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来十分恐惧只在西游中出现过一次的乌巢禅师

乌巢禅师提前向唐僧透露了两个高度绝密的信息。
第一,他提前把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本真经传授给了唐僧,而这本真经本来是应该到西天唐僧才能得到的。
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是所有佛法的总纲。
这一本无上真经,本来应该只有西天如来佛那里才有。
第二,他提前向唐僧透露了取经途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妖怪。
这就相当于考官事先向考生透露了试题。
乌巢禅师法力无边,他面对孙的疯狂进攻,轻描淡写予以化解,“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绝对是神佛界师祖级的存在。
那么,乌巢禅师究竟是何方神圣?

乌巢禅师竟然事先给唐僧透露了佛教最基本的总纲。
我们知道唐僧取经是要经过81难,也就是必须经过81个考核项目,考核合格才能取得经书。
可是,在取经刚开始不久,居然有一个乌巢禅师,把所有佛教经书的总纲预先透露给了唐僧。
而这个总纲,当时还只在佛教界佛祖级别的小圈子里掌握。
这个就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因为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的这个总纲,那可不是一般的总纲,是佛教的最基本原则。
只要掌握了这个最基本原则,就掌握了西天的最核心的秘密。
佛教的其他经书,都可以用这个基本原则来予以解释。
唐僧取经途中。
在《西游记》的第十九回“云栈洞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经过浮屠山时,猪八戒介绍,这里有个乌巢禅师。
曾经想点化八戒,收八戒为徒弟。
可惜八戒居然不愿意。
师徒几个人就前去拜访。
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一部二百六十字《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僧学会了这部心经以后,遇到困难,就能够“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而且这部经书居然是佛教的总纲领:“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那么这部经书有何玄妙?
为什么可以称之为总纲?
在此我向大家解释一下。
“摩诃”的含义是大,这个“大”不是一般的大,是包含宇宙万物的那种大。
“般若”的含义是智慧。
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是一种超脱生死、洞察宇宙万物的一种大智慧,是一种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智慧。
经书的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为什么叫观自在菩萨?
打个比方,一般人的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用来听。
但是观自在菩萨,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当然和一般人不一样。
菩萨的眼耳鼻舌是可以相通的,比如,对于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声音,观自在菩萨都可以“观”到,或者说看到这个音,是为“观世音”。
观世音其实早已成佛,为普渡众生而化身为菩萨。
“波罗蜜多”含义就是到彼岸,众生皆苦,欲脱苦海只有大彻大悟,到达彼岸。
“心经”之所以称为“心”,含义就是核心,总纲,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研习佛法,只要把这部经书,也就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参悟透了,那么也就算是入门了。
而“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
也就是人感受到的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
五蕴皆空,就是世上一切万物都是空的。
关于这部书的含义,在此由于篇幅所限,不再展开讲,大家可以
我们知道唐僧要取的真经,具有强大的普渡众生的神效和高度的知识产权。
必须是唐僧经过81难到达西天之后才能得到。
现在,这么一部西天才有的经书。
乌巢禅师居然就这么随随便便、轻而易举的事先透露给了唐僧。
你说如来佛如果知道这个事情,会是什么想法?二、乌巢禅师可以预见取经途中将要发生的事情。
乌巢禅师送给师徒几人一首打油诗: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首打油诗,基本上预测了在这之后要经历的所谓“难”的大致内容。
限于篇幅,对这首打油诗也不展开讲,大家可以看一看,脑补对照唐僧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各类妖怪。
比如“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等等,都与后面发生的故事有所对应。
这个也让人感到非常奇怪!我在之前多篇文章中曾经讲过,所谓81难,其中很多都是凑的数字,比如玄奘出生,遇到老虎,收徒弟等等,全部算在里面,有的一件事,就算两、三个“难”。
而且途中遇到的所谓妖怪,大多是客串。
要么是高级神仙的坐骑,要么是高级神仙贴身的童子,来到凡间,化妆成妖怪,其他地方不去,专门等在唐僧取经的路上,帮助唐僧完成八十一难的考核项目,从而让唐僧到西天取经这项佛教的重点工程,完成得风风光光。
为了配合这次取经工程项目,天庭放出风声,只要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
由于途中实在妖怪也太少,加上许多妖怪,知道这是个坑,根本不上当,所以没有多少妖怪来配合完成这81个考核项目。
正儿八经的妖怪其实只有白骨精,作为荒郊野外的一堆白骨,不光没有后台背景,而且信息也非常闭塞。
其他妖怪就算没有背景,互相之间也多少会通通风、透透气,相互告知:“所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是个陷阱,大家不要去趟这趟浑水”。
但是白骨精没人告诉她听,所以最后落得一个魂飞魄散。
这本来是天庭和佛教一个高度绝密的计划,现在居然被乌巢禅师提前透露给了唐僧。
由此可见,乌巢禅师绝对不是一般的得道高僧,极有可能他参加制定了取经计划的实施方案 ,并且违反了保密原则,事先透露给唐僧。
那么他这么做,意欲何为?
三,乌巢禅师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乌巢禅师住在浮屠山,而浮屠本意就是佛,浮屠山也就是佛山。
猪八戒曾说:“他倒也有些道行。
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猪八戒原来是天蓬元帅,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一员战将,后来被贬下凡成了一头猪。
乌巢禅师曾经要带他去修行,但是大家知道,猪八戒非常讲究实际利益。
由于乌巢禅师当时并没有说跟着他修行有什么好处?
而天蓬元帅变成猪之后,心理落差很大,干脆咬死了它的猪妈妈,当了妖怪,整天以吃人为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所以就没有答应。
后来,猪八戒听观音讲,保唐僧取经,可以解决他佛教界的编制问题,所以归入了佛门,拜唐僧为师。
乌巢禅师看到猪八戒故意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
奇怪的是,乌巢禅师洞察一切,能够知道过去未来,但他居然声称不认识孙。
他的打油诗中有“野猪、水怪、石猴”,而这显然,其中的石猴说的就是孙。
但是他却故意说不认识孙。
搞得孙狂性大发,挥起金箍棒就打上前去。
孙为什么会发狂?
主要乌巢禅师那首诗中有这么四句话:“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在这里,乌巢禅师对孙很不尊重。
他故意说对孙“少识”,意思就是:我只知道你原来是一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不懂规矩。
并且提示唐僧:西天取经情况不明,就来问这只石猴子。
所以搞得孙一下子暴跳如雷,大打出手。
想不到乌巢禅师法力奇高: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
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身边生出万朵莲花和千层祥云!轻描淡写的化解了孙的攻击,这种法力绝对是佛祖级别的派头。
四,乌巢禅师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的目的何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测:乌巢禅师是制定取经途中81项考核方案的核心神仙之一。
他很有可能就是燃灯古佛,甚至就是如来佛本人化身而成。
他等在这里,无非就是想提前透露两个核心机密给唐僧。
他的目的是坚定唐僧取经的意志,同时提前透露消息,降低取经途中的难度。
一是为了坚定意志。
他之所以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透露给唐僧,主要是为了让唐僧感受一下西天真经的奥妙。
大家都知道西天的真经非常好,非常高深,有普渡众生的奇效。
但是究竟有多好?谁都不知道。
大家都没有亲眼看到,所以这就可能使人产生一种疑惑。
进而可能会产生怀疑:跑那么大老远去取真经,真的有那么好?真的有必要吗?
