨不能葬入祖陵,就是出籍了。
败光了祖业,这个“宋三郎”便是大大地忤逆了。
同时,宋江还以“自幼曾攻经史”这句词隐藏了另外一个“宋三郎”,此人便是宋徽宗的第三子,于重和元年(1118年)中了状元的赵楷。
赵楷的故事出现在了渭州,郑屠的肉铺就在“状元桥”下。
宋江富可敌国,那么,他为什么有那么多钱,也就不是疑问了。
参考:
首先宋江只是个相当于文书级别的小官员,工资关不高,为什么他还有钱仗义疏财,在江湖上人称及时雨?
其实他地位虽不高,但他在官场混得好,说白了,就是靠在监狱捞人,帮人打官司,吃了原告又吃被告的主,所以宋茜挣了不少的钱钱,因为宋江黑白二道都有关系朋友,所以江湖社会黑白二道有事都喜欢找宋江去疏通,当然就会财源滚滚。
当然宋江还是讲江湖社会规矩道义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所以宋江才能在江湖社会上业务做得好,也才有了江湖救急及时雨的称号。
参考:
宋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施耐庵描述宋江日常是怎样营销的:“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
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
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
”宋江是真有钱,他在江湖上的绰号是“及时雨”。
为什么会有此称谓,就是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能出手相救,就如禾苗缺了水快要枯萎了,忽然就下了一场及时的雨,禾苗重新焕发生机。
宋江就如那能让禾苗起死回生的及时雨,禾苗起死回生靠雨水,人在江湖若想摆脱困境只有靠钱财。
他是富二代吗?
《水浒传》中交代:宋江自幼丧母,只有一个父亲和兄弟“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顶多也就是个小地主阶级;
宋江有实业、有矿吗?
宋江的官职是一名押司,就是行政文员,月俸不会超过十两。
那么,他挥霍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不用深究,寻常人也一眼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宋江有“灰色收入”,而且不在小数。
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腐败,小官大贪、小官巨贪古今都有,贪不贪,全靠一颗良心方正放不正,良心放偏了,胆子再大一些,有“官职”这层外衣的伪装,贪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发而不可收拾。
宋江贪到什么程度?
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是日常“挥霍”、“视金如土”,最起码能够上“小官大贪”了。
这不是冤枉宋江,《水浒传》中还有佐证。
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之后被官府查出,宋江通风报信。
晁盖等人上了梁山之后为了报答宋江,派刘唐给宋江送来几根金条。
可是宋江不敢要这么多,只要了一根,说以后需要用钱了可以去宋清处去取。
由此可以看出,宋江很有理性,贪得很有分寸,也就是说能把事情做的很隐蔽,所以能一直贪下来。
这里还有一个重点,宋江说缺钱了可以去宋清处取。
这就对应上了我们上面的分析,而“守些田园过活”,应该不是种田,很可能是做农产品生意,说白了就是给宋江打掩护。
宋江将钱给宋清,等于是宋清做生意赚来的或者是田园的收入,这样就名正言顺,黑钱变白,宋江再去宋清处拿钱,拿的是自家兄弟的钱,谁也说不出什么。
这是宋江的第一项收入。
话说回来,宋江在江湖上落个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好名声,为了什么?
他是为了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
那么,让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看看宋江是如何“扶危济困”的。
《水浒传》中描写宋江“扶危济困”的事例,不过以下四件:第20回给阎婆银两发送阎公,第21回接济唐牛儿和许给卖汤药的王公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第38、39回送给宋老儿银两。
让我们一件一件进行分析。
第一,唐牛儿。
这唐牛儿是郓城县街头的小帮闲,以卖糟腌为业,排行第二,又称作唐二哥,与宋江颇为要好。
“有些公事去告宋江,也落得几贯钱,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
这说明什么?
