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深得雍正宠信的年羹尧为何短短14个月就被抄家赐死

1、跟雍正有关,年羹尧功高震主,皇帝本身就不是仁慈之辈,当然是杀之绝后患。
2、年羹尧自身毛病也不少,不懂得揣摩帝王之心,嚣张跋扈,插手皇家事务,让雍正起了必杀之心。

参考:
年羹尧,一个对大清、对雍正来说都是功勋卓著的人物。
甚至为此还拍摄了一部影视剧《雍正王朝》,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早年的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如胶似漆,那么是什么导致一直深得雍正宠信的年羹尧,为何短短14个月就被抄家赐死?
一、功高震主,却又狂妄跋扈,目中无人。
年羹尧对雍正送来的圣旨竟然两次“不行宣读晓谕”。
同时,他在与其他督抚、将军往来公文中,本数同级,他却用“令谕”,把同级别官员当作下属,口气如同皇帝。
甚至蒙郡王来见他,也要行跪拜礼,这一行为是何等的僭越。
据说有一次年羹尧在从西北返回京城的途中居然让直隶总督跪在路边迎接,来到京城之后马车更是行驶在皇帝的马车才能行驶御道之上。
在平叛归京途中,他命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群臣跪道相送送。
到达紫禁城时,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不屑一顾。
此等行为,让雍正大为不满。
二、对皇上的大不敬之罪。
年羹尧在平定青海、西藏以后,班师回京时,雍正皇帝率领百官亲自去迎接,可以说是天大的面子。
雍正为了表示皇上对远征将士们的厚爱,传旨三军可以卸下甲胄休息,同时赏赐酒肉给士兵们。
然而在圣旨宣读完之后,所有将士竟然无动于衷。
而年羹尧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众将士立刻脱下甲胄,开始享用酒肉。
想想自己的圣旨还不如年羹尧的一面将旗,心中自然五味杂陈。
三、贪污腐化,挪用公款;
生活极端腐化。
主要收钱帮人家升官,据说一次性就收了人家40万两白银。
虚报军费开支,其中冒销四川军需200万两,;
冒销西宁军需47万两;
运米4万石至军前,冒销脚价(即运费)40余万两......这仅仅只是贪污的一角。
贪污的同时,生活极端腐化。
吃白菜就只吃里面一点芯,上百斤的白菜只能做一道菜,对于节俭的雍正来说,简直就是犯罪。
四、涉及立储君之争。
年羹尧支持三阿哥弘时为皇位继承人,而经历“九王夺嫡”的雍正可以说对这种行为是深恶痛绝。
本来就已经位极人臣,如果将又有了拥立之功,到时候恐怕没有人能控制他了。
所以要为自己的继承人除掉他。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参考:
一直深得雍正宠信的年羹尧,为何短短14个月就被抄家赐死?
因为年羹尧到后来自功居傲、有恃无恐,乃至目中无人,加速了自己死亡的节奏。
一、“年大将军”不简单。
康熙十八年,年羹尧出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至康熙四十八年,已经混到四川巡抚的位子,成为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
年羹尧深受感动,对康熙的嘉许感恩戴德,表示“竭力图报”。
而且自己在官位上也清正廉洁,成为身先士卒的典范。
年羹尧征战沙场,确实为清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击败准噶尔部,平定西藏叛乱,康熙也因此特授年羹尧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成为边陲要员。
康熙六十年,被召进京,与延信共同执掌朝廷军务。
雍正继位以后,年羹尧备受倚重,管理西部一切事务,号称“年大将军”,一时间权倾朝野。
二、由集权到专权,由参政到插手。
康熙也好、雍正也罢,对年羹尧的赏识、提携都是无以复加的,都是顶配。
雍正: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
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
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历史上从来都是这样,一旦权力过于集中,专权横行的时候,那么离自己土崩瓦解就不远了。
从年羹尧执掌西部事务以来,他还经常参与朝廷内政大事,可以直接跟皇帝对话,加上雍正的荣宠,这种错觉让年羹尧有恃无恐,觉得自己不可一世。
每逢年羹尧进京时,一干人等都要下跪朝拜,俨然皇家做派,而且有人散布谣言,说这是雍正受制于年羹尧才使得自己加官进爵。
一场腥风血雨的暗流涌动即将炸开。
三、年羹尧之死。
一个人到目中无人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不论你的过往有多么荣耀、多么辉煌,如果一旦被人点住“死穴”,分分钟小命就玩完。
雍正二年十一月,风言风语早已经传入雍正的耳朵,年羹尧进京回任后,接到了雍正警告: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
成功易,守功难;
守功易,终功难。
……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什么意思呢,说你年羹尧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要自持功高就目中无人,要懂得谦逊。
从那以后,年羹尧的境遇急转直下。
后来经过蔡珽事件和写错字事件,革除了年羹尧重职。
雍正几经“周折”,最终将这位临了不被待见的年羹尧狱中赐死。
雍正三年,名赫一时的年羹尧彻底身败名裂。
结语。
看看后人对年羹尧的评价,也可知一二: 陈康祺:“年虽跋扈不臣,罹大谴,其兵法之灵变,实不愧一时名将之称。
” 《清史稿》:“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
所以,年羹尧必须得处死。
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汉军镶白旗(一说镶黄旗)将领,清朝名将。
雍正当时是满镶白旗的八分王公之一,按清八旗制度,年羹尧可以算是雍正的属人,但并非家奴。
更不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说的“包衣奴才”。
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羹尧出生,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