现在,乌巢禅师提前透露佛经的总纲,无非就是让唐僧知道:西天的佛经确实非常玄妙,总纲领就在这里,你可以提前体会一下真经的好处。
从而坚定整个取经团队的意志。
二是为了降低难度。
西天取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为了确保取经成功,给唐僧配备了三个非常强的徒弟。
天庭又额外增加了许多神仙在暗中保护,目的就是防止取经途中发生意外。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乌巢禅师提前把取经途中,可能遇到的重要情况透露一下,这样也好让取经团队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目的还是为了取经大业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
西游里有很多的神秘人物,他们可能只出现了一瞬间,却带来了偌大的蝴蝶效应,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今日我们说到的神秘人物就是——乌巢禅师。
这位禅师只出现过一次,而且出现在了浮屠山,还是一位八戒的老相识。
一行人到达浮屠山后,以为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有潜藏的妖怪,唯有一向大大咧咧的八戒心大的拍拍胸脯表示:兄弟们,你们不要再阴谋论了,这里住着的家伙我认识他是乌巢禅师,算是一位神秘的大佬,根本就不是什么妖魔鬼怪,更何况她以前还有把他收为徒弟的意向。
就在他们向前走了几步时,果不其然,这时从树上跳下一个人,此人正是乌巢禅师。
这位禅师先唐僧几人打了个招呼,然后为他们传授了一段心经——“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
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关于乌巢禅师的身份,其实他就是西天退休的老干部燃灯古佛。
首先是他不住在观音如来一样的大别墅中惹人起疑,若是如来这样的人物是绝对不会住在这种地方的。
其次是他单独行动跑去传经书的精髓《多心经》,若是观音为何不早点传授给他,若是如来又何必多此一举让唐僧跑上一趟。
最后就是他出现的地方是浮屠山,根据“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分析来,这个浮屠山就相当于“佛山”。
能够有如此大的手笔,还能够时刻关心唐僧等人动向的人只有燃灯古佛这位老干部。
虽然燃灯在取经路上出现了一次,却是惹来了如来的忌惮。
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第一:唐僧方面。
乌巢禅师将心经赠送给唐僧,让它成为唐师傅一路的指引以及精神食粮,这样能够很好地拉拢唐师傅。
即便他日后回归金蝉子的身份也会想着燃灯的好处。
第二:八戒方面。
他曾经想要收八戒为徒,虽然没有成功却也和二师弟的师父太上老君攀上了关系,这层关系对如来来说是需要担忧的事情。
因为乌巢禅师的行为是在明里拉拢着唐僧团队的人员,所以如来产生了恐惧的情绪。

参考: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西游记》中世外高人不少,知道镇元大仙的,西游四级,熟悉菩提祖师的,西游六级,清楚乌巢禅师的,就绝对算是西游中的专业八级水平了。
猪八戒一生最大的失败,不在于酒醉戏嫦娥,下凡投猪胎,而是拒绝成为乌巢禅师的徒弟。
不然,谁是唐僧的大徒弟还两说呢。
在《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乌巢禅师正式登场,紧随猪八戒之后,还在沙和尚之前,算是出场较早的人物了。
之所以说放弃成为乌巢禅师的徒弟,是猪八戒的人生一大败笔,确实因为乌巢禅师的能耐实在不小。
我们不妨拿他与书中另外两位世外高人——孙的师傅菩提祖师及“地仙之祖”镇元大仙做一比较。
〈菩提祖师〉在这三位祖师级的人物中,镇元大仙居住在万寿山,菩提祖师居住在方寸山,乌巢禅师则在浮屠山修行。
万寿是一个时间概念,方寸是一个空间概念,镇元大仙追求时间的极大,菩提祖师追求空间的极小。
而浮屠山之浮屠,可做佛陀,可做佛塔,亦可做佛教,却是时间与空间的集合,是极大与极小的集合。
镇原大仙有五庄观,菩提祖师有三星洞,而乌巢禅师的居所既非庙观也非洞府,仅一柴草窝而已,这也是乌巢禅师得名之由来。
镇元大仙有清风明月等道童,菩提祖师也有徒子徒孙,孙就是其中之一。
乌巢禅师则是独来独往,完全与世隔绝,书中描写浮屠山几乎就是人烟绝迹之处。
镇元大仙因为人参果而大发雷霆,菩提祖师也在孙下山之时,要其立下重誓,以防泄露自己的名声。
乌巢禅师在孙棒打他的居所柴草窝时,既不还口也不还手,云淡风轻,毫不在意。
从这些意义上来讲,三位虽都是祖师级的人物,乌巢禅师似乎更胜其余二仙一筹,算得上是 C 位中的 C 位了。
猪八戒曾经拒绝乌巢禅师伸过来的橄榄枝,自然是大错特错了。
有一个问题,这种级别的大仙为何观众读者的熟识度并不高呢?
有原因!第十九回“云栈洞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一回共六千七百字。
关于收八戒用五千一百余字,而关于浮屠山和乌巢禅师仅有一千六百字左右,篇幅极小。
乌巢禅师的出现似乎就是一处闲笔,一个过客,与后文的故事发展也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极易被读者和观众忽视。
但就是这一处闲笔,寥寥千言之中,乌巢禅师却干出了不少惊天动地骇人听闻之事。
〈如来〉乌巢禅师的诸多诡异行为中,有两件事极为关键,一是传授玄奘佛法心经,二是洞悉西天取经线路。
这可都是佛家的极高机密,乌巢禅师却了若明镜,清清楚楚。
乌巢禅师所居住的浮屠山,就在高老中之侧,猪八戒对乌巢禅师的了解还算颇多,乌巢禅师也想收猪八戒为徒,但被猪八戒拒绝。
唐僧一行人到达乌巢禅师的浮屠山时,乌巢禅师授予唐僧《波若密多心经》一部,这可是被称为万经之纲领,是极为重要的佛家经典。
传授佛经明显是如来佛祖的特权,乌巢禅师却敢如此作为,越俎代庖,丝毫没把如来佛祖放在眼里。
乌巢禅师有如此重要佛经,其他佛经想必也是有的。
如果乌巢禅师愿意,那么玄奘就不用去西天大雷音寺求如来,到浮屠山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另外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并查看沿路地形,设置各种困难魔障以考验取经人的心性,这是佛教高层的秘密计划,乌巢禅师却清清楚楚。
在唐僧的一再追问下,乌巢禅师却将西天取经线路及所遇妖魔鬼怪几乎合盘托出,《西游记》后续的故事发展情节也几乎是按乌巢禅师的说法推进。
乌巢禅师不但知晓唐僧三人西天取经之事,对三人的身世也十分清楚,一句“野猪挑担子,多年老石猴”揭了猪八戒和孙的短,惹的孙性起,棒打老禅师,当然是无功而返。
同时一句“水怪前头遇”准确的预见了沙和尚的即将出现,猪八戒也称乌巢禅师有洞悉今生往事之能,可见此人着实了得。
对于这样一位游离于佛道之外,却对佛道之事清清楚楚且有插手西天取经大事之嫌的人物,如来不能说是恐惧,忌惮是必然的。
乌巢禅师在《西游记》中的正面出场确实仅有十九回一次,但他留下的遗产即《波若蜜多心经》却几乎伴随西天取经一路。
孙也在后文中多次提及此经帮助玄奘战胜恐惧,坚持西行。

参考:
如来虽然法力无边,但充其量只是天庭的第二代领导神,谁是第一代领导人,自然是不止一个人,一共有九大神魔,他们的天庭的开创者,是老一代领导神,燃灯古佛就是其中之一。
从这一点来看,如来就要对他毕恭毕敬,毕竟资格在那里放着,那些人有号召力,也有凝聚力,一言九鼎,如来也要靠老一代为自己保驾护航。
其次,燃灯古佛是老一代的佛,如来是新一代的佛,等于是同一条阵线,同一个山头,同一个系统,又有共同的价值观,奋斗目标也一致。
更为关键的是,燃灯还是如来求佛的引路人,也算是如来的老师。
当年如来在成佛之前思想一度动摇,还是个儒童,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人是最无助的,产生了\"求佛还要求多久\"的天问。
就在徘徊、彷徨的时候,如来遇到燃灯古佛,当时燃灯下凡视察工作,遇见如来在怨天尤人。
这时候燃灯来到面前,如来一看此人气宇轩昂、气度不凡,料想是上级来凡间考察,不是泛泛之辈。
于是如来以五茎莲供奉,讨上级欢心。
不仅如此,如来看到燃灯前面的道路有点泥泞,毅然决然、奋不顾身用自己的头发铺路,诚恳地请燃灯踏着自己的头发过去。
如来的诚心感动了燃灯,胜过了千言万语,燃灯二话不说,就给如来一个定心丸:\"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
\"也就是说,小伙子莫灰心、别失望,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的光明的。
往往有这种情形,再加把油,就到达辉煌顶点了。
如来得到暗示,信心倍增,经过数劫,到第九十一劫-贤劫,也就是所谓的现世劫,终于过了最后一关,取得了佛门资格证,领悟了佛法真谛,立身成佛,佛号为释迦如来。
后人谈论佛的时候,只知道有如来佛,却不知佛界一共有三个佛。
如来释迦牟尼佛为现世佛,在如来得法成佛之前,还有个过去世佛就是燃灯古佛,未来世佛弥勒佛,他们三个统称三佛。
口说无凭,根据龙树菩萨的权威著作《大智度论》记载:\"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
\"那么如何等得知《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就是燃灯古佛?