说明唐牛儿是宋江发展的密探,名为接济,实为宋江再给给唐牛儿发放工资,天经地义,因为人家给你买了力气。
第二,王公公。
宋江许给王公公一具棺材,但贵人多忘事,喝着人家的免费汤药才忽然想起:“王公,我前日曾许你一具棺木钱,一向不曾把得于你。
今日我有些金子在这里,把与你,你便可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放在家里。
你百年归寿时,我却再与你些送终之资,若何?
”大话说了出去,看似大方得很,却实际是金子并没有带在身上,从此便没了音讯,一直没有兑现,害的老人家苦等。
第三,阎婆惜。
阎婆惜一个外地姑娘,跟着父母到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到宋江管辖的地界,在这县后一僻静巷内权住。
屋漏偏逢连阴雨,阎婆惜的父亲阎公不幸暴病身亡。
听王婆是这样介绍的:“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没做道理处,殃及老身做媒。
”名为做媒,实际上就是到了卖女儿的地步。
宋江听了王婆的介绍,就出手相助,给棺材铺打了招呼,让阎家母亲去拿口棺材,又见阎家母女生活无着,随手给了母女十两银子,阎婆惜母女感恩涕零。
本来宋江与阎婆无亲无故,素不相识,这件事最有可能成就他宋江的美名。
但是最后呢?
宋江收了阎婆惜做了老婆,这就是典型的乘人之危。
第四,宋老儿。
宋江、戴宗、张顺、李逵在琵琶亭喝酒,宋老儿的女儿宋玉莲卖唱至此。
“那女娘道罢万福,顿开喉音便唱。
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的事务,却被他唱起来一搅,三个且都听唱,打断了他话头。
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上一点。
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
店主及时赶到。
“只见那女娘子桃腮似土,檀口无言。
未知五脏如何,先见四肢不举。
那酒店主人一发向前拦住四人,要去经官告理”。
宋江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呢?
先喝问对方父母:“你姓甚么?
那里人家?
如今待要怎地?
”得知宋老儿不是江州人,又没有社会关系,便说:“你着甚人跟我到营里,我与你二十两银子,将息女儿,日后嫁个良人,免在这里卖唱。
”故事的发展是这样的:李逵动手打人→伤者倒地不醒→几人见状欲逃→店主以告官相胁→宋江急于摆平,当即许下二十两银子。
虽然摆出了一副行善的架势,但宋江的不仁不义已跃然纸上。
宋江为什么要跑?
“桃腮似土,檀口无言”,宋江担心会出了人命,出事的第一反应不是赶紧救治,而是想一走了之。
宋江为什么要给二十两银子?
并不是他动了恻隐之心,而是想尽快把事情摆平,因为他当时已是戴罪之身,如果被告官,必然会加重刑罚,孰轻孰重他心里分得清清楚楚。
但宋江的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也有动真格的时候,开空头支票是针对一部分人,真金白银拿出来是针对另外一部分人,他有自己的小九九。
还说刚才的宋玉莲之事,“宋江先取两锭小银二十两,与了宋老儿”,然后,“又取出五十两一锭大银对李逵道:‘兄弟,你将去使用。
’”在这里,才区分出宋江的“义”,联想到李逵出场时的情景,宋江资助他十两银子去赌,宋江的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拴住了李逵的一辈子,只让李逵死命相随,至死无怨无悔。
再看宋江与武松的相遇,宋江在柴进庄外偶遇武松,一见面就拉着武松去喝酒,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
临分别时,宋江摆酒送行,并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盘缠。
这场景,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得五体投地。
宋江有“及时雨”之称,贯以锦上添花,因此,天下各路英雄无论识与不识,一说起宋江无不竖起大拇哥,也无不以与宋江结识相交为荣。
当宋江在江湖上有意或无意地露出名号,对方定然欣喜莫名:“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宋大哥!”得到确认后都是“纳头便拜”,真是相逢恨晚,众望所归。
通过对几个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仗义疏财”和“乐善好施”是不一样的,他不是一个大善人,更不是“天性喜欢交朋友”,他“疏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善事,而是为了得到回报,名利双收。
他利用自已在县衙里的特殊身份,给人排解纠纷,实际上这是宋江的权谋之术。
他的“仗义疏财”不过是一种“江湖投资”,他付出的是小恩小惠,收获的却是更多的金银,更大的名气。
江湖中人讲义气,崇尚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一些江湖好汉走投无路时,在宋江的羽翼下得到庇护,而峰回路转时就会回报宋江更多的金子银子。
宋江曾对他弟弟宋清说过:“我自江湖上结识多,见的哪一个不相助?