年羹尧自幼读书,颇具才情。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
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累迁升为内阁学士。
应该说,年羹尧运气好,官运亨通,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不到30岁的他就升任四川巡抚,成了封疆大吏。
到任之后,年羹尧很快就熟悉了四川全省情况,提出了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
他自己带头做出表率,拒收节礼,表现出“甘心淡泊,以绝徇庇”的样子。
康熙帝对他在四川的成绩作为非常赞赏,并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应该说年羹尧在四川表现的确不错,也为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斡伟生、番罗都等人,在四川省冕宁县发动叛乱,杀死了游击将军周玉麟。
朝廷命四川巡抚年羹尧、四川提督岳升龙领兵剿抚,年羹尧并没有很好的表现,甚至还因此延误了军情,年羹尧慢腾腾还没有到达前线,听说岳升龙已经擒拿住了番罗都,就转身回去了。
年羹尧的做法遭到川陕总督音泰的弹劾,吏部建议削夺其官职,康熙没有同意,让他继续留任四川。
或许是命运安排,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越巂卫在其属番(治今四川省西昌市东南)与普雄的(今四川省越西县)当地少数民族土千户(土司)那交等人发动叛乱,年羹尧急派游击将军张玉前去平剿,一面声驰朝廷。
平定后得到清廷的表彰。
同年,厄鲁特蒙古准噶尔的大汗策妄阿喇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率6000军,从伊犁河谷出发,经过和田,攻占西藏拉萨,杀死了西藏的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
西藏按按照方言划分为三大藏区:卫藏地区(法域),康巴地区(人域),安多地区(马域)。
卫藏大致在以拉萨为中心的山南地区。
四川提督康泰率军出兵黄胜关(今四川松潘县西北)。
士兵以山高路远、粮饷不足为由哗变,年羹尧派参将杨尽信前去安抚。
另密报朝廷:说康泰失去兵心,不可再用。
建议朝廷让自己亲自率兵到松潘协助处理军务。
请朝廷另派兵员增援、驻守四川。
按清朝规定,巡抚没有直接督军的权利。
康熙认为年羹尧处置果断、有魄力、敢担当。
特授其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
另派都统法喇率军增援西藏。
年羹尧率军进军西藏,因地势险要、天色又晚,走到三巴桥,也就是今天西藏洛隆县东北加玉桥。
三巴桥是进藏的第一个要隘。
叛军一旦要毁了桥,清军入关就比登天还难。
年羹尧抢占三巴桥后,就地宿营。
夜半时分,年羹尧尚在灯下研究作战部署,忽听一阵风从西面刮来,瞬间消失。
年羹尧急命亲兵黄把总带3百骑在西南附近搜索,把总不知就里,欲问又止,还是按照年羹尧的要求办理。
经过搜查,果然发现有数百敌兵藏在西南树林中,打算在黎明前劫营。
战斗结束后,黄把总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年羹尧笑着说:“那风不是自然风,是众鸟惊飞时弄出来的,夜里鸟飞一定是有人惊动的,所以我断定西南必定有人”。
听了年羹尧的介绍,将士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年羹尧的部署下,法喇与副将岳钟琪抚平了巴塘(今属四川雅安)、理塘(今属四川雅安)等地。
年羹尧与雅安知府迟维德招降了乍丫(今西藏察雅)、察木多(今西藏昌都)、蔡哇(约在今西藏八宿邦达附近)等吐蕃人部落。
年羹尧的做法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命平逆将军延信从青海入西藏,授年羹尧定西将军印信,要求年羹尧率军在拉里(今西藏嘉黎县西北)会师。
并询问谁可以做署总督人选。
年羹尧答,目前尚无合适人选,建议将定西将军印信交给护军统领噶尔弼,将法喇军调往打箭炉驻守。
巴塘、理塘原本是云南丽江属地,朝廷招抚后,云贵总督蒋陈锡打算将这两地仍归丽江所属。
年羹尧上书朝廷,说这两地是进军西藏、运送粮草的要道,应当归属四川。
朝廷认为松潘军事价值极大,是由川入藏的要道,也就同意了年羹尧的这个意见。
丽江土著人知府木兴前往收取巴塘、理塘二地,路过叫达喇皮的地方,擅自将当地吐蕃首领巴桑杀了,激起民变。
由于木兴是少数民族人,又归云南管辖。
年羹尧只是将木兴控制起来,上书朝廷、弹劾木兴。
康熙下令将木兴免职,交云贵总督蒋陈锡看押在昆明。
八月,年羹尧则趁机让噶尔弼、延信两军先后进军西藏,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将领策凌敦多布(噶尔丹弟布木之子,准格尔占领吐蕃的首领)战败逃走,西藏(吐蕃)平定。
消息传到京师,康熙非常高兴,命年羹尧、噶尔弼、延信返回驻地。
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胤禛继位,是为雍正。
年羹尧更是受到器重,与隆科多一起并称为雍正的左膀右臂,同年五月,雍正甚至下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也就是说,年羹尧在西南一个人了算,可以指挥一切。
由此可见雍正对年羹尧的信任。
年羹尧不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
他有权向雍正直接汇报,把诸如内外官员的优劣、有关国家吏治民生的利弊兴革等事,随时上奏。
年羹尧还经常参与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夺。
雍正召回抚远大将军允禵回京,命年羹尧署理(代理)大将军印信事物。
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不满清朝他干预西藏的控制权,发动叛乱、起兵反清。
下令各部恢复过去的称号,不再称王、贝勒、贝子、公等爵号,号召蒙人重建其先人顾实汗的霸业。
雍正任命年羹尧改任平逆大将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
年羹尧刚刚到西宁,就接到叛军偷袭而来的消息,年羹尧毫不慌乱,先守后攻,大败叛军,主帅罗卜藏丹津仅率百余人遁走。
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年羹尧上书朝廷,报告作战经过,上报前锋统领素丹、提督岳钟琪等人战功。