其一,乌巢禅师出现的地方是浮屠山,作者这样做是处心积虑而不是随心所欲。
浮屠是佛教用语,又指佛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作者让乌巢禅师出现在这里,就是暗示乌巢就是佛界大佬。
其二,作者之所以用乌巢二字,也不是偶然的。
乌巢本是汉代地名,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三国时的一场战役。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双方势均力敌,僵局难以打破,曹操一筹莫展。
在此情况下,袁绍部下许攸来降,向曹操提出一个金点子,让他出兵夜袭袁绍的物资补给基地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战局急转直下,大破袁绍。
所以乌巢象征大火,作者在这里用乌巢来暗示燃烧之意,来告诉大家乌巢就是燃灯古佛。
其三,当孙用金箍棒捅乌巢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奇异的景象:\"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
\"熟悉《西游记》的人就会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对了,这种奇异景观在菩提祖师传艺时候曾经出现过。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作者曾经在前面交代过,所谓的菩提祖师是老君,也交代过佛派的第一代佛是燃灯古佛,并且是老君点化的。
那么作者通过这样的铺垫和描述,在向读者暗示,乌巢禅师就是燃灯古佛。
为什么不说透,神话小说,一切都说透了,还有什么神秘性可言,欲说还休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岂不是更好?
灯古佛幻化成乌巢禅师,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如来为什么会对老上级到来\"恐惧万分\"?
乌巢禅师离了巢穴,冠冕堂皇的任务主要是传心经,增强唐僧师徒必胜信念。
那么潜在的目的又是干什么呢?
猪八戒一语道破天机。
猪八戒说\"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可见燃灯在这里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一个收徒弟。
为啥要收徒?
老君安插孙进佛派,还安排猪八戒下界到了取经团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君要夺回对佛派的控制权,让燃灯在佛派扩大影响,成为佛派最高领导人。
为了实现这个政治目标,老君一直在努力,燃灯也拼了,亲自出马来到浮屠山收徒弟,壮大自己的阵营,成为自己左膀右臂。
所收的徒弟,不能是泛泛之辈,一定是有名望、有贡献的,能进入佛门高层的。
而能具备这两点的,只有取经团队里的人了。
说白了,燃灯就是来这里挖墙脚的,如果燃灯得逞,如来就会领导地位动摇,他能不惊恐万分?

参考:
乌巢禅师在《西游记》中只出现过一次,他就是他,也可能是任何人,但不可能是观音、如来,因为观音、如来不会收色心未泯的猪八戒做徒弟。
猪八戒:我不入佛门,没酒喝,没肉吃,还没我的嫦娥小姐姐。
如来:活该你做猪!观音:我呸!乌巢禅师当然可能是菩提祖师、太上老君、燃灯古佛,实际上他是菩提祖师、燃灯古佛。
话得从六祖惠能大师说起。
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曾说过这么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在神秀大师的悟道偈基础上提升出来的禅理,而神秀大师的道其实已经很出色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神秀大师的修行,菩提树、明镜台也需拂拭,才可不落尘埃,世间有形,方可看山也无山;
六祖惠能大师则是空空无形,却是看山还是山。
老吴笔下便出了个菩提祖师,其实在回应这段公案。
菩提本无树,暗指菩提祖师无中生有,借道扬佛,所以弟子排班论辈是按着佛家来的。
明镜亦非台,暗指灵台方寸山虚幻,是浮屠山也可,方寸山也罢,乌巢禅师坐在哪里,哪里便是菩提树,乌巢也可化莲花。
讲清楚这点,再来结合《西游记》的描述来看乌巢禅师到底是何人。
乌巢禅师当初孙显摆72变本事,被菩提祖师赶出师门时,菩提祖师让孙“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并且意味深长地说孙此去“定生不良”,还指了条明路,“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孙回去后果然大闹天宫惹祸,而菩提祖师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真怕孙惹祸连累自己遁世了,真是这样吗?
一、孙是太上老君的一步大棋。
太上老君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顺手在东胜神州放了块补天石,后来孙就从这块石头跳了出来。
让大禹治水后把“天河定底神珍铁”放在东海龙宫,等孙学艺回来拿去做兵器,还只许孙如意,这如意金箍棒完全就是为孙打造的独家宝贝。
大闹天宫时观音准备用净瓶砸这不听话的猴子,太上老君赶紧阻止了,净瓶砸下去,猴子真的就凉了,棋子都没了,还下什么棋?
太上老君就编了个很烂的理由,怕净瓶砸在金箍棒上碎了,所以用金刚镯把孙收了去。
收了干嘛呢?
拿去八卦炉炼一炼,西行路上不识妖怪,这经还怎么取?
于是孙多了双火眼金睛。
太上老君因为道教内斗,被迫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培植佛教来平衡道教之争,但送出孙这份大礼,怎么也要收点利息,所以在孙斗青牛第一次前往灵山求救,毫不手软收了如来的18粒金丹砂的谢礼。
关键就在八卦炉炼孙前发生了一件事。
二、燃灯古佛孙监守自盗,把满园的蟠桃祸害了,吃饱了睡了个懒觉。
当从前来摘桃的7仙女口中知道王母开蟠桃会,还不请自己,所以猴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捣乱去了,把宴会上的仙酒、珍果全给糟蹋了。
顺便去太上老君家兜率宫溜达,这一去,发达了!偌大的兜率宫居然没人,这让孙溜到了炼丹房,没有主人还客气啥,逮着五个葫芦里面的金丹当糖果咬得嘎嘣脆,人去哪了?