盘缠自有对付处。
”可见,宋江资助别人就是在投资,他早就想到了索取,预见到了回报。
这就是宋江的另一项收入来源。
道不尽的传统历史,言不尽的风物人情。
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解读历史但不歪曲历史,欢迎大家批评斧正。
码字不易,望高抬贵手,不吝点赞赐评。
参考:
宋江有钱,多半都来路不正,这涉及到当时的一个历史环境。
水浒传的大背景正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当职,宋徽宗有个现代外号:“字画皇帝”,酷爱书法、绘画等文化事业,于是招来一帮马屁精,这些人为了迎合徽宗,专门向他供奉一些名字名画,其中最会拍马屁的就是人称媪相的太监童贯。
童贯主要负责替徽宗在杭州搜罗字画,在他的帮助下还提携了另一位上位,就是公相蔡京。
这两位的历史名声都不好,但在徽宗眼里,他们的信用度很高。
除了这两位,再加上四位,分别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在当时被称为“六贼”,这六位是超级大贼。
还有一流的大贼,如杨戬(宋徽宗时期的宦官)、高俅等,再下还有中等奸贼、小蟊贼等,更是数不过来。
当时的北宋朝政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因此,史学界人士认为,徽宗一朝,可以说是北宋末年政治上极为黑暗的朝代。
在这样一群贼人领导下的行政系统官吏,可能廉洁清明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贪赃枉法可以说是官吏的家常便饭,司法公正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宋朝有两个人物最出名:宋江和包拯,他们都成了正义的化身,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的官吏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昏聩”的代表性人物,徇私枉法,压榨百姓。
那么身为郓城县小吏的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宋江,他到底能不能算是一位好汉呢?
依我看,他确实厉害,因为他黑白两道通吃。
他的性格豪爽,本身有着一定的江湖情怀,出手阔绰,几乎视金钱如粪土,这样仗义疏财的人在民间社会里最受欢迎,因此,他的名声在江湖上很响亮。
受过他资助的就不用说了,没受过的,一听他的名号便崇拜得五体投地,但凡需要帮忙的,他从来不拒绝。
江湖中人最讲究就是一个义字,他一听说上面来人要抓晁盖,心里便想着要去报信了。
话说宋江好歹也是吃官饭的,为什么他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呢?
上面介绍了朝政生态环境恶劣,官民基本处于敌对状态。
说起晁盖劫掠“生辰纲”,也有段历史相映衬。
当初童贯曾作为外交大臣给辽国的天祚帝送过生辰贺礼,所以,很可能作者在小说中提到“生辰纲”,而且还被劫了,这其中既带有调侃的味道,也有泄愤的意味。
“生辰纲”肯定是富人的东西,劫富济贫符合江湖侠义。
宋江本人有江湖情结,作为小吏,他也了解民生,这两点促成了他私放晁盖的可能性,而且他本人也丝毫不觉得对不起朝廷。
从表面看,他是在帮他的兄弟,实际上体现着他作为中间人,在调和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财富上。
晁盖跑了之后,为报答宋江的大恩,特派刘唐去给他送了黄金一百两。
宋江没全收,只留 下一条金子,以示不见外,宋江的收礼都收得这么有水平,可见,他是很会办事的。
再看他收了这钱的去处,转手他就准备送给卖汤药的王公,因为他喝了王公的不少汤药却不曾给多少钱,王公已是位老人,于是宋江就答应给他一副棺材钱。
在小说中,作者没有交待宋江的钱从何而来,他家也不是土豪,“仗义疏财”的名声从何而来?