提出青海善后事宜。
同年十月,年羹尧入京觐见,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
年羹尧本人及其父亲年遐龄、长子年斌均被封爵,冬月,年羹尧又以平定卓子山叛乱之功,赏加一等男世职,由年羹尧次子年富承袭。
年羹尧仗着自己的功高、权大,皇帝的宠幸,有些飘飘然了。
他给各督抚、将军发文时,只写官职不写姓名。
要求朝廷侍卫随军出征,让他们牵马坠蹬、充当先导。
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则须跪拜。
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
到京时,黄缰紫骝(皇帝的标准),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
年羹尧看都不看一眼,坐在马上安然而过。
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俨然就是个“二皇帝”。
更有甚者,见到雍正时也“无人臣礼”。
特别与廉亲王允禩门下大将阿灵阿(遏必隆第五子)先暗通款曲、后又相互交恶后。
京城传言雍正整治阿灵阿,就是雍正听了年羹尧的话。
年羹尧随意拔擢、罢黜官员、滥用闲人,而且如果不合心意就滥杀无辜。
冬月,年羹尧由京师回西北,接到了雍正的谕旨,上面有一段警告年要慎重矜持的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
成功易,守功难;
守功易,终功难。
……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要认清自己,摆正位置,不要恃宠而骄,要记住谁才是真正的老大”!年羹尧依如故我。
雍正三年(1725年),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和正白旗汉军都统,署直隶总督蔡珽得罪年羹尧,年羹尧擅自将蔡珽逮捕,交给雍正处理。
蔡珽将前因后果一一报告给了雍正,并将年羹尧贪婪残暴的情况也对雍正说了个遍。
好在雍正对蔡珽知根知底,没动声色,只是宽宥了蔡珽。
二月初一庚午日,天呈异象,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司天监向雍正报吉,群臣称贺。
年羹尧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
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朝乾夕惕出自出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指“终日勤谨慎,不敢有一点疏忽懈怠”;
夕惕朝乾可以理解为:我要“每夜先思考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以便白天去朝见”。
雍正因此抓住了年羹尧这个把柄,雍正勃然大怒,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就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他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
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
也就是说雍正认为年羹尧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已经暴露出不敬之心。
所以,对于他在青海立下的战功,也就在朝廷给不给他了。
可见雍正已经对年羹尧忍无可忍了。
年羹尧贪污敛财,任用亲信,啥事都敢干,他的党羽更是遍及朝野整个机关,况且年羹尧还有兵权在手,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雍正的皇权,这就是性质的问题了。
四月,雍正解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的职务,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催促年羹尧尽快赴任。
年羹尧此前行为不够检点,得罪了不少人,如今,不少人看清形势,纷纷上书弹劾其僭越、不忠。
原四川、陕西、青海属下也连连上书揭发其罪行。
更多人则是落井下石。
雍正反对派允禩、允禟、允?等则偷笑不言。
正因为这样,雍正才更是怒不可遏。
看到年羹尧并没有遵守“令行禁止”要求,下令尽削年羹尧官职,交“议政大臣”、“三法司”、“九卿”会审。
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议结果,给年羹尧开列九十二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
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
这九十二款中应服极刑就有三十多条,雍正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如果对其处以极刑,恐怕天下人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特别”开恩,赐其狱中自尽。
其子年富被斩。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赦免了年羹尧诸子,交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严加管束。
《清史稿》说:“隆(隆科多)、年(年羹尧)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据《大义觉迷录》记载,雍正七年上谕中说:“即如从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此语已流传三十余年矣。
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
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大意是说:“有人会在三江口揭竿而起,自立为王,而嘉兴、湖州、杭州一带,都将成为与清军作战的主要战场”。
《清代轶闻》中记载,年羹尧被削兵权后,“当时其幕客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像,浩然长叹曰:‘不偕矣’,始改就臣节”。
可见年羹尧有过谋反之心,只因天旬不谐才作罢。