太上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燃灯古佛一直在笑:徒儿啊,不许你说出我师门,实在你本事有限,惹祸自保都不行;
我再送你场造化吧,给我使劲吃,老君我帮你看着。
太上老君一直苦着脸:大伙儿都是未卜先知的人,那孙猴头也算我的弟子好不?
你就教了点72变,一个跑路的筋斗云,寒酸不?
难怪猪八戒不肯拜你为师!呵呵,我不告诉你,其实猪八戒是我教的,也送了件礼物,上宝沁金耙,就是那呆子用来锄地的九齿钉耙。
好嘛,这两人笑呵呵地打造了佛界一个传奇,斗战胜佛横空出世。
可是观音给孙戴上了紧箍圈,教会了唐僧念紧箍咒;
唐僧没事念两声,自家徒儿还不得郁闷死,所以燃灯古佛想了个办法,化身乌巢禅师,也教唐僧念经,不过露出几次破绽,还好孙机灵,事情才没有穿帮。
三、乌巢禅师收了孙八戒,唐僧等人来到浮屠山,树上有乌巢,禅师居其中,只待徒儿来。
菩提本无树,恰好有棵树,菩提祖师在其上看风光,那么菩提有树还是无树呢?
明镜亦非台,乌巢作莲台,菩提祖师居其中修法术,那么莲台是台还是无台呢?
01、谁糊涂老吴打了个哑谜,浮屠山,糊涂山,是谁糊涂呢?
由于当时佛界未兴,猪八戒不肯拜乌巢禅师为师,只把禅师当作“有些道行”的修行人,主要还是先拜了真仙为师,不好再另投师门。
乌巢禅师知道师徒四人的来历,圣僧、野猪、老石猴,还有个要收的水怪,知道猪八戒听观音指示去取经还很高兴,连说三个好字,起初收徒本来就是想给佛家多个助力,殊途同归,自然大喜。
当初猪八戒算是糊涂,更糊涂的还算孙。
乌巢禅师故意耍了下孙,声称不认识这个徒儿,“因少识耳!”少识即是“少见识”,繁体为“少見識”,如今相见,所以无“見”,“見”者,密室三更一猴儿也,指当初敲三戒尺提点孙三更去学艺的往事。
乌巢禅师用字谜打机锋,故意说不认识孙,就看孙这猴头机不机灵。
02、传经乌巢禅师为了解决孙头痛的事,所以还是先办正事,传授《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给唐僧,好处是“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如果喜欢佛书的人一眼就知道是《心经》而非《多心经》,这个“多”指的唐僧多心多疑,不识妖怪本来面目,却将功臣当罪人,念紧箍咒疼得孙死去活来,传经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唐僧定心忍性、明辨是非,少去折腾孙。
随着西行,唐僧修炼《多心经》,心性越来越“明见”,虽然还是有点罗嗦,在真假美猴王后基本没念过紧箍咒,这便是《心经》的厉害处,平心养气惯了,唐僧的“多心”也就没了。
03、道别唐僧这时佛性未定,还一个劲儿扯着乌巢禅师西行的路,乌巢禅师要答个“佛说不可说”,这唐僧估计始终不定心,只好大概说了下所遇的妖怪,最后甩锅给孙,“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孙知道个啥呀?
在天庭混来混去都是芝麻小官,好不容易整出了个齐天大圣的名号,又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出来就走在取经路上,他压根儿就没去过灵山。
孙不傻,终于醒悟过来了,“不必问他,问我便了。
”孙为了掩饰,以骂自己“老石猴”为借口,“举铁棒望上乱捣”。
这是干嘛呢?
孙大可飞上半空,揪着骂人的乌巢禅师打,为何站在地上举棒上捣。
《礼记·月令》说,“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后来徒弟演习武艺为师阅,也是一种武礼,所以孙站在地上高举铁棒其实就是一种敬师礼,性质跟影视剧中高举武器拜别师父的出师礼相似。
孙“举棒上道”:师父啊,我不惹祸了,如今“上道”了,你放心吧,猴儿不丢你脸。
04、成全当唐僧没给钱,阿傩、伽叶就给了无字经书打发唐僧师徒,这可把燃灯古佛急坏了。
这让自己徒儿白来去一场,浪费自己的苦心,当下就起了护犊子之心。
如来不管,我来管,于是命白雄尊者夺经书,显露这无字之经,“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如来打了个哈哈,知道燃灯古佛出手了,也要卖个面子,所以说了白字经的由来,“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但还是命阿傩、伽叶重取经书。
如果不是燃灯古佛出手,等唐僧等人回到大唐,差使算是办砸了,成佛无望,那就只能重走取经路,至于会不会再等500年,这是个问题。
《西游记》中乌巢禅师只出现过一次,但身份不一般,是最神秘的菩提祖师、燃灯古佛的三者合一,也可以说菩提祖师、乌巢禅师其实是佛界第一人南无燃灯上古佛的化身。
如来对燃灯古佛说不上恐惧万分,但敬畏还是有的,而且把孙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多少得给个交代,所以如来的弟子金蝉子(唐僧)成佛,燃灯古佛的弟子孙也就成了斗战胜佛。
虽说菩提祖师一开场就消失了,其实他一直都在,看着孙一步步成长,如同普通家长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悦,沾花一笑,菩提花开,乌巢多彩。
(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乌巢禅师绝对是个神秘的高人,高深莫测。
他给西天取经团送了两段话,一段是《心经》,三乘佛法大纲,一段是指路,简明扼要地指点了西天路迷津。
乌巢禅师短短两段话,对唐僧师徒几个来说太重要了,等于说是把修真的法门和路径全都给说了,这是泄露了如来佛祖的试卷啊有没有?
得,取经人要是够聪明的话,这就基本等于是开卷考试了,细思极恐。
对于这样一个高人,如来佛祖当然心存戒心了,甚至会心存恐惧。
你想啊,诸天神佛,能跟灵山大领导如来坐到一起,来共同商讨取经这样的大事情的,真不会有几个人,就是观音菩萨也不一定知道全部的内幕。
那么问题来了,像佛法东渡这样的具体内幕都非了解的这个乌巢禅师,在保密度极高,属于绝密的前提下,他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个事件的全部真相呢?
而且还能宏观指导唐僧师徒?
而且还是字字珠玑,针针见血。
能够对如来佛祖都了如指掌,并且敢明目张胆地泄露取经信息的,那必须是更高一个层级的神仙界大佬,他知道底细,还无所忌讳,有恃无恐。
亲,你来看,这个范围就非常小了,很有限。
如来虽然也是所谓天庭玉帝总秩序下的五方五老,但是呢,他同时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属于独立性很强的一个山头,他的神佛界身份地位非同小可。
根据《西游记》小说所设定的神仙佛道世界观背景,我们不难推出来,真正能够和如来说上话,身份大致相当,甚至压他一头的,基本也就这么几个人:以太上老君为代表的三清,以玉帝为代表的四帝或是四御,燃灯古佛,镇元子,菩提祖师。
排除法。
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取经计划,佛法东渡,其实就是天庭和灵山两大势力妥协的结果,双方具体的出面人,就是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
那么就很清楚了,知道这个取经计划内幕的人,依次就是太上老君三清、玉帝、燃灯佛、如来佛,也可以算上观音菩萨,他们是不会随便泄露这个内幕的,这是神仙大佬们达成的一种默契,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面子还是要顾及的。
镇元子这个地仙之祖,有门面,有排场,可是呢,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山头,他基本属于神仙道正统之外的逍遥仙,属于外围组织,这样的高层密谋,他也只能自己推算,而不可能深度参与,不是知情人。
那么,结果就出来了,乌巢禅师的终极指向,也只能是菩提祖师了。
菩提祖师也是个神秘的大佬,他的前身实际上就是《封神演义》中的截教通天教主。
长公子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乌巢禅师是菩提祖师,而且还是通天教主,理由是什么?