仗义是他的性格特点,疏财是他品质的体现。
宋江初次登场就干了一件私放晁盖的大事,这件事既涉及他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他的品质。
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江钱财的来源和去向,取之于土豪,用之于百姓。
所以,宋江就像一个财富的中转站一样,替人办事,收人钱财,然后再把所收钱财转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但是有一点,宋江手上并没有掌握大笔的财富,因为当阎婆惜威胁他,向他索要一百两时,他一时也拿不出来,要变卖了家产才能凑齐。
可见,他的财富很有限。
而宋江能如此疏财,也因为来得容易。
一般来求他办事与他交往的人,多半是社会的中上层人士。
你看李忠掏个钱多难,摸半天摸出二两,鲁提辖都看不上,还要扔回给他。
李忠为什么这么抠?
因为他是靠卖艺为生的社会底层小人物,赚钱真的不容易。
宋江就不一样了,他的头衔就是一款顶好的财富收割机。
押司是宋代时在州和县中,负责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官职比九品还要低,因而称为“吏”。
但押司又是小吏中的战斗机,文吏之首,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有,主持审讯、录口供,起草由主审官宣布的判决,有时还得帮县令出个谋划个策。
简单总结押司的工作就是,集侦察、监察与司法于一身,甚至包括替上司受贿,还得把自己那份也算上。
所以说宋江这个县城小吏,虽然位卑但权重,远比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活得要滋润,这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
押司这个官职本身有能力聚集大量的财富,但是宋江并没有那么做。
从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确实也在收,但是钱财在他手中散得也快,正因如此才有了“及时雨”的绰号。
《水浒传》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号称农民起义的队伍里,实际上的领导层人物,排位靠前的人物,大都不是农民出身。
我们就看前十位,宋江做过押司,卢俊义更不用说了,名富其实的大财主。
吴用私塾先生,读书人。
公孙胜道教徒弟,关胜说是关羽的后代,朝廷巡检被拉入伙的。
林冲不用说了,禁军教头。
秦明、 呼延灼与关胜一样,公务员被收编。
花荣清风寨武知寨,也不是底层,柴进,柴大官人穷吗?
可以说,水泊梁山的领导层没一个农民,他们都是站在蔡京、童贯之流对立面的正义之士,他们代表底层人民在呼唤正义的回归。
所以说,宋江,宋公明,代表是正义使者的角色,与包拯的角色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宋江是不缺钱,也能弄到钱,钱的来路多半也不纯粹,但是他并不爱财,钱财的去向都是透明的。
由他个人搭建起一座平衡财富也好,民生矛盾也好,这样的一个桥梁,笔者认为,作者塑造的这个宋江的形象是非常伟大的。
参考:
熟悉水浒的朋友都知道,宋江为人豪爽,出手阔绰,不啬钱财,常常救济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似乎有永远花不完的钱。
关于宋江钱财的来源,大家进行了推测。
说得多了,不免有了过度解读的嫌疑。
施耐庵说了,我只是为了塑造宋江忠义的形象,哪想这么多了?
这里我们不谈宋江的家庭,以及晁盖、穆氏兄弟等人给他的钱,只围绕押司一职,来看看宋江的灰色收入。
押司是宋代基层官职。
《宋史·职官志》载,群牧司与临安府吏员皆有押司官。
押司名为官,实际上就是具体办事的吏。
宋江常常称自己为“小吏”,可见并非自谦。
宋代吏的工作主要是税赋征收、处理狱讼以及处理文书等等。
水浒写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这说明宋江是纯正的文职工作,而且还深谙官场生存之道。
当时的官场什么道理呢?