乾隆年间萧夔在其《永宪录》中这样记载:“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密议称帝之事”。
可见年羹尧曾有过称帝之心,且手握重兵,嚣张跋扈,对雍正皇权造成极大威胁,被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
年羹尧是康熙和雍正年间的一代名将,他不但武功显著,文才也是十分突出。
康熙在位时,就对年羹尧恩遇有加,而到了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备受倚重。
他和隆科多并称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皇帝不但在公事上倚重年羹尧,而且和年羹尧的私交非常好;
但就是这样一代叱咤风云的权臣,竟最终被雍正帝赐死。
他的死被史学家列为“雍正八案”的首案。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年羹尧被雍正赐死?
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的死是因为他想自立为皇帝。
乾隆时学者萧奭在《永宪录》中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
有的学者也持此说,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最难令人君忍受,所以难逃一死”。
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
始改就臣节”。
这件事说明年羹尧的确有称帝之心,只因“事不谐”,方才作罢,甘当臣子。
不过这种说法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参与了雍正夺位的活动,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致被杀。
据说康熙帝临终时指定十四子胤祯嗣位。
四子胤禛串通年羹尧、鄂尔泰、隆科多,矫诏篡位。
胤禛即位后,改年号为雍正。
雍正为酬报年羹尧拥立之功,大加恩赏。
然而,雍正帝内心对这些知情者早存有杀心,最终还是找借口除掉了他。
这种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关于雍正继位的说法本就莫衷一是,再加上雍正先后处置了原来最为得力的助手年羹尧和隆科多所以人们怀疑雍正是做贼心虚、杀人灭口。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推测,没有证据能够表明真相。
其实,在封建时代,君臣大义这样的名分问题是不可违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为臣之道,不能做超越本分的事情。
由于两代帝王的恩宠,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
他擅作威福,贪权独断,趾高气扬,后来竟然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仪。
史书记载他“御前箕坐,无人臣礼”,对此,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另外,年羹尧还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贪赃受贿,暴敛财富。
年羹尧所行所为,不但令群臣侧目,甚至民间相传年羹尧居功擅权,已经能够支配皇帝的意志。
这一切都导致了雍正的日益不满与猜疑,并最终导致雍正完全对年羹尧失去耐心和信任。
雍正开始一步步地整治年羹尧,在雍正的授意下,内外官员也纷纷上表弹劾年羹尧,揭发其罪状。
雍正三年,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
十二月,大臣议定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雍正下令年羹尧自裁。
其实,年羹尧图谋不轨之事,明显是给他罗织的罪名,既不能表示年羹尧要造反,也不能说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谋反。

参考: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康熙四十八年,升任四川巡抚。
在平定准噶尔叛乱时,年羹尧负责清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表现非常出色。
后来升任四川总督、川陕总督。
雍正即位后,做为雍正的左膀右臂,年羹尧被委以重任,总揽西北一切事务。
同年十月,清海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命年羹尧平叛。
平定清海叛乱后,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导致年羹尧非常娇纵。
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陛见时,在边疆,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
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
到京时,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
在雍正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
年羹尧失宠有几个原因,一是擅作威福、自持功高,赠送给属下的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称为“令谕”。
二是结党营私,当时在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排除异己,组建自己的集团。
三是贪敛财富,年羹尧贪脏的数目达数百万两之多。
雍正忍无可忍,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职务,调任杭州将军。
年羹尧被调任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
议政大臣给年羹尧开列九十二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
雍正念及年羹尧有功于国家和顾及到朝廷的颜面,赐其狱中自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