乌巢禅师为什么又会把这个深度秘密预先揭开给唐僧师徒呢?
冒天大之大不韪,他指点唐僧等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他冒怎么大风险,为的又是什么呢?
如来佛祖为什么又气又恼,还不敢说,只能默默承受呢?
亲,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乌巢禅师的妙招与如来佛祖的恐惧:第一、身手不凡:乌巢禅师授心经、指路与他的包藏祸心——揭老底,搅起内斗。
(一)乌巢禅师即菩提祖师:高人中的高人。
八戒道:“没事。
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
”——《西游记》唐僧高老庄收了猪八戒,继续赶路往西天求经。
过了乌斯藏界,就看到了一座大山。
1、乌巢禅师即是菩提祖师。
这座山就叫做浮屠山。
亲,你且来看,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浮屠是个什么意思呢?
有句老话叫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里的浮屠就是佛塔的意思,是佛教的一种象征,也是佛法修为的表征。
七级浮屠,七层宝塔,里面供养的是舍利子,只有得道高僧才有资格修建,你像观音禅院那个金池长老,他就不行,修了270年,还贪恋人间富贵,摆谱搞虚荣,是要下屙鼻地狱的。
浮屠,浮图,佛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从尼泊尔天竺国音译转化过来的,后来干脆就简单直接地叫做“佛”了。
亲,你是知道的,如来所在的天竺国总部,就叫做灵山——就是燃灯古佛之前的道场灵鹫山。
嗯,没错,灵山就是整个西方极乐世界的核心地带,大雷音寺所在地,跟凌霄宝殿一样,被视为是佛陀界的象征,圣地。
这浮屠山可就更厉害了。
浮屠山,这仨字,威武霸气地表明,这个山头更能代表佛法,乌巢禅师更是力压如来佛祖一头。
这是赤裸裸地向西天示威、挑衅啊对不对?
亲,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有个地方跟这浮屠山一样,都跟如来叫板,很类似啊?
没错,聪明如你,就是菩提祖师的道场——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三丈三高的牌匾,十多米,赫然而立,很霸气。
我们来看下这个牌匾的真实意思。
菩提祖师就心说了:“你如来那里不是叫做灵山吗?
大雷音寺,嗯,很大。
可是呢,小子哎,在菩提祖师我这里,也不过是”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那就更有意思了,其实就是一个”心“字,你如来所谓的灵山,就是个方寸大小的存在,我菩提老祖一个小小的”三星洞“,就足以把它给轻松装了去。
你那点能力,都被老人家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呢。
——不要忘了,你如来佛祖的前身,就是我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多宝道人(有争议,本公子暂时采纳之)。
嗯,乌巢禅师就是菩提祖师无疑了,妥妥的高人一枚,高人中的高人,比如来佛祖还要高一个等级,比燃灯佛也高——燃灯道人是元始天尊的徒弟嘛!2、乌巢禅师有意收服猪八戒的真实意图。
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
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西游记》唐僧问八戒乌巢禅师的来路,老猪就说了怎么一段话。
猪八戒跟乌巢禅师有交情,有来往,而且乌巢禅师还有意收他为徒弟,叫他跟人家学道修行。
老猪这话应该是真的,不是骗人编的故事。
一个自然有点猪八戒显摆的意思,另一个,则是重点,重中之重,乌巢禅师有意收他为徒,其实就是降伏,收服的意思,目的是为我所用。
菩提祖师好不容易逮着机会,点化了天产石猴美猴王,去大闹天宫,去给当时的神佛界找麻烦——通天教主的一贯秉性,也就是他那一句话:”难道我通天教主就不如你元始天尊?
“露个脸,斗个气,谁怕谁,心里不舒服,较劲,怎么个意思。
可是呢,没成想,玉帝和如来,天庭和西天联手镇压了孙,而且还把孙猴子送上了取经路。
菩提祖师想想都来气啊,没面子,不舒服。
怎么办呢?
接着干。
于是,他就化作乌巢禅师,同时虚化了个浮屠山,挡道。
首先,乌巢禅师就有意把观音菩萨选中的猪八戒这个”二师兄“给抢先挖到他的门下。
这不就是明摆着给如来和唐僧难堪,挖他们的墙角嘛!可惜没得逞,不能用强,对天蓬元帅这个小角色,菩提祖师还真就不好意思亲自下手用武力,通天教主在封神大战中也没有直接出手击杀阐教元始天尊门下弟子的记录啊!嗯,绅士风度还是要有的,性情中人,好面子。
就是摆这个浮屠山,乌巢禅师也是光明正大地摆出来的嘛!属于阳谋。
我就怎么干,就怎么给你们看,你奈我何?
(二)初次见面,多多包涵;
乌巢禅师居然不认识孙。
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猴献果。
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西游记》这个浮屠山不得了,真个是神仙居。
又是麋鹿衔花,又是山猴献果,还有青鸾彩凤,玄鹤锦鸡,嗯,妥妥的得到高人的神仙道场,这跟菩提祖师很般配。
那禅师用手搀道:“圣僧请起,失迎,失迎。
”——《西游记》唐僧跪拜施礼,也没做任何自我介绍,乌巢禅师就顺手接住了他。
嗯,看起来乌巢禅师跟唐长老似曾相识啊,嗯,还真是,不用介绍,你就是金蝉子,如来座下二弟子,观音菩萨请来的东土大唐取经人——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布的这个取经大局,怎么可能瞒过他老人家的眼?
不是真认识,而是乌巢禅师对取经事件内幕了如指掌,对唐僧这个带头人查过资料的,怎么个意思。
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
”八戒道:“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愿随他做个徒弟。
”禅师大喜道:“好,好,好!”——《西游记》乌巢禅师对猪八戒又是”惊问“,又是叫”好“,这个画面很喜感,比郭德纲说段子,贾玲演小品有意思多了。
乌巢禅师这是故作惊讶之状,卖弄玄虚,演戏给别人看呢!他就心说了:”猪刚鬣你个大笨蛋,老头儿我好心收你,好说歹说你不肯;
这不,还不是做了别人的徒弟吗?
而且还是什么金蝉子,就是他师父如来,在老人家我跟前都是徒子徒孙,真没个眼力见的;
而且还上赶着去西天取什么经,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苦日子在后头等着你呢!跟我老人家多好,随便指点你两下,再不济也能到玉帝那里混个齐天大圣什么的,不比什么天蓬元帅还是什么净坛使者好吗?
”行者笑道:“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
”禅师道:“因少识耳。
”——《西游记》乌巢禅师知道唐僧,认识猪八戒,可就偏偏没听说过孙,这就奇怪了,完全不经推敲。
理由只有一条:乌巢禅师在说反话,气话,故意不认识孙。
你想啊,乌巢禅师怎么个大拿,怎么可能不知道孙的名号呢?