沈括的《梦溪笔谈·官政二》有记载: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往往致富者。
可见,在北宋时期,吏人的俸禄不高,但是会吃拿卡要,甚至要有人因此发家致富的。
官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宋江身在官场,还时常和官员打交道,难免不会沾染此类习气。
就连阎婆惜都说:“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做公的人,哪个猫儿不吃腥?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阎婆惜是市井中人,口无遮拦,想必是有感而发,说的也是实情。
当然,书中倒是没有正面描写。
不过,从宋江的种种举动来看,他应该是有拿权力寻租、谋取灰色收入的可能的。
“生辰纲”事发后,宋江违反规定,私下传了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
晁盖派刘唐给宋江送去一百根金条,当然宋江只收了一根。
这还仅仅是信息费。
由此类推,如果某个财主犯了事,找到宋江,宋江一番运作之下,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呢?
并不排除这种可能。
宋江与负责治安的雷都头关系很好。
这个说法就比较多了,在体制内待久的人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你可以在背后做点生意,朋友们谁还不给个面子,生意能会差吗?
你还可以暗地里搞点保护费分成。
当然,宋江是正人君子,应该不会做这么下烂的勾当。
宋江利用职务上的优势,加上自己会来事,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这样的人会缺钱吗?
即便缺了,钱也会自动找上门来?
事实上,还真是这样。
宋江从孔家庄走时,孔太公送给他五十两银子;
离开清风山时,燕顺等人给了宋江一些金银珠宝;
在穆氏兄弟的庄上,宋江也受到了一盘金银……这意味着什么?
宋江或许已经脱离了索贿办事的低级套路,迈上了靠名望、靠朋友的新征程。
无论怎样,宋江是不会缺钱花的。
参考:
收保护费。
宋江这个押司,的确不是什么高等职位,刀笔吏而已。
如果靠他当押司就像赢得“及时雨”的美名,那肯定是做不到的。
有人说,宋江的收入主要是靠刀笔吏的灰色收入,这肯定是有的。
在北宋末年的时候,恐怕普天之下都找不出一个完全干净的官吏来。
尤其是宋江这样的刀笔吏,如果说他没有灰色收入,谁也不信。
但是这种徇私枉法的灰色收入也是有限的,毕竟平时也没什么大案子,谁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不停送大钱给宋江?
书中,宋江得知晁盖获罪时写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其实这也是宋江的财路之一。
他会利用身份作为其他人的耳目,这也能收入一些钱。
但这些都不是大钱。
真正的大笔收入,其实来自于宋江在郓城收保护费。
其实你可以想想那些香港电影,很多古惑仔,他们是靠什么生活的?
就是靠收保护费。
宋江的身份和江湖地位,书里已经交代得非常明白。
宋江在郓城,表面上是个刀笔吏,但实际上就是江湖一霸。
不信的话,你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处在那个环境,你在郓城开买卖做生意,你要不要给宋江上供?
如果你不给宋江上供,你的生意又能做成什么光景?
所以,虽然书里没有详细描述这方面的事,但其实这就是一个常识——宋江作为颇有名声地位的老大,在郓城不仅是一呼百应,而且还掌领着一些黑色事务。
甚至说,宋江的行事也的确很有些黑社会老大的风格。
比如他纳阎婆惜时,金圣叹批曰“讨做外宅,即宋江不免近于赵员外、西门官人之徒”,赵员外、西门庆是什么人?
宋江跟他们也差不了太多。
虽然“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但那种黑社会老大的做派,他也不缺。
也就是说,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点明,但宋江作为郓城一个著名的黑社会老大,这应该是人人都认可的。
黑社会老大的钱是哪里来的?
宋江无需经商务农,也无需吆五喝六去砍杀,只需要借自己的名头给商户们镇镇场面,就自然会有无数的商家送保护费来。
这个才是宋江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了这些钱,他才能仗义疏财,利用名声赚来的钱,也花在名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