就是取经路上的各路妖魔鬼怪都知道孙的大名,再者说了,单单就大闹天宫这个事件,齐天大圣,神仙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嗯,乌巢禅师就是菩提祖师,就是给美猴王起名“孙”的那个菩提祖师,孙猴子的启蒙恩师,他怎么会不认识呢!这是乌巢禅师故意的,装不认识,而且他心中有气,对孙猴子的表现相当不满,很失望,所以才故意说反话——你谁啊?
不认识。
第二、心经与指路:表面的帮助与实际的挑唆——乌巢禅师的大手笔。
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
”三藏殷勤致意,再回:“路途究竟有多远?
”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西游记》金蝉子求经心切,他拉住乌巢禅师不放,接连问了两次路程远近。
乌巢禅师虚晃一枪,打了个马虎眼,能到,魔瘴难消。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乌巢禅师实际上是给唐玄奘指出了如来安排他西天取经的另一层意图,就是彻底降伏金蝉子,也包括孙、猪八戒、小白龙和后面的沙和尚,所谓成佛成圣,无非如此,诛心,归顺——你不要老想着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如来有小算盘,小算计。
(一)《多心经》与多烦恼:紧接着,乌巢禅师就主动送了唐僧一份大礼——《多心经》。
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
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西游记》《多心经》,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就是歌坛天后、窦唯的前妻、谢霆锋的现任女友王菲唱诵的那段心经。
这个《心经》究竟有什么用呢?
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西游记》嗯,原来,乌巢禅师传给唐玄奘的这部《心经》是“佛之会门”,是修炼大乘佛法的敲门砖,也是总纲领,其他佛经的大纲,心诀。
这就如同我们计算题目,九九乘法口诀表的作用一样,是根本,也是基础,没这个,做算术题就很麻烦了。
对于佛陀修行者唐僧来说,太重要了。
《心经》,佛家至宝,连如来和观音菩萨都没舍得直接讲给唐僧,乌巢禅师却给了取经人,这,善事,好事啊!好事当然是好事,可是呢,乌巢禅师的用意可就不那么友好了。
怎么说呢?
亲,我们接着往下看。
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西游记》乌巢禅师这段话就很有意思了。
乌巢禅师送唐僧《多心经》,至少有这么几层意思:1、如来佛祖一派的修真法门《多心经》也没什么稀罕的,他乌巢禅师(菩提老祖)当然也知道这个秘诀,通天教主儒释道三教贯通的神圣,这都不叫事儿,小菜一碟。
2、西天唐僧总是要去的,一门心思往灵山赶,最终被封旃檀功德佛也是大概率的事情,跑不了。
乌巢禅师抢先把《心经》送给唐长老,可不就等于是抢了如来的先,提前把金蝉子给收做徒弟了嘛!没有名分也有事实吧?
不信你看,唐僧就三跪九拜,向乌巢禅师求心经。
3、更重要的一点,乌巢禅师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了,他就是要唐僧不要太拿如来的什么经书当回事,不见得多灵光。
见了妖魔鬼怪,又是打,又是杀,还要吃唐僧肉。
办法来了,乌巢禅师就说了:“那个时候,唐长老你什么都不要管,念念心经就可以了,保你万无一失,长长远远。
”亲,你且来看,乌巢禅师这话经得起推敲吗?
妖精要吃唐僧肉,唐玄奘光念念经就可以了,这话,谁信呢?
当是三岁小孩呢!你看后面,这取经路上,十万八千里,唐僧遇到了多少妖精,他自己都被架在蒸笼里蒸煮了好几次,什么时候他光靠念经就可以没事了?
还不得靠徒弟们拼命嘛!那这样的话,很明显,乌巢禅师是在跟唐僧开玩笑,开了一个天大的国际玩笑。
他的目的,就是要唐僧知道,其实,这书也真没想象中的那么金贵,如来的有些话能信,有些话你要细细分析,甄别,别一根筋,脑子里啥啥都装。
(二)指路与迷惑。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西游记》唐僧再三问路,拉着乌巢禅师不放手,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乌巢禅师就回了他们怎么一段话。
这话信息量很大,我们一起来逐条分析:1、道路不难。
乌巢禅师就说了,取经其实并不难,你别看十万八千里,其实也就我的高徒孙一个筋斗云的事儿,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我教的那个筋斗云也就分分钟的事儿,他的酒是温的,我这酒可是滚烫的呢!2、路有妖精。
千山万水,路上有很多妖精,吃唐僧肉的妖精。
——这其实都是如来安排好的,是耍猴的闹剧,明摆着戏弄取经人的,一句话,如来故意为难你唐僧。
3、终极指向——点名了各路妖魔鬼怪背后使坏的高人:如来、弥勒、玉帝,以及几位菩萨。
接天涯,就是假雷音寺,小雷音寺,黄眉大王,黄眉怪,指向的是东来佛祖笑弥勒;
摩耳岩,就是金兜山金兜洞的青牛精,太上老君的坐骑;
黑松林,就是宝象国波月洞的黄风怪,黄袍怪,奎木狼,天庭玉帝麾下的星宿;
后面说的,则是狮驼岭三怪,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以及如来;
所以你看,真相了,乌巢禅师之所以要给取经人指点道路,指点迷津,实际上是另有想法,他就是要告诉唐僧师徒:“亲,你们被他们给害苦了!——冤有头债有主,你们是不是也该有点什么想法啊?
”这心思,这计谋,何其毒也。
4、回头点名了观音菩萨给唐僧指定的三位高徒:孙、猪八戒和沙悟净。
这一个说明了乌巢禅师神通广大,什么取经计划,什么内幕,他全都知道,观音菩萨那个小小的布局,更不在话下。
这是天庭和西天的合谋,合伙降伏你们呢,他们是驯兽师,你们都是被耍的猴子。
另一方面,他特意点出来一句话“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言外之意:我老人家知道你们也都是被迫的,都是不情愿的。
这是什么?
这就是煽情,故意激起某种不满情绪,挑拨离间。
可是呢,一向聪明绝顶的孙,这个时候都不灵光了。
也是,菩提祖师逐他出师门,还特意交代他不要说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呢!再者,菩提祖师什么人呢?
高人中的高人,他幻化成的乌巢禅师,孙猴子又怎么认出来呢?
所以你看,孙被人家直接点了名,知根知底,揭了他的老底,他可不就恼羞成怒了嘛!乌巢禅师说:“问路,不要问我,你问问那猴子就行了。
”这也是孙一个难言之隐呀!十万八千里,一个筋斗云的事儿,可是呢,如来和观音菩萨偏偏不叫腾云驾雾,来个爽快,非要故意给凑个九九八十一难,连一难都少不了。
不信你看,通天河里的老龟就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游泳课。
孙猴子很生气,憋着一股气没法说,论金箍棒就打乌巢禅师。
行者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
行者纵有搅海翻江 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西游记》莲花万朵,祥云护体,孙猴子根本就摸不着乌巢禅师一根毫毛。
也是,火眼金睛的孙猴子在老师菩提祖师这里,也成了肉眼凡胎了,学生摸老师,孩子,你太嫩了,尊师重道不知道吗?
不管你走多远,你永远都是老师心中的一个学生,树高千尺也有根,一个社会,不尊重老师,不是什么好现象。
八戒道:“师兄息怒。
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是否,饶他去罢。
”——《西游记》这猪八戒就是不一样,毕竟是做过天蓬元帅的人,眼光还真有,看得远,想得长久。
取经不就是个任务嘛!苦差事,异地出长差,何必那么认真?
会来事儿,对乌巢禅师很尊敬,很礼貌。
老猪就心说了:\"这样的高人,世所罕见,有真本事,没答应做他徒弟,那是观音菩萨提前预订了他,待罪之身,没办法,否则,可真就要投靠他了呢,学点大本事不好吗?
再者说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论法术修为,孙高出猪八戒很多,但是呢,单单论人际关系,老猪还是比孙要强得多。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走着瞧。
乌巢禅师就是菩提祖师这个神秘大佬的化身,菩提祖师的前身,更是《封神演义》中的截教教主通天教主,封神大战截教惨败,被肢解,被灭门,他老人家耿耿于怀,在《西游记》中就化作菩提祖师和乌巢禅师,他是来给天庭和西天找麻烦的,也是来显示手段的——我不服!我不比你们任何一个差,明目张胆地叫板如来。
如来佛祖的前身多宝道人,他可是通天教主——菩提祖师——乌巢禅师的大弟子,老师如此这般提前揭取经计划的内幕,恶搞他和灵山,他还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惹不起,打不过,心生恐惧也是自然的。
别说如来佛祖本尊了,就是燃灯古佛、观音菩萨,那也是他的后生晚辈,不是一个量级的。
当然,乌巢禅师又是送《多心经》,又是指点取经路,他想策反的目的看来是没有得逞,唐僧如愿以偿,最终被如来敕封为旃檀功德佛。
不过话又说回来,乌巢禅师的所作所为真的就一点效果都没有吗?
也未可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亲,你又看到了什么?

参考:
西游记唐三藏西天取经的过程,实际上是就像《封神演义》上的封神榜一样,是确定的过程。
封神榜是仙界三教最大的秘密,唐三藏取经的经历和过程,也是佛界的最高机密。
而乌巢禅师在唐三藏询问去西天的路程情况时,却通过简略的语言,即“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描绘了唐三藏前往西天的大致情况,表明了乌巢禅师凭自己的实力已经洞悉了佛教这一最高机密。
同时乌巢禅师还传授了唐三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部心经是三藏佛经的总则和精要。
唐三藏还没有取到三藏佛经,乌巢禅师就说出了三藏佛经的精义,具有非凡的思维能力。
当孙用金箍棒去捣鸟巢时,竟然出现了“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
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的神奇情况,展示了乌巢禅师非同寻常的功力。
这些神奇的情况,表明了乌巢禅师是一位类似于如来佛祖、菩提祖师、弥勒佛祖、太上老君、镇元子的顶级人物。
也说明了在西游记所描绘的世界中,非同一般的高人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高人不露面,露面不高人。
正因为这些高人的存在,也让确定下来的三藏取经规划随时可能充满变数,这反而不是那些取经途中的妖魔所能做到的。
因此如来才会恐慌。

参考:
在小说《西游记》中,出现了很多看似平淡无奇,细思起来却极不寻常的人物,居住在浮屠山乌巢里面的乌巢禅师就是其中之一。
他仅在小说第十九回唐僧收伏沙僧之前出现过,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对西天取经产生了全局性的影响。
尽管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说乌巢禅师能让如来佛祖惊恐万分,但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足够让仙界大佬忌惮无比了。
那么,乌巢禅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他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实力强大的乌巢禅师与《西游记》中其他仙界大佬们相比,乌巢禅师的修行道场看起来略显简陋,它既不在名山仙府,也不在海外仙岛,而是在浮屠山一棵树上的巢穴里。
但他拥有的法力和影响力,足以使他位列《西游记》仙界顶级高手。
掌握大乘佛法的总纲乌巢禅师见到唐僧师徒稍作寒暄之后,便主动传授《多心经》。
这可不是普通的经书,而是大乘佛法教义之总纲。
书中也写道: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要知道,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所要取的经书就是大乘佛法。
而当时取经才刚刚开始,团队成员还没到齐,就在乌巢禅师处学到了大乘佛法总纲,可见乌巢禅师不仅自身佛法造诣深厚,而且精准识别出唐僧此行的目的。
能知道过去未来之事临别之时,唐僧拉住乌巢禅师向他询问西天路途的远近。
当时禅师说了一首打油诗,这首诗基本概括了西天取经的总体框架。
现摘抄几句如下: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节选的这几句诗中讲明了唐僧西天路上已经和即将遇到的妖怪:其中“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指的是黑熊精,此事已经发生了;
接下来“精灵满国城……虎豹皆作御”几句指的是狮驼国遇青狮、白象等群妖;
最后两句则暗示猪八戒、沙僧和孙三位徒弟的真身分别是野猪、水怪和石猴。
通古今,知未来,乌巢禅师不可小觑。
彩莲护身,法力高强在书中,孙对故作高深的乌巢禅师感到不满,曾试图与他过招。
但结果显而易见,孙根本不是乌巢禅师的是对手,两者段位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行者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
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孙的本事想来大家都比较熟悉,什么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会驾筋斗云等等。
但在乌巢禅师面前,简直如孩童一般被戏弄,得心应手的如意金箍棒也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威力。
可见乌巢禅师的法力远在孙之上。
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与菩提祖师一样,乌巢禅师也是《西游记》中神秘莫测的人物。
他们的共同点是法术高强、行踪诡秘,不同点则是一个属于道派,一个属于佛派。
那么,乌巢禅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根据书中的一些描写,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他就是如来本人。
首先,乌巢禅师有彩莲护体。
莲台,必须是佛门高层才可以享用,在《西游记》中,明确有资格享用莲台的只有两位神仙,分别是如来和观音。
其中观音坐的是五品莲台,如来坐的是九品莲台。
其次,乌巢禅师掌握大乘佛法总纲《多心经》。
第十二回,观音曾明确告诉唐僧大乘教法所在之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第八回也有说明,三藏真经只有如来一人掌握: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
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
”可见,包括观音菩萨在内的众菩萨,是不知道大乘教法内容的,再结合第一条原因,只有如来既有资格彩莲护身,又了解大乘教法内容。
最后,掌握西天取经总体情况。
乌巢禅师不仅掌握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的磨难,而且了解取经成员的背景和构成。
这些信息都是不宜外泄的秘密,只有参与取经的核心人物才知道。
而如来为西天取经活动的发起人和总策划,当然了解其中的内幕了。
出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如来会幻化成乌巢禅师提前接触取经队伍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提前告知取经团队西天取经的难度,让其能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之前观音已经做过类似的事情了,但说的比较含糊。
而如来通过一首打油诗,更详细的向唐僧介绍了西天取经情况,有点类似于项目开始之前,总经理向项目经理交代工作。
第二,提升唐僧躲避妖邪的能力。
尽管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背景深厚,但在西天取经过程中他还仅仅是一个凡人。
西天路上妖魔盛行,法力强大,仅仅依靠徒弟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只有提高他本人的能力才是从根本之道。
如来为了保证唐僧,也就是自己二弟子的绝对安全,不仅安排六丁六甲和孙等人护佑,还亲自传授《多心经》,可见他对弟子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综上所述,居住在浮屠山的乌巢禅师不是别人,就是如来佛祖本人。
为了保证西天取经计划圆满完成,如来不惜亲自上阵,幻化成乌巢禅师的模样为唐僧师徒划重点,提前透露取经内容和难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取经队伍的应试能力。
不过,因为乌巢禅师与如来同为一人,所说的乌巢禅师让如来恐惧万分也就不成立了。

猪八戒早就认识他了,他曾经劝猪八戒跟自己去修行,但猪八戒没有去。
唐僧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当徒弟后,继续西行,在路上就遇到了乌巢禅师。
禅师送给唐僧了《般若波罗蜜心经》,唐僧听完经文就知道这是得道高僧。
唐僧明白自己遇到高人了,就向他求教西天之路如何走?
乌巢禅师就把西天路上要遇到的大妖魔都告诉他了,并且还提醒他前边还有一个徒弟。
在西行的路上八戒挑着担子就可以了, 西行的大事儿主要还要靠孙。
但同时要注意,孙原本是一个石猴,嗔怒之心是大害,一定要帮他消除。
孙听到这里大怒,掏出金箍棒就要打乌巢禅师。
但分明这是一位世外高人,“莲花生万朵,祥物护千层”,孙竟然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般若波罗蜜心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和核心,一般人根本就读不懂,更不要说通篇背诵了。
精髓就在于修炼自己的内心,去除烦恼障,最终达到菩提境界。
心经重要强调的是跳出三界,并不是神界、人界和魔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共有二十八重天。
最下边的6层是欲界,中间的18层是色界,最上边的4层是无色界。
无色界就是最高境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乌巢禅师之所以把这部心经传给唐僧,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唐僧师徒,西天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所谓的妖魔鬼怪。
路上要与色欲作斗争,重点是要修心。
只可惜这时候的孙和猪八戒境界都达不到,猪八戒也知道碰到高人了。
孙却只想着这个和尚是在羞辱自己,还想把他一棒子打死,也就是说孙这时候的修为是很低的。
至于说乌巢禅师的出现让如来惊慌失措、惊恐万分,找不到相关的出处。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高人一定是西天佛界的圣人,佛教的修为和功力都不在如来之下,要不然不会对西天之路这么熟悉。
能够化出莲花的人,至少也是观音菩萨这一级别的。
观音菩萨坐在莲花台之上,也就是说乌巢禅师有可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原本就是想提前点化猪八戒,早点把他培养成唐僧的助手,但猪八戒不愿意向他学习。
也有人说是如来佛的化身,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但如果说是如来佛的化身,如来不应该感到惊恐万分,那么我们只能假设不是如来本人。
但同时也不大可能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如来佛的铁杆。
观音菩萨的能力远在如来之下,如果观音菩萨是乌巢禅师的真身,那么如来也不会感到惊恐。
当唐僧师徒在西天取到无字经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止的就是燃灯佛。
燃灯大师出来发话了,唐僧才最终取到了真经。
结合这一情节,我们就能明白,燃灯是过去佛,如来是现在佛,弥勒佛是将来佛。
实际上也就是说一个是过去的大领导,可是现在的大领导,另外一个是将来的大领导。
在西天佛界,燃灯的地位是比如来还高的,燃灯的能力肯定也在如来之上。
燃灯大师也一直在帮唐僧的忙,那么这个乌巢禅师就很有可能是燃灯了。
如果乌巢禅师是燃灯的话,那么一切就顺利成章了。
燃灯大师的法力和权威肯定比如来要强得多,来这里点化唐僧师徒,也符合他的身份,如来对他感到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
那肯定就是住在鸟窝中的乌巢禅师。
他总共就出现了一次,而这一次的出现留下了很多谜团。
当年唐僧刚刚降服猪八戒,这位禅师便出场了,上来就准备收下猪八戒当徒弟,八戒宁死不从。
然后这位能知过去未来的乌巢禅师,送给了唐僧一本多心经,这本经书可是佛教当中的密藏宝典,功能颇多。
当时的唐僧历经磨难,佛心几近动摇,一直追问乌巢禅师西天到底还有多远,乌巢禅师则说:“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意思就是以后遇到魔障心劫,不要迷执于外在事务,在自己心处下手才是正道。
乌巢禅师这番指点就是存了招揽唐僧等人之心。
在西游记中,乌巢禅师只出现过一次,为何让如来佛祖如此恐惧?
那么这位住在浮屠山鸟窝的乌巢禅师究竟是谁呢?
答案就是西天灵山的万佛之祖,燃灯上古佛。
唯独是他才有动机有能力,帮助唐僧师徒。
我们都知道,燃灯佛是成就最早的佛,而且如来佛还是童子的时候,是他给如来佛授记。
所以,燃灯佛是如来的老师,也是西天地位最高的佛.虽然燃灯实力强大,但是却没当上西天佛祖,这就导致了他和如来之间有特殊的利益冲突。
西天取经是如来亲自安排的重点形象工程,而燃灯插手其中,这让如来十分恐惧。
因为这意味着,燃灯和如来的权力之争进入到白热化,到最后燃灯派自己的弟子白熊尊者,揭开无字经书之谜打脸如来,更是明证。
所以,燃灯古佛就是如来的心腹大患,
参考:
《西游记》原著第十九回,过了乌斯藏界,忽见一座高山,唐僧突然就有些神经质起来,停鞭勒马“,悟能,前面山高,须索仔细,仔细。
”八戒应声“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
”八戒继续说,“他倒也有些道行,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
”在没有介绍之下,乌巢跳下树来,就称唐僧“圣僧”,还问八戒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
但却指着道“此位是谁?
”笑了“这老禅怎么认得他?
倒不认识我?
”是呀,大闹天宫,连佛祖都惊动了,不管什么名头吧,肯定是流传各处,就算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知名度,辨识度都是极高的,乌巢却来一句“Who is that?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和尚却开口就是“圣僧”,说明乌巢通晓古今,明察秋毫。
这只说明一件事儿,乌巢禅师是,和唐僧的老相识,只是出于某种需要,隐去了身份。
那么乌巢是谁?
唐僧问乌巢西天大雷音寺在哪里呢?
乌巢说,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
唐僧马上有点紧张,小心翼翼地请教,“到底有多远?
”乌巢没有正面回复,却说“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
我有《多心经》一卷,……,若遇魔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网络配图那《多心经》第一句便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直接就点明《多心经》乃观音菩萨所授。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的一个称法!其中有一段“舍利子,……,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这一段说的就是“”和“如何”。
临末,乌巢又说“多年老石猴,……,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不是和前面所说的“因少识耳”自相矛盾了吗?
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为何猴子急眼了?
因为这个乌巢对猴子知根知底,居然说出知道西去的路线,这个路线,那只有猴子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师从菩提时去过!这个是的核心机密!能不急眼吗?
当然,前次咱们说过菩提就是如老师的化身,这一点如来高足观音肯定是知情的。
观音化身乌巢只是来指路的,也带有组织考察的意味。
比如问八戒,“猪刚烈,你怎这样有缘分呀?
”八戒道“蒙观音菩萨劝善……”;
乌巢马上大喜“好,好,好!”简直掩饰不住内心的满足感!看到唐僧对路远有点畏惧,马上就开导,虽然路远,但终究能到达。
再“传帮带”,交给了一种避免伤害的方法,这种事,要是明火执仗的用观音本尊来实施,可能达不到,临机抽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强堡垒,指明方向,激励人员,完成任务的目的。
至于说如来对乌巢恐惧万分,纯属无稽之谈,原著上没有,字里行间也看不出来。

